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成就出彩人生

2023-04-12

第一篇:谈谈如何成就出彩人生

成就出彩人生演讲稿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就出彩人生演讲稿,欢迎阅读参考~

成就出彩人生演讲稿

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让人生出彩

11月1日,是一个月新的开始,也是实验高中高一年级孩子们新的开始。实验高中始终坚持大爱无疆、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则,自本周开始,高一年级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实行数学和英语的分成走班。

杨振昌主任从“唤醒自己,立志读书 ”、“接受挑战,激发活力”、“成才标准、完美人生”、“三个回合,层级递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五个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慷慨激昂的语言,精神抖擞的姿态,一幅幅精美的漫画,一段段励志的文字,让孩子们不断被唤醒,不断被激励,会场上不时爆发出孩子们充满激情的表态!

最后,张胜聚校长作了总结发言,他对选课的意义进行了解读,打消了同学们的顾虑。对高一年级开学以来的成长和进步表示了肯定,对新的年级、新的老师、新的领导团队表示了信任和鼓励。张校长指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自己选择的就是动力最大的,走的最远的,爬的最高的;自己主动地学习,最专注的学习,就是最高效的学习,一定是快乐的,幸福的,全面发展的。

立大志,种大树,发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相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都会抓住这次分层走班、补弱拔高的机会,完成华丽逆袭!奔跑吧少年们!

成就出彩人生演讲稿

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这将近一年的时间,你有何改变?我想我的回答一定是:“我学会了独立,我学会了坚强,我学会了乐观,我学会了微笑。”现在想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能够进入中鑫之宝是幸运的。在这里有我最快乐的时光,所有好的不好的记忆,都会成为日后所收藏的回忆。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理会喧嚣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从最开始的《弟子规》、《工匠精神》再到现在的《论语》,这些一开始并不怎么接受甚至有些排斥的字眼,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的深入到我们的脑海里。其实这是很宝贵的,无时不在传递着一种正能量。也许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言行举止都有稍稍的改变,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而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开始变得荒芜,变得复杂,变得冷漠。我们的爱心越来越少,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不敢伸出援助之手。是因为害怕,是因为责任,还是社会的现状本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学习《工匠精神》,最先想到的三个阶段:信仰、目标、工匠精神的特质。

信仰,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一种信念。我们需要很多内心的自我反省,检查出自己内心和做事的动机,就可以知道如何定位“我的人生”。以前对信仰二字毫无概念,现在也只是对信仰有了浅显的意识,但我知道我的信仰源自于我背后强大的精神支柱。

目标,一但有了信仰,有了目标,加上行动以及不懈的坚持,这样的人不会成功吗?原一平——日本保险销售之神的案例触动了我,一个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的他,只要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毫无畏惧。原一平,凭借自己的自信,困境后的坚强以及对工作的认真精神,始终在证明自己,证明他的价值。

在面对日益竞争的社会和就业压力大的我们来说,择业是很关键的一步。我们总想找一份薪水高,待遇好,又轻松的工作。其实不然,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这这份工作上能改变什么,能给你带来什么,是不是你想要的,所以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本身就是很慎重的,千万不要因此觉得是浪费时间。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就是精益求精。把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细节决定成败”,等到我们的竞争对手比我们还努力的时候,到那时我们就能体会到竞争的危机了。

最后,我们都该学习工匠精神,也就是乔布斯身上的两种气质:一是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追求精致和完美。二是坚持心灵的纯净。

不要让别人的意志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自觉。只要自己的心灵和自觉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酸甜苦辣,需要我们去慢慢体会。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一错再错。我们都有一份平凡的工作,但我们绝对不可以平庸。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的期待未来,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快乐,并相信未来。

成就出彩人生演讲稿

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发展思想不精细,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 “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99%到99.99%”的过程中,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生产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震撼效应。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在这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精细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中国品质,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弘扬工匠精神 成就出彩人生

弘扬工匠精神

成就出彩人生

众所周知,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强国,四大发明引领了时代的潮流,都江堰、圆明园、故宫、万里长城的设计与神奇至今令人称赞不已,郑和的船队亦是领先世界700年。中国自古就从不缺少“工匠基因”。

虽然,现在我国也是制造业大国,说她是个“世界工厂”也是名副其实。仿佛我们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有“MADE IN CHINA”标识的商品,小到生活用品,大到交通工具,但相对于古时的她,现在的她似乎缺少了些什么,工业创新没有走到世界前列,高精尖工匠稀缺,传统手艺日渐湮没。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在为那曾沦落百年屈辱的荼毒而努力奔跑,奋起直追。也有大批追求技术、忘我奉献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他们身上闪耀的“工匠精神”尤其瞩目,使得中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李克强总理的话也让我们深深地反思也指出:虽然我们是制笔大国,但我们生产不出圆珠笔里的笔珠。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我们能大批量地生产手机,但手机芯片要进口;我们能生产汽车但发动机要进口;我国钢铁世界第一,但特种钢材依旧要依赖进口„„这样的遗憾我们诉之于口,痛彻心扉。我们也深刻觉悟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我们没有脚踏实地地研究“工匠精神”,无法掌握核心技术,这也使得我们只能重复着简单的劳动力,赚取微薄的代工费。 在这个快节奏且多变的时代,我们应怎样打破这种局面?这就需要我们传承我们的“工匠精神”,对科学对技艺不懈地追求。 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如老干妈董事长陶华碧,钻研数十年只为做最好的辣酱,最终她将这个品牌推向了世界;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王津,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误差;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在35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有出现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这些人的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工匠精神”。

工匠们以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粹的呈现。

对于职校的我们来说,更应该把这种精神当做必备的素养,在校期间学习揣摩“工匠精神”的内涵,主动树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识,摒弃“差不多”思想,改变不求甚解的态度,热爱自己的专业,敬畏自己的职业,把她当作实现精彩人生和个人价值的途径,而不仅仅只是谋生的手段。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职生而言,每当我想要悠闲自在、虚耗青春时,我的脑海中总会跳出“工匠精神”四个大字,它警醒我要坚持;当我因数学题太难想草草了事,蒙混过关时,她总会指引我要一丝不苟;当我做长篇英语阅读理解开始躁动时,它会提醒我要有耐心要专注;当我书写会计分录丢三落四时,它会提示我要精益求精。就这样它渐渐渗透进我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要变得更好。

同学们,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太过渺小,人人都有不可被屏蔽的存在,只要你不甘心平庸,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像大国工匠那样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让我们走出迷茫,走下网络,不断完善自我,成就出彩人生,成为出彩中国人!

第三篇:弘扬工匠精神 成就出彩人生

什么是“工匠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两个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我认为,“工匠精神”强调的是一种敬业态度。对于我们职校生来说,我们不仅需要一种“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坚韧与顽强,同样需要一种“心无旁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工匠精神”原本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一大精髓,我们所知道的许多成语也诠释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崇敬,如游刃有余、巧夺天工、炉火纯青、匠心独运等等。工匠文化锻造了我国历史上的许多产品符号,如丝绸、瓷器、茶叶,即便是古代的砖瓦、笔墨纸砚、刀枪剑戟、盆钵坛罐,也大都铭刻着工匠的名字和制造年份,在完成制作的那一刻,其实就代表着工匠的技术、责任与承诺。我们的“两弹一星”精神、“核潜艇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那些默默奉献甚至隐姓埋名、献完青春献子孙的能工巨匠们,用生命与担当来诠释的当代“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还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对于“工匠精神”的含义,不同的的职业人群会有不同的理解定位,我认为,对我们同学来说,“工匠精神”就是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在此,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们在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在我们的技能训练中,要用心掌握每一个动作要领,刻苦钻研每一道工序要求,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打造我们职校生精彩的人生;我希望老师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爱岗敬业、潜心钻研,铸就风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终身典范。同时,从学校层面,要对我们的学校文化进行职业化改造,包括将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的文化要求以及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也希望我们的系部坚持立德树人方向,加强人文教育,不断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优秀公民教育,培养同学们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感恩之心,培育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同学们,毛主席说过,“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就是支柱,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延绵不绝的精神动力。希望老师们、同学们手握“工匠精神”的务实,用我们的勤劳、汗水和智慧,成就出彩人生,共创机电高职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筑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全世界都在使用打着“MADE IN CHINA”标签的各种商品——大到高铁、汽车、轮船;小到袜子、毛巾、儿童玩具。

强大的制造业创造了中国长期高速发展的奇迹,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在这些繁荣景象的背后却又隐藏着很多危机。譬如,我们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我们并没有掌握很多核心技术,更多只能依靠代工和仿制,在全世界的分工体系中我们还是处在中低端,李克强总理之前还曾指出:虽然我们是制笔大国,但我们生产不出圆珠笔笔尖的圆珠……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能制造汽车,但造不好汽车发动机;我们钢产量世界第一,但特种钢材还要依赖进口……

没有踏实钻研的工匠精神,掌握不了核心技术,我们只能做重复简单的劳动,赚取微薄的代工费,而我们的自主品牌也只能靠低价和山寨抢夺低端市场。

低附加值的制造工厂也大大消耗了我们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了我们的自然环境,从长远看这样的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延续中国的发展奇迹,改变是迫在眉睫了。而在此时总理提出要发扬“工匠精神”,我想这也是从国家到个人都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今天,我们国家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这个““智造”强调的是智慧,我们必须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人人都有了“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中国品质,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

而说到“工匠精神”,我想主要是针对广大技术工人和劳动者而言的,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劳动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匠精神”就是我们职校生要培养和具备的素养,在校期间我们就要学习“工匠精神”的内涵,主动树立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识和习惯。要具备“工匠精神”就要摒弃“差不多”思想,就要改变不求甚解的态度。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想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专业,敬畏自己的职业,把她当作实现精彩人生和个人价值的途径,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二、改掉浮躁和懒散的作风,专注于学习和技能训练,把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实操都当作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关注细节、精益求精;

三、要理解“工匠精神”并不单纯指技能层面,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就是要培养能工巧匠,“工匠精神”更主要的应该是修为、是素养,是与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要求并行不悖的,要求同学们具备“工匠精神”其实也就是要求大家先学会做人,因此同学们在校期间要潜心修性、培养德行,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同学们,我们要充满自信,只要我们德才兼备、技艺超群,在当下的时代我们一定会大展宏图、大有作为。

亲爱的同学们,请振奋起来,走出迷茫,走下网络,让我们学习“工匠精神”、发扬“工匠精神”,不断塑造和完善自我,成就出彩人生。

第五篇: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早出晚归,拿着钳子,螺丝刀,整天和钢筋混泥土打交道,造就了城市的车水马龙,成就了人们的快乐和安定,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在打造大美城市,他们都具有宝贵的工匠精神。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顾风沙,不顾严寒酷热,驻扎在大漠之中,拿着最简单的工具,兢兢业业的工作,成就了一片绿洲,用双手,用生命创造美丽家园,让大漠增添一份别样色彩,他们都具有宝贵的工匠精神。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黑夜里默默打磨自己的工具,白天在自己的岗位上辛苦劳作。他们决不让次品流出自己的手。他们是胡双钱,是王津,是孟剑锋,更是许多默默无闻的人。他们都具有着宝贵的工匠精神。

对于不同的人,“工匠精神”有着不同的定义。工厂的凋零与倒闭,媒体人转型与出走,然而留下的人都明白,他们坚守的“工匠精神“始终未变。无论是百年前的《申报》创始人史量才,还是今天的媒体人程益中,媒体工作者的工匠精神都是对真相与自由的不懈追求,是为弱势群体坚守,为大众利益代言,为社会公平守望。他们的工匠精神是报道真相,不让扭曲事实的新闻报道流于世;是呼唤正义与自由,让社会更加美好;是媒体人能坚守住自己的工匠精神。

在这个时代,是一个企业格局不断变化的时代,一些传统企业,诺基亚、摩托罗拉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苹果、淘宝。然而,无论企业家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如何改变,他们的工匠精神却始终不变,就是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君不见老干妈董事长陶华碧,钻研数十年职位做最好辣酱;君不见格力总裁董明珠,降低广告投入,大力改善产品质量,反观某些企业家,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不惜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工匠精神,走向的将是牢狱之灾。

对于不同行业的人,工匠精神有不同的意义,但归根结底,都是承担起责任,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太过渺小,人人都是不可被屏蔽的存在。若每个人都能勿失工匠精神,泱泱中华大地会更加温暖!

每个中国人面对世界,最引以为傲的是“中国制造”四个字。确实,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又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和超前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兢兢业业的传统,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也包含在我们提倡的中国梦内容中,但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要实现“中国创造”这个伟大梦想,应当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大国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国家注重、鼓励技术的创新、实业的发展,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像王师傅这样的大师级技能人才,做到广积薄发,实现量到质的变化。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发展思想不精细,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 “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99%到99.99%”的过程中,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生产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震撼效应。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在这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精细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注定就有出彩人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提升教师工作的精气神下一篇:谈谈今后如何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