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白鹿原》的艺术陌生化处理刍议

2022-12-01

电视剧《白鹿原》作为一个改编后的艺术文本, 改编源来自陈忠实先生的长篇小说《白鹿原》, 因此电视剧版整体上尊重了原著的叙事构架。陈忠实先生的小说文本以故事叙事的形态呈现出文学特有的艺术特色, 使用的手段拥有无比广泛的表现能力, 读者可以根据作者的描述间接感受到文本的叙事, 这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做到的。也就是说, 电视剧文本在跨媒介叙事时就要根据影视艺术的特性进行艺术的陌生化处理。

一、情节改编的陌生化处理

刘进导演及申捷编剧将原有陈忠实先生的文学文本中的情节安排经过艺术陌生化创作后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基本符合影视叙事的情节。单纯需要在读者头脑中反映和想象的情节是不适于表现在影视文本中的。影视艺术所反映在手中的印象中的是具体而清晰的形象。也就是说影视剧中的情节安排必须是完整的, 且通过可视化的处理作用于受众。为了增加其艺术的感染力, 这样处理后的情节必须与受众拉开距离, 也就是影视艺术的“陌生化”处理。

白灵作为故事叙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角色, 无论是小说文本还是影视文本都对白灵的出生这一情节进行了重墨式的叙事。小说中是这样叙述这一情节的:“她低下头噙住血腥的脐带狠劲咬了几下, 断了。……刚才咬断脐带时, 她已经发现是个女子。”通过陈忠实先生这一段的描述, 作用在读者头脑中的映象是饱含着有关生殖的血腥的原始野性的场面, 给读者一种间离的感觉, 达到了小说艺术的陌生化效果, 引起了读者的震惊与恐惧。这种陌生化的处理不仅增强了其艺术性也包含着人文情怀中对生殖的尊重与肃穆。在电视剧中, 申捷编剧将小说中原有的艺术形象——白狼的叙事顺序发生了变化, 把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形象安排在白灵出生时。当仙草一个人在家生出孩子时, 白狼叼走了刚出生的白灵, 随后白嘉轩追赶白狼的情节更是使剧情达到了阶段性高潮。这样的影视叙事安排正是由于远离受众的现实生活, 打破了叙事语言的日常化和自动化, 使得情节可以展现的更为生动。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处理

我们之所以会关注影视剧《白鹿原》二次陌生化处理效果的重要原因是这样一个故事所诉诸的媒介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经过了跨媒介叙事。小说中所展现的白鹿原上故事的人物是基于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读者具体把握人物时会加入自己的体验和主观的判断。而电视荧屏所展现出的角色人物相较于小说来说是清晰的, 虽然在受众的理解上也会有所差异, 但其范围会窄小。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在塑造戏剧人物时产生的不同效果, 因此在跨媒介叙事时就要针对媒介本身的特性对人物形象塑造加以区分处理。就电视媒介来说, 影视剧的这种处理必须符合艺术的陌生化特性。

两个不同的媒介传播背后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视界”, 在双向的交流中这种“视界”的区别和融合必然存在。具体以《白鹿原》塑造的人物形象作为对象而言, 第一个视界是陈忠实先生的“视界”, 陈忠实结合了自身的经验和阅历, 将感情融入到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去了;第二个视界则是刘进导演的“视界”, 在融合了前人的视域观的基础上又结合了当下的时代情怀, 毕竟相较于小说的“视界”已经过去了20多年的时间。电视剧文本中其实是使这两个视界进行融合, 伽达默尔将这种融合称为阐释的碰撞。也就是说在刘进“视界”下的白鹿原的人物塑造是有其特有的艺术特色的。

《白鹿原》中的女性角色总给观众一种“光芒万丈”的感觉, 这或许与读原著给读者的感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田小娥进村时, 众人都骂她是“骚货”, 但白灵对她说:“嫂子, 你真勇敢。”田小娥也对白灵说:“你和这里的人咋不一样哩?”白灵说田小娥是世上最棒的女子, 这不是虚伪的话, 可见她们二人相互欣赏又相互仰慕。原著小说文本中显然是没有这样的互动的。也许有人评价编剧是疯子, 但正是这样的艺术陌生化处理让观众重新审视了田小娥。这或许是申捷编剧在阐释《白鹿原》小说文本时加入了自己的“视界”, 融入了对田小娥角色的偏爱, 她虽与白灵的纯净的不同, 但她在艺术陌生化处理后同样的“光芒万丈”。

三、总结

故事《白鹿原》的发生地就位于“丝绸之路”的起点, 在当前国家倡导的“新丝路”文化传播背景下, 陕西文化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向世界展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原有的文化素材经过跨媒介的传播, 可以更有生命力地对外传播, 这也是符合当前媒体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就《白鹿原》而言, 自这部史诗级小说问世就产生了轰动的效应, 先后以话剧、歌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跨了多重媒介进行传播。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这样的在观众熟知度极高的文本即时使用新媒介进行叙事难度也是极大的, 因为很难把握受众的趣味中心点及心理期待, 还要兼顾媒介本身的艺术性。刘进导演申捷编剧的这一版电视文本《白鹿原》从情节的陌生化处理上虽然在有些情节的具体改编上给观众造成了极强疏离感, 但也确实创造了观众新的心理期待;在人物形象的陌生化处理中创造了更多的人物联系,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改变了原有固定的人物性格;既突出了地方特色又增加了电视剧的艺术性。从电视剧的收视结果上来看, 该剧的商业性表达较差, 这当然受制于电视传媒的运营机制。但从其艺术陌生化的处理上讲, 导演及编剧做到了细致的处理, 商业性上的缺失绝不能否认该片在艺术性上的成功。

摘要: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表现的是渭河平原上近50年来的雄起史诗, 今年借“新丝路”的文化传播契机, 这部饱含着浓郁的陕西本土化味道的文学巨著完成了电视媒介的华丽转身。本文运用了俄国形式主义艺术的陌生化理论探究了刘进导演申捷编剧的电视剧《白鹿原》所呈现出的艺术陌生化状态, 着重从电视剧情节的陌生化处理、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处理两方面阐述了电视剧文本的艺术陌生化效果及合理性, 进而分析了受众观看陌生化处理后的电视剧版本的心理接受程度。

关键词:白鹿原,陌生化,跨媒介

参考文献

[1] 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2] 肖锋.媒介融合与叙事修辞[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3] 米高峰, 王少雄.国产动画电影的跨媒介叙事方法与策略[J].传媒, 2014 (10) .

[4]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5] 张菱.文学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

[6] 长安客.厉害了白鹿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分析下一篇:企业人才招聘策略的优化与完善探析——以X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