uml试题及答案7

2022-08-18

第一篇:uml试题及答案7

UML试卷及答案

四、分析设计题(本大题共2题,共45分) 1. 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性需求说明如下:(25分)

(1)图书管理系统能够为一定数量的借阅者提供服务。每个借阅者能够拥有唯一标识其存在的编号。图书馆向每一个借阅者发放图书证,其中包含每一个借阅者的编号和个人信息。提供的服务包括:提供查询图书信息、查询个人信息服务和预定图书服务等。

(2)当借阅者需要借阅图书、归还书籍时需要通过图书管理员进行,即借阅者不直接与系统交互,而是通过图书管理员充当借阅者的代理和系统交互。

(3)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包括对图书、数目、借阅者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并且能够查询借阅者、图书和图书管理员的信息。

(4)可以通过图书的名称或图书的ISBN/ISSN号对图书进行查找。 回答下面问题:

1) 该系统中有哪些参与者?(3分)

借阅者 图书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

2) 确定该系统中的类,找出类之间的关系并画出类图

用户类、用户角色类、图书类、预定类、借阅类、书目类(6分) 类图(6分)

3) 画出语境“借阅者预定图书”的时序图(10分)

2. 网络的普及带给了人们更多的学习途径,随之而来的管理远程网络教学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诞生了。(20分)

“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需求如下:

(1)学生登录网站后,可以浏览课件、查找课件、下载课件、观看教学视频。

(2)教师登录网站后,可以上传课件、上传教学视频、发布教学心得、查看教学心得、修改教学心得。

(3)系统管理员负责对网站页面的维护、审核不合法课件和不合法教学信息、批准用户注册。 1)学生需要登录“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后才能正常使用该系统的所有功能。如果忘记密码,可与通过“找回密码”功能恢复密码。请画出学生参与者的用例图。

6个用例每2个1分(3分),找回密码用例的关系3分,其余4各1分(7分)

2)教师如果忘记密码,可以通过“找回密码”功能找回密码。请画出教师参与者的用例图。 x 6个用例每2个1分(3分),找回密码用例的关系3分,其余4各1分(5分)

第二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可以互相补充。 2.“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

)。 A.教育万能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2.D 【解析】二者都过分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3.D 【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又有相同的地方。 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4.D 【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识开始的。”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5.A 【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6.C 【解析】这是对学校贯彻教育目的的具体诠释。 7.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 A.杜威 B.布鲁纳 C.克伯屈 D.赫尔巴特 7.C 【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学者克伯屈提出来的。

8.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

)。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8.C 【解析】题干所指是分组教学最突出的优点。

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A.赫尔巴马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9.B 【解析】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10.C 【解析】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及得出结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注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11.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1.D 【解析】这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 1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12.D 【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1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原则 C.教学手段 D.教学形式 13.A 【解析】教学策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14.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B.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C.“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D.“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14.C 【解析】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1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5.B 【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6.B 【解析】只有领会了知识,才能很好地巩固与运用。因此,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或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17.B 【解析】精神或观念体现了学校的主导思想,所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8.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桑代克 18.C 【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行政工作 C.人文工作 D.后勤工作 19.A 【解析】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学是学校的中心。 20.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

)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解析】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将班级管理分为常规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包含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将课分为(

)。 A.新授课 B.巩固课 C.技能课 D.检查课 E.练习课 1.ABCD 【解析】练习课是以教学方法为依据划分的。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E.教育性质 2.ABCD 【解析】教育性质是教育目的反映的内容,它不能制约教育目的。 3.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

)。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理想成分 E.制度成分 3.ABCD 【解析】制度成分属组织文化的内容。

4.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A.生理活动 B.精神活动 C.心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E.思维活动 4.ACD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由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次的内容活动组成。 5.锻炼法的方式有(

)。 A.练习 B.制度 C.委托任务 D.组织活动 E.托物言志 5.ABCD 【解析】托物言志是陶冶法的方式。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任务质量为中心的管理。(

) 1.×

【解析】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2.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骑士学校。(

) 2.×

【解析】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3.备课就是写教案。(

) 3.×

【解析】写教案是在对教材、学生、教法掌握之后,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教法要求,对整个教学的一个整体设计,因此它是备课的一项工作,但不是全部。 4.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通过《学记》反映出来。(

) 4.×

【解析】是《论语》,《论语》是孔子的言论汇集。

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5.×

【解析】“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6.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尔》宣扬 6.×

【解析】卢梭的教育主张是自然主义的。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7.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 7.√

【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也有相同。

8.反对压抑儿童本性,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的是存在主义教育家的主张。(

) 8.×

【解析】题干表达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家的主张。

9.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现代教育的代表。(

) 9.×

【解析】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是杜威,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10.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发展起来了。(

) 10.×

【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发展起来了。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1.【答案要点】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有: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2.【答案要点】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有: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3.对教师概念应如何界定,这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 3.【答案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章第3条对教师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一界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4.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有哪些要求? 4.【答案要点】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共12分)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它的影响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它被称为另一个“家长”。由于大部分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过长,所以关于电视对孩子学习和行为影响的争论不断。 你认为电视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做些什么以减小电视的负面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电视的普及给孩子们带来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包括:

(1)电视节目能够形象地教给孩子大量的多方面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培养孩子的智能素质。

(2)电视文化对培养孩子成为创造型、全面型的人才起着开启心灵的作用。

(3)电视可以通过直观可视的艺术形象,让人身临其境欣赏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音乐、舞蹈、体育等。能够开拓孩子的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认知能力,在享受美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受到了审美教育。

(4)电视对于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电视剧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使孩子明白了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因此在他们年幼的心灵里就会逐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消极的影响包括:

(1)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电视往往强调突出暴力与色情内容,由于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他们具有腐蚀作用。

(2)电视节目繁多,有的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对于孩子之间的交流也无疑设置了一道障碍。

(3)电视文化发展越来越快,覆盖面越来越大,但与此相反,优秀的少儿读物似乎少了,逐渐地,文字文化被图像文化所代替,不利于儿童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为了减低电视的负面影响:

(1)家长和教师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明白电视的利弊。 (2)要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引导他们选择健康的电视节目。

(3)积极引导儿童多读书,读好书,或是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减少他们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斯金纳C.华生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B.顺应C.图式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B.社会理论C.社会生活实践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A.能力 B.技能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 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18.以下哪一项不是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 A.攻击性行为 B.亲社会行为C.性别角色的获得 D.观察能力 19.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 A.吃饭穿衣 B.漫无目的的幻想 C.猜谜语 D.回忆电话号码 20.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25个题空,每空1分,共25分) 1._________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2.在西方心理学中,加涅在_________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3.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_________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4.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_________。 5.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奥苏伯尔的——和布鲁纳的_________,这二者都重视所学内容的_________的重要性。

6.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_________。

7.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_________,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8.斯金纳认为_________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_________的条件作用类型。 10.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行为。

11.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_________。 12.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13. _________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 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_________作用。

14. _________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15.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转化和_________三个过程。 16.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_________。 17.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_________。 18.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_________发生的概率。 19.强化有_________与_________之分。

20.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来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_________的结果。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 22.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23.简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4.请辨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并思考如何用其相互关系来指导教学实践。

25.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观察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来的。皮亚杰和布鲁纳早期的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2.D解析:反射最早是由桑代克提出的。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而皮亚杰则提出了同化、顺应、图式。

3.A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在苛勒的黑猩猩问题解决的系列实验中,他把黑猩猩置于笼内,笼外放有食物,食物与笼子之间放有木棒。对于简单的问题,黑猩猩只要使用一根木棒便可获取食物,复杂的问题则需要黑猩猩将两根木棒接在一起(一根木棒可以插入另一根木棒),方能获取食物。因此,答案选A。

4.C解析: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 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因此,答案选C。

5.C解析: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 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6.A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家,他的杰出贡献就是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7.C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为了使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和椭圆形光圈,如果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则不给予强化,那么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 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8.B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由此,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9.D解析: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3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但是也不能把个体一切持久的行为变化都归之为学习,那些由于疲劳、成熟、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导致的行为变化就不属于学习,只有通过反复练习、训练使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 10.C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11.A解析:发现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12.B解析:常模参照测验是通过测量团队的平均值,按照个体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来最终决定成绩的。

13.C解析: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被称为刺激泛化。 14.D解析:桑代克认为,初次进入一只新的迷箱时,动物的活动都不是根据对笼子性质的理解,而是依照桌一种一般的冲动行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巩固,最终形成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

15.C解析: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是巴甫洛夫的理论,在他的典型实验中,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做出唾液分泌反应,在这个实验开始时,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而铃声不能诱发狗的唾液分泌,这时食物叫无条件刺激,铃声叫中性刺激,诱发的唾液分泌反应称为元务件反应。

16.C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频率增加。

17.C解析: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他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8.D解析: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有: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性 别角色的获得。

19.C解析: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认知性、目的性和序列性,故排除ABD 20.A解析: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二、填空题1.行为规范2.《学习的条件》 3.同化新知识4.处理和转换

5.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发现学习论结构 6.惩罚 7.心理结构 8.强化9.负强化

10.操作性 11.基本概念方法12.不同 13.完形~顿悟14.接受学习 15.获得评价

16.认知结构 17.完形18.增加反应19.正强化负强化20.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21.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对学习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刺激以及个体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

(2)只有当个体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了行为上的变化,才能认为学习发生了。但有时这种变化未必立即见诸行为,而只是导致了行为潜能上的变化或者思维上的变化,也可视为发生了学习。

(3)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

(4)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是人类具有的;而且在动物之间也存在学习;它不仅指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指态度、行为准则的学习,还包括从出生一直持续终身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

22.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的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其基本规律包括以下两方面:

(1)习得律与消退律。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例如,为了使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和椭圆形光圈,如果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则不给予强化,那么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

23.(1)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2)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四、论述题

24.(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

第二,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

第三,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

第四,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 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现学习需要以接受学习为基础。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发现学习,其效率必然是很低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试误”式的发现。有效的发现学习赖以发生的知识基础可以来自接受学习,也可以来自发现学习,但最主要的是来自接受学习。因为通过接受学习来积累知识基础的效率比通过发现学习要高得多,如果仅靠发现学习来积累知识,那么要耗费很长时间,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以进行高水平的发现学习。

第二,发现学习是促进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接受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具体经验做支柱,而发现学习是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接受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发现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通过运用可以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重新理解。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的意义,正确地认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

①从总体上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可以综合使用。人是一种文化的动物,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在未成年时吸收、继承人类经过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文化中的精髓,接受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这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发现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发现的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而这些都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发现学习还是学生赖以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识的必经途径。 ,, 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着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变化。可以这 样说,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发现的过程。

③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不同的教学科目以及学习阶段而相应地有所变化。不同学科之间,在数理学科中应比其他学科更多地使用发现学习。就一门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而言,在初学一门学科特别是难度较大的学科时,总是先采用接受学习,尤其是对那些核心性概念和原理的学习。

④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决定学习方式。并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好,也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差,只能说这种学习方式适合这一种场合,而不适合那一种场合。 2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它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其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5-,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卜R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已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第四篇:侦查学总论试题及答案7

刑事侦查总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C)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武警部队

2、下列不属于《人民警察法》规定的行政处分的是(B)。 A、警告

B、禁闭

C、记大过

D、撤职

3、行为人有下列行为,经警告无效,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的是(D)。

A游行时不服从民警现场指挥

B、不服从治安管理 C、随意殴打他人 D、抢夺民警枪支,严重危害公共安

4、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A),分别处罚。 A、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B、行为的情节严重性

C、造成的损害后果

D、主观心态

5、对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在必要时可以由(B)管辖。 A、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

B、主要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

C、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 D、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的是(A)。 A、大队长

B、一级警长

C、二级警长

D、三级警长

7、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A)情形的,从重处罚。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B、平时表现不好

C、再次违反治安管理

D、主观恶性较深

8、、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对象是(C)。 A、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单位 B、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自然人 C、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单位和自然人 D、违反治安管理并已够刑事处罚的单位和自然人

9、、公安部在(A)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

10、全下列属于约束性警械的是(C)。

A、高压水枪

B、催泪弹

C、警绳

D、警棍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1、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1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

13、人民警察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15、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遇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

16、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法实行现场管制,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正确)

17、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一律应先行警告。(×)

18、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19、人民警察的任务包括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 20、犯罪分子正举枪向人民警察准备射击的,人民警察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21、对违法犯罪分子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22、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因违反治安管理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23、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24、对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案件,不适用调解处理。(√)

25、公安机关对年满70周岁以上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能决定行政拘留。(×)

26、督察机构有权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处置公民控告、申诉的情况进行现场督察。(√)

27、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实施违法行为的,不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

28、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29、行为人明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如果该幼女是自愿,则不构成强奸罪。(×)

30、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处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民警察警容风纪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按照规定着装

B、持有人民警察证件

C、佩带人民警察标志 D、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

2、下列选项关于公安部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 B、公安部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 C、公安部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机关 D、公安部是全国公安工作的指挥机关

3、遇有下列(ABCD)情形之一,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 A、拒捕

B、**

C、越狱

D、抢夺枪支

4、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可以优先使用有关组织和个人的(ABCD)。 A、交通工具

B、通信工具 C、场地 D、建筑物

5、人民警察不得(ABCD)。

A、参加罢工

B、接受当事人请客

C、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D、受雇于某组织

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BCD)。 A、互相监督

B、互相配合

C、互相制约

D、分工负责

7、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ABCD)的原则,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A、合法

B、公正

C、公开

D、及时

8、下列警务活动中,不属于督察机构职责的是(ABD)。 A、勘查刑事犯罪现场

B、办理出国护照 C、纠正民警违反警容风纪的行为

D、监管犯罪嫌疑人

9、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AB)

A、警告

B、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C、收缴

D、没收

2、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哪些权利(ABCD)。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一)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

1、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

2、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

3、犯罪预备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二)简述公安机关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1、公安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2、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3、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并且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4、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必须如实提供证据。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一)某甲,33岁,2005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2008年刑满释放。甲服刑前曾借给乙2000元钱。刑满出狱后,甲多次找乙索要,但乙以种种借口不予归还。2011年某日,甲再次到乙家索要欠款,乙不仅拒绝还款,还对甲进行辱骂。甲恼怒之下冲上去与乙撕扯在一起,撕打中,乙被甲绊倒,头部撞在桌角上,当即休克。甲上前查看,发现乙还有微弱呼吸,慌忙离开乙家,但想到自己2000元钱未讨回,于是又返回乙家,从乙家床头柜中翻出18000元现金后携款离去。乙妻回家后,见乙已死亡且家中凌乱,即以抢劫罪报案。后甲被抓获。

问题: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为什么?本案存在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答案要点:

1、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1分)

2、理由是:甲仅因逃债之事与乙撕扯扭打,意外造成乙死亡,本属于意外事件。但甲在其先行行为导致乙倒地休克,使乙的生命权利处于危险状态时具有作为义务。甲对其作为义务不予履行,导致乙死亡,属于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3分)

3、甲并不是有意将乙撞倒致其休克而取财,而是在乙死亡后,乘机到乙家中翻走现金18000元。没有使用暴力或者胁迫等手段窃取乙的财物,而是采取秘密手段窃取乙的财物,所以构成盗窃罪而不构成抢劫罪。(3分)

4、甲构成累犯。2005年甲犯的是故意犯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2008刑满释放后不满5年,于2011年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符合累犯的特征。(2分)

5、对于甲,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且应当从重处罚。(1分)

(二)2004年8月19日上午11时50分,东方市农村信用社东方联社营业部主任王梅与司机赵东生从,东方市电业局收取现金、存单共计170.24万元集资款后,存放在营业部金库。下午1时50分,王梅上班后发现装有170.24万元现金及存单的钱袋丢失,于15时向信用社主任王兰西汇报,王兰西安排人员进一步查找未果后于17时向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报警。通过现场勘查,专案组分析认为,该案作案时间应在案发当日11时50至13时30分之间,犯罪分子系利用存放在营业厅的金库钥匙或自配钥匙作案。经排查得知,该信用社平时管理比较混乱,长期以来中午在金库存放大量现金,值班人员中午吃饭常离开单位,金库的两把钥匙没有遵守制度分别存放,金库密码也没有制定保密措施。侦查人员认为该银行内部职工王梅、路青、田丙亮、于登文四人具备作案条件,并开展了细致的调查工作,当晚24时许,王梅、路青二人因不具备作案时间被排除。田丙亮、于登文二人对此案失口否认,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认定,侦破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问题:

1、如何刻画本案的犯罪嫌疑人?

2、在侦查受阻的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尽快打破僵局?

3、请列出案件侦查终结的条件。 答案要点:

1、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应为该银行内部人员,并有条件接触到金库钥匙。(2分)

2、在侦查受阻的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措施:(4分) (1)重新勘验现场,确定作案手段方法,分析作案人特点; (2)发动群众,扩大摸底排队工作范围,进一步发现犯罪线索;

(3)调整侦查思路,采取控制销赃渠道、在重点犯罪嫌疑犯人身边布控特情等有针对性的侦查措施;

(4)加大对重点犯罪嫌疑犯人的审查力度。

3、案件侦查终结的条件包括:(4分) (1)犯罪事实清楚; (2)证据确实、充分; (3)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准确; (4)法律手续完备。

第五篇:2010年7月合同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我国《合同法》规定属于实践合同的有()。

A.买卖合同B.委托合同

C.保管合同D.借贷合同

2.采取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若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

A.格式条款B.诚信原则

C.非格式条款D.法律规定

3.在合同成立时,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合同的成立地点为()。

A.承诺生效的地点B.经常居住地

C.收件人的主营业地D.合同签订地

4.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1年的性质为()。

A.诉讼时效B.除斥期间

C.履行期间D.观察期间

5.违约行为是当事人()。

A.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B.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

C.应当对合同不能成立负有责任的行为

D.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身和其他财产损失的行为

6.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且依照《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若买卖合同标的物不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交付标的物的地点应当为()。

A.合同签订地B.合同一方当事人户籍所在地

C.合同履行地D.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

7.可以任意撤销的赠与合同()。

A.可以是所有类型的赠与合同

B.仅限于一般的赠与合同

C.可以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D.可以是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

8.在借款合同的抵押担保中,可以抵押的财产有()。

A.著作权中的财产权B.耕地土地使用权

C.宅基地土地使用权’D.某医院门诊大楼

9.融资租赁合同的出租人对租赁标的物()。

A.承担瑕疵担保责任B.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C.按约定承担瑕疵担保责任D.与承租人共同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10.保管合同的保管人拍卖、变卖其留置的保管物所得价款()。

A.不返还寄存人

B.全部返还寄存人

C.扣除保管费用和其他费用后将剩余部分返还寄存人

D.保管人和寄存人各得一半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

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正确答案

未选全或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下列合同中,属于诺成合同的是()。

A.保管合同B.借用合同

C.承揽合同D.租赁合同

E.一般赠与合同

2.要约可以撤回的条件是,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

A.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到达B.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处

C.在要约已到达受要约人处时到达D.在受要约人的承诺已发出时到达

E.在承诺尚未发出时到达

3.依照我国有关法律及行政法规的规定,须经审批机构审批方为生效的合同有

A.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B.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

C.涉外贸易买卖合同D.技术引进合同

E.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合同

4.下列情况,属无效合同的有()。

A.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但未损害国家利益B.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C.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D.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E.当事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

5.合同的履行原则为()。

A.全面履行原则B.实际履行原则

C.协助履行原则D.经济合理原则.

E.全部履行原则

6.必然导致合同终止的情况有()。A.清偿B.提存

C.抵销D.免除

E.混同

7.买卖合同的特征有()。A.它是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

B.它是标的物所有权与价款对价转移的合同

C.它是双务有偿合同

D.它是诺成合同

E.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不要式合同

8.供用电合同的法律特征包括(I。

A.它属于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

B.它属于双务有偿合同

C.它多为标准合同

D.它属于要式合同

E.它要受计划的控制

9.在权利质押中可以质押的权利有()。A.汇票B.存款单

C.依法可以转让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D.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

E.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

10.按照租赁合同规定的使用时间、方式使用承租的房屋,任何人不得侵犯承租人对房屋的()。

A.占有权利B.使用权利

C.处分权利D.收益权利

E.转让权利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合同法基本原则,是指对合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集中抽象和反映,其效力贯穿于合同法始终的根本规则。

2.拍定,是指拍卖人在竞买人的所有应价中选择最高那一个予以接受的意思表示。

3.不可抗力,是指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在合同生效后,由于出现了当事人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并且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时,对约定的合同义务如何处理的法律制度。

4.借款合同的保证担保,是指保证人与合同当事人之间协商达成的,在被保证的借款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时,由保证人代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的协议。

5.运输合同,是指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

四、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我国《合同法》规定哪些合同债权不能转让。

2.简述技术咨询合同的特征。

五、论述题(14分)

试从法律责任竞合的概念分析法律责任竞合的意义。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某年4月,甲租赁公司与乙机械厂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由租赁公司按照机械厂的要求,从国外购买设备3台,租给乙机械厂使用,租期2年。同年6月设备抵达大连港,但由于购买人是甲租赁公司,所以运单上载明的收货人是甲租赁公司。设备到后,甲租赁公司通知乙机械厂前去提货。当乙机械厂到港口提货时被拒绝,理由是收货人是甲租赁公司。乙机械厂急忙电告甲租赁公司派人解决,但甲租赁公司以承租人为租赁物的接受人为由未及时派人前往港口提货,后来乙机械厂通过别的办法提取了设备,但由于耽误了提货期限被港口罚款2万元。乙机械厂认为是甲租赁公司延误了提货期限,向甲租赁公司索赔罚款2万元无果,遂向

法院提起诉讼。

试分析:

这笔罚款应由谁负担?为什么?

答:应由甲租赁公司承担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245条的规定:“出租人应当保证承租人对租赁物的占有和使用。”本案中造成乙机械厂被罚款的主要责任在甲租赁公司,应由甲租赁公司承担责任。

尽管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的约定,乙机械厂是使用设备的人,应该前去提货,但由于运单上写明收货人是甲租赁公司,故乙机械厂无法提出设备,而甲租赁公司在知道情况后未及时派人前去处理导致延期提货,甲租赁公司未保证承租人乙机械厂及时提取租赁物,乙机械厂未能按合同约定及时享有对租赁物的占有和使用权,所以过错在甲租赁公司,应由甲租赁公司承担责任,即向乙机械厂赔偿2万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app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petct检查价格

热门文章

试题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