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体会论文

2023-01-3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因此德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 谈几点德育教育的体会。

一、利用成语、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和谚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古今中外, 流传广泛的成语、名人名言和谚语一般都具有简明、通俗、生动等特点, 寓含丰富的哲理, 引人深思。学生们乐于接受, 易受启发。例如:组织学生收集并演讲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铁杵磨针”、“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同时引导学生收集激励勤奋好学的名人名言或谚语, 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聪明出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让学生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激励自己勤奋好学, 不断进步;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从而让学生学得做人的道理和学习方法。

二、德育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一) 礼貌待人教育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有着悠久的文明教育传统和丰富的教育内容。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1)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文明礼貌十字用语让学生常挂嘴边。 (2) 同学之间文明相处, 不骂人, 不讲粗话, 不准起绰号、喊绰号。

以此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礼貌待人, 尊重别人, 与人为善的良好习惯, 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与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

(二) 乐于助人的教育

利用三月“学习雷锋好榜样活动”, 组织学生学习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 开展人人争做新时代的“活雷锋”活动, 于是就出现了许多新时代的的活雷锋。如有到敬老院帮忙做清洁卫生, 帮老人们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的;有主动捐款给灾区和孤儿同学的;有自觉搀扶老人过马路的……如此种种,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 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 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 让学生养成了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

(三) 遵守公共道德的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 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广泛, 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明显增多。教育他们提高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使他们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行为准则, 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是他们社会化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遵守公共道德的比赛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 做到文明乘车, 文明购物等, 于是就有了自觉参与森林火险抢险活动的, 有了乘车主动为老人和孕妇让座的;有了上街清扫街道死角垃圾的;有自觉拾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到垃圾箱里的……

(四) 珍爱生命的教育

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 因为生命不可以重来, 所以珍爱生命的教育就尤为重要了。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社会上许多未成年人自杀, 数量之多, 令人触目惊心。针对这一现象, 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热爱生命名人的感人事迹。比如通过组织学习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和求实创新、不懈追求的精神, 从而让学生知道挫折注定与人的成长相伴, 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不算是真正的人生, 正所谓“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同时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懂得如何面对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 培养自己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勇于开拓创新, 努力学习, 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总之, 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 在教学中善于发掘、着力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教学, 有意识地把德育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 就一定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学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探索下一篇:“岔路口”的援助——谈谈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