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乐趣管理论文

2022-04-27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学习乐趣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龙应台认为:“玩,是最好的教育。”语文课堂的乐趣在于带着孩子“玩语文”,即引领学生带着游戏精神去学习语文,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就是学校“童玩”课程的重要理念。作为一名“教育人”,必须拥有儿童视野,还要始终坚守儿童立场。

语文学习乐趣管理论文 篇1:

关于量化等级评价在语文学习中的实施与思考

“量化等级评价”是一种根据游戏的设计理念而构想的旨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自主学习管理评价方式。它把学习内容量化,以学生完成学习单的方式进行渐进式语文能力训练。它符合学生素质发展需要,符合课标要求,是当前高考评价以外的有效的辅助评价方式。前年,笔者在任教学校(农村学校)的一次教学调查中,有意加入了一项有关“你最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的学科”的问题,结果实在让人唏嘘,答案是“语文”的只有可怜的8.75%!确实,很多学生除了上语文课,课外极少会愿意花时间进行语文学习!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语文学习走进了这样的困境?

我们把语文与数学的题目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课堂上掌握的有关公式或规律,学生可以在试题或练习中进行实操,继而形成能力,最后收获成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就此产生。而语文,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它同样可以具有实操性,但我们用以评价反馈的题目或练习,却极少给予学生实操,占据更多的是判断,而判断是低层次的,很难形成真正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会一种修辞手法,在我们的考试中,考查的总是判断修辞而不是运用修辞去造句写作;我们学习成语,考查的是判断成语正误而不是运用成语去表达;如此等等。长期下去,学生就成为考试的判断机器,而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形成实操能力,无从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感,慢慢地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在语文学习上,归根究底,是评价的导向问题。

其一,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单一。

人们经常用“语文成绩怎样”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却很少会从口头表达、写作、交际、赏读、见解等方面去评价。语文新课程标准(不管哪一个阶段)都强调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试想,一份试卷能体现出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吗?充其量能考查的就是写作能力及某些鉴赏能力。而评价机制又起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评价面上的空白必然会造成教学上的空白,如此就违反了课标拟定的初衷。就拿我们的体育中考来说,如果评价机制改了,体育成绩不计入中考成绩,那么大家能想象还有多少初三学生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评价与实际教学脱离能真正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吗?答案很清楚。因此,要改变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评价机制需要改进。

其二,课堂的评价指向有偏离。

语文课堂改革是最热闹的,很多改革模式的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我们的评价也始终围绕在教师身上,公开课尤其是对外的公开课,成了老师的表演课。“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这样说了,但并没有真正地这样做。笔者在百度上写了个关键词“学习模式”,搜索中发现,属于老师为学生设置的学习模式基本没有,而“教学模式”则泛滥成河。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来到课室,要评价的是学生的学习而不是老师的教学。这种主次颠倒,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教学自然不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那么,怎样的评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语文学习呢?

这让笔者想起了电子游戏,它没有老师,却有无数愿意为此花时间参与的学生,而且电游能力越来越强。为什么?笔者想这主要取决于电游设计的优越性:它能让你有情景体验;过程可以通过积分、能量得以进阶;游戏的目标(任务)明确,结果又能收获成功(虚荣)感。其实,电子游戏就是一种自主而有效的学习行为,游戏者的每一次参与都可以提升自我的实操性,逐步形成自我能力,最后收获荣誉。游戏设计的目的,就是以量化的评价反馈,不断创造成功,激发游戏者持续地参与游戏的欲望。为有效地促进语文学习的持续性及吸引力,切实落实新课程对语文的有关能力的要求,笔者根据游戏的设计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构想了一种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称之为“量化等级评价”。

一、量化等级评价的内涵

量化等级评价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管理的评价方式。它把学习目标拟定为培养各种语文能力及素养的学习单,并将其按难易程度进行数字量化,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以累积分值来获取不同的等级,从而达到评价语文学习优劣的效果。

(一)学习单的内容

学习单的内容是教师根据学情,结合课程要求,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而设置的,它实际上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具体实施策略。每一张学习单有若干学习任务,它可以是一种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或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也可以是积累的重要材料,或是实践体验,情景模拟,竞赛活动……,只要是能拓展学生语文视野、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训练语文学习能力等的内容或形式都可入单。

(二)量化的标准

每个学期有针对性地拟定一张学习单,九项具体学习任务,根据难易程度赋予不同量值,一般为三类,1分类、2分类、3分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或需要自主选择不同量值的任务来完成,每人可预约评价机会为5次,经老师检查评价过关的,可获取相应分值,每累积10分,即可得到不同的等级卡。

(三)等级的设置

量化等级评价应该具有系统性,以三年为期,如初中或高中三年。共设五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E级、D级、C级、B级、A级。学生每获取10个分值,即可获级或升级,直至拿到A级为止。每一次的升级我们都会张贴公示,并且派发一张由上一个晋级同学设计的等级书签卡。

例如,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说”这一方面的能力,在学习单上可设定相关的不同分值的学习任务:听故事讲故事(获取1分),听文章述要点(获取2分),听新闻讲新闻(获取3分)。任务的分值是按照其难度设定的,如果学生选择全部完成并通过教师评价,那他(她)就可获取6分。然后再选择其他任务获取分值,只要达到10分,就可获得相应的等级书签卡。如果分值还有盈余,那就放到下学期继续累积,直到达A级。

二、量化等级评价的实施

量化等级评价的实施需要形成系列性,本人一直在高中任教,因此,我与各级备课组长形成合力,把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高一备课组长负责的7、8班内小范围地进行首轮实验。

首先是问卷调查。

由高一备课组长负责设计调查问卷,以选择题的形式,围绕有关语文学习的意义、时间、目的、方法、阅读、疑惑、成绩、教学、期望九个方面的问题设置。开学初,我们对两个班的同学共105人进行语文学习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是认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的,但由于对语文学习的目标、方向不清晰,同时课堂学习与考试评价要求出现部分断层,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期望只定位在成绩上。这种现状是极不利于语文学习向更广度、深度拓展的。

然后,由高二高三备课组长共同拟定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单及评价时间。在设置学习单时,考虑到高一是起始年级,是学习的基础,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思维为主,经过深入讨论,具体设置如下:

我们把学习单分发给实验班的每个学生。刚开始,学生很不理解,质问为什么他们要比其他班的同学多了那么多的学习任务。我们安慰说,挑一件最简单的,先试试看。结果,当他们尝试去完成了第一项简单的工作后,竟然没有学生再提出异议,因为他们都尝到了经过努力后获得认同的成功滋味。

课下我们也进行了个别调查,学生普遍觉得学习单的任务有意思;部分觉得学习语文似乎有了方向;有些同学任务(如“记录同学的一天”)完成了,可潜意识中还会去观察没有写过的同学;也有同学说,别看在办公室朗诵只有2分钟,那可需要很大的勇气,1分给得太少了;更有同学感慨凭自己的水平竟然可以超越班中的学霸……这些评价对我们来说,真是莫大的鼓励!

一个学期过去了,最后结果是:得10分的有53人,9分的17人,8分的22人,7分的7人,6分的3人,5分的3人。

虽然得到E级书签卡的同学只有50.47%,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拿不到级别的同学大多没有表现出失望,反而是更期待下一轮的学习单,尤其是得9分、8分的同学,很多表示希望能在寒假中对下一个学期的学习单尽早作准备。在期末考前,我们对学生又作了一次调查问卷跟踪,情况更可喜。

结果显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语文学习的目标明确了,学习单的量化等级评价确实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促进了语文学习的持续性。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才能达成。

三、量化等级评价的可行性

“量化等级”的概念是来自于当今被誉为“企业终极管理模式”的“企业量化管理”。它从目标出发,利用科学的分解方法,推导出确保目标实施的主要工作,在目标分解过程中,将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与企业目标之间建立起清晰的量化关系,真正做到了薪资的公平、公正、甚至公开。因此,“企业量化管理”是目前在国际上最为前沿的管理模式。

也就是说,评价一个事物的优劣,可将其进行若干的数字量化分类,然后再进行同类的对比,或与要求的指标对比,达到科学评价。量化等级评价就是这样的一种新颖的评价方式。量化等级评价的目的是要让课程目标得到最有效的实现。它不是要颠覆现今的考试评价制度,而是评价方式的补充。从这个评价方式的设置与实施中可见,它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也是合理、有理论依据的。

(一)从认知理论上看,学生通过各种操作、体验活动,可以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量化等级评价学习单的设置,每一个任务的要求,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要获取分值,就必须了解学习单上的任务及要求,积极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在反复自我训练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不断构建知识结构,逐渐生成能力,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

(二)在布卢姆的价值评价理论中,认为学习者确认某种事物、现象或行为是有价值的,就会将外在价值变为他自己的价值标准,从而形成了某种价值观、信念,并会以此来指引他的行为。在量化等级评价中学习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学习单中呈现出来的都是指引学生达成对自身发展有着某种意义的行为要求,对此学生必然产生认同感,价值认同感一旦形成,就会调动学生的行动积极性,为达目标开动脑筋,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相关的语文学习。这也是布鲁纳教学论思想所指出的:教学要着重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意向和目标针对性,要把学生的技能转变成他们自己的智力活动的安排。这样就能达到有效的学习。

(三)我们知道竞争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没有竞争就缺乏动力。竞争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量化等级评价,就潜藏着竞争理念。它要求学生获取相当分值以改变等级,必然促进每个个体通过一定的活动来施展自己的能力,在规定的规则下为达成共同目的而产生较量,这就是德国法学家罗伯在其著作中所阐释的“竞争”。学生在升级竞争中,压力与动力共存,不同个体的碰撞,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我智力活动,挖掘自我潜力,发现自身不足,提高自己的水平。这种竞争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四、关于量化等级评价的疑惑

也许有人认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不能成为语文学习评价的手段。也有人质疑:施行量化评价会与高(中)考有冲突吗?在当下的教育制度下,有这样的疑惑是可以理解的。可笔者要重申的是量化等级评价,在现阶段还不能成为主要的评价手段,因为全面推行可能还有很多要考虑的现实因素,但是作为辅助评价方式是十分可行的,也是值得推广的。

在量化等级评价中,“量”只是一种层次量化,它衡量的是任务的难易程度,它的意义在于激发学习动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衡量。我们通过量化手段,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能力与素养培养的一系列训练中,就已经达到了初步的预期效果了。而且语文能力和素养是多方面的内容,单凭一张试卷是不可能客观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就拿同样是语言学科的英语来说,不管中考还是高考,英语科都附加了口语听说考试,为什么我们的语文学科就不能有更多的评价方式呢?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对学生的录取评价也变得不再单一化,会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量化等级评价不仅是能拓展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更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因而,它是符合学生素质发展需要的,符合课标要求的。作为语文老师,最幸福的是能发现学生常常在做着与语文有关系的事情。笔者希望量化等级评价就是那一丝能让我们幸福的曙光。

参考文献:

[1]约翰·哈蒂.《可见的学习》(教师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张扬.《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J].宁波大学学报,2012.

(黎结初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中学 511450

作者:◎黎结初

语文学习乐趣管理论文 篇2:

聚焦“童玩”,发展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

龙应台认为:“玩,是最好的教育。”语文课堂的乐趣在于带着孩子“玩语文”, 即引领学生带着游戏精神去学习语文,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就是学校“童玩”课程的重要理念。作为一名“教育人”,必须拥有儿童视野,还要始终坚守儿童立场。只有怀一颗童心教语文,多一份童趣进课堂,才能让学生在“童玩理念”的滋润下得到真正意义的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拥有儿童视野,怀一颗童心教语文

怀一颗童心教语文,最重要的是用儿童的视野来看问题,找到与孩子的共同语言。在教学中先了解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语文?多一只儿童的眼看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发生不一般的变化。就拿学习语文尤为重要的阅读来说,让孩子爱上它,其实并不难。

首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采用了开设“阅读银行”的办法,制作了“鹿鹿阅读存折”,实施积分兑换。“存折”里面包含了推荐书目,存折上的表格中有主要内容的概括,填写时对阅读的简单检测,即中年段的主要内容的提炼,概括能力的培养;在“阅读存折”基础上开展好书推荐,让学生集中交流,是一种阅读分享;每月一次的积分统计,“十佳阅读之星”的评比,不仅是对孩子的激励,更是对孩子阅读能力、阅读量的整体把握,以便老师开展有效的引导。

为了推进阅读,让学生读得更广更全 ,我们在班中设立了“诚信书吧”。通过在班里、家长群里引导,将买生日蛋糕改成了送套书与同学分享。一个学期下来班中不仅积累了近两百册适合学生看的图书,还扭转了班风。孩子们只要有诚信就有资格借阅,盛况空前。自主借阅、自主管理,老师不操心,孩子都有事做,有书看。

阅读的深入推进,我们巧借孩子渴望展示自己的心态,通过阶段性地共读一本好书,举办读书会是个不错的方法。如上学期带领学生读《三国演义》,我们“懒人听书”中的三国评书,从讨论孩子喜欢的游戏“三国杀”开始,制作三国卡,举办“‘三国情,英雄梦’读书会”,学生们可以展示三国卡,可以讲故事,还可以做知识竞赛题。形式丰富的活动下,相信有趣的语文会在孩子的童年里扎根。

二、坚守儿童立场,多一份童趣进课堂

“童玩”课程并不仅仅是将语文课上生动,还要始终坚守儿童立场,在课堂上将适合本年段学生的一些语文综合活动与我们的语文课相联系,形成语文“微课程”。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更好的整合。换种方式,换种渠道,只要能让我的语文课堂更有童趣,只要能轻松愉悦地培养好孩子的语文素養,那便是有效的。如在四年级时,我就是通过写作的“微课程”,让孩子们渐渐爱上习作的。

记得刚接手时,这个班的语文基础并不好,不少孩子连片段描写都写不像,怎么办?我每个月有侧重地安排片段练习。有指导,有评比,有修改,有展示。在这样踏踏实实的训练中每一个孩子都被绕进去了。我们班的后墙总是满的,QQ文件也是满的。只要是一次练笔,我都会让孩子的优秀习作展示在教室和班级QQ群。这样直观的展示不仅满足会写的孩子,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不会写的孩子,不会指导的家长以范例。特别是不少家长,通过比较,大致能理性地看到自家孩子存在的问题,也能协助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而这只是最初的环节,孩子的作品在班级后墙张贴后我还引导全班同学去欣赏优秀作品,这是个学习的过程,看到认为好的就签名成为“粉丝”,“粉丝”最多的就是最优秀的作品。“让墙壁成为会说话的老师”,这个过程让全班都动起来了,在互相学习中孩子的写作与评价能力有了慢慢地提高。能发表的优秀文章也越来越多,对于写作,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三、展望儿童未来,来一场素养之变革

有人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培养学生跟种庄稼是一样的道理,没有标准化的产出,生长是个缓慢的过程,他们也许会参差不齐,但都能成熟。记得日本青森县田舍馆村有一种特别的种植水稻的方法,它将农业与艺术结合,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已经远远超过田地的产量。记者给出的口号是“种田种出旅游业!人类无法阻止日本人种水稻了!”可想而知,他们已经将农业的价值最大化了。现在衡量它们经济价值的标准不只是产量一个。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标准只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就像产量一样,那么你呕心沥血的成果也是有限的。但是你的标准能着眼孩子的未来,以体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为标准,开展各项富有趣味的微课程,如 “我是导游PK赛” “诗歌擂台赛”“成语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班本活动,肯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带着一颗童心,你就能找到教语文的乐趣,带着一种游戏精神,孩子就能找到学语文的乐趣。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在“童玩理念”影响下,我们都深知:蹲下身来看孩子,讲究的是尊重;站起身来带孩子,讲究的是艺术。语文老师如果能聚焦“童玩”,将教育的尊重和教学的艺术相结合,那培养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定能事半功倍。

作者:钱丽芬

语文学习乐趣管理论文 篇3:

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初探

摘  要: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都十分重要,两者互相影响。通过梳理对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了解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互动。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为个案研究,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与学习策略的运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等方面,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一)学习动机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是尤为重要的,它对于学习者的习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因素。动机是语言学习的最初动力,为语言学习者在长期学习中坚持下来提供力量。动机不高,在面对一个较为长远的学习目标时,即使有较强的能力也难以坚持;而如果动机很高,不但能较为长久地坚持学习,还可以弥补如语言能力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不足。刘珣在《对外汉语教学引论》(2009)中指出:“调查结果发现,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诸因素中,动机占33%,学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可见,学习动机是学习者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它不仅能够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会对学习者采用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以及学习持久性产生重要影响。

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外语言学者们均意识到了动机的重要性,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开展了很多研究。加拿大的Gardner和Lambert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对加拿大高中二年级学生的二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和语言能力倾向与熟练掌握第二语言的程度存在相关性。Gardner和Lambert(1972)还从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心理层面和社会教育层面出发,提出两种语言学习动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对二语学习动机研究不再局限于社会环境的视角,而是向更广阔的层面展开,许多学者开始从生理学、行为主义、认知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动机理论研究,更加关注以往被忽视的学校和课堂教育环境下的二语学习动机。

(二)学习策略

各国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也比较早。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Rubin(1975)就提出,学习策略是有助于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语言系统发展策略,这些策略能够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是学习者为使自己获得、贮存、重新获得以及使用语言信息而采取的任何行为。Chamot、Oxford也分别从学生主体行为层面对学习策略做出相应研究,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与方法。Oxford(1990)强调,策略是学习者发展交际能力所必不可少的主体自发参与的工具,也是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09)中指出:“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在学习策略的分类问题上,不同学者从不同层面作出相应的分类。如Rubin从学习者角度出发,认为学习者策略有三大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社会策略。Oxford根据与目的语的关系,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Chamot从信息处理模式层面,把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互影响

首先,使用策略的数量和类型直接受动机强弱的影响。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提高外语水平所采取的有意识的主体行为,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动机强的学习者在策略的使用上会更为主动,数量自然会多于动机弱的学习者。在学习策略类型的选择上,动机强的学习者更倾向于对元认知策略的选择,元认知策略的应用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和目的更加明确,有利于长期学习。在遇到困难时,具有良好动机水平的学习者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控,主动改变学习策略以适应新的学习目标;而动机较弱的学生则难以主动使用有效策略。

其次,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強烈持久的动机能够使学习者更自主地使用各种策略,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并不断激发和保持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初级阶段留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分析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大多来自俄罗斯、泰国、老挝、印尼、韩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来自泰国、老挝的留学生人数自2014年起逐年增加,这与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往来日趋密切、文化交流不断加大有密切关系。东南亚地区的留学生因经济因素的影响,来华学习的比例日益增加,同时,东南亚华裔学生对汉语文化也有很大的兴趣,使得这一地区的留学生在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

通过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2014~2017级)的调查访谈,多数学习者都来自泰国、老挝、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经济、文化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学习动机较强,而CSC(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普遍高于一般留学生。从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占比高低来看,女生的融合型动机高于工具型动机,男生的工具型动机则较高。选择这一专业的留学生,大都对商贸具有浓厚的兴趣,或者希望毕业后从事贸易方面的工作。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在贸易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专业留学生,其学习目的是比较清晰明确的,这也体现在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上。

(二)学习策略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留学生,大都在本国学习过一年或以上的汉语课程,HSK成绩在3级以上,还包括少量CSC学生。这样的汉语学习经历,使他们在本科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中,能或多或少地使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等多种类型。由于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普遍比较强烈,因此,他们能够主动地使用一种或几种学习策略进行汉语学习。

三、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初级阶段留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建议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

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较为强烈,但也容易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不稳定性。恰当激发并保持学习动机,对汉语学习会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一年级留学生为例,他们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工具性动机普遍较强。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原有动机,并积极引导学生将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相结合。根据Gardner和Lambert的研究理论,学习者的工具型动机是想到达到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某些专业考试以获得某种职业的任职资格,我校的一些留学生就希望通过HSK考试,从而能够在本国或中国找到与汉语相关的工作;融入型动机是学习者对目的语具有内在真正的兴趣或需求,希望能更好地同目的语人群进行交流,期望参与或融入目的语国家的社会生活,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华裔留学生对汉语及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认同感,融入型動机较强。工具型动机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初期或较短时间内更快速地掌握学习内容,但这一动机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外部环境的变化,学习者的动机可能会消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的习得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将中国文化与经济商贸活动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内在兴趣,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汉语学习是文化学习的工具和基础。如在讲授《经贸汉语(上)》第九课《老字号的源头》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点入手,通过观看老北京爆肚视频资料等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老字号的发展源头,向学生讲解中国传统私营经济的发展脉络;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本国老字号的内容,做相关口语报告。通过上述设计与措施,使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以此激发其对专业汉语的学习热情。在讲授《经贸汉语(下)》第八课《电子支付》时,让学生查找本国电子支付的相关资料,并做成PPT进行汇报。这项任务难度较低而且可利用的资料较多,学生完成度高。当在课堂进行PPT汇报交流时,各国学生不但能展示本国电子支付的情况,还能看到中国及其他国家电子支付的相关介绍。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融入型动机能够促使汉语学习者深入了解目的语文化,体会到更大的学习乐趣,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进而使学生学习更有计划性、建立长远的目的语学习目标并加速目的语知识的内化。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中国文化,积极参与汉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融入型动机水平,以保持长久的语言学习动力。2015级两名老挝留学生,在一年级的汉语学习中,由于学习动机稳定,汉语水平提高较快。教师在课上和课下都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参加留学生联合会、向汉语杂志投稿。当他们成为学生会干部、拿到自己发表的文章时,学习动机得到很大的触动和激发。这两名学生在二年级没有专业汉语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投稿,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汉语水平进步非常明显。

(二)学习策略的培养

通过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2014~2017级)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情况的调查后发现,社交策略的高效使用对提高汉语水平有很大帮助。学生在目的语语言实践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加深了对汉语词汇、语法的理解与记忆,在交际中不断减少语用上的偏误,提高了汉语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又引发了留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工商管理专业专业的本科一年级留学生,通过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课后利用互联网观看中国影视、娱乐节目,作为翻译或志愿者参与哈尔滨定期举办的贸易洽谈会等与其专业相关的各种汉语活动,都能够灵活运用社交策略进行汉语学习。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增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讲授《经贸汉语(上)》第四课《诚信与淡泊》时,由于课文故事性较强,可以设计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计相关台词,使留学生通过自主汉语输出,加强对词汇及语法的记忆。这样就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提高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元认知策略则贯穿整个汉语学习过程之中,对汉语知识的习得与汉语交际技能的掌握起到监控与调节作用。它主要体现在对汉语学习策略的选择与灵活运用方面。比如在学习近义词辨析时,能够对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进行恰当选择;在汉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地进行情感调节,以及怎样合理地运用汉语进行社交活动等。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使用的教材是《经贸汉语》。这套教材内容丰富,词汇量大,而且很多词汇都是经济学专业术语。留学生在初学时,可能会产生畏难或厌烦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认知策略的激发。在对专业性较强语段进行讲解时,如讲授循环经济中原材料的充分利用环节,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然后鼓励学生自己用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将所阅读的部分展示出来。学生把自己做出的图表或思维流程图与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进行比照,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自我判断,做到心中有数。元认知策略的有效使用有利于全面提高留学生的汉语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学习汉语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总的来看,语言学习的动机与策略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适当地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并培养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学习动机较强且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但仍需要教师针对其专业特点和国别背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将融合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相结合。同时,这一专业的本科留学生在学习策略上较多地使用社交策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策略及其他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自主性不断加强,从而确保其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Gardner,R. & Lambert,W.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4]Rubin,J.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s” can teach us[J].TESOL Quarterly,1975,(1).

[5]Oxford,R.L.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A Synthesis of Studi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Training[J].System,1989,(2).

[6]沈亚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及其相关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王斯璐.本科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J].华中学术,2016,(2).

[8]周颖.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激发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16,(9).

[9]周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10]李雅梅.泰国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2).

[11]范亚杰.试论学习动机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系列研究之一[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12]陈盈新.近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9,(6).

作者:苑迪 单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扩展阅读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