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高校事业科学发展

2022-09-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高校的科学发展必须以此为指导, 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发展需要, 把自身的事业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来。

解放思想, 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束缚,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就是要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 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是指导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一大法宝, 也是高校及时准确地把握时代特征和自身发展坐标, 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当前, 高校的办学环境和办学要求都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例如, 由计划经济体制下面向政府办学, 转变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向社会办学;由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强调扩张规模, 转变为在稳定发展节奏的基础上强调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等等。这些变化, 既为高校提供了发展机遇, 也使高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 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才能抓住机遇, 从容面对。

高校解放思想, 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面向市场的意识。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 有的以面向行业为特点, 有的以服务地方、服务区域经济见长, 有的则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建功立业的舞台。高校办学的主要服务面向, 就是高校的“市场”。树立面向市场的意识, 就是要认真分析服务对象的需求, 科学回答好市场需要学校做什么、学校目前能够做什么、经过努力还可以做成什么、怎样才能做的更好等一系列问题, 主动面向市场, 科学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 着力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 发挥好人才和知识高地的优势, 以服务求支持、求发展。

其次是要从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规模扩张的思维习惯和贪大求全的“粗放型”竞争观念中解放出来,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作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这篇大文章。新世纪新阶段, 在经历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后, 提高质量、建设鲜明的特色成为各级各类高校共同面临的任务。这就要求高校牢固树立增加规模、提高质量都是发展, 但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质量必须贯穿始终的观念。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 与知名大学、与历史悠久的大学相比, 并无多少办学优势可言。因此, 一定要把建设特色与提高质量结合起来,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把有限的办学资源相对集中, 科学审慎地选择若干个重点学科专业予以大力扶持, 以此带动全局。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过程, 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特色逐步积累的过程;带动其它学科专业的过程, 同时也是整体育人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特色的形成与质量的提高, 是同一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 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就不会有高校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改革与开放一起, 共同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 是新时期我国最鲜明的特征。创新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 既是一种思维方式, 又是一种精神状态, 它是新时期30余年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之源, 也是高校发展的动力之源。近些年来, 高等学校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深化改革, 加强创新, 有力地促进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当前, 在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形势下, 在高等教育工作重点要真正放在提高质量上, 促进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要求下, 高校必须进一步坚定改革创新的决心和信心, 坚持以改革的办法挖掘潜力, 以创新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从推进改革创新中获取发展动力, 一是要抓住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创新这个先导, 认真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 深入思考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办学根本问题,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在观念更新中推动实践。二是要抓住教学改革这个核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质量工程”的要求,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向纵深发展, 健全完善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德育为先,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要抓住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这个关键, 建立完善与国家政策相符合、与时代特征相吻合、与学校实际相切合的体制机制, 提高管理效率, 激发办学活力。四是要抓住创新文化建设这个基础, 培养广大师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要尊重广大师生的每一次创新实践, 重视每一次创新成果, 让创新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成为一种校园风尚, 在改革创新中, 促进学校不断达到更加高级更加和谐的形态。

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 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和谐社会, 则是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总要求和总特征的社会。科学发展、共建和谐,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高校坚持和落实这个要求, 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把科学发展、共建和谐贯穿于高校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 一是必须以发展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校园是否和谐,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发展水平与发展的协调性, 虽然一个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学校未必令所有的师生员工都满意, 但是一个思想僵化、停滞不前的学校必将面临着人心更加难以凝聚的难题,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围绕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功能, 更新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思路, 突出发展重点, 破解发展难题, 以发展巩固和谐, 以和谐促进发展。二是要牢固树立育人以学生为本、办学以人才为本的观念,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 建立起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进步、方便学生办事、解决学生困难, 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当前, 特别要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认真做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工作。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用事业凝聚和激励人才, 用政策吸引和保障人才, 在各项工作的实践中培养和锻炼青年骨干人才, 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三是要统筹兼顾办学中的重大关系, 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例如,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校、民主管理的关系, 等等。四是要创建和谐的办学环境。除了要促进高校与社会的和谐, 着力为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 高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紧紧抓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这个首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良好心态这个重要环节, 校园文化这个重要载体,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队伍建设为关键, 不断推进校园内部和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宏伟目标, 能否顺利实现这个目标, 归根到底取决于人, 取决于人的素质, 取决于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的发展进步, 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对此, 高校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是要把握好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使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契合。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坐标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定位好自己的特色, 调整发展思路、发展举措, 把学校的事业纳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来。二是要全面履行好高校基本职能,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促进者。高校要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为人民服务, 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贡献率。三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踏踏实实办好高校自己的事。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党员干部, 要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要求, 体现在平时的精神境界上, 体现在每天的工作状态中, 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高校繁荣自身事业的必由之路, 也是高校更好地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

摘要: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要结合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实际, 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 创造性地把“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落到实处, 努力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关键词:十七大,高校,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德祥.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和谐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

[2] 纪宝成.高校科学发展的战略方针:发扬传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下一篇: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