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职工作提升思考建议

2022-12-24

第一篇:本职工作提升思考建议

提升运管局监管服务能力思考建议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同时取消了公路运输管理费和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等六种收费。因为我国现行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在市场的准入和调控方面主要依托于征收公路运输管理费和公路客运附加费等经济手段,所以取消了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将对运管部门的职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是从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长远来看,这

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给深化运管体制改革和转变运管职能也带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毋庸讳言,多年来各地运管部门都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征收费用、增加收入上面,许多地方私设项目乱收费,“三乱”现象屡禁不止。这种重收费轻监管的行为,不仅弱化了运管部门的主要职能,而且严重阻碍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费改税以后,可以促使运管部门从传统的“以收费代管理”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尽快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监管与服务上面,不断提高监管和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保障旅客、货主和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执法力度。

二、要提高办事能力、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运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对待客户要文明用语、态度热情、耐心细致、服务周到,积极为客户排忧解难。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办事原则,杜绝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运管部门良好的形象。

三、要加强安全监管。督促运输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确保运输安全。建立道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制度。加强汽车客运站安全源头管理。督促等级客运站推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

四、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加强车辆管理档案和车辆技术档案管理,严格执行《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大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管,依法查处非法改装车辆。

五、要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重点投放在道路运输站场、农村客运、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运输安全管理和应急运输保障上。

六、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道路运输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全行业的节能意识,建立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节能标准体系,积极推动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制度节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提高里程利用率和实载率。大力推广使用适合交通节能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强化驾驶员节能操作培训,推广节油驾驶经验,最终实现道路运输产业结构的升级。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产业。因此,运管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心,加快结构调整,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运输行业,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

第二篇:推进现代烟草农业提升烟叶生产水平思考建议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方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分析**省烟叶生产现状,梳理出了制约**省烟叶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全面制订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创新组织形式,改革管理模

式,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有效途径。

省烟叶种植分布在丹东、铁岭、阜新、朝阳四个烟区的近百个乡镇500个左右村,收购量57万担占全国总量的1.3%,在全国22个种烟省份中列第13位。2008年**省全面启动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烟叶生产已开始从单独零散的种植方式向规模化种植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手工畜力农具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初步具备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

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省植烟乡镇94个、植烟村467个、植烟户数9457户,种植面积17.55万亩,与2004年相比植烟村数减少211个,户均种植规模增加了8.2亩。发展千亩村53个,五千亩以上乡镇10个,合计面积8.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5%,其中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烟地块323块,合计面积近4万亩。

集约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已经全部实现了集约化育苗,并在逐步推广商品化供应成苗,供应成苗面积已超过2万亩。集约化烘烤面积达到4.8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27%,其中以“四合一”组合单元烘烤工场形式集中烘烤面积2.6万亩;统一供种、统一育苗面积达到了100%,统一机耕、统一植保面积分别达到总面积的30%、80%,统一烘烤面积已达4千余亩。每亩烟田减少用工8.5个,平均每亩用工减少到25个,实现了减工增效。

专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省共建立移栽、统防统治、采收、烘烤、分级专业队(户)1869个,其中移栽专业队417个,统防统治专业队221个,采收专业队395个,分级专业队332个,烘烤专业户504户,各种专业化服务面积占全省种烟面积的17%~33%。通过专业化社会服务、市场化运作的作业模式,提高了作业速度和质量,有效减少了烟农用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省完成了烟叶信息由c/s系统向b/s系统升级,实现了信息数据的电子化处理和网络化传递。省局(公司)建立了**烟叶信息网,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与沈阳农业大学和省气象局合作建立了全省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和全省烟叶气象信息网,加强了对烟草病虫害防治工作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指导,使病害造成的损失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明显降低。

但**省现代烟草农业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烟叶生产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水平不高、科学性和系统性差;二是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尚不具有推广性;三是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四是专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成本较高;五是生产组织形式单一,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没有根本性改变;六是烟叶生产管理模式陈旧,生产效率低下;七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如何进一步提升**省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推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呢?笔者认为实现**省烟叶生产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全面制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继续完善烟田基础设施,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突出烟农主体地位,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改革烟叶生产管理模式,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全面推进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烟草农业。

全面制订建设规划

搞好规划是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前提,规划水平决定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水平。坚持系统设计、总体布局、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原则,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

坚持节能环保原则。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布局和结构,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着力推进烟叶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提高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可以促进烟叶生产由外延式扩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的转变,减少烟草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渡依赖,保持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遵循优质适产的原则,适度提高烟叶单产,提高土地产出率。保持烟叶生产总量不变的情况,实际种植面积可减少,余出的土地或者种植其它作物,增加农民的收入,或者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烟叶单产的增加,实际种植面积的减少

,即可以节省劳动用工,减轻烟农劳动强度,又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二是根据gap生产与管理模式,积极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烟叶产业。积极推广平衡施肥技术,采取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改善土壤状况,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防治烟草各种病虫害,减轻化学农药对

自然环境的污染;利用烟杆及烟梗、烟末等废料压块替代煤炭烘烤,进一步试验秸杆气化烘烤技术,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坚持轻松种烟的原则。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现代化经营手段,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承担风险多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不断提升生产整体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加烟农收入,促进烟叶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烟农的根本利益作为行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烟农主体地位,调动烟农的积极性,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烟农的整体发展,做到发展为了烟农、发展依靠烟农、发展成果由烟农共享。

坚持市场导向作用原则。烟草行业实施“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战略,大卷烟企业要求原料基地提供规模稳定的优质原料,这与传统农业的零省分散种植,规模过小形成鲜明的反差。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用现代组织管理技术,就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稳定的规模生产,为中式卷烟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当前我国的烟叶生产过程中,建立了烟厂、烟草公司、烟区政府与农民四位一体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和组织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推进烟草农业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提升龙头企业综合能力,就可以全方位、多环节改造传统农业,引领发展现代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先导和带动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充分认识原料需求导向对烟叶生产的影响,从工业企业原料需求出发,认真做好烟叶生产发展规划,积极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努力实现规模化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产区基地化建设,就要以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为动力,以基地单元建设为主要形式,把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优质烟叶保障能力、提升质量水平与烟叶风格特色作为主攻目标,积极探索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烟叶生产收购的具体办法措施,吸收卷烟工业企业办基地成功做法和经验,力争用2-3年将**省烟叶市场规划集中整合至5-6家,每个产区市公司都建立具有一个单元(5万担)以上的核心客户,同时全省共享红塔集团基地和出口基地,形成内外互补,进退有余的“1+1+1”格局。以工业企业原料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烟叶规模种植,以村为单元、以县为单位,工商共同开展生产技术攻关,加强烟叶生产收购管理,不断提高烟叶质量和等级合格率,通过努力提高**省烟叶在重点品牌配方中的使用比例,进一步规避市场风险。

坚持优化布局的原则。在严格的计划管理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烟叶生产逐步相对集中到烟叶质量好、市场潜力大的产区优先集中,向烟叶生产比较效益高、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烟区相对集中。逐步淘汰烟叶质量差,种植比较分散、规模小的产区。重点做好完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烟田规划落实,保证烟叶种植区域稳定。到2010年,淘汰种植面积2000亩以下的种烟乡镇和种植面积300亩以下的种烟村,全省烟叶种植乡镇由现有的94个减少到60个以下,种烟村由现在的470余个调减到400个以下;大力发展千亩村、万亩乡,全省发展万亩乡8个以上,千亩村50个以上;努力扩大成方连片烟叶种植面积,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烟地块100个以上,为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机械化作业创造便利条件。

精心组织试点工作

认真总结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成功经验和做法,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勇于探索,体现水平。继续以阜新福兴地村、铁岭大三家村、铁岭九如村为试点,更加注重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研究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情况、新问题,注重提高针对性和可推广性;扩充试点内容,在漂浮育苗、机械移栽、统防统治、专业烘烤、散叶收购、场站直调等方面开展生产、流通、管理全方位研究。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加大烟叶生产投入,重点在烤房自动化控制、烟田有效灌溉、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提高烟叶生产设施化水平;更加注重培育生产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种植,阜新福兴地村、铁岭大三家村、铁岭九如村分别以互助组、种烟专业户、合作社形式进行深入探索,推进生产组织形式转变;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以工业企业原料需求为导向,与湖南中烟等工业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全面开展**特色优质烟叶质量指标体系与配套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费用,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信息化支撑作用,开发试点村综合查询系统,全面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试点探索适宜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化服务方式和业务管理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方式、业务流程、标准体系。坚持用现代烟草农业理念指导整个烟叶工作,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

坚持按规模规划、整村连片、先进适用的原则,稳步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省烟叶生产综合能力。计划从2009年至2012年再投入资金1.3亿元,利用四年时间完成全省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水源设施建设。根据水源条件,因地制宜设计,以建设机井为主,以建设其它水源项目为辅,整村连片推进,不分散安排项目,发挥规模效益。计划新增水浇地1.875万亩,到2010年全省烟水配套基本烟田面积达到7.67万亩,使全省可灌溉基本烟田面积占全省应配套基本烟田的80%,基本解决**省干旱烟区烟田缺水问题。

烤房设施建设。烤房建设坚持密集烤房方向,按照集群建设、统一烘烤、合作经营的要求,合理安排集群规模,因地制宜联体建造。计划新增密集式烘烤面积6.11万亩,建设烤房2708座,到2011年全省密集式烘烤面积达到14.94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1.1%。烤房全部以“四合一”组合单元集群形式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以集约化烟叶烘烤工场形式建设。烘烤工场内附属设施建设力求经济合理,切忌贪大求洋,规模较大的工场可以适度扩充功能,兼顾他用;烟叶收购量较大的村可在中心烘烤工场配套收购场所和收购设施,探索新的高效收购方式。

机耕路建设。机耕路建设坚持与连片规模种植相结合,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建设重点放在农业机械化基础较差的山区烟区种烟田连片面积较大、适合机械化作业、确需修建机耕路的基本烟田上,计划新增2.5米宽的砂石路54千米,使**省机耕路进程到2010年达到60.5千米,受益面积为2.31万亩,占全省应配套基本烟田面积的80%,为实施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农机设备配套。机械化是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有效保障,是减轻烟农劳动强度、降低种烟成本的重要手段。加强烟草农业机械与区域农业机械规划衔接,争取地方农机资金配套;加快专用机械的研发引进推广步伐,实现烟叶生产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扶持成立农机服务组织,鼓励购买大型烟草农业机械,实施专业化机耕服务。到2012年,全省凡是能够实施机械化耕作的烟田,80%以上烟田在刨埯、栽烟、覆膜、喷药等方面实现机械化,全面实现机械或烟夹编烟。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权要明晰。烟草行业补贴形式的专业化设施产权归集体所有。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并重。研究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保证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持久发挥作用。

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

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解放出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分工。全面认真总结**省在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烟叶生产与技术环节中的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实施进一步细化的专业化分工,大幅度提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重点对育苗、移栽、整地、起垄施肥、刨埯、覆膜、培土、病虫害防治、采收、编烟、烘烤、分级等环节作进行专业化分工。

构建社会专业化服务体系。健全的服务体系是稳步拓展专业化分工的有效载体,建立覆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要求。借助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强对烟草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研究,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推广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培育一批有技术专长、素质高、稳定性强、以服务烟叶生产为主要职业的烟叶生产经理人和产业工人,为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分工与服务提供人力资源。构建专家服务体系、农机合作社专业化机耕服务体系、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体系、防雹减灾风险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机械化耕地起垄、测土配方施肥、集约化育苗、工场化烘烤、统一植保等专业户、专业队,通过专业化服务落实先进技术,帮助解决一家一户烟农解决不了的问题。

深入探索运作机制。按照设施投入“普惠制、广受益”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规范服务行为,扩大作业范围,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确保烟农得实惠。加强专业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专业化服务定价机制,合理控制收费标准。加强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推行持证上岗,提高专业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到2011年,全省全面实现专业化供应成苗,规模化种植的烟农全面实施专业化整地移栽、病害防治、采收分级,全省专业化烘烤面积达到总植烟面积的30%以上。到2012年,基本实现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

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调整生产关系,将烟农有效组织起来,充分发挥烟农主体作用。

提高烟农整体素质。积极培育“以烟为生,精于种烟”的职业化烟农队伍,持续提高烟叶生产收入在其家庭纯收入中的比例,使烟叶收入成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现代烟草农业对烟农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烟农队伍的教育培训,每年对烟户的专业技术(技能)集中培训至少两次以上,不断提高烟农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队伍,使职业烟农成为烟叶生产的主力,其种烟面积占全省植烟面积的60%以上,最终实现烟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创新完善生产组织形式。按照中央三中全会“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烟农主体作用,深入探索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比较分析不同生产组织形式优劣,总结完善福兴地、大三家、九如村互助组、种烟专业户、合作社生产组织模式的运作机制,努力提高规模效益,为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加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更加深刻变化进行前瞻性的探索。在2009年每个市公司至少建立1~2个烟农专业合作社或多个互助组,到2010年全省烟农专业合作组织(互助组)种植的烟叶面积达到总植烟面积的20%以上。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种植。规模种植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推进规模种植要循序渐近,适度规模,讲究边际效益,要与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相适应。随着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会进一步提高,户均规模会在原来基础上逐步扩大。根据**省的实际,从单户总效益、每亩用工和自家工日劳动价值来分析,现阶段**省单户烟农适度规模化种植面积以25亩~30亩为宜。

改革烟叶生产管理模式

坚持“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发展思路,加强内部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资源,根据育苗工场、烘烤工场规模功能,结合连片种植规模水平,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烟叶收购模式,规范烟叶业务流程,制订工作技术标准,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

烘烤工场管理。在有条件的烘烤工场内配套多功能大棚和收购设施,组建育苗、移栽、采收、烘烤、分级专业化服务队(户),实现“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总体要求。首先,烘烤工场内各种设施空间分布要科学合理,整体布局协调美观;其次,工场内制订运行管护制度,科学编制流程,加强现场管理;第三,扶持专业户、专业队的发展,积极引入适度竞争机制,坚持择优发展的原则,建立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烟叶基层站管理。与集约化烟叶烘烤工场建设相结合,全省在已有15座标准化烟站的基础上,用两年时间将现有61个收购站点精简优化至30个左右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高效、统一名称和外观标识、信息化水平高”的标准化烟叶工作站,改善基层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主要内容的“8s”活动,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解决服务与效率两个关键问题,实现库容站貌整洁、流程合理、制度规范、效率提高,全员节奏快、标准高、工作实、状态好的现代企业管理局面。

烟叶物流管理。省局(公司)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经济适用”的原则在丹东辽东公司建设全省烟叶物流中心,创新烟叶物流方式,积极探索以站-厂直运物流方式取代烟站-中转库-复烤厂的物流方式,逐步取消市(县)烟叶中转仓库,减少烟叶装卸次数,降低烟叶造碎损失,缩短仓储周转周期,提高仓库利用率。

精细化管理。开展对标活动,在施肥、灌溉、防病等方面实现精准农业。进一步落实土壤改良措施,改善基本烟田质量,注重测土配方施肥,建立不同烟区不同土壤类型的专家施肥模型,做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真正做到以土壤营养状况为依据,科学合理使用肥料,降低肥料成本。充分发挥全省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作用,融病虫监测预报防治于一体,实行统一预报、统一预防、统一药剂。根据烟株需水规律和田间持水量,制订细致的灌溉方案,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做到精准灌溉。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准施肥、精准浇灌、精准用药、密集烘烤,努力节肥、节水、节药、节煤,实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目标,成为当地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典范。

技术队伍管理。采取人才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到2010年,每个市公司选聘培养1-2名硕士学历以上的技术领军人物,每个重点县公司选聘培养2-3名技术拔尖人才,重点烟站站长学历要达到专科以上,烟叶生产技术队伍中专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20%以上。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烟叶分级、烤房建设与烘烤、烟草病虫害等技术性较强的领域培养技术能手,实行技术专职人员负责制,进一步调动技术能手的工作积极性,打造人人争当技术人才,技术人才不断涌现,技术人才尽显才能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顺应世界烟草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未来烟草农业,大力推进烟草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快烟叶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依托行业内外烟草农业科研力量,重点在良种培育、栽培技术、节水灌溉、统防统治、调制设施、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优质适产新品种培育科技专项,尽快获得一批适应本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全面开展**特色优质烟叶质量指标体系与配套技术研究,到2010年初步形成**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培育适应烟叶客户配方需求的具备鲜明**特色的优质烟叶。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到位率。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构建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体系,对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给予重奖,加快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步伐。省局(公司)每年确定2~3个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项目,作为对各市烟草公司考核的重点内容,推动全省烟叶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一是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气象网,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和**烟叶信息网的作用,在气象预报、栽培技术、防灾减害、烘烤复烤、生产收购等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不断促进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全面提升烟叶信息化水平。二是按照供应链管理思想,通过对业务流程分析,开发烟叶生产经营综合管理系统,建立“生产资源管理、烟用物资管理、生产过程管理、生产任务管理、烟农补贴管理、烟农客户关系管理和烟叶投入与产出分析”七大功能模块,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环节集成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实现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精细化、痕迹化管理。通过综合管理系统可对烟叶生产、收购的部分数据和报表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对烟农合同数据查询、烟叶交售管理、交售数量汇总查询等功能,使烟叶收购计划与合同控制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符合国家局对未来烟草行业信息化要求。

推行标准化生产。围绕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研究制定更加完善和符合实际的包括烟叶生产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烟叶综合标准化体系,并全面加以推广应用,推动烟叶生产和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2008年完成综合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综合标准化体系的标准,收集从育苗到收购调拨的文字、图片、录像资料,制作生产标准化视频,通过上传烟叶信息网站和制作dvd片加大综合标准体系在全省全面推广应用的宣贯力度。

当前**省烟叶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规划未来,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烟区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烟叶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烟农发展的实际能力,真正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烟叶各项工作。

第三篇:物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物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同时物管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发激烈,如何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物业管理行业隶属于服务性行业,为业主、住户提供完美的服务是物业企业的基本职能。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业主,而业主包括了各类社会群体,因此物业管理者必须掌握与各类人士沟通的技能。随着全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被视作现代城市朝阳产业的物业管理也因此获得了蓬勃发展。只有提高每位员工的个人素质才能更好地为物业保值﹑增值作出贡献。

物业管理行业尚在发展中,行业管理标准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物业企业对提升员工素质不够重视,没有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员工对于服务理念认识模糊,自然服务质量不到位,服务水平上不去,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一、物业从业人员主要存在的几种状态

(一)物业从业人员能力有限,缺乏专业技能人员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中缺少专业的技能型人才,主要因为:一是大多人才曾是从事房地产管理工作,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少;二是只能胜任某项岗位的专项人才多,精通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少;三是物业管理水平多数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高级管理人才。这样的人才结构如不尽早进行调整,将会阻碍物业管理行业整体的发展和提高。

(二)物业从业人员认识不足,缺少危机感

物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危机感,没有建立起市场竞争意识和观念,主要是有“重视管理,疏于服务”的落后观念。只把物业工作看作简单的保安及清洁工作以及浅层的修修补补。物业管理工作是物业企业为业主及其租用人服务,物业管理企业必须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这样才能更加适应市场竞争,有利于长期发展。

因此,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已迫在眉睫。目前物业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还未成熟。多数企业的上岗人员是临时招聘的,没有经过岗前应知应会的培训。如何提高物业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尤为重要。

二、提高物业从业人员素质对策

面对物业管理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如何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就当前物业管理企业的狀况和从业人员队伍的素质来看,注重抓好企业的自身建设和提高管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各管理企业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推行人性化管理,促进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明确责任,各负其责,严格管理,奖惩分明。通过开展季度劳动竞赛,提高物业管理工作质量。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要重视人员培训、晋升需求,不断提高从业者的业务知识、岗位技能、职业道德、转变服务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服务水平才能提高。对外要重视业主、顾客的诉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明确“以人为本”的观念能够充分调动每名员工实现企业终极期望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团结协作性,使物业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物业管理企业,应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作为提升物业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在塑造企业形象上,主要抓好如下环节。

1.用心服务,在广大业主中树立口碑。物业管理是以服务为宗旨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就应牢固树立竭诚为业主服务的思想,注重文明礼貌,确定以把小区建成“优雅宁静、安全文明、整洁方便”的生活环境为目标,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深入了解住户的需求,千方百计为住户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优质服务。让业主充分感受到物业这个商品物有所值,利于物业管理工作得到广大住户最大限度的理解、支持和信赖。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多种文化理念组成的复合体,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提升员工的素质,促进员工的提升认识。物业服务,文化是灵魂。首先,物业管理的实质是服务,对其质量的管理除制定标准化规范外,更多地强调对员工个人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其次,物业服务传递的是形象,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进行引导和改变,业主便于接受,所以我们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与物业管理融为一体,既要让企业的价值理念与员工的价值达成共识,又要让每一位员工把它作为岗位要求和行为准则。

学习企业文化不是生搬硬套,要把文化的内涵充分理解,在工作中体现,通过案例、先进事迹等潜移默化的渗透,形成真正的价值观。为每个员工提供可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专长的环境和机会,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针对员工各岗位所涉及到的问题,可以采取座谈会、培训等多方面形式来帮助提高。

(三)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认清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语言表达能力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物业管理人员不能只是管理物业,主要是服务于业主,业主满意是服务宗旨,而与业主沟通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充分、及时地了解业主的需求,进而满足业主的需求。在物业管理中经常与业主和租用人沟通,与内部各类管理人员沟通,与各个相关部门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如何联络感情、相互学习、传授经验,如何明确地表达诉求,如何交换意见,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要有好的语言表达效果,就要求物业管理人员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并能够主动表达。物业管理人员需要实时处理、调解因观念的不同或对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引起的各类的纠纷和矛盾。很多情况下会说话可以有效提高办事效率,拉近与业主的关系,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而沟通时候,如果表达不畅会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沟通的引导作用,严格绩效沟通、关键岗位沟通等制度,不断缩短员工与业主、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清晰、全面地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有很大帮助,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协调与业主、租用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具有鼓舞力、号召力,主张更有说服力。正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如此之重要,所以物业管理人员都应具备这种能力。

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思维能力密不可分,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提高思维能力,多学习和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和表达艺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当然会说话会组织语言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多去看一些书或者相关的新闻热点,随时保持学习的态度和知识的吸取,才能在说话的时候,有话可说。

最后,与人沟通最重要的是诚心。只有当人们觉得你是在为他们考虑时,他们才会很好的接受你的意见。“诚于心,而形于外”,当我们能真诚的和别人沟通时,也能较容易的获得真实的回报。

(四)提高物业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为人才创造条件,使其迅速成长,能够脱颖而出;适当引进各类人才;根据需要实行岗位轮换,提高团队功能,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等。

1.提高物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管理企业必须重视智力投资和人才开发,提高专业技能,以適应竞争的需要。一方面,走出去和引进来。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竞争。根据需要派员参加行业和上级组织的相关专业培训、参观和交流,从中吸取成功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实际,了解员工培训需求,集中力量分人员、分岗位培训。加入实际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全面系统的专业学习。同时鼓励员工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活动开展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形式要服务于内容。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三是要富有感染力、吸引力,为广大员工喜闻乐见。四是要有利于提高活动的质量。实践经验表明,创建有效的工作载体,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员工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提高物业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物业企业市场发展,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引入,使物业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管理企业的生存、发展取决于管理服务工作水平的优劣。要在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为企业多做贡献的同时,做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考核竞争机制,为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不断开拓创新管理服务工作,在提高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结语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同时物管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发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全体物业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及忧患意识,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运用现代管理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促进物业管理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四篇:殡葬改革工作思考建议

我县从2009年3月1日起正式启动殡葬火化政策,经过县委、政府的大力宣传,殡改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基本上可以说城区社区的居民已经了解了相关的政策。从日常工作管理上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所在社区从3月1日起至发稿时间,累计死亡6人,根据6人的火化情况,发现在殡葬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死者生前有单位的,其死亡那一世小说网 http://报表是由其生前所在单位所处的社区填报还是由其生前所居住的社区填报。笔者所处社区出现了这种情况,气象局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住在东城,笔者因社区事务关系到气象局办事,偶然听见其单位同事说其已死亡,单位同事都已去挽吊。笔者因分管社区殡改工作,马上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向县殡仪馆领导进行汇报,领导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我社区填写死亡报表。笔者虽然按照要求填写了报表,但认为,“属地管理原则”应该理解为居住地社区,而不是单纯的单位所在地社区。因为死者居住地社区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知道死者的情况,然后去做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而单位所在地社区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等到知道了去做工作,黄花菜都凉了。这需要主管单位做出界定。

二、现在有些农村社区为了搞好社区的殡改工作,出现死亡情况后,委曲求全,负担死者的火化费用,增加了社区自身的负担。解决方法:确系低保户、五保户的可以按照政策给予部分减免或全免;确系家庭困难的户,由社区出具证明给予部分减免。县民政局应该出台相应的减免政策来配合我县的殡改工作地开展,间接地减少社区的压力。

三、德源公司要加快自身的建设和机器的维修保养工作。笔者社区茶厂小区死者家属要求殡仪馆车辆早上8点来车运送遗体去火化,但是因为德源公司的火化传运带出现问题,需人工托运。其他社区的死者家属因此事阻拦德源公司的火化工作,双方产生矛盾。待解决问题时,我社区死者遗体在茶厂小区灵堂摆放已到9点多种,幸亏我社区及时介入,做了大量的工作,才稳定了死者家属的情绪,否则又会出现一起大的殡改工作纠纷问题。解决办法:德源公司应加快建设力度,启用第二台火化设备,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机器的日常维修。避免此事的再次发生。

四、加强宣传力度,尤其是在农村社区和城郊社区的城郊结合部,要加强殡改宣传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五、尽快出台符合我县殡改工作关于弱势群体减免费用的政策,尤其是对失地、少地、无地的居民(村民)和家庭困难的下岗职工家庭做出相应的减免政策,以推动殡改工作地开展。

我县的殡葬改革工作是一件涉及子孙后代的好事情,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从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的政策执行方面看,违反政策的事例也只是少数,多数群众还是能够理解和支持政府的这项政策,说明我们还是有群众基础的,起步也很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已经迈开了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的第一步,就要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工作,执行殡葬改革的各项政策,带领群众来完成这项工作,达到我们殡改工作地最终目标。

有不当处,请同志们雅正。

异世球皇 伪娘 冷血的传奇之旅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第五篇:妇女之家建设工作思考建议

妇女之家建设工作思考建议

一、建设“妇女之家”的必要性

一是依靠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努力建好“妇女之家”,进一步解决“有阵地做事”的问题。 长期以来,广大妇女一直都把妇联视为“娘家”,把妇联干部视为“娘家人”。无形的“家”要吸引妇女、凝聚妇女、服务妇女,必须以有形的“家”的建设和发展为支撑,因此加强基层妇联活动阵地建设十分重要。在村、社区统一建设“妇女之家”,真正使基层妇女平时看得到妇联、关键时刻想得起妇联、遇到问题找得到妇联。

二是“妇女之家”成为基层妇联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窗

口、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基层妇联组织依托“妇女之家”,开展好妇联的各项工作。发挥“妇女之家”的宣传教育功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实用技能、妇幼保健、家庭教育等相关知识培训,帮助基层妇女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业致富本领。发挥“妇女之家”的维权服务功能,面向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维权咨询指导、创业就业服务、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关系调适、邻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帮助,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增进和谐的工作。发挥“妇女之家”组织开展活动的功能,着眼于基层妇女的民生需求、利益关切、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妇女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使妇女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发展。

二、加强“妇女之家”建设的建议

要依靠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积极争取经费保障,进一步解决“有钱办事”的

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好基层妇联工作,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方面有大的作为,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事实上,越到基层,任务越重,而经费却越少,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基层妇联基层组织有效开展工作的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我们要想方设法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推动建立多元保障基层妇女组织工作经费的长效机制,确保基层妇联正常运转、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要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全国妇联要为地方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妇女工作经费政策,推动党委、政府按妇女人均数给妇联核拨工作经费,使妇联工作经费得到很大改善,使妇联工作经费得到持久性的制度保障,使基层妇联不仅有人办事、有场所办事,而且还有钱办事、有条件办事。

二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妇女工作,以更加开放的手段为妇女儿童服务,既是现

实选择,也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妇联组织在实践中总结的成功经验。基层妇联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群众性、社会性和公信力,以各类公益性、服务性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拓展与社会各界交流合作的渠道,积极为妇联工作的有效开展争取资源、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为推动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妇联要牢牢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充分依靠党组织的力量,积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紧跟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步伐,为从源头上解决当前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妇女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要加强对“妇女之家”的指导和管理。要及时推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妇女之家”努力达到“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开展工作的必要设备、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的要求。在“妇女之家”建设中推进村、社区

各类妇女工作和活动阵地的有效整合,通过这一平台,形成规模优势、做大品牌效应、彰显妇联特色,促进基层妇女工作的整体活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八一起义纪念馆导游词下一篇:毕业设计评阅老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