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2023-05-31

第一篇: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以泰国为例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于1997年第二季度,但病根早在1990年至1995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埋下了。当时,泰国积极实施鼓励外资的政策,处于加快金融业开放、推进本币可兑换及利率自由化的进程之中。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大量外资持续流入境内,FDI及外债均大幅增加,短期外债比重高达50%以上,一部分境外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外债及外商投资的推动下,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了较多国际收支顺差,本币面临着升值压力,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吸引境外资金流入。在上述各项因素的作用下,国内经济高速增长(1990年至1995年泰国GDP年均增长9.04%),房价及股市大幅上扬,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1997年2月初,国际投机者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然后在外汇市场大规模抛售,使泰铢汇率波动。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动用了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定汇率。3月4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3.17亿美元,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提高到115%~120%,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19.4亿美元。但是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提走近5.77亿美元。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与财务公司的股票,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5月7日,国际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5月8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沽空泰铢,造成泰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央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26.94:1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央行动用约50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泰国央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央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6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引发金融界对泰 1

铢可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1美元兑28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跌至8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月2日,泰国央行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政策,实行浮动汇率制。泰国金融危机爆发。

对泰国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以不利影响为主,但也会有积极的成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体现在:

第一,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泰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例如,泰国央行采取的提高利率的措施会抑制企业正常投资需求,妨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从国际资金流动角度看,大量资金的频繁流动会扰乱泰国的金融市场运作。从公众角度看,金融危机发生期间的不稳定局势会给他们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很大干扰,泰国的经济秩序也陷入混乱状态。

第二,金融危机发生后泰国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首先,金融危机发生后,外国资金大举撤出泰国,泰国缺乏资金发展经济。其次,以泰铢衡量的对外债务大量增加。最后,泰国被迫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后,泰铢大幅度贬值,给正常生产、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金融危机发生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泰国政府被迫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大批企业破产或亏损,泰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近2%GDP,泰铢大幅贬值也使政府损失近1%的GDP。

泰国金融危机的积极成分体现在,其暴露了泰国经济原来掩盖的许多问题--汇率高估、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风险缺乏足够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有效的监管体制、过分依赖外资流入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泰铢大幅度贬值有利于纠正原先存在的货币高估现象,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当然这些有利影响本身也是在非常痛苦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

参考文献: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李毅,

《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杨燕华,《燧石》期刊

《面对金融危机泰国中央银行是如何应对的》,李继,《金融会计》期刊

第二篇:金融危机形成机理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提高,旧有风险进一步暴露,新的风险进一步产生。在对金融危机的种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相信它对有关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研究将起到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货币危机 银行业危机 外债危机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16361637年荷兰郁金香泡沫破灭到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从这些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来看,有些危机(如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可以使危机发生国的经济迅速复苏,而有些危机(如19981999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却使危机发生国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甚至衰退之中。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因为资本账户的高度管制,亚洲金融危机没有传染到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其稳定性没有造成重大影响。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更为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没有参加比赛(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人为割裂),所以没有输掉比赛(国内金融稳定性未受重大打击)。然而,时过境迁,这种侥幸或运气恐怕难以为继:第一,我国已经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的金融改革已经提速,长期积累的隐性金融风险开始显性化,并释放其积累已久的破坏能量;第二,由中国加入WTO导入的金融开放,在建立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的同时,也为国际投机商的攻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传染提供了可能的通道,并由此可能触发国内金融危机。2OO2年中央党校进行过一次调查,这次调查总共涉及104名高级政府官员,当受访者被问到什么是未来1O年内中国最大的威胁时,几乎2/3的受访者提到了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种类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金融危机定义为“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的和超周期的恶化”。根据IMF在《世界经济展望1998)中的分类.金融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1)货币危机(Currency Crises)。 (2)银行业危机(Bank Crises)。银行不能如期偿付债务,或迫使政府出面,提供大规模援助,以避免违约现象的发生.一家银行的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波及其他银行.从而引起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金融市场严重动荡,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整个经济活动受到影响。(3)外债危机(Foreign Debt Crises)。一国内的支付系统严重混乱,不能按期偿付所欠外债,不管是主权债还是私人债等。(4)系统性金融危机(Systemic Financial Crises)。可以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严重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的同时或相继发生。

三、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

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些普遍因素主要有:本币的高估、赢弱的银行和非银行监管、过高的短期资本流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因素也足以引起金融危机。

可以看出,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复杂多样,且随着金融不断发展,危机的原因也呈现出多变性,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金融交易交割的分离

金融的首要功能是通过转化闲散资金的用途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优化资源分配的同时,金融交易与交割的分离(如期货、期权市场)为金融危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金融的这种过度发展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钩,金融交易与交割的分离(如期货、期权市场)为金融危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增多,更为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金融各个环节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增加了市场上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因素,当风险因素不断累积,偶尔出现的突发事件就很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金融创新有分散风险的作用,但本身并未将风险消除,而当金融创新过度膨胀之后,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的集中爆发,将使金融风险呈几何级数的放大,金融创新的负作用已不容忽视。2007年突然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美国过度金融创新“惹的祸”。(二)经济周期的波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周期性的扩张与收缩,必然伴随着金融周期性扩张与收缩,从历史经验上看,积累金融风险,经济收缩往往带动金融收缩,暴露金融风险。经济周期的存在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外部环境。马克思更把金融危机看作是经济危机的表面形式。以1992年英镑危机为例,当时英国正处在经济周期的顶点,通货膨胀高企,英国政府选择紧缩政策力图使经济“软着陆”,然而德国在东德回归后的经济扩张使得英镑难以承受降息带来的副作用,最终导致英镑脱离欧洲货币体系。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是由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引发,但现在看来,亚洲各国在楼市和顺差大规模扩张后,经济已面临周期性回调的需要。各国政府没有提前做好应对之策,最终招来国际金融大鳄的袭击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亚洲金融危机有着本身的必然性,尽管它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三)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是金融活动中十分现实的问题,它是造成金融风险的外部条件。金融领域中理性人之间的博弈行为尤为突出,心理预期的多变、契约的不完备性、信息的不对称都使经济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以及国际政治局势的不安,更加增添了这种不确定性。一旦金融危机出现苗头,“羊群效应”将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而国际评级机构(如标普、穆迪、惠誉)调降危机国度评级和国际金融大鳄(如英镑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量子基金)的“煽风点火”,将使危机进一步迈向失控境地。

四、结束语

伴随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引发金融危机的新因素不断出现,金融危机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而理论认识相对实际情况不可避免的存在滞后性,往往只能对已经发生的金融危机做出事后解释而无法对新情况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研究金融危机,目的在于预测、防止或者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而事实证明,金融危机理论在这方面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其有用性受到怀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金融危机理论毫无意义,它还会伴随金融发展不断发展完善。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复杂性,各种金融危机理论都存在着片面性。有些理论甚至存在着彼此矛盾的情况。如何在我国实际情况下应用发展这些理论才是金融理论研究者和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本文为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重点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B2004B010

参考文献

[1]Kaminsky G, Reinhart C. The Twin Crises: the Causes of Banking and Balance-of-payments problem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6):473-500

[2]王春峰,金融危机一理论与模型[J].天津大学学报,2002,(3):171177

[3]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二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第三篇:分析探讨目前金融危机的原因

分析探讨目前金融危机的原因、根源及影响

摘要: :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遭到重创,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金融资产的高速扩张是当今金融发展的趋势,其过快发展必然给经济增长带来风险。很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次贷危机 起因 影响 对策 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 经济危机;

一 引言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二 金融危机的原因

金融危机源自美国华尔街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并逐步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信贷危机。因此,可以看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原因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1、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例如,在美国,对过于相信信贷运转的能力,导致次贷危机的发生。因为科学技术创新决定现代国家的实力,美国宽松的信贷促使大量企业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大量新产品,新发明得以问世,这迅速提升了美国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正由于这个制度的惯性,导致近些年美国大量的借贷发生,此外,房地产行业规模急的剧膨胀,产生极大的经济泡沫,也是导致次贷危机的发生的原因。,

2、美国长期宽松的货币和金融监管政策,一方面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变革和产品创新,另一方面也因为经济运行周期和规律的改变埋下了各种危机的种子。美国的经济政策过于宽松,美国政府一直没有过多的接入金融市场,一再认为市场应该任其自由发展,并通过市场经济规律自我调整。因此次贷及其衍生产品才会大规模泛滥。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长期对金融市场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普遍的解读是美联储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滑,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价格下跌,与这些产品相关的银行、企业、个人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那么,引发次贷危机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美国政府监管不力所引起,过度地迷信市场的自由调节能力,让投行主导资本市场,而政府监管不力的一个深层原因,是经济市场信息极度的不对称。如今,美国两大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已被政府接管,但危机并没有因政府的介入而解除,反而越来越呈现出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经济扩张期内,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结构性漏洞,负责整体经济稳定的美联储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而无权监管投行。那么,引发次贷危机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美国政府监管不力所引起,过度地迷信市场的自由调节能力,让投行主导资本市场,而政府监管不力的一个深层原因,是经济市场信息极度的不对称。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N.Gregory Mankiw给出的更确切的解答是:次贷危机是因为美国银监会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房产中介等环节彼此孤立、导致信息不对称所引发。正是由于各个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畅通,让企业们不能正视自己身上携带的“病毒”,并任由它持续扩散,进一步影响了政府对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对企业及时的援救,让这一场次贷危机引发了蝴蝶效应,也连累了华尔街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N.Gregory Mankiw就这一问题直言不讳说,美

国政府是要负绝对责任的,而现在政府掏出几千亿美元来救市,也是当初对信息不对称的漠视和明知电子政务信息孤岛的存在,并可能出现的恶性结果抱有侥幸心理所付出的学费,而更为可怕的是信息不对称这种“病毒”会在我们政府、企业中的各个环节中蓄势发作。

3、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一,美联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作为中央银行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局”。从1913年起至今,美联储局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起着“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调节经济,旨在为美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稳定、适应能力更强的货币金融体系”。美国金融危机当然与美联储的失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脱不开关系。二,资产流动性过盛。但真正的根源(著名经济学家观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源配置问题。通俗的说,由于财富分配比例极不平衡,大部分财富被极少数富人占有,而另外的绝大多数人也要追求体面的生活,所以一旦有这种机会, 绝大多数人会蜂拥而上进行不理性的金融投资,使金融市场产生剧烈波动,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例如美国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使经济泡沫被捅破,导致经济衰退,引发金融危机。

三、金融危机的根源

对于这一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回顾整个危机由爆发到发展至今的局面,可以看到,这一由次级抵押债券而引发的危机,并非一次偶然的事故,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根源,而这一根源就在于美国扭曲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平衡的经济结构。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有如下几个方面:

1、投资过热、利益驱动与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泡沫经济。经济泡沫涨大到极限时必然会破裂,必将造成资金供给短缺,正常的资金供应链条断裂,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先从金融领域爆发信贷危机和信用危机,之后就会引发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危机,企业大规模破产倒闭,劳动力大量失业,导致购买力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形成恶性循环。例如,2000年,科网泡沫破裂,美国股市大跌。为拯救美国经济,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毅然从2000年5月开始连续11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厘下降至2001年12月的1.75厘。此举为流动性松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美国证券市场,但亦催生了美国的楼市泡沫。根据标普/希尔全美房价指数,1994年至2001年这7年间全美房价不过上升53.12%,但是2001年至2007年年中这5年半时间内却大涨63.41%,其中2006年的房价年增长更一度高达15.66%。在林毅夫看来,金融危机之所以发展到目前阶段,与美国政府没有很好处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有关。“当时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就应该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为什么那么短?因为美联储用降息来刺激房地产经济。”他说。他认为,由此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一度高度繁荣,“代价是房地产泡沫是更大的泡沫,泡沫破灭以后就更难解决”。随着2006年年初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愈演愈烈成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2、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导致的消费需求增长过热过猛,同时伴随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雷曼兄弟前宏观经济学家范文仲近日发表言论说:“引发本轮危机的房屋次贷产品,整个过程设计有数十个不同机构参与,其沟通传递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突出。如果没有适当的机制保证资产信息的透明、准确传递,单纯的金融产品创新和全球销售不仅不会减少风险,反而会增加金融交易对手的风险。”这段话道出了实质。例如,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谋取短期利益,向客户提供零首付的房屋贷款,然后将贷款细分、重组、包装,再像债券、股票一样卖给投资者,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让市场完全失去监管,间接导致了这一次华尔街的大地震。

3、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信用危机,这是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信用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信用过度扩张。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遭到破坏,大量存款从银行提出,大批银行倒闭,商业信用需要减少,借贷资本的需要大大超过供给,利息率急剧上升。

四、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面。从我对各方面的了解,这次美国经济问题对全球经济情况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领域,我们知道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理所当然会对我国出口驱动经济的轮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领域,涉及一些购买美国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债券的影响比较大。

1、对调节国际间的资金余缺和活跃金融市场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负面作用远远超过了它的积极作用:一是游资会因投机性操作动摇所到国家汇率而引起外汇市场的大起大落,最终扭曲汇率水平;二是游资在所在国的大量进出,会造成外汇储备的大增大减,推动股市的大升大降;三是游资的迅速移动,往往与各国的货币调控政策呈反向作用。

2、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全球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

3、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最为强烈的影响在于对出口的不利影响。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出口增长可能放缓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因此,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4、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五、针对金融危机制定相应对策和建议

针对美国全面爆发金融危机从它爆发的两大根本原因看我们的股市和出口产业链不可能成为壁上观,但是应该怎么应对是应该仔细斟酌的大事情。尤其是国内部分叫嚣救市说,应该科学、客观分析评估。

1、要处理好保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加强对游资的管理。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方面,当务之急是防止经济严重下滑,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保增长中要重点进行结构调整。从我国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经济增长必须要靠国内的大消

费市场拉动。结构调整同时包括价格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都应进行调整。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游资的政策。

2、要改进货币基金政策的方案,不再以美元为中心,多国货币共同使用。 比如购买优质国外资产,不要局限于美国等。减少短期外债,也就是说可以适当提前偿还一些外债。这样少付利息和降低金融风险。其次,用手中的外汇筹备收购美国资本家在发达国家购买的企业和企业股权,包括金融企业股权。此外,例如,用中国手中外汇筹备按照低于市场价格购买美国所持黄金。减少购买美国国债,转向其它,

3、要把握扩大内需市场的重要机遇。 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高储蓄,低消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历史性机遇。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们是被“逼”着解放思想,搞改革开放,想方设法谋发展。现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一次“逼”着我们解放思想,采取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如果处理得好,会“逼”出一个经济增长新格局,“逼”出一个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当然,这需要时间。今明两年世界经济最好的可能是在衰退中复苏。我国经济只要内需市场繁荣,仍然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对此,我们要有这种认识和信心。

4、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继续操控金融证券一类。 坚持以人为本,彻底地告别旧时代和旧模式,加快深层次的体制改革的步伐,减少垄断、放松行政管制,释放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再平衡的痛苦,实现软着陆,转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重新创造出中国经济的奇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应抓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历史机遇,恰恰是我国经济今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其次,要继续保持好金融管理,正确对待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当然,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支艳赏. 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发展机遇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 新浪网——财金频道

[3]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俊江教授在10月23日《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讲座

[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夏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及对策》

[5]参见《经济日报》,(台湾)

[6]参见《信报财经新闻》,2002年3月20日。.

[7] 何国勇.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前景及启示[J]. 南方论丛,

[8] 刘仕星. 浅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及其反思[J]. 经营管理者,

[9] 孙秀兰. 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J]. 大连干部学刊,

[10] 李晓庆,陈理飞.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理论解释[J]. 财会月刊,

[11] 姜爱林. 3次代表性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若干启示与思考[J]. 珠江现代建设,

[12] 丁灿,许立成. 国际金融危机的若干解释[J]. 中国金融,

[13] 李洁.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J]. 学习月刊,

第四篇:金融危机背景下重型卡车行业分析

————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009.5.17 重型卡车在向着大型化、大吨位、高技术含量、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但它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先来想想重型卡车的作用吧。

现在正处在世界金融危机之中,毫无疑问,中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四万亿的去向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想想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可以说,中国在那次危机中算得上是“独善其身”,而且维持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这一次,不同寻常,而且已经衍变成了世界的经济危机,实机经济已经受到了重创,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身有感触。

这一年,在面对世界经济低迷时刻,中国无法将经济振兴寄予到“出口”,所以,拉动国内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砝码。国内需求的旺盛,毫无疑问也会带动“投资”的加大。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拉动国内需求。记得罗斯福在面对当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有人戏称,在美国,今天让人挖了一个沟,然后下一天,再让人把这个沟填平,所以,这个看似“无用功”的背后,却真的会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一次的中国呢?毫无疑问,你美国再发达,我们也不会这样学你。中国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大大得改善,不论是基于城市化进程所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还是中国很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基本条件的改善,我们都需要建设高质量的硬件设施。随着社会发展,这些东西,终有一天会用得着。这一点,我们谁都无法否认,中国共产党所作出的英明决策。

状且,不止是中国,像中国一样处在发展中的国家都需要。且不说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当然这四个国家现在都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着,定有大的需求。那些处在更落后的国家,非洲、中西亚的一些国家、同样有北美的阿根廷,它们也总有一天会迎来飞速发展期,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啊。不论哪里的建设,都离不开配套基础设施的跟进。所以,纵观世界、横贯时空,重型汽车势不可挡。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背后定是伴随着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高速流通,计算机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真实物品的流动必须依赖一种好的交通工具。显然,小汽车不能规模得解决这些问题。重型卡车用得着,而且大有用处。当然,有很多都是火车和飞机所代替的,这就要看它们分别的优缺点了。

1 毫无疑问,相对短途且要求高效的最好选择是重型卡车。火车的路线是固定的,且范围有限,最终可能还是需要重卡来解决最后的问题。

可以说,重型卡车的前途是光明的,市场是巨大的!

但谁又能抓得住机会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们又如何在这场分蛋糕行动中大展拳脚呢?

毫无疑问,我们耳熟能详的汽车制造企业,像奔驰、福特、依维柯、沃尔沃、福田等拥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优势,中国的本土企业,中国重汽集团、一汽、华菱、东汽,也不乏充足的实力,而且我们也同样拥有着它们所没有的优势,不论是用西方的“SWOT”还是孙子的“道、天、地、将、法”,我们都未必会输,况且,在当今的世界竞争中,纵然残忍,但没有绝对的输和赢,任何企业都做不到独霸世界,就算它有这个实力,也会被“可爱”的反垄断法给查抄了。

所以,暂时看似落后的中国制造业,绝无需妄自菲薄,我们完全有雄霸一方的可能。我们绝不可能把这个蛋糕拱手让人!

但,HOW? 能源危机,都会想到节能,大功率、大吨位并不代表大油耗,可以说,任何一个消耗能源太多的企业都无法长期存活,且不说消费者的选择,就是政府也得把它坎掉!

社会发展,我们不能忽视每个人在工作时的感受,虽然有些是苦力活,但制造业并不是没有服务,或许把制造业划为第二产业就应该被颠覆,可以说,不考虑使用舒适性的产品最终会被无情PK掉。这一点,中国重汽集团的“亲情服务”绝对是个典范!

虽作为机械背景出身,同样需要考虑商业运作。但我们能像某些电子产品所作的那种,向你保证三年保修期,三年一过,产品的使用寿命就OVER了吗?毫无疑问,这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直接促进了产品的销量。但是未必带来本公司销量的上升。任何想要长期发展的公司都绝不能做这种看似聪明的傻事。顾客是上帝,是很多企业的座佑铭,但怎么做,才是对待上帝的态度呢?如果哪个企业那么做,绝不是顾客无知,而是自身的狭隘。可能,消费者不懂技术,但他们也绝不是傻瓜。所以,能让产品寿命有多长,就尽可能让它长些,当然,保证它长久的可靠性和易操作性是前提。相信这一点,优质的产品,定会带来长久的 2 回报!

毋庸置言,西方很多的管理思想和先进技术已经流入中国,而且中国也已经展开胸怀接受。也可以说,道理每个人都知道,问题是谁能够做得更好?谁能够彻底贯彻~~

这或许又引来令一个话题,企业文化。当然,中国的企业有其本土特征,不可能完全西化,但自我感觉,中国的文化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而且,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好好得融合我们自身的文化和我们中国人自身的特征,中国商界的航空母舰也会很快被打造出来。张瑞敏的“众谋独断”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不能不说是一个典范。相信,中国会有很多优秀的企业,马云的阿里巴巴,任正非的华为,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从心底佩服他们!

话题转回来,既然从很多层面上来说,中国的重型汽车与国外优秀汽车,无所谓谁优谁劣,那我们就完全有必要找到我们自己的位置,吃到我们可以吃到的“蛋糕”。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重型卡车的发展方向?一句话概括,重汽是用来拉东西的,跟轿车载人明显区分开来,所以只要做到它能实现它的功能就好,大小是相对的,优劣也是相对的。谁说,它就必须朝那几个方向发展?!当然,那个方向是一个更加细分的市场,也更加具体。如果能把大型的技术扩展到小型货车,是不是会有更优越的性能呢?——还有待考验!

期待中国的重型汽车中世界重汽中有更良好的表现,当然,渴望自己在这其中能尽点绵薄之力!

第五篇: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状况分析 - 副本

五邑大学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英国作为一个以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经济规模比美国小,而金融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更大。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着泡沫,英国外债问题并不算十分严重,但银行业经营不善。在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对英国经济的影响的基础上,对英国政府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利弊分析,并指出英国政府应适时出台和调整相应政策以平稳渡过此次危机。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英国;影响;国家措施

1 海啸来临之前

金融危机之前,英国经历了短暂的通货膨胀,其经济政策主要是抑制通胀,可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竭力挽救衰退的经济成为其政策的重点。危机前,英国政府财政支出远远大于财政收入,所以在挽救经济的过程中,一直靠借钱来救济的行为大大挤压了减税、补贴等财税政策的实施空间。为了保大银行,英国政府可以不惜债台高筑,可以孤注一掷地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可以牺牲“民生”。毕竟英国在新自由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太远、积聚的问题太多。

2金融危机对英国的影响:

索罗斯预言

全球知名投资人乔治·索罗斯16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就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困境发表意见。他说:“我担心,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在进入风暴的过程中,而非走出风暴。”索罗斯直言,英国经济对金融行业的依赖使其在这次金融地震中尤为脆弱。“金融行业是英国经济重要部分,”他说, “所以我认为,英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远比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更严重。”

2.1银行业

英国银行大面值缩水,负债严重。市值上,从2008年10月13日到2009年1月19日之间:巴克莱银行从174亿英镑跌到74亿英镑;汇丰银行从956亿英镑下跌到608亿英镑;LLOYDES TSB银行从180亿英镑下跌到106亿英镑;皇家苏格兰银行从119亿英镑下降到46亿英镑。英国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拥有总计4万亿英镑的资产,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5倍。

2.2英镑

英镑贬值严重,2008年以来英镑兑美元汇率累计下挫27%,为1971年取消金本位制以来最大跌幅。欧元兑英镑汇率年内涨幅超过32%,英镑兑欧元汇率接近平价,成为欧元诞生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2.3企业

英国企业变得生存困难。比如英国大型超市——玛莎因为在去年12月27日前13个星期内的圣诞节销售额比2007年同期减少了7.1%,7日宣布关闭其在英国的25家食品专卖店。英国专门销售巧克力的连锁公司THORNTONS圣诞期间销量减少了2.3%。因为企业利润降低,贸易萧条,大多企业采取裁员或者削减薪水或者养老金。

2.4就业

随着经济形势恶化,英国失业率不断攀升,而这会影响个人消费开支,使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11月底,英国失业人数已经连续10个月上升,失业总人数攀升到186万,失业率达6%,为1999年年中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经济持续下滑,英国各行各业还将大幅裁员。

2.5旅游 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状况分析--AP10352

英国旅游的成本大大降低,给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的英国旅游业带来了一线生机。根据英国旅游局的统计数据,受到英镑贬值的影响,2008年夏天来英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4%。

2.6留学

英国一直是海外留学生的热门。英镑贬值反而对留学生降低了成本。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英镑、欧元货币汇率出现疲软,人民币不断升值。英镑对人民币汇以前的汇率为1:15,而如今却只处于1:11,拿留学英国一年的硕士为例,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约为2万英镑左右,可省8万元左右人民币。

3英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英国是除美国以外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之一,惊恐不安、甚至埋怨责骂的情绪充斥着整个英国。基于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有“自由放任”传统的英国政府紧随美国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举措强有力地介入并干预市场。

英国政府推出的救市新计划,简单地说,就是用纳税人的钱救大银行的命。政府以购买优先股和担保的途径推动银行间的资金流通,对银行实行“部分国有化”,一旦情况好转,纳税人有可能从优先股中获利。这一救市计划是继美国推出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以后,西方大国中的又一次“救市大行动”,注资、贷款、担保、降息,四管齐下。从整体规模、配套方案来看,数额更大、措施更多,可行性似乎更强。

3. 1.增加政府支出

英国以发达的银行业闻名于世,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英国的银行业受到极大的牵连,所以对银行业的救助成为英国政府的头等大事。2008年10月 13日英国政府宣布控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英国两大商业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将用500亿英镑救市资金中的370亿英镑注资于苏格兰皇家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由于英国银行业未能恢复正常放贷,2009年1月英国政府推出了第二轮救助计划。但是,简单地对银行业实施救济并不能对经济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因为提高民众的信心以及减轻人民的生活压力才是根本出路,因此,同年 11月24日,英国财政大臣达林在议会下院公布了价值200亿英镑的最新一轮刺激经济方案,方案的一项核心内容是扩大政府借贷,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达林称,注资刺激经济“十分必要”,是个十分全面、涉及范围广泛的计划。布朗首相也“擂鼓助威”,宣称这是为复苏经济而采取的有力措施。此外,该计划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国民保险、养老金、汽车税、企业税以及环保、房市、就业等也都有一系列的新规定。

3. 2.减税

在上述200亿英镑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另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减税。自2008年12月1日起增值税从17.5%降低到15%,到2010年时再恢复到当前水平。这项政策的出台给当时萎靡不振的经济以明显刺激。英国政府的这一新方案,是为复苏经济推出的又一剂救命“猛药”。

3.3.降息及增发货币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一反常态,断然加入国际六大央行联手行动,提前宣布将利率降低半个百分点,幅度之大为七年来之最。英格兰银行的主要目的是:更快地改善信贷环境,提振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活力,防止通缩进一步恶化,刺激国家经济尽早走上复苏的轨道。4 小结

由于有了美国的先例,英国政府政策路径并无悬念。但不管是增加财政支出,还是提高货币供应量,从本质上看,都是在以未来的负担换取现在的经济平稳,但在金融危机的步步紧逼下,英国央行也别无选择。英国经济缓慢回升,股市反弹,消费者信心提升。但多发行货币容易造成日后的通货膨胀。英国出口扩大,进口减少,贸易逆差减少。

--AP10352五邑大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质安部安全目标责任书下一篇:邮政速递物流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