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023-05-31

第一篇:宜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宜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农村和城市没有区别了。”宜州市刘三姐乡小龙村小龙屯新农村开村前一天,小龙村村委主任、村党支部书记韦文武对记者说。2005年8月任现职的韦文武,带领村党支部成员和群众,参与并见证了小龙屯发生的巨大变化。

“村党支部就是要凝聚民心,全力以赴协助党委政府的工作。”韦文武介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党支部反复召开协调会,在村党支部成员的带动下,小龙屯群众改变等、靠、要的思想,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

小龙村党支部的“领头羊”作用,是宜州市近年来狠抓党建工作创新,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结出的丰硕成果之一。截至目前,宜州市村级“两委”班子中,村支书、主任一肩挑147人,占70%,一肩挑比例排河池前列。该市还不断推进“万名干部进万屯访万户”活动,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覆盖面,开创了基层党建“网格化”新型模式,为宜州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该市以“部门包村、领导联村、干部驻村、联动共建”活动为载体,选派市直机关单位16名副职领导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同时选派210名副科级干部驻村抓工作,形成了部门作后盾、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干部重点抓的联动包村工作新机制。今年上半年,全市1128名干部深入村屯开展“三同”帮扶,结对帮扶4410户,为民办实事3550件,落实帮扶资金1172万元,申报扶贫项目112个,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把符合条件的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在屯级、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设置党支部,做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上链(产业链)入会(专业协会)下屯(自然屯)”,不断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2011年,全市符合条件的98个村(社区)全部升格为党总支部,建立屯级党支部1119个,在桑蚕、甘蔗、蔬菜、水果等产业链上成立专业协会党组织26个。

首创基层党建“网格化”模式,以党建“网格”织成一张覆盖城区、遍及每家每户的服务网络,党员在网格内找到自己的“责任田”。全市10个城市社区划分为10个网格党总支、27个楼院网格党支部、62个楼栋网格党小组,形成“庆远镇党委-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四级管理”工作体系。每个楼院网格配备党支部书记、网格保安、网格医务员等6种服务力量,群众称之为网格“六大员”,开展信息采集、日常巡查、居民服务、隐患排除和工作反馈等。依托网格“六大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力打造政策咨询、社会事务、医疗卫生等多种基本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十分钟便民服务圈”,不断完善党员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

加大在生产工作一线、企业优秀人才、外出务工青年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市973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新党员309名;全市招募党员义工1340人,以党组织为主体的单位义工750个,上半年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649件;相继发展了63个种植、养殖基地,建起一支259人的农村党员经纪人队伍,成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领农民致富的中坚力量。(

本报记者 黄筱钰 刘政强)

第二篇:2011年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康乐县上湾乡2010年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上湾乡党委现辖14个村支部,1个机关支部。有党员309名, 其中农民党员267名,农民党员中少数民族党员243名,35岁以下18 名,60岁以上116名;高中以上23名,现有村干部37名。

2010年,上湾乡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机制、树立一面好旗帜、创造一流好业绩的“五个好”目标,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党建职责,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全乡党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全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实行目标管理,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一是健全党建领导责任机制,确保“有人抓”。年初召开专题会议,精心安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与各村党支部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领导格局。二是健全党建工作推进机制,确保“经常抓”。把基层党建与项目建设、计划生育、信访维稳等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经常化。三是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确保“亲自抓”。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村,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帮助村党支部研究和制定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思路,及阶段性工作计划,督促落实目标任务。四是健全党建工作考评机制,确保“抓得好”。把党建工作考核纳入村级班子的绩效考核中,制订《上湾乡村、社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实行

绩效挂钩,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班子整体素质。 结合全乡工作现状,建立完善请销假、财务管理、岗位职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以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运行。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按时上下班,吃住在乡镇,解决“走读”现象,模范执行制度,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政策法规,吃透上情,掌握下情,统一思想,推动工作,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争创“学习型”班子、争当“学习型”干部,乡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三、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农村党建内涵。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本上形成了职责明确、管理民主、保障有力的村党支部工作和决策制度。积极开展结对帮扶献爱心活动,全乡60名干部职工、112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组建帮带对子187对,积极为贫困户送科技、送文化,献爱心。对 10 名生活贫困的老党员进行了慰问,每人送去慰问金300元。通过团州委、县民政局、团县委、县教育局为白血病患者上湾小学五年级学生马有忠同学捐资5.2万元,为玉树和舟区捐资5000元。

四、突出建、管、用,全面加强远程教育建设。为马巴等9个村配备了电脑、电视、投影仪、卫星接收器等远教设备,开通了电信宽带网,村级办公条件明显改善。指导各村普遍建立《工作职责》、《设备使用保管制度》、《集中学习培训制

度》等远教制度。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知识培训,累计开展远程教育120场次,培训群众3600人。

五、坚持真换届,着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按照标准不降、程序不减、环节不漏,稳中求快的工作思路,严把职数、年龄、文化三关,积极开展村“两委”换届,把一些有威信、有能力、致富有方的能人选拔到了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截至目前,已完成14个村党支部和11个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通过换届,全乡退休离任村干部16名,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6.8岁,高中以上村干部增加6名,村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注重农村后备干部培养,各村后备干部队伍常年稳定在2-3名。注重制度建设,指导各村党支部建立完善了“一册、三卡、两记录”和《为民办实事制度》、《议事决策制度》等10项制度,村班子各项工作逐步规范。

六、强化措施,积极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帮助和指导各村制定发展党员规划,重点从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两后生”和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2010年新发展党员28名,其中35岁以下的19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2名。注重党员作用发挥,为114名无职党员设立了惠民政策监督、民事纠份调处、科技示范、文明新风等不同类型的10个岗位,鼓励农村党员亮身份、作贡献,有职有责、有位有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实行台帐管理,做到了党员“在外在家一个样,离家离乡不离党”。

七、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研究制定了“抓党建、促工作、比贡献、创佳绩”的活动

主题,坚持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推进各项工作中创先争优。通过“两项”活动的扎实开展,全乡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特别是乡党委副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白少云同志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无私奉献,他的典型事迹在州委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23期进行专题编发,近日,他的事迹将在省人民广播电台中播出,全乡上下学先进、争先进、谋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有力推动林权改制、计划生育、矛盾纠纷调处、惠民政策落实等各项重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马巴村为试点,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按照“个人承包、群众参股、集体管理、收益共享”的林改新模式,组建了总投资1160万元的康乐县首家股份制园林企业,多次得到省、州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甘肃日报》、《民族报》、州县广播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报刊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正确面对,不推、不拖、不绕,积极调处,成功调处了九子沟村清真上寺80户信教群众因选举寺管会成员而发生的宗教纠纷,得到了各族各界和信教群众的广泛赞誉,这一做法在州委“作风建设年”活动简报和州委组织部组工信息平台上进行专题编发、推广。计划生育工作在集中月活动中,结扎、上环、计外费征收等钢性指标位列全县第一,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惠民政策落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农村低保、五保金发放,足额兑现各项惠民资金。84户危旧房改造户已全部入住;抢修麻山峡自来水管道20公里,全乡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硬化、拓宽、整修农路42.5公里,各项民生工程得到有效落实。

第三篇:推进基层党建——黑龙江省五年来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推进基层党建

——黑龙江省五年来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与每位党员休戚相关的小“家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城乡建设步伐一日千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基层党组织如何增强渗透力与影响力,提高自身整合资源的能力、组织动员的能力,实现凝聚力全覆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腾飞跨越,是全省各级党组织一直需要面对并努力求解的问题。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及其历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培养带头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工程”,通过积极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机关选派、公开选拔、跨村任职等多种形式和鼓励民营企业家回村任职、支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连选连任、大学生村官参与竞选等多种办法,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

在2011年全省村党组织集中换届中,“两推一选”产生村党组织2765个,占30.85%,“公推直选”产生村党组织4226个,占47.15%。通过选派机关干部、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等形式,一大批能力较强、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干部进入社区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后的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分别占35.5%、10.6%和2.7%,返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分别占2.9%和0.2%,退伍军人、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离岗退休人员分别占21.3%和0.3%。

我省还积极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机制各项政策待遇。全省所有村党组织书记基础补贴达到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共有3122名原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到离任补贴,170多名优秀村干部招录为公务员,选拔推荐了170名综合素质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村党组织书记“上挂”乡镇党政副职,40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300名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

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全省各级党组织一直致力于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方式。

扩大覆盖面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

按照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我省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在农村,本着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自愿互利、便于管理和发挥作用的原则,大力推广“党组织+协会+科技致富示范工

程”、“支部+农民股份公司”、“党员与农民致富联合体”等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新的实现形式,把党组织建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等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目前,全省农村生产行业建立党组织526个,采取各种方式联建党组织486个,在农村各类协会及具有协会性质的经济合作组织中组建党组织2081个。

在城市社区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务工农民党支部,市场、商场、工地党支部和楼栋庭院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做到有党员就建党组织,建党组织就能发挥党员作用。

在实现行政村、社区、国有企业、机关、学校及科研院所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按照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原则,采取独立式、联合式、挂靠式、选派式等方式,不断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力度,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应建已建率达到95.5%。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群共建工作的意见》,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共新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403个、工会组织5231个,团组织应建已建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

抓好学习教育凸显党员队伍先进性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按照“五个好”和“五带头”的要求,围绕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发展大局,深入开展“作表率、比贡献、促发展”和“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全省基层党组织围绕大项目建设和中心工作,在项目建设一线新建党组织1748个,建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58331个。全省企业党组织党员为企业提合理化建议112646条,为企业节省资金、创造效益23.16亿元;共有50774名农村党员参与创办各类经济合作组织26427个,辐射带动338529名农民创业致富。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紧紧围绕改善发展环境、服务人民群众,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为利民、惠民、富民的群众满意工程,全省共有10.4万个基层党组织、202万名党员做出公开承诺,践诺率96.4%。24355名农村党员干部参与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活动,代理事项1.4万项,开展代理服务32万件次,为200多万人次提供了帮助。在“百局联百村”活动中,全省城市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8763个,城市党员与农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66864个,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210580件。

夯实基础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

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到2010年底,全省共投入资金7.39亿元,新建活动场所5032个,改建、扩建1974个,村级组织场所实现全覆盖。逐步建立社区经费多元化筹措机制,不断加大解决社区党组织活动无经费、无场地,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无报酬问题的力度,全省已有2263个社区党组织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此外,全省还建立区、县级社区服务中心300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556个,便民利民网点3.6万个。各地积极推进工作制度创新,实行党务公开,着力建立健全党员

长期受教育、党组织和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服务发展、党员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在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三级联创”推广到城市,在城市社区开展了以创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区(县、市)委、“五个好”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城区党建工作“三级联创”;在企业开展“六个好”国有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和“五个好”、“两新”组织党组织创建活动,上下联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同时,我省还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市(地)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市(地)主要责任指标考核体系,作为市(地)委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和市(地)委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督促各级党组织把党建责任制落到实处。

第四篇:芦山县农村基层党建综述

夯实基础强堡垒 发挥作用惠民生

芦山县农村基层党建综述

近年来,芦山县基层党建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全县工作大局,按照服务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统揽,以深化农村“三级联创”、“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立足实际,探索创新,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建基础,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全县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抓机制,落实党建责任

县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健全“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挂帅的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组织也成立了以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的相应领导小组,专门配备了乡镇党务干事9名,建立了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农村党建工作、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报告等制度,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各项责任落到实处;实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党建工作专项督查制,出台了《农村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将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全县工作目标考核和干部考核中,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其他工作考核一并进行,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 1 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120万元作为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党员教育培训、党建示范点培育等,有力地保障了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抓党建的大党建工作格局。

二、抓阵地,夯实基层基础

以“特殊党费”援助村(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为契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的重建理念,统一设计、统一选址、统一招标、统一配套,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全县4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个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和21个远程教育站点进行全面新建和维修,为每个村(社区)建成了办公用房305㎡、室外活动广场600 ㎡以上的活动场所,实现了全县46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新变样、大跨越、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实行乡镇干部驻村工作制、村干部轮流坐班制、村(社区)代办制和村(居)干部工作承诺制及绩效考核制,规范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并整合村(社区)卫生室、警务室、万村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通过广泛开展“党建开放日”、“信访接待日”、“民主议事日”、“文体电教日”、“经济发展日”等“五个日”主题活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和便民小超市,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和“3+N”组团式服务工作室,开展学习培训、证件代办等便民服务,发挥活动场所议事、服务、培训、调解等综合功能,提高了基层

2 活动场所使用效率,拓展了基层阵地服务功能,方便了群众办事娱乐,为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

三、抓结合,建强组织堡垒

1、与“挂包帮”相结合,开展城乡结对共建。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八联一帮”和县级部门“四联”工作制度,全面启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深入开展县级部门与联系村共建,园区企业联建、社区党员双报到、机关与社区联建等活动,实行先进党组织与后进党组织结对、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与基层党支部带头人结对的双结对制度,选派35名机关干部担任村(社区)支部副书记,帮助帮扶村(社区)制定发展规划、建强领导班子、找准发展项目、培育主导产业、修缮基础设施、健全工作机制,并每年落实机关干部1000多人,与9个乡镇、46个村(社区)党组织和2000余名基层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累计资助帮扶物资?万元,帮助落实项目资金?万元,开展技能培训?场次,有力促进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逐步构建了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联动共建新格局。

2、与分类升级相结合,强化后进转化治理。以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为契机,在开展基层党组织现状大调查、形成“1+8”专题调查报告、抓好分类定级的基础上,对全县所有基层党组织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台账,特别是针对村(社区)

3 后进党组织存在的班子建设、能力培养、工作思路、工作业绩、干群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认真梳理和分析制约发展的原因和结症,实行一村(社区)一策,制定个性化强和针对性强的整改转化方案,并通过调整处理3名村(社区)干部、下派?名村(社区)第一支部书记、选派17名党建指导员,帮助后进党组织完善组织建设、规范党员发展、整合党建资源,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后进村(社区)党组织晋位升级,切实筑牢了基层组织堡垒,全面提升了全县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3、与村级换届相结合,选优训强班子。以第八届村(社区)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创新以支部书记为重点的村(社区)干部选配方式,全面实施“三推两述一选”办法,拓宽了村干部选任渠道,加大了在在任村(社区)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党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及大学生村(社区)干部中选拔村(社区)干部力度,真正把那些“发展有思路、说话有威信、协调有办法、双带有能力”的人才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同时,依托县委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及国内高校等培训资源,采取理论学习+观摩考察+实践运用的培训模式,大力开展以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主要对象、以政治理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提升了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带领群众兴产业、闯市场、谋发展的

4 能力和水平,切实选优训强了村(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实现“能人治村富民”。目前,全县46个村(社区)共有两委干部181人,平均年龄41.7岁,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91人,与上一届相比提高17.6%,班子结构得到较大优化;46名村(社区)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4.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5人,占33.3%,属于农村种养殖项目带头人10人、农村专合组织负责人1人、回乡创业能人2人和家庭年收入过万元的31人,96%以上的村(社区)选配了“双强”型党组织书记。

4、与创先争优相结合,培育示范典型。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三级联创”和“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为抓手,按照“好中选优、重点培育、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沿S210线筛选一批有潜力的基层党组织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并通过进行重点帮扶、培育,和在村(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以创业致富好、服务群众好、纽带作用好、群众反映好为主要内容的争当“致富先锋”活动,先后打造了飞仙关镇新庄村、芦阳镇火炬村、清仁乡芦溪村、双石镇围塔村等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综合示范点,多次接受了省、市及兄弟县(区)的观摩考察,为其它基层党组织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使全县农村基层组织的先进面逐步扩大,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四、抓创新,发挥党建作用

1、实行“123”工作模式,转变干部作风。针对基层干部工作机关化、脱离群众等问题,芦山县采取“123”工作模式,

5 促使“文建明工作法”本土化,培养一批芦山的文建明。一是推行基层一线工作方法。把工作重心向村组一线下移,全面实行乡镇干部去向公示制、乡镇干部驻村工作制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由驻村干部每周至少用2—3天时间,直接进村入户或到田间地头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做到了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二是建强乡村两级工作平台。全面实行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代办制度,在乡镇设立政务服务大厅实行集中办公,在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受理点实行专人全程代办,并精简办事流程,规范服务标准,制定代办工作制度,明确代办事项和办结时限,切实打造与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全程无缝对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两级便民服务平台。三是落实干部三项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重组乡镇站所,统筹组建“两办三中心” ,全面落实“三定”、“三有”、“三评” 的干部管理、服务和考核机制(即定岗、定员、定酬,群众有连心卡、干部有民情日记、乡镇有工作台帐;每月乡镇党委政府对乡镇干部考评,每季度乡镇干部和村组干部互评,每半年群众代表对乡镇干部测评),切实使基层组织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提高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探索“3+N”组团式服务,创新社会管理。针对基层村级自治行政化、工作力量分散化等问题,探索“3+N”组团式服务,整合基层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创新社会管理。一是整

6 合力量,参与人员广。我县采取“3+N”组建办法,“3”即以我县市县乡三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市县两级政协委员为主体,“N”即以离退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任村(社区)干部、关工委、老协成员、妇女代表、共青团员及其他热心公益事业、热忱服务群众的党员、群众、企业法人代表等多种社会力量为成员,充分整合基层服务资源,由各级党组织引导和带领,共同参与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切实为“两代表一委员”履职尽责、社会力量自我服务搭建了新平台。二是组建团队,服务形式活。根据“3+N”人员组成结构和特长优势等情况,围绕服务基层、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目标,分别组建政策宣讲、农业生产、纠纷调解、新村建设、抢险救灾等志愿服务队。并吸引群众参与,力避自娱自乐,通过评选 “感动人物”、“敬老之星”、“致富能手”等活动,大力凝聚人心。组团人员逐步当上社情民意联络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事纠纷调解员、产业发展信息员、新村建设协调员。三是网格管理,工作成效实。乡镇党委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组(小区)、村民聚居点、家庭户为网格,由一名或几名服务队员联系一个网格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推行连心卡、履职日志、定期走访等形式,及时收集上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困难和诉求,乡镇党委建立民情“台账”解决落实。目前,15个试点村(社区)共整合社会力量500余人,组建志愿服务队98余支,划分网格片区46个,开展志愿服务5800多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30余件,切实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

3、开展民生“四级”办理,服务基层民生。针对个别地方小事拖大、易事拖难的现象,芦山县融党建于服务,变被动解决为主动作为,深入开展民生“四级”办理,真正让群众得实惠。一是“一线”办理,让干部沉下去。落实“一线工作法”,让基层干部、组团服务人员深入一线,把脉社情民意,一线办理解决基层民生问题。二是村级办理,让场所用起来。通过一周一次村(社区)支部议事会、“3+N”志愿服务人员碰头会,对涉及民生大事、要事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进行村级办理,让群众意见建议有效传达到上级党组织。三是乡级办理,让中心忙起来。配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下放部门业务办理权限,深入推行乡、村两级代办;同时乡镇党委召开党委会,研究村(社区)党支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涉及全乡(镇)民生的大事,落实乡级办理。四是县级办理,让部门动起来。建立和完善民生工作县级办理联席会议制度,对乡镇党委无法独立解决,需县级部门配合的民生问题进行联合研究,制定措施,限时解决问题。在开展民生“四级”办理工作以来,原来部分地方老百姓办事难、群众诉求渠道不畅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上访、信访案件大幅下降。截止目前,全县发放了《民情日记》、《履职日志》2000余本,印发群众连心卡43000余张,建立民生工作“四级”办理台账近800份,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400余条,落实民生项目68个,培育“一村一品”发展项目15个,投入资金1243万元,办理民生事项1500余件,召开县乡专题党委会议解决基层问题3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党

8 建服务民生的作用发挥明显。

五、抓保障,激发队伍活力

在工作上严格管理,对村(社区)干部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出台了《芦山县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制度,采取村(社区)干部县乡统筹的年终绩效考核模式,在年底综合考评后兑现,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经济上提高待遇,制定了《芦山县基层干部基本报酬增长方案》,建立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标准,并落实了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实行了离任村(社区)干部定补制度,解决了基层干部后顾之忧,提高了基层干部工作热情。在生活上关心关怀,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八联一帮”和县级部门“四联”制度,针对党员干部尤其是离任村干部、贫困党员户,建立定期走访慰问、患病探望、谈心谈话、结对帮扶等制度,切实帮助基层党员干部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了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切实激发了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尽管近年来我县基层党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是在灾后重建和开展创先争优及“挂包帮”活动中,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新时期,我县在基层党组织结构设置、党员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影响我县基层组织正常发展的因素,下一步,我们将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以“分类定级、转化提升”为抓手,

9 在强化队伍建设、拓展党建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等党建工作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创新载体,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提升全县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为推动山水芦山文化芦山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五篇:中国石油集团党组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今年上半年,经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等严峻考验,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总体好于预期,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绩、新进展。这充分验证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的科学性,也得益于广大干部员工的倾力奉献,更离不开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

近年来,集团公司党组紧紧围绕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两大主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着力加强以党的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打牢企业发展之基,全力推进企业的新发展。

高瞻远瞩:将基层党建置于重中之重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重视和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既是搞好企业的重要保证,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集团公司党组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在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集团公司党组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进一步明确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健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把抓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内容。

每年召开专门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汇报,研究涉及这项工作的重点问题。特别是近5年来,相继召开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抓好以党的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树立基层建设“百面红旗”;制定下发《基层建设纲要》,进一步规范全系统基层建设;部署开展“六个一”基层党支部创建工作。同时,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集团公司党组分三个片区召开企业党委书记座谈会,专题研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去年,又以“弘扬大庆精神,加强基层建设”为主题召开领导干部会议,系统总结近年来基层建设工作的经验、成果,提出新时期加强基层建设的“六项任务”,着力构建基层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基层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深谋远虑:让“战斗堡垒”更加坚固

近年来,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集团公司党组积极探索,创新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

集团公司党组先后制定下发系列文件,对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加强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坚持组建新单位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聘任行政领导的同时任命党组织负责人,明确行政单位隶属关系的同时明确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建设“三同时”原则,在所有新建、改建、组建单位及时建立党组织,做到生产经营延伸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健全的党组织,党组织建立健全率达到100%。

集团公司党组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党建工作覆盖面已从生产一线延伸到市场前沿,从国内延伸到国外。实行扁平化管理的油田作业区,把党支部建在油气井片区;多家联合作业的工程项目,按施工项目建立党支部;销售企业打破地域界限,按经济半径和适当跨距建立党组织;涩宁兰、兰成渝、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施工一线,成立党工委,实行统一领导。同时,大力加强中国石油境外单位党组织建设,在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利比亚5个中国石油国际项目规模较大的地区建立党委,在其他28个中国石油国际项目相对集中的地区分别组建党支部。

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始终是党建工作的重点。2006年,集团公司党组在全系统部署开展“选配一个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建立一套好机制、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六个一”基层党支部创建工作目标,有力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发挥优势:使先锋模范作用时时凸显

目前,集团公司有党员54万多名,其中在岗职工党员36万多名。这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政治优势。集团公司党组结合党员队伍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各类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并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先锋岗”、“一名党员一面旗”、“共产党员项目”等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在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其在海外特殊的环境中,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员工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攻坚克难,为开拓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

把服务员工群众作为党员发挥先进性的重要体现。集团公司党组组织广大党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西部偏远地区捐建“母亲水窖”1.03万口;捐款3700多万元支援低温冰冻灾害抢险救灾和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共产党员以“山塌路断油不断”的精神,组成中国石油抗震救灾油品供应突击队,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日夜拼搏在救灾生命线上,保证灾区油品供应。在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的同时,又慷慨解囊,积极交纳“特殊党费”1.33亿元。

精心打造:让基层基础管理根基更加牢固

集团公司党组、集团公司坚持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带动和促进基层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管理,提升基层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作为员工思想教育的主线,使之成为鼓舞百万员工奋勇前进、再创辉煌的不竭动力和强大精神支柱。制定下发教育大纲,编印学习培训教材,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经常化、系统化。《世纪大庆》、《铁人画册》、《铁人王进喜连环画》等,以生动的形象,朴实鲜活的语言,为干部员工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报告会、座谈会、老会战忆传统,组织宣讲团、各种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网上答题等多种方式,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及“三老四严”等石油工业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员工队伍始终保持政治本色不变、优良传统不丢、奋斗精神不减。

近年来,由于基层队伍新老交替较快,人员流动性较大,一些关键岗位高技能操作人员短缺,有些特殊工种技术人员出现断层。集团公司着力抓好培训工作,提升基层队伍技术业务素质。先后建成集团公司和企业两级培训基地80个,5年累计培训各类人员450多万人次,其中操作人员310万人次。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石油石化行业竞赛中,中国石油员工获得的奖牌和金牌数量分别占到67%和92%。

基层班组是企业的最小组织“细胞”。2007年,集团公司隆重表彰全系统100个标杆班组、1000个先进班组,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塑造基层班组的全新形象。同时,选配素质过硬的班组长,切实发挥核心作用。

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增强基层执行力。近年来,总结推广大连西太石化“四有工作法”和“四有一卡”等管理方法,使传统管理优势在现代管理中得到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手段推进了基层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如今,对主要生产车间、关键设备实行在线监控,做到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提高了生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党的十七大对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集团公司党组将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为加快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供应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有哲理的爱情句子精选下一篇:邮政储蓄银行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