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11项卓越品质

2023-06-25

第一篇:教育者的11项卓越品质

卓越绩效模式简介和11项核心价值观概述

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CPE)源自美国国家质量奖评审标准,因纪念已故的美国商务部部长波多里奇在任时,积极推动美国政府设立质量奖,鼓励美国企业提升竞争力,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将该奖命名为波多里奇奖。由于卓越绩效模式融合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不仅在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得到了的广泛认同,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也纷纷引入实施,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根据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阿尔波特·林克教授和达特茅斯学院的约翰·斯哥特教授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每年可带来相关的收益大约为240.65亿元,收益与成本比率保守的估计为207∶1,而施乐、IBM、通用汽车、微软、摩托罗拉等世界级企业运用卓越绩效模式不仅取得卓越的经营结果,并获得了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成为全球企业学习的典范。 2001年起,我国在研究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2005年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工作直接采用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主要分为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七大部份指导企业实现卓越的经营管理。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比较,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属于“符合性评价”标准,它只是对一般过程进行“合格”评定,从“符合性”的角度入手并兼顾“有效性”,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进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则建立在“大质量”理念之上,重视企业的“战略策划”与“创造价值的过程”营运,追求卓越的“经营结果”,宣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企业管理体系是否卓越的“成熟度评价”标准,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的评价,重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识别发现企业或组织当前所处竞争环境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指导企业采用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方法,帮助企业和组织不断追求卓越。《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不仅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自我评价与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运营管理评价,《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的不仅是方法和工具,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的粗细化管理提供了可量化的标尺,和互相学习的比较标杆,同进度也为第三方评价提供一个更量化的标准。

该奖作为中国国家质量奖,在中国企业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指导中国企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取得卓越的经营绩效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

一.促进企业更加重视产品、服务质量,进而重视经营的质量;

二.鼓励和指导企业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推动企业学习、实践卓越绩效模式标准,找出差距,持续改进;

四.获奖企业作为实践卓越绩效模式的成功典范,与全社会分享其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

中国国家质量奖不仅是我国质量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同时也是我国卓越经营企业的典范,迄今已有联想、宝钢、海尔、海信、上海三菱电梯等数十家企业获此殊荣。

11项核心价值观概述

卓越绩效准则是建立在一组相互关联的核心价值观和概念的基础上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和概念是企业为实现卓越的经营绩效所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它贯穿于卓越绩效准则的各项要求之中,应体现在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之中。核心价值观和概念共有11条,具体内容如下:

1) 前瞻性的领导(visionary leadership)组织的高层领导者应设定方向,确立对于顾客的关注,建立明确而实在的价值观,提出高的期望。

这些方向、价值观和期望应综合权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领导者要确保建立起追求卓越、促进创新、构筑知识和能力的战略、系统和方法。价值观和战略应当用于指导组织所有的活动和决策。

高层领导者应鼓舞、激励全体员工,鼓励员工贡献、成长和学习,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和创造。

高层领导者应对组织的治理机构的行为和绩效负责。治理机构最终应就组织及高层领导者的道德、价值观、行为和绩效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

高层领导者应通过其道德行为,通过参与计划、沟通、未来领导者培养、组织绩效评审、员工表彰认可等,发挥其榜样的作用。作为榜样,当他们在组织中构筑领导力、承诺和主动精神时,他们就能够有力的强化组织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期望。

2) 顾客驱动的卓越(customer-driven excellence)

质量和绩效是由组织的顾客判定的。因此,组织必须重视所有能够为顾客带来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特征和特性,以及所有接触顾客的方式。这样才能引来顾客,得到顾客的满意、偏好和推荐,赢得顾客的驻留和忠诚,实现业务的扩大。顾客驱动的卓越包括对当前和未来两方面的关注,既要理解今天的顾客要求,还要预计未来的顾客期望和市场潜力。

在整个顾客购买、拥有和服务体验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顾客所体察到的价值和满意。这些因素包括了组织与顾客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建立信任、信心和忠诚。

顾客驱动的卓越其含义远不止减少缺陷和差错,符合规范,或是减少抱怨。不过,减少缺陷和差错以及消除造成不满的原因,影响着顾客对于组织的看法,从而也是顾客驱动的卓越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组织能否消除缺陷和错误的影响(“为顾客排除问题”),对于留住顾客和建立顾客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顾客驱动的组织不只是重视满足顾客基本要求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特性,而且还重视使自身区别于竞争者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这种差异化可以基于全新或改进的提供物、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组合、提供物的定制化、多重的接触机制、快速的反应、特殊的关系等等。

因此,顾客驱动的卓越是一个战略性的概念。它意在顾客的驻留和忠诚以及市场份额的获得和增长。它要求对于变化的和新出现的顾客和市场要求,对于影响顾客满意和忠诚的因素,能够持续地保持敏感。它要求倾听顾客的心声。它要求预计市场的变化。因而,顾客驱动的卓越还要求把握技术的发展,把握竞争者提供物的发展,并对顾客和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灵活的反应。

3) 组织和个人的学习(organizational and personal learning) 要实现高水平的经营绩效,就必须在组织和个人的学习上有一套有效的办法。组织的学习既包括对于当前做法的持续改进,也包括因势利导引入新的目标和/或做法。学习必须根植于组织的运行中去。这意味着:

学习是日常工作的常规组成部分;

学习实施在个人、部门及整个组织的诸层次上;

学习导致了在源头(“根本原因”)解决问题;

学习着重于在整个组织中构筑和分享知识;

学习为引起重大而有意义变化的机会所驱动实现学习的源泉包括:员工的创意、研究与开发、顾客的意见、最佳做法的分享和标杆分析。

组织的学习可达成:

通过新的和改进的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增加价值;

开发新的商机;

减少差错、缺陷、浪费和相关的费用;

改进反应能力和周期时间绩效;

增加整个组织中所有资源利用的生产率和有效性;

提升组织在履行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方面的绩效。

员工的成功日益依赖于个人的学习和实践新技能的机会。组织通过教育、培训及其他的成长机会而投资于员工的个人学习。这些机会可包括职位轮换,提高所展示出的知识和技能的薪酬。在岗培训是一种效费比很高的培训方式,能够更好地将培训与组织的需要和重点相结合。教育和培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如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学习和卫星广播等。

个人的学习可带来:

愿意长期为组织做出贡献的更加满意和多能的员工;

组织范围内的跨职能学习;

构筑组织的知识财富;

改善了创新环境。

因此,学习不仅直接导致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提升了响应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效率,从而带给组织更强的市场实力和绩效优势,也带给员工更好的满意度和追求卓越的动机。

4) 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伴(valuing employees and partners)

组织的成功日益依赖于其全体员工及合作伙伴的多样化的知识、技能、创造力和动机。

重视员工意味着致力于员工的满意、发展和权益。这涉及到采用更灵活的绩效工作做法,这些工作做法充分考虑了员工多样化的工作场所需要和家庭生活需要。在重视员工方面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包括:

展示出领导者对于员工成功的重视;

超越常规薪酬制度的认可;

在组织中的发展与进步;

共享组织的知识从而使员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及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营造鼓励冒险和创新的环境。

组织要更好地实现其总体目标,就必须建立起内部的和外部的合作关系。内部合作关系如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合作。与员工的合作关系可能会涉及员工的发展、交叉培训或新的工作组织,如高绩效的工作团队。内部的合作伙伴关系还可包括为改善灵活性、响应能力和知识共享而建立的工作单位之间的网络关系。

外部合作关系主要是同顾客、供应商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战略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正在日益成为外部合作伙伴的重要形式,这种合作伙伴以提供进入新市场的通路或发展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依托。此外,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还可以使组织的核心能力或领导能力与合作者的优势与能力相得益彰。

成功的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应树立长远的目标,以建立相互投入和尊重的基础。合作者应明确成功的关键要求、定期沟通的手段、评价进展的方法、适应情况变化的措施等。某些情况下,联合教育培训可能会是一个效费比很高的员工发展方法。

5) 敏捷性(agility) 要在全球化的竞争市场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有敏捷性,亦即适应快速变化的能力和灵活性。电子商务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更加迅速、灵活和定制化的响应。企业面对着越来越短的新/改进的产品和服务的导入周期,同时也面对着更快、更灵活的顾客响应。要在响应时间上取得重大改进,常常要求简化工作单位和过程并/或具备在不同过程间快速转换的能力。在这样一种严峻的环境下,多技能的主动性员工就成为最为重要的财富。

应对竞争挑战的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从设计到导入(推出产品/服务)的周期或创新的周期。为了应对迅速变化的全球市场的需要,组织必须将从研究或概念到商品化之间的活动进行阶段间的整合(如并行工程)。

时间绩效的所有方面都变得愈来愈重要,周期时间已成为一个关键的过程指标。对时间的关注还可带来其他的重要益处,时间方面的改进通常会同时推动在组织、质量、成本和生产率方面的改进。

6) 注重未来(focus on the future)

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下,注重未来就要求理解影响你的企业和市场的那些长期的和短期的因素。要追求稳定的增长和市场领先地位,就必须有坚定的未来导向以及对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做出长期承诺的意愿,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股东、公众、社区。

组织的计划活动应当预先考虑到诸多的因素,如顾客的期望、新的商机和合作机会、员工的发展和聘用的需要、全球市场的增长、技术发展、发展的电子商务环境、新的顾客细分和市场细分、不断变化的管制要求、社区和社会的期望、竞争对手的战略性举动等。战略目标和资源分配必须与这些有效因素相匹配。注重未来还包括员工和供应商的发展,实施有效的继任计划活动,创造创新机会,预期应承担的公众责任。

7) 促进创新的管理(managing for innovation)

创新意味着实施有意义的改变,以改进组织的产品、服务和过程并为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新的价值。创新会使组织的绩效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创新已不再是研发部门的领地,它对于经营的所有方面以及所有的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应使创新成为组织的学习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创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创新构筑于组织及其员工所积累的知识上。因此,对于促进创新的管理而言,有效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8) 基于事实的管理(management by fact)

组织的运行依赖于绩效的测量和分析。这种测量应取决于经营需要和战略,并应提供关于关键过程、输出和结果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绩效管理需要诸多类型的数据和信息。绩效测量应包括顾客、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绩效,运营、市场和竞争性绩效的对比,以及供应商、员工、成本和财务方面的绩效。

分析是指由数据和信息中萃取进一步的意义,以支持评价、决策和改进。分析需要利用数据来确定趋势、展望及尚不明晰的因果关系。分析可服务于多种目的,如计划活动、整体绩效评审、运营改进、变革管理、与竞争者或标杆的绩效比较等。

在绩效改进和变革管理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绩效测量指标的选择和应用。所选指标应能最好地描述那些使顾客、运营和财务绩效得以改进的因素。体现顾客和/或组织绩效要求的一套综合测量指标,构成了将所有过程与组织目标相校准的一个明确基础。在对所追踪过程的数据的分析中,测量指标本身也会被评价和改变,以更好地支持目标。

9) 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组织的领导层应重视公众责任、道德行为,并强调履行公民义务的必要性。在恪守商业道德和保护公众健康、安全、环境方面,领导者应当成为组织的榜样。对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保护组织的运营,以及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组织还应注重保护资源和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在计划活动中应考虑到产品的生产、分销、运输、合作和废弃等所可能造成的有害影响。有效的计划活动可防止问题的发生,提供发生问题时的坦诚应对方案,提供所需信息与支持以保持公众的知情、安全和信心。

从公众责任的角度而言,产品的设计阶段对于许多组织都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决策影响着生产过程,常常也决定着所排放的市政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的内容。有效的设计战略应考虑到人们增长的环境意识和组织的环境责任。

组织不只是要满足所有国家的、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他们还应把这些要求视为实现“守法之上”的改进的机会。组织应在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事务和交往中强调道德行为。组织的治理机构应对高度的道德行提出要求并加以监控。

10)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focus on result and creating value)

组织的绩效测量应注重于关键的结果。这些结果应当被用于关键的利益相关者——顾客、员工、股东、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公众及社区——创造价值和平衡其相互间的价值。通过为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组织构筑起了忠诚,并为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要加以平衡就意味着各种目标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和改变。为了满足这些目标,组织的战略中就应明确地纳入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这将有助于确保计划与行动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避免对任何一方造成不利的影响。一套均衡组合的先行(leading)和滞后(lagging)绩效指标的应用,为沟通长、短期的重点事项和监控实际绩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也为结果的改进提供了明确的基础。

11)系统的视野(systems persective)

卓越绩效准则为管理组织及其关键过程实现卓越绩效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野。其7个类目和核心价值观构成了这一系列的模块和整合机制。但是,要对总体绩效加以成功的管理,还必须针对组织加以“综合(synthesis)、校准(alignment)和整合(integration)”。“综合”意味着把组织视 为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确 立包括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在内的关键业务要求。 “校准”意味着应用卓越绩效准则所规定的各项要求之间的关键联系来确保计 划、过程、测量指标和行动之间 的一致性。“整合”构筑在校准之上,意味着 组织绩效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以充 分互联的方式运行。

系统的视野包括了高层领导者对于战略方向和顾客的关注。它意味着高层领导者依据经营结果来监测、应对和管理绩效。系统的视野还包括利用测量指标和组织的知识来建立关键的战略,它意味着这些战略要与组织的关键过程联系起来并协调组织的资源配置,最终实现整体绩效的改进和顾客的满意。

因此,系统的视野意味着管理整个组织及其组成部分以实现成功。

第二篇:《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

读后感

下溪加油站张 琼

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台。好好工作,才会有好的发展。但是在许多工作中,有人成功了,得到了领导的器重;有人失业了,下岗了从此失去了人生发展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

《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一书就是员工在企业里从平凡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的一盏启明灯。它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感想:

打开目录第一项是“敬业是最卓越的工作态度”。文章巧妙地采用引经据典的手法,将什么是敬业,敬业的前提条件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中要有激情,要求自己比昨天更努力。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不论你的工作现状、生活境遇如何,都要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并要使工作技能专业化、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样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才能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第二项忠诚是无价之宝,它告诉我们,忠诚建立信任,忠诚建立亲密,员工忠诚与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它不是一种纯粹的付出,忠诚会有忠诚的回报。它是我们的需要,是立足于社会之本。

第三项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脉亦是财脉,从保险推销员这一故事中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与上司协调好关系,同事之间相互关心、体贴;与客户之间真诚相待、热情服务,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第四项团结协作,优势互补。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种观点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冠军争夺赛中那场惊心动魄的胜利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团队精神才能得到完美的诠释。

整整的12项修炼,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教育我们在工作中要努力从一个平凡的员工成长为一位卓越的员工。然而,要想达到“卓越”,必须具备与企业共命运的境界。

我为能成为中国石化的一员而自豪,加油、加油、加油!

第三篇:卓越领导力的六项修炼

学习课程:卓越领导力的六项修炼

单选题

1.一个领导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核心能力是

1. 2. 3. 4. A 战略能力

B 研发能力

C 服务能力

D 指挥能力

2.真正的好的批评是

1. 2. 3. 4. A 先弄清事实,然后融通情感

B 先融通情感,然后弄清事实

C 先弄清事实,然后不要融通情感

D 先不要弄清事实,然后融通情感

3.领导力的来源,一部分是来自职位,但更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

1. 2. 3. 4. A 自我发展

B 社会舆论

C 个人能力

D 潜移默化

4.静态优势观适合于

1. 2. 3. A 技术密集型企业

B 劳动密集型企业

C 资源充裕型企业 4. D 资源短缺型企业

5.优秀团队的素能模型分别是

1. 2. 3. 4. A 思辨力、感召力、操作力、组织力

B 思辨力、感召力、执行力、专注力

C 思辨力、感召力、操作力、专注力

D 创造力、感召力、操作力、专注力

6.被称为绩效管理魔方的是

1. 2. 3. 4. A 绩效管理的10个关键点

B 绩效管理的12个关键点

C 薪酬管理的12个关键点

D 薪酬管理的10个关键点

7.企业最高领导人的四项责任是

1. 2. 3. 4. A 招聘优秀人才、设计企业规则、做好市场规划、打造职业团队

B 整合赢利模式、设计企业规则、做好市场规划、打造职业团队

C 整合赢利模式、设计企业规则、制定企业愿景、打造职业团队

D 整合赢利模式、设计企业规则、做好市场规划、增加社会税收

8.在领导人的类型中,第四代领导是

1. 2. 3. A 顾问式领导

B 教练式领导

C 管控式领导 4. D 带动式领导

9.领导力模型是

1. 2. 3. 4. A 90度

B 360度

C 270度

D 180度

10.在领导力模型示意图中,与感召力处于一条对角线上的是

1. 2. 3. 4. A 执行力

B 组织力

C 学习力

D 决策力

11.要解决没有经过职业化训练的习惯性错误,惟一的办法就是

1. 2. 3. 4. A 暗斗

B 成长

C 竞争

D 学习

12.学习者有三重学习境界,在修炼阶段是

1. 2. 3. A 强化式学习

B 裂变式学习

C 体验式学习 4. D 弱化式学习

13.绩效管理的12个关键点由什么构成的

1. 2. 3. 4. A 四个维度、四个层面

B 三个维度、三个层面

C 四个维度、三个层面

D 三个维度、四个层面

14.对组织绩效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就是

1. 2. 3. 4. A 全面绩效管理

B 部分绩效管理

C 全面薪酬管理

D 部分薪酬管理

15.在领导人的风格中,如果定力和活力都不够,就是

1. 2. 3. 4. A 活力型

B 随和型

C 独行型

D 目标型

第四篇:《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读后感

读了《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感触颇多,笔者的职业道德观,让我深深地感到佩服,每次读它,总是有些地方能引起我心灵的震撼,它默默地改变着我的职业观,也让我明白企业对自己的终极期望--主动去做需要做的事,而不是被迫地去做。正如古人所云"开卷有益",今天真的深深得体验到了,它确实是一本好书,它就是我完善自我的良师益友。

以下是本月的学习心得:

卓越员工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卓越员工能给企业带来发展,是企业走向成功、迈向卓越的的动力,一个员工只有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发展。这就要求着他必须敬业、忠诚。

一个员工只有向卓越的员工看齐,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翁,不轻视企业也不轻视自己的工作,不管任何时候都把企业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做到爱岗敬业,对企业忠诚。这样的人才能得到的老板青睐和企业的欢迎,才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以及获得更大的发展。

踏出社会的这些日子,让我看到:有的人奋斗到二十多岁就已经是卓越员工了,他们敬业爱岗,时刻都把企业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可是就有的人就算是用上一辈子的时间还是平凡员工,他们整天无所事事,还经常抱怨福利差、薪水低,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书里已经很明确告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读《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让我明白了,付出和收获一般情况下都是成正比的,关键在于你本身是否努力过、奋斗过?当别人都在为事业和前途奔波时,你又在干嘛?茫然地虚度光阴,还是安于现状,如果你处于两者的状态之一,就不要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牢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人生犹如昙花一现,更何况在职的时间,作为一名员工,我不想虚度光阴,我会摆正心态,做到敬业爱岗,忠诚守信。我明白想要成为一名卓越的员工,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东西要学,我也坚信天道酬勤,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至此,我除了想推荐《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这本书之外,我还将进行一次自我宣誓,我决心:全力以赴争当卓越员工,牢记企业对我的终极期望。感谢笔者给我的启发,这将使我终身受益!

第五篇:追求卓越品质营造特色文化

—中铁十局西北公司西商项目经理部

随着项目管理在施工企业的逐步推行,项目部已逐渐成为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生产一线的指挥中枢,企业经济效益的源头,展示形象的窗口。近年来,西商项目经理部在全方位抓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不忘抓好项目文化建设。我们以讲究诚信,严细管理,真抓实干,在项目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着力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文化,不但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企业开拓了市场,提高了美誉度,创造了好的社会效益,要做到这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加强精神建设。

项目部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处处体现和谐友爱大家庭温暖的人本理念,发扬项目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把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技能和潜力,扭转员工“打工族”观念,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打造和谐项目。

1、项目部领导关爱员工,在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项目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想办法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把生活区安置在离工地不远的村里,办公室都安装宽带网,配置空调,小太阳,配有热水器,洗涤房配有洗衣机,冬天给每个员

工发放了防冻衣物,夏天为员工送茶送水及送防暑药。项目部设有乒乓球台、羽毛球场、象棋、扑克牌等娱乐设施,为员工业余文体生活提供方便;在工地,安排交通车接送员工上下班,工地设置饮水、休息、防寒避暑场所,尽可能改善员工的劳动保护条件;在生活上,办好职工的食堂,让员工吃上可口的饭菜;项目部领导经常找员工谈心,只要有员工生病领导一定抽空探望;员工家属来工地探亲,一般都派车接送;把农民工当作自己的员工一样看待。在高温时,为他们送茶水、送绿豆糖水、送解暑药;严寒时,项目部为他们送保暖衣;逢年过节,我们给他们加好菜,工作苦累时,项目部领导上门谈心,了解疾苦,询问工资是否按时领取等。

2、在关心生活的同时,也注重教育引导,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和干部都细致入微地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部有自己的简报,利用板报、书刊、广播,会议等形式宣传企业面临的各种利好形势,让员工看到企业在社会上的美誉度,看到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员工们体会到加快祖国发展,为祖国建设事业做贡献是件十分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3、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这是企业给员工最大的福利,也是员工的一种隐性收入。不学习的人实际上是在选择落后。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渠道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学习和培训的费用方面给员工开绿灯。项目部每个星期二和星期四晚

上都组织开办职工夜校,鼓励大家自学成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例如工程部门会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员工们讲解施工图纸和规范,让每一名同志都能清晰的了解到工程的进度情况,并且掌握国家制定的施工规范,更好的运用在施工现场,保证工程质量。

二、让所有的业主都了解到我们的品质,信任我们的品质。

作为施工企业,业主就是我们的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业主需要的是我们的品质。这种品质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工程的品质。二是指承包商的人的品质。二者俱佳才是业主所想要的。为了使我们的品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我们注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是注重员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做文明之师。给员工量身定制统一的服装,配戴工作牌,上班点名签到。住地和工地现场的各种企业标示要和上级要求统一标准。待人接物有礼有节。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等。从制度上强制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做精锐之师、文明之师。

2、是管理科学化,切实做到资源配置合理,成本控制得当,全员全过程创优。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并汇编成册,严格按制度办事。努力做到人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项目部把种种制度汇编成一个小册子,人手一份,项目部经理定期抽查询问。由于措施合理,落实到位我们所干的工程获得业主的奖励。

3、是讲究诚信,把诚信作为项目部行动的第一准则。我们在项目部建立了业主文化。永远保持对业主的热情和真诚,重合同、守信誉。不做有背合同的事情。即使是做亏损的工程也决不允许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隐患。在工期上不能有半点含糊,正确处理好工期与效益的关系,排除一切困难,绝不能拖延工期一分钟。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了解和领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提高了思想认识,如项目部的一名小车司机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我们只知单纯的开车,不了解提高效益的重要性,不能够理解项目领导的注重文化的意思。可通过学习后,才知道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其重要意义。以后,我会自觉主动地投身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之中,不但自己做还鼓动身边的人一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贡献我一点微薄的力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业主、监理等有关部门借用他开的小车过程中,他热情、主动、周到、优质的服务,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业主、监理等同志对项目部领导说,从你项目部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位司机的身上,就能看出你们企业的良好素质。

4、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契机做好自我宣传,真正做到我们的品质,你知道,你需要。我们有了好品质,就要想方设法向业主推销。否则再好的宝剑,放在箱子里无人知晓,也就一文不值。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做好企业宣传,利用业主的宣传阵地,做好企业形象宣传。如果我们具备了好的品质,而这种品质

恰好又是业主所需要的,那么我们和业主就有了共通点,我们也就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起点。

三、加强项目管理,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推行项目文化,实施管理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管理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举措。创一流管理,打造管理品牌,制度建设是关键。我们不断追求创新,建立和不断完善项目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制定了“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奖惩制度”、“分包工程的管理制度”、“成本管理责任制度”、“机械设备、车辆管理制度”、“立功竞赛奖励制度”、“环境卫生和绿化管理规定”、“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用制度来激励每一个员工立足岗位,创一流服务。通过实施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奖励办法,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总之,项目部注重发挥项目文化建设特色,加强项目文化与项目党建的结合、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坚持以人为本,极力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铸就了项目管理之魂。项目文化正在项目落地生根,已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xx同志的政审材料下一篇:国家赔偿法第35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