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新型众筹平台扶持中小文化企业融资

2023-03-02

一、现状分析

(一) 文化产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地位逐步提升, 呈现出发展潜力大、产业融和性强、资源消耗量小与科技含量高的优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 文化产业被划为新时期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文化业态创新和提振中小微文化企业的经营情况也被列入国民经济重点发展的对象和目标, 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在诸多限制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中, 影响较大的是中小型文化企业传统渠道的融资难。中小文化企业受到产业自身特点、金融机构、政策体系三方面局限性的影响, 与大型文化企业和其他产业的中小企业相比, 在融资渠道方面存在较大劣势。

(二) 众筹模式

众筹是互联网思维下“粉丝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 通过整合营销,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投资者作为融资项目的新型“粉丝群体”, 中小文化企业以众筹平台为手段、以吸引力和粉丝热情为推力, 通过募集小额社会资金启动项目, 为更多小型文创产业提供机会。

与国际相比, 中国众筹在领域的垂直细分方面较逊色, 存在完善和优化的空间。在众筹融资日益普遍的趋势下, 将社会资本高效利用起来、通过高效众筹推动中小文化企业的起步, 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

(三) 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是一种利用用户黏性, 以口碑营销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 随着互联网在全社会的普及和文娱消费在国民消费比例中的提高, 粉丝经济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也在迅速扩大。当前, 粉丝经济的动力已经不限于明星、偶像等公众人物, 在文娱、销售、服务等众多行业, 粉丝经济均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因此, 如果可以通过平台的架设和某个特定兴趣点的聚焦, 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引起粉丝的兴趣和认同感, 就可以将这种抽象的兴趣和认同感转化成实际的消费和投资, 从而使社会资本得以高效运转。

(四) 文化产业现有融资模式

根据文献研究汇总, 当前文化产业主要有以下三种融资方式。

(1) 债权融资。债权融资即文化企业可通过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发行债券融资虽然成本较低、资金运用效率高、市场透明度高, 但这一融资方式并不适合社会信誉度较低的中小文化企业。中小文化企业迫切需要前期的大额资金投入, 才能后续将其以创意等无形资产的方式转化为产出, 但苦于没有资金和产业积累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 导致其很难广泛推行其债券, 由此出现了闭环矛盾, 使中小企业选择债权融资会面临较大困难。

(2)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即通过股票上市、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为企业融资。但这种方式融资成本过高, 且极有可能导致企业失去控制权。尤其文化创意企业的特性, 创意和专利等无形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综合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考虑以及其他的潜在风险, 股权融资方式在实践上存在诸多困难和局限性。

(3) 依靠政府融资。中央财政向文化企业的拨款和政策支持是文化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 15%的税收优惠、15%至40%的项目补贴、帮助特定文化企业和特定文化创意项目建造产业园或其他基础设施等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文化企业的前期融资压力。但同时, 完全依靠国家的补贴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很强的不可持续性, 也很难保证不会重蹈类似于光伏产业短暂繁荣后全面崩盘的覆辙, 不能成为文化产业的长久依靠。

综上所述, 以上三种主流融资方式均存在困难和局限性, 无法最大程度地满足文化产业的融资需要。因此, 下文将提出搭建具有粉丝经济特点的新型众筹平台, 并具体分析其实践价值和可行性, 以期满足未来中小文化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的融资需要。

二、以众筹平台模式帮助中小文化企业融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中小文化企业难以依靠传统途径持续高效融资

从中小文化企业自身来看, 第一, 文创产品的诞生和推广对资本的需求强度大, 依赖性高, 且文创产品不确定性强, 对投资后增值收益缺乏保障, 商业运作风险高。第二, 中小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链中处于内容原创和文化衍生两端, 议价能力并不高, 市场控制力也不强。同时,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存在缺陷, 抵御风险能力差, 增加了投资者要承担的风险。第三, 我国中小文化企业的资产结构主要由无形资产和较少的固定资产组成, 能够被抵押的资产较少, 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第四, 文化产业信息透明度低, 为金融机构决策提供的信息量相对较少, 高风险使得金融机构望而却步。

从金融机构来看, 第一, 金融机构长期以来的传统是将资金和信贷投向大型国有企业、大型工业企业等公司中, 其需要一定时间掌握文化产业的创意开发和产品运作方式, 从而合理地评估投向文化产业的潜在收益和风险。第二, 我国银行信用体系单一,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较低, 而银行发放贷款时, 必然优先考虑高信用等级企业, 导致中小企业获得低利率贷款的难度加大。

从政策体系来看, 第一, 政府对中小文化企业的政策支持实践效果有限。资历浅、规模小的中小文化企业比大型企业更迫切地需要资金支持, 但其获得项目补助、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的力度明显偏低。第二, 法律制度缺失, 在中小文化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的认定、评估和抵押的过程中, 金融机构很难对其清晰界定, 导致金融机构观望态度加剧。

由上述分析可知,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多方面因素导致。因此, 并非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或政府等任何单一主体入手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保证中小文化企业稳步发展, 必须对现有的整体融资模式进行创新, 从多方面入手,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 提出适合新时代背景下中小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特点的新型金融支持体系。

(二) 众筹模式对缓和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困境具有强针对性

互联网众筹打破了传统的融资渠道限制, 减少了金融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并以此提升资源匹配的效率, 实现了民间资本与初创项目的精准对接。既使得初创企业取得项目启动资金, 也帮助投资者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获取收益, 符合中小文化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融资需求。

由此可知, 众筹这一新型融资模式可以为中小文化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提供方案,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完全可以成为中小文化企业为寻找适用于自身产业特征的长期融资方式而进行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三、众筹平台模式构想及实践规划

由此, 本文提出搭建带有“粉丝经济”特点的新型文化产业专属众筹平台以扶持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基于近年来众筹平台在国内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结合各相关主体当前发展现状, 并着重分析我国中小文化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和融资需求, 本文对新型文化产业专属众筹平台的未来发展模式提出下列构想, 其运行模式图和主要发展侧重点建议如下。

(1) 基于“粉丝经济”的文化产业众筹平台, 将以“项目介绍+新媒体推广”的形式为筹资者吸引粉丝。

(2) 项目在众筹平台上线时, 筹资者的个人资质履历, 如在本行业的声誉地位、曾获奖项、代表作品等将同时展示在界面中。在说明项目真实性的同时, 用展示筹资者能力水平的资料吸引读者关注。

(3) 与此同时, 筹资者已完成的作品 (如音乐产业从业者现已创作的歌曲;动漫产业从业者的早期作品或已构思剧本;影视产业从业者曾拍摄的微电影等) 将会以新媒体形式一同展出在页面中, 投资者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 对筹资者的作品形成评价与偏好。既展现筹资者的真实水平, 又有利于投资者对作品产生主观认识, 激发投资者兴趣, 为筹资者培养粉丝。

(4) 平台将针对项目领域和内容为不同项目搭配不同类型的粉丝展示形象, 通过心理学效应吸引投资人进行投资。

(5) 平台将注重信息公开度, 同时提高消费者参与度, 从而提高用户信任度, 最终达到提升品牌吸引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 综合分析其自身的优势和市场未来的发展导向, 众筹平台十分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小文化企业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可供开发潜力巨大。本文认为“粉丝经济+众筹平台”的模式能够有效架起投资者和文化企业之间的桥梁, 既满足了投资者日益强烈的情怀消费意愿, 又解决了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 本文提出搭建“粉丝经济”背景下新型文化产业众筹平台的构想, 以期对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困境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中小文化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摘要:当前,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逐步提升, 但仍面临以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为代表的资金困境等严峻挑战。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 以众筹平台为基础、加入“粉丝经济”为支持的创新型融资模式正受到广泛关注。据此, 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特点和相关社会调研结果, 提出搭建结合“粉丝经济”的文化产业专属众筹平台, 并给出平台的具体发展规划建议, 以缓和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困境, 推动文化产业长期发展。

关键词:中小文化企业,众筹平台,融资,粉丝经济

参考文献

[1] 王微.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中国财政, 2013 (6) .

[2] 王雪祺.文化创意产业众筹融资模式的优势和困境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16 (16) .

[3] 王冠.文化众筹的融资模式研究——以京东众筹为例[D].北京交通大学, 201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矿山机电设备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下一篇:网络新闻职业传播者的素质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