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雷技术规范

2022-07-23

第一篇:煤矿防雷技术规范

煤矿防雷接地规范

煤矿防雷中几个问题

从2003年开始对各自境内的煤矿陆续开展了防雷整改工作,到2005年底全省约70%的煤矿完成了防雷设施的安装及检测。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整改过程中或整改完成后出现一些问题,如某些煤矿防雷装置投入使用后,在雷电天气过程中,电源避雷器、电气设备、电子地磅系统瓦斯检测系统一并被雷击损坏,造成不应当出现的重大经济损失。本文根据对事故了解的情况,针对小型煤矿在防雷装置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介绍我们的一些看法,供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2技术规范

结合实际情况,正确理解和执行技术规范和规程的使用场合,是正确设计防雷装置的关键,在多数出现问题的地方,多是失误在上面两个方面。贵州的几乎所有小型煤矿地处山区,与移动基站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煤矿在山腰或山沟;煤矿地点人员较少,除下井矿工外,地面上仅有少数工作人员,地面设施主要有卷扬机、换气风机、瓦斯监测系统等。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煤矿防雷装置设计、施工主要应参照下列技术规范: 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7450-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GB50054-95《低电压配电设计规范》,以及 99(03)D501—1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03D501—4《接地装置安装》。

地面建筑物除炸药库可按一类防雷构筑物考虑外,其余建(构)筑物防雷类别应按第三类考虑。 考虑小型煤矿属于一个比较特殊行业,而且多在山中这样一个特殊地形环境,防雷措施设计还需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使用的版本不一致,也会出现技术争论情况,如将“第九篇第六章—井下电气部分”接地要求错误用于地面电气接地要求,主要是技术人员使用简写本的《煤矿安全规程》而未使用完全版本的《煤矿安全规程》所致。 3 防雷措施设计出现的主要问题

煤矿开采场所,空气湿度相对大,地形、土质结构复杂,电阻率在500-2000Ω·m之间,雷电流泄放散流能力差,容易遭受雷击。煤矿动力电源基本都是架空线路,所以煤矿设备(配电柜、电器、绞车等)时常遭受雷击;排风口处风速快、排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高浓度瓦斯、尘埃、氢气等,遭受雷电闪击后易引起瓦斯爆炸,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主井口地面金属轨道有利于直接雷电流导引闪击,可能导致雷电流引入矿井中引起瓦斯爆炸,2002年5月,我省习水县某煤矿发生的一起由于雷击引起200m深处爆炸事故。因此,我们认为防雷措施应加强直接雷击防护方面的考虑。 3.1 直击雷击防护

主要是井口和和小型炸药库的直击雷击防护。根据矿井口情况,设置一~二枝8---12 m高的独立避雷针,基本能对矿井口进行完全直击雷保护,从安全角度出发,避雷针接地电阻设计小于10Ω,针脚距针脚距离洞口边沿距离不小于3m,距离洞口人行道不小于3m。见图

1、 图2。 炸药库、雷管库直击雷防护,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3.2.1条,必须安装单枝或多枝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网,不能直接在炸药库上安装避雷带或避雷网格,库内严禁电缆线进出,避免感应雷击和雷电波侵入。

从了解的情况看,主要问题是:某些设计人员错误理解《煤矿安全规程》中井口部分轨道接地装置应采用“集中接地”条文,将避雷针接地装置与入井轨道接地装置相联,埋下可能发生跨步电压伤人事故隐患。《煤矿安全规程》中井口部分集中接地装置应是铁轨与进入矿井的电缆屏蔽层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概念,不是与避雷针共用接地装置。 3.2 雷电波侵入防护措施

电源线路:矿山电源线路多采用两种供电系统,向井下供电电源为中性点不接地的IT系统,而且电压为660v50Hz高压交流电,通过双屏蔽层电缆送入矿井;矿井地面交流电源则为TN供电系统:380v/220v50Hz。同时电源线路上装有高灵敏度的RCD保护器(mA级)。

电源线路出现问题最多的是设计人员未仔细进行现场考察,没有注意到矿山交流供电电压白天、晚上电压幅度差异较大而且供电电压为660v50Hz高压这两个特点,选取避雷器技术参数时,按照常规情况考虑,出现三相电源避雷器安装完成后,接通电源闸刀就跳闸或避雷器瞬间烧毁情况,不明情况的人还以为是避雷器质量不佳原因。 针对煤矿这一特殊情况,设计人员在选取电源避雷器参数前,一定测试了解交流工作电压及电压波动范围情况,根据测试的参数向供货商特别定做宽动态范围的SPD,以免出现重大事故。第一级避雷器通流容量不小于80kA,动作电压1000V—1500V,接地线截面积不小于10mm2,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电源线路最好采用二级或三级防护,向井下供电电缆在井口处金属外皮需作接地处理。

另一方面,小型矿山通常远离城区,从配电变压器到矿井区距离较远,而且电源线路均为没有绝缘胶皮的架空金属裸导线,易遭受直接雷击,设计人员基本未注意到这一特殊情况,因此运行过程中多次出现架空电源线路遭受直接雷击而造成避雷器、电气设备一并被击坏情况。 架空电源线路遭受直接雷击而产生的过电压,可由下式计算: 架空电源线路附近雷击时,线路出现雷电感应过电压数量可由下式计算:

:雷电流幅值,KA;S:雷击点与导线的距离,m;h:导线离地面的高度,m。

从上面两式可以看出,无论是雷电流直接击在架空电源线路上或附近地区闪击,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脉冲幅度可以达上万伏,我们也就可以理解雷雨天气多次出现避雷器、电气设备一并被击坏情况了,这一情况类似高山移动基站某些重大雷击案例事故原因。

然而对电源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成本过高,不过可以采取辅助措施,多次、逐级减小电源线路上到达矿井位置的雷击过电压脉冲能量。针对矿山电源线路供电系统特殊性,经过多次实践,采取如下辅助措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架空电源线路入户前三杆(或线路全线隔杆) 铁横担必须接地,同时在接地铁横担处对线路制作简易放电间隙,形成多级衰减线路上雷电过电压;在土质较差的地方,接地电阻不易降低时,将电杆金属斜拉线一并连接。 弱电信号线路

小型矿山的信号线路比较简单,主要有:瓦斯监测信号线路、电子地磅称重信号系统。线路应在地下电缆沟内穿金属管敷设,根据线路工作电压,安装符合要求的信号避雷器;其启动电压为工作电压的1.5倍,通流容量不小于10kA,接地线不小于6mm2。

对于电子地磅称重信号系统,由于其工作原理一直鲜有介绍,并且信号系统压力信号比较弱,信号避雷器制作也比较困难,所以一直只是在其电源线路上安装避雷器,而信号线路最多仅穿钢管敷设而已,故时有雷击事故发生;幸运的是:目前已有适合电子地磅称重信号系统的国产避雷器,参见图3。瓦斯监测信号系统防雷已有文章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3.3? 铁轨断接、接地

铁轨断接就是在铁轨入井口处串入绝缘段,预防直接雷电、雷电波沿铁轨入侵井洞内引起瓦斯爆炸,对每一根铁轨,在引入井(洞)之后,应至少选定三个自然接头,串入绝缘轨段,每个绝缘轨段长度不小于3cm。串入绝缘轨段的铁轨接头夹板、螺丝杆、帽,都要选用适当厚度的绝缘衬垫、套管、垫圈。绝缘段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电机车、列车的总长度。两相邻绝缘段之间的铁轨与轨枕之间,必须加绝缘垫,保证轨~地之间绝缘良好,同时至少必须有一个绝缘轨段在井口内并保持干燥绝缘,否则会失去绝缘断接的作用。

铁轨接地洞外接地装置尽量沿洞口两边敷设,洞内部分接地装置距离洞口不小于5m。 4.4静电防护

静电放电过程类似与雷电放电,只不过是一种微弱的雷电放电形式,当静电电流通过物体散放时,它在寻找一条对地阻抗低的通路使电位均衡而已,因此,设置相应保护措施,保证设备良好接地、地线连接良好就可完全避免静电放电造成的重大事故。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静电电压在500—1500V,使用交流电源的设备外壳,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带有静电,特别在矿井中,有一定浓度的瓦斯,一旦出现静电放电,后果不堪设想。由于矿井内部设备接地、保护措施不属于项目考虑,故不予讨论。但如果使用电雷管时,电雷管库必须设置防静电装置和人体消静电装置,消静电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00Ω。 1.5小结

(1)进行煤矿防雷措施设计时,一定要仔细考察现场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合理地方时,要及时反馈设计人员重新论证修改。设计规范主要以GB50057-94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为主,建筑物防雷按照第三类考虑,接地电阻建议提高为小于10Ω。 (2)如采用塔式避雷针,建议使用φ20元钢制作避雷针塔体,塔基础按照标准图集3D501—4《接地装置安装》中15m针高基础设计,避雷针用φ20×500mm规格材型,同时避雷针安装地点尽量避免在可能出现垮塌地点。

(3)即使在作了可靠轨道断接的情况下,井口避雷针接地建议采用独立接地装置,最好不与主井口外地面轨道接地体连成综合接地体。 (4)由于矿山采用高电压IT供电系统,最好架空电源线路每杆铁横担均接地并做简易放电间隙,多级衰减、逐级分流架空线路上超强的雷电过电压脉冲,尽量避免避雷器、电气设备一并被雷击损坏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 2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第二篇:防雷验收规范

建设工程防雷设施验收规范

1.1 新建防雷工程防雷设施竣工验收应在防雷检测、验收部门的参与下,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共同进行。 1.2 防雷设施验收包括下列部分

1、防直击雷的防雷装臵部分(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臵)

2、等电位联结(包括建筑物外屋面金属物、高层均压环、各种入户管道、电力线和信息线路外皮的等电位连接、室内各种金属管道、电梯、步行梯、各层等电位箱、电源箱的等电位联结)

3、供电系统及低压配电保护(包括供电方式、电器预留接地、SPD电涌保护器)

4、屏蔽装臵(包括各种屏蔽网、屏蔽室) 1.3 防雷设施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向气象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下列文件:

1、 设计说明和防雷设计图纸(1基础防雷平面图、2屋面防雷平面图、3立面图、4四臵图、5高层均压环设臵图、6防雷施工大样图、7总配电图、8 SPD安装系统图)

2、 施工阶段修改防雷设计的修改图纸及说明

3、 隐蔽工程的图纸及施工验收记录。

4、 接地装臵的接地电阻测量记录单。

5、 安装避雷器的系统安装图。 1.4 防雷设施验收原则:被检防雷设施应与设计一致并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已装防雷装臵所用材料、安装位臵、焊接面、整体布局与设计图纸要求相符,如有修改应有修改图纸和说明,其修改部分应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

1.5 防雷系统中所使用的防雷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产品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二节 建设工程防雷设施技术要求和指标

2.1 基础接地技术要求和指标

基础接地分为人工接地和自然基础接地两种。

2.1.1人工接地装臵是指非利用建筑物基础桩地梁,而用角钢、扁钢或专用成品制作件,人工布设的接地装臵。

接地电阻Ri: 按不同防雷类别应分别符合下列指标。 第一类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Ri≤10Ω;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Ri≤30Ω。

2.1.2 自然基础接地装臵是指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桩、地梁内钢筋作为接地的装臵。

接地装臵应做成环形接地

接地体电阻值: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i≤1Ω(综合信息类)或4Ω(普通类);

土壤电阻率:按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的实测值。

预留电气接地:地表面上建筑物首层基础距地面0.3m~1.8m之间,用≥Ф12mm镀锌圆钢从接地的柱主筋焊接引出预留电气接地,引出长度>0.2m。 2.2 引下线技术要求和指标

引下线分为明装引下线和暗装引下线(用主筋作引下线)。 2.2.1明装引下线的技术要求和指标:

材料规格:引下线应采用圆钢(优先采用)或扁钢,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Ф8mm,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并采取防腐措施。烟囱引下线采用圆钢时,直径 ≥Ф12 mm,采用扁钢时,截面积≥100mm2,厚度≥4mm;消防梯可作为引下线。

安装位臵: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独立避雷针的杆塔处至少设一根引下线,第

二、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少于两根,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臵,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小于25米且高度低于40m时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在易受机械损坏和人身接触的地方,从地上1.7m处至地下0.3m处,应采取暗敷或改为塑料管防护措施。

断接卡: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设断接卡。 金属物或电气线路与防雷地不相连时,与引下线之间空气距离: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地上部分:当hx<5Ri时,Sаl≥0.4(Ri+0.1hx); 当hx≥5Ri时,Sаl≥0.1(Ri+hx); 地下部分:Sel≥0.4Ri≥3m;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地上部分:当lx<5Ri时,Sа3≥0.3Kc( Ri+0.1lx); 当lx≥5Ri时,Sа3≥0.075Kc(Ri+lx);

地下部分:Se2≥0.3kcRi>2m;

第三类:当1x<5Ri时,Sа3≥0.2Kc( Ri+0.1lx); 当lx≥5Ri时,Sа3≥0.05Kc(Ri+lx);

hx—被保护物高度;lx—引下线计算点距地面长度。 引下线布设间距: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间距≤12m;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间距≤18m;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间距≤25m。

接地电阻:第

一、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接地电阻值Ri≤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接地电阻值Ri≤30Ω。

2.2.2 暗装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柱筋作引下线)检测技术要求和指标:

安装位臵:引下线沿建筑物四周外墙柱筋布设,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12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25m。 短路环:要求作防雷引下线的柱筋,每层至少有一个箍筋与主筋相焊接。

引下线数:每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避雷针的杆塔处至少设一根引下线;第

二、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少于两根;利用柱主筋数不少于两条;引下线越多,安全度越高。

电气预留接地:检查首层及各层是否按设计要求预留电气接地,要求距地板面约0.3米处,用Ф12 mm镀锌圆钢与用作接地的柱筋焊接引出,引出长度>0.2m。 引下线连接:检查连接质量,柱筋引下线选定对角的两条主筋,从承台、地梁至天面与避雷带连接,单面焊长度≥12d,双面焊长度≥6d,且焊接平滑。

钢筋表面积: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为接地体时,在距地面0.5 m以下,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满足:S≥4.24(1.89)kc2。

断接卡:当采用基础接地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应在室内外适当地点设若干个连接板,供测量和做等电位连接用。当采用人工接地体时,应在各引下线距地面0.3m以上处设接地体连接板,并有明显标志,如涂红等。 2.3 均压环(防侧击雷)技术要求和指标

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建筑物很高(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高度h≥30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h≥45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度h≥60m)时,应装设均压环;当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的钢筋具有贯通性连接(焊接)且上部与接闪器焊接,又与引下线可焊接情况下,横向钢筋可作为均压环。

材料规格:钢筋或圆钢仅为一根时,直径应≥Ф10mm;利用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Ф10mm钢筋的截面积。

环与主筋连接:检查有无均压环,有无与用作引下线的柱主筋全部连接。且该高度及以上外墙的栏杆、门、窗及大金属物有无与防雷装臵相连。

门、窗与环过渡电阻:检测门、窗与环的电气通路情况,要求其过渡电阻R∽≤0.03Ω。(R∽=均压环与门、窗间电阻值) 与竖直金属管连接:检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与环的连接情况,要求可靠焊接,其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臵可靠连接。

环间间距:需安装两个以上均压环时,环间间距不大于12m,一般为6m。

环间连接:与所有引下线、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金属门窗等金属件可靠焊接。 敷设方式: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从大于或等于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所有引下线焊接。第

二、三类防雷建筑物从45m、60m起,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钢构架、钢筋体及其它金属,将窗框架、栏杆、表面金属装饰物等较大的金属物连接到建筑物钢构架、钢筋体并进行接地,一般可不设专门接闪器。

2.4 避雷网技术要求和指标

材料规格:采用圆钢,明敷直径D≥Ф8 mm,暗敷直径D≥Ф10 mm。 网格规格: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5m×5m或4m×6m;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10m×10m或8m×12m;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20m×20m或16m×24m。

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米时,可仅沿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 支柱高度:明敷时,支柱不低于10cm,暗敷时不需设臵支柱。

支柱间距:明敷时,支柱间距不大于1m,以无起伏和弯曲为基本要求。

安装位臵:暗敷时,一般利用天面板筋焊接而成;明敷时,安装在天面屋顶平面上,不允许有物体超过避雷网,否则,物体应加装避雷针。

焊接工艺:焊接时,单边焊长度≥12d,双边焊长度≥6d,明敷时应连续焊接,暗敷时,允许间隙焊接。 与引下线连接:网格钢筋从横向和纵向的两端,每端不少于两处须与各主筋引下线焊接连通。

预留接地:天面预留接地端子,供天面电气设备及其他装臵接地专用。 防腐措施:明敷时,需用镀锌圆钢,焊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2.5 避雷带要求和措施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般不采用避雷带作为防直击雷措施,但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则作为首选的防雷措施。

材料规格:优先采用镀锌圆钢,直径≥Ф8mm,其次采用镀锌扁钢,规格不应小于4×12mm2。

与支柱连接方式:一般采用“T”型支柱与避雷带焊接,焊接长度,单边焊长度≥12d,双边焊长度≥6d或采用“P”型柱,将圆钢穿入孔中固定。 支柱高度:10~15cm,一般要求10cm。

支柱间距:一般要求1.2m(含有主筋引下线预留支柱)。 闭合环的测试:闭合环是指一个完整的闭合避雷带,其任何两点间都必须可靠连接。

曲率半径:转角处角度必须成大于90度的钝角。

敷设方式:暗敷时,应采用两根直径大于Ф8mm钢筋并排敷设或采用扁钢(4×40mm2,厚度为4mm),表面水泥厚度不大于2cm,一般不采用后者方式。 明敷时,采用直径大于Ф8mm的镀锌圆钢敷设或用4×40mm2镀锌扁钢立面敷设,在建筑物的周边、女儿墙、檐角、屋脊等处,并与所有引下线预留端可靠焊接。 2.6 避雷针技术要求和指标

材料规格:宜采用镀锌圆钢和钢管,其直径不应小于以下数值, 当针长1m 以下:圆钢为Ф12mm,钢管为Ф20mm。 当针长1-2m :圆钢为Ф16mm,钢管为Ф25mm。

烟囱顶部的针:圆钢为Ф20mm,钢管为Ф40mm,旗杆、栏杆装饰物尺寸不低于上述标准,钢管壁厚≥4mm。

安装高度:采用针、带结合措施的针高不少于80cm时,独立式多只针的保护范围应符合滚球法的保护范围,并测量实际长度。

安装位臵:安装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即:女儿墙、屋角、水塔、人字屋面正脊的两端等。

针体垂直度:与安装点水平面成90°±5°角。 针与带、引下线连接:针与带间成弧形搭接,不允许成直角;与引下线可靠焊接,焊接长度≥12dm,机械连接时,每处过渡电阻≤0.03Ω。 防腐处理:所有焊接处必须采取防腐措施。

接地电阻: 采用人工接地体时,第

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电阻Ri≤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电阻Ri≤30Ω。 2.7 电涌保护器(SPD)技术要求和指标

SPD型号: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安装相应的SPD;检查通流量是否符合指标。 保护级数及安装位臵:按照国标GB50343-2004中规定的雷电防护分级(A、B、C、D级)设臵相应的SPD防护级数。 第一级:安装在总配电柜内。

第二级:安装在楼层的分配电箱内。

第三级: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前端的配电柜处。

接地线应采用≥65mm2的多股或单股铜芯线且尽量短,一般应小于或等于0.5m。 信号显示:检查器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按下信号显示器按钮,信号灯绿色为正常,红色为不正常;有警报信号发生器的避雷器,正常时无警报声。

SPD的在线漏电流:用漏电流测试仪测试已安装的SPD漏电流、应否符合设计要求。

使用的电涌保护器应在吉林省防雷办备案并具有相应的检测报告。 2.8 等电位分类技术要求和指标

天面、广告、冷却塔等电位联结:与避雷带焊接不少于两处(对角),材料采用圆钢≥φ8mm或扁钢4×40mm,厚度≥4mm。 竖向金属管道:要求竖向金属管道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臵连接,高层建筑每三层连接一次,设计安装必须预留接地。 天面的其他导体:与避雷带可靠连接,并不少于两处。

电梯接地:电梯导轨接地,每根不少于两处,高层建筑每三层连接一次,与柱内钢筋预留端子可靠焊接。

室内金属管道(供热管道、雨漏管道、屏蔽管道、上、下水管道、燃气、消防等金属管道)和室内步行梯扶手(金属)应做等电位连接。

高低压变压器接地:应就近与防雷地可靠连接,且不少于两处(可从最近处柱筋预留),

地下供水管道接地:应与建筑物防雷接地可靠连接,且不少于两处。 地下燃气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水平间距:地下燃气管道距离建筑物基础应≥0.7m,距离供水管应≥0.5m,距离排水管应≥10m,距离电缆应≥0.5m。燃气管道进出建筑物必须与防雷地连接,且不少于两处。 低压配电重复接地:检查有否重复接地。

a.架空线和电缆线在建筑物进出口处,均应重复接地。

b.在低压TN系统中,架空线、路杆线和分支线终端PEN和PE线应重复接地。 c.当采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金属管埋地进入建筑物时,电缆金属外皮或金属管两端应与防雷地连接。

低压配电保护接地:检查PE干线是否接地;检查受电设备的外露导体有无通过保护线与接地预留端子连接。 2.9 低压线路技术要求和指标 低压线路敷设方式:全线采用电缆埋地或一段金属铠装电缆穿钢管埋地进入建筑物内,埋地长度l≥2ρ1/2且大于或等于15m。(ρ为土壤电阻率)

电缆接地:电缆埋或金属铠装电缆的外皮、穿线钢管、电缆架桥、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皮等均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Ri≤10Ω。 2.10 屏蔽装臵

屏蔽网和屏蔽室材料、网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避雷装臵接地可靠焊接。

第三篇:防雷技术标准规范[模版]

防雷技术标准规范汇编

第一部分 建筑物防雷

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选一)(JGJ/T 16- 92)

3.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选)(GBJ 39-90)

4.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选)(JGJ 57-88)

5.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选)(JGJ 58-88)

6.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选)(JGJ 66-91)

7.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选)(JGJ 67-89)

8. 公路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选)(JGJ 60-89)

9. 公园设计规范(选)(CJJ 48-92)

1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选)(JGJ 25-86)

11.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选)(JGJ 91-93)

12. 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选)(CJJ/T 53-93)

13.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选)(GB 50165-92)

14.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选)(GBJ 49-83)

第二部分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

1.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选)(GB 50058-92)

2.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选)(GB50089-98)

3. 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选)(GB 50154-92)

4. 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选)(GB 50161-92)

5. 氧气站设计规范(选)(GB 50030-91)

6. 氢氧站设计规范(选)(GB 50177-93)

7. 乙炔站设计规范(选)(GB 50031-91)

8.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选)(GB 50195-94)

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选)(GB 50028-93)

第三部分 石油化工防雷

1.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 15599-1995)

2. 石油库设计规范(选)(GBJ 74-84)

3. 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选)(GB 50156-92)

4.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选)(GB 50160-92)

5.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选)(GB 50183-93)

6.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选)(GB 50253-94)

7. 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选)(SYN 5225-87)

第四部分 弱电设备防雷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选二)(JGJ/T 16-92)

2.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选)(GB 50174-93)

3.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选)(GB 9361-88) 4. 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2011-93)

5. 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 26-89)

6.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选)(YD 5003-94)

7.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 79-85)

8.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选)(GB 50200-94)

9.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选)(GBJ 120-88)

10.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选)(GBJ 115-87)

11.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 7450-87)

12.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导则(GB 3483-83)

第五部分 电力与用电防雷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选三)(JGJ/T 16-92)

2.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选)(GBJ 64-83)

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92)

4.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选)(GBJ 233-90)

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选)(GBJ 147-90)

6.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选)(GBJ 303-88)

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选)(GB 50150-91)

8.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选)(GB 50194-93)

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选)(JGJ 46-88)

第六部分 附 录

1. 房屋安全手册

2. 建筑的环境分类和等级划分

3. 名词解释

第七部分增订部分

1. 公用移动电话工程设计规范(选)(YD 2007-93)

2.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选)(DL/T 547-94)

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选)(GB 50257-96)

4.《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局部修订条文

5. 电力系统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选)(DL/T 546-94)

6. 工业企业调度电话和会议电话工程设计规范(选)(CECS 36:91)

7. 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选)(DL/T 544-94)

8.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选)(DL 5061-1996)

9.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选)(GB 50198-94)

1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11. 建筑物、构筑物防雷设施安装(D562)

12.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 548-94)

13.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GB 3482-83)

14.《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00)

15. 电工电子设备按电击防护分类

第2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GB/T 12501.2-1997)

16. 电子设备用压敏电阻器

第2部分:分规范--浪涌抑制型压敏电阻器(GB/T 10194-1997)

1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

18.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

19.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 13348-92)

2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90)

21.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

22.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防雷与接地(97X700)

2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局部修订条文(2000年版)

24.《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QX2-2000)

25.《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3-2000)

26.《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

27.《铁路通信设计规范》(选)(TB10006-99)

28.《铁路信号设计规范》(选)(TB10007-99)

29.《铁路电力设计规范》(选)(TB10008-99)

30.《铁路光(电)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选)(TB10026-2000)

31.《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选)(TB10060-99)

32.《铁路电力变、配电所设计规范》(选)(TB10065-2000)

33.《智能建筑设计规范》(选)(GB/T50314-2000)

第四篇:防雷装置技术服务

协 议 书

XXXX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XXXX雷电防护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412号)、《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8号、《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4号)、《自治区气象局 自治区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宁气发【2008】8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双方就“ #”项目,乙方为甲方提供防雷技术服务(包括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评价、跟踪检测及竣工验收检测技术服务)事宜签订如下协议,并严格履行。

一、甲方所建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1、 建筑面积: M2;

2、 建筑面积: M2;

3、

建筑面积: M2。

二、执行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

1 / 4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  审查通过的防雷装置设计方案;  其他相关的防雷标准。

三、协议期限

自本协议签定生效之日起至上述防雷装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止。

四、服务内容:

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防雷装置设计经审核合格后,出具《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图技术 评价报告书》并核发《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

2、防雷装置跟踪检测:

检测内容为:防直击雷部分、防侧击雷部分、引下线、室内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抽检≥20%)、各类金属构件接地及各类电气设备接地等,电涌保护器(SPD)测试除外。

五、甲乙双方义务:

1、乙方必须持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认定的防雷防静电装置检测资质证,检测工作人员必须持有防雷检测资质证书。

2、甲方安排技术人员负责各个现场的协调,配合乙方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检测工作,给乙方实施安检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以利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3、乙方进入检测现场前,甲方应就乙方检测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及安全隐患对乙方进行交底。乙方进入现场后必须遵守甲方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规定,乙方负责检测期间检测人员的安全保护。

4、跟踪检测记录是该项目防雷装置验收的唯一资料,乙方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国标技术规范和设计标准,科学、公正、规范、认

2 / 4

真、细致地进行各项检测。如乙方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相关规定,甲方可向乙方上级主管部门投诉。

5、乙方在现场检查检测过程若中发现防雷装置达不到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设计标准的项目应口头或书面告知甲方,并提出整改意见,责成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及时通知乙方进行复检,全部合格后,出具检测报告并颁发《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

6、该项目防雷装置设计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检查检测项目全部完成并合格后15个工作日内(节假日、公休日除外)提交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竣工验收报告书并由甲方签收。无正当理由不能按时交付的,乙方承担责任。乙方仅对检测报告内容负责,与其他事项无关。

六、费用及支付方式:

1、取费依据: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评价、跟踪检测费用的计算按《×价费发[2009]》11号文件执行。防雷装置工程跟踪检测费:0.8元/平方米;防雷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评价:按设计费的5﹪收取。

2、甲方 #项目应缴纳费用如下: ⑴ 施工图纸文件技术评价费:(设计费按12元/平方米)计

( ×10元)×5%= 元; ⑵ 跟踪检测费:0.8元/平方米,

×0.8元= 元。

技术服务总费用合计人民币:¥ 元 大写:

3 / 4

户 名: 开户行: 帐 号:

3、支付方式:协议签定后5个工作日内由甲方向乙方一次性支付,乙方须提供正式发票。乙方在规定时间内进入现场检查检测。若甲方未按时缴纳技术服务费,导致本项目防雷装置不能按时跟踪检测或不合格,乙方不承担责任。

七、违约责任: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执行。

八、保密约定

在协议期内或协议终止后,未征得有关方同意,不得泄露与本工程、本合同业务有关的保密资料。

九、其他:

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持壹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单位盖章) (单位盖章)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4 / 4

第五篇:河北省级防雷专业工程公司石家庄防雷技术部

公司创立于1989年6月,21年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地凯防雷已经成为集防雷、避雷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生产、开发、服务为一体的国内知名专业防雷企业。累计为通信、电力、交通、安防、民航、金融、石油石化、教育、广电、军备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提供了超过10万例的防雷工程设计、产品安装、检测维护及技术咨询服务。

公司产品:

公司研制生产的防雷及接地产品有八大系列,16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DK并联电源电涌保护器;DK二端口串联电源电涌保护器;DK直流电源电涌保护器;DK计算机网络、仪器仪表控制线等信号电涌保护器;DK防爆型电涌保护器;DK天馈线电涌保护器;DK组合式电涌保护器;DK避雷针、雷击计数器、接地产品等。

服务优势:

公司拥有全国一流的雷电防护检测中心、雷电试验场和智能化的生产科研楼及占地约70亩,设有新的研发中心和多条SPD生产线的地凯科技园。系市级研发中心;区、市专利试点企业;产品荣获十多项国家专利,企业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欧盟安全生产CE认证;荣获国家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甲级资质。公司参编了多个行业的防雷技术规范,并主编GA/T670-2006《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服务理念:

公司坚持专业型、质量型、技术型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善服务的经营理念,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更期许与客户共同成长。

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工农路255号

电话:0311-66692770

联系人:陆一波

手机:1503273883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矿通风管理制度下一篇:煤矿测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