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流分析创建3d网格

2022-12-12

第一篇:模流分析创建3d网格

Moldflow瞬态冷却分析之生成模具3D网格攻略

想进行瞬态冷却分析吗? 12 版只支持3D网格哦 你用的什么网格? 分三步 可参考help 第一步:准备模具网格在划分模具的网格之前,应划分零件、浇注系统和冷却管道的网格。

请确保表示零件、浇注系统、冷却管道和模具的层均可见。 使用 Ctrl 键以及 “选择”工具旋转模具并选择所有 6 个面。 单击 (“网格”选项卡 > “网格”面板 > “密度”)打开“定义网格密度”对话框。 设置“全局网格边长”以体现模具内部边长,或接受默认值。 在左侧面板中,选择第一个模具面,然后在“所选实体的网格密度”部分取消选中“使用全局网格边长”。 将会激活“目标边长度”条目框。 在“目标边长度”框中,输入合适的模具外部边长。模具外部边长可以是内部边长的 3-4 倍。 单击“应用”采用该模具面的新外部边长。

 在所有剩余模具面上重复步骤 5 - 7,最后单击“关闭”。

第二步:创建模具表面网格

  选择“模具外表面”层并将其激活。

单击 “网格”选项卡 > “网格”面板 > “3D 模具网格”)打开“生成 3D 模具网格”对话框。

 在“表面”选项卡上检查外部和内部模具曲面边长,并确保“外部模具曲面边长”大于内部模具曲面边长。如有必要可进行编辑,通常情况下默认值即可满足要求。 单击“立即划分网格”。 将显示一个对话框,建议您在创建曲面网格后、重新划分网格以创建 3D 模具网格前,检查曲面网格。 单击“确定”关闭消息对话框并开始网格划分过程。

 网格划分完成后,检查网格日志以确定是否存在网格划分错误,并使用网格修复工具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修复。

第三步:要将模具表面网格转换为 3D 模具网格:

 在“方案任务”窗格中双击“创建 3D 模具网格”以打开“生成 3D 模具网格”对话框。

选择“四面体”选项卡并检查其中各值。如有必要可进行编辑,通常情况下默认值即可满足要求。

 

单击“立即划分网格”生成 3D 模具网格。

第二篇:【3D打印行业调查分析】

3D打印:第三次工业革命

2012年3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宣布创立美国“制造创新国家网络”计划。由政府主导、联邦政府和工业部门共同斥资10亿美元逐步建立15个“制造创新中心”,组成创新网络。

2012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人》刊文【第三次工业革命】,认为3D打印技术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

2012年8月16日,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作为其首个“样板示范”创新中心剪彩成立。作为新技术研究、开发、示范、转移和推广的基础平台,号称要成为增材制造技术全球卓越中心并提升美国制造全球竞争力。

至此,3D打印作为媒体和资本的新宠,风风火火地从幕后走向台前,发展如火如荼。从飞机、汽车、枪支、巧克力、比基尼到星球再造式的沙漠打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3D打印技术,开始憧憬着未来革命性的技术将对这个世界带来的影响。

“3D打印机将来不是要取代某一个制造业,而是要取代几乎所有的制造业。”作为世界首个公布3D打印机开源数据信息的科学家,英国工程学家阿德里安·鲍耶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未来你想要什么,只需下载图纸,按一下‘打印’键,就可以去喝咖啡听音乐了,剩下的所有事,请统统交给打印机。

如今,3D打印已经慢慢融入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教育、医疗、建筑等各大领域,打印出了巧克力、血管、肾脏、飞机、自行车、汽车、玩具、房子、衣服等等产品,已经开始慢慢改变我们的生活。第三次工业革命真的到来了吗? 【什么是3D打印】

3D打印技术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精密机械以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发展起来的尖端技术。其学术名称为快速成型技术(RP:RapidPrototypingManufacturing),也叫增材制造技术(AM:AdditiveManufacturing),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它的【基本原理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把一个通过设计或者扫描等方式做好的3D模型按照某一坐标轴切成无限多个剖面,然后一层一层的打印出来并按原来的位置堆积到一起,形成一个实体的立体模型,类似于高等数学中的积分。整个制造过程包括3个环节:前端数据获取(3D扫描和建模),中端数据加工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后端产品打印(3D打印)。

传统制造过程与之相对应的两种技术是切削和铸塑(减法制造)。相比这两种技术,3D打印技术(加法制造)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不像切削那样浪费材料,也不像铸塑那样要求先制作模具。一次成型,快速个性化定制是它的重要特点,这在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生产中占有非常大的优势。 【3D打印发展简史】

3D打印技术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在传统制造业里,复杂结构制造难度高、开模费用大、制造时间长等,让人们想象一种快速成型的方法,经过不断设计研究,慢慢催生了3D打印技术。后来硬件Arduino和其他尾随技术的开源,又催生了3D打印技术的工业化,让其从幕后走向前台。【国外3D打印简史】 1984年,CharlesHull开始研发3D打印技术,【1986年】,他自立门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3D打印技术公司,也是现在的3D市场领军者之一3DSystems公司(NYSE:DDD),同年发布了【第一款商用3D打印机】,2012年1月,他们收购了另外两家3D打印公司Zcorp和VidarSystems;

1988年,ScottCrump发明了FDM(热熔挤制成型)技术,并于1989年成立了现在的另一家3D打印上市公司斯川塔斯Stratasys(NASDAQ:SSYS),该公司在1992年卖出了第一台商用3D打印机。2012年4月,Stratasys还收购了以色列的Objet公司,从而成为【全球最大】3D打印机制造商。

198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EmanuelM.Sachs和JohnS.Haggerty等在美国申请了三维印刷技术的专利,之后EmanuelM.Sachs和JohnS.Haggerty又多次对该技术进行完善,形成了今天的三维印刷快速成型工艺。1993年,麻省理工学院获3D印刷技术专利。

1995年,美国ZCorp公司(后被3Dsystems收购)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唯一授权并开始开发3D打印机。

1996年,媒体第一次使用【3D打印】这个词来称呼当时的快速成型机,后来取代了之前的称谓,成就了现在流行的3D打印这个概念;

2005年,市场上首个高清晰彩色3D打印机SpectrumZ510由ZCorp公司研制成功。 2008年,开源3D打印项目【RepRap】发布“Darwin”,3D打印机制造进入新纪元;同年,Objet推出Connex500,让【多材料】3D打印成为可能。2010年11月,世界上第一辆由3D打印机打印而成的汽车Urbee问世。2011年6月6日,发布了全球第一款3D打印的比基尼。7月,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3D巧克力打印机。8月,南安普敦大学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的飞机。

2012年11月,苏格兰科学家利用人体细胞首次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目前,美国拥有世界上38.5%的3D打印设备,而中国所占的比例只有8.6%,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3D打印技术在美国已经产业化,目前全球有两家3D打印机制造巨头,分别Stratasys和3DSystems,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亿美元和2.9亿美元。目前国外3D打印机制造商主要有:商用3D打印机主要制造商包括Stratasys,ObjetGeometries,ZCorporation,3DSystems等。家用3D打印机主要制造商有Reprap,MakerbotIndustries,Ultimaker,Botmill,Fab@Home等

1990年,华科王运赣教授在美国参观访问时接触到了刚问世不久的快速成型机。最初,王运赣教授想从最早出现的基于光敏树脂原料的光固化立体成型技术做起。然而,液态光敏树脂材料价格太高,华中科技大学的快速制造中心,转攻以纸为原料的分层实体制造技术(LOM)。1991年,华中科技大学(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在时任校长、已故著名机械制造专家黄树槐的主持下,成立快速制造中心,研发基于纸材料的快速成型设备。1994年,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基于薄材纸的LOM样机,1995年参加北京机床博览会时引起轰动。LOM技术制作冲模,其成本约比传统方法节约1/2,生产周期也大大缩短。 1992年,西安交大卢秉恒教授(国内3D打印业的先驱人物之一)赴美做高级访问学者,发现了快速成形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回国后随即转向研究这一领域,1994年成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1995年9月18日,卢秉恒教授(现为中科院院士)的样机在国家科委论证会上获得很高的评价,并争取到“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50万元的资助。1997年,卢秉恒团队卖出了国内第一台光固化快速成型机。

我国的3D打印起步并不晚,像彦永年、王华明、王运赣、史玉升、卢秉恒等教授都是早期就加入研究的先驱。总体而言,我国在核心技术有先进的一面,但在产业化方面,发展还稍显滞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个产业,美国、以色列、德国领跑全球,中国跟随其后。在我国,北京江苏湖北深圳西安基础不错,处于国内前列。目前,我国有40多家3D打印企业,如北京隆源、深圳普力得科技、武汉滨湖机电、长沙华曙高科、南京紫金立德、宝岩自动化、西安铂力特等等。拿出产品的有近10家,其中,产量过百台的仅4家,而拥有核心技术的,那就更少了。据深圳普力得科技资深工程师张维忠先生介绍,我国的3D打印产业,整体面临核心环节对外依赖,耗材技术滞后等重大制约问题。硬件方面,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运行稳定性有待提高。软件方面,与国外亦有很大差距。3D打印“打印”是表象,核心在软件。软件之于3D打印机,好比大脑之于人。缺了软件,设计师灵感再多,变不成模型,打不出实物。作为3D打印支撑技术的软件系统,现为美国、以色列几家大公司控制,国内近乎空白。市场方面,3D打印需求九成在欧美,全球行业集中度极高,欧美两家龙头企业已占七成份额。过度依赖外需,内需启动缓慢,使国产3D打印产业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从核心技术、应用材料到市场渠道,我国3D产业链与国外差距还很大。

总体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论上讲,能够设计或想象出来的东西,全部能打印出来。相信在未来,3D打印确实能改变几乎整个制造业。但现在,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还很不成熟,任然处于“拓荒阶段”,替代不了传统制造业。深圳普力得科技有限公司总务部经理区宝明女士认为,目前3D打印技术具有制造物体周期需求短、适应单件个性化需求、在大型薄壁件、蜂窝状复杂结构部件、钛合金等难加工、易热成形零件制造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也只是对传统工艺的补充,是“锦上添花”的技术。目前,3D打印技术存在着制造成本高,制造效率低,制造精度尚不能令人满意,工艺与装备研发不充分,尚未进入大规模工业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不能把3D打印万能化,更革不了传统制造业的命。什么“打印飞机”、“打印汽车”,都不靠谱,只是打个模型。现今的3D打印技术还不能打印超过1000个零部件的东西,打印材料昂贵而且有限,打印尺寸也受限制,打印出的东西,在机械强度、电气属性等暂时都无法与传统制造业相抗衡。现今,3D打印技术只有跟传统制造业改造与提升相结合,才有更大生存空间。【3D打印主流技术】

目前全球3D打印机形成四大流派,即熔融堆积、叠层堆积、粉末堆积、激光成型。它们都用软件设计三维图,再用塑料、金属、树脂等耗材,逐层累积“打印”三维实物。 1,熔融沉积成型(Fuseddepositionmodeling,简称FDM),可利用热塑性材料,金属、可食用材料等进行成型制造;

2,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lasersintering,简称SLS),这种技术得用的材料为热塑性塑料,金属粉末,陶瓷粉末等;

3,薄材成型(Laminatedobjectmanufacturing,简称LOM),举个例子,把一张张的纸铺上去累积而成的模型,当然金属膜,塑料膜也可以; 4,光固化(Stereolithography,简称SLA),可利用的材料是光敏树脂等聚合物。 【3D打印发展瓶颈】

3D打印技术可以使用很多种材料,如ABS塑料、PLA、尼龙、玻璃填充聚胺、光固化材料、银、钛、钢、蜡、干膜和聚碳酸脂。3D打印始于塑料材料,但是如今打印材料品种繁多,不断增加,包括陶瓷、食物、玻璃,甚至人体组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限制是目前3D打印行业的最大瓶颈。可使用材料有限不说,材料价格也是一大阻碍。例如,3D打印使用的塑料原料成本为$60-$425/千克(2.2磅),而传统注塑工艺使用相同量的材料只需$2.40-$3.30。20虽然对原型或小批量生产来说,较高的成本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就显得很不经济。如果将来在耗材上有非常大的突破,3D打印必然迎来井喷期,发展高歌猛进,那时候,只怕真要革命了!

大众消费者专业操作技术的匮乏和机器的高造价,核心环节对外依赖,市场认知度低,加之产业链发展不全面,创业大师们在市场运作推广方面也无典范杰作可循。这也促成资本市场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却望而止步。如此情形,没了LED的大跃进,却又多了3D打印的噱头,少了行业高歌猛进的风头。当然,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当年的大哥大如此,后来的互联网亦如此。危中有机、机中有危,历史不会停止,因为瓶颈就是用来突破的,就想世界纪录就是用来被打破的一样。【余亿万】【3D打印的未来】

虽然3D打印技术已经出现了近30年,但它还仍然没有真正像个人电脑那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尽管最几年3D打印相关的技术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但它似乎还离我们的期待有一定的距离。那我们不妨根据我们的需求来畅想一下未来的3D打印的发展方向。1,材料越来越丰富

11月,Objet新推出的大型3D打印机Objet1000已经支持打印140种材料,每次打印可同时利用其中的14种,相比初级的单头单色单材料的3D打印机它已经非常强大,但我们生活中用到的物品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更丰富更实用的材料才能让3D打印尽快的融入生产和生活。2,实用性越来越高

从简单的原型开发,到打印巧克力,到飞机上的钛合金部件,3D打印的成品已经越来越实用,相信随着未来材料、机械、电子等方面的进步,3D打印机很快发挥更大的作用。 3,精度会越来越高同时速度更快

如果你把精度不高或者速度太慢当作否定3D打印的观点的话,我只能说:每一种改变世界的技术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不管是火药还是计算机。怕的是你发现不了问题,没办法改进它。现在既然我们知道它的缺点,工程师们就一定会解决掉这些问题,这只是时间问题。4,家庭化,个人化,价格下降

每个家庭都有一台打印机,就像每个家庭都拥有电脑、手机一样?这是有可能的。现在最便宜的打印机已经卖到了300美元左右,甚至你还可以利用网络上 开源硬件的相关资料自己制作一台。每个家庭都需要一台3D打印机吗?也许是的。随着3D打印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能打印的东西越来越实用,越来越多,包括价格越来越便宜,相信很多人都会忍不住买一台放家里,不管是制作装饰艺术品还是一些简单实用的生活用具,它还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3D打印在未来将会变得更难以想象,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最近成功开发出了种实验性的3D打印机---MBE(分子束外延),这种类型的3D打印机将可以利用分子完成打印。 【3D打印盈利模式】

1、设计公司升级版

2、3D打印服务

3、影楼升级版

4、设计学校升级版

5、卖机器

6、卖材料

7、卖服务

8、卖标准

第三篇:3D打印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个人制造”的兴起,在个人消费领域,3D打印行业预计仍会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有助于拉动个人使用的桌面3D打印设备的需求;同时也会促进上游打印材料(主要以光敏树脂和塑料为主)的消费。

在工业消费领域,由于3D打印金属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金属本身在工业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我们预计,以激光金属烧结为主要成型技术的3D打印设备,将会在未来工业领域的应用中,获得相对较快的发展。中短期内,这一领域的应用仍会集中在产品设计和工具制造环节。

产业链上的专业分工会进一步深化。现阶段,主要的3D打印企业一般以材料供应,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的综合形式存在。这是由产业发展初期技术推广和市场规模的限制所致。长期来看,产业链的各环节会产生专业化的分离:专业材料供应商和打印企业会出现,产品设计服务会独立或向下游消费企业转移。3D打印有望转化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具平台。

国内3D打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工业应用,还是个人消费领域都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工业领域而言,国内在激光熔覆方面的技术具有一定优势,这有助于在以激光烧结为成型技术的3D打印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领域进行发展。对于个人消费领域,应用的推广速度取决于对于3D打印这一技术认知的提高,以及相关辅助平台,如软件设计,制作文件库的发展。综合上述特点趋势,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3D打印产业链都存在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就未来的长期的需求增长而言,我们相对看好上游打印材料和个人3D打印设备的制造企业。就前者而言,在通用化的技术标准不断推广的基础上,专业化的材料供应企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从个人消费到工业制造,无论是哪个领域引来快速增长,对于耗材的需求都必不可少。

而在早期,技术应用推广的起步阶段,3D打印服务企业无疑会较快地带来收益。因为应用推广期间,本质上是一个市场创造的过程。下游企业出于风险的考虑,不会贸然采购设备,改变已有的制造流程。因此,需要专业的3D打印服务商提供服务,除了产品的直接打印制造之外,还包括CAD模型辅助设计服务,模具开发制造等。

根据WohlersAssociates在2011-2012年的调查显示:现阶段,下游打印服务商安装最多的是基于立体平板印刷(SL)技术的3D打印设备,占比高达40%。作为最早成形的3D打印技术,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情理之中。同时,技术发展相对较晚,以金属为材料的激光打印设备,占比已经接近20%。如图50所示。此外,在WohlersAssociates的调查中还显示,打印服务商未来最想购买的3D打印设备中,以金属为材料的激光打印设备,所占比例居第一位,20.3%。这说明,下游服务商可能更加看好这一技术工艺在下游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相应地,有望对推动激光打印设备和金属打印材料的消费需求。

第四篇: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分析

国内外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3D打印”技术

(一)基本原理。“3D打印”是通俗的叫法,学术名称为“快速原型制造 ”(Rapid Prototyping & Manufacturing),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开发兴起的一项高新制造技术。【1】“3D打印”技术是在现代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动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发展起来的,采用材料累加的新成型原理,直接由CAD 数据打印制成三维实体模型。快速成型系统就像是一台“立体打印机”,不需要传统的刀具、机床、夹具,便可快速而精密地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新产品样件、模具或模型。

【2】3D打印机原理很简单,每一层的打印过程分为两步,先在需要成型的区域喷洒一层特殊胶水,胶水液滴本身很小,且不易扩散,然后再喷洒一层均匀的粉末,粉末遇到胶水会迅速固化黏结,而没有胶水的区域仍保持松散状态。这样在一层胶水一层粉末的交替下,实体模型将会被打印成型。完成后,要处理掉物品周围沾满的粉末,这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再涂上增强硬度的胶水。

“3D打印机”与传统打印机最大的区别在于耗材不同——后者使用墨粉,前者使用的则是一些可以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如树脂、塑料、陶瓷、石膏、金属等等。例如:助听器生产部门利用3D打印机扫描患者的耳朵轮廓后复制出合适的助听器。【3】汽车定制公司利用3D打印机为汽车爱好者提供专门的汽车部件。消费电子产品厂商用3D打印机来完成对产品功能的设计,以避免在大规模生产后修改设计。医生用3D打印机来制造实习模型。博物馆用3D打印机复制真品,以避免参观者损毁真品,等等。

(二)发展前景及意义

【4】工业化最大的成就是通过机械化实现了规模化大生产。而我们今天的“3D打印”技术则将规模化大生产可能演变为若干个体,打破集约化生产的传统模式。只要一台3D打印机,我们就可以在家里生产任何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且可以不断变化款式、样式。如今,新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生产制造业将面临一次重新“洗牌”。【5】随着各种打印材料(即制造原料)的研制成功,“3D打印”技术已经可以用于生产像珠宝、玩具、工具、厨房用品、衣服之类的东西,甚至可以直接打印人体骨骼、假肢、鲜肉,进行牙齿正畸和数字化种牙,有的还打印出了汽车、飞机零部件。未来我们的模具制造行业、机床行业、玩具行业、轻工产品行业或许都可能被淘汰出局,而取代他们的就是3D打印机。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10年或者20年,主要是人们适应和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也有产业自身完善成长的过程。

二、国内外“3D打印”技术及产业发展应用情况

(一)国内外产业发展情况。“3D打印”技术的历史由来已久。1986年,美国3D System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工业化的“3D打印”设备,1990年开始销售,短短几年中,形成了巨大的市场,1994年底全球已达900台,到2008年年装机总数就已经达到6000台左右,以指数曲线在上升。【6】3D打印设备应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企业为自己的产品开发服务,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麦道、IBM、Apple、丰田等都在应用;另一种方式为大学、研究所甚至

六、七个人组织的服务机构以一台或数台成型机为中心,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目前,全球有两家3D打印机制造巨头,分别为Stratasys和3D System,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亿美元和2.9亿美元。2011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17.1亿美元。不过,这一数字仅占全球制造市场的0.02%。

【7】我国从1994年开始研究“3D打印”,北京隆源公司于1995年成功研发了一台AFS激光快速成型机,随后华中科技大学也研制出了SLS快速成型机。目前国内依托高校成果,对“3D打印”设备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公司实体主要有:北京殷华(依托于清华大学)、陕西恒通智能机器(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湖北滨湖机电(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这些公司都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化,部分公司生产的便携式桌面3D打印机的价格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成功进入欧美市场。另外,一些中小企业成为国外“3D打印”设备的代理商,经销全套打印设备、成型软件和特种材料。【8】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购买了国内外各类“3D打印”设备,专门为相关企业的研发、生产提供服务。其中,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杭州先临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了“3D打印”服务中心,发挥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向国内外客户提供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的“3D打印”主要集中在家电及电子消费品、建筑、教育、模具检测、医疗及牙科正畸、文化创意及文物修复、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据业内人士估计,3D打印机在国内企业级装机量在400台左右,2010年以来年增速均在70%左右,市场规模超过1亿元。

三、制约我国”3D打印”技术及产业发展应用遇到的瓶颈和问题

“3D打印”技术虽然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但产业发展仍存在很多困难。

一是认识不足。虽然3D打印机的发展已有数十年,但是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目前“3D打印”技术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企业甚至从没听说过还有这种具有“神秘功能”的机器。

二是价格不菲。目前,“3D打印”的耗材非常有限,主要是石膏、无机粉料、光敏树脂、塑料等,消费类的“3D打印”主要应用的材料为ABS和POA的塑料,不能完全满足工业领域的需求。【9】工业应用的“3D打印”耗材,特别是金属粉末类耗材,价格非常昂贵,这是制约国内企业使用“3D打印”技术的原因之一。比如一件飞机零部件,打印这种样品的金属粉末耗材一斤卖价4万元,3D打印样品至少要卖2万元,而如果采用传统的工艺去工厂开模打样,仅需几千元。【10】目前的3D打印机除了用来满足个人设计师和普通爱好者的个人3D打印机之外,其他的工业用3D打印机均价格不菲,每套大概需要十万美元左右,精度高的甚至达到120万美元。

三是工艺尚不完善。【11】由于“3D打印”工艺发展还不完善,特别是对快速成型软件技术的研究还不成熟,目前快速成型零件的精度及表面质量大多不能满足工程直接使用,不能作为功能性部件,只能做原型使用。

四、加快我国“3D打印”技术及产业发展应用的对策

【12】发展“3D打印”产业,可以提升我国工业领域的产品开发水平,同时有助于攻克技术难关,并且容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第三次工业革命[J].经济学人(英),2012-4-21. [2]王雪莹.3D打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A].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 [3]王红霖.3D打印技术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新兴产业,2012. [4]同晓荣,盛仲飙.数据转换算法在喷绘机打印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3). [5]盛仲飙,同晓荣.BP神经网络在曲线拟合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8). [6]任晓刚.数字签名在医院电子病历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2013(01). [7]任晓刚,孔庆梅.后全运会时期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探索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04). [8]付宏,任晓刚.微博传播对社会舆论扩散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3(04). [9]范新龙,张华.基于AJAX技术的监考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09). [10]张华,刘晓婷,贺耀祖,赵婉霞.实现精确打印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11(36). [11]李金凤,王象刚.大学生打工利弊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12]吕国栋,孟令文.混凝土防腐蚀技术在桥涵工程上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07).

第五篇:某街道“平安网格”创建实施方案

为顺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做实做细平安细胞,推进平安创建提档升级,决定在全街范围内开展“平安网格”创建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以“平安网格”创建为引领,以网格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信息整合,逐步将网格打造成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二、目标任务 以街道主抓手,社区实施,全面启动“平安网格”创建活动,年内街道至少打造 1 个品质较高、群众满意的“平安网格”。用 3-5 年全面完成“平安网格”创建任务。

三、创建标准 1、党政重视,把“平安网格”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创建机制健全,保障有力。

2、网格划分科学合理,网格界线清晰,流动人口、常

住人口、重点人口以及房屋、单位等各类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3、配齐配强网格力量,网格员素质较高,热心群众工作,熟悉网格业务。网格员巡查常态化,事件报送、处置、反馈及时,无重大负面清单。

4、街道(社区)网格中心实体化运行,达到“四有五统一”要求。普遍推行小区“安之盾”等智能防范技术,实现“天网”“地网”全覆盖。

5、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家庭等平安创建实现全覆盖。

6、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平安志愿服务常态化,群众平安创建热情高、效果好。

7、有效落实重点人员帮扶稳控措施,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六个不发生”。

8、环境好、治安好,群众满意度高。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增强责任感。创建“平安网格”是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社会治安、优化人居环境的有力举措,是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服务基层年”行动、回应群众需求的现实需要,年内街道打造“平安网格”的社区,要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二)合力共为,凝聚各方力量。各社区、股室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创建工作。要把平安创建与疫情防控结合起来,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与小区综合改造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充发调动各方面创建积极性。健全完善平安挂点帮扶制度,把单位帮扶纳入平安创建重要内容,努力形成“平安创建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考核,落实督促检查力度。适时召开创建进度调度会,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整体推进创建工作。将“平安网格”创建纳入平安建设考评重要内容。对创建工作不重视、措施不落实,本地本单位社会稳定出现重大负面影响的,按规定予以问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vi设计开发规范要求下一篇:两张照片ps拼成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