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党建论文范文

2023-12-06

园区党建论文范文第1篇

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是全国著名的“灯具之乡”,全国最大的灯具生产基地,国内街灯每4盏有1盏来自××。全镇现有各类灯具企业220多家,扬州灯具工业园区是我镇为进一步推动灯具产业发展而设立的,整个规划用地3500亩,工业园区一区于XX年3月启动,己经开发XX多亩,先后被扬州市、省乡企局列为乡镇示范工业小区,被扬州市列为“xxx”重点推进的4个乡镇工业园区之一。XX年,园区实现产值8.5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79.7%。今年我镇又开始工业园区二区建设,新增进园企业16家,园区企业总数力争达145家,XX年园区力争实现产值11.5亿元。目前,园区有企业118家,其中外商企业2家,职工人数5800多人,党员218人,企业业主是党员的56人,担任支部书记(或副书记)3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7人,今年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15人。

二、工业园区党建情况

工业园区是我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主战场,我们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党员活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高度重视园区党建工作。

1、创新组织体制。我镇首先从理顺关系入口,注重党组织的设置,以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一是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我们以重点企业声光厂为突破口,率先建立党组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产生较好的示范作用。二是分类指导,因厂制宜。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要求,采用“建、联、挂、派”等形式,创造条件逐步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⑴ “独立型”,即单独组建。凡有3人以上正式党员,并有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的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目前,我镇网已在园区中单独建立党组织2个(声光厂、金星厂)。⑵ 联合型,即联合组建。党员数不足3名或暂不具备单独组建党支部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建立支部2个(化工厂、钢带厂)。⑶ 挂靠型,即挂靠组建。对仅有个别党员的园区企业,又不具备建立联合党支部条件的,挂靠镇农保中心党支部,共计有38家企业,其余园区企业则按过去的隶属关系挂靠原村或单位党支部,挂靠支部9个。⑷ 派入型,即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我镇从XX年就实行由党委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和党政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向未建支的列统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17人,副镇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个非公有制企业。

2、重视发展党员。在灵活设置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组建率的基础上,各支部坚持党员标准,积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特别是采取“培养、推优、发展”等形式,坚持质量和数量并举原则,把技术骨干、生产工作一线职工和企业管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作为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非公企业职工中,相当一部分学历素质较高、在企业作用明显、具备入党条件,我们通过各种形式找他们谈心、交心,举办入党培训班,引导他们加入党组织。XX年~XX年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16人,发展党员68人,为园区非公有制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3、注重组织活动。园区党组织能否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开展各项组织活动,这几年来,我十分注重这点。以园区企业发展为目标,按照“企业需要、业主理解、员工拥护、党员欢迎”的原则,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以镇党委务口牵头,以园区服务中心为载体,灵活开展各项活动。一是开展“当标兵”活动。要求企业党、团员做生产技术的标兵、做完成任务的标兵、做排忧解难的标兵、做遵守纪律的标兵、做服务企业的标兵。二是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党支网部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先锋岗活动,在工作岗位上悬挂先锋岗标志牌,在厂区设立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公示监督栏,时刻提醒他们牢记自己的身份,接受群众的监督,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开展“我为企业增产增效献良策”活动。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来组织活动,在组织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和技术比武等活动的同时,开展“我为企业增产增效献良策”活动,发动员工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这些系列活动开展,推动了企业发展,得到企业业的肯定。

四、思考和对策

在园区党建工作实际中,我镇虽然有一定的进展,但对照上级要求,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党组织单建率比较低,组织生活规范性不够,党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部分业主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烦”的心理,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应,大多过于陈旧,教育内容不适应,有空对空的现象,管理手段不适应,比较落后。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企业党务干部难以选配且流动较为频繁,突出存在着“企业党务干部少,业务熟悉的党务干部少”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企业党组织班子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开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要注重开拓创新。一是思路的创新。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管理制度方面、党员与企业隶属关系方面的特点,形成新的不同于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功能理念、党员先进性理念、党建工作理念、党建工作方法方式等。二是组织的创新。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三是组建方式的创新。包括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以及先建团、工会,再逐步组建支部等。今年第四季度我们将做好组建工业党总支工作,初步设想是:扬州灯具园区党组建总支部,下设12个支部,将园区己建立的4个支部(声光厂、金星厂、化工厂、钢带厂支部)以及联建、挂靠其他支部的党员统一划入工业党总支,新成立企管站、赛德公司、天龙公司、宝尔特公司、斯洛尔公司、神力公司、金源公司、龙翔公司党支部。四是组织生活的创新。在活动内容上,开展以“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为主要内容的达标创优活动,通过明确活动主题、制定工作标准、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园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在活动形式上,在“有利于严格的党内生活,有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前提下,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提高党的工作的实效性。

2、注重营造氛围。要不断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有关非公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研究布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工作,努力做到“三同时”:坚持在分析经济工作的同时,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研究基层党建工作的同时,部署非公有制组织党建工作;在制定企业发展的同时,制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计划,保证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有效落实。

3、注重培育典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整个党建工作的一个崭新领域,它有没有可能搞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示范点建设能否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要始终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分类指导,突出特色,通过给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交任务、压担子,推动示范点工作上新水平。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进一步总结推广非公党建工作先进经验,用典型来指导、带动面上的工作开展。

4、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一是经费、活动场所问题。以企业为载体,推动党建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保证活动经费、活动场所、活动时间。二是专职党务工作人员问题。在保持一支必要的专职党务工作队伍的同时,建立一支新型的兼职党务工作队伍。三是党员管理问题。在园区企业实行“党员证”制度,即:凡在册党员凭党员证就近参加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既要发证,又要跟踪服务,及时为之联系外出地的党组织,使其组织生活尽快正常化。

园区党建论文范文第2篇

xx 省 xx 市 xx 县坚持把园区党建作为加快园区建设、助推园区经济追赶超越的主抓手,不断创新思路、盘活资源、抓实举措,不断提高园区党建工作水平。目前,xx 县 x 个工业园区的 x 户非公企业中,x 户企业实现了党的工作覆盖,覆盖率达 x%。

一、主要做法 。

一是板块式推进园区基层组织建设。园区党委充分发挥机构健全、地域边界清晰、服务资源汇集、联系企业紧密等优势,把管单位与管党建结合起来,理清基层党组织关系。今年以来,先后把 x 个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关系,由县非公党委和有关部门党委调整至园区党委管理。目前,各园区基层党组织一律隶属园区党委管理,极少数规模或影响力较大的非公企业,由主管部门党委或非公企业党委直接管理,园区党委做好联系服务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头管理与管理缺位问题,有效构建了园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工作格局,形成了抓党建工作的合力。

二是下派“第一书记”助推园区党建工作。受基层组织重视程度不够、党务干部偏少等因素影响,园区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党建”现象,党建工作“不会抓、抓不好”的问题日趋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巩固提升园区党建“两个覆盖”工作成效,今年年初,xx 县从县级部门遴选 x 名优秀干部到园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通过“面对面”深入讲、“手把手”认真教、“实打实”扎实做,

指导帮助两新组织从严从实抓好党建工作。县委组织部建立“第一书记工作交流”QQ 和微信群,第一时间传达上级精神、部署党建任务、了解思想动态、协调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第一书记的素质能力,制定《“两新组织”第一书记考核管理办法(暂行)》,定期对第一书记到岗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检查,有力提升了园区党建工作水平。

三是以支部建设讲评会规范园区支部活动。坚持“问题导向、战斗力导向、目标任务导向”,着力破解党建工作虚化、空转等问题,常态化开展支部建设“讲评会”。“讲”即围绕问题讲党课,“评”即评议支部和党员。各园区党委每季度从党建任务落实、业务工作开展、重点工作推进和干部作风优化等方面入手,对标查找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对照《准则》《条例》剖析根源,提出整改措施,检查督促落实。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 x 期支部建设讲评会,查摆问题 x 项,整改销号 x 项,提醒谈话 x 人,函询 x 人。通过开展支部建设讲评会,有效防止了园区企业党的组织生活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现象,有效破解了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员教育管理难、党组织作用发挥难的问题,提高了园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四是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成立 xx 县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学院,依托全县园区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xx 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示范基地——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综合发挥横渠书院、李达故居、杨文洲纪念馆、猕猴桃产业园区、科技工业园、纺织工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等教育培训基地,打造集两新组织孵化培育、党务人才队伍培养、党员党性党史教育、红色经典教育、科技文化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进一步激活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细胞、培育

红色基因、凝聚红色力量,为县域发展追赶超越贡献智慧和力量。组织非公企业出资人、社会组织法人、园区非公企业支部书记,党员、职工代表和第一书记,开展了以“强化党性教育、凝聚发展共识,助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示范培训,取得良好成效。

五是夯实党建基础打造示范典型。坚持 xx 县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每 x 周召开 1 次例会,主要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和程序,扎实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排查工作,动态巩固“两个覆盖”工作成效。今年以来,园区新成立 x 个党支部,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均选配了党建指导员,并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新发展党员x 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x 名。积极探索“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阵地共用”管理模式,评选出 x 个党组织活动阵地规范化企业,每户给予 x 元党费补助。推行“四融”工作法,创新开展“五小两联动”活动,将红色细胞融入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中,提升党建工作活力。深化“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星光增辉”活动,培树典型,打造亮点,涌现出兴洲纺织、宝深机械、农夫山泉、第三医院等一批示范型党组织。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抓实园区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全县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党建引领发展的能力,初步实现了党建强、发展强目标。

一是规范了园区支部运行水平。通过推进园区党建“规范化、制

度化、标准化”,x 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支部达到“六有”建设标准,占园区基层支部的 x%。支部书记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实现常态化,党内政治生活越来越严肃认真。园区各党支部通过召开展座谈会、组织党员参观扶眉烈士陵园、延安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x 次,有效提升了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了各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是增强了园区党建社会影响力。园区党委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xx 纺织、农夫山泉等企业解决贫困人员就业 x 多人。金桥果业、齐峰果业为猕猴桃果农发放有机肥 x 吨,签订订单生产合同 x 万多亩,帮助解决猕猴桃销售难问题。天龙房地产支部自发组织党员干部坚持在千亩荷塘开展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第三医院支部组织党员在贫困村开展义诊,充分彰显了两新组织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两新组织的影响力和认同度明显提升。

三是推进了园区企业和谐发展。做实园区党建,有利于把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园区经济发展中,推动管理部门主动作为,为园区企业和社会组织解决用工、用地、用电、环评、资金等各类问题,缓解了入园企业的燃眉之急,拉近了管理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距离。xx 华英包装有限公司入驻 xx 县科技工业园后,有关职能部门指派党员全程跟踪服务,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企业建设的“三通一平”,园区党委免费为企业安装变压器,上门办理土地证,项目建设工期比原计划缩短了 3 个月,受到企业高度赞誉。

四是促进了县域发展追赶超越。在党建工作的有力带动下,园区企业的承载力明显增强,一些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的项目纷纷入驻

园区,带动了县域发展追赶超越。新入驻的兴洲科技、伊明食品、艾兰酒店、华英包装等企业快速投产达效,实现产能释放,成为县域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 x 亿,同比增长 x%,实现了党旗红、企业兴、发展强的良好态势。

xx 县:探索“双联工作机制”促进园区党建和发展融合共赢(2)

近年来,xx 县在 xx 新区探索推行“双联工作机制”园区党建新模式,引导区内党组织和企业成立“xx 新区党支部联席会”和“xx新区企业联谊会”,定期召开“两会合一”的“双联工作会议”,协调解决新区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园区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齐头并进。截至 20xx 年底,该新区入园企业达 x 家,就业人数约 x 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 x 亿元,成为 xx 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活力最强的陶瓷产业园区。

一、组织联建,党建引领公司治理 围绕建设企业和谐邻里关系、促进共赢发展目标,从三个同步入手,构建“一核引领、多元协同”的党建工作体系,有力推动非公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区域组织同步覆盖。成立 xx 工业园区党委,由所在乡镇选派 x名正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园区党委书记、x 名企业党委副书记担任专职副书记,配备 x 名非公企业支部负责人作为党委班子成员。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党员较多的陶瓷企业和电子商务创业园等陶瓷产

业链配套服务企业,采取“单独建”方式,以企业为“点”建立党支部。按照“地域相邻”原则,对 x 多家小微企业,采取“联合建”方式,以地域相邻为“线”,先后成立联合党支部。目前,园区已建立非公企业党支部 x 个,覆盖企业 x 家,覆盖率达 x%。

机制制度同步建立。建立党支部、联谊会、业主 x 个层面定期互联互通议事规则,即每月定期召开“双联工作会议”,将区内党组织纳入“党支部联席会”,引导所有企业加入“企业联谊会”,并选定 x 家较大企业党支部书记轮流担任每月的轮值主席,每季度不定期举行党支部与联谊会的恳谈会和党员群众主题谈心会,交流思想感情,征求意见建议,帮助解决问题,实现非公党建工作与辖区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20xx 年以来,累计召集会议 x 多场次,协调解决劳资纠纷、资金拆借、用工招工等具体问题 x 多个。

工作保障同步强化。选配 x 名党务专职工作者和 x 名园区非公党建指导员,加强工作协调指导,全面抓好园区党建工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牵头协调国税、地税等单位落实好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税前列支政策,拓宽党建活动经费筹措渠道,园区党委及时全额返还党支部收缴的党费,通过赠送党刊、拨补党员教育补充经费给予保障。园区企业主自发捐赠筹集 x 多万元作为“双联工作机制”党建工作专项经费,x 多名优秀企业职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发展联赢,党建引领企业发展 注重从经济、政治、生活三方面入手,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取得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认可、支持和拥护,提升党组织在企业及员工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经济上化解“燃眉之急”。针对企业厂房建设办证难、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由“双联工作机制”协调设立企业互助“资金池”,园区企业自发筹集 x 万元,作为企业应急互助资金;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安排专人统一申报、统一收集资料、统一办理证件,组织企业通过互相担保、联保、抵押等多种方式贷款融资,为众多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园区企业相互拆借生产运营应急资金x 笔 x 万元,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x 万元。

生产上调节“供需不均”。针对园区企业因春秋广交会订货量、生产淡旺季不一影响,造成部分企业产能不足,部分企业产能过剩情况,党支部与企业联谊会联动协调,采取企业间二次“发单”、调剂员工到联谊企业“帮工”,有效调节企业订单,让企业有钱挣、员工有活干,促进片区企业共同发展。复工复产前期,同鑫陶瓷有限公司出现工人不够、订单赶不出来问题,“双联工作机制”牵头将其赶不出来的订单分散给其他企业共同赶工,并保质保量如期交货,实现疫情期间企业抱团发展。

政治上注重“锦上添花”。积极协调优秀业主、中层管理、员工担任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近年来,共有 x 名业主、x 名员工当选为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从企业人才需求出发,结合园区企业生产发展实际,由“双联工作会议”牵头联合陶瓷职业技术学校、陶瓷同业公会、电子商务协会等单位和组织经常性开展以彩绘、倒坯、修坯、上釉等陶瓷生产为主要内容的“xx 新区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和“电商创业大赛”,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以比赛促生产、促发展。

三、平台联搭,党建引领文化融合 发挥“双联工作机制”的统筹和组织作用,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将党建文化融入园区和企业,构建开放式党组织活动平台。

阵地共用。根据新区大部分小微企业没有党员活动阵地的实际,协调规模较大的企业开放活动场所,实现阵地共享,提高党建资源利用率。探索党群同步运作机制,按照“群众所需、企业所愿、整合资源、高效利用”原则,统筹建设“xx 新区党建共享活动平台”“xx 新区党员职工之家”,创办《xx 党建简报》,成立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等群团组织,组织新区企业联办“xx 党建文化节”,开展职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环区长跑等比赛和“xx 新区企业文艺汇演”等企业文体活动,不断扩大党建文化影响力。

功能共优。围绕企业和职工普遍关注的“购房难、就学难、就医难、交通难”等民生问题,“双联工作会议”牵头广泛征集企业主和职工的意见建议,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促进 xx 幼儿园、小学、医院、公交站和 x 套的务工人员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项目相继启动,大大改善园区服务功能。延伸党支部工作触角和覆盖面,按照“一方隶属,双重管理”办法,吸纳在园区务工的进城党员参加党支部开展的“三会一课”、上党课、党员“三诺”等工作。

活动共办。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老师傅带徒弟”以及联合评选优秀班组长、岗位能手等活动,形成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发展。邀请专业培训机构和专家讲师,开设专家讲堂,安排外出考察,组织企业管理、生产部门、车间负责人等参加企业精细管理、

安全生产、项目申报等实用内容培训,加强党支部与片区新生代企业家的沟通交流,受训人员达 x 多人次。

高新区三举措构建非公党建新格局(3)

今年以来,xx 高新区以“三化”建设为新的契机,全力抓紧抓好园区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园区非公党建由“分散抓”向“集中抓”转变。

一是做实指导站。针对以往园区抓党建人员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2020 年 xx 高新区从社区、企业支部选拔了 x 名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在高新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站。指导站涵盖组织孵化、业务指导、活动组织、服务协调、资源融合、品牌培育、调研宣传七大职责,建立起“每月完成一次覆盖指导、每月发布一次企业党组织任务清单、每月开展一次开放式组织生活、每季度召开一次园区基层党建工作例会、每年度开展一次述职评议考核”等“五个一”工作机制,使园区党建更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二是孵化指导员。以“专兼”结合形式在非公党建指导站下设 x支 x 人的党建指导员小分队。每队明确 1 名专职党建指导员和 3-5 名兼职党建指导员,把指导所挂企业党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帮助解决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难题,深入一线研究帮扶,落实好整改措施,变“分散抓”为“系统抓”,辖区非公企业党建指导覆盖率达 100%。

三是培育领头雁。以非公党建工作指导站为纽带,重点对接、抓实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依托区开展的“红色头雁”培养计划,

通过强化选任、培训、考评,着力培育“讲政治、守规矩、有担当”的“领头雁”。用活区党群服务中心这块党建活动阵地,定期开展专门针对企业党组织书记的集中教育培训,同时采取“入企三员’带、相互交流提的方式,不断提升其政治理论素养和党建业务水平。结合每年一次的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五星创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协助区综合党委对企业党组织书记进行专项考评,结果作为评选选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等重要依据,形成了“有位有为、有为有位”的良好氛围。

区科技局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4)

区科技局党委下设五个园区,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通讯软件等产业为主,总面积达 x 万余平方米。现已入驻 xx 等一批行业优质高科技瞪羚、独角兽企业,累计税源库企业 x 余家、孵化企业 x 余家。在未来五年内,园区将迎来 x 家上市企业,税收预估上亿元。

近年来,区科技局党委坚持“围绕发展促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工作为红线,示范推进产业发展、服务转化、文化科创、人才建设等四条园区发展带,引导园区“N”个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探索建立“基层组织共建、党员队伍共管、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人才共育”的“1+4+N”园区党建新模式,切实提升园区党建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一、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园区“两个覆盖” 结合“两新”组织摸排工作,区科技局党委联合软件产业党委在五大园区开展“地毯式”摸排,建立与市场监管、企业服务等部门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找党员、建组织”工作,坚持“一企一策”,对外资企业等薄弱领域,由党委班子成员“点对点”负责;对符合单建条件的单独组建党组织 x 个;对不符合单建条件的,结合龙头企业带配套企业、园中园带小微企业的实际,组建 x 个联合党组织;对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选派 x 名企业首席帮办员同时兼任党建指导员,深入开展“党建惠企”先锋行,做到 24 小时在线即时服务。

建立健全“党群共建”机制,建立各类群团组织 x 个,设立“红心向党、青春之声、xx 英才、初心九红”四个党群工作室,有力推动党群工作进园区、进企业。开设“雨花红蕊讲坛”,邀请知名专家授课解惑非公党建工作、前沿科技发展、企业现代化管理等内容。定期开展篮球赛、足球赛、相亲会等活动 x 场,促进企业间、员工之间交流,增强对园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积极探索如何破解园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难题,其实就是解决“巧妇”手中“米”的问题。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推动各非公党支部建设规范化,建立“一企一档”。加大对园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实行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的动态管理。今年,发展人才党员 x 人,有 x 名人才在抗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

二、打出组合拳,持续强化服务“零距离”

今年 x 月,区科技局党委在 xx 园区正式投入使用“雨润红心”党群服务中心。整个党群服务中心充满科技感、温馨感,充分整合政务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园区共治平台资源力量,内设学习交流、文化沙龙、创客空间等多个功能的复合共享空间,为园区企业及员工提供多元化服务。党群服务中心还在“图书角”专门设置了红色书籍专区,方便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同时,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联合党支部有效融入党群服务中心,秉持“以平台促服务、以服务助企业”的工作原则,搭建物业管理、创业投资、创业培训辅导、技术研发、商务管理、创业活动六大类十三种技术服务公共平台。以“保姆式服务流程化、精准化、人性化”的标准,引入 AI 智能政务终端等自助服务设备,让党员职工在“家门口”就能查询、办理多项个人服务,针对企业员工就医、子女就学等共性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为创业创新保驾护航。按照“支部活动小型化,小型活动经常化”的思路,紧紧围绕园区和企业发展实际,有计划地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我为园区发展出点子”“我为企业解难题”等主题活动。

资产轻,融资困难一直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特别是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数中小微企业周转资金面临枯竭,企业面临生死存亡。早在年初,区科技局党委全面摸排园区企业,推荐区内 xx 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上报省市级科技部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今年 x 月,区科技局党委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流程,缩短企业贷款周期,及时审批春节后第一笔科技贷款 x 万元,为 xx 公司

快速解决资金困难。

三、同频共振,持续激发“红色生产力” 坚持把党建与园区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着力破解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实现党建强,园区发展强。

今年 x 月,区科技局党委牵头起草,出台了《xx 区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载体降低房租成本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组织 x 场政策解读及专题培训,收集了解载体信息 x 条,为企业、园区答疑 x 次;了解掌握涉及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情况,收集了解相关企业项目信息 x 条,为企业答疑共计 x 次;主动了解区内企业在疫情中的困难,鼓励和引导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及孵化器为承租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政策财政补贴资金共计 x 余万元,惠及企业 x 余家。

新冠疫情影响,区科技局党委牵头召开企业与高企培育服务中介机构座谈会,签约 x 家中介服务机构开展高企业申报工作,截至目前通过线上摸排等方式,梳理符合申报条件企业接近 x 家,确保全年高企净增 150 家。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企业开设培训营,精准设置课程体系,助推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创新企业孵化实效,促进技术成果与商业运营管理经验快速融合。深化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模式,大力提升专利创造质量。

同时,区科技局党委不断促进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推荐更多融资企业参与科技金融路演,用心用情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桥梁,促进科技金融平台互通互联,帮助 x 家科技企业解决近 x 亿元的融资

园区党建论文范文第3篇

正安县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依托县域特色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路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

为此,正安县委、县政府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正安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正安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为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依托县域特色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路径。

“四大模式”助推发展

工業园区+文化园区的筑巢模式。在区位和交通都不具备优势,且属全省13个发展困难县之一的情况下,正安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按照省委提出的“工业强省”战略,主动谋划,强力推进,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定位为正安“三大攻坚”之一,明确提出加快正安新型工业发展。

县委、县政府首先抓园区建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筑巢引凤,掀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潮。重点在道路、水电、标准化厂房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并于2013年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与此同时,为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作出文化产业园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决策部署,规划建设独立文化园区187万㎡,标准化厂房50万㎡,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配套基础,成功走出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的筑巢模式。

春晖文化+招商引资的引凤模式。春晖文化是正安地域特色文化的一大品牌,源于春晖行动,其内涵是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和“血缘、地缘、业缘”的社会网络作用,广泛动员在外乡友支持和参与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正安充分运用春晖文化这一特色品牌,礼聘正安籍在外客商为春晖使者,加入招商引资队伍。2013年,县委、县政府领导先后到广东招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的纽带,与正安籍在广东兴办吉他制造企业的郑传祥、郑传玖兄弟签订投资协议,于2013年12月成功创办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并将两人礼聘为春晖使者。随后,通过以商招商形式,兄弟二人将业内7家吉他乐器制造企业引进正安文化产业园区。在春晖文化的感召下,正安文化产业园区得到快速发展。

党的引导+市场主体的运行模式。平台搭建了、企业入驻了,如何留住企业并快速发展,至关重要。正安县委、县政府重点抓领导和服务,在标准厂房建设方面提供服务保障,确保企业入驻就能开工生产;在各项手续审批环节提供服务保障,以神曲乐器公司为例,从签订招商引资合同到投产,只用短短一个月时间,涉及工商、税务、环保、供水、供电等手续,分别由县级领导牵头包保,督促相关部门简化手续,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在文化企业与金融服务企业中搭建简化的融资服务平台,加大协调服务,为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融资服务保障。

在企业投产后,县委、县政府制定相应扶持政策,积极向省市争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税收实行优惠减免。同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微观干预,让企业自主经营、自主管理。

示范引领+集聚发展的放射效应。正安县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着力培育示范企业,以示范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神曲乐器制造公司投产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根据对比,企业在内陆生产相比在沿海生产的最大优势是工资成本。于是,县委、县政府从劳动力市场入手,积极为企业提供帮助,建立神曲乐器公司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各乡镇劳务输出的培养、输送机制,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同时也实现正安劳动力就近就业,达到企业和工人“双满意” 的效果,助推神曲乐器公司快速发展,产品远销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受此影响,其他文化企业也先后入驻园区,2014年共引进文化企业15家,现有8家已投产,有7家即将入驻,充分展示出示范企业引领下集聚发展的放射效应。

产业集聚成效显著

正安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路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成效明显。

文化园区规模不断壮大。在集聚发展的园区路径模式引领下,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呈显出“几何效应”的发展态势。两年时间,除最初入驻的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又新增入驻了华成乐器、鹏联乐器、永馨乐器、音格乐器、金韵乐器、中扬乐器等15家乐器制造企业。乐器制造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6000万元,拉动就近就业人数从200人增至1500人。拉动文化产业在GDP占比从1.8%上升到3.7%。

2015年,全县计划生产吉他100万把、产值6亿元,新建标准厂房50万㎡,新投产企业10家;2016年计划实现吉他生产数量达300万把、产值20亿元;计划到2018年,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吉他文化产业生产基地之一,实现产值50亿元。

带动其他文化产业发展。在吉他文化产业影响下,正安县着力挖掘县域特色文化品牌,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民族饮食文化产业、人文与旅游文化产业、生态文化产业等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现已规划建设民族食品文化产业园区、茶文化产业园区、酒文化产业园区等。目前已入驻的企业有浙江盾安集团天赐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天楼食品有限公司、正安桐乡酒业有限公司、正安元和酒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永生利服装有限公司、福建永生服装有限公司、江苏腾跃服装有限公司、南昌市康盛服装制造有限公司等20余家。食品文化园区、茶文化产业园区、酒文化产业园区、服装设计制造文化园区已见集聚发展雏形。同时依托知青文化、春晖文化、古镇文化、尹珍文化、生态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品牌,初步建成知青文化园区、春晖文化园区、九道水生态旅游园区,着力推进特色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快速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增强。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这一创新模式带动下,正安县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2014年6月公布的《2013年遵义市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显示,遵义市文化产业收入为89.02亿元,其中正安以1.87亿元排名第十二位。2014年,正安仅吉他产业就增加产值0.6亿元,占上年总收入的32%,加上其他文化产业的增长,预计实现总收入4亿元,在2013年基础上翻一番,在全市排名大幅上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正安县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路径这一创新模式,为边远落后、交通不便的发展困难县探索出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方法、新途径。随着务正高速、道安高速、绥正高速全面贯通,正安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将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作者系正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园区党建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通过比较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企图寻找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找到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上的不足,提高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绩效,以利于生态工业园区健康稳定的发展,促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 管理模式

一、引言

1992年美国Indigo发展研究所首次提出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EIP)概念以后,生态工业园已经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我国自1999年启动生态工业园区项目以来,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包括广西贵港(制糖)、广东南海、包头(铝业)等,这些园区试图探索出了我国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本文主要从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上来探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促进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的生态工业园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里主要介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同是,也介绍了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自己的发展特点。

1、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的特点

美国是首先提出生态工业园区概念的国家,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PCSD)组建了生态工业园区特别工作组,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包括城市政府、城镇政府或它们的开发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公司、私人产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生态工业园区具体管理上涉及物业管理者和社区管理者两个管理主体。管理实践中,物业管理者和社区管理者各司其职,但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优先关注园区投资者的利益,而社区管理机构关注的则是整个社区的健康发展和各个成员单位的利益。为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一些生态工业园区在组织建设时,通过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机构互设代表来解决这些问题。物业管理者多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开发者,主要是保持生态工业园区的商业绩效,保持园区的稳定以及园区对于进驻企业的吸引力,同时,为社区和进驻企业提供一些具体的服务;社区管理者是维持社区企业的凝聚力,主要是沟通企业间的创新性项目,有效利用社区内企业的资源,降低社区内企业的成本等。

欧盟是生态工业园区的发源地,丹麦的卡伦堡共生体系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工业园区。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得到欧盟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欧盟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可分为规划建设与自发形成两大类。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是自发形成的典型案例;荷兰、芬兰、法国、英国等欧盟国家则采取政府规划方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同时欧盟各国民间规划方式也逐渐成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民间规划中,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以及科研部门不占主导地位,只承担间接管理、协调和咨询服务等职责。民间规划方式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市场形势灵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欧盟各国居民的环保意识高,也积极投身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中。可以看出,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元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由融资方组成,但它们很少参与园区内部管理,当地居民正逐渐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派出代表参与园区内部管理。

日本从1997年就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在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上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模式,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主要由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负责,实行双重管理制。环境省负责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工作,而经产省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的管理工作。日本政府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行直接的财政支持或补助的力度不够,因此,日本的生态工业园区由民间自主投资、自己经营。日本两个发展最好的生态工业园区都是民间自主投资、自主经营。例如,藤泽生态工业园区由EBARA公司独立投资和独立经营,整个园区由EBARA公司拥有和管理,所有的废物交换都在EBARA公司下属企业之间进行,整个流程为EBARA公司所管理。

2、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和管理模式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项目虽然起步较晚,但这些园区试图探索出我国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打造出新型工业化及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树立了循环经济典范。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宏观管理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进行管理。2006年9月1日起,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将依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验收,三年内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企业超标排放的工业园将不会被验收。“生态工业园区标准”是指《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加强环保工作的统一监督和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加强国家和各地环保部门和监察部门对环境执法的行政监察,对生态循环工业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园区的微观管理方面,园区建设完成后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来管理生态工业园区,园区管理委员会一般隶属于园区所在的市区,园区管理委员会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大多采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托重点企业在园区成立循环经济联谊会的形式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园区政府的主要工作是:首先,发挥政策优势,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制定发展政策和规章制度,培育共同的组织文化;其次,发挥“第三方”的功能,协调企业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充当企业治理制度中的“第三方”;最后,制定总体发展方案,进行积极维护和管理。例如,广东南海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是由佛山市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和佛山市南海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有限公司来管理,园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园区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招商工作和园区经营。

三、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从以上内容可知,决定运行那种管理模式,取决于政府、企业、居民等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协调,因此,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比较国内外园区的管理模式的差别。

1、政府在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中的角色比较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尤其是在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园区的管理中的角色却不一样,在美国、欧盟和日本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上主要是宏观层面的管理。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包括城市政府、城镇政府或它们的开发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公司、私人产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欧盟各国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以及科研部门不占主导地位,只承担间接管理、协调和咨询服务等职责;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在园区的微观管理中主要是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

我国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上既有宏观层面的管理,也有微观层面的管理,管理部门在协调企业利益和企业与社区利益方面的能力有限,造成许多企业对自己的原料来源、数量、性质、能源的种类和消耗量以及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着一定的隐瞒,使整个生态园区的管理和资源协调不够透明,这种管理组织上的缺陷导致生态工业园区的运作存在不少问题。园区管理委员会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管理效率不高。同时还要充当企业治理制度中的“第三方”的功能,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中扮演了几个角色。

2、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的比较

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主体决定于园区管理模式。如企业自发形成的生态工业园区,其管理主体一般由各企业派出代表组成管理机构,同时配合当地政府协调各种公共事务。注重企业的利益。由政府规划的生态工业园区,其管理主体一般是当地政府,在企业间出现矛盾时,政府处在中立位置协调矛盾,比较注重当地公共事务的管理,强调整体规划和环境保护。

国外的生态工业园区既有自发形成的也有政府规划的,园区的形成方式多样,园区的管理主体也呈现多样化。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包括城市政府、城镇政府或它们的开发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公司、私人产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元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由融资方组成,但它们很少参与园区内部管理,当地居民正逐渐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同时派出代表参与园区内部管理;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投资方、社会组织、企业、当地居民,管理主体多样化。多样化的管理主体有利于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市场形势灵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活动,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保证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和居民的参与园区管理和和建设的积极性,较好的协调了各方利益,提高了整个园区的管理绩效。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主要是由政府规划建设的,在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上采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托重点企业在园区成立循环经济联谊会的形式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各级政府和环保等主管部门主要在编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方面给予指导,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支持。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主要是政府,有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参与,但是参与度比较低,居民基本不参与园区的管理。可以看出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比较单一。单一的管理主体,没有企业和居民的参与,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都不高,园区的管理绩效不高,各方利益协调困难,加上管理部门在协调企业利益和企业与社区利益方面的能力有限,生态园区的管理和资源协调不够透明,这种缺陷导致生态工业园区的运作存在不少问题。

四、结论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方面的比较,认识到不同的管理模式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有不同的影响。欧盟的一些研究表明,由公共部门计划创建的生态工业园区对市场的反应灵敏性不高,且规划成本过高。国外的生态工业园区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中主要是宏观层面的管理,不对园区的微观层面进行管理,而且,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样,尤其是企业和居民参与到园区的管理中,发挥了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园区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政府既参与宏观层面的管理,同时也参与微观层面的管理,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行政色彩过浓,企业、居民等其他组织和个人在园区的管理中参与度不高,管理主体比较单一,没有发挥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因此,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不但要继续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时也要吸收更多的和园区相关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园区的管理中,促进我国态工业园区更加高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文娱、钟书华:美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6(1).

[2]王志华:工业园的发展终结——生态工业园[J],科学与管理,2004(1).

[3]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生态工业园区如何搭台唱戏一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管理模式[EB/OL],hzhb.gov.en/eic/649096689457561600/649096689457561600_235.Html,2005-9-16.

[4]张宾、王绍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J],基建管理现代化,2006(3).

[5]马荣、周宏春:生态工业园的实践与经验[J],经济研究参考,2006(46).

园区党建论文范文第5篇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是整合资源要素、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事关区域竞争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南通正处在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期,面临结构调整、资源环境约束等压力,迫切需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带动结构调整,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新格局,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新突破。南通市要充分利用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条件,依托园区能级不断提升、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跨江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等良好基础,明确目标,创新思路,找准路径,强化举措,突破关键,全力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促进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完善目标思路:初步形成“五沿”产业带格局

围绕“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绿色循环”总体目标和“一城三带多点”的总体城市格局,按照“接轨上海”、“优江拓海”、“交通引导产业”等空间理念,发挥资源要素、载体功能、交通区位、产业特色、开放环境等优势,统筹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土地利用、人居环境等规划,突出促进沿江转型发展,加快沿海开发步伐,进一步推动沿苏北地区开发,努力构筑沿江、沿海、沿上海、沿大通道、沿重要节点的“五沿”产业发展空间框架,把沿海的“筑巢引凤”和沿江的“腾笼换凤”结合起来,把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力度“走出去”结合起来,形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分工协作、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为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领头雁”、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三年左右努力,初步形成“五沿”产业带格局:产业分工更清晰。建立中心城区、沿江地区以高端服务业、都市型工业为主,县(市)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中心镇以特色经济为主,沿海地区以基础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沿大通道区域以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主,合作园区以承接上海、苏南产业转移和服务配套为主的分工体系。产业集中度更高。到2015年,全市新增国家级载体1~2个,形成超4000亿元产业2个(船舶及重装备、建筑),超2000亿元产业3个(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现代纺织服装);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600亿元左右的主导产业(到2020年各重点产业都力争达到1000亿)。产业规模更大。2015年,全市GDP超过6000亿元,其中,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突破3200亿元、2600亿元。产业结构更优。2015年,全市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2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45%、43%。

在推进产业带提升和建设过程中,建议以转型发展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开放开发为支撑,以陆海统筹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布局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把握好六个原则:集聚发展。原则上每个区域在现有主导产业中选择2~3个作为重点,聚焦政策推动更快发展;每个产业重点布局2~3个区域,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园区(集聚区)对产业发展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向紧凑型、基地化、链条式布局发展。特色发展。根据各区域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配套条件,充分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完善特色产业链条,形成各区域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错位发展。充分考虑区域间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有序发展,避免产业趋同和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形成各区域之间产业错位发展格局,增强整体产业竞争力。创新发展。结合空间布局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积极对接国家、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重大科技专项,强化产业选择和培育,推进一批关键性项目,吸引一批领军型人才,培育一批标杆型企业,努力在高端领域形成先发优势。融合发展。在江海联动开发、陆海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做强新兴产业,优化主导产业,做大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淡化县市、乡镇之间的行政区划意识,按照“片区发展”理念,统一规划产业、功能布局,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相协调。绿色发展。充分考虑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推动按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做到开发有度、有序、可持续。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要求,大力发展节约型、环保型产业,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优化总体格局:实施不同的空间优化

根据“五沿”产业带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要求,建议下一步分别实施不同的空间优化路径:

沿江产业带:重点做好整合、转移、提升的文章。通过退出一般产业,集聚优势产业,促进沿江地区转型发展。整合岸线资源,优化港口功能,进一步推动矿石类原材料、液体化工等大宗散货运输向沿海转移,使沿江港口向综合性、公用型港区发展,沿海港口向工业性、中转型港区迈进;加快沿江落后产业淘汰,有选择地向沿海梯度转移一批大进大出的基地型、基础型产业;提升发展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物流等产业层次,加快布局新材料、光通讯、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产业。南通市区沿江重点发展船舶海工研发设计、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产业,以及科技服务、商贸旅游等服务业。如皋沿江重点发展船舶制造、电子装备等产业。海门沿江重点发展家纺、汽车零配件、医药等产业。启东沿江重点发展海洋工程和装备、新医药、现代商务、休闲旅游等产业。

沿海产业带:重点做好选择、培育、壮大的文章。选择临港临海型的石化、能源、重装备等基础产业,培育海洋经济和物流、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壮大船舶、能源等主导产业。通州湾区域大力招引国内外旗舰型企业投资,积极承接主城区重型产业转移,重点发展能源石化、高端装备、海洋经济等产业。海安沿海区域重点发展智能装备、现代纺织、海洋生物医药。如东沿海区域重点发展风电等新能源利用及装备、石化新材料,以及温泉旅游等服务业。海门沿海区域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航空装备、科技服务等产业。启东沿海区域重点发展重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产业。

沿上海产业带:重点做好借势、承接、配套的文章。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和与上海、苏南的产业配套优势,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跨江合作园区;主动服务对接上海“四大中心”和上海自贸区建设,突出“学习、接轨、配套、服务”;合理选择、重点承接上海及苏南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和商务、科技、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产业转移,打造示范性产业转移承接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高端装备制造,金融、旅游、服务外包、后台处理等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打造上海产业服务配套区。

沿大通道产业带:重点做好布点、促进、成型的文章。依托全市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加速形成,以及接受上海、苏南辐射和带动长江中上游与内陆腹地能力增强的优势,发挥高速路网、铁路网、内河航道网、机场航空运输网等大通道的传导作用,重点发展大宗物流、专业市场、机电设备等符合交通运输特点、适应沿线资源环境的产业,促进现有园区、市场提档升级。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纺织研发设计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铁路沿线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大宗散货物流等,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高等级航道沿线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等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和散货物流。机场周边重点发展空港物流、航空器材等产业。

沿重要节点产业带:重点做好高端、融合、特色的文章。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都市型工业,2.5产业、平台经济、交易中心和商贸物流、商务金融、服务外包、旅游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休闲观光等都市型现代农业。通州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航空等产业。崇川区重点发展高新电子、高端装备、商务商贸等产业。港闸区重点发展船舶配套及装备、纺织服装、科技服务等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医药等产业。苏通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商务等产业。各县(市)城需要注重各类园区与城市的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形成两个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力产业。海安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新能源、现代物流等产业。如皋重点发展电力装备、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如东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现代物流等产业。海门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现代家纺、科技服务等产业。启东重点发展新能源设备、电气机械、商贸流通等产业。中心镇(小城市)和特色镇要从各镇的产业基础出发,壮大一批特色产业。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和19个市级中心镇围绕建设新型小城市的目标,发挥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做大做优支柱产业,培育区域性产业集聚区,打造创新能力和示范作用较强的产业新高地;8个临海重点镇深化“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突出港产城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特色强镇;特色镇着力放大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产业建设新平台和新增长点。在完善“五沿”产业带过程中,还需要发挥南通北向的辐射和服务功能,深入推进“沿苏北”的开发,既积极用好江苏省委、省政府对与苏北地区结合部薄弱地区的相关扶持政策,又积极与苏北地区开展资源互补型、产业梯度型、利益共享型的合作开发,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强化载体带动:提升各类载体的承载和带动功能

把载体建设作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突破口,加快提升各类载体的承载和带动功能。首先,抓好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和创新园区建设。各板块按照“一个经开区、一个高新区”要求,以产城融合、转型发展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功能配套和升级扩容为重点,在形态开发、功能开发、产业错位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发展重点,打造一批示范性开发区、特色“区中园”。其次,强化抓好合作园区建设。按照“生态合作园、现代新城区”的发展定位,高起点规划建设,高质量引进项目,高层次推进合作,有选择地确定重点发展方向,承接产业链大项目,推动合作园区产业向更高层次集聚。最后,突出抓好特色新兴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发展为方向,加快布局、推进一批培育型、成长型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加快推进特殊功能载体建设,在海关特殊监管区、自由贸易园区(港区)、一类开放口岸等方面求突破,并探索效益放大、功能共享的途径;加快推进功能性平台载体建设,依托重点园区,面向重点产业,以“智慧城市”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突破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商品营销及电子商务、通关及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等平台建设,培育全新经济形态,为新一轮发展提供支撑。

落实保障措施:合理研究产业方向

加强规划引领。科学规划总体空间布局,细化主体功能分区,合理确定全市和相关板块的产业发展方向。搞好产业规划与“十二五”、土地、城市等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约束性、权威性和延续性。根据南通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产业空间规划,推动各地加快编制或修编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好深化、细化工作,重点突出产业链研究,找准突破口;在规划指引下,大力招引、扎实推进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并严格项目招商管理,真正使规划落到载体、项目上。同时,严格规划执行,防止随意变更规划,特别是对城市重要地段、交通道口等区域布局,坚持“统筹规划、利益共享”;对江海岸线等宝贵资源使用,坚持“宁缺毋滥”。

加强政策支撑。围绕重点产业,科学整合、集成税收、金融、财政、科技、人才等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贴息、风险投资、租金补贴、专项补助等方式,加大对关键产业链建设、产业联盟培育、重大技术装备研发、骨干企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等扶持力度。积极创新政策和开发体制机制,根据产业布局规划导向,着力推进退城进园、退二进三、跨区域延伸配套产业链、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工作。

加强要素保障。优化整合各类要素配置,集中力量支持“五沿”产业带发展,特别是对产业带内重点产业链、基地型和龙头型项目、重大技改项目、重点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创建等领域,优先提供要素保障。以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为先导,围绕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通过积极支持参与上海自贸区和“两带一路”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提升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推动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以培育高端产业人才为核心,大力实施“江海英才计划”、“312”产业人才行动计划,形成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以整合产业用地为关键,统筹布局产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好土地、江海岸线等资源,增强产业发展的空间保障力。以优化环境为基础,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系,促进资产、资本、资源与产业、技术、市场的高度融合,有效对接,增强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力。

加强行政推动。抓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南通产业发展布局协同推进机制,研究相关政策措施,统筹重大项目区域布局和要素配置;建立健全专家指导机制,强化产业研究和指导,制定、发布全市及各地区、各载体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录。抓服务创新。围绕支持重点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营造“零障碍、低成本、专业化、全过程、高绩效”的服务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推动工商登记、投资管理等制度改革和区镇一体、扩权强镇等体制创新。抓考核奖惩。在市政府对各板块的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中,强化产业布局特别是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基地建设、载体打造成效的考核,并将市级相关部门服务产业发展布局的举措和成效纳入政府系统“创新奖”评比,进一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突破,勤于落实。

(作者系南通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戴群英

园区党建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之中,所以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用科学的发展战略来规定和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的航向。基于企业所具有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区位、技术等优势实现节能环保,减排降耗的目的。其中保障体系的建设是立足之本,管理之基。

关键词: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保障体系;资源环境

一、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紧密结合园区实际,建立切实有效的发展循环经济管理体系,坚持做到发展循环经济责任、制度、考核“三到位”。成立以管委会一把手为组长、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为组员的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完善园区内公司、车间、班组三级节能减排降耗网络,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责任。

强化领导小组职能,加强对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循环经济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考核内容和分值,在具体的考核工作中加以落实。

领导小组下设循环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循环经济发展日常管理工作。各级单位设立相应的机构,选拔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循环经济管理队伍中来。形成园区总管,各个公司和车间领导分管,上下结合、层层落实的循环经济管理网络体系。

二、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一)规划保障

1、规划目标的保障

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列入园区发展规划,协调好工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关系,将循环经济建设目标纳入园区工作目标,明确循环经济规划实施的年度目标,实施年度责任目标考核。

2、技术措施的保障

始终将循环经济作为园区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予以考虑,从物质投入主导型向科技投入主导型转变,实行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从设计到生产,都应特别重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和能源,做到废物减量化,保护生态环境,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统筹考虑,做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资金平衡和项目保障

将循环经济建设资金纳入到企业发展计划中的资金和物资的综合平衡。纳入计划的循环经济建设项目资金包括循环经济建设投资计划以及分配给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比例和贷款份额。将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纳入企业发展的各类项目计划,形成独立的投资计划书,以保证循环经济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

(二)管理制度保障

要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因此,必须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加强责任管理、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

(1)责任管理

落实循环经济计划和项目工作责任,确定园区负责人挂帅,主管领导直接抓。落实人员和资金,积极稳步推进循环经济实施计划。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定期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2)目标管理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约束性目标,要按年度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车间或班组。同时,按照高起点、严要求的原则,制定分阶段实施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3)绩效管理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绩效管理与工作机制,将循环经济工作纳入经营监督、财务核算和监察审计的范畴,与各单位年度考核和职工收入挂钩。对循环经济考核机制进行细化和完善,建立节能减排指标月度分析、逐级分解和绩效核算制度。对每个车间、班组实行总量考核、工艺过程考核和产品单耗考核。

三、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强循环经济技术队伍建设

(1)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同时,依托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技术队伍建设。

(2)加快人才引进

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市内外、国内外专门人才,重点引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金融法律人才以及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3)加强对从业人员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教育

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技术和技能培训,强化环境资源观和环境价值观,不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二)强化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

对园区重点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涉及的共性和关键技术进行技术攻关。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技术改造和强制性淘汰制度。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把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应用步伐。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努力突破制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

(三)推进循环经济技术标准化

1、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园区开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之一是推行清洁生产,进行产品和生产全过程评价、污染预防机会识别、清洁生产方案筛选。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园区现有规范、规程和企业标准进行梳理,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制定技术规范、规程和企业标准,尤其是要制定园区内特有产品标准,争取上升为行业标准。

2、统计与监测

要加强循环经济统计与监测基础工作,重点是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根据各生产单位资源消耗和废物利用与排放的原始记录和指标完成情况,通过科学测算,确定各个单位的循环经济年度计划。各生产单位将循环经济年度计划指标逐月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依据统计监测数据每月对各生产单位循环经济指标进行核算和综合考核,促进和保证循环经济工作的效果。

(四)宣传教育和对外交流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园区循环经济试点的宣传和对外交流力度,引导企业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企业“组织文化”和“内部激励”系统中,让企业的领导层树立循环经济的新概念、新思维。

(1)完善宣传教育网络。建立覆盖园区各个领域的宣传教育网络。了解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内涵,进行生态、法规教育和道德养成教育是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的三大基础之一,奠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公众参与基础。

(2)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要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加强针对性,提倡方式的多样性;宣传材料要有层次性、可读性、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将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普及相结合,与园区的重大活动相结合,与园区的实际工程相结合,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等,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大声势和舆论。

(3)组织对外交流。积极与国内同行建立交流沟通渠道,充分总结和借鉴国内同类企業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积极通过合作研究、联合开发等方式,大力开展交流与合作,提高园区的知名度。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上一篇:美育渗透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系统生物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