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

《穹顶之下》观后感

引文:2015年2月28日,一部集中呈现雾霾现状、成因以及解决之道的记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上播出,在短时间内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时下热点的雾霾问题,由沉寂许久的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用将近一年的时间自费拍摄,视频深度解析了雾霾是什么?它来自哪儿?我们该怎么办?

在此,我想首先为柴静的职业操守和社会担当默默地点个赞。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柴静在这一年调研了严重污染的企业和现场,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向我们解释了雾霾的危害和缘由;她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的官员,向我们展现了雾霾背后的利益取舍和执法困境;她还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希望从它们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中为我们找寻方向。虽然身为一个女流之辈,她却不求任何报酬甚至自费并不辞长达一年的到处奔波,其中各种艰辛也许只有她自己明白。

虽然视频的开头首先提到她女儿的肿瘤问题,难免让人觉得她做这个深度调研更多是出于个人的原因,而且其中一些数据信息也引起了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广泛争议。但是我觉得瑕不掩瑜,就这个视频想要传达的信息来说,她做得已经很好了。正像柴静在视频中所说的,她希望告诉我们,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而且想想同样作为雾霾受害者的我们只会整天深恶痛疾并加以抱怨却又无可奈何,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来对一个做了我们所有人都想做的事情的人来加以挑剔呢?在此,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个人的见解和思考。

空气中都是钱的味道

看完视频后,非常有感触的一句话是“我们的空气中都是钱的味道。”多么深刻的讽刺啊!这不只是对体制内某些贪婪企业的讽刺,也是对以往乃至当今粗放式发展的反思。当今,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强盛,环境质量缺越来越差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事实。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亦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时,PM2.5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它的含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污染程度的标准。视频中对全国几个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记录令人触目惊心,2014年北京空气污染天数175天,天津空气污染天数197天,沈阳空气污染天数152天,成都空气污染天数125天,兰州空气污染天数112天,石家庄空气污染天数264天。

如果说这不足以说明这两者之间联系的话,那么去年11月份的APEC蓝会是最好的证据。虽然只有几天的时间,工厂停产、汽车限行,雾霾却可以消失不见。这说明什么?至少说明了我们的工厂、汽车确实是空气污染的很大一部分源头。

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小的时候中国远没有现在发达,高楼大厦和汽车也远没有现在多;那时只要是晴天,白天基本都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晚上还可以看见满天的繁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家逐渐富强。走在城镇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筑楼、修路工地裸露的泥沙和飞扬的尘沙,私家车的泛滥也给空气中增添了些许燃油的味道。渐渐地,我们发现小时候习以为常的蓝天白云繁星竟然已经变成一种奢望,甚至就连走在路上都忍不住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

平心而论,我是一直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感到自豪的。我们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100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其中媒和石油,作为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的能量之源,除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更带来巨大的财富和文明。但当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时候,我们才逐渐意识到,煤和石油的副作用竟有如此之大?

研究表明,我国空气污染的60%来自煤和油的燃烧,而且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由于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精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直接来到大气之中。过去这么多年来,电力、钢铁等重工业对于煤的严重依赖从本质上其实是不合理的发展;而为了计较成本不去洗煤、升级油品更是贪婪赤裸裸的展现。其实仔细对比后可以发现,当今雾霾严重的大多数城市不正是那些严重依赖化石燃料的重工业集中地或者人口众多、汽车泛滥的大城市么?

许多年前,我们还很穷,为了温饱选择了粗放式的发展;但若干年后,即使我们有能力了,却依然贪得无厌地继续挑战环境的极限。总而言之,我们为了经济的发展,无视自然的感受。雾霾的产生从一定程度上源于对经济利益近乎疯狂的追求。如此一想,我似乎也嗅到了柴静所说的“我们的空气中钱的味道”。

同呼吸,共命运

记得初中的时候,看到过一则新闻,说不堪忍受漂洋过海的沙尘暴的日本人组织志愿者来中国帮助植树造林。沙尘暴尚且可以刮到日本,那么对于全国,更何况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看看北京吧!紧邻着污染最严重,燃烧煤炭最多的河北省,北京难逃其害,PM2.5值一度稳高不下。直到雾霾覆盖了大半个中国的时候,我们终于意识到空气是没有墙的,生命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我们,真的是同呼吸、共命运。正如视频中所说,现如今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终生暴露的实验舱里。真的不敢想象,经常性地生活在这样的雾霾之中,我们会有怎样的命运?

我想凡是看过视频的人肯定对其中那个肺部肿瘤切除手术印象特别深刻吧!患者的肺部竟然夹杂着那么多的黑色物质,看得所有人心惊胆战。术后,医生对此推测说可能是空气污染所导致的,而且告知我们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颗粒物列为一级致癌物。可想而知,这位患者的肺部吸入了多少粉尘。雾霾在长期侵入人类体内的过程中,我们的免疫系统面对其中的十余种致癌物,很容易疲劳过度而导致最终毫无招架之力。

多方的数据已经表明,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视频中也提到2014年1月份重雾霾期间,我们整个国家有二十七个城市都出现了急诊人数的爆发性增长。而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人。过去的三十年内,我国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可怕的是,当下的雾霾已经不是偶发事件,它仍会频繁地发生,而且还只是一个开始。更令我们担心的是,大部分的受害者是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

说到孩子,我想到的更多是上一代对他们的亏欠。视频中有些小孩才两个多月大,还没有出过门竟然已经得了肺炎。他们好多刚来到这个世上就生活在雾霾

的威胁之下,这岂是所谓的物质的繁荣所能够补偿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他们,许多父母选择将孩子囚禁在家里,只有在空气稍微好一点的时候才敢带他们出来透透气。但他们终归还是要走向社会,走进雾霾,走进这个所谓的天然实验舱。我们每个人对于呼吸没有办法选择,也没有办法逃避。如果我们的空气污染不能有所改善,那么当后代们真正面对这么一份大礼的时候,我们就只能自求多福和暗自祈祷了。

所谓“同呼吸,共命运”,不仅仅指的是不同区域的人,同时也包括不同代的人。柴静说,单她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时候,也许只考虑到自己在这个世间存在的几十年;但是当有了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和未来的时间有了更多的关联。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我们的后代是在的,我们还需要留给他们一点东西,我们留给他们什么呢? 执行是硬道理

视频中反复提到雾霾的解决之道,关键在于执行。我们国家其实是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和法律的,但基本都没有执行过,毫无存在感。于是,我们国家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企业在肆无忌惮地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染物,有那么多贴着合格证的超标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每到冬天就有那么多的散煤被全国几十万台小锅炉烧掉。没有任何标准,监管几乎为零,每天就有那么多污染物从法律的漏洞和缺口中排放了。

视频中的造假车企老板说,“如果环保部能够去执法,去抓那些造假车辆的话,我保证第二天就生产真的。否则的话,我生产假的,别人生产真的,明天我就垮了。”所以,不执法的结果就是逼别人作假。说到这里,我想每个人都会质疑环保部的惰政。这一点环保部门的人并不否认,但他们的尴尬也就在于此。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帖子,说我们中国的环保部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五大部门之一。尽管环保已经逐步成为基本国策,环保部门也被赋予重大的责任,但关键在于环保部门的执法处处受限,根本落实不到实处。要知道,环保部门的各项预算都要地方政府的审批。在经济发展大于天的今天,对于地方官员们为了积攒业绩而不惜批准污染企业开土动工,环保部门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频

中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对于他们的处境形容地很贴切,他们实在是有嘴没牙。

习主席一直在讲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我们国家已经提出“科学发展观”很多年,效果却没有那么明显。政策是好的,关键是没有执行好。相关的专家估计过,如果目前的环保设施按照国家的标准都到位了,排污企业和汽车制造商也都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做了,我们国家的粉尘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应该会低35%。一句话,我们中国的污染治理,关键还是在于执行。想一想“APEC蓝”为什么仅仅是几天的时间,雾霾就可以消失不见?不正是因为政府的强硬手腕制止了各路排污的源头。虽然代价是大面积的工厂停工,汽车限行,但至少我们看到了执行的效果。如果国家拿出当下惩治贪污腐败的决心和行动,那么雾霾又岂在话下?

说到执行,即使是世界上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治理好污染。它要依靠是我们每一个这样的普通人,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按照正确的法律和规定去身体力行。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就相应少了很多排放尾气的私人车辆;如果我们能够履行好监督的权利,就会倒逼更多排污的企业去进行排污处理。总之,尽管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当中国的十几亿人都参与进来的时候,我相信经常见到蓝天白云将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最后我想再一次强调,雾霾的产生源于发展,也要靠发展来解决;我们每个人都是雾霾的受害者,但雾霾的解决最终也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个纪录片,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

第二篇:穹顶之下观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穹顶之下》观后感

姓名:尤瑶瑶 学号:2014411465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教育学

上课时间地点:周三下午

综合楼506 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柴静的《穹顶之下》,这长达篇103分钟新闻报道刚刚出现时,几乎是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与讨论,现在再看仍是给人震撼。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责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柴静作为记者,她有能力看到普通群众看不到的数据,了解到普通老百姓不清楚的事实真相,更重要的是,她站出来了,她敢于顶着社会各界施加在她身上的压力去调查事实,去揭露所不为人知的真相,并将结果广而告之,其胆识可见一斑。

那些复杂的数据和看不懂的化学名称,那些雾蒙蒙的天,带着口罩的行人,我禁不住联想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我们那里的天同样的看不见,高高耸立的烟囱被领导视为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标志,曾经一度排放那些白色的黑色的废气,经上级检查禁止排放后常常在看不见的晚上悄悄的污染着大气,进入我们的呼吸,我们那里的河水变得发黑发臭,工厂后面的杨树春天已经不再抽芽。。。可是不知道实情的人们并没有带起口罩,可想而知,我们的身体里藏了多少细菌和污染物。

当柴静问一个小孩,你有没有看见过蓝天白云啊,还有夜晚的繁星啊?小孩说,没有。多么可悲的一代,他们没有见过如此美妙的事物,又怎么能读懂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呢?同时我又是多么庆幸,我小的时候夜晚和哥哥去捉萤火虫,数星星,白天追着最大最白的云朵跑,在河里捉鱼,在田里捕蚂蚱。。。十年,就这十年,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柴静说,中国用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近一个世纪的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为什么环境要替我们承担过错?到头来承担代价的仍然是我们自身。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雾霾的报道,更是反映了一个社会现状,我们每个人在滥用这自己手中的权力,我们自以为操控着某些东西,为了发展不惜污染大气,滥用权力去浪费,去排放,可是又有几人能承担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义务呢?又有几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去管理治理这些破坏生态的现象呢?我个人认为,柴静将她花费一年时间调查采访的结果整理出来告诉人们,并不是想引起恐慌,是想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想让有关部门出面解决事情而不是隐藏真相,号召我们每个人用手中的权利为我们自己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曾经蔚蓝的天空下,每个人的力量并不是杯水车薪,正所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穹顶之下,我们为了解事实感到震惊,在为柴静鼓掌的同时,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的后代为我们鼓掌,而不是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有震惊。

第三篇: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宣称自掏腰包100万拍摄雾霾纪录片,这并不出人意料。她一直热心环保,曾经虔诚地阅读环保圣经《寂静的春天》。雾霾对于她确实是心向往之的主题。

在节目中,柴静为所有观众讲解了在过去的一年中,她所“看见”的一切: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来15种致癌物质;随环保部门在中国大气污染严重地区以无人机巡航,深入非法排污工厂,揭开鲜为人知的“褐煤”对污染的巨大影响。她还深夜来到北京的延庆,调查柴油车排放不达标并大面积造假现状;回故乡寻找十年前山西污染节目当事人,探寻能源结构背后工业化城镇化之路,抨击体制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拜访中国能源领域权威人士,探索未来能源体制改革方向,提出告别煤炭时代进入油气时代„

片中的专家、机构观点和数据是否有说服力,受到了更大的挑战:

以天然气和新能源取代燃煤燃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秀良心有用吗?一是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的(煤储量巨大),二是因为燃煤燃油只要适当集中处理,应用合适的技术,污染并不严重,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北京的所谓雾霾十年二十年之内不难解决的原因。憎恶大工业是中国环保主义的最大误区,事实上以大工业取代小工业才是实现环境友好的唯一途径。中石油中石化加起来大约占全国成品油市场的70%,剩下是各种地方炼油和民营炼油企业。中石化与地方炼油企业、民营炼油企比,那个污染大,哪个品质好?开车遇到两个加油站,一个是中石油加油站一个是杂牌加油站,放心去哪个?

资深环境报道记者李靖云表示:我国的油气储量和可开采储量是两回事,大量的点状分布,开采非常困难,成本很高。过去搞过石油大进军,到处搞油田,结果是什么可以去查纪录。至少前些年川渝中小型油气井出的那一系列悲惨事故足够触目惊心了。如果遍地开花式开发,污染会呈什么样水平?

一位不具名网友说:错误太多,说几条一眼扫到的:

1、引用陈竺的数据未必就权威,上海的阚海东和环科院王金南应该有相关数据,你们谁拿到了;

2、在吸烟率这么高的现实中,肺癌数据没啥意义,充其量也就是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拜托你们分清楚发病率和死亡率;

如何解决雾霾?指望开发天然气和减少汽车可行吗?《大目标》作者任冲昊表示,“还是修核电站靠谱,北京都有核电站,我们大热河省先来俩。”

重阳金融研究院贾晋京研究员的看法独树一帜:如果是要蓝天的话,柴静还没有涉及雾霾的核心问题。雾霾的最重要的成分其实是水蒸气。是水蒸气导致几百种各类成分结合成气溶胶,成为观感很差的雾霾。要减少雾霾,关键是减少水蒸气。要减少水蒸气,只有减少水的使用以及人口量。要是为了健康,那确实要按柴静说的减少汽车尾气、工业污染排放。但是这里有个问题:这不会减少雾霾。再概括一下:减少水蒸气会带来蓝天,美国之所以有蓝天就是这个原因。但这并没有减轻环境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只是水溶胶少了罢了。减少工业排放,会有利于健康,但不会减少雾霾,不会带来蓝天。

看完这些批评,我觉得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感觉《穹顶之下》也确实只是一部个人的纪录片,虽然尽力做到数据翔实,但还是有诸多不严谨。但是这样的纪录片毕竟给很多人带来希望和热情。西坡就表示:同样作为媒体人,我很敬佩柴静,同时感到一丝惭愧。暗下决心向柴静学习多做扎实工作。

呼吁了公民责任

要呼吁公民责任,却只挑相对而言最容易最高姿态的打电话报警投诉排放超标,轻轻说句少开点儿车,对于最实际但也是最困难最不讨好的公共政策选择却不置一辞,这些选择包括:提高入城费,提高限行天数甚至单双号限行,控制大排量汽车,继续严格的摇号限号政策等。这些都会引起相当多城市中产的埋怨。看来对雾霾的恨还是没有超过对成为中产阶级知性女神的爱。而当谈到能源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就完全不顾中国的历史、地理和实际状况,忙不迭在完全没有数据没有论据的情况下把所有罪过都扣到所谓的国家能源垄断头上,为能源的私有化摇旗呐喊,为资本瓜分能源市场鼓噪,至于私人资本的进入如何就能迅速转变中国的能源结构,如何可能不计成本在中国各地探查天然气并在全国建设稳定安全的输气网络,柴静抒情之余估计没有气力去论述、论证和论辨了。

中戏教师“树上的男爵”也批评了柴静纪录片的中产阶级保守心理:

说到空气污染,北京人动不动就骂河北,说河北的钢铁厂水泥厂是北京雾霾的罪魁祸首。春节期间包括北京人民在内的大都市中产阶级开车自驾到大理,把小小大理堵了个水泄不通,春节期间PM2.5指数飙升。如果关闭了河北的钢铁厂水泥厂,河北人民就会下岗失业,而北京人少开点车,顶多就是生活不太方便而已。我想说的是:治理空气污染,那些充分享受着现代生活便利的大都市中产阶级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一边控诉着空气污染,说不许烧煤不许搞水泥厂钢铁厂,但却丝毫不提自己高能耗的生活方式,那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只想着别人为自己牺牲而自己压根没打算负责任。环境污染毫无疑问应该治理,但治理方式不应该是去砸那些正在发展道路上苦苦经营的欠达地区人民的饭碗,相反,应该充分反思并有效约束中产阶级们美其名曰“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西坡也担心环保的代价由谁承担:

雾霾并不是这两年的新生事物,只是这两年才引起注意罢了。而最关注雾霾的,显然并不是农民、富士康员工乃至环卫工大爷,而是城市中产、文艺青年、富豪老板(钢厂老板等除外)。后者是这个时代民间最有话语权的,他们脱离温饱阶段,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已将双脚迈进了城市大门,但他们也只是为自己代言。制造雾霾的“落后产能”及附着其上的人群,在舆论场并没有属于自己的话筒。不说话不代表他们不存在。但没有话语权就意味着他们有可能以“为时代让步”的名义被牺牲掉。

无论如何,柴静唤起了新一轮关注环保的热情。 如何正确关注环境问题。

长期关注环境问题的记者李靖云说:

这是个政策问题,我最担心就是政治化,那是立场问题。既然在中国就得面对中国的环境治理。我不关心纪录片是否有利于建立民主自由或者有利于党国改善治理。中国目前社会抗议增长最快的就是环境问题,据中国环境科学会的数据,从1996年开始年增长29%。所以那句“唤醒民众”实际多余。第一,准确的数据。柴静的纪录片最大的意义估计是介绍了马军老师长期的环境第三方监控数据,没有数据一切都是空谈。第二,能源政策和格局明晰化,中国的能源过去现在未来都必须靠煤,公众必须要了解这一基本事实,问题可以简化为如何对燃煤做环境处理。第三,减少污染源所必需的代价,这点必须讲清楚。限制大城市人口,发展中小城镇必然增加碳排放和污染。反对垃圾集中处理,反对核电,反PX实际在鼓励污染。数据指示基本状态,确定你需要付出的代价。不要总是反问过去,历史也不是阶段性和重复性的,而是现实性的。其实看看我们现在做的能源环境报道比如南方能源观察和财经无所不能,就知道柴静基本才入行。

南京大学周雷博士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认为应当怎样研究污染问题:

柴静是很良善的记者,但是她用调查数据、归因和解析来重新阐述常识,并将其系统化,造成一种相信和感同身受效果。所以她的调查和崔永元自费调查,因为受制于知识观和认知模式,都无法进行真正认知意义的突破和突围。虽然,崔永元更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提到煤的污染,她说到洗煤,却没有深究洗煤水的可能后果;提到能耗和油耗,她分析行业内幕和总量,却没有分析这些能耗的生成细节,哪些人主导了哪些消费并实现了何种污染扩散?中国的污染与世界经济的关联?中国现有污染机制的原因,它是学来的?还是内生的?在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之前,她在海外的调查几乎全是盲人摸象式数据。她提到伦敦的几百万污染行业工人转型,伦敦现有的环保模式,但却没有意识到整个西方,甚至整个人类都在外包和异化自己的认知。当那些污染行业从自身国家逐步淘汰,大气开始朗清,似乎就觉得问题解决了。柴静采访了一些老北京,说到儿时的记忆,似乎存在一个曾经有效和环保的北京style。这种逻辑和认知模式错得非常离谱。研究污染,从来应该多线并进,但不是用小分队调查的方式,而是能寻找到症候的发生机制。

然而,对于批评的反批评也已经出现。

李华芳在微博发表文章认为:批评柴静的学者那是因为“轴”和“酸”,学界游戏规则是占据知识山头,媒体游戏规则是靠故事煽动情感。你搞学术影响力人家搞媒体影响力彼此彼此啊。但重要的是,搞政治运动的人要学习柴静的动员能力,不然怎么煽动革命?至于普通人那就是搭便车的,“革命”不需要你们。

环球时报肯定会认为李华芳这是一厢情愿把柴静当作“革命”工具。虽然今天没有发表文章,但环球时报官方微博连续发声:“请那些不认同柴静的人,先好好看完那个纪录片。里面的干货很多,而且都来自于环保部门的专家和官员,给人感觉跟像是中国环保部门的一次集体控诉。那些纠结于柴静本人的人,你们应该看得更广一些,更高一些。”“其实如果大家看了这个片子,就会发现这个片子的主角并不是柴静,而是那些在我国各地,感到各种无力感的环保局的干部们。柴静只是一个记录者,她记录下的是环保立法和执法的种种无奈。如果看这个片子的最后,是去对柴静品头论足,那么你恐怕并没有看懂这个片子到底在说什么。”

崔永元显然比环球时报悲观,他对澎湃新闻表示:《穹顶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启蒙,但对于国家雾霾治理可以忽略不计。你可以推断一下,假如柴静拍了一个深入浅出的纪录片,让所有人都明白了雾霾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导致雾霾被彻底治理,那你说我们要那些部门干嘛用啊?

被各方猜测的“环保部门”官员在哪里?环保部新部长陈吉宁今日下午表示,自己昨天晚上完整看完了柴静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今天给她发了短信打电话,向她表示感谢。陈吉宁说,柴静的纪录片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值得敬佩。看来,环保议题已经从环保人士那里接棒到了部长手中,成为官方治理的应有之义。

要看得更广一些,更高一些。对柴静纪录片比较持中的看法来自春秋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陈平教授:这样的纪录片推动形成公民环保意识可帮助环保执法。应当鼓励。但同时要让大家理解:环保水平只能逐步改善,否则导致去工业化,造成严重就业危机和社会问题。

最后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认为以后的人类是与环境共存亡的,我们当下该思考如何把环境与人类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产业的发展应当和环境的保护一起思考一同进行,在国民的意识中不应存在是先发展,破坏了之后再来保护再来拯救,应当是不破坏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敬畏自然。假如一个人先预防了疾病就没有得病和得病之后靠药物的维持治疗是两个结果,前者多么幸福后者是费时费力费财这是不是所谓的“机会成本”。对环境的担忧和保护不止柴静一个,我们该在这个发展的时代这个转变的世纪为人类的明天做出选择。

第四篇:穹顶之下观后感

在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中,柴静向我们介绍了很多造成雾霾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中国的雾霾60%是来自于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烧。煤炭的大规模使用曾经给英国和德国带来严重的大烟雾,而石油时代来到后,曾经给日本美国带来过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而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导致两种能量的燃烧强度都很大。

首先是燃煤烟的无组织排放,排污不符合标准。中国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钢铁企业没有任何审批手续,河北的钢铁已经到了取缔不了的地步,因为千百万人依靠着这些排污不符合标准的钢铁企业就业。劣质钢铁过剩,国家却还要拨款资助。其次是劣质的煤炭如褐煤等越烧越多,并且没有经过任何的清洁和提质,在中国才洗了不到一半的煤,剩下的煤里有一半成为灰分,变成散煤供人们燃烧,这部分散煤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对于煤炭的使用现状,解决方法是把煤的使用量降下来或把煤弄干净。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裕,对汽车的诉求也日益增多,汽车的增加使石油的使用量大大增加。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也是雾霾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上柴油车标准的大面积造假,这些没有任何排放设施的柴油车在深夜的城市里行驶,是夜晚的空气质量大幅度下降。还有我国的油品质不高,长期比发达国家低二到三个等级。加油站不加油气回收装置会导致石油的大量蒸发。而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则是环保部门没有执法的权力,无法召回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汽车,制定油品质标准的大多是石化产业的人,油价的升涨也受石化产业的控制。

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产业转型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作为化学系的学生,我能深切的体会到在如今的科研中“节能”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课题。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实验是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电能等,而使产品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国的雾霾需要治理,最根本的是能源体制的改革。石油,天然气的探明和开采的权利集中在中石油一家,外界人士滴水不进,是一个垄断行业。只有竞争才能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只有把市场的权力换给市场才能真正实现能源体制的改革。

最后,就像纪录片后面柴静讲的几件事,建筑工地扬灰,可以让老板用网兜盖起来;餐馆油烟太大,可以建议老板加装吸油烟装置;加油站漏油,可以拨打12369。其实生活中我们能做的远不止这些,譬如我们可以改变出行习惯,在短的路程里尽量少开车;尽量多种植一些树木,甚至少吃些肉类食品,选择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为整个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第五篇:柴静 -《穹顶之下》观后感

前段时间一段柴静 -《穹顶之下》关于环境污染与治理的视屏在网上传疯了,各种评价都有,而且短短几天视屏就被封杀,我觉得我应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在朋友那点得到这段视屏,103分钟,用一口气把它看完,直叫人荡气回肠,写下了这篇感受。

视屏是有柴静演讲的,视屏的内容是这样的,她描述现在的北京现在一个月有25天是雾霾天气,而中国有25个城市处于雾霾之中,在雾霾天气里,出现嗓子不舒服人群与MP2.5的含量成上升关系,2013年她怀孕,她听到孩子的心跳,但孩子未出生就得做手术,她认为这是环境污染所致。她去勘察河北,河北是燃煤消耗和钢材生产大省,在那里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她只好亲自携带采样仪,在雾霾中生活一天,结果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15种致癌物质,最危险的一种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4倍。她还告诉我们,在北京,每天高峰时段,有34%的车在路上堵着,六环以内每小时PM2.5的排放量是1吨。达到这个量的是1860年的伦敦,也在1952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52年12月5日,云层之下,用火把来照明,那时候不知道MP2.5,但是那天SO2浓度高出190倍。在62年后她前往因雾霾丧生者的墓地凭吊。为考察同样恶名昭著但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现象,在公路边直击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官员向没给重型柴油车加装空气颗粒物过滤器的司机开出罚单。

对一些人所称的伦敦雾霾治理四五十年方见成效的说法,她说她发现开始治理的头十年就降低了80%的大气污染物;她还把官员和业界已知的秘密推到公众视野之中:一艘海轮排放的PM2.5几乎等于50万辆货车,而轮船和飞机的燃油还没有得到像汽车用油那样的哪怕不算严格的监管。她拜访各方面专家,她问中国石化集团前总工程师、国家石油标准委员会主任曹湘洪为什么是石化行业而不是环保部门主导油品标准制定?为什么不公开油品标准升级的成本?有没有可能放开油品市场?她处理了数据,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卫生部部长陈竺与专家合作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报告估计的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35万至50万人早死这样惨烈的数字。

视屏的最后,她看到家门口有一片工地裸露,她试着与施工者交涉,结果扬尘的土堆得到覆盖;楼下的餐馆没有加装油烟处理装置,她打了举报电话12369,餐馆老板果然装上了法规要求安装的设备;加油站的加油枪汽油挥发严重,她又向环保部门举报,加油站答应马上修好防挥发装置。她说,如果不打,12369就只是一个数字。只有信息公开,才能治理污染,我们要从普通的小事做起,此时此刻此地大家一起抵抗污染,保护自己和爱的人,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是清洁和美好的。她建议网友:表达自己的不满、维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我们撇开她的视屏不说,环境的污染确实是事实,因为自己是一个学化学的人,对这些也许是有点敏感,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惜以牺牲碧水蓝天为代价,国家的能源在大量的消耗着。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有了惨痛的教训,大家经常会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你自己做到了吗?回到她的片子里,她说讲中国的油品等级为什么那么的低,原因是中国只有3家石油公司为了自己的垄断利益,自己指定的标准过低,大家都知道的她指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此同时,她又说美国却有上千家。难道说,只要我们打破垄断,全面开放石油问题就解决了,就万事大吉了,排放就更清洁了,雾霾就可以治理好了。事情有那么简单吗?事实果真如此么?全面放开石油行业,交给市场竞争然后形成私人寡头。问当今世界,有哪个所谓的民族资产阶级有这个实力搞得赢西方的大财团大寡头?如果真的全面放开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西方的大资本家垄断。也许放开初期老百姓会有点甜头,但是长远来看,一旦西方大资本垄断了中国的能源市场,那才是苦日子的开始。我觉得根本不是这方面的问题,中国现在需要发展,消能源是必不可少的,去说美国怎么做,英国怎么做,各国家的国情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抄照搬,都说中国物资丰富,为什么不利用好,去开发好新的能源。现在科技那么发达,有多少东西是放错了地方的宝,就说我们的污染物S02,它真的只会污染环境吗?我们为什么不采取技术好好的利用它?

从环境的角度来说,现在的环境污染真的很严重,空气质量好不好一对比就知道,现在各种癌症不断发生,基因突变,各种畸形儿,这些事实就在我们眼前。我是从乡下来,我们那边主要是农业,没有工业,没有环境的危机感。现在生活在贵阳也没有太多的感触。去年暑假我到城里去打工,在东莞的那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真的生活在了穹顶之下一样,四周都是云雾,那种所谓的大城市的繁华被东西笼罩着,我看不见远方,那里的天空是那么的低,我很想看远一点,看看这个城市的繁华,但是,视线的不远处,一切都消失在雾一样的东西里,有时候走过一些旷地,明明周围什么都没有,可是感觉那里的空气不适合我,我不想呼吸,只想逃离。1950年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如果你有恨的人就买一罐送给他”,这是国外一次大污染事件后出现的市售空气罐头的广告,我们想一想,在我们小的时候中国有瓶装的矿泉水卖吗?没有吧。而现在它已经完全的商品化,这难道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吗?社会的进步需要他吗?当我走到某一个地方渴了就喝水呀,为什么要去买?如果污染到有一天,我们是不是出门要带一罐空气,就像喝水一样时不时的拿出来呼吸一下,或者到商店买空气的概率大过买其他东西的概率,我们真的要这样吗?柴静的片子虽然已经被封了,可是当初不是播出来吗?允许播又封,都是在说明环境污染很严重了。以损耗能源污染环境换来发展真的对吗?咱国家最近几年的环境正在变化也太快了。是该治理的时候了.我们应该总结检讨,总结一下这些年的得与失,成与败。环境污染到了该整治地时候了,浪费资源浪费掉环境,这样的强大有多少中国人愿意,大家更多的是痛惜。

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爱护它是我们的责任,保护它是我们的权力,我们有权让我们生活的家园干净美丽,环境法不是没有,我们为什么不使用它?我们的环保部门去哪里了?一桩桩案子侵犯生存的事件发生着,在题为《谁承担后果——美国中央情报局与文化冷战》的著作中,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Frances Stoner Saunders)揭露,为了发动文化冷战,美国中情局向各类美国慈善机构投入巨款。柴静作为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尽管她的行为是负面的,但是也是一种抵制环境污染的行为,在保护环境,如果能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在乎,这样做又何尝不可以。还有人说柴静被“软禁”,是权力的惯性使然,也是一直以来权力从未掩藏过的傲慢的凸显。联合国于1992年通过的气候变化纲要公约(FCCC),希望全球共同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减排。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更明确对6种温室气体进行减排。《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是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制定的法律。其中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我们都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人人应该遵守这个法律,行使这个权力。在这个家园里,人是地球的主人.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有生命的物质,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这些生物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在我们不断进步的时候我们要不要尊重他们?作为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美国和其他国家正积极调处环境正义与可持续发展这对主要的公共政策问题。国内及国际法层面上的讨论不仅涉及到这两个术语的定义,还涉及到这些定义怎样才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而具有效力。人权作为一个承载着人类美好理想与追求的庄严理念,在当今中国已成为鲜活生动、惠及全体人民的实践成果。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时,中国人权事业必将呈现更加美好的图景。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全面统筹、开放合作,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科技进步是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科技、环境、人权的全面发展与良性互动,是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幸福和谐的根本保障。维护和发展人权,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倡导互利的原则,打破和消除科技壁垒,让科技成果惠及全人类。不同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差异选择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倡导平等的机制,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另外,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协议》主要是就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签署协议,根据各国的GDP大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的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多个环保组织和行业协会都对协议不满,认为仅出台一个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声明远远不够,也不足以向全世界提供足够清晰的信号。

最后,对于柴静的《穹顶之下》为什么被禁播,各方人士都有自己的说法,在这里我只想说我自己的看法,不管是能源结构的问题,还是执法力度问题,或是企业国家社会责任感问题,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都是很难企及的,我们可以讨论它,深究它,批评它,可是我们甚至连给相关部门一个建议或者提案的有效渠道和机会都没有。但是思考本身就会带来价值,它会指导一个人的行为意识,而这些又是我们多么欠缺的东西。管自己的力量有多么渺小,即使我改变不了别人,但是我能要求自己。不管我生活在哪里,都呼吸着同一片空气,逃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你恰逢在环保事业上,在减少环境污染上做着我们企业能做的,也确实起到作用的事业,为什么不坚持呢?作为对环境污染问题关注的公民,柴静自费进行雾霾调查似乎很正常,但穹顶之下不该让柴静们孤独前行。虽然这类自费调查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发的公民责任感,但实际上是公民个人在主动为缺位的公共职责在补位。我认为,解答环境污染的社会现实问题,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更努力地主动作为,从而让每一个公民都增强自己的公共职责感。是的,有人说她的数据造假了,有人说她太做作了,那你为环境做了什么努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多重耐药菌分析范文下一篇:二年级英语题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