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生活数学”原理唤起学生数学热情

2023-02-0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学生生活讲数学, 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 真正实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呢?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到了“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 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1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剥离。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且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参与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教师要关注社会, 关注学生生活, 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生活情景, 供学生观察、解释、探究。

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分数的意义》时, 我们可以设计成分月饼:第一次分4块, 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第二次分2块, 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第三次分1块, 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实践中, 学生很容易得出前两次每个小朋友分得的块数, 第三次每人分到多少呢?学生会说“半块”。教师因势利导“半块用一个什么数表示呢?半块月饼再平均分给另外两个小朋友, 每个人分得的月饼又该怎么表示呢?能用学过的整数表示吗?”学生通过实践, 清楚地认识到整数不能表示生活中的所有情况, 从而引出“分数”。

2 唤起生活经验

有学者认为, 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 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对小学生来说, 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并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 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 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实例, 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 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经验, 探索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让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 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 而是富有情感, 贴近生活, 具有活力的东西, 从而达到教学联系生活, 服务生活,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38页“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例3中, 学生对于减100后要加上3, 难以理解, 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有165元钱在超市买了一把97元的雨伞, 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 算她最后身上应有多少钱 (应把165元减去100元) , 营业员找回3元, (应加上3元) 。所以, 多减去的要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 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 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 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同样的456+96与34-87+135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分别算成456+100-4, 34+135-87。

3 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是: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的精神, 并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由此可见, 体会数学意义和价值, 联系生活掌握数学知识, 并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教学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有目的,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紧密相连。要开阔学生数学视野,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体验数学实用价值。要重视学生亲身体验, 切实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 数学并非高不可攀,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在学生学习“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后, 我们可把课堂设计成虚拟的书店、商店、书城、商场等交易市场, 让这些未来的“书店经理”“商场经理”“商店老板”运用课堂里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大显身手:零售、批发、成套销售, 即使同是零售又有不同的分解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 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使学生切身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为学生长大后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 数学教学应当遵循“生活数学”的教育思想, 让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融合,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生活实践活动的场所。为此, 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 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走向成功。换而言之, 就是要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 要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 抓住典型事例, 教给学生思考方法,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 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让数学为生活所用,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与数学而同行,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政道桥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初中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