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技术训练与教学方法论文

2023-02-08

对中学生来说, 短跑既是一个达标项目, 又是竞技体育中富有竞争性的项目。它的特点是距离短, 强度大, 心理和生理负荷重。中学生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期, 如果训练方法不科学就会对他们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一些有较好运动天赋和身体条件的中学生运动员来说, 应该对他们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 这样做, 既有助于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也有利于他们运动水平的提高, 容易出成绩。那么对中学生运动员短跑训练应注意哪些重要环节呢?本人以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的生理训练

中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少儿至青年之间。从生理角度来看, 他们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不均衡, 兴奋占优势, 肌肉和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呼吸频率快, 新陈代谢旺盛。鉴于中学生运动员所特有的这些生理特点, 因此在短跑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1 合理引导改善知觉, 提高短跑技术动作

改善知觉对短跑运动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短跑速度快, 运动时间短, 这就要求他们有精确的肌肉运动知觉, 准确的时间感、节奏感和速度感。不同的场地, 不同的器材, 不同的训练环境都会对他们的知觉产生影响, 有时甚至会十分敏感。他们的神经过程兴奋占优势, 动作不协调, 就容易出现多余的技术动作, 这样就会影响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当然为达到好的训练效果, 我们还应注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有意识的安排紧张和复杂的环境对他们进行训练, 这样做, 有利于提高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能力, 改善知觉, 有利于他们提高技术水平, 而且使他们逐渐地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和动作定型。

1.2 科学的步频训练, 增强心肺功能

美国曼特尔的研究资料告诉我们:世界上优秀短跑运动员与一般水平选手相比, 其步频明显的高于一般选手, 而步长则无明显差异。从生理学角度讲, 步频的快慢取决于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能力, 即快速、紧张、放松交替的能力。在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 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 一般始于少儿时期。而对由少儿逐步过渡到青年这段时期, 在短跑训练时, 尤其要重视步频的训练, 针对他们的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机, 对其神经和肌肉系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 以提高他们的步频能力, 为日后提高跑的速度打好扎实的基础。

另外,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 在这一阶段, 对改善提高他们的心肺功能, 可达到最佳效果。但在训练中, 应把握合理的节奏和力度, 不能急于求成, 在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

还有一点, 从训练他们的步频开始, 还应注意科学合理的营养补给, 保证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训练时, 可采用变换心率的方法, 如变速跑、间歇跑、匀速跑等, 多种形式的跑步训练, 对他们的生理健康来说, 必然会带来正面效应。

比如可以使用低姿快速高抬腿来提高效果。低姿快速高抬腿跑练习, 是在传统的高抬腿练习基础上要求身体前倾 (100°~110°) 大腿快速下压, 该训练主要是发展大腿快速前摆、制动和快速落地的能力, 更主要是培养运动员神经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 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 提高肌肉的快速协调能力。

2 有的放矢的心理训练

中学生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易集中, 自制能力差, 对短跑训练的动机也不十分明确, 而且不能也不会正确估算自己。鉴于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 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训练。

2.1 注意力的训练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人的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只能指向和集中于客观世界和意识中的某些事物。如:运动员准备起跑时, 他的注意力表现在对“枪声”的反应, 而对其他声音一概不闻。只有对枪声的“注意”, 并能敏锐的作出相应的动作—起跑。反之, 瞻前观后, 左思右想, 注意力不集中在听“枪声”, 起跑动作就会延误。短跑项目时间短, 速度快, 竞争激烈, 比赛结果往往以1%秒来决定胜负, 起跑的延误, 就会导致整个比赛的失败。因此, 有的放矢的加强对他们的注意力训练, 是这项运动的需要。在训练时应对他们严格要求, 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当然, 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采取训练和比赛相结合的办法, 做到“训为赛, 赛中训”, 有意安排紧张氛围, 让他们集中精神, 自觉地进行注意力的培养。教师在训练中有时根据情况还可以适当加强训练强度, 提高训练质量。训练中应注意对每个细节动作都严格要求, 一丝不苟, 只有这样, 才能较好地达到培养注意力的目的。当然手法可灵活多样些, 如可采用观察训练, 想象训练, 交流训练等等。

2.2 激发训练动机

动机是运动员积极参与训练的核心, 正确的训练动机会产生良好的训练作风;不纯的训练动机, 只会对训练起阻碍作用。当今, 现代体育领域中职业化和商业化愈演愈烈, 金钱的刺激, 对每一位运动员来说, 都有极大的诱惑力。许多事例都已说明了这一点, “金钱”可以“腐蚀”我们的运动员。如果我们的运动员, 他们的内在动机起了变化, 他们就会以种种事由来逃避比赛和训练。中学生参加短跑训练, 直接动机起主导作用。他们只是为了兴趣好玩来参加, 带有盲目性, 缺乏自觉性。因此, 在训练中, 应向他们说明训练的社会变数, 明确训练动机, 不断提高训练的自觉性, 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能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

2.3 应逐步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自我控制能力训练, 对提高训练质量, 为今后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青少年易兴奋, 但自我控制能力差, 在比赛中经常会出现失常现象, 不要说平时训练的水平显示不出来, 更谈不上超水平的发挥。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紧张, 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为此,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用放松训练法, 调节运动员的紧张程度, 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为内心世界的必然需要, 排除外界干扰, 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赛、训练中来, 稳定他们的情绪, 控制和调整心理状态, 使之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中学生运动员短跑训练应注意的事情还有很多, 但比较起来看, 应抓住以上几个环节, 如果这几个环节把握得好, 训练和比赛成绩一定不错, 不然就适得其反了。

3 结语

(1) 中学生训练的选材要围绕着专项特点、专项技术特点和心理素质。

(2) 中学生的技术训练要以髋关节为轴的高速摆动为主线, 改变传统的训练手段, 发现创新技术训练手段, 结合教育学理论, 教会中学生正确规范的跑的技术, 提高技术训练效果。

(3) 在中学生训练过程中, 在重视基本技术、基本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对平衡的同时, 训练负荷要在多年规划下循序渐进实施, 力争做到高起点, 高水平的比赛表现, 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学生短跑项目的技术特点和现在我国中学生短跑训练观念存在的问题。继而在大量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学生短跑训练、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短跑,技术特征,训练

参考文献

[1] 陈剑萍.福建省体育专业学生短跑训练后放松练习的现状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5) :70~72.

[2] 张永胜.运用一元训练理论对少年短跑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29) :25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基于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的探讨下一篇:煤炭企业税费负担过重原因与应对策略

热门文章

短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