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计划心得体会

2022-07-25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攀登计划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攀登计划心得体会

攀登一班11月份教学计划

攀登一班11月份教学计划本月工作重点:

1、开展好本班的区角环境创设;

2、加强幼儿的礼仪教育;

3、在教学方面,培养幼儿的积极参与性;

4、天气变凉,做好幼儿的保暖工作,加强户外的体育锻炼. 本月教学计划:

第二篇:登珠峰电影《攀登者》观后感悟_攀登者心得体会800字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2019年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就是讲述以上的事件,而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

电影真实再现了1960、1975年中国登山队勇登珠峰的壮举,电影才开始10分钟就让人泪目,算是第一个小高潮。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又是在祖国70周年华诞上映的献礼片,这部电影的表现可以算是很不错了,就像在映后交流时两位老师说的那样,这部影片就是对祖国最好的祝福。

稍有不足的地方个人感觉有两点,一个是配音和演员口型有时候会对不上,有时会让人有些出戏。

另外一个是感觉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在有限的时间(120多分钟其实不短了)和影片的剪辑上会让人觉得有些用力过猛。

很敬佩主创团队们为这部电影做出的努力,在珠穆朗玛3个多月的实地拍摄也为影片加分不少。总体说来,还是很看好这部电影在国庆档的成绩,毕竟演员实力放在哪儿,内容表现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期待一下。

《攀登者》观后感悟【2】

攀登珠峰与核试验对于人类发展并没有起到推进作用,把它们放到一块来说,发现它俩有一共同点:人活着便是为了挣口气。

这口气太难挣了,为了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妻离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们有退缩吗?没有。很多人看到有吴京在的电影,就觉得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没有错,有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爱中国更多些。而且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辉到一定境界。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辉煌。人会不惜命吗?不会,但他们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上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把这口气给挣着了。

脱离历史背景,单看这部电影,如此选材,必然得与恶劣天气对抗,假如单单是要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大可以选择相对舒适环境的题材,唯有这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吸引着这帮拥有赤子之心的人,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国精神吗?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的国家没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有问题,去解决,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观后感悟【3】

说来也很巧,15年在西安培训的时候爬过一次“雪山”,记忆中的那座山叫太山?因为当年爬那座山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阴影,在今后的将近四年的时间了就再也没有接触过山之类的活动。而四年后的19年正好有机会去了一趟西藏,这次西藏之行又让我重新爬起了雪山(那座山的名字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山下有解放军吧,才给了我这次爬山的勇气。这次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脚下开始爬山的,可能因为爬的时候太兴奋了吧,当时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缺氧反应。

但晚上回到宾馆后,吃饭的时候缺氧的反应就越来越剧烈了,头开始又晕又疼,晚上也因为缺氧而导致睡眠很不好,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头疼得感觉要炸掉,最后不得不吃药;据说剧组拍戏的时候也在西藏那边拍,真的很敬佩。再说一下那边气候,据说西藏二月份的时候,那边气候是真的冷,有的路都要被封掉。虽未亲身经历过西藏的冬天,但经历过西藏的七月份就知道冬天的冷是真的难以想象的,例如:我当时爬完山后,因为踩到泥坑中,而不得不导致自己去从山上融化成水的河流中洗脚,本来觉得不会太冰冷,但我脚放进去的瞬间就后悔了,真的太冰冷了吧。不过山上的景色真的很不错,登的过程中真的值了。

更巧的是这周一,我被领导辞退,正好有一周的时间无所事事,然后失意的我逛B站,看到这个《攀登者》主创见面和放映活动,就不抱太大希望的报名了,没想到被选中。之前的一些“雪山”和西藏的经历吧,让我对这部电影的题材特别感兴趣。可能最近经历的挫折比较多吧,自己的泪腺就很发达,在看的过程中几经泪目,并且提心吊胆、咬牙切齿地为剧中的人物生命安全担忧。剧情就不剧透了,在看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次票房又稳了,啊哈哈哈哈哈哈。emmm...放映后的主创见面会,对吴京路转粉,感觉剧外的吴京更亲切随和,没有一点大牌的感觉;剧中的吴京有点超神,可能剧情需要吧。

《攀登者》观后感悟【4】

一部登山片子大家肯定都知道登上去了,只能剧透人物走向了咯。标明了有剧透,点进来说我剧透就没意思了咯)超级开心能参加b站的点映会提前看到了攀登者这部影片!!整部电影虽然主旋律较重,但是还是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能够震撼感动到观众。我旁边的汉子和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影片上半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哈感觉节奏有些不大对,省略或者着重的地方有些不太妥当,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感觉慢慢的出来了,人物的性格逐渐开始显露。在这里我真的要表达一下对张译老师的爱意,他的角色真的是这部电影里最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变化是最完整的一个。我最感动的点就是他开始哭的时候qaq,超级带动我,完全忍不住。当然章子怡的演技也没的说哈,一开始演一个少女完全不出戏,在她所能发挥的空间里完成的很好。吴京演的也很出色,虽然还是有点战狼的感觉,大家可以数一数他在电影里飞扑了多少次哈哈哈。胡歌啊井柏然啊陈龙啊大家的演技都挺不错。至少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登峰的困难,大家的决心。井柏然角色李国梁的死从电影开始就有在铺垫。倒是章子怡饰演的徐缨的牺牲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她与吴京扮演的方五洲的爱情会是he.......不过牺牲了倒是令人更加深刻。

然后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稍微我觉得缺少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没有与当时的背景太融合。其次bgm真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没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太少,而且都是那种气势磅礴恢弘的音乐,有种强行将观众带入爱国感人的情绪,会有点疲惫。最后参演人员也挺多的,主要篇幅都在主角身上,配角们的刻画就稍微欠缺了些。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片里的佼佼者了,能感动观众,讲好故事,值得一看。

《攀登者》观后感悟【5】

首先,《攀登者》不是纪录片,所以,不能用“历史真实”来评判。对于历史素材,剧作有沿用、也有取舍,更有很多虚构,比如历史上1975年那次登顶是比较顺利的,但为了电影的戏剧性,对这次登顶做了一波三折的重新演绎,加入了大量细节和夸张,前后三次冲顶,有挫折,也有牺牲,荡气回肠,这是电影吸引人必须要有的,关键是能否逻辑自恰。

其次,应该说颇为意外的,《攀登者》并不那么刻意煽情!至少,和这个极易煽情的主题相比,电影在大部分时间内的表达都还是内敛的,人物情绪没有故意大幅度夸张,尽管也必然会用到慢镜、配乐等手段,不过大体上还是在以一种骄傲,但不夸耀;凝重,却不卖惨的状态进行讲述。总体来说,电影完成度OK,剧本良好,演员的表演、摄影、服化道都是加分项。

1960年和1975年前后两次登顶珠峰,前一次作为故事背景出现,所以,仅用回忆的方式交代,但短短几分钟,画面信息非常丰富,《攀登者》的开篇完全打五星!在最多20分钟的时间里,就建立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细节还原,还是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剪辑迅速、信息量十足!开篇的饱满和跌宕,甚至让人产生“没看够!是不是有点儿太快了”的感觉!不过,这种对比之下,后面第二次登顶的浓墨重彩,就多少显得有些拖沓了……

《攀登者》上映之前,人们的主要期待都是在“演员阵容”上,这一点,确实是“名副其实”,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出彩。

最出彩的肯定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吴京的方五洲也非常棒,他自己也特别努力,甚至拼命,但这个角色相对于曲松林来说,身上的矛盾冲突没有那么尖锐,人设也更加完美,所以,可能就不如将戏剧冲突集于一身的曲松林那么打眼,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种对比不过是毫厘之间,关键是两个角色之间相知相惜、又相爱相杀的兄弟情太耐人琢磨了!

喝酒那场戏里,方五洲一句“你会选择杀了我么?”曲松林一句“完成任务后,我会下去陪你”,将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死时刻的决断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也由此埋下了最后和解的伏笔。如吴京在采访中反复表达过的,两人拍摄时完全沉入了角色中,甚至脱开了剧本,彼此间情绪的对撞和互相成就,让这个片段华彩万丈!

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片段,是两人最后的和解,只有一个拥抱,只有一句“兄弟”,却让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点映当天,张译在回答我提出的关于对“兄弟情”的理解时回答的那样,最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反而最有穿透力!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在处理两人关系时,最为激赏的一点,隐忍和克制的表达,力道远胜于煽情!

所以,不得不岔开一笔说下剧中三条明确的感情线——

李国梁&黑牡丹:这是处理最到位的一对,微妙的互动、暗生情愫、不知如何表白的羞怯等,都很戳人【插一笔,曲松林那句“我不是针对你,是……珍惜你”,一句话就把曲松林十几年的不甘和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两人悲剧性的结局相当令人动容,影片也在此时达到了一次情绪释放的高峰,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和解到此也顺理成章。李国梁这个角色很丰满,包括主动要求承担冲顶任务时“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你们羽翼之下”的表达,可以说掷地有声!

某种程度上,李国梁这个形象是曲松林在15年之后的镜像,他用自己的选择回应了曲松林当年对方五洲的心结,算是一次穿越15年的回答,由此也反证了方五洲当年的选择无误。

杨光&赵医生:这一对的表现更为含蓄些,戏份也相对较少,虽然大概率也是悲剧结局,但电影里确实没有明确表达。不知道是不是剧本本身就这么写的,他们之间情感的表达途径,如果以苛刻的眼光考量,多少有点儿问题——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冲顶珠峰的专业性为代价……当然,全片最大的彩蛋也在这里,一定要看电影结尾的字幕哈!

方五洲&徐缨:这是电影最着力刻画的一对,全片也是以徐缨的旁白为开篇,最大的煽情点也是在两人之间……但这也是最大的问题!或者扩大点儿说,是香港商业片煽情部分的通病吧。

其实可以感觉到章子怡在努力降低人物情绪表达的烈度,可因为情节设定,还是承担了电影的主要催泪点【很可惜并不怎么成功】。电影中情绪化的表达基本都放在这对身上,特别是冰塔林一段更是浪漫化演绎的极致【已经基本不考虑客观可行性了……】章子怡的表演是交足功课了,但徐缨的人设并不讨喜,因为浪漫和煽情必然影响影片客观和内敛的整体情绪,大概有点儿非战之罪吧!

再次,作为高概念特效大片,冰雪的CG效果是相当不错了,点映那天,北京高达31度,可看着电影画面,还有些瑟瑟发抖。北坳扎营夜遇大风,是很长一段动作+特效的夜景戏,也是徐老怪擅长的……“玄幻”!一瞬间,武功高手既视感,画面漂亮、剪辑凌厉、紧张刺激,但就是和整体的风格有些脱节……作为商业电影,总要让大家看得爽才是,所以也属于避免不了的部分。

一个小细节——方五洲在剧中为了挽救摄影机而被雪崩压在下面,被刨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急救后,他一下子重新苏醒,说“我刚才……歇了一下”。那个场景,看过《战狼1》的朋友们可能都会一秒钟穿到当时冷锋被地雷爆炸波及,几乎死掉的画面里!十几年过去了,冷锋变成了方五洲,而吴京还是那个吴京,有心的话,可以做叠画,相当有穿越感。

极少部分画面的剪辑有点儿问题,转场突兀,甚至感觉跳画面;服化道的年代感加分,配乐也恰到好处,最后随着字幕响起的同名主题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说,电影主题音乐,该大气的时候就得大气磅礴,技巧再好、再创新,但和电影的整体调性不搭,那也是费力不讨好!正道而行不代表不会技巧,而是不需要使用技巧,因为“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说两句导演。

虽然看到过不止一次对李仁港过往出品影片的争议,但我其实根本没看过他以前的电影,所以完全没有相关认知,也就谈不上先入为主。仅以《攀登者》而言,李仁港交出答卷不仅是及格的,而且是可以达到良好的。他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稍不注意就会滑向煽情深渊的主题,以相对克制的状态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深入人心的理念,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叫喊、口号式的重复,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扎根内心的。

总之,《攀登者》整体流畅,该有的对峙、浪漫、情绪爆点、一波三折、反转、加分的小细节、最后的升华,一样不缺,总体可以打四颗星!最后一颗星,给我的粉丝滤镜!对,就是这么任性~~~

很庆幸自己在参与此次超前点映前,就已经买好了《攀登者》从点映到正式公映的四刷电影票,这部电影何止值得看,它是值得一看再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英雄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许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感觉不到,却无时不在!

此生无悔入华夏 千古高风说到今。

第三篇:《攀登者》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_看《攀登者》感想

《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19《攀登者》观后感

今年的电影“国庆档”竞争究竟有多激烈,相信不用多说了。其实相比于《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这两部电影,由吴京、章子怡、胡歌等众多大牌演员主演的《攀登者》更受瞩目,毕竟在《战狼2》和《流浪地球》成功之后,带有“吴京”烙印的电影,已经成为了票房的保障。

有人质疑,吴京究竟还能不能延续传奇,甚至有网友“唱衰”说,吴京以前的成绩太亮眼了,如今观众对他要求更高,可能《攀登者》会成为吴京的扑街之作,《攀登者》票房少于30亿算扑,大于40亿也不算爆。

吴京:我太难了!

不得不说这届观众对吴京真的很严格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也说明很多人肯定吴京的票房号召力,但要是他参与的每部电影都要求达到40亿以上,那是神仙,不是吴京。其实吴京已经奠定自己位置,不用部部搏命,只要用心,诚意就好。截至9月22日,《攀登者》预售票房成绩依然排在第一名,相信很多观众都在期待这部电影,就算《攀登者》口碑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票房也不会太难看。

近日,吴京在接受采访时,就被问到了这个问题。记者问要是《攀登者》票房失利的话怎么办?吴京脱口而出表示,他到现在虽然还没有完整看过《攀登者》这部电影,但他觉得自己已经赢了,他赢了一个过程,一个新的类型,没有人做过,这种经历只有少数人有,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听完吴京这番回答,网友纷纷肃然起敬,吴京每部电影都在开拓新的类型,他也说过,中国电影想发展起来必须得开拓新类型片,他已经做到了,钱不钱的都已经无所谓了,他的境界早已封神。怪不得吴京能红!

其实在《流浪地球》上映前也有人问票房不好怎么办?吴京也是这样回答的,他说:至少我们给中国儿童种下了科幻的种子,给中国科幻电影培养了7000个人才。

吴京就是有这种魔力,他拍的电影让人忍不住无条件支持他!虽然在观众心中吴京已经是“大师”级别的演员,但吴京却很谦虚,表示自己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很高兴,但他还是如履薄冰,觉得自己还是要继续努力。尤其是现在看了很多电影书籍,再回头看自己以前演的角色是,吴京觉得他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在技巧和技术上可以尽量少犯一些错误,至于观众怎么评价和定位他,已经不重要了。

吴京还表示,作为演员不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封顶,这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其实只要演员能在电影里面享受专注,享受快乐,享受纯粹、享受专业,要是能够开创一个新的类型,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看得出,如今的吴京早就看淡了所谓的“票房”,他要做的是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这样的吴京,怎样让人不爱。最后,一起来说说,国庆档你第一支持的电影是《攀登者》还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呢?

2019《攀登者》观看影评

“人红是非多”这句话放在热门电影上面同样适用,“国庆档”最被看好的大片《攀登者》还未上映就频频登上新闻头条,原因和“被黑”有关。《攀登者》自宣布定档以来,网上出现了很多攻击这部电影、攻击主演吴京的言论,随着上映日期的临近,黑《攀登者》的言论也越来越多。

早前,豆瓣上出现了2000多条《攀登者》的差评言论,这样在上映前有组织的“黑”,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其中有猫腻,难道吴京真的动了资本的奶酪,成为娱乐圈的公敌?真是耐人寻味。

后来,《攀登者》发布“使命版”预告片,吴京在电影中说了一句:“几亿人民只能想着吃饭这点问题,我们这个民族又有什么希望呢”,结果这句台词又被拿出来黑。“黑粉”说:“爬山征服大自然有什么意义,饭都吃不饱爬什么爬,不如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其实,只要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当年攀爬珠峰的历史背景,你就会明白那些黑粉完全是在无脑黑。

然后现在,《攀登者》快上映了,网上又出现了一种黑《攀登者》的言论:拍这部电影不仅会污染雪山,上映之后还会鼓动“战狼粉”去珠峰攀爬,进一步造成环境污染。

很显然,这又是无脑黑。看来黑粉实在是想不出其他的黑法了,所以把环境污染和《攀登者》硬扯到了一起。

客观地说,雪山垃圾由于商业化登山热潮的兴起确实成为了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确实对环境造成不小的污染。但是,《攀登者》讲述的不是商业化登山的故事,而是还原上世纪60年代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珠峰因为环境污染问题曾上过热搜。《攀登者》剧组一开完关机发布会,全剧组就去身体力行地捡垃圾了,他们把在珠峰拍摄期间产生的垃圾以及过去几年登山者留下的垃圾通通带走,可以说很有环保意识了。

《攀登者》编剧阿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谈过这部电影的剧本精神:希望大家了解大自然,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而不是去征服它。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作为《攀登者》的领衔主演,吴京私底下就是一个环保人士,常年做公益的他人品应该不用多说了。在吴京还没大火的时候,人家就参与过汶川、玉树、雅安赈灾,8年前还参加了雪山环保公益。

8年前,也就是在2011年,吴京还没因为《战狼2》大火的时候,他就参加了登雪山捡垃圾的公益活动。当年不仅有媒体做了报道,吴京还在自己的微博上记录下了这次活动的历程。

当时吴京在微博上写道:“无论怎样,慈善环保我做到了。垃圾捡了!”

这件事可以说是对那些黑《攀登者》、黑吴京拍登山电影会污染环境的言论最有力地回击了。无论是《攀登者》剧组,还是主演吴京本人,都极具环保意识,并且身体力行地去雪山捡垃圾了。

特别是吴京,8年前还是娱乐圈不怎么出名的演员,人家就已经参与到慈善环保的活动中去了,并非作秀。而且他们拍这部电影的初衷之一也是希望大家借此关注到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键盘侠”为黑而黑结果发现对方的言行人品根本找不到漏洞,不会感到尴尬吗?

而随着《攀登者》上映,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因为这部电影领略到珠峰的美,并且关注、参与到保护雪山环境的公益活动中,这其实是一件大好事。

2019《攀登者》观看心得

距离国庆假期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因为是祖国诞辰70周年,所以这次的国庆档迎来了三部大片坐镇,《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作为祖国70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这三部电影早早就开始被大家关注。

因为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国庆档的这几部影片也都开始里卖力的宣传,都希望自己主演的电影能够在这个国庆档票房方面取得一个好成绩。截止到目前,宣传力度最大的还是要属《中国机长》与《我和我的祖国》了。

喜欢关注电影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这几天正好也有新片上映,但是关于新片上映的消息全部都被《中国机长》与《我和我的祖国》这两部影片的宣传热度给盖过了。尤其是9月20日,《中国机长》举行了首映礼,更是别出心裁地把首映礼放在了万米的高空中,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直到现在这个热度依旧不减。

而另一边《我和我的祖国》,虽然没有《中国机长》那样庞大的首映礼,但是人家靠着影片中的这么多位明星加盟,宣传热度也是丝毫不弱。因为《我和我的祖国》是有几段不同的故事组成的,而这几段故事中的主演都不相同,所以现在《我和我的祖国》每放出一段花絮或者预告都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说完了《中国机长》与《我和我的祖国》,还有中国骄傲三部曲的老大哥《攀登者》。在前两部电影没有进行宣传的时候,《攀登者》的热度一直都是最高的,主演吴京、胡歌、张译、章子怡这几位演员随便一位拿出来都是顶级热度。但是现在《攀登者》的热度却被另外两部给压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的问题还是《攀登者》的宣传力度不够。《攀登者》从定档到现在,除了主演们一起参见过一次活动,就好像再也没听过关于影片的宣传了。确实,有吴京这位百亿影帝坐镇,在票房方面还是比较有自信的,但是一直不宣传,对于票房肯定还是有影响的,自信很有可能因为这个变成了一种自负。那么《攀登者》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进入宣传期呢?

罪魁祸首还是《我和我的祖国》呀!之前说过《我和我的祖国》中汇集了很多大咖艺人,但是国内的大咖也就那么多,所以在阵容上,《攀登者》与《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吴京与张译二人即在《攀登者》中担任主演,又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出演了角色。

而现在《我和我的祖国》正在宣传期,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吴京与张译就奋不顾身地加入了宣传的行列。这就导致《攀登者》这边无人主事,当然,胡歌、章子怡、井柏然这几位也都是大咖级的人物,但男主们不在,宣传的势头总是会有些乏力的。

这样说来,《攀登者》现在的热度一直提不上去,这个锅还得《我和我的祖国》背呀!吴京与张译最好赶紧回归《攀登者》的宣传阵地,不然大家期待的《攀登者》破30亿、40亿甚至50亿的梦可能就要破碎了!

2019《攀登者》观看有感

距离电影《攀登者》的上映也越来越近了,这部由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龙友情出演的剧情冒险电影在开拍之初就备受关注,除了取材于中国人为捍卫主权登珠峰的真实事件外,这部电影被热议的原因自然还是演员阵容实在过于强大了。

章子怡、成龙在国际电影圈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尤其是成龙,出道以来全球电影票房已达二十多亿美元,这与小李子、金凯瑞、汤姆汉克斯等好莱坞一线大咖们也都相差无几,发展到现在“成龙”两个字所代表的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而已。所以说《攀登者》能邀请到成龙出演,就足以证明片方为此付出的努力。

此外,张译、王景春等人在国内都是有口皆碑的好演员,演技过硬,出道以来的作品备受观众喜爱。而胡歌、井柏然在圈里更是要口碑有口碑,要流量有流量,两人更是这部戏的“颜值担当”,单是因为喜欢两人的颜值而选择支持这部电影的粉丝就不在少数。

而最受关注的自然也就是“战狼”吴京了,一部《战狼2》一部《流浪地球》成功让吴京跻身国内一线大佬的地位,在演艺圈单靠两部电影就取得这样成就的也就只有吴京一人了,堪称娱乐圈的奇迹。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自然与吴京的努力分不开。

拍《战狼2》拍得倾家荡产,拍《流浪地球》原本只是答应临时客串一下,可谁知这一串就是一个多月,拍到最后更是直接拿6000万支持经费超支的剧组成为出品人,这样破釜沉舟的勇气又有几个人能有呢?而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战狼2》和《流浪地球》直接登上国内影史票房前三,吴京自然也是大赚特赚。

如今由其主演《攀登者》不日就要上映,票房成绩能否延续前两部的作品也成了众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有媒体记者问吴京:“如果《攀登者》票房失利怎么办?”吴京说道:“但我觉得我已经赢了,还是跟《流浪地球》同样的话,我赢了一个过程,一个新的类型,没有人做过。,这种经历只有少数人有,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据了解,早在《流浪地球》上映前夕就有人问过吴京电影拍烂了怎么办的问题,当时吴京就说过“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因为有7000人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未来,这7000人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子。”

像《攀登者》这样珠峰题材的电影不能说没有,但绝对屈指可数。吴京很明显已经脱离金钱层次了,难能可贵的是那种经历和精神。而且再者说了,《攀登者》的票房会失利吗?

2019《攀登者》观看体会

电影《攀登者》即将在国庆档上映,并成为大家最期待看到的电影之一。

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作品,给观众们普及了中国登山队那段光辉的岁月。

叶秋臣翻看了许多的预告片和背景材料,为大家总结出了以下这三大看点。

1.群星闪耀,《攀登者》主演阵容强大引人期待

这部电影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主演的阵容。

《攀登者》由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共同主演,成龙大哥也会友情出演,可谓群星闪耀,非常引人期待。

凭借《战狼2》和《流浪地球》,吴京摘下了“百亿票房”的好成绩。直到现在,他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2》依旧排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的第一名,共计约56.83亿元;另一部作品《流浪地球》则排在总榜第三的位置,票房共计约46.55亿元。感觉吴京自带了一种“旺票房”的属性,不知道《攀登者》是否也能延续这个好势头。

章子怡在电影领域获得了非常多的成就和荣誉,代表作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诸如《卧虎藏龙》《我的父亲母亲》《一代宗师》和《无问西东》等等。

看剧照,这次章子怡和吴京在《攀登者》中还会有感情戏。

张译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在豆瓣上的分数高达9.4,另外一部豆瓣9.3分的《士兵突击》同样深受大家的喜爱,他在电影《追凶者也》中也有非常出彩的表现,观众们都非常认可张译的演技。有趣的是,吴京和张译两人还同时出演了这个国庆档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看来他俩应该是这个节日档中票房的最大赢家。

在井柏然的影视剧片单上,像《攀登者》这样类型的作品还是偏少的,大多数以爱情剧和爱情片为主。不过,井柏然的票房属性也不错,他主演的《捉妖记》系列两部曲共计拿下了约46.77亿票房,希望可以给《攀登者》也带来同样的好运气。

对于胡歌,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他主演的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系列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琅琊榜》也是近些年来国产剧难得的口碑之作。胡歌在电视剧领域已经有较深的根基,希望即将上映的《攀登者》可以成为他在电影领域的一部代表作。

2.真实故事改编,重现中国登山队的辉煌岁月

很多人并不熟悉登山,也不知道中国登山队的故事。

很多人眼中的珠穆朗玛峰,只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这一个关键词,却并不了解中国登山队为了我们国家的“中国高度”,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汗水。

所以《攀登者》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个关键点。如果不知道中国登山队的那段辉煌岁月,不知道每一位登山队员的名字,那么这部电影的好看程度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只是简单翻阅网络上的介绍,关于《攀登者》这部电影的历史材料,可能只会看到短短的两行字而已。但登山队员们付出的,却远远比这些还要多得多。

1960年5月25日,由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组成的中国登山队实现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壮举,创造了登山历史上的奇迹。

1975年5月27日,由索南罗布、罗则、候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潘多组成的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其中潘多也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登山家,同时中国登山队也打破了攀登最高峰最多人数的世界纪录。

电影《攀登者》是根据中国登山队这两段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在1960年创造的壮举之后,他们又在15年后为了中国登顶珠峰,竖起测量觇标,测量出了属于我们的“中国高度”。

8848.13米。

虽然也有许多其他的数据众说纷纭,但中国登山队测量到的这个数字,是全世界都认可的高度。直到30年之后,中国才使用了雷达和GPS等新技术对珠穆朗玛峰重新测量,并将数据更新为8844.43米。

登山队员攀登的珠穆朗玛峰,本身是一个没有温度的庞然大物。

但登山的人,却有着一颗炽热的心,和永远不会被冷却的热情。

3.生死共命的兄弟,为中国登山队骄傲

吴京说,他在《攀登者》这部电影里,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战友情。

张译说,在登山时有一半的生命都是永远交给了另一个兄弟。有一个人掉下去,那么另外三个人就要把他拽上来,大家的命是绑在一起的。

只有怀着这份患难与共的兄弟情,才会共同攀登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共同克服最难的生死困境,共同为我们的祖国赢得荣耀和掌声。

电影《攀登者》不止讲了攀登珠穆朗玛峰这个故事,还讲了攀登者背后的故事,充满了希望和爱意。

想着登山队为了测量出“中国高度”而做出的拼搏和努力,就为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祖国万岁!”

这是在电影《攀登者》的预告中,最令人感动和泪目的瞬间。

当中国登山队的成员们高高扬起中国国旗,虽然只是在看预告,但我的眼眶却已经红了起来。

我们为中国登山队骄傲,为中国高度骄傲,为中国骄傲。

第四篇:2019攀登者观后感600字_攀登者感悟心得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2019年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就是讲述以上的事件,而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悟【1】

攀登者是今年继流浪地球以来,最优秀的国产真人电影。一部偏纪实向的登山电影能够这么惊心动魄又荡气回肠,非常棒。这是我蹭了那兔的专场看完第二遍后的感受。

电影大都忌讳剧透,但攀登者是一部完全不惧剧透的电影,1960年和1975年两次攀登珠峰的全部经过、主要人物、最后结果大家基本都知道,历史已经将它剧透得完全又彻底,没留任何悬念。而且,登山又是一件极为枯燥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呈现一个能够抓住人心的故事,就尤为艰难,可攀登者做到了。就像张译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全新的类型片,拍摄攀登者本身就是一个攀登的过程。影片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登山队会陆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些挑战来自于大自然,有些挑战来自于人们的心底。而登山队员们不但要战胜冰雪和绝壁,更要战胜自己的内心。

由于有真实历史的约束,又是国庆献礼片,电影不可能作过多的虚构发挥,那就必须在效果呈现和人物塑造上下功夫。已经看到好几位朋友讲电影“含京量”很高,这讲的是影片中的动作场面做得非常出色。影片在登山的范畴内,已经尽可能地展现宏大激烈的场景。吴京依然身手不凡,但一点都不显夸张。如果说吴京是直入云霄迎风博浪的金雕,那张译的表演就是峭立的山峰,有了这两位打底,再加上章子怡的果敢,胡歌的真诚、井柏然的勇敢、曲尼次仁(黑牡丹)的炽热等等,使得影片的人物群像非常可爱。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当年登顶的英雄们,不仅拥有着爱国热情和崇高使命感,也是一群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普通人。

我们人人都是攀登者,每人都有自己的珠峰要攀,都会经历风雪、面对绝壁,能够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东西,与当年的英雄们一样,仍然是责任和使命、爱和勇气。今天我们看着这部电影,不单是为了不忘历史,不忘那些英雄,也希望能从他们身汲取力量,获得前进的动力。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当大家笑着说“穷则搁置争议 达则自古以来”时,应该要知道,自古以来四个字从不是光靠嘴说,而是用脚走出来的。不管是那离海岸线几千里那靠着高脚屋守下来的南沙礁盘,还是人迹罕至无人能攀的世界屋脊,先人们不惧牺牲拼死守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在给后人们争取生存空间。就像电影中小队长所说的那样,年轻人不会总是躲在前人的羽翼下,一代人会承担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而历史和文明就是这样得以传承。

《攀登者》观后感悟【2】

攀登珠峰与核试验对于人类发展并没有起到推进作用,把它们放到一块来说,发现它俩有一共同点:人活着便是为了挣口气。

这口气太难挣了,为了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妻离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们有退缩吗?没有。很多人看到有吴京在的电影,就觉得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没有错,有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爱中国更多些。而且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辉到一定境界。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辉煌。人会不惜命吗?不会,但他们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上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把这口气给挣着了。

脱离历史背景,单看这部电影,如此选材,必然得与恶劣天气对抗,假如单单是要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大可以选择相对舒适环境的题材,唯有这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吸引着这帮拥有赤子之心的人,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国精神吗?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的国家没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有问题,去解决,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观后感悟【3】

说来也很巧,15年在西安培训的时候爬过一次“雪山”,记忆中的那座山叫太山?因为当年爬那座山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阴影,在今后的将近四年的时间了就再也没有接触过山之类的活动。而四年后的19年正好有机会去了一趟西藏,这次西藏之行又让我重新爬起了雪山(那座山的名字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山下有解放军吧,才给了我这次爬山的勇气。这次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脚下开始爬山的,可能因为爬的时候太兴奋了吧,当时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缺氧反应。

但晚上回到宾馆后,吃饭的时候缺氧的反应就越来越剧烈了,头开始又晕又疼,晚上也因为缺氧而导致睡眠很不好,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头疼得感觉要炸掉,最后不得不吃药;据说剧组拍戏的时候也在西藏那边拍,真的很敬佩。再说一下那边气候,据说西藏二月份的时候,那边气候是真的冷,有的路都要被封掉。虽未亲身经历过西藏的冬天,但经历过西藏的七月份就知道冬天的冷是真的难以想象的,例如:我当时爬完山后,因为踩到泥坑中,而不得不导致自己去从山上融化成水的河流中洗脚,本来觉得不会太冰冷,但我脚放进去的瞬间就后悔了,真的太冰冷了吧。不过山上的景色真的很不错,登的过程中真的值了。

更巧的是这周一,我被领导辞退,正好有一周的时间无所事事,然后失意的我逛B站,看到这个《攀登者》主创见面和放映活动,就不抱太大希望的报名了,没想到被选中。之前的一些“雪山”和西藏的经历吧,让我对这部电影的题材特别感兴趣。可能最近经历的挫折比较多吧,自己的泪腺就很发达,在看的过程中几经泪目,并且提心吊胆、咬牙切齿地为剧中的人物生命安全担忧。剧情就不剧透了,在看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次票房又稳了,啊哈哈哈哈哈哈。emmm...放映后的主创见面会,对吴京路转粉,感觉剧外的吴京更亲切随和,没有一点大牌的感觉;剧中的吴京有点超神,可能剧情需要吧。

《攀登者》观后感悟【4】

一部登山片子大家肯定都知道登上去了,只能剧透人物走向了咯。标明了有剧透,点进来说我剧透就没意思了咯)超级开心能参加b站的点映会提前看到了攀登者这部影片!!整部电影虽然主旋律较重,但是还是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能够震撼感动到观众。我旁边的汉子和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影片上半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哈感觉节奏有些不大对,省略或者着重的地方有些不太妥当,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感觉慢慢的出来了,人物的性格逐渐开始显露。在这里我真的要表达一下对张译老师的爱意,他的角色真的是这部电影里最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变化是最完整的一个。我最感动的点就是他开始哭的时候qaq,超级带动我,完全忍不住。当然章子怡的演技也没的说哈,一开始演一个少女完全不出戏,在她所能发挥的空间里完成的很好。吴京演的也很出色,虽然还是有点战狼的感觉,大家可以数一数他在电影里飞扑了多少次哈哈哈。胡歌啊井柏然啊陈龙啊大家的演技都挺不错。至少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登峰的困难,大家的决心。井柏然角色李国梁的死从电影开始就有在铺垫。倒是章子怡饰演的徐缨的牺牲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她与吴京扮演的方五洲的爱情会是he.......不过牺牲了倒是令人更加深刻。

然后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稍微我觉得缺少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没有与当时的背景太融合。其次bgm真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没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太少,而且都是那种气势磅礴恢弘的音乐,有种强行将观众带入爱国感人的情绪,会有点疲惫。最后参演人员也挺多的,主要篇幅都在主角身上,配角们的刻画就稍微欠缺了些。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片里的佼佼者了,能感动观众,讲好故事,值得一看。

《攀登者》观后感悟【5】

首先,《攀登者》不是纪录片,所以,不能用“历史真实”来评判。对于历史素材,剧作有沿用、也有取舍,更有很多虚构,比如历史上1975年那次登顶是比较顺利的,但为了电影的戏剧性,对这次登顶做了一波三折的重新演绎,加入了大量细节和夸张,前后三次冲顶,有挫折,也有牺牲,荡气回肠,这是电影吸引人必须要有的,关键是能否逻辑自恰。

其次,应该说颇为意外的,《攀登者》并不那么刻意煽情!至少,和这个极易煽情的主题相比,电影在大部分时间内的表达都还是内敛的,人物情绪没有故意大幅度夸张,尽管也必然会用到慢镜、配乐等手段,不过大体上还是在以一种骄傲,但不夸耀;凝重,却不卖惨的状态进行讲述。总体来说,电影完成度OK,剧本良好,演员的表演、摄影、服化道都是加分项。

1960年和1975年前后两次登顶珠峰,前一次作为故事背景出现,所以,仅用回忆的方式交代,但短短几分钟,画面信息非常丰富,《攀登者》的开篇完全打五星!在最多20分钟的时间里,就建立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细节还原,还是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剪辑迅速、信息量十足!开篇的饱满和跌宕,甚至让人产生“没看够!是不是有点儿太快了”的感觉!不过,这种对比之下,后面第二次登顶的浓墨重彩,就多少显得有些拖沓了……

《攀登者》上映之前,人们的主要期待都是在“演员阵容”上,这一点,确实是“名副其实”,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出彩。

最出彩的肯定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吴京的方五洲也非常棒,他自己也特别努力,甚至拼命,但这个角色相对于曲松林来说,身上的矛盾冲突没有那么尖锐,人设也更加完美,所以,可能就不如将戏剧冲突集于一身的曲松林那么打眼,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种对比不过是毫厘之间,关键是两个角色之间相知相惜、又相爱相杀的兄弟情太耐人琢磨了!

喝酒那场戏里,方五洲一句“你会选择杀了我么?”曲松林一句“完成任务后,我会下去陪你”,将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死时刻的决断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也由此埋下了最后和解的伏笔。如吴京在采访中反复表达过的,两人拍摄时完全沉入了角色中,甚至脱开了剧本,彼此间情绪的对撞和互相成就,让这个片段华彩万丈!

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片段,是两人最后的和解,只有一个拥抱,只有一句“兄弟”,却让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点映当天,张译在回答我提出的关于对“兄弟情”的理解时回答的那样,最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反而最有穿透力!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在处理两人关系时,最为激赏的一点,隐忍和克制的表达,力道远胜于煽情!

所以,不得不岔开一笔说下剧中三条明确的感情线——

李国梁&黑牡丹:这是处理最到位的一对,微妙的互动、暗生情愫、不知如何表白的羞怯等,都很戳人【插一笔,曲松林那句“我不是针对你,是……珍惜你”,一句话就把曲松林十几年的不甘和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两人悲剧性的结局相当令人动容,影片也在此时达到了一次情绪释放的高峰,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和解到此也顺理成章。李国梁这个角色很丰满,包括主动要求承担冲顶任务时“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你们羽翼之下”的表达,可以说掷地有声!

某种程度上,李国梁这个形象是曲松林在15年之后的镜像,他用自己的选择回应了曲松林当年对方五洲的心结,算是一次穿越15年的回答,由此也反证了方五洲当年的选择无误。

杨光&赵医生:这一对的表现更为含蓄些,戏份也相对较少,虽然大概率也是悲剧结局,但电影里确实没有明确表达。不知道是不是剧本本身就这么写的,他们之间情感的表达途径,如果以苛刻的眼光考量,多少有点儿问题——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冲顶珠峰的专业性为代价……当然,全片最大的彩蛋也在这里,一定要看电影结尾的字幕哈!

方五洲&徐缨:这是电影最着力刻画的一对,全片也是以徐缨的旁白为开篇,最大的煽情点也是在两人之间……但这也是最大的问题!或者扩大点儿说,是香港商业片煽情部分的通病吧。

其实可以感觉到章子怡在努力降低人物情绪表达的烈度,可因为情节设定,还是承担了电影的主要催泪点【很可惜并不怎么成功】。电影中情绪化的表达基本都放在这对身上,特别是冰塔林一段更是浪漫化演绎的极致【已经基本不考虑客观可行性了……】章子怡的表演是交足功课了,但徐缨的人设并不讨喜,因为浪漫和煽情必然影响影片客观和内敛的整体情绪,大概有点儿非战之罪吧!

再次,作为高概念特效大片,冰雪的CG效果是相当不错了,点映那天,北京高达31度,可看着电影画面,还有些瑟瑟发抖。北坳扎营夜遇大风,是很长一段动作+特效的夜景戏,也是徐老怪擅长的……“玄幻”!一瞬间,武功高手既视感,画面漂亮、剪辑凌厉、紧张刺激,但就是和整体的风格有些脱节……作为商业电影,总要让大家看得爽才是,所以也属于避免不了的部分。

一个小细节——方五洲在剧中为了挽救摄影机而被雪崩压在下面,被刨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急救后,他一下子重新苏醒,说“我刚才……歇了一下”。那个场景,看过《战狼1》的朋友们可能都会一秒钟穿到当时冷锋被地雷爆炸波及,几乎死掉的画面里!十几年过去了,冷锋变成了方五洲,而吴京还是那个吴京,有心的话,可以做叠画,相当有穿越感。

极少部分画面的剪辑有点儿问题,转场突兀,甚至感觉跳画面;服化道的年代感加分,配乐也恰到好处,最后随着字幕响起的同名主题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说,电影主题音乐,该大气的时候就得大气磅礴,技巧再好、再创新,但和电影的整体调性不搭,那也是费力不讨好!正道而行不代表不会技巧,而是不需要使用技巧,因为“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说两句导演。

虽然看到过不止一次对李仁港过往出品影片的争议,但我其实根本没看过他以前的电影,所以完全没有相关认知,也就谈不上先入为主。仅以《攀登者》而言,李仁港交出答卷不仅是及格的,而且是可以达到良好的。他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稍不注意就会滑向煽情深渊的主题,以相对克制的状态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深入人心的理念,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叫喊、口号式的重复,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扎根内心的。

总之,《攀登者》整体流畅,该有的对峙、浪漫、情绪爆点、一波三折、反转、加分的小细节、最后的升华,一样不缺,总体可以打四颗星!最后一颗星,给我的粉丝滤镜!对,就是这么任性~~~

很庆幸自己在参与此次超前点映前,就已经买好了《攀登者》从点映到正式公映的四刷电影票,这部电影何止值得看,它是值得一看再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英雄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许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感觉不到,却无时不在!

此生无悔入华夏 千古高风说到今。

第五篇:2019年《攀登者》观后体会400字_《攀登者》感悟影评

2019年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其影片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关于2019年电影《攀登者》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1】

1958年,中国和苏联达成协议,计划共同攀登珠穆朗玛峰,两国都经过层层选拔了一批登山队员,在苏联进行训练。

1960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苏联以“不想引起友好国家印度不满”为由放弃登珠峰计划,无奈之下,中国只能独自登山。

1960年3月,200多人的队伍集结珠峰大本营,其中包括90多名登山队员。

为了适应环境和在更高处建立营地,中国登山队先后三次进行高山行军,在第二次行军的时候,来自兰州大学的青年教师汪玑因高原反应牺牲;

第三次行军更是损失惨重,因为遭遇暴风雪,北京大学教师郭子庆因高原反应牺牲,全队共有50多人不同程度冻伤,包括队长史占春在内的多名主力队员不得不抱憾退出。

1960年5月17日,中国登山队派出了突击组决定第四次行军,组长为登山队副队长许竞,队员有刘连满、贡布、王富洲,运输队员屈银华,队员们是写好了遗言再出发的。

1960年5月24日,许竞因体力消耗过大,无法再前行,屈银华顶替许竞参与冲顶,王富洲临危受命担当突击组组长。

在“第二台阶”的时候,刘连满因挺举队员而体力耗尽,遗憾止步。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登顶。

《攀登者》演员阵容有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陈龙、曲尼次仁、拉旺罗布、刘小锋、多布杰等人,成龙友情出演。

除了章子怡饰演气象学家徐缨之外,目前剧组还没有公布其他演员们的角色详情。

不过,我们可以先来猜一猜这4位登山队员分别是由谁来饰演。

从微博的介绍来看,吴京饰演登山队队长,张译饰演指导员。

而第四次突击行动中,有两位队长,一位是许竞,一位是王富洲,鉴于王富洲最后成功登顶,所以小七猜测吴京应该是饰演王富洲。

小七没有查到1960年登山队指导员的资料。

但是,刘连满有在1958年担任国家登山队教练员的履历,第四次行军时,突击队伍为了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人指挥,王富洲是第一替补组长,刘连满是第二替补组长,而且,在此次攀登的过程中,刘连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他想出了搭“人梯”的办法,蹲在岩缝底下,让战友们踏着他的双肩,当作支撑点,再慢慢用力站起来,让他们向上攀登,成功让队员们登上了“第二台阶”的岩顶。

其次:因为刘连满体力耗尽,在距离顶峰只有140米的情况下,他不得不被迫留下来,而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他,明明自己也非常需要氧气,但是他仍然把最后的氧气留给那三位冲顶的队员,由于害怕战友们下山的时候,自己已经死亡,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他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信的内容是:

“王富洲同志:

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交给你们三个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

你们的同志 刘连满”

这个角色的自我牺牲精神真是太让人感动了,应该是由张译饰演。

这要不是因为男一是吴京,小七都要认为这个角色才是男一号啊。

贡布是藏族人,在已经公布的电影演员中,只有曲尼次仁、拉旺罗布、多布杰是藏族,而曲尼次仁是女士,多布杰出生于1953年,年龄太大,这两位都可以排除,所以,小七猜测拉旺罗布饰演贡布。

还有一位屈银华,按照主演的番位来看,应该是由井柏然饰演。

当然,电影剧本肯定会经过改编。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2】

这是一个属于20、30后的故事,那时候的中国还很穷很落后,给帝国主义和殖民者欺负了一百多年的国家,才刚刚爬起来了。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证明,中国人行。这个故事整整鼓励了40、50、60、70后整整四代人,努力的建设祖国。

而这个故事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新长大的孩子已经很久没有听过了。还好,有了电影。希望这部电影可以鼓励我们80后整整一代在社会中坚力量的人。爬上科技的高峰。自强不息。希望90后在这部电影中寻求到中华崛起的光辉,更上一层楼。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寄语00后,10后在部电影中找到人生的意义,不要沉迷游戏,为建设祖国而读书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3】

《攀登者》

又是一句名言,为国登顶,寸土不让。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这是挑战人类极限。弄不好峰登不上,死一大半。

中国优秀的登上员们,毅然扛起大旗。挺近珠峰…要让五星红星,屹立在地球之巅。为让这部电影力求真实。吴京去年特地去青海5200多米海港什体验生活。据吴京讲述,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尿出来,瞬间能变成冰嘎达…面对这种极寒天气,旧伤复发,依然咬牙坚持。他说既然来了,就要像个爷们,眼里不揉沙子。干就干到底…可在当时,攀登珠峰这事,并不是咬牙能挺过来的。珠峰环境非常恶劣。很多登山装备非常匮乏,中国都生产不了。高强度钢铁,攀登设备中国就造不出。更别说登山珠峰…

此刻政府下定决心,跑到国外买装备。我们一定要登,而且还要从北坡登上。当时外国媒体舆论哗然,简直痴心妄想。其实人家质疑你也不是没有道理。珠峰可以从两面登顶。尼泊尔这侧南面坡比较缓,容易登顶。北面简直是地狱。首先天气变化无常,非常容易发生事故,常年伴有10级大风。北面岩石坡度从70度到90度延伸,相当于死亡攀爬。更恶劣的是,高山反应和脑水肿,会让你精神崩溃。英国登山队,几次想从北面登顶都以失败告终。在组建国家登山队后,有几次攀登经历。这点困难还是没有吓住中国人。

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这种豪迈谁能比…我们都说做某种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登珠峰也要有计划。完成目标不一定要直接成功。要循序渐进,一点点克服困难。经过商量,每到达一定高度,就要建立营地。为后续登上,提供基础保障。登上不是说说,而且要行动。这行动,必须要承担负重。当时氧气瓶特别笨重。每人负重大概50斤左右

氧气瓶就要占10斤,每人只能携带两瓶。高海拔,缺氧,而且要行军8小时以上。难度可想而知…山上天气风云突变。山脚晴空万里,山上可能会遇到暴风雨。即便在天气情况掌握良好,也会遇到麻烦。登山者在北面面临第一道关口——北拗这是珠峰和北峰的冰雪墙。100多米厚的冰雪墙,及其容易发生雪崩和冰崩。弄不好,全都死在这。

人生如果没有困难,还有什么意义。经过艰难行军,终于突破北拗,到达3号营地。可刚到达营地麻烦又来临,电台出现故障。对于该不该,再次向5号营地发起冲锋。身为队长的史占春,心里没底。按照基本规则,5500米氧气少一半。7000米氧气少三分之一。8000少四分之一。科学界普遍认为8000死是死亡地带。不仅要观察团队情况,也要考虑天气。这时大本营得知这两天天气晴好。必须要把消息传给他们。

大本营两位队员挺身而出。他们轻装上阵…大本营离队员距离长达17公里。这种短路程,正常人员也要走3天。前面还会遇到风险万分的冰山带,冰裂缝。他们两个人只用了24小时,就把消息传到队员手中。中国人用无法语言的魅力,抗争理想。即便前途特别艰难,也要迎难而上。到达7420米的时候,队员们要面临第二道难关。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常年伴有大风。甚至可以高达12级风力…空气的氧气非常稀薄,往往人要吸几口氧气才能走。队员们的呼吸都会变成白霜,鼻孔都能堵住。他们艰难的越过大风口,队员王富州突然晕倒。

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身体一直很棒。队友非常惊讶…当人们打开背包一看才发现。他一口气背了三个氧气瓶。对于这种条件来说,有氧气就是有生命。自己能多背一个,就能救人,成功就多一些。所有人都说,我也希望你能成功。当到达8600米的地方,队员再也继续向前。大部分一线队员,50%以上都不同程度冻伤。有冻掉耳朵的,有冻掉鼻子。就是为了轻装上阵走的快一些。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队员只能下撤。

英雄不是勇往无前,生命是第一。有命你才能继续攀登高峰。怎么办?就这样放弃?这次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每年的4月到5月是攀登的最佳季节。错过日子,珠峰地区不确定天气会更多。经过讨论,二线候补人员跟上,进行再次登峰。其中就包括,王富州,许竟、刘连满、屈银华、贡布。

1960年5月17日举行庄严的誓师大会。他们高举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像。誓要把两件东西放在地球之巅…由于之前登山经验,攀登比较顺利。很快就到达海报7600营地,就在这时报话机坏了。无法联系到大本营,也无法得知气象条件。这时候王富州站出来,激动的向大家表示。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向前。后来他女儿回忆,当时父亲使命感很强。这就很像烈士,舍生忘死。他们必须为国家付出一切。除了克服心理恐惧,还要克服现实条件。氧气已经没有多少…由于大风的关系,食物已经刮跑。晚上他们五个人轮流一瓶氧气。贡布回忆,一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向顶峰发起冲锋然而他们还要面对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8680-8700多米有条坡度80度左右的斜坡。四周岩石陡峭光滑,没有着力点没人能爬上去。刘连满尝试多次,没有成功。商量后刘连满决定用自己肩膀扛起屈银华。可当时他们穿着8斤重的雪地靴。根本无法站立,屈银华脱掉鞋子,只穿线袜。身踩战友血肉之躯,一锤子一锤子,在岩石上打入冰锥。这才艰难走出这一关。

屈银华后来回忆,我这双脚没啥,只要登上珠峰锯掉都值得。爬过第二台阶后,刘连满也体力不支倒下。放弃意味死亡,把刘连满丢在这无异于等死。王富州和屈银华、贡布、决定,把氧气留给他。我们继续向前…刘连满望向他们三个人的背影,意识逐渐模糊。他想自己可能活不长…与其把这瓶珍贵的氧气浪费掉,还不如留给战友。他拿起笔写道,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起登上珠峰。我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任务由你们三个完成。

我氧气瓶有点氧气,你们回来用吧,可能会给你们下山有帮助。凌晨4点多,刘连满看到远处雪山上的脚印。他觉得他们三个成功啦。这时候不知道,什么勇气让他站起来。鼓舞自己迎接英雄凯旋归来。时间永远定格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王富州,屈银华、贡布,成功站到珠峰上。这是首次人类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这次成功,中国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冻伤成为终身残疾,有人像屈银华要截肢。很多人不禁发问,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到底为何?浪费钱而且成本巨大。在现代看来,这笔费用也是难以承受的。我找到一组数据。在中国现在组织登珠峰,每人45万左右费用。这笔钱是给公司团队费用。个人还要掏3万元装备费,食宿3-5千。登山出事故保险费3-6千。登山跟随人员小费1万元。后勤小费2-5千元。你想找一位向导每人5万。出事故要请直升飞机,5万元一架。现在你要登珠峰大概花费50-70万左右。当时这笔钱也是天文数字。为什么国家也要发疯登山?我看到最后才知道答案。登上珠峰的消息,国内外高度评价。

一改中国人,东亚病夫的污蔑。我们中国人,一点不比别人差。在我们看来国家荣誉和个人命运是一样的。人生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攀登。有人中途放弃,而你却一直在坚持。万科董事长王石也登过珠穆朗峰 。为什么很多名人都喜欢登山?其实登山不只是登上山头,人即使不来也只是一座山。真正征服的不是山,而是征服自己。只有征服,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生而为赢的自信和骄傲。因为这座山是人生的信仰。所以这部片,不容错过。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4】

别的先不说了,一般情况下,观众最在乎的就三点,视效、剧情和演员。

视效所有人都可以放心了,看看花絮的取景,你还需要怀疑视效会有问题吗?那都是特么真的。我想大多数喜欢看电影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好的特效都是虚实结合。其实只要实的这部分做好了,添加虚的那部分就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了。

第二点剧情,首先是真实事件改编,有底子在。再一个肯定是请了相关专业人士做了指导的。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第三点演员。这个已经没什么可怀疑的了。章子怡在中青年女演员中真的可谓是顶峰级了。 张译也还算不错,另外三个感觉一般。不过也还好了。没有那种会让人出戏的烂演员。在这里可能有人要喷我了,我为什么要觉得吴京的演技一般。那就是个人的感觉而已,你没必要在乎的,你喜欢你尽管吹你的就行了,别来这里当傻狗乱叫。反正老子是一个都不粉。连梁家辉那种神级演技我都不粉,所以某某某的粉丝少来给老子扯淡。

所以以上三点都没问题,那就肯定不会是烂片了。因为观众最在乎的三个都解决了。那么唯一的问题是什么?导演。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怪喜欢用香港导演的,也不知道这导演的对大陆文化,特别是那个时期的文化了解程度有多高。他到底是会拍成写实风格还是戏剧风格也不知道。预告片中是两种感觉都有。看过他近几年的作品我感觉就是一般,不烂也不好看。不过早些年的《阿虎》和《黑侠》是真的好电影。豆瓣评分估计是被前些年那些爱装文艺逼的二货给搞底了。

不过我倒不期待这片。我感觉这片可能会比较像《绝命海拔》。当时看了那个片,几乎无感,拍的几乎快成纪录片的感觉了。可能是对这类题材不感冒。国内拍这个的原因估计是因为人家老美都拿中国元素拍一下,我们自己怎么不也拍一个。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5】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

可以写的东西真的很多,编剧阿来也是文豪级人物,我能想到的他一定能想到,只是我担心他因为各种原因而妥协,因为审查妥协,因为电影时长妥协,因为主演不能演反派的形象妥协等等。

因为妥协而使这部电影流于表面,是对所有观众期盼的犯罪,也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犯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铺面租赁协议范本下一篇:平面设计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