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文章范文

2022-06-24

第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范文

如何写托物言志的文章

怎样写托物言志类的作文 从小我们就会背诵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那么什么是托物言志呢?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怎样才能写好托物言志的作文呢?其实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我们也接触过, 《蝉》作者借小小的蝉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要积极地面对,热情投入,以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通过回顾我们可以发现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即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在运用托物言志写作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托物言志类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体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

(二)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文中之物,不是作者的信手拈来,也非一味刻意搜寻的结果,而是作者的情思感悟与某种外物自身特性的自然契合与沟通。摄取入文的物,无所谓高下优劣,也不论巨细新旧,巍峨的山峰,飘零的树叶,一串脚印,一根火柴,时钟的“滴答”,泉水的“叮咚”,只要是令你心有所动,情有所钟的,都可以由你任意驱谴,把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和领悟准确形象地揭示出来。

(三)托物言志类文章,“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会的斧凿之痕。文中所言之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因而,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引申,牵强生发

四 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受作者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色彩。相同的“物”可以表达多样的“志”。

总之,写作托物言志类的文章,“言志”必须思想正确、深刻,情趣健康、高雅,应能给读者以美感的享受,哲理的启示,有益的鞭策。文中所托之物,与

所言之志要像水乳般的自然交融,不能简单粘合,不可生硬搅拌。既不要把欲言之志搁置一旁,对物作纯客观的描摹状写,也不要扭曲变形物的固有特征去任意附会图解概念。

至此,我们应该对托物言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想要熟练地掌握这一写法,还要多阅读多训练多体会。下面就立意、选材、语言等方面作些指点。

(1)耕牛:描写耕牛紧拉套绳,步履坚定,任劳任怨。人格化地表现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得到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的品质的人。

(2) 红叶、菊花:描写红叶、菊花霜凌之后叶更红、花更艳、人更爱。拟人化地表现人生经历艰辛苦寒是一种丰富,一种收获,一种精神财富。

(3) 夕阳:描写“夕阳无限好”,依然绚丽依然辉煌。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

(4) 溪流:描写溪流冲过各种艰难险阻,百折不回,奔向江河。人格化地表现某种永往直前、追求不息的性格。

(5) 梯子:描写梯子朴实无华,忍辱负重。形象化地表现为了祖国未来、为了他人甘愿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6) 老树:描写老树饱经风雨雷电的考验,历经沧桑岁月,目睹世事变化。 人格化地表现承受艰苦生活环境磨炼的年富力强、精神财富富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8)仙人掌:描写仙人掌不择环境,只要有泥土,哪怕再贫瘠的泥土也能生根长大。拟人化地表现旺盛的生命力,鼓励有志青年去老少边穷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开发建设大西北贡献力量。

(9)星空:描写繁星闪烁,星光璀灿。象征祖国群星灿烂,象征性地表现当今时代人才辈出,明星闪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激励青年一代积聚知识、智慧、力量,脱颖而出,辉耀于祖国上空。

(10)无名花:描写无名小花繁盛艳丽,竞相开放,争奇斗娇。一改文学作品歌颂明星、名人、将军、功臣,而拟人化的讴歌不知名不起眼的小民百姓的朴实、正直、敦厚的美德。

(三)语言:①诗化语言,绘画语言,浓淡相宜,饱含感情,含蓄深刻。②描物状形语言是全文重点,要占多半篇幅,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适可即止。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其情景描写、物品描写不再是空洞无物的吟风弄草,风花雪月,而是讲求寓意和含量。咏物时要形象地赋予所咏事物以人的性格特点,或讴歌,或贬斥,都能使人通过所描写的文字感到作者的用意,写此物言彼意,明写物暗喻人。这样坚持练习几次,我们就会悟到其中的奥妙 范文 梅

最喜欢的花儿就是那梅花,我尤其喜欢它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在那天寒地冻的冬天里,百花凋谢,惟有梅花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开得那么鲜艳美丽,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大家都以梅花为题赞美她,如宋朝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身姿优美,香气袭人,花儿更是惹人喜爱,有的白里透红,犹如刚摘下来的苹果;有的白似瑞雪,就象少女的脸庞;有的红似火,热情奔放。香气沁人心肺,。在同一棵梅树上,可以看到各种梅花的姿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有的才含苞欲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梅花已盛开许久,粉红可爱。

在北风呼啸的时候,梅花却傲然挺立在寒风中;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梅花不屈不挠傲雪而放。

梅花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神为世人所尊重。梅花以它的坚强,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向上的精神。

啊!梅花我赞美你! 这么高洁的梅,当然!

第二篇:托物言志文章结尾(推荐)

托物言志文章结尾:

刘祁:阳光照在金灿灿的笑脸上,我也仰着自己的笑脸迎着阳光,只不过旁边不是那一排排的向日葵,而是和向日葵一样的人们。

高洁:天空豁然明朗,几片云朵漂浮,带走了一丝忧愁,一只青鸟停落在松树上,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吟着婉转的歌,诉说着生命的灿烂,枝干随歌轻轻摆动,享受着这惬意时刻。我微笑着,一点一点仰望着那棵松远行。

宋思洋:一缕缕晨光射入湖底,照在泥土上,细细观赏,你会发现一朵荷花正在怒放,一个新的生命正在诞生。

胡昕阳:在我眼前,春草,这怒放的生命,连成片了,绽成了绿色的海,春天,越走越高了。

杨涵月:莲花依然摇曳,我看到那枝最大的莲旁,又冒出了几支新芽,荡漾在清清的水中。

吴林蹊:我发现老人的背影是如此的笔挺,如一棵松,午后的阳光洒在我的背上,洒在池沼中的棱角上,洒在老人稀少的霜发上,我心中的老人,菱角也将永远挺立在我的心上,让我永远仰望。

徐想:倩影婆娑,树叶沙沙的响着,我聆听着这动人的音乐,最后一片叶落在我的手心,我感动着。

田琪琪:我走到树下,将相机放远,露出甜美的微笑,我知道,无花果树也在笑。

王景琳:菊花,满地菊花,在西风里热烈而深沉的绽放。我爱菊花,爱这傲霜斗雪的黄金甲。

陈思安:戴着那枚绿戒指,奏出绿袖子,绿衣,绿袖子,绿戒指,绿色,充斥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株狗尾草,还有,那枚绿戒指。

钟梦岐:入夜,无眠,拧亮台灯,执书,夜读。耳边忽的传来轻微的振翅声响,扭头,见一飞蛾俯身于灯蕊处,火苗霎时覆上他的灰翅,她飘然陨落,耳边似传来声响,看,我现在是一只蝶了。

张帆:轻轻地靠在那堵老墙上,闭上眼睛,忆起了它的往昔。 主体部分的描写:

王景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当满眼都是秋的残缺时,菊花却在西风中开的烂漫,开得如此洒脱。她孤傲,即使蜂蝶难来,也迎风霜开放,自赏幽芳,她不随波逐流,菊花,一丛丛,一簇簇地开着,仿佛是向肃杀万物的秋天发起挑战。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她们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重阳前后,小院里开满片片菊花,如此淡雅,如此孤傲又如此勇敢。花有拳头大,花瓣如金簪,秘密的组在一起,她们互相依傍,傲霜斗雪,不曾有花落,亦不曾有枝折。今年初雪下的很早,本以为会就此凋谢,可谁知,它们在雪中争妍,连雪也染上了一脉暗香,冰洁的白雪中,竟有着热烈的金黄。

王曦林:我爱你,大海!爱你风和日丽中的宁静,爱你在狂风暴雨中的怒吼,爱你心中久久未散的韵味!

关佳明:此刻,我多想做一朵昙花,悄然绽放,然后凋谢,为着充实的一生画上句号。。。

我爱昙花,爱你的纯洁,爱你的无私。

孟天歌:在被阳光照耀下的阳台上,纯白的花瓣上点点的鹅黄,衬托着将要夕下的太阳,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茉莉花旁飞舞的蝴蝶也挥着翅膀飞走了,偶有一阵风来,我便又沉浸在花香中了。

李天仪:雨还下个不停,煮了一壶红浓如酒的熟茶,浅尝一口,暖意透彻了整个身心,入口即甘,苦中泛甜。对我,刚刚好。

许子楠:世间一切事物,必须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成为唯美的未来。

金黄色的秋,这里的叶子没有凋零。 王喆:

1、吻一株吊兰,是因为一见钟情,吻一吻父亲,那是父子情深。

2、夜深,望吊兰,吻其茎,吻其叶,吻其花,见父亲浇花的壶,无眠。。。

刘一迪:我也好想做一朵永远与阳光同在的向日葵,纯真而质朴,虽无夺目的魅力,虽无杨柳扶风的韵味,但却是最灿烂的,我要永远做一朵质朴的向日葵。

我爱向日葵,爱它的执着,爱她的热情。

赵博特:阳光下,杨树仍绽放着生命的花朵,从春光中走来的每一个人,也都自信的发出甜蜜的微笑。

赵昱萱:《舞兰》

开头:绿色的叶子如剑一般锋利,直冲云霄,有一种划破苍天的架势。这---便是剑兰。

结尾:这时,剑兰的另一片叶子,也开始探头了。

田伯熹:《池边那株青苔》 古人常以青苔譬幽怨,“寂寂苍苔满,沉沉绿草滋”,便同此而来,近乎荒芜,近乎寥落。

荒野里,只有这篇寂寂的绿装点着黄土地。一堵残墙,切因青苔而复生;一方瘠土,只因青苔而蓬勃,一排峭壁,皆因青苔而盎然。青苔的生机,又何处不在呢?

那奋发的生命,走进我的心灵! 朱瀚文:《黑色绅士》

琴啊,你在我心中,从未老去。 温

媛:不远处的夏天,小草在蔓延,那一排排碧浪,翻滚着,向我招手!一群小孩子,踏着浪尖,向着青春冲去! 马

骁:《百年梧桐》

回首一望,那百年梧桐,仿佛真的微笑着,目送我远去,永远在我身后,守护着。。。。 高斯宇:

那草,那绽放的生命,和它那顽强的精神,像一股无形的力量,鼓舞着我,大踏步向前走。

第三篇:托物言志的作文

《那棵树》

十几年的经历让我不禁觉得,本该精彩的人生却淡而无味。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同样枯燥的事情,让我厌烦。

经历过几次不顺心的事,我开始想逃离这尘世。 我对母亲说:“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再多的努力看来也只是徒劳,那么多人在我之上。我不如返璞归真,学习古人,过隐居的生活。”母亲没有说话。过了几天,母亲带我来到一座山前。那是一座我不知名的山,虽算不上高,却可用险来形容。我望着母亲,猜测着她的意图。 “你看到那棵树了么?”母亲指了指山崖。我抬头望去。陡峭的山崖间,赫然有一棵树,似已被山崖的细缝挤得弯了腰,却不乏生机。 “嗯,看到了。那是······” “走,我带你上去。”母亲拉着我,寻了一个较缓的山坡,一步步向上走。

看着母亲额头上的汗水,我虽不解她的用意,却告诉自己一定要走上去。山顶。这确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母亲拉着我,来到了那棵树前。“你看。”我愕然。那棵树竟是从石头中生长起来的! “这,怎么会······”

“你看,这棵树要生长,就必须穿透坚硬的岩石。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想你会懂的。”母亲不再多说。我小心地俯下身子,看着山崖上的那棵树。它的根确是生长在岩石中,坚韧有力地向四周伸展,似乎要汲取周围所有可以利用的养分。 顿悟。

我回头看着母亲:“我懂了。要想在世间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克服所有挫折,顽强的面对人生。”

在这之前,还要先磨炼自己。有了真本领,才能克服挫折啊!”母亲满意的说。 “嗯,我再也不说隐居这种傻话了。”

回去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望那棵树。在蓝天下,它恍若一柄宝剑直插云霄。它在告诉我,它要和逆境作斗争。

感谢母亲让我见到了那棵树。感谢那棵破岩而出的树,它让我懂得,再难渡过的逆境,再难克服的挫折,只要顽强拼搏,它们最终只会成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帮助我们登上胜利的顶峰。

那棵树,永远生长在我心中。

《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昙花一现,定格记忆。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初见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脱凡世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但却又如此短暂。

为这惊艳的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犹豫,有的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倔强。就这样悄悄地绽放又凋谢,留给人无限的感慨。

再艳丽再娇贵的花,最终的命运仍旧是一天一天老去,仍旧是最终凋谢,

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虽然短暂,却可以芳香永留于世,不曾让世俗的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只等来年又开出绚丽的花朵。 昙花的美,在于它所展现的生命的极致。那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的绝美无比。大千世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美,莫过于昙花一现的瞬间。短暂却又可以在心永驻。像是深夜的一杯热茶,抚过泪颊的一双轻柔,面队困难的一次无畏,独上高楼的一次超脱,绝境中的一次安慰,世俗中的一泪感动,永驻在人心中一般。

不要说昙花的短暂,它们只是服从了自己的内在力量,在最适当的时候,从内心一迸而发,展现给世间一抹惊艳,一点孤傲,一些洒脱。让它们最美的记忆活在人们心里,经历千百年,依旧美丽。

肉体逝去,记忆永存。

不要再流连于世俗的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再空虚地过着生活,因为那只是行尸走肉。

做一朵昙花吧,就是昙花,留下永存于心灵的一抹孤傲美丽。那才是极致。

《青松赞》

曾看到山间一片片碧海;曾见过一排排士兵毅然驻守山间;曾看见一枝枝翠流 托起皑皑白雪„„不颓唐,不失本色。这便是我梦中的碧水蓝天——青松。

当最后一只大雁飞去时,山间一颗颗青松便开始在草木皆枯的季节绽放自己的美丽雪花打落在他们身上,一天又一天„„当冬雪的最后一针缝好后,一套纯美的风衣便披在身上删减挂满了笑容,越是寒冷这笑容就越是灿烂。这一棵棵青松就是一个个守卫山间的战士,他们傲霜斗雪,毫不畏惧严寒,在严冬的考验面前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一棵棵青松的出现为这一尘白色——单调无趣的冬天点缀上丰富的翠绿,使这密封的白色空间做了一个深呼吸。雪花洗礼了整个冬天,而这青松洗礼了一个又一个坚毅的斗志,面对大雪,将青翠留于山间,面对困难,将毅力留于心中。我爱这青松,爱这篇翠绿爱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否象征着什么?

自古至今,我国有多少革命烈士如青松一般扎在青山上,保卫家园。当大雪无情地覆盖在他们身上时它们用茂密的枝叶托起雪花。他们托起的不仅仅是一片雪花,那还是希望,当肃杀的寒冬降临时,他们仍然傲霜斗雪倔强峥嵘的战斗。“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战士们面对这样的困难没有退缩。

我爱这青松,它洗礼了我的心灵,那一片片翠绿将伴随着傲雪用存于整个冬天。又想起了那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像松那样生活

松,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耐寒。因为每年冬天看到唯一的绿色就是院子里的那几棵松

树了。 松树,面对寒冷的冬天,不畏惧。面对寒风的呼啸,不退缩。勇往直前,笔直的站在那里接受寒冬的考验。松,一年四季都穿着绿衣服,虽然它不像桃树会开出鲜艳的花,也不像梨树结出果实。但他永远都是绿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在大自然中的感觉。所以,我要学习松那种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精神。那种不怕任何挫折,永远都笔直的面对狂风暴雨。那种视挫折如春天的微风,迎面而上。即使寒风吹的再凶,松树也不会退缩。

松,有一种奉献精神。当冬季来临时,别的花草树木都进入了冬眠状态,而松却还在向世人展现那来自自然中的绿,让人在冬天中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松,好比冬天的腊梅,越是寒冷,生命力就越顽强,有一种不把任何事物看在眼中的气势。

松,有一种不可侵犯的傲气。没错,它有骄傲的资本。它在寒风中可以傲慢的嘲笑别的同类,嘲笑它们的弱不禁风。但是,都在嘲笑中,他更懂得的是谦虚。腊梅虽不畏惧寒冬,当她长的很妖艳,妖艳的引人注目。想让所有世人记住她的美,歌颂她、赞美她。而松却不是,他长的并不艳丽也不奇异,他身披着一件绿衣,没有艳丽的外表、装扮。只是默默的站在大地母亲的环抱中,为大地在冬天中填些绿色。腊梅虽美,但时间太短,只给人一时的欣赏而不能长久。而松,虽不艳丽,但四季常绿,无论何时都能看到。

所以,我要像松那样勇敢的面对困难,谦虚。

第四篇:托物言志的小诗

下面这首小诗《圆规》,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你能不能学着这种手法也写一首小诗呢 《圆规》:

喊得是谦逊的口号——“0” 转动遍数成千 换位次数上万 总表示不如“1”

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昙花一现,定格记忆。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初见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脱凡世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但却又如此短暂。

为这惊艳的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犹豫,有的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倔强。就这样悄悄地绽放又凋谢,留给人无限的感慨。

再艳丽再娇贵的花,最终的命运仍旧是一天一天老去,仍旧是最终凋谢,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虽然短暂,却可以芳香永留于世,不曾让世俗的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只等来年又开出绚丽的花朵。

昙花的美,在于它所展现的生命的极致。那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的绝美无比。大千世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美,莫过于昙花一现的瞬间。短暂却又可以在心永驻。像是深夜的一杯热茶,抚过泪颊的一双轻柔,面队困难的一次无畏,独上高楼的一次超脱,绝境中的一次安慰,世俗中的一泪感动,永驻在人心中一般。 不要说昙花的短暂,它们只是服从了自己的内在力量,在最适当的时候,从内心一迸而发,展现给世间一抹惊艳,一点孤傲,一些洒脱。让它们最美的记忆活在人们心里,经历千百年,依旧美丽。 肉体逝去,记忆永存。 不要再流连于世俗的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再空虚地过着生活,因为那只是行尸走肉。

做一朵昙花吧,就是昙花,留下永存于心灵的一抹孤傲美丽。那才是极致。

恩,,选取一些重点句写: 昙花一现,定格记忆

不含 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短暂却又可以在心永驻 肉体逝去,记忆永存 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另外,自己想的,不好不能怪我,只能怪偶滴文学天赋!!

昙花一现,定格记忆

不含 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短暂却又可以在心永驻 肉体逝去,记忆永存 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铅笔。。。消耗的是自己的身躯

走过千山万水

历经百转千回

总战斗到生命最后 《镰刀和月》 我的心是一弧月 夜色包围着,凉快而惬意 草坪的的脚步,和观看画展的心理 浮在花丛,白而透明

向日葵和太阳 印在纸上,渗透纸背 最先的主人 用月作镰刀 割下一地果实

橡皮:把污浊清除了,自己却消瘦了。 铅笔。。。消耗的是自己的身躯

走过千山万水

历经百转千回

总战斗到生命最后

第五篇:托物言志的作文二

托物言志的作文二:感悟天空

余 松

我喜欢天,不是冥冥之中必有天注定的天,而是头顶上这片天空。

天空笼罩着世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角落。天空如此广袤,如此苍茫,如此威武沉雄,如此神秘莫测。抬直头,只见眼前一片空茫。人类私欲无限,却因目光短浅而无法到达天空之极。平日里,人类自高自大,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得战无不胜。但是,在天空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微不足道。天空将人类的矜持和狂妄冲击得荡然无存,人们只有在天空面前显得温驯,心灵才能得到净化。

看它掌中亘古的日月,理解它不以明日为荣、不以圆月为耀的胸怀。看它怀中的白云,白云的飘浮不定,衬托了天空的坚贞;白云的虚幻缥缈,衬托了天空的永恒;白云的雪白无暇,衬托出天空胸怀的坦荡。当大地开始干涸,它的眼眶莹莹,似乎感到了生命的疾苦。

有时,天空也会发脾气。枝折花倾,窗破瓦掀,水溢河堤,天空以它的威猛、肆虐,严惩贪得无厌的众生,并以它的冷峻晓谕世人的越轨行径。常叹世态的人情冷淡,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恨世间虚伪外表和客套的交往。社会被金钱与私欲笼罩,人类的心灵被丑陋的风气所腐蚀,然而天空的博大与脱俗却不会因世界罪恶而沾染,反而变得更加空明、坦荡,它让邪恶的人感到惶惶不安,让善良的人感到有所寄托。

常去看天,看天空的伟岸身躯,看天空的宽广。也看它怀中的乌云,看它面前的黑烟,懂得它不以乌云为袍,不以黑烟为巾,总会等到烟消云散后,心中才豁然开朗,面前的不快就如那云烟般消逝。正因为天空有如此的胸怀,生命才变得如此多彩。与它擦肩而过的流星相交,与它年年如是的小鸟相知,才会感到并不寂寞。生活也亦如此,做人也亦如此,不张扬,辉煌与平淡相调,才是真。

我喜欢天,喜欢天的执著,天的坦荡,天的永恒,只求一生做天空一样的人物,天空一样事业。

【点评】

本文表面写天,实质上在写人,写天胸怀的博大,写天容易感动、会发脾气的性格,写天烟消云散后的豁然开朗,但最终归纳到写天的执著,天的坦荡,天的永恒,而这些特征哪一点不是人的美好品格的再现呢?小作者将这些品格融入到对天空特征的描绘上,极其自然地表现出来,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诗歌意象之暮砧范文下一篇:三国志的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