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与语言障碍的分类

2023-05-31

第一篇:言语与语言障碍的分类

语言与言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是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知识);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话语)。具体地说:

1.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

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从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本身,语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语则具有个人性,每个人说话都带有许多个人的特点,如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等,言语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

2.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语言是对同一集团所有人所说的话的抽象,它排除了一切个体差异,它只有作为语言而存在的共性。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人们只能直接观察到言语(外部言语),语言学家只能对大量的言语素材进行抽象概括,才会从中发现语言的各种单位和规则。如前所说,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通常是从语言的具体现象开始的,人们所说的话都是具体的,或通过听觉或通过视觉,言语常常带有具体的特点。

3.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说话会完全一样,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脱离共同的语言规则而达到交流。言语就是说话,是一种行为动作及其结果,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要说多少话,要写多少东西,这是无法计算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子是无限的,每个人根据交际需要说出的话语的内容是纷繁芜杂、各种各样的。但是,就某一语言而言,所能资以辨别的语音是有限的,词的数量和构词规则是有限的,组词造句的规则也是有限的。在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东西:不同的

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是有限的,每一个词像机器的零件一样可以卸下来,装上去,反复使用,因而同一个词可以和不同的词组合,构成不同的句子;而组织这些材料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这就告诉人们,我们人类每天面对的这些具体的无限的说话和说出来的话,就是言语;一定的社会集团从这些具体的、无限的言语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些抽象的、有限的系统,就是语言。所以,语言是一个有限语言单位的集合,这些有限的语言单位都是按照一定规则组织成一个系统,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人们的一切言语活动在这个系统中运行。而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作为一个行为过程,人们所能说出的话语是无限的,每句话语的长短在理论上也应该是无限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追加成份而使它变得更长。利用有限的符号及其规则说出无限的话来,这是言语活动的特点。

4.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

在人们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就人们运用的语言而言,语言的规则都是现存的,约定的,不允许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这是言语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人类就无法交际,无法组织社会。因而语言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静止状态。当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的发展,语言也会出现适应性变化。所以,语言的静止是相对的,静中有动。而言语就不同了。言语活动总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展开,从说到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研究表明,言语交际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充当信息传递的代码。说话人通过语言来发送信息,听话人通过语言来接收信息,其间经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几个连续衔接的过程。

(二)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语言和言语不仅有区别,更有紧密的联系。

语言和言语是静态和动态的联系,概括和具体的联系,系统和形式(现象)的联系。“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就像“人”和“张

三、李四”的关系。“人”是对“张

三、李四”的抽象,我们说“人”有头、身躯、四肢,还有大脑、心脏,“人”能思考、有创造力等等,这些都是对“张

三、李四”的特点的抽象。我们能看到的只能是“张

三、李四”等一个个具体的人,谁也看不到抽象的“人”。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听到的只能是人们嘴里说出来的一句一句的话,看到的也只能是书面上写着的一句一句的话。口头上说的话和书面上写的话都是“言语”。“语言”存在于“言语”中,它本身是看不见、听不到的,人们听到和看到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言语”。这就是说:

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源于言语,语言的生命在于广大社会成员的运用,不被运用的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因此,语言就存在于你、我、他、我们大家的话语中。因为语言的表现形式是言语,我们只有通过言语才能认识语言和学会语言。无论是研究语言,还是学习和讲授语言,都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

言语依赖于语言。言语要被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有全社会共同的语言作基础,达成语言的共识,才能进行交际。语言作用于言语,在实际的交际中,表现得很明显。每个人说话可以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否则人们就无法交际。语言对言语有着强制性的规范作用。

区分语言和言语,有助于明确语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还具有一般科学方法论的价值,“因为它阐明了任何科学程序所必需的抽象过程”。

索绪尔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目的就是要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这在一门科学发展的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完全合理的和完全必要的,历史的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篇:教师资格:言语的分类

语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的,而什么是言语呢?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与此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此来帮助大家克服关于言语方面的困难,避免出现相应的错误。

了解什么是言语、什么是语言,才能更好的了解言语的分类。 言语是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心理,而语言是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 言语的分类,这个部分在历年的考试当中一般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备考,他经常会给一段描述或者特点,让考生反选出它是属于哪个言语。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考试形式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具体言语的分类。

言语主要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个大的部分。

一、外部言语

外部言语指的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能被感知的言语。一般出现在4岁左右。外部言语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

(一)口头言语

口头言语是指以听、说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言语。它通常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来传播。例如: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聊天、老师的讲座、小朋友讲故事。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儿童在这个时期不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发音系统,所以经常会出现小朋友在妈妈耳边说“悄悄话”

话。

(二)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人们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言语。

二、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非社会性的,不能被别人感知的比较高级的言语。一般表现在4~5岁左右。例如,小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把自己想说的话在心里想出来,不表达出来。

在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还有一个幼儿比较特殊的言语,就是出声的自言自语,它也是指非社会性,能被感知的言语。我们会发现和我们的内部言语很相像,他们的区别在于语句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重点要看说话的内容。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分为两类,一种是游戏言语,例如幼儿在玩积木游戏的时候经常边搭边自己说“这个积木我应该先放底下,然后这块放上面,再放就能搭成一座小房子啦!”。另外一种就是问题言语,还是一样的搭积木游戏,幼儿会在过程中说“哎!这块积木应该放在哪里呢?我是放在这个底下还是放到这个上面呢?”这种就是问题言语。

在这里会经常出现一道选择题:

例题:针对孩子出声自言自语我们应该怎么进行引导( )。 A.把它发展成外部言语 B.把它发展成内部言语 C.继续发展出声的自言自语 D.什么都不做

B。因为在幼儿言语发展中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更高级一些。

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我们要理解记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牢固掌握各类语言的关系以及分类依据。另外,还可以进行真题的练习,熟悉出题思路。这样,以后在遇到有关言语分类的题目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第三篇:言语障碍治疗的学习

作为一批年轻的康复治疗师,在平时的医学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关于偏瘫引起的言语障碍的病人,由于实践经验的匮乏,对患者不能做出正确规范而且有质量的治疗,对康复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规范地开展言语障碍等的康复治疗项目及相关医务人员的交流学习,迫在眉睫。

2011年12月07日星期三,一个寒冷落雨的下午,淮南新康医院康复中心病区反而热情洋溢。运动治疗室内,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医师相互配合,与病人进行教学性互动。首先,从言语障碍患者的病情着手,从最基础的解剖知识开始讲解,利用相关工具,如压舌板、舌钳,按照呼吸、喉、腭、舌、唇、下颌运动的顺序对各部分进行逐个的训练。其次,进行语调、音量、语速训练,反复利用强的听觉刺激和多途径的语言刺激,给予刺激的同时也给及视觉、触觉、嗅觉刺激。最后,采取‘治疗师先说,患者复述’的方法,效果立竿见影。

语言、吞咽、听力障碍常见于脑损伤等神经疾病。我国有脑卒中患者500余万,每年新发病例150万,脑外伤等意外伤害更是每天发生。其中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6

2、5%、失语症发生率约30%,因此开展言语治疗等康复治疗项目意义非凡。

此次学习,氛围生动活泼、客观务实,受到在场所有医师治疗师和病人的一致好评。业务学习进行得很成功。通过开展此次业务学习,康复治疗师和医师在思维的碰撞中,彼此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使我们对言语治疗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激发了对生疏领域的求知欲望与工作热情。期待下一次的共同学习。

第四篇: 第七章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矫治

第一节

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概述

一、 言语和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言语和语言是相互关联又互相区别的两个概念。语言是一种符合系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属于社会现象。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与他人进行交往或者独立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属于个体现象。言语活动过程包括感受和表达两个方面,听别人讲话和看书面文字是言语的感受活动过程,自己说话和写字是言语的表达活动过程。

二、 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概念

言语障碍是指理解或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缺陷,不能正常进行语言交往活动。语言障碍是指个体具有的语言学知识系统与其年龄不相称。在日常生活中,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常被统称为言语和语言障碍,或者是语言障碍。

第二节 言语和语言障碍的类型

一、 言语障碍的类型

言语障碍一般分为发音障碍、声音障碍、言语流畅性障碍三类。

(一) 发音障碍

又称构音障碍,是指发音的部位和方法不正确导致声母、韵母、语调的语音发音错误。常见的情况有: 1. 音的替代。 2. 音的省略。 3. 音的添加。 4. 音的歪曲。 5. 声调异常。

(二) 声音障碍

是指说话时在音质、音调、音量、共鸣方面有异常现象。常见的情况有:

1. 音质异常。发音中有呼吸声、沙哑、假声带发音、尖声、颤抖声等。

2. 音调异常。习惯性音调过低或过高,音调范围太窄等。 3. 音量异常。说话声音太小或太大。 4. 共鸣异常。如鼻音过重或不足。

(三) 言语流畅性障碍

是指说话的节律异常,如口吃现象,将某个音或某些音节不适当地重复、延长、停顿。

二、 语言障碍的类型

语言障碍的分类不太一致,有的分为语言发展迟缓、失语症两类,有的只包括语言发展迟缓一种类型。

(一) 儿童语言发展迟缓

与同龄儿童比较,儿童语言与发展迟缓包括语言发生的时间晚,发展的速度慢,发展的程度低三种情况。其表现有: 1. 语意障碍。 2. 语法障碍。 3. 语用障碍。 4. 语形障碍。

(二) 失语症

第三节 言语和语言的障碍产生原因与鉴别

一、 言语障碍的产生的原因

言语障碍包括构音障碍、声音障碍和言语流畅性障碍。 1. 构音障碍的原因包括 2. 声音障碍的原因包括 3. 言语流畅性障碍的原因包括

二、 语言障碍的产生原因

语言障碍是指器质性和非器质性的损伤。 1. 器质性损伤原因 2. 非器质性损伤原因

三、 言语和语言障碍的鉴别

第四节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言语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一种是语言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第五节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

言语障碍的儿童,只要不是因智力缺陷造成的,一般不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语言障碍会对学习有不利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要求上需要有所区别。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儿童在教育上首先有两方面的特殊需要。

一、 需要有一个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的良好氛围

二、 需要接受较长期的言语和语言障碍的矫正训练

言语障碍的矫治。主要是对构音、声音、言语流畅性方面障碍的矫治。

(一) 构音——音韵障碍的矫治的内容

(二) 声音障碍的矫治 声音障碍的矫治内容包括: 1. 听觉训练。 2. 放松练习。 3. 呼吸控制。 4. 确定最佳音高。 5. 改变姿势。

(三) 言语流畅性障碍的矫治 主要是口吃的矫治。

三、 语言障碍矫治教学常用的方法

(一) 情境教学法(milieu teaching)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结构化或低结构化的语言教学法。 在情境教学法中,最常用到的三种教学程序是:“要求—示范”“延宕时间回应”和“随即教学”。

“要求—示范”是指教学时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引导儿童注意某个物品或事件,让儿童针对该事物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给予提示,促使其回应。

“延宕时间回应”是指教师故意创造机会让语言障碍儿童不得不使用语言与人沟通,这样才能得到其需求的满足。

“随机教学”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教师创造或把握沟通的机会,通过互动将语言信息传递给儿童,提供示范正确的语言应用方式和模仿,内化的机会。

(二) 共同活动教学法(joint action routines)

共同活动教学法是一种利用互动,系统地重复儿童先前经历过的事件或者活动,将语言介入目标包括其中,以此培养或者是矫正儿童的语言。

(三) 归纳教学法(inductive teaching)

归纳教学法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语言教学方法。

第五篇:中风后遗症之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

近些年来,中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致使老年人身体瘫痪、不能言语,半数以上的中风患者不会说话或者言语不清,有的患者虽然还能说话但往往答非所问而且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因此中风后遗症之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刻不容缓!

中风病人的语言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两类,这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痛苦,所以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语言矫正,尽可能地恢复说话能力,提高患者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改善其语言沟通能力,那么在中风后遗症之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包括开始发音、持续发音、音量控制、音调控制等,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如唇、舌的运动以及软颚抬高等,这类病人多会出现肌肉紧张,应该通过心理行为或药物进行松弛疗法,降低语言肌的紧张度;研究表明,唱歌也对中风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很有效,通过唱歌来记忆歌词,可以促进人们语言功能的恢复,一般老人都会对革命歌曲歌曲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让他跟着唱歌,可以唤起他脑海中储存的深层记忆,刺激他的中枢神经,唤醒他对语言的理解和发音,以达到治疗目,同时唱歌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疗法,可以让患者精神愉悦,在精神上消除中风后不能言语的恐惧与不适,更有信心恢复语言功能。

中风患者言语障碍的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在病后3个月内恢复较快,一年以后则难以再恢复,作为家人因该有足够的耐心对患者做好护理工作,同时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济南军区总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采用先用先进的干细胞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见效快,是广大患者最理想的康复中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营业执照地址变更流程下一篇:有一种平凡叫爱岗敬业

热门文章

言语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