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论证型写作套路

2022-09-02

第一篇:观点论证型写作套路

观点论证型作文

观点论证型作文通常是提出一种观点或现象,要求考生对这一观点或现象进行解释或论证,体裁多为议论文。这种题型常见的结构模式是: 第一段:提出某种观点或现象。

第二段:论证该观点或现象的正确性或危害性。

第三段:结论,再次强调主题,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做法。

常用模板(一)

It is true that___________.(普遍的观点) However,__________.(不同的观点/现象) I think_______________.(“我”的观点)The reason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Firstly, __________.(论据一) Secondly, ____________.(论据二) For example,_______________.(支持论据二的事例) Thirdly, ______________.(论据三) A case in point is _______________.(支持论据三的事例) It goes without saying/There is no doubt that _______________.(重申观点) Therefore, ___________. (与该观点相符合的做法)In a word,___________.(总结全文)

举例: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Wealth and Happiness.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 每个人都想获得财富,财富似乎就是幸福 2. 其实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财富换不来的。

Wealth and Happiness

It is true that wealth has always been what people long for. However, wealth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happiness in today’s world. I think this is reasonable. The reason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Firstly, good health, which can not be bought with money,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happy life. Secondly, wealth may encourage those weak—willed people to be addicted to some harmful habits and bring about their own ruin. For example, some people spend money on drugs and gambling which in turn make them having nothing. Thirdly, there are something that are indispensable but priceless. A case in point is lov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alth is not equal to happiness. Therefore, we should not attach to much importance to wealth. In a word, we should earn money with honest work, but not be crazy about money.

常用模板(二)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_____________.(社会现象/事实现象) The true is deep and profound. As we know,______________.(具体阐述观点的正确性的表现一) In addition, _______________.(具体阐述观点的正确性的表现二)

There are numerous examples supporting this argument. A case in point is

1 ___________.(阐述第一个例子) This is close to suggest _______________.(总结例一,通过举例得出观点正确) For another example, _______.(引出并说明第二个例子) Moreover, _______________.(列举支持论点的具体事例三)

All mentioned above tell us that _____________.(总结上文,重申论点) But (one thing we have to notice is that______________.(提出个人建议) In short,_________.(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观点的重要性或正确性)

举例: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 怎样理解“有志者事竟成” 2. 试举例说明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Many people believe the proverb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The true is deep and profound. As we know, as long as a person possesses a strong will he will certainly accomplish a task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it is. In addition, if he persists, he will eventually succeed.

There are numerous examples supporting this argument. A case in point is that Karl Marx, who spent five years on his greatest work Das Kapital, won the respect from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is close to suggest that strong will is vital factor to one’s final success. For another example, Cao Xueqin met lots of hardship in his pursuit for literature, but finally completed the world famous book Dreams of Red Chamber. Moreover, among us college students, those who persist studying hard and make it eventually are also good examples.

All mentioned above tell us that if we wish to succeed, we first have a resolution and remember the saying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But one thing we have to notice is that a strong will must be accompanied by a right direction, which shouldn’t be blind. In short, whatever you do, please remember: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常用模板(三) It is well known that ___________.(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The truth is self—evident. No one can deny that ______________.(进一步以我们所知道的道理阐述观点) Therefore, 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第一段,强调要论证的观点) Many remarkable factors / reasons contribute to this argument. First of all, ___________.(列举论证理由一) For example, 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理由一) What’s more, ________________. (列举论证理由二)Besid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论证理由三) All mentioned above tell us that _____________.(承接上文,重申观点) Therefore,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或应该采取的做法) In short, _________________.(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

2 举例: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Improving the Chinese People’s English Level.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 提高全民族英语素质的必要性 2. 分析其原因 3. 你的看法

Improving the Chinese People’s English Level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importance of grasping English is overemphasized in China. The truth of it is self—evident. No one can deny that English is quite important to us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improving Chinese people’s overall English level is quite necessary and urgent. Many remarkable reasons contribute to this argument. First of all, with the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we can better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learn from them to improve ourselves. For example, since more foreigners come to China, and more Chinese go abroad, it is becoming urgent for us to study English well, or we will have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What’s more, with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we can take in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our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Besides, our nation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experts wh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foreign languages. All mentioned above tell us that English is of much importance in every respect of china’s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every one of us should do our best to improve our English quality and get prepared for the com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short, improving the Chinese people’s English level is a necessity for China’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常用句型:

● 引出格言的常用举例

1) One of the early writers/famous scientists/ancient philosophers said that …

2) Here is an old saying,…. It is the experience of our forefathers. However, it is correct in many cases even today. 3) Many years ago, a writer/scientist/philosopher remarked(/pointed out/commented) : “…” His words reveals / reflects a truth that…. ● 举例说明的常用句型: 1) Take … for example,… 2) A good case in point is …

3)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telling/dramatic/striking example of … is…

4) I can think of no better illustration of the idea/view than the fact/example/case of ... ●事实证明的常用句型:

1) No one can deny/doubt/ignore the fact that …

2) We must face/accept/admit/point out the fact that…

3) It brings out/sets fort/reveals/demonstrates a(n) important(unquestionable) fact

3 that …

4) There is strong/sufficient/considerable evidence that/to show that/as to/against/in favor of …

5) Personal experience / case in history suggest that…. ●深入阐述的过渡常用句型:

1)But that’s only part of the story/explanation. Perhaps the most significant / remarkable / surprising about … is …. 2) Another equally important / essential role (aspect/function/consideration) is…. 3)… is but one of many effects/aspects. Another is …

4) Besides, / In addition to this, / Apart from this, another way/aspect is … ●结论性结尾的常用句型:

1)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se factors, / Judging from all the evidence offered, we may safely/reasonably arrive at( come to / reach /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

2) The evidence upon all sides / analysis we have made / reasons we have advanced confirms( points to / leads to) an unshakable conclusion that …. 3) In summary/conclusion/a word/short, it is more important/valuable …

Assignments:

一.观点论证型作文训练: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Making a Public Speech.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CET-4) or 150 words(CET-6)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 演讲能力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 2. 试论证该观点

二.应用文作文训练:

1.四级同学完成Test 6 的写作 2.六级同学完成Test 7的写作

第二篇:演讲时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

希丝·柯尔平决定就良好营养的话题作她的第一次课堂演讲。她是一个专心致志的健美主义者,最近转用一种高蛋白的营养食法。她的一部分演讲是这样的:

“多年以来,我们得到的消息是,肉、蛋和奶酪对我们不利,说我们应该吃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比如麦片、谷物和面食及大米。但是,太多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会使我们的身体失去平衡,让你身心疲惫,体重过大。你希望有更多的能量吗?你希望有更好的注意力,得到更好的学习成绩吗?你希望吃到真正的饭菜,但仍然能够消除那些不雅观的赘肉吗?如果是这样,你应该摄取更多的蛋白质。我使用一种高蛋白质的营养食法已经有六个月了,听课的感觉和学习的顺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过!”

演讲之后,希丝的同学虽然产生了兴趣,但对她的话将信将疑。有一位同学说:“我知道高蛋白食品现在很流行,但是,希丝并不是营养学方面的专家。另外,外面还有很多不同的食法,这些食法都宣称能够创造奇迹。从我个人来说,如果希丝能够拿出一些科学证据来证明她的观点,那她的演讲一定更有说服力。”

好的演讲并不光靠热情和归纳。良好的演讲需要强有力的论证材料来支持演讲人的观点。在希丝的例子当中,虽然有很多证据证明需要平衡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但是,也有很多营养学家警告过过度摄取蛋白质的危险。因此,希丝的听众心存怀疑是不无道理的。希丝犯的错误是仅仅根据她自己的经验一概而论,而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支持她的想法。

概括地作演说,问题在于,归纳出来的内容并不能够回答听众总会在心里向演讲人提出的三个问题:“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要相信你的话?”“那又怎么样?”例如,考虑下面的几个说法:

高度概括的:

爱滋病是非洲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般概括的:

爱滋病流行正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造成可怕的死亡率。

详细具体的:

到2000年,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已经有1,200多万人死于爱滋病,仅1999年一年的死亡人数就达到220万。全世界每分钟都有11个人感染爱滋病,其中有10个人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全球每年因战争而死亡的人,只不过是非洲因爱滋病而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

高度概括的:

博物馆很受人欢迎。

一般概括的:

去博物馆的人远远超出参与其他形式的文化及娱乐活动的人。

详细具体的:

美国每年参观博物馆的人多于参观所有重大赛事的人。纽约最多旅游者参观的对象不是自由女神,也不是帝国

大厦,而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该馆每年接待500多万游客。

高度概括的:

民族和种族融合是越来越明显的一个现象。

一般概括的:

民族和种族系谱的融合正在戏剧性地改变美国的面貌。

详细具体的:

今天,美国有150多万宗跨种族婚姻,比1960年高出10多倍。人口统计局报告说,到2020年之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有混合祖先:黑人、白人和西班牙人,比如歌手玛丽亚·卡雷。或者是黑人、亚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和白人,比如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

哪一类的陈述你觉得更有趣一些呢?哪一类的陈述更有说服力一些?你多半会喜欢详细具体的那一类。因为这一类的陈述更直接、更具体、更清晰、更可信,而演讲正是依靠这些说法体现生命力的。

论证材料与严谨思考

灵活利用论证材料,经常会在好的演讲与差的演讲之间形成差别。它与严谨思考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论证材料不是把一些事实和数据乱七八糟地塞进自己的演讲。你必须根据听众、话题和具体的目标决定哪些想法必须有材料支持。你必须进行研究工作,才能够发现使你的思想得到清晰和创造性地传播的材料。而且你还必须评估自己找到的论证材料,确保这些材料真的能够论证自己的思想。

起草演讲稿的时候,你需要确保自己的论证材料是准确的、相关的,而且是可信的。你会发现自己在问这样一些问题:“我举的例子是否有代表性?”“我是否在以正确的方法使用统计资料?”“我引用的资料是否有权威性,是否有质量?”评估你的演讲中的这些论证材料,还有你在演讲班的同学的材料,这是严谨思考在公众演讲当中很重要的另一个说法。

在第十四和第十六章,我们会仔细研究告知和说服型演讲中的论证材料的特别用途。在本章,我们将集中精力讨论论证材料的基本类型,即实例、统计数据和证词,以及有效和有责任地利用论证材料的一般原则。

举例

有一处草木茂盛的小公园,是专门划拨给希腊和爱尔兰移民的。乔·科格利安诺的祖父都是意大利人,他在卡车的后厢卖芒果给西班牙客户。奥布林高地是1939年为爱尔兰劳工修建起来的一个住房项目的一部分,儿童在那里用西班牙语谈天,一边玩捉人游戏。在一家东南亚餐馆里面,到处都是越南鱼酱刺鼻的气味,就在这里,吉亚维斯的希腊杂货店曾经红火了70多年。

这是《时代》杂志上讲马萨诸塞州洛韦尔市文化融合状况的一篇文章开头的几句。这几句话显示出杂志作家和演说家极熟谙的一个技巧:让听众涉及其中。

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如何熟练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首先,这篇文章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人(乔·科格利安诺)。然后,文章提供了时间和地点的细节,使一个场景很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差不多感觉自己就在洛韦尔市,感觉自己正在科格利安诺卡车的后部购买芒果,我们听到儿童说话的声音,嗅到了越南鱼酱传来的气味。如果文章只是说:“许多文化团体都在洛韦尔相互交往,每天如此。”那么,我们卷入其中的程度,一定不会很深。这个例子触动了我们身心的某个部分,那是用概括而论的方式做不到的。

研究显示,生动、具体的例子对听众的想法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例子,思想常常会变得模糊,没有个性,没有生命。有了实例,思想会变得具体,有人性,很生动。这个例子在《圣经》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圣经》利用了各种形式的故事、寓言和佚闻趣事,使抽象的原则清晰而有说服力。有很多种例子是大家不妨在演讲当中利用的。

简短的例子

简短的例子也称为具体的例子,可以在演讲中举出来说明一个道理。下面的片断利用一个简短的例子来说明,为事故受害者制作人工义肢方面最新的进展能够创造奇迹。

科技进步使医生有可能创造以前不可能创造的奇迹。例如,罗杰·查特尔在一次卡车事故中轧坏了双脚。现在,他装上了新脚,是用有弹性的塑料合金制作的,上面还复制了正常的脚弓。罗杰不仅能够行走,而且他还可以跑步和搞体育活动了!

还可以利用一个简短的例子来引入一个话题。

考古学家于1922年秋天发掘了图坦哈门墓,发现了里面的惊人宝藏——价值连城的古埃及艺术品宝库,3,000多年来从没有人碰过或看到过。考古学是一门琐事忙不完的职业,需要进行繁琐的研究工作,只在少有的一些时候才会有惊人发现。

另一个简短举例的办法是一个接一个地举例子,直到加深了预期的印象。这里有一个例子,说明这个方法如何能够用来强化华裔美国人对美国生活及文化作出了极有价值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华裔美国人在当前取得的巨大成就,比如网球手张迈克尔、小说家谭艾米,还有新闻播报员张康妮。但是,在整个二十世纪,其他许多华裔美国人一直都在美国生活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宾氏樱桃是园林学家阿宾在俄勒冈州培育出来的。在弗罗里达,抗霜柑桔最早是由龚卢吉最早培育出来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了美国最重要的高楼大厦,包括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和国家美术馆。另一位建筑师林马英设计了华盛顿特区的越南退伍军人纪念馆。

完整的例子

完整例子经常称为示例、叙述或轶闻趣事。它们比简短例子更长一些,也更详细一些。完整例子靠生动和戏剧性的故事使听众进入演讲中。这里就有这么一个例子,是一位同学讲双胞胎之间经常存在的惊人类似的演讲当中用到的。

詹姆斯·刘易斯跟他的同胞兄弟分离了40年,他决心要找到这位失散已久的兄弟。他们出生几周后就彼此分开了,并被不同的家庭抚养成人。他们的团聚是在另一个双胞胎的家里实现的——他叫詹姆斯·斯普林格。见面的时候,他们发现彼此的共同点超过了彼此姓氏的相同。

两个人都娶了一个叫贝蒂的女子,两个人都离了婚,然后又都娶了一个名叫萨莉的女子。两个都当过副警长,麦当劳的雇员和加油站工人。两个人都喜欢在地下室的工作间用木头做家具。两个人在少年时期都比常人重10磅,但后来都减下来了。两个人在学校里喜欢同样的课程,拼单词都不行,都有偏头痛的毛病,睡觉都有麻烦。总起来说,他们共有27处一模一样的特点。

这个很长的例子生动地捕捉住了经常存在于双胞胎中的许多相似之处。演讲人本可以简单地说:“双胞胎有很多地方是相似的。”而这个故事使他要说的这句话生动得多。

假设的例子

不管是简短例子还是完整例子,它们都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假设的。到目前为止,所有例子都是实际的,它们所说的情况的确是发生过的事情。但有时候,演讲人可以利用假设的例子,就是描述一种想像出来的情形的例子。一般来说,这样的例子都是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普遍的原理。

下面有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利用假设的例子说明大学生有必要保护自己,免于犯罪的侵害。

你很累了,你很饿了。你在图书馆里呆了整整一天,很想马上回到房间里去。你朝外面看,发现天已经很晚了。但你没有多想,收拾起东西就一头扎进月黑风高的夜晚。结果,你发现人行道上有黑影在动,或者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此时,你才后悔不该一个人出来的。你很快地行走,想让自己不再想像杀人犯或强奸犯的事情。直到安全地回到房间以后,你才放下心来,让自己的心不再狂跳,像要跑出胸腔一样。

你能够回想起这样的一个时候吗?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感觉,我一定会感到十分惊讶。联邦调查局报告说,去年,仅在麦迪逊就发生过三起杀人案、近430起严重伤人案、1,400起入室偷窃案和80起强奸案。虽然这样的统计数字相当惊人,但是,比较起更大的城市来说,这个数字还算不得什么。

这个假设的例子产生了很特别的效果。演讲人制造出一个有现实感的情景,这个情景跟听众直接有关,让他们立即与演讲产生了联系。另外,她利用联邦调查局的数据显示,这样的情景真有可能发生在这个班上的任何一个人身上。每当你利用一个假设例子时,都应该利用某种统计数据或证明材料附在后面,这样会很好地说明,这样的假设情景离大家并不遥远。

P168图文

拿亲身经历举例是很好的一个办法,可以清楚地说明思想,引起听众的兴趣。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亲身经历必须严肃认真和诚心地讲出来,要有直接认真的视线接触。

利用范例的提示

利用例子来说明自己的想法

在日常对话当中,你差不多总在利用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在向一个朋友解释人体类型,你可能会说:“看看山卡尔教授。他是典型的瘦长而肌肉不发达的人——个子高,很瘦,一身都是骨头。”

例子是说明不为人熟悉或复杂思想的好办法。正是如此,许多教师才会在课堂里利用例子。例子使抽象的思想变成具体的内容,是听众很容易明白的。

这个原理在演讲中的作用效果特别好。假定你在谈悬索桥。你可以做一个技术上的说明:

悬索桥用连接在两根或更多钢索上的竖直的铁索将公路悬挂起来。主索连在两个桥墩上,端点固定在水泥或岩床上。

如果听众主要是熟悉结构系统的人,他们就能想像悬索桥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对于缺少这个背景的听众来说,你不妨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两座著名的悬索桥是圣弗兰西斯科的金门大桥和纽约的布鲁克林大桥。

因为差不多所有人至少都看到过金门大桥或布鲁克林大桥的照片,利用这两个例子就能清楚有效地说明你的意思。

利用例子来强化思想

在一篇名为“拳击:最危险的体育活动”的演讲中,威斯康辛大学的一名学生罗伯·高奇凯尔说,美国应该禁止职业拳击运动。除开列举拳击引起的数十例死亡案例之后,他还感叹拳击引起的不可恢复的严重脑伤。他解释说,重量级拳击手打出的一拳有1,000多磅重,他提供神经学家的证据说,头脑连续遭受重击会留下严重的后果。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罗伯引述了穆罕默德·阿里的例子。阿里有严重的帕金森氏症,那是拳台上留下的后遗症。他的症状包括手眼协调功能受损、言语模糊、肌无力和慢性疲劳症。阿里曾是世界拳王,但最后“仅仅是一具躯壳,他双手颤抖,说话困难,那是拳击残忍的见证。”

这个例子的效果特别好。它把关于拳击和脑损伤的医学事实用生动和富于人性的话摆出来,人人都可以明白。当你利用这样的例子时,确保这样的例子是有代表性的,这样的例子不能够处理异常或不太常见的情况。如果听众怀疑你举了一个不太典型的事例来证明一个观点,他们一定会感觉不太对劲。

利用例子使思想个人化

人对人有兴趣。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解释说:“大部分人更容易受到清晰、生动的个人实例的深刻影响,而不太容易受到大量统计数据的影响。”每当你跟一个普通听众说话的时候(比如你们演讲班),都可以包括一些容易使演讲富于人性的例子进去。在本章里面,我们已经见过好几个这样的例子,马萨诸塞州洛韦尔市的那些人、罗杰·卡特尔的事故受害人等等。抽象的东西应用到一个人的身上会变得有意义。下列例子当中,哪一个是你更容易产生反馈的?

我们的社区里面有很多家庭在挨饿,他们可以从食品捐赠中受益。

或者:

让我来告诉大家阿托罗的故事吧。阿托罗今年四岁。他有棕色的眼睛,一头黑发,但肚子却瘪瘪的。他来到这个地球上已经四年了,但从来没有享受过一天吃三顿饭的快乐。

努力在自己的演讲当中利用有人性的例子。你很快会发现,为什么有成就的演讲人都觉得这些例子是“演讲的生命所在”。

让例子生动和有内容

内容丰富的例子提供日常生活的细节,从而使例子富于生命力。我们回顾一下前面所说的双胞胎的例子。演讲人为我们提供了詹姆斯·刘易斯和詹姆斯·斯普林格这两个双胞胎的许多细节。他们出生之后一星期就分开了,四十年后才得以团聚。尽管彼此相隔了这么长的时候,两个人都娶了名叫贝蒂的妇女为妻。两个人都当过副警长,还都当过加油站的工人。两个人在学校里都喜欢同样的课程。两个人都拼不好单词,还都有偏头痛的毛病。

如果演讲人只说下面的话,那这个例子就显得很没有力量了。

一对双胞胎实际上有二十多处类似的特点。

的确,细节让我们看到詹姆斯·刘易斯和詹姆斯·斯普林格之间惊人的相似处。这些细节极有可能会留存在我们的脑海里,而不会跟一句模糊的话一样很快为大家所遗忘,比如“双胞胎都是差不多的”。请记住,例子越是生动,不管是在简短例子还是在完整例子当中,它们对听众产生的影响就越是大。

多加练习,以强化完整故事的效果

完整例子就跟一个故事一样,故事的效果取决于内容,但也取决于进行演讲的水平。许多学生是在经历过很多

教训之后才发现这一点的。他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想出了极好的一个例子,结果到了演讲的那一天却发现这个例子作用一般,因为他们并没有再走一步,没有花时间让这个例子生动有趣,没有让例子抓住观众不放。

当你利用一个完整例子时,应该想到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不要很快把故事讲完,就跟看报一样,而是应该利用自己的嗓音使听众参与进来。这里讲快一点以形成动作感,那里讲慢一点制造悬念。有些地方应该提高音量,另外一些地方应该放低音量。时不时停顿一下以达到戏剧效果。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视线接触。多好的一个例子,如果是照着演讲稿念出来的,那一定会把演讲弄砸锅。练习演讲的时候,应该从头到尾把例子“讲出来”,而不能依靠讲稿。到了演讲的那一天,你应该能够很自然地把演讲讲完,就跟你在向一群朋友讲一个故事一样。

第三篇: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论证作文

“一分为二”,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如2009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品味时尚》中的一部分:

清减了绣花鞋、罥烟眉的精致与秀气,香消了胭脂粉的淡雅古典,时尚携着一股气势汹汹的激流奔涌而来,势不可当。

品味时尚,我们感受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一个新事物的清新之气。君不见,当曼妙古典的长裙退出历史,简便轻捷的衣物随之成为时尚,这不仅仅反映了衣着的变迁,更象征着旧的陈腐气息的结束,宣告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时尚,往往是时代向前发展的产物,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其特有的时代精神。譬如,透过网络文学,我们感知着体会着网络在这个时代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时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新时代的大门。品味时尚,就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然而,时尚并非十全十美,它如同一枝娇艳的玫瑰,美丽却有刺。

这部分文字先肯定了时尚的意义与地位,指出品味时尚应有开放心态,然后指出,时尚并非十全十美。既谈到优长,也谈到不足,显得客观辩证。这就是“一分为二”。 又如2011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把自己看淡》中的一部分:

把自己看淡,是睿智。请君拨开历史的风烟,你可听见战马嘶嘶西风长啸。在这声响之中,我看见了汉高祖,“吾将军未若韩信,运筹未若张良,抚军未若萧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你看你看,那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之际威加四海的刘邦此刻竟有如孩童,认为天下之事皆须因人之力。事实真是如此么?答案是否定的,韩张萧三人实能将军,但刘邦能将此三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任众人把你踩成坦途。”诗人鲁藜如是说。

把自己看得重极高极者,亦有之。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名曰“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有极强的优越心,与之相伴的是极重的妨忌与脆弱的自尊。他们自以为是宇宙的中心,几乎可称之为“唯心者”的病态体现。这种人的生活可想而知,众叛亲离而已,医学上用两个字概括之——“有病”。 这部分论证了的论点是“把自己看淡,是睿智”。在论证中先说正面,例证刘邦“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再从反面强调出那些把自己看得极重极高的人,往往“众叛亲离”。这同样是“一分为二”。 再如2011年重庆浙江优秀作文《我的时间》中的一部分

时间是虚无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时间是实在的,一分一秒都堆砌着我们的未来!

时间人人都有,这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一个人平凡而珍贵的礼物。然而每个人拥有的时间却是各不相同的。无论是它的长短还是价值,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这部分谈到了时间的多方面,虚无与实在,人人都有,却又各不相同。这仍然是“一分为二”。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就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第四篇:如何让议论文的观点得到严谨论证?

回顾和总结一下上两节讲的议论文写作标准,具体表述上略有改动,大体没变:

1、有议论文的样子:①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观点或主张;②观点是一个因果关系;③所举材料基本符合观点。

2、观点得到充分论证:①观点是一个符合逻辑且可以论证的因果关系;②观点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详实的材料或正反说理或举例论证;③所举材料能够印证观点。

第三个标准“观点得到严谨的论证”。

“充分”论证简单粗暴的理解为两个要求:

1、材料要足够详实,也就是说印证观点材料要多一点;

2、观点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证。说白了,就是多举适合的例子,而且最好正反的例子都有。

但是,稍有理性思维的人都知道,要证明一个道理成立,举再多的例子都不行,因为无论如何你不可能把世上的例子全部举完。所以我们说,这样写议论文,“充分”尚可,“严谨”不足。

那么怎样叫做“严谨”?“严谨”至少有两个要求:①观点得到足够清晰明确的阐释;②观点的因果关系是通过推理演绎而来,而非多个事例的叠加得出。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要论证一个观点“经历贫困,可以给人生带来财富”。有同学会举例说,北宋三大名相欧阳修、范仲淹和司马光都是贫困出身,他们最终都位极人臣,所以说经历贫困,可以给人生带来财富。

这样写的问题是,世上太多的人在贫困中自生自灭,随便一个反例就足以让这个观点不成立,稍加质疑,这个观点便站不住脚。那我们该怎么论证这个观点呢?

我们来看上面的两个要求:①观点得到足够清晰明确的阐释,我们可以说,人生财富,不只有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精神财富可以是人生的某些重要的品格,某些关键的能力,这是对“人生财富”的具体阐释。②观点的因果关系是通过推理演绎而来,比如上面讲的范仲淹,贫困出身,让他更能理解民间疾苦,因而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再如欧阳修,因为出身贫寒,从小就培养出坚强刚毅的品格,从小就学会没条件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听过的欧阳修母亲用荻杆教其写字的故事。

同样的例子,后者的论述不是流于表面的印证,而是在典型事例中加以挖掘和分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证明因果关系成立。

我们来看一篇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的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会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挣脱束缚,让人生依附于创造

犹记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那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总因恐惧“出什么乱子”而将躯体和灵魂深藏于有形无形的套子之中。这正如人们惊恐地球失去引力自身无依无附飘行与太空,从而选择像树根一样深深扎进地层。其实,芸芸众生并非真正惊恐地球失去引力,而是总在对已然拥有和正在依附的诸如名望、财富、地位、经验、习惯这样的“地层”患得患失。

人生的成功与成才,固然离不开对一些条件的依附,正如没有一位文学家的伟大作品不来自饱经沧桑的生活阅历,没有一位科学家的伟大成就不源于经验和实践的积累,没有一位企业家的宏图大业不出于财富和名望的步步高升。然而,太过依赖于已有条件,往往也正是人生路上的莫大障碍,让人畏首畏尾、止步不前。为此,一个真正的创造者,需要的远不仅是扎进地层的谨慎,更应是敢于摆脱一切束缚、打破一切制约的勇气。

且看文学巨匠沈从文,为了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为了心中那真正的自由,毅然决然离开湘西故土,背井离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北大旁听,慈幼院打工,不忘勤奋写作,终以完全不同于五四新文学作家的风格写出了如水一般充满自由灵动气息的《边城》。沈从文对湘西故土的舍弃,对原有生活习惯与经验的叛离,让他有了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片湘西故土,让他明白“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是人类退化的根源,为现代的都市人呈现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情,为我们营造出一派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为文学史唱出一曲清新悠远的牧歌。人们只有敢于走出脚下的方寸之地,打破束缚思想和灵魂的茶米油盐的枷锁,丢弃障在眼前的那片树叶,才能看到、才能走向森林和森林外的碧海蓝天。

再看美国国父华盛顿,本可在两任总统任期结束之时,以建国元勋之功继续担任总统,但他却坚决放弃,让写在美国宪法上的民主制度自此从发芽到真正生根。华盛顿的伟大,在于他领导美国人民获得了自由独立,更在于他摆脱和打破作为一个普通人对权力的依赖。他用这种离开成全的自己田园牧歌、纵马驰骋的生活理想,更为美国几百年民主制度开了最为典范的先河。对比之下,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为了自己扎根的权力地层稳固,大搞个人崇拜,甚至不惜推行滥杀无辜大清洗来排除异己,不仅让困难重重中的苏联雪上加霜,还让自己在死后被人暴尸街头,遭俄国上下乃是世界各国的世世唾骂。

„„

文章基于对材料的解读,得出一个观点:一个真正的创造者,需要的远不仅是扎进地层的谨慎,更应是敢于摆脱一切束缚、打破一切制约的勇气。

第一,文章对“摆脱一切束缚、打破一切制约”有明确具体的阐释——“已然拥有和正在依附的诸如名望、财富、地位、经验、习惯”。

第二,文章虽然没有直接通过说理阐述为什么摆脱束缚、打破制约能让人成为创造者,但是却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加以挖掘和分析,得出了这样一番推理和演绎:

沈从文离开湘西故土,叛离了原有的生活经验和习惯,让他拥有的全新的视角;华盛顿摆脱了人性本能中对权力的依赖,成全了自己,也成就了美国的民主制度;斯大林过分依赖权力的地层,死后还遭人鞭尸、受人唾骂。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摆脱对现有条件的依赖,能让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过去和历史,或许能得到全新的发现,沈从文离开故土湘西后写出《边城》便是最好例证。人性中对现有条件的依赖,莫过于对最高统治权力,华盛顿和斯大林的一正一反,前者受人敬仰,后者遭人唾弃。

每次考试,我们看过的优秀作文有很多,但是往往把它们得到高分的原因归结为语言优美或者善引名言。语言优美和旁征博引固然是给文章添彩的一个因素,但是当你的现状是语言一般、也没有太多积累的时候,不妨尝试着用你作为一个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去具体阐释好你的观点,并且对你的观点或者所举的事例进行推理演绎性的分析。

4如何让议论文的观点得到充分论证?

一篇“有议论文样子”的文章,至少要符合三个要求:①有基于材料的明确具体的观点;②文章的观点应当有一种因果关系;③所举事例应当符合观点的因果关系。

我们把这种“有议论文样子”的作文,作为行文结构的第一类来讲的,这一节,我们在这个要求的基础上,来看一看第二类,也就是“观点得到充分论证的合格的议论文”。

这里的“合格”不是指分数合格,而是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是真正议论说理性的文章。这比上一节有“议论文的样子”显然要高一个层级了。

那么你肯定会问,什么叫“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什么又叫“真正议论说理”?这里的“符合文体要求”,绝不是什么论点、论据、论证,“议论说理”也不是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拼凑出一篇看似写得很深刻的文章。

前面我们讲过,一篇“有议论文样子”的文章,文章的观点应当包含一种因果关系,如“我们只有像莠草一样坚持自我,不被外界评价影响,才能取得成功”,又如“我们不应该在事业有成时讥讽他人,只有这样,当你落破时,也会受人尊敬,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一个有待论证的因果关系,应该说是一篇议论文的逻辑起点,也是支撑整个文章的核心思维。那么,一篇合格的议论文,应当是这样的:有一个基于材料的明确观点;观点中包含一种因果关系;观点的因果关系得到充分论证。

一篇议论文的核心是那个有待论证的因果关系,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说的“为什么”。所以,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应当把思考阐述、分析和举例的重点都落到这个“为什么”上面,而非挖空心思去凑“怎么做”。

讲到这里,要讲一篇反面教材,尽管它曾是2012年高考福建卷高达67分的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以昂然之姿奔跑

蒙田曾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乎长短,在于你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不多,却活得很长久。”其人已逝,而千载留名。之所以有的人能永垂青史,是因为他们用短暂的生命跑到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甚至超越了一个时代。而唯有以昂然之姿奔跑,才能挣脱世俗的桎梏,超越生命的本身。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生的价值在于你用有限的时间跑了多少路程。人生的密度比长度更值得追求。我们抓不到时间的尾巴,亦不可预测未来生命还有多长,我们都活在当下,而当下所能做的,就是以昂然的姿态奋力奔跑,以此来延续生命的轨迹。

以昂然之姿奔跑,要能够坚守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物所裹挟,以免乱弄了分寸、错了方向。社会充满无限的诱惑与欲望,如何才能做到固若磐石,是我们所不得不考虑的。神话史诗《奥德赛》中海妖的魅惑难以抵挡,俄底修斯让水手堵住自己的耳朵并自己绑在桅杆上,才最终顺利地进入航道。人生难免有迷失的时候,关键是要在迷津渡口抵制住诱惑、克制住欲望。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而我们常常把欲望当成理想。因为它们有时候实在太近,近得只有一线之隔,昂然地奔跑必然要抵住欲望的侵袭,一旦陷进再用力也是无谓的挣扎。

以昂然之姿奔跑,不是一味地埋头狂奔,奔跑是基于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否则人生不过是在原地打转。网络上一群自称“吊丝”的群体迅速蹿红,他们是新时代的孔乙己,是社会飞速发展所催生的失误,也是一面自我审视的镜子。缺乏行动力,敢想而不敢做,虚伪而故作清高,害羞却又自作多情。自卑自贱又自怨自叹成了他们性格上的硬伤,对别人的成功没有理性的认识,对自身的缺点又无法清醒地自我审视,再加之表达的不畅,使他们只有谎言、逆反和诉求。无法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注定了他们只能是蜷缩在社会角落的一杯苦羹,以昂然之姿奔跑,必须要摆脱这种自我认识的误区,敢于面对自身的缺陷和弱点,而不是期期艾艾地怨天尤人。

正如乔布斯所说:“医生能做的事不多,所以每件都要做得精妙绝伦。”人生就应像这样投入全部的热情,以昂然之姿奋力奔跑,不在乎生命有多长,只在乎自己跑了多远,做了多少有意义的事。就这样一直到人生的终了,当你回首时方能无愧于心。

以昂然之姿奔跑,及时摆脱欲望,清醒审视自己,整装待发,努力延续生命的轨迹,生命不长,却可以跑得更远。

材料讲了两种赛跑,一种是运动中赛跑,一种是人生赛跑,如果你不死钻牛角尖,应该能看出来,运动中的赛跑靠的是速度,人生的赛跑看的是路程。

换句话讲,这则材料的意思是,问我们支持哪种赛跑,再讲具体一点,我们的人生历程,应该求速度,还是求高度(厚度、宽度,质量等皆可,“路程”的具体内涵),又或者两者皆支持等。

但这篇文章的观点似乎不在这两者之间,而是落到了“以昂然之姿奔跑”。我们姑且不论“以昂然之姿奔跑”是不是一句有清晰明确具体内涵的观点,也不论他们观点是否符合材料的意思,单看文章主体部分论述,也没有对文章的核心因果关系——“唯有以昂然之姿奔跑,才能挣脱世俗的桎梏,超越生命的本身”进行论证:

①以昂然之姿奔跑,要能够坚守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物所裹挟,以免乱弄了分寸、错了方向。

这讲的是“以昂然之姿奔跑”的第一个条件——坚守自己的内心,换句话说,这一段的核心思想说,只有坚守自己的内心,才能以昂然之姿奔跑。这和观点“唯有以昂然之姿奔跑,才能挣脱世俗的桎梏,超越生命的本身”。

②以昂然之姿奔跑,不是一味地埋头狂奔,奔跑是基于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否则人生不过是在原地打转。

这是“以昂然之姿奔跑”的第二个条件——对自身清醒的认识。问题和第一个一样,不能论证观点。

我们不妨一想,如果议论文可以这样写,那“坚守自己的内心”和“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岂不是可以用于所有的文章:“××,需要坚守自己的内心,需要对自己清醒的认识”。

时下,关于议论文写作行文有一个观点:一定要避免“平面化”,也就是一定要在文章中写到“怎么做”,上面的文章就是在这方面走了极端。这样的文章在当时的标准下是高分,但是现在绝对不是,判为偏题也不为过。

避免“平面化”本身是好事,但是用得不当,会让原本议论说理水平一般的学生,忽略了议论文最该需要的因果关系论证,而去舍本逐末地写那个“怎么做”的条件。

观点中的因果关系是一篇议论文的核心,所以你写一篇议论文,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是如何把这个因果关系论证好。即便文章里没有那些花哨的诸如“基于„„”、“源于„„”、“需要„„”等等“怎么做”的条件,把因果关系论证清楚了,文章照样可以精彩,来看几篇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愿望,真诚朴实得令人动容。在他的梦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成功,水稻如高粱般高,颗粒如花生米般大……这是多么简单明快而又朴素的愿望啊,美好却有点儿遥远。而就是这朴素的愿望,这宁静致远的心境,使他勤恳工作,最终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

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

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

我们应该呼吁有更多像袁隆平的人,不仅是科研工作者,还要有社会各领域的公民们。须知,欲速则不达,别让名利的欲望淹没了你的道德底线,每一个个体应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再加上一点仰望星空的梦想,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正如中世纪的石匠们,他们精心雕刻着教堂顶部无人可见的雕像——如果有谁问他们谁能看得见,他们会微笑着说:“上帝看得见,我也是。”

只有我们每个个体拥有宁静致远的心境,朴素诚恳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的社会才能不那么浮躁,最朴素的生活才能通向最“遥远”的梦想,我们的国家定会成就更远的伟大与卓然。

这是2011年高考后,媒体从阅卷组拿来的优卷,是真实的优卷。从标题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和主张:我们要有宁静朴素的心,作者主张朴素,文章标题很朴素,其实文章语言也很朴素,当年获得的分数是65分。

文章虽然没有直接将观点置入一个因果关系,但从其论述中可以看出,文章隐含的一个因果关系是“只有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才能如袁隆平那样成就人生”。

文章第一个论述段,作者直接用袁隆平的事例来论证观点,正面强调拥有宁静朴素之心的意义。虽然文章没怎么阐述袁隆平拥有宁静朴素之心带来了怎样的意义,或者袁隆平的宁静朴素是怎样让其成就人生,但事例中袁隆平“看淡名利”,“将奖金捐出做慈善”等事迹足以体现袁隆平的宁静朴素。

文章第二个论述段,从反面论述没有宁静朴素之心,也就是急功近利之心带来的后果,作者分别用大学里导师抄袭论文、郭敬明写作只为赚钱、“最”时代图书大行其道加以论证,并指出这种做法实属“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进而带来“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这样的后果。 文章第三个论述段,继续从反面论述没有宁静朴素之心的后果,从社会转入科研领域,由于搞科研的人浮躁只为名利,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

论证一个观点(态度、主张与做法)的正确,无外乎两个路径:第一,论述这么做的意义,也就是所谓的正面论述;第二,论述不这么做的后果,所谓反面论述。上面的文章在意义和后果的论证上,略欠严谨,由于是在刚刚提倡议论文写作的2011年写的,我们不必苛责于它。我们再看一篇写于两年之后的2013年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人体的细胞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一个人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七年之后,从生理上来看已是另外一个人了。

外物流转,我心永恒

千年前屈原悠悠一叹:“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诚如此言,身体躯干可以更换可以支离可以破碎,但于心腔中跳动的那股赤诚,游动的满腔热血,却是无论的侵害损毁,都亘古不变。外物流转瞬间即变,我心永恒万世不改。

即使身体的细胞仅七年便要全身心地更换一次,即使从生理来讲七年后便不再是我,但游荡在身体中的灵魂不会因为细胞的消亡而消失,沉淀在内心的情怀也不会因为代谢的进行而隐藏,因为精神是房屋的,情怀是长存的。

当代文坛享誉盛名的巴金先生便是精神长存的最佳佐证。在十年文革期间,繁重的劳动,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损掉他作为一个文人内心的执着与追求,他身上的关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勇于反省的这种精神并没有在十年的动荡中消磨如那易变的细胞一般,而是弥加珍贵,越发坚定。于是在晚年一部部关于历史反思的书籍面世,《忏悔录》《随想集》等一部部煌煌巨著横空出世,带着巴金先生未来的人格情怀变成铅字,沉淀于浩瀚历史之中。

纪伯伦有言:“我将自己酿成美酒,沉醉众生,而自己变为永久的窖藏。”确实如此,一个人唯有坚定地心如本初,无视生理或外界物质的变化方可成为永恒。然而,却有那样多的人随着身体细胞的更替,自己的追求也随之变味:曹禺晚年沉耽于物质之中鲜有优秀作品面世;曾一手创下国美的黄光裕因物欲膨胀最终陷入囹圄;薄熙来因权力贪念的转变放弃自身为党为民的信仰终成丧家之犬„„无数的人,因内心情怀随着外物而走向落处,沦为堕落。

正如当下,生理上的趋时更新,生理外在物质的转变的直接体现便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渐丰欲,人们曾长期恪守的传统美德和道德准则在物欲的裹挟冲刷之下早已不复存在。于是,高级官员尸位素餐无视百姓利益,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威胁国人健康,诚信道德缺失导致坑蒙拐骗屡见不鲜„„这一切,都是人们罔顾内心道德和准则所造成的结果。身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是我们扔掉内心坚守的道德情怀的理由,更不能是一些人作奸犯科行坏事的借口。

是的,外在物质瞬间即变,身体细胞七年即换,这个社会时代在高速发展,但作为人,万物之灵长,也应有自己坚守的追求的不悔亦不改,这样,人类文明才有传承的希望,才有发展的将来。

文章的观点很明确:在外物流转之中不变本心,才能成为永恒。文章没有具体阐述为何不改本心可以成为永恒,而是在第一个论述段以巴金为例,具体分析巴金在“繁重劳动、艰苦环境”的外物变化之下,如何不改本心——“关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勇于反省的这种精神并没有在十年的动荡中消磨如那易变的细胞一般,而是弥加珍贵,越发坚定”。

第二、三个论述段则是从反面的事例出发,指出在外在环境变化之时,不坚守本心的后果:曹禺晚年鲜有优秀作品问世;黄光裕锒铛入狱;薄熙来成丧家犬;贪污腐败问题;食品安排问题;坑蒙拐骗的问题。

通过以上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论证观点中的因果关系,或者说论证观点中的意义和后果,我们放入材料事例的分析当中,正反材料事例中所揭示的意义和后果与观点相符,至少是可以印证观点的。

这个时候可能你会说,材料事例揭示出来的意义和后果,算是印证观点,算不得严格意义的演绎或者论证,这样论证,也不过是列举法,几个例子不足以代表问题。

如何让文章“有议论文的样子”

既然提到“入流”,那么就肯定有“不入流”的,也还有“高级”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关于议论文的评分标准,这个标准把议论文分成了这么几个层次:①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有议论文的样子;②有所分析;③分析较充分。

从这个评分标准里面我们可到一个出现两次的词叫做“分析”。这也是很多老师一直跟学生强调的,学议论文一定要有“分析”。但是这个评分标准太不接地气,分析本来是要贯穿在全文始终的东西,什么叫“有所分析”,什么又叫“分析较充分”?

对作文的等级进行了重新的划分:①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有议论文的样子;②观点得到论证的合格议论文;③观点得到充分论证并有所深化的入流议论文;④观点得到严谨论证和深化的优秀议论文;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真正的议论文。

首先要声明一下,对议论文这些等级的划分,都是以符合题意为前提,那些因为审题的文体造成的低分,不在讨论之列。

我们先来看第一类,“有议论文的样子”。很多同学从高一甚至初中就开始写议论文,但直到高三,也未必会明白什么是议论文,什么样子的文章是议论文。

有的人把议论文理解为“观点+举例”,他们通常这样概括自己的作文:“我写的是××,举的是×××的例子”,比如“我写的是坚持,举的是李白,杜甫„„”,再比如“我写的是梦想,举的是陶渊明,司马迁„„”。

如果你对议论文的理解还停留在这个水平,那么相当于你高中三年作文水平根本没有一丁点进步。议论文是一种表达主张、立场和态度,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人信服的文章,诸如“坚持”,“梦想”之类,顶多算得上一个话题,根本算不上观点。换一句话讲,一篇议论文,首先得有一个鲜明而具体可表述的观点、态度与主张。

其次,写议论文是要让人信服你的观点,你就必须拿出能让人信服的理由,无论你的理由是先贤说过的话,还是能证明观点的事例,又或者是符合人类逻辑的推理雄辩,都可以,但必须得有。这些让你观点得以成立的依据,叫做论据。我们平常都是把事例和名言称作论据,根本就是错误的。

前面讲到了观点,又讲了论据,你肯定会想,接下来是不是要讲论证了,因为从初中开始,老师就在说“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其实论证根本不是议论文的“要素”,至少它不是直接出现在文章里用具体的词句表述的。

这样讲可能太抽象,我们来看几道题和几篇例文,来具体看看什么叫“有议论文的样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精力旺盛,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坚持自我就能取得胜利

农人整个春夏都在锄莠草,但它仍精力旺盛,随处可见。即使有的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们,但是仍有人用优雅的名字称呼。我们就应该像莠草一样,不在意别人的想法,在困境中坚持自我,就能够更好的成长,成就事业,取得成功。

相信大家都对李秀丽很熟悉,一位滑冰替补。原本对他们来说,能够上场比赛已经是十分荣幸的,但她还甚至拿到奖牌。原本落后的她因为意大利选手摔倒,绊到一位又手钩住一们,使她上进第一名,种种可能被超越,摔倒的压力下,她坚持自我,一步一步踏实滑过,最终获胜,也引起许多人的赞赏。胜利可能需要幸福女神的眷顾,但更需要能负担得起压力,坚持自我好好努力。或许这些压力曾让她进入困境,只要不动摇,成功就更进一步了。

或许古代诗人李白能为我们展示出坚持自我。在他的做官生涯中,起起落落,但他在黑暗官场中仍不被黑暗所吞噬,坚持自我,即使在连续被贬时,也仍以作诗来勉励自我,不被其他人所动摇,使他最后取得文学上的成就。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更是体现坚持自我高尚的品格,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提升,最后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田园生活。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胜利”的表现呢?

中国著名演员范冰冰从《还珠格格》中的一个小丫环开始演艺生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她,在经过漫长的演变,她早已退去怕生的青涩面孔,成为性感女红星。面对这些,许多人开始进行批判,恶言相对,也有人表示喜爱到底。面对众云纷纷,范冰冰坚持自我,不断磨练自己的演技,可以为了拍戏熬夜,最后她取得多项奖,身价也因此提高,原本所在的低谷早已跨越高栏。所以在世人的争论中,我们应该学着不去在意,在低谷困境中懂得坚持自我,不去熄灭心中的那团热火,最后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小草也是在各个地方所可以见到的,甚至是夹缝中。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坚持自己内心所追求的,即使困难再大,也不放弃,成功便会从四面八方来,即使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也不要放弃,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是2014年福建省质检的作文题以及它的一篇类型文,是一篇遭到了广泛鄙视的文章。为什么遭到鄙视,因为它是土得掉渣的五段式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观点,中间三段各举一例,结尾一段再重述观点。

其实这是一篇49分(满分70分)的类型卷,换句话说,这是“有议论文的样子”的标杆型文章: 第一,它对材料内涵的概括到位:莠草不论被人如何对待、如何评价,依然坚持旺盛生长。进而由此提出观点——“我们就应该像莠草一样,不在意别人的想法,在困境中坚持自我,就能够更好的成长,成就事业,取得成功。”

注意,作者提出的观点并不是简单的“坚持”,而是“像莠草一样,坚持自我”,并不是简单的“坚持自我”,而是在后面加了一句“不在意别人的想法”,作为补充来使观点更具体明确。这里,如果没有这句补充而仅有“坚持自我”这几个字,那么立意范围就太大了,因为“坚持自我”还可以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意思。而如果在文章中把“坚持自我”理解成“和别人不一样”,显然就跟材料的意思不吻合了。

第二,作者何以认为“人应当像莠草一样,坚持自我,不在意别人的想法”,因为这样能够“更好的成长,成就事业,取得成功”。既然你告诉别人一中做法很好,那么你就要说这种做法好在哪里。虽然“坚持自我”就能“成就事业,取得成功”的论述逻辑不是那么严谨,但是人至少是有观点、有论据,至少在语言表达是像模像样的因果关系。而这种因果关系,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和核心所在。

第三,作者举的三个例子来论证观点,虽然三个例子不足以让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此三例至少能印证观点:李素丽坚持自我(面对或褒或贬的评价),走出困境,最终获胜;李白和陶渊明坚持自我(李白被贬之时作诗自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伟人,成就文学的高度;范冰冰坚持自我(面对众说纷纭,不在意,努力提高演技,终成明星)。

通过以上的分析,一篇“有议论文样子”的文章,至少要符合三个要求:①有基于材料的明确具体的观点;②文章的观点应当有一种因果关系;③所举事例应当符合观点的因果关系。

再者,关于这篇文章的另外一个槽点——中间三段的事例都是从正面举的,这样真的好吗?这三个事例的确都只是从意义的层面论述的,论述维度单一。多维度论证和深化观点,不是“有议论文样子”这一标准的要求 带着这个结论,我们再来一道题和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牡丹、玫瑰、君子兰……花园角落里放了几盆塑料花。名花纷纷讥讽塑料花。没多久名花枯萎了,主人又换了一些。当塑料花又被新换的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道:“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经济、耐久吗?”

理解上面材料的内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或抄袭。

不应在事业有成时讥讽别人

材料中名花对塑料花的讥讽嘲笑,而塑料花反击道:你们有我们经久耐用吗?名花的骄傲只是一时的。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刻嘲笑别人。而塑料花虽然普通,但它也有价值。我们不应该在事业有成时讥讽他人。不应该认为自己是名花,身份高就讥讽塑料花。

前一段时间,我刚好看完一部电影。一位美国士兵要派去别的国家打仗。当回来时,因战绩出色被授予奖章。瞬间成了名人,为许多公司代言,上报纸,上电视。有一天他去酒吧喝酒结帐时没带钱,便说这间破酒吧,就这点钱还要付,看不起这酒吧的店主,嘲笑他们一辈子就开酒吧,只会赚些小钱。便砸了这酒吧。士兵第二次打了败仗回来,失去了双腿只能一辈子坐轮椅。他再来到那酒吧喝酒。那店主一眼就认出了,就讥讽他是废物,是报应。不卖酒给他喝。这士兵也像名花一样在自己鼎盛时期,瞧不起别人。最后这士兵的好日子也不长久,换来别人的讥讽。

还有一家科技公司也经常讥讽比它烂的公司。有一次,有一个不知名的代工公司找这家科技公司的老总,表示想为其公司生产零件,帮他们代工,希望科技公司能给它们订单。这科技公司便讥讽他们是不知名的代工商,还想接我这著名的大公司订单。后来,这知名的公司因找的代工商因代工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而破产了。而起先那家不知名的代工商因产品质量得到许多大公司订单,业绩不断好转,股价也升了不少。当那家科技公司再次找到当时不出名的代工商时,代工商便回击它,让你当时讥讽我,这回我不接你订单。这家科技公司因在事业有成时讥讽他人,最后落得破产的下场,也受到代工商的回击,并不接他们公司的订单。

像名花和塑料花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但这也反映当下的社会风气。也许你正在人生的鼎盛时期,正是事业有成之时,嘲笑那些不如你的人。这种风气是不好的。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好日子过去时,当初被你看不起的人也看讽刺你现在的落魄。

我们应该要有好的心态,不要仗着自己事业有成或有优势时嘲讽别人。心态要摆正。只有这样,当你落破时,也会受人尊敬,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当自己在事业有成时应帮助弱者,而不是嘲笑,讽刺弱者。因为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我们应该要有好的心态,不应在自己事业有成时,在自己强盛时,嘲笑,讽刺弱者。

同上面哪篇文章一样,这也是一篇49分(满分70分)的“有议论文样子”的文章,而且也和上面的文章一样,再概括材料内涵以后,提出观点——“我们不应该在事业有成时讥讽他人”,作者虽然在开篇没有提及这么做的意义何在,但在后文中也提及“只有这样,当你落破时,也会受人尊敬,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这篇文章的举例水平显得相对次了一点,几个事例印证观点略显牵强,而且在写作过程中有啰唆凑字数的嫌疑。也许评卷组选择这篇文章作为49分的类型卷,只是想说明49分大概是这个样子,而非这篇文章的综合水平就是49分。

另外,即便是去年的49分文章,今年未必也可以打到49分,因为随着全省在议论文写作方面的逐年训练,学生议论文写作整体水平也在向上走,标准也在相应提高,甚至有些当年的优秀作文放到现在的标准里,可能只有50分左右,例如下面几篇当年的优秀作文,现在看来就相对普通,不过我们不妨当它们是 “有议论文样子”的文章来审视它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十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寻找硬币另一面的价值

硬币有两面,这一面此时或许有些暗淡无色,但将它翻转过来,另一面的价值或许会让你更加惊喜。就像格林兄弟努力整理出的八十六个传说,对人类发展史的研究或许没有太大的价值,但当它们变成了《格林童话》,却为孩子们编织一个个美的梦。

所以,要知道硬币有两面,注意寻找硬币另一面的价值,或许事物的其他价值会为你带去意外的惊喜。

奥黛丽·赫本,她拥有天使般的微笑,她曾经是个芭蕾舞舞者,但当她在发现无望当上首席舞者时选择了演戏,但精湛的舞技为她得到更多的掌声。

奥黛的曾经遗憾自己不能站在梦想中舞台的中心,用脚尖跳出属于自己的舞步。但当她走进了演员的世界,她却意外地发现曾有的舞蹈基础的价值。芭蕾的高贵在她的身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芭蕾的美丽被她带进了银幕,带进了她所演绎的每一个角色中。原先的舞蹈基础,赫本发现了它另外的价值,即使做不成首席的舞者,却能够让自己在银幕中完成一个又一个华丽的转身。

赫本翻转过她的硬币,演绎着属于她自己的奢华与夺目,在演艺事业上步上了高峰。

当你翻开几米的绘本,或许你会感受到一个充满情感的人正在认真地创作,但几米曾做了十几年的广告人,却一无所获,但当他回归生活,将他的情感释放于绘本中却获得成功,他也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几米的广告生涯让他感到单调、无聊,他真实的情感无处释放。但当他拿起了画笔,找到了硬币另一面的价值,他笔下的小人因为他丰富而真实的情感而充满了灵性,他也渐渐地从生活中发现了更多的微小的美丽,让他以(在)琐碎的生活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几米翻转他的硬币,让他的情感流露于手插画与文学之间,找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寻到了生活的真谛。

赫本的事业因被放弃的舞蹈发出了光亮,几米的生活因他曾经无处释放的真情实感而变得丰富而美好,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应翻转我们的硬币,侍弄快枯萎的花草,让生活充满情趣,执起布满灰尘的毛笔,在落笔时体验一种快乐之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生路的坎坎坷坷或许都像这一枚枚硬币,需要你去寻找它另一面的价值。

翻转属于自己的硬币,找寻其另一面价值,事物的其他价值会为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站对人生的舞台

美丽的故事,当其遭遇“人类发展史”的思索,它便只是书架上等待蒙尘的失落一族。而当它以童话的姿态站在世界面前,它便成为了全世界儿童心中的故乡,成了筑梦的奇迹工厂。人生亦如这本险遭埋没的童话:站对舞台,造就成功。

当无数歆羡的目光投注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村上春村身上之时,谁又能想象他曾与妻子开着一家小店,整日为柴米油盐的琐碎烦恼?一支能镌刻山河,能序写人生的笔,怎能这样在世俗的人间里蒸干油墨?他毅然决定全家搬到乡下,过一种清幽的生活。终于,他成了一名最纯粹的作家,他找到了文学这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舞台,他造就了最炫目的成功!人生的选择就在一瞬之间被作出,从此生命逆转,朝着无比光明的前方,勇往直前。

当无数的掌声响彻赛场,伊辛巴耶娃,这一撑杆女王,再次面对成功绽放她芬芳的笑靥。她如玫瑰般美丽盛开之时,谁又曾知晓她曾面对着一个体操赛场。黯自神伤?身高的突增使她被迫与体操告别。可她选择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领域,从此一根竿,一个绝美的女子,演绎着体育王国的一个童话,和她的名字一起,摇曳在无比绚丽的人生顶端。那一方舞台,回报她的,不仅是名利,还有一种来自生命底端的极致欣喜。

当人们闭着眼睛,享受着贝尔·坎农那宛若天籁的嗓音,是否会有个声音提醒着你:他曾在政坛打拼!每一个日日夜夜,当他作为巴西文化部长四处演讲,口干舌嗓,嗓子严重不适之时,贝尔就会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他期待改变,他要做真正适合并且有趣的事。终于,政坛少了一个显然不太油滑的政客,乐坛多了一个能激荡人心的歌者。是的,他站对了舞台,在麦克风前,唱出了人生的最强音,这样的选择无疑比无数程序化的演讲,更令人动容。

事实上,人人都是人生的主角,许多人只是站错了舞台,才使短暂却珍贵的一生耗费在一个看不到出路的角色上。聪明的朋友,这个世界有许多舞台,正是这无限的选择,给你机会成就自己。让我们睁开灵动着智慧的双眼,寻那样一方美丽的天地,去释放生命的能量,去完成从一块不起眼的顽石到人人称羡的琼瑶的华丽转身。

站对人生的舞台,成就人生的辉煌!你觉得呢?

第五篇: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观点论证

文秘助手()之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模板:观点论证

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模板大全

英语四级作文模板大全:观点论证

三段法:

开始段:提出观点

中间段:对观点进行论证

结尾段:总结观点,或具体做法

as is show in the picture, _______图画内容 .the caption indicates, _______图画标题 .the drawing,thought-provoking as it is,does mirror a current social phenomenon _______图画主题 .

it is generally agreed upon that _______图画主题 .on the one hand, _______原因1 .on the other hand, _______原因2 .what’s more, _______原因3 ._______图画的主题 has been attached much importance to.

to sum up,it is significant for people to _______结论 .in my opinion,it is necessary to _______措施 .as a result,we can _______预期目标 .

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模板大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固定电话机维修方法下一篇:广东省民政厅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