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面具民间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2022-11-04

傩面具民间艺术参考文献

[1]严静.傩面具[J].少儿美术,2022,(10):48-49.

[2]姚金贵,梁晶.萍乡傩面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21,(23):47-49.

[3]沈定求.南丰傩面具图式研究[J].大众文艺,2021,(18):77-79.

[4]张莉,游京峰.婺源傩面具与小学美术课堂的结合[J].江西教育,2021,(21):87.

[5]孙文玥.中斯面具文化对比研究[D].导师:马仲武.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

[6]王可馨.赣西傩面具艺术形态研究及创新应用[D].导师:张晓菊.西北大学,2021.

[7]曾征.浅析湘西傩面具艺术的表现形式[J].美术观察,2021,(05):72-73.

[8]张金江,潘嘉杰,连海涛,白梅,聂微.傩面具制作工艺及文化艺术特征——以武安傩戏面具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07):174-177.

[9]王悦.民间艺术湘西凿花的活态传承研究[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0,(08):118-119.

[10]曾征.湘西傩面具艺术发展研究[D].导师:钟志金.中央民族大学,2020.

[11]孙春鹂.恩施傩面具装饰形象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98-99.

[12]谭娟.梅山民间傩面具艺术形态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居舍,2019,(35):33.

[13]张颖.张家界阳戏音乐形态分析研究[J].黄河之声,2019,(09):4-7.

[14]李静.河北武安傩面具视觉艺术传承与拓展[J].大众文艺,2019,(08):72-73.

[15]夏静静.贵州傩戏面具探究[D].导师:杨大禹.北京印刷学院,2019.

[16]张金娜,都乐根.土家族傩面具制作工艺的田野调查[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8,(02):50-56.

[17]黄晋烨.傩面具中的装饰性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J].中国民族博览,2018,(05):194-195.

[18]罗美玲,刘新华.梅山傩面具造型艺术研究[J].艺术品鉴,2017,(09):130.

[19]高已原,翁敏华.试论傩面具在当代戏剧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7,(14):118-121.

[20]王菁菁.赣西地区民间木雕现状调查及文化内涵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05):38-39.

傩面具民间艺术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裘德燕,杨静.浅谈江西民间图案在现代标志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6,(10):102-103.

[22]李鑫莹.基于梅山傩符号的软装饰品设计研究[D].导师:肖小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23]檀雨桐.池州傩面具的制作工艺与美学特征[J].池州学院学报,2015,(05):119-122.

[24]张丽军,张露.婺源傩面具艺术特征及其文化艺术再现[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4):29-31.

[25]杜茜.黔东北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探究[D].导师:卢家鑫.贵州师范大学,2015.

[26]孙一鹤.民间傩戏面具艺术分析与可持续开发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02-103.

[27]黄晨子,詹凯.傩面具元素在民俗节庆中的设计应用思考[J].设计,2014,(12):130-132.

[28]黄晨子.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设计研究[D].导师:詹凯.北京服装学院,2015.

[29]裴临风.民间艺术瑰宝——贵州傩面具审美特征与艺术风格探析[J].美术大观,2014,(09):64-65.

[30]杨军.从脸型艺术的发展历程看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147+175.

[31]汪黎.从“端公”到土家“傩戏”表演精英角色的嬗变[D].导师:向极鼎.湖北民族学院,2014.

[32]杨晓辉.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蜡染与刺绣[J].美术,2014,(06):122-125.

[33]杨芳.湘西傩面具艺术与地方性旅游工艺品创新设计研究[D].导师:丁韬.云南师范大学,2014.

[34]檀雨桐.池州傩戏面具文化研究[D].导师:朱万曙.安徽大学,2014.

[35]魏琳.白马藏族“熊猫舞”的表现形式及文化渊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80-84.

[36]蒋浩,姚岚.湘西巫傩舞视觉审美阐释[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92-97.

[37]于雪.贵池傩面具的文化价值及其数字化图形应用研究[J].青春岁月,2013,(21):48-49.

[38]倪倩,江璐.将赣傩面具艺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意义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5-7.

[39]刘凤.傩神庙复兴与民间艺术的“新传承”现象[J].民间文化论坛,2013,(04):63-72.

[40]倪倩,江璐.传统赣傩面具艺术的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13,(03):4+7.

傩面具民间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徐芳.“傩面具”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教育,2013,(09):72.

[42]曹红玉.广西环江县毛南族傩面具艺术研究[D].导师:苏和平.中央民族大学,2013.

[43]汪碧波.神秘怪诞的桃林傩面艺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203-206.

[44]宋心果.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引入艺术教育课堂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139-140.

[45]蔡妮娜.鄂西傩面具造型艺术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62-63+72.

[46]李霞.傩面具的美学审视[D].导师:吕养正.吉首大学,2012.

[47]何宗焕.龙俊甲:让田野美术走进课堂[J].湖南教育(上),2012,(03):28-31.

[48]刘凤.傩文化的再生与民间艺术的“新传承”现象——以江西省萍乡市石洞口傩文化为例[A].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玉溪师范学院.2011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艺术活态传承与文化共享论文集[C].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玉溪师范学院: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2011:345-354.

[49]余永红.陇南白马藏族“十二相”的文化渊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05):124-127.

[50]蒋晓昀,张安建.浅议贵州傩面具造型艺术[J].大众文艺,2011,(17):164-165.

[51]鲍时东.江西民间美术素材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的价值[J].江西教育,2011,(Z1):38-39.

[52]庹修明.贵州筹建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与建议[J].文化遗产,2010,(04):18-23+157-158.

[53]汪鸿.赣傩面具的艺术符号探微[J].装饰,2010,(02):133-134.

[54]刘卷.赣傩艺术视觉审美特征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86-187.

[55]罗彬.一个土家“端公”和他的傩仪面具[A].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200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传统技艺与当代社会发展”论文集[C].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2008:161-168.

[56]宗恒.赣东南丰傩面具的几个艺术特征[J].创作评谭,2008,(03):48-50.

[57]邹少灵.解读梅山“脸子”[J].美术大观,2008,(05):170.

[58]王兴业,田蓉辉.从悦神到娱人——浅析傩面具的功能变迁与民众审美情趣的关系[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4-126.

[59]张如画.民间艺术中“脸”的形态表现[J].长春大学学报,2008,(03):70-73.

[60]张锦华.谈蜡画艺术教学探索[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7):171.

[61]金龙.贵池傩面具的数字化图形设计研究[D].导师:李中扬.首都师范大学,2007.

[62]钟声标,李世国,张洵.赣传统傩文化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4):162-164.

[63]黄志清.新晃:侗族民间艺术之乡[J].中国民族,2006,(06):41.

[64]Crow.萍乡傩面具的表现程式[J].民族论坛,2004,(04):12.

[65]张安健.傩面具造型艺术初探[A].中国傩戏学研究会、贵州省文化厅、铜仁地区行政公署、贵州民族学院西南傩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傩戏学研究会、贵州省文化厅、铜仁地区行政公署、贵州民族学院西南傩文化研究中心:中国邢费а芯炕?,2003:209-219.

[66]马扬,徐驰.期待突破“瓶颈”[N].中国文化报,2003/09/03(T00).

[67]庹修明.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暨云南澄江县建馆的建议[A].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2003:145-153.

[68]余大喜.话说傩舞──写在《中国巫傩面具艺术》出版之际[J].舞蹈,1997,(02):24-25.

[69]刘志群.西藏傩面具和藏戏面具纵横观[J].西藏艺术研究,1991,(01):58-70.

[70]刘志群.藏戏与藏区的傩艺术[J].西藏艺术研究,1990,(01):35-44.

[71]李子和.论傩面具——以贵州省傩面具为中心[J].民间文学论坛,1989,(03):10-1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培养创新能力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欧美经济发展对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