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内国内外十大新闻

2023-02-18

第一篇:近期内国内外十大新闻

2014国内十大新闻

新华社评出2014年国内十大新闻

2014年12月30日 08:19:45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 新华社评出2014年国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出台多项重大改革举措

2014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一年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公车改革、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城乡养老并轨等一批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改革总体部署全面展开,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二、周永康等“落马”反腐深入推进

7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开除周永康党籍,对其涉嫌受贿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周永康涉嫌犯罪立案侦查并予以逮捕。3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徐才厚涉嫌违纪问题进行组织调查,6月,徐才厚被开除党籍,10月,其涉嫌受贿犯罪案件被移送审查起诉。12月,令计划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6月,苏荣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包括多名省部级以上官员在内的腐败分子被查。

三、鲁甸强烈地震造成600多人死亡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数万户房屋倒塌或重损,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各方力量科学有序救灾、从容应对震害,灾后重建工作深入展开。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普选作出决定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对下一步提出行政长官普选具体办法确定了原则和方向。之后香港少数激进分子组织“占领中环”违法聚集活动,煽动推翻人大常委会决定,受到香港主流民意坚决反对。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处理“占中”,恢复社会秩序。

五、中央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

10月15日,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明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时代和国家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六、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及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依法治国各个方面。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为法治中国建设描绘出新的路线图。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确定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七、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鲜明确立起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召开的这次会议,以改革和整风精神研究解决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现实问题,被海内外舆论称为“新古田会议”。

八、中国成功举办APEC北京会议

11月7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出席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等系列活动。会议明确了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与目标,作出了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重大决定,勾画了建设亚太互联互通网络的新蓝图。

九、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2月9日至11日,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中央确定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等措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十、国家公祭日仪式隆重举行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此前,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均举行了隆重纪念活动。

新华社评出2014年国际十大新闻

我要评论2014年12月30日 09:30:42 来源:新华网 我有话要说(0人参与)

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

新华社评出2014年国际十大新闻

(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中国外交积极有为亮点频现

2月6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开启中国外交新篇。一年来,中国外交全面进取,领导人访问足迹遍及五大洲,外交全球布局更加完善: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亚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主场外交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积极参与推动解决伊核问题、乌克兰危机等,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主张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开创了中国外交新特色、新风格、新气派。

二、全球协力防控埃博拉疫情

2月,几内亚暴发埃博拉疫情,并扩散至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其他一些国家也报告病例,截至12月24日,已造成7588人死亡。面对迄今规模最大的埃博拉疫情,有关国家积极应对,国际社会提供大量援助,疫情正在缓解。中国第一时间采取援助措施,先后向相关国家提供4轮总价值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并派出多批次医护人员,为应对埃博拉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三、乌克兰危机冲击西俄关系

2月22日,乌克兰政局骤变,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解职,反对派全面接管政权。3月1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公投,宣布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联邦。乌东部数州也相继公投宣布“独立”。乌政府拒绝承认公投结果,政府军和民间武装在东部地区冲突不断。9月5日,乌政府、民间武装、俄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达成停火协议。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采取一系列严厉制裁,俄则实施反制,双方矛盾全面激化,俄与美国和欧盟关系跌至新低。

四、马航MH370航班离奇失踪

3月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踪,机上载有239人,包括154名中国乘客。马来西亚、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展开大规模搜寻,飞机迄今下落不明。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途中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初步调查称客机被“能量巨大的物体”击穿。12月28日,总部设在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QZ8501客机在从印度尼西亚泗水飞往新加坡途中失踪,机上载有162人。

五、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

4月16日,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轮在韩国全罗南道附近海域意外进水并最终沉没,造成包括4名中国乘客在内的295人遇难,9人失踪,仅有172人获救。事故暴露出的救援不力、违规运营和玩忽职守等问题在韩国广受诟病,引发对交通安全管理等的反思。韩国总理郑烘原引咎辞职,韩国总统朴槿惠含泪对国民道歉,韩国海洋警察厅被解散,事故客轮公司和船员等相关当事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六、“伊斯兰国”搅动中东乱局

6月以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领伊拉克西部、北部和叙利亚东部大片地区,并宣布在其控制区域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残害战俘和多国人质,招募武装人员,给中东和世界安全与反恐带来新挑战。“伊斯兰国”的坐大和中东动荡加剧,西方国家难辞其咎。

七、弗格森案显美种族歧视严重

8月9日,黑人青年布朗在美国弗格森市被白人警察威尔逊拦截搜查并开枪打死。警方证实,布朗当时未携带武器。布朗被枪杀在弗格森和美其他一些地区引发数周抗议,一些地方演变成骚乱。11月24日,密苏里州地方大陪审团决定对威尔逊免于起诉,再次在美多个城市引发抗议。弗格森案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凸显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仍突出、政治和司法弊端严重、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底层民众“美国梦”受阻等现实。

八、中日达成处理改善关系共识

11月7日,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两国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10日,习近平主席应约会见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这是中日关系因日方错误行为而遭遇严重困难后,两国领导人两年多来的首次会晤。中方希望日本能信守承诺,切实遵循原则共识精神,采取审慎的军事安全政策,以实际行动构建中日政治互信,推动两国关系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九、美古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

12月17日,美国和古巴宣布将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从而开启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政府一直对古巴采取敌视态度。1961年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失败后,双方断绝外交关系。1962年,美国正式宣布对古巴实施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美对古长期制裁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美古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标志着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孤立古巴政策的失败,并将对地缘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十、“一带一路”进入务实合作阶段

截至2014年底,中国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参与。“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年来,中国领导人对周边国家进行“路演”式访问,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制陆续推出,“一带一路”建设稳扎稳打,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将有力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

2014国内十大新闻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30日

02 版)

1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持续推进重大改革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分解为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今年计划完成80项。一年之内,户籍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一批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重头戏”陆续启幕,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势已经形成。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京津冀一体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今年

7、8月间,京津冀之间签署了18项协议,三地成立推进协同发展机构,三地协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率先在产业、生态、交通三大重点领域突破。

3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设立

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4依法严厉打击暴恐犯罪

3月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恐案件,4月30日和5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暴恐案件,三起暴恐案件造成数百无辜群众伤亡。今年10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3·1”暴恐案;12月,新疆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4·30”和“5·22”暴恐案,依法严惩暴恐犯罪分子。今年5月,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开展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半年多来,作为主战场的新疆共打掉危安暴恐团伙115个。

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大成果

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从2013年6月开始,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增强。

6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7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京举行

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各经济体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挥的重要作用。会议确立建设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在近30个领域取得100多项合作成果。

8周永康、徐才厚等被查处

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给予周永康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10月27日,军事检察院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涉嫌受贿犯罪案件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周永康、徐才厚、苏荣、令计划等高级领导干部落马,表明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坚强意志和鲜明态度,体现了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反腐没有禁区的原则。

9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10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个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移民迁安近42万人。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受益人口4.38亿人。

2014国际十大新闻 1

北京APEC会议彪炳史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进取

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在北京举行,确定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为亚太地区长远发展和共同繁荣勾画新愿景,指引新方向,注入新动力。今年,中国外交积极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阐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强调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和贯彻正确义利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赢得全面进取的大丰收。

2

世界经济疲弱态势未有改观

中国中高速增长让全球获益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之力并不强劲。据国际组织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3.3%,国际贸易增长3.1%,均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世界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出现分化,多数发达国家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经济下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负面影响加大,改革创新任务艰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保持7.4%的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7.8%。

3 西非国家受埃博拉疫情重创

中国无私援助展现兄弟情谊

3月,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地区暴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12月27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病例达到20081例,7842人死亡。中国政府先后提供4轮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在疫区一线提供移动实验室检测,帮助建设和运营留观中心和诊疗中心,开展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项目,已经和即将派往疫区的工作人员超过1000人次。

4

马航MH370客机下落不明

多国全力参与国际搜救行动

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途中失联,机上共有包括154名中国同胞在内的239人。26国在陆地和海上开展大规模搜寻。目前,搜救行动仍在进行,但尚未发现飞机下落。中国前所未有地投入海、空、天、潜立体力量,尽最大努力参与国际大搜救,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

5

乌克兰危机加剧美欧俄博弈

制裁与反制裁加大经济风险

2月22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反对派全面接管政权。乌克兰东部地区要求独立,爆发武装冲突。3月21日,俄罗斯正式接纳克里米亚加入俄联邦。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俄罗斯采取一系列反制裁措施,给俄罗斯和部分欧盟国家带来沉重经济压力。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在乌东部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美欧同俄罗斯的关系不断恶化。大国博弈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格局稳定。

6

“伊斯兰国”势力作乱中东

国际联盟军事打击效果有限

6月,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开始在伊拉克由北向南攻城略地,宣布建立宗教国家。8月8日,美国开始在伊拉克北部对“伊斯兰国”武装发动空袭,并向伊拉克政府军和库尔德民兵提供军事援助。9月10日,包括美、英、法等约60个国家在内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成立。但是,“伊斯兰国”武装迄今并未受到重创,中东地区反恐形势严峻。 7

日本放弃专守防卫安保政策

亚洲邻国表达正当安全关切

7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修改宪法解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意味着日本放弃了战后一直坚持的“专守防卫”安保政策,在突破战后体制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日本国内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社会呼吁日本切实尊重亚洲邻国的正当安全关切,慎重处理有关问题,不得损害他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不要损害地区和平稳定。

8

弗格森案引发全美抗议示威

种族歧视司法弊端痼疾难除

8月9日,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弗格森镇,18岁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被白人警察连击数枪身亡。11月24日,涉案白人警察威尔逊被判免予起诉。弗格森案引发全美国范围内的抗议示威。12月3日,纽约地方法院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涉嫌今年7月锁喉致黑人商贩死亡的白人警察,再度引发美国各地大规模抗议活动。此类事件暴露出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和司法弊端。

9

“菲莱”追星十年成功登陆

人类太空探索进程精彩纷呈

8月6日,欧洲航天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历经10年、64亿多公里的飞行,追上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11月12日,彗星着陆器“菲莱”成功登陆。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今年,人类太空探索精彩纷呈:中国探月工程顺利推进,美国“猎户座”多用途载人航天器完成首次试飞。

10

美古准备磋商恢复外交关系

冷战遗风屡遭谴责难以为继

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分别发表讲话,宣布准备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美国对古巴的封锁长达半个世纪,遭到各方谴责。联合国大会连续23年通过决议呼吁美国结束对古巴封锁,拉美地区组织也多次要求美国改变对古巴的强硬外交政策。

第二篇:2009年国内十大新闻

一、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

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这是中国政府总理首次与网民进行实时交流,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全程直播。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及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40万网民同时在线,通过新华网论坛踊跃提问。在两个小时的在线交流中,温家宝回答了网民提出的29个问题。这是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

二、新医改方案出台

4月6日和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继公布,新一轮医改正式起航。随后,国家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未来3年,我国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这是4月29日,河北辛集市农民石会旺(左)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领到妻子刘相谭住院就医时的补偿费用。

三、平息乌鲁木齐7·5事件

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造成1700多人受伤、197人死亡。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依法平息事态和处置了事件。

四、全方位外交再上新台阶

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问题峰会和20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12月17日至1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2009年外交工作以应对金融危机为主线,以多边峰会为重要平台,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国际合作,各项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这是9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出席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举行

10月1日上午,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节日。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出席大会。1日晚,首都各界群众8万余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联欢晚会。这是10月1日,仪仗队高擎国庆游行历史上最大的五星红旗通过天安门广场。

六、胡锦涛出席世界媒体峰会并致辞

10月8日至10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致辞。这是“全业态”媒体高端盛会,被海内外誉为“媒体的奥林匹克”,由全球9大知名媒体共同发起、新华通讯社承办,涵盖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新媒体。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主流媒体机构负责人,以及中国境内40多家媒体的负责人参加。会议通过了《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这是10月9日,全球知名媒体共同发起的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七、拟修正选举法实现城乡“同票同权”

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同时草案对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也作了类似规定。选举法的这一修正,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进一步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 这是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八、粮食连续六年增产

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在去年52850万吨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近40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今年我国在连续5年增产的高起点上,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市场价格波动的挑战,并成功克服冬小麦主产区严重冬春连旱,东北、内蒙古严重高温伏旱等历史罕见灾害的影响,取得这样的成就殊为不易。这是7月11日,宁夏隆德县奠安乡一位农民开着收割机收割小麦。

九、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赞赏。“十一五”以来,我国已降低能耗13%以上,到明年末将完成20%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5年节约标准煤6.2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这是12月4日,施工人员正在为世博轴阳光谷安装LED灯。

十、经济率先回升向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国务院相继颁布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逐季加快的态势,三季度增长8.9%,全年“保八”没有悬念。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新一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这是10月10日,运输车辆在上海洋山深水港集装箱码头进行装卸作业

2009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国际社会联手打击海盗活动

2009年,在亚丁湾海域的索马里海盗活动依然猖獗。年初以来,已有近40艘船只和500多名船员遭海盗劫持。中国海军已先后有四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海域与多国海上力量为过往船只护航。11月6日至7日,由中国、俄罗斯、印度、欧盟海军、日本海上自卫队、多国海上力量等代表参加的亚丁湾护航国际合作协调会在北京召开,讨论在亚丁湾海域实行分区护航合作,谋求护航国际合作的最佳办法,加大打击海盗活动力度。

二、奥巴马入主白宫施外交新政

1月20日,民主党人贝拉克·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高举“变革”旗帜的奥巴马4月5日、6月4日和11月14日,先后在布拉格、开罗和东京发表主题为“无核世界”、“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和“亚洲政策”的演讲,阐述美国外交新政策。他表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应有一个“新开端”,宣布调整美国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略,以及在欧洲的导弹防御计划,强调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重视,显示出美国外交的新变化。

三、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遇波折

1月30日,朝鲜宣布废除朝韩间停止政治、军事对抗的协议。4月14日,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以抗议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谴责朝鲜当月的发射活动。5月25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随后多次发射导弹。6月12日,安理会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最严厉谴责”。8月底,朝鲜完成乏燃料棒再处理。10月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谈时表示,朝方愿视朝美会谈情况,重返包括六方会谈在内的多边会谈。

四、美俄卫星相撞引发太空安全担忧

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11时55分,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相撞。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引起人们对太空安全的担忧。随着人类开发利用太空步伐的加快,加强和完善太空管理已刻不容缓。

五、中美关系新定位战略内涵丰富

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7月底,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就两国关系,经济、金融及相关领域合作,全球及地区问题上的合作,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等达成广泛共识。11月17日,胡锦涛主席与来访的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就进一步推进中美关系发展提出五点主张。

六、甲流疫情蔓延多国开展疫苗接种

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从5级提升至最高级6级。9月7日,中国批签发第一批可实施免疫接种的合格疫苗产品,成为世界首个可以应用甲流疫苗的国家。此后,全球多个国家陆续发放甲流疫苗使用许可证,并开展大规模接种活动。世卫组织12月23日发布的最新疫情通报说,截至12月20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1516人死亡。目前,甲流病毒在欧洲、亚洲一些地区仍然活跃,但总体呈减弱趋势。

七、日民主党大选获胜取代自民党执政

8月30日,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在第45届国会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首次取代占据国会第一大党地位长达54年的自民党上台执政。民主党经与社民党和国民新党协商,于9月16日成立以民主党为核心的三党联合政权。新政权在内政方面谋求打破“官僚政治”和实现“政治家主导”;在外交方面提出在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建立“对等”日美关系,并表示更加注重亚洲外交,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

八、世界经济从危机开始走向复苏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导致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战后以来首次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降幅为1.1%。4月和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先后在伦敦和匹兹堡举行金融峰会,就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改善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下半年西方主要经济体普遍出现复苏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3.1%。

九、《里斯本条约》生效加速欧盟一体化进程

11月3日,被称为“简版”《欧盟宪法条约》的《里斯本条约》在所有27个成员国完成批准程序,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于11月19日据此选举比利时首相范龙佩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阿什顿当选为首位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12月1

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根据新条约,欧盟的决策方式和机构设置将进行大幅调整。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又迈出关键一步。

十、哥本哈根会议艰难达成协议

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万名各界代表与会,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大会领导人会议,就《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如何减排温室气体进行讨论。经过13天艰难谈判,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本次会议“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第三篇:2016国内十大新闻盘点

2016国内十大新闻盘点 1亚投行正式开业 1月16日—1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开张运营。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首批通过4个项目,总计5.09亿美元贷款。 2建立解放军五大战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2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强调建立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标志性举措。 3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

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意味着,我国税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国家治理的基础将打得更牢、夯得更实。1—10月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3717亿元,预计全年减税降费将超过5000亿元,有力配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举行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5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

8月22日,在举世瞩目的第三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女排3∶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展现了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女排夺冠极大振奋了国民精神,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新热潮。

6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G20峰会。本届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会议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等28份成果文件,决心从根本上寻找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之道。G20杭州峰会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赢得国内外高度评价。

7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驻留30天,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 8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启用

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9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举行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10月2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 10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今年以来,全党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同时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已有28名中管干部受到党纪处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11月17日首次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

3.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7月25日在京举行。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长沙市当选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 4.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到2016年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国获得26金、18银、26铜,排名第三。

第四篇:2014年国内十大新闻

一、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出台多项重大改革举措

2014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一年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公车改革、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城乡养老并轨等一批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改革总体部署全面展开,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二、周永康等“落马”反腐深入推进

7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开除周永康党籍,对其涉嫌受贿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周永康涉嫌犯罪立案侦查并予以逮捕。3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徐才厚涉嫌违纪问题进行组织调查,6月,徐才厚被开除党籍,10月,其涉嫌受贿犯罪案件被移送审查起诉。12月,令计划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6月,苏荣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包括多名省部级以上官员在内的腐败分子被查。

三、鲁甸强烈地震造成600多人死亡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数万户房屋倒塌或重损,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各方力量科学有序救灾、从容应对震害,灾后重建工作深入展开。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普选作出决定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对下一步提出行政长官普选具体办法确定了原则和方向。之后香港少数激进分子组织“占领中环”违法聚集活动,煽动推翻人大常委会决定,受到香港主流民意坚决反对。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处理“占中”,恢复社会秩序。

五、中央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

10月15日,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明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时代和国家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六、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及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依法治国各个方面。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为法治中国建设描绘出新的路线图。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确定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七、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鲜明确立起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召开的这次会议,以改革和整风精神研究解决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现实问题,被海内外舆论称为“新古田会议”。

八、中国成功举办APCE北京会议

11月7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出席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等系列活动。会议明确了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与目标,作出了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重大决定,勾画了建设亚太互联互通网络的新蓝图。

九、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2月9日至11日,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中央确定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等措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十、国家公祭日仪式隆重举行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此前,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均举行了隆重纪念活动。

2014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中国外交积极有为亮点频现

2月6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开启中国外交新篇。一年来,中国外交全面进取,领导人访问足迹遍及五大洲,外交全球布局更加完善: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亚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主场外交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积极参与推动解决伊核问题、乌克兰危机等,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主张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开创了中国外交新特色、新风格、新气派。

二、全球协力防控埃博拉疫情

2月,几内亚暴发埃博拉疫情,并扩散至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等国国家,截至12月24日,已造成7588人死亡。面对迄今规模最大的埃博拉疫情,中国第一时间采取援助措施,先后向相关国家提供4轮总价值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并派出多批次医护人员,为应对埃博拉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三、乌克兰危机冲击西俄关系

2月22日,乌克兰政局骤变,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解职,反对派全面接管政权。3月1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公投,宣布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联邦。乌东部数州也相继公投宣布“独立”。乌政府拒绝承认公投结果,政府军和民间武装在东部地区冲突不断。9月5日,乌政府、民间武装、俄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达成停火协议。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采取一系列严厉制裁,俄则实施反制,双方矛盾全面激化,俄与美国和欧盟关系跌至新低。

四、马航MH370航班离奇失踪

3月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踪,机上载有239人,包括154名中国乘客。马来西亚、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展开大规模搜寻,飞机迄今下落不明。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途中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初步调查称客机被“能量巨大的物体”击穿。12月28日,总部设在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QZ8501客机在从印度尼西亚泗水飞往新加坡途中失踪,机上载有162人。

五、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

4月16日,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轮在韩国全罗南道附近海域意外进水并最终沉没,造成包括4名中国乘客在内的295人遇难,9人失踪,仅有172人获救。事故暴露出的救援不力、违规运营和玩忽职守等问题在韩国广受诟病,引发对交通安全管理等的反思。韩 2 国总理郑烘原引咎辞职,韩国总统朴槿惠含泪对国民道歉,韩国海洋警察厅被解散,事故客轮公司和船员等相关当事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六、“伊斯兰国”搅动中东乱局

6月以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领伊拉克西部、北部和叙利亚东部大片地区,并宣布在其控制区域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残害战俘和多国人质,招募武装人员,给中东和世界安全与反恐带来新挑战。“伊斯兰国”的坐大和中东动荡加剧,西方国家难辞其咎。

七、弗格森案显美种族歧视严重

8月9日,黑人青年布朗在美国弗格森市被白人警察威尔逊拦截搜查并开枪打死。警方证实,布朗当时未携带武器。布朗被枪杀在弗格森和美其他一些地区引发数周抗议,一些地方演变成骚乱。11月24日,密苏里州地方大陪审团决定对威尔逊免于起诉,再次在美多个城市引发抗议。弗格森案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凸显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仍突出、政治和司法弊端严重、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底层民众“美国梦”受阻等现实。

八、中日达成处理改善关系共识

11月7日,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两国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10日,习近平主席应约会见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这是中日关系因日方错误行为而遭遇严重困难后,两国领导人两年多来的首次会晤。中方希望日本能信守承诺,切实遵循原则共识精神,采取审慎的军事安全政策,以实际行动构建中日政治互信,推动两国关系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九、美古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

12月17日,美国和古巴宣布将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从而开启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政府一直对古巴采取敌视态度。1961年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失败后,双方断绝外交关系。1962年,美国正式宣布对古巴实施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美对古长期制裁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美古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标志着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孤立古巴政策的失败,并将对地缘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十、“一带一路”进入务实合作阶段

截至2014年底,中国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参与。“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年来,中国领导人对周边国家进行“路演”式访问,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制陆续推出,“一带一路”建设稳扎稳打,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将有力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

第五篇:2014年国内国际十大新闻

2014年十件治国大事

一、全面深化改革破冰,利好新政纷纷面世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开局破冰之年。这一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七次会议,国务院密集出台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实行了50多年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收入分配改革在央企负责人与基层公务员层面已经有动作;新一轮土地改革大幕正在开启。

二、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依法治国决定出台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决定”出台,与“全面深化改革”堪称治国理政的“姊妹篇”。

习近平在《决定(讨论稿)》说明中深刻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12月4日,我国迎来了首个国家宪法日。

三、反腐肃贪重典治乱,打虎拍蝇成就巨大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力度明显加大,打虎灭蝇,利剑出鞘,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引人注目。尤其是进入2014年以来,重典治乱,刮骨疗毒,持续加力,巡视反腐威慑常在,出重拳整治“塌方式腐败”,进一步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据媒体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8万“老虎”、“苍蝇”一起被打,59名副省部级以上官员被查处。其中,副国级以上官员3人,中央委员3人,包括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这些当年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而在十八大以前,每年落马高官大致是6至8名。一年等于五六年,这样的反腐力度的确前所未有。

四、教育实践活动收官,长效机制相应建立

从2013年6月开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目前已基本结束。总书记强调:“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

五、深入贯彻八项规定,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被称为“新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六、古田全军政工会召开,强军兴军再上台阶

1

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在新形势下,习近平强调“政治建军”,将促进部队“三化建设”,使强军兴军再上新台阶。

七、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维稳行动更加协调

中央政治局1月24日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会议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席,李克强、张德江任副主席,下设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名。国安会的成立,为维稳反恐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八、北京文艺座谈会召开,思想理论是非澄清

10月15日上午,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习近平告诫,“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近平的讲话,澄清了思想文化战线上的理论是非,批判矛头直指低俗文化等精神污染,具有拨乱反正的重要作用。

九、南京国家公祭举行,世界瞩目反响巨大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习近平在讲话中深刻指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他还强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的举行,显然具有还原历史、以正视听的作用,无疑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严正警告和当头棒喝,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

十、外交工作风风火火,亲诚惠容感动世界

进入2014年以来,外交战线风风火火,大国外交、周边外交、主场外交频频发力,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特别是“主场外交”硕果累累,可谓一大特色。

2

今年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亚信峰会)在上海举办,习近平提出亚洲新安全观,成为今年上半年的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篇章;APEC又为中国“主场外交”添上了精彩一笔。“亚太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正确义利观、亚洲安全观、“一带一路”等一系列中国理念和中国倡议广获世界积极回响。刚刚结束的APEC新增100余项合作倡议,“中国方案”又广为各方接受。显而易见,办好“主场外交”,可以在国际和地区热点更多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发挥中国作用。

人民日报评出2014年国内十大新闻

1.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持续推进重大改革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分解为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今年计划完成80项。一年之内,户籍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一批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重头戏”陆续启幕,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势已经形成。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京津冀一体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今年

7、8月间,京津冀之间签署了18项协议,三地成立推进协同发展机构,三地协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率先在产业、生态、交通三大重点领域突破。

3.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设立

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4.依法严厉打击暴恐犯罪

3月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恐案件,4月30日和5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暴恐案件,三起暴恐案件造成数百无辜群众伤亡。今年10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3·1”暴恐案;12月,新疆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4·30”和“5·22”暴恐案,依法严惩暴恐犯罪分子。今年5月,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开展为期一 3

年的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半年多来,作为主战场的新疆共打掉危安暴恐团伙115个。

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大成果

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从2013年6月开始,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增强。

6.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7.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京举行

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各经济体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挥的重要作用。会议确立建设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在近30个领域取得100多项合作成果。

8.周永康、徐才厚等被查处

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给予周永康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10月27日,军事检察院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涉嫌受贿犯罪案件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周永康、徐才厚、苏荣、令计划等高级领导干部落马,表明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坚强意志和鲜明态度,体现了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反腐没有禁区的原则。

9.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 4

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10.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个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移民迁安近42万人。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受益人口4.38亿人。

新华社评出2014年国内十大新闻

1.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出台多项重大改革举措

2014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一年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公车改革、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城乡养老并轨等一批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改革总体部署全面展开,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2.周永康等“落马”反腐深入推进

7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开除周永康党籍,对其涉嫌受贿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周永康涉嫌犯罪立案侦查并予以逮捕。3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徐才厚涉嫌违纪问题进行组织调查,6月,徐才厚被开除党籍,10月,其涉嫌受贿犯罪案件被移送审查起诉。12月,令计划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6月,苏荣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包括多名省部级以上官员在内的腐败分子被查。

3.鲁甸强烈地震造成600多人死亡

5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数万户房屋倒塌或重损,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各方力量科学有序救灾、从容应对震害,灾后重建工作深入展开。

4.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普选作出决定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对下一步提出行政长官普选具体办法确定了原则和方向。之后香港少数激进分子组织“占领中环”违法聚集活动,煽动推翻人大常委会决定,受到香港主流民意坚决反对。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处理“占中”,恢复社会秩序。

5.中央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

10月15日,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明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时代和国家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6.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及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依法治国各个方面。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为法治中国建设描绘出新的路线图。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确定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7.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鲜明确立起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召开的这次会议,以改革和整风精神研究解决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现实问题,被海内外舆论称为“新古田会议”。

8.中国成功举办APEC北京会议

6

11月7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出席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等系列活动。会议明确了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与目标,作出了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重大决定,勾画了建设亚太互联互通网络的新蓝图。

9.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2月9日至11日,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中央确定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等措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10.国家公祭日仪式隆重举行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此前,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均举行了隆重纪念活动。

新华社评出2014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中国外交积极有为亮点频现

2月6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开启中国外交新篇。一年来,中国外交全面进取,领导人访问足迹遍及五大洲,外交全球布局更加完善: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亚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主场外交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积极参与推动解决伊核问题、乌克兰危机等,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主张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开创了中国外交新特色、新风格、新气派。

二、全球协力防控埃博拉疫情

7

2月,几内亚暴发埃博拉疫情,并扩散至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其他一些国家也报告病例,截至12月24日,已造成7588人死亡。面对迄今规模最大的埃博拉疫情,有关国家积极应对,国际社会提供大量援助,疫情正在缓解。中国第一时间采取援助措施,先后向相关国家提供4轮总价值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并派出多批次医护人员,为应对埃博拉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三、乌克兰危机冲击西俄关系

2月22日,乌克兰政局骤变,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解职,反对派全面接管政权。3月1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公投,宣布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联邦。乌东部数州也相继公投宣布“独立”。乌政府拒绝承认公投结果,政府军和民间武装在东部地区冲突不断。9月5日,乌政府、民间武装、俄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达成停火协议。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采取一系列严厉制裁,俄则实施反制,双方矛盾全面激化,俄与美国和欧盟关系跌至新低。

四、马航MH370航班离奇失踪

3月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踪,机上载有239人,包括154名中国乘客。马来西亚、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展开大规模搜寻,飞机迄今下落不明。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途中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初步调查称客机被“能量巨大的物体”击穿。12月28日,总部设在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QZ8501客机在从印度尼西亚泗水飞往新加坡途中失踪,机上载有162人。

五、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

4月16日,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轮在韩国全罗南道附近海域意外进水并最终沉没,造成包括4名中国乘客在内的295人遇难,9人失踪,仅有172人获救。事故暴露出的救援不力、违规运营和玩忽职守等问题在韩国广受诟病,引发对交通安全管理等的反思。

六、“伊斯兰国”搅动中东乱局

6月以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领伊拉克西部、北部和叙利亚东部大片地区,并宣布在其控制区域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残害战俘和多国人质,招募武装人员,给中东和世界安全与反恐带来新挑战。“伊斯兰国”的坐大和中东动荡加剧,西方国家难辞其咎。

七、弗格森案显美种族歧视严重

8月9日,黑人青年布朗在美国弗格森市被白人警察威尔逊拦截搜查并开枪打死。警方证实,布朗当时未携带武器。布朗被枪杀在弗格森和美其他一些地区引发数周抗议,一些地 8

方演变成骚乱。11月24日,密苏里州地方大陪审团决定对威尔逊免于起诉,再次在美多个城市引发抗议。弗格森案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凸显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仍突出、政治和司法弊端严重、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底层民众“美国梦”受阻等现实。

八、中日达成处理改善关系共识

11月7日,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两国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10日,习近平主席应约会见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这是中日关系因日方错误行为而遭遇严重困难后,两国领导人两年多来的首次会晤。

九、美古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

12月17日,美国和古巴宣布将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从而开启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美古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标志着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孤立古巴政策的失败,并将对地缘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十、“一带一路”进入务实合作阶段

截至2014年底,中国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参与。“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年来,中国领导人对周边国家进行“路演”式访问,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制陆续推出,“一带一路”建设稳扎稳打,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将有力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

光明日报社2014年十大国际新闻

1、主场外交赢各国赞誉,“一带一路”成“世界议题”

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得到了与会领导人的普遍赞扬和支持。

10月24日,中国、印度等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约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11月8日,中国宣布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11月10日至11日,以“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主题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并确定相关路线图,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为亚太地区的长远发展和共同繁荣勾画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

2、俄美欧博弈乌克兰危机、制裁与反制裁轮番上演

9

3月16日,乌克里米亚全民公决赞成加入俄罗斯。俄与美欧围绕乌克兰问题开始角力,美欧重点对俄能源、金融和军工领域实施多轮制裁。俄则在食品等方面实施反制裁。制裁与反制裁给俄和部分欧盟国家带来沉重经济压力。其中,受美欧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俄卢布汇率跌幅已达五成,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货币,给俄造成巨大压力。

3、马航客机杳无音信、合作机制亟待加强

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飞往北京的航线途中失去联系,机上共有包括154名中国同胞在内的239人。随后,先后共有26个国家展开海空联合搜救。

由于相关信息不断变化,多国联合搜救行动先后在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及有关陆地、南印度洋展开。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根据卫星分析数据,可以判定mh370客机在南印度洋“终结”。马航也称机上乘客无生还可能。

但相关国家并未放弃搜救。10月6日澳大利亚宣布重新启动中断4个月的水下搜索行动,随后公布了最新调查报告,推测客机可能是在燃油耗尽后以螺旋下降的方式坠入南印度洋。目前搜索仍在继续。然而,搜救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信息隐瞒和协调缺乏,使人们不得不反思国际救援合作和沟通机制有待加强。

4、“伊斯兰国”震惊国际、奥巴马无奈授权空袭

6月10日,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为主的反政府武装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随即先后攻占提克里特等重镇。短短几日,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区便被占领。6月29日,“伊黎”宣布建立“伊斯兰国”(is),宣称对整个穆斯林世界拥有权威地位。国际社会感到震惊。

“伊黎”由“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与叙利亚极端组织“胜利阵线”于2013年4月9日合并而成,利用叙利亚内战、伊拉克乱局迅速崛起。迫不得已,8月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授权美军对is实施“针对性”空袭,美国宣布与is处于战争状态,来自26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代表承诺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打击。

5、阿里巴巴“火爆”上市、互联网经济创新未来

9月19日,中国互联网巨鳄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阿里巴巴每股发行价68美元,成功募集资金高达218亿美元,一举成为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ipo募股。以当日的收盘价计算,阿里巴巴市值已超过2285亿美元,超越“脸书”,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作为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阿里巴巴的发展壮大只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以互联网为支撑和主体的信息经济将会在开启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

5、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美量化宽松悄然落幕

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结束被称为“无限量宽松”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明确下一步政策重点将转向加息,意味着美联储实施的大规模非常规货币刺激政策退出。

6、“菲莱”成功着陆彗星、太空探测崭新里程

11月12日,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携带的着陆器“菲莱号”,在彗星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人类首个成功着陆彗星的登陆器,而“罗塞塔”则是人类首个近距离环绕彗星飞行的航天器。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0

7、全球油价大幅下跌、市场走向亟待研判

今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从每桶100多美元高位持续下跌,跌穿每桶56美元至5年多来新低,引发市场恐慌,令欧美股市大幅波动。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加速了油价下跌。欧佩克的前三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已先后下调了向亚洲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原油市场进入价格战。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今年油价下跌的主因是全球原油供过于求。一方面过去几年的高油价影响了石油供给与需求预期,各大产油国加紧生产;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抑制了原油需求。此外,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实现了更具经济效益的使用,如美国页岩油产量提高也是油价下跌的重要推手。油价暴跌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要影响,也让国际关系走势备受关注。

9、埃博拉疫情来势凶猛、全世界携手成功抗击

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承认西非埃博拉疫情正在缓解,12月2日正式宣布西班牙疫情结束。至此,埃博拉疫情发展轨迹初现“拐点”。

此轮埃博拉疫情于今年2月在几内亚爆发,后迅速横扫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传播速度之快、牵涉国家之多、感染和死亡规模之大可谓史无前例,近乎达到失控状态。

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当前西非地区持续蔓延的埃博拉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后,美国、西班牙等相继确诊本国首例埃博拉病例。

鉴于受疫情影响的西非国家并不具备控制此等程度复杂疫情的能力,国际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救援。中国政府先后提供四轮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已经和即将派往疫区的工作人员超过1000人次。

10、美古关系寻求正常、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12月17日,美国和古巴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宣布将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美古关系迎来断交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最大转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你如何看懂检查报告下一篇:加强国有企业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