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探讨

2022-09-12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成为了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后严重慢性病[1]。 引发糖尿病的不良因素有很多, 主要为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 因此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及不良习惯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 二甲双胍是常见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但是单独进行使用的效果并不明显[2]。 该文选取了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该院接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120 例进行研究,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接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120 例, 男性68 例, 女性52 例, 年龄41~75岁, 平均年龄 (50.13±3.76) 岁, 病程3 个月~15 年, 平均病程 (5.21±2.12) 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2 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60 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者;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患者;妊娠者;精神疾病者[3]。

1.3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同时对患者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进行指导。

1.3.1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二甲双胍0.5 g/次, 2 次/d, 餐后服用。

1.3.2 研究组给予患者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采用皮下注射方式, 0.6 mg/次, 1 次/d。 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5 d, 根据血糖改变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1.4 观察指标

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蛋白水平。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针对症状给予处理。

1.5 疗效评价

显效:经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有效:经治疗,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环节, 血糖及血红蛋白水平下降80%;无效:经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血糖水平无明显改善[4]。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用表示, 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为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

经治疗,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为93.3%, 对照组为8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2 型糖尿病的易发人群为40~60 岁, 且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为2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具有很强的遗传易感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生活方式不断的改善, 使人们日常饮食中摄入的脂肪、能量、糖类等明显增加, 而运动量逐渐减少, 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表明[6],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预计2025 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会提高170%。 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后的第二位疾病, 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 2 型糖尿病患者生产胰岛素的能力并没有完全消失, 但是产生的胰岛素较差, 使患者身体处于胰岛素缺乏的状态中, 可以药物来刺激胰岛素进行分泌, 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糖尿病的诱因有很多, 主要为遗传因素、年龄、肥胖及摄入高热量食物过多,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会表现出代谢性紊乱症状,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较大, 患病的同时可能伴随着肾脏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 当尿糖排泄出现障碍时, 就会使患者出现多尿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渗透压要比正常人高很多, 加之尿量较多, 使机体内的水分大量丢失, 体内的细胞就会处于脱水的状态, 使患者出现口渴的症状;当患者的身体处于胰岛素相对缺乏的状态时, 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会大幅度降低, 使细胞出现过度饥饿的情况, 这时会刺激患者的摄食中枢, 使患者常常感到饥饿, 大量的进食。

目前临床上认为, 2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及胰岛素抵抗。 而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是促进糖尿病进展, 导致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 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进展。 但是这种单纯控制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水平的治疗方法不能有效的改变病理基础, 改善或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衰退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方法。据相关研究表明, 胰岛素、磺脲类及二甲双胍等药物不能阻止胰岛B受到的损害。 所以为了彻底根治糖尿病需要寻求更可靠的药物。

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可以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化, 诱导新细胞的产生, 抑制B细胞死亡, 增加B细胞的含量, 同时对B细胞存在保护的功能。 利拉鲁肽是一种GLP-1 的类似物, 与天然的GLP-1 及其相似, 能够弥补传统降压药物的缺点。 药物集合GLP-1 受体后, 在进入机体内, 能够刺激胰岛B细胞的分泌, 抑制高血糖素分泌。 另外, 利拉鲁肽不仅可以控制血糖水平, 同时还可以延长患者的胃排空时间, 降低了患者多食的症状, 使患者摄入的能量减少, 降低体重, 引发低血糖的风险随之降低, 且利拉鲁肽的用药时间并没有特定性的要求, 治疗时比较方便。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 可以有效的弥补到了二甲双胍的缺点, 使二甲双胍的服用剂量减少, 减少患者过度服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该研究中研究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患者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蛋白水平进行比较, 发现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服用二甲双胍药物。

综上所述,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无不良反应,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前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有同程度的降低, 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 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改善临床症状, 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利拉鲁肽,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超, 周玲.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 33 (5) :656-658.

[2] 崔荣岗, 苏秀海, 李文东, 等.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40例疗效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 2013, 30 (8) :528-529.

[3] 刘波.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6) :1396-1397.

[4] 杨文英, 刘晓民, 马建华, 等.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1, 3 (6) :457-462.

[5] 董越华, 朱梅, 高志红, 等.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报告[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 (6) :469-470.

[6] 何静, 蒋琼.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36) :80-8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在计算机实验课中开展师生互动教学下一篇:基于自动化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分析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