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景区植树造林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2023-01-13

1 景区植树造林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1 植树造林现状分析

目前, 景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它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地方生活环境;同时, 可以满足人们的旅行需求, 其具备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1]。随着社会审美需求的变化及竞争压力的不断变化, 景区的植树造林活动也陆续得到落实和重视, 但是植树造林中的科学性和整体协调性依然有待提升, 针对地方种植规律及特点的分析不足, 对于植树造林活动的经济效益过度重视, 在不同阶段的景区管理及结构调整需要在后期的实践中亟待改进。

1.2 植树造林中存在的不足

在绿色意识有了较大提升W的社会现状下, 各景区虽然对植树造林的重视度有所提升, 但在其实践中仍然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反映在各项工作的执行力不强, 同时也可以通过造林的成活率进行评价。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 植树造林的种类少。按照种植种类的不同, 植树造林活动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种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景区植树种类的多元化发展, 无法拓展景区植树造林的结构[2]。其次, 客流量过大, 降低了植树造林活动的质量。在节假日期间, 较为著名W的旅游景点都会迎来客流量的高峰期, 此时, 人为活动无意间的破坏也极易降低植树造林的成活率。第三, 管理不足, 造成景区树木被偷盗、砍伐现象时有发生, 无法保障景区环境的完整性。

2 景区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分析

2.1.1 制定较为科学的评价标准,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对于景区而言, 进行植树造林的主要目的依然在于提升景区的经济效益,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因此, 在景区造林活动的经济效益分析中, 需客观的进行评价, 将人工造林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景区自身的资金投入进行比对, 从而得到相应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 景区的前期投入计算中需将人力成本、采购成本、管理成本等纳入计量范围。

2.1.2 重视风险因素分析

在市场竞争中, 风险与效益是并存的, 要想提高景区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需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的分析。如植树造林中加强对群众需求的分析, 有意识的调整植树造林的结构, 从美观度及环保角度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 按照景区现有的地质条件来进行树木的种植, 降低树木种植中病虫害的出现概率, 提高景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合理安排植树活动, 避免因季节气候原因造成的树木死亡。强化管理, 以技术为引导降低其管理中的经费开支, 提高植树造林的科学性、技术性。

2.1.3 拓宽景区的发展思路

景区经济效益的提升需要从多角度入手, 片面的依赖政府补贴、旅游收费是非常不可取的, 此时, 拓展发展思维, 提高景区资源开发意识及资源利用率十分关键。景区可以拓宽服务内容, 增设污染性小的旅游项目, 在保障种植密度的前提下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 提升景区的经济效益。

2.2 生态效益分析

植树造林能够带来的生态效益对于社会的发展极其重要, 特别是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今天, 除了能够有效地改善地方气候环境外, 植树造林对于缓解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也十分有利。加强景区植树造林, 需要长期坚持下去, 管理者需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3 提高景区植树造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措施

3.1 科学计划, 确保植树造林工作的有效开展

景区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科学的规划, 管理者可以按照景区长远的发展规划来进行引导, 为该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较好的环境。如科学选址、种植品种选择及种植团队的构建等, 按照景区现有的条件安排好上述工作, 制定阶段性种植目标, 确保植树造林活动有序开展。同时, 制定较为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 通过群众参与监督等形式来降低人为因素的破坏, 适当的奖惩与激励, 确保景区植树造林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3.2 加强树木种植管理

在景区植树造林过程中, 加强对树木的种植管理能有效地增加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树木在生长过程中, 第一个生长周期是十分重要的, 具体可以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后期, 在管理过程中, 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理的树种, 并根据树种各生长周期的特点, 制定合理的生长期管理措施, 才能确保树木健康的生长, 才能提高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树木在生长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病虫害, 这些病虫害会极大地降低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此, 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特点, 针对性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 其中生物防治法是最理想的防治方法, 是利用病虫的天敌或者益虫、益鸟进行病虫害治理。

3.3 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营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在营林过程中, 因此, 在进行种植时, 可以积极的应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 有效地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例如, 在造林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遗传技术等高新技术, 将经济性、生态性良好的树种遗传到后代, 提高所有树木的综合性能。

4 结语

植树造林既是我国长远发展大计中的重要支撑, 也是延缓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恶化的有效途径, 景区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份子, 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也是其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有利方法, 因此, 在景区的管理中, 管理者需做好环境效益分析与经济效益分析, 提升景区植树造林活动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同时, 加强景区植树造林团队的技术培训及能力培养, 降低植树造林活动中的风险, 在现有营林技术的支持下拓展和提升景区自身的整体实力。

摘要:植树造林是我国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在绿色发展意识逐步提升的今天, 各区域市政工程中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视度及支持率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作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也需要得到了落实和科学的分析。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 保障景区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相关的管理者做好管理及规划, 提高各项工作的有效性。以下简单分析景区植树造林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重点针对景区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景区,植树造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艳君.基于生态和经济效益因素构建营林工作新模式[J].现代园艺, 2013 (14) .

[2] 王宏伟.经济以及生态效益在营林工作当中的体现[J].吉林农业, 2012 (10) .

上一篇:在化学学习中正确树立绿色化学思想下一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