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25

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仿真物理实验室是专门为中学物理教学开发的软件,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本文结合新课改理念简单阐述了仿真物理实验室运用到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几点意义。即运用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仿真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学;新课改;创新;自主探究

仿真物理实验室是针对中学物理教学而设计的一个实验器具完备的综合性实验室软件,由多个模块组成,分别是主模块、光学模块、电学模块、热学模块和初中模块。它提供了运动对象、小球、弹簧、绳子、连杆、滑轨、电荷等实验器具,并集成了重力场、电场、磁场、万有引力、阻尼介质等实验环境。可以在任意组合的实验环境中,搭建实验室,创建各种物理模型,模拟实验全过程。该软件还提供多样的数据输出方式和分析方法,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分析物理过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全开放的物理教学平台和自主探索性学习平台。

下面结合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就仿真物理实验室运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运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物理是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教学中,而且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严谨、认真、耐心的科学态度。

但是在传统中学物理实验室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不一致,甚至相反,让学生经常对正确的理论产生过分地怀疑;还有些中学出于安全考虑和为了避免仪器损失而在实验室规定了许多规章制度,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甚至,有的学校教师因为实验室太小,仪器缺乏,上实验课需要的时间太长影响课程进度等原因,不愿意带学生做实验等等。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恰好可以大大改善传统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种种制约。在操作实验之前,学生先在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帮助熟悉实验步骤及实验方法,熟练之后再实际操作,既做到真正动手,又避免了仪器的损坏,还节省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

更重要的是,仿真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帮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操作,不受仪器短缺和害怕损坏仪器的影响,以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地搭建自己创作的实验模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使教学真正达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有了发现的意识和能力,才会创新。正如,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指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新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探未发明的新理”和“入未开化的边疆”,指的就是“发现”。

二、运用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物理概念、定理和规律的讲解中,经常会采用实验演示法,对一些抽象的,难以观察,和课堂中难以真实再现的实验,比如,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伽利略理想实验,磁感应线的空间分布,LC回路中自由电子的振荡过程,核爆炸等,教师无法进行实验演示,造成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理解的困难,不能很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定理或规律,甚至逐渐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失去兴趣。而采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对这些实验进行仿真模拟、永久再现,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微观现象可视化,瞬间现象永久化,可以避免过于空洞的描述,是学生产生真切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这些难以理解和观察的实验现象或概念更清晰、直观、深刻地印入学生的脑海,实现对抽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也有助于发挥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教学最优化。

仿真物理实验室不单单是对实验的模拟,也可以用来帮助分析物理规律。例如,平抛运动是垂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从自由落体运动到平抛运动,将一维空间转变为二维空间,对这两种运动进行对比的时候,就可以创建两个小球,设置高度和速度等相关属性,使其从空间中同一位置开始分别做自由落体和平抛运动,然后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提供的一种闪照的数据输出方式,便可清晰地看到两种运动情况,从而得出结论。再如,简谐运动的新课教学中,学生习惯了分析恒力作用下物理的单程运动,对振动过程的分析和理解存在思维定势,难以理解,在教学中辅以仿真模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还可利用它来方便地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课件,突破技术屏障,使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运用于中学生自主学习中,有利于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中学生课后通过做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时,会遇到一些情况复杂的物理场景,尤其是对在电场、磁场或者电磁场中运动的粒子的复杂轨迹的分析,可以在仿真物理实验室中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对软件自动生成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帮助学生理清分析思路。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利用仿真模型再现习题中的物理情景,加深印象,进一步分析问题,细化知识点。对课本中的实验与探究部分的预习,更是可以通过仿真实验进行自主探究,加深对物理现象的印象,便于对物理定理或规律的理解。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较容易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对物理学科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努力求知,乐于在探索中获取新知的心里素质,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这也是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

仿真物理实验室作为目前中学物理学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技术软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探讨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在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它是一种创设真实情景的工具,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都应将它作为一种辅助性工具,不可盲目地运用,更不可将仿真实验取代传统实验,应该将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提高学生的科学分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总之,合理地将仿真物理实验室运用到中学物理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力量和魅力,使其有效地服务于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邵泽义,秦晓文.圆周运动的模拟实验——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突破学生认知障碍[J].教学仪器与实验(月刊),2003(3):26.

[2] 刘玫.金数龙仿真物理实验室介绍[J].物理教学探讨,2004, 22 (225):44.

[3] 傅梁镇,陈德华.《仿真物理实验室》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2004(12):21.

[4] 石鸥,刘丽群.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M].1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 余文森,谌启标.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M].1版.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6]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 1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7]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2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刘辉(1987.10~),女,籍贯:天津市蓟县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论述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学会利用演示实验、探究实验,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掌握物理知识,达到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演示实验    物理    教师     作用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创新成果都源自于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实验是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所具有的直观有效、形象生动的特点,使之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物理演示实验的探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实验技巧、提高创新能力。因此,鉴于演示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实验的内容选择、构思设计、演示过程及学生的参与程度等进行研究,将是深化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教师确立演示实验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区别于讲课、习题课和普通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

1.引发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物理演示实验项目是利用物理学基本原理结合创造性思维设计制作出来的,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些实验项目与自然界中存在的实验现象,以及人类的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既有古老的经典演示实验,如高压静电、海市蜃楼等,又有融合多种现代科学技术的演示探索实验,如3D 影视、超导磁悬浮等,所开设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组织设计的,实验本身对学生有强烈的吸收力,将精彩的演示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2.启发学生认知能力,联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他认识客观事物的现象或过程的准确程度和广泛程度。一个人只有准确而广泛地了解客观世界,才有可能进行正确的思维和想象,才有可能创新。要使学生对物理的所有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认识清楚,理解准确,掌握牢固,往往单靠抽象的讲解是办不到的,这就要借助于有说服力的实验。而演示实验恰能提供丰富的感性内容,变抽象为形象,正确地再现物理过程、现象及规律,纠正不正确、不合理的错误概念和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降低思维的难度,扫除思维障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教师在课堂上用PPT课件详细解释了静电屏蔽的电学原理,并启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现象。学生想到了高压线圈外的铁架,还有同学想到如果将易发生雷电地区的房屋装上这些具有屏蔽作用的笼网,可以保护人身安全。这样的演示实验体现出的物理原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物理世界的奥秘。

3.加深学生记忆,巩固理论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跟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教师讲授之后,能够记住10%-20%的知识;学生亲自看到的实物或实际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听教师讲,又看到了实物或实验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了实物或实验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住70%。可见,教师或师生一起进行实验,并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便记得更牢固。如在学习互感时,讲到互感系数这个物理量时,教师强调互感系数只与线圈的形状、线圈大小、相对位置及周围的磁介质有关,与线圈中的电流无关,学生往往不能彻底地理解;而通过演示实验,分别改变线圈的形状、线圈大小、相对位置及插入磁介质的情况,观察感生电流,能明显看到感生电流的改变,使学生理解了互感系数这个物理量的属性,并留下较深印象。

二、教师在演示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要利用演示实验,对实验的内容选择、构思设计、演示过程及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加以探索,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实验的物理本质。

1.突出演示实验目的,引入重点知识

演示实验本身,无疑能使学生深刻地领会知识和技术,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有利途径。但是,有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相互交织;有的好比闪电,瞬间即逝;有的因果关系现象不明显,只靠演示实验本身难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演示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看新鲜,求好奇,光看不想,演示实验就会只流于形式,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自然不利。因此,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重要的职责是把演示实验中的关键问题,物理演示实验的科学观点和思想方法向学生讲清楚。

2.注重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引导观察能力:有资料表明,人从外界所接受的信息,有90%是通过视觉通道输入的,也就是说,人的大量知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首先要提高观察能力。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分清主次,明确观察目的与对象,善于透过一些表面现象或干扰因素,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认识现象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尤其是对一些极快或极慢的动态现象进行观察,如驻波实验、简谐振动的观察。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时预测后续的现象和结果,从而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实验过程中,充分感知、及时发现问题。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观察演示实验,可激发学生去思考实验发生的条件、原因及规律等。

演示实验的效果既直观又有效,既鲜明生动又富有吸引力,既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又能升华到理性认识,既开拓了思路又培养了能力。

3.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自觉发挥主动学习意识

传统演示实验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其显著标志就是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感受、理解、参与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动手,在探索中动脑,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多角度地激励,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创造发挥自己潜能的条件。

4.结合教学实际及所学专业,研究可行实验,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培育创新意识与潜能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能够演示物理学原理或现象的实验装置。此项活动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仪器的模拟制作,如自制角动量守恒演示仪、范德格拉夫起电机、法拉第起电机;一类是自主设计制作创新性实验仪器,这类问题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5.合理运用多媒体,创新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演示物理现象和展现规律时要把握时机,要找准切入点,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并经深入思考建立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物理图景后,再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比较、检验,使之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如在波动实验中,可利用多媒体实验将某一时刻“定格”,观察每一质点的运动情况、大小和方向变化的全过程,安全逼真。学生直观地看到,每一质点并没有“随波逐流”,只在原来的位置上下做振动,从而理解波动不是质点在传播,而是波形的传播,能量的传播。

总之,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及探究,能展示生动而具体的实验现象,对于建立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学习和领悟蕴涵于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对教师的教而言,不仅要以传授物理学家已经建立的物理知识为教学目的,还应该把物理学家们探索和认识物质世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情景和探究,重现物理学家们探索物质世界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达到培养学生物理学思想和物理学方法及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物理学(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美)罗伯特·在埃里希.物理演示实验集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现在的学生普遍觉得物理晦涩难懂,如何改善这一现象,让物理这一门学科更被学生所喜爱。物理本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可以在实验当中去增加一些趣味因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让他们乐于在实验中探索真理,从游戏中获得智慧。

关键词:趣味;物理;实验;爱

“物理好难啊!”总是听到有学生这样的抱怨,每每心疼。“物理虐我千百遍,我仍待物理如初恋。”意志坚定的孩子发出这样感慨,而更多的孩子则是在一次次地被‘蹂躏’中,选择了放弃。这是所有的老师、家长不愿意看到的。那如何去解决、改善这个问题呢?物理既然是一门实验科学,那老师就可以从实验入手,多增加实验课,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物理实验,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在实验中探索真理,在游戏中获得智慧,在物理的海洋中找到快乐,从而爱上物理。

一、 有趣的开学第一课

当学生升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会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物理。老师会为学生精心的准备好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的第一节课。如果在第一节课中,老师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物理小实验,那么定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一)两个气球的竞争

取两个质地,形状,大小,厚薄均近乎相同的气球,将两者吹得不一样大,然后将两者气嘴用胶布粘紧,中间用夹子夹住,然后取下夹子。这时会发生一个想象不到的现象,竟然小的气球变得更小,大的气球变得更大。

解析:从生活经验上我们知道,吹气球的时候,最开始的时候是最费力的,当气球被吹大到一定程度后,吹着就不那么费力了。这个费力不费力就是压强的大小,从此,我们即可判断,小气球的压强大于大气球的压强,所以小气球里面的气体会跑到大气球里面去而变小。

再定性分析一下,气球是弹性材料做成的,弹性材料越厚,它的弹力就越大,弹性材料越薄弹力就越小。当气球被吹大之后其弹性材料变薄,弹力变小,气球内容纳的气体的压力压强就小;外部气压给气球的压强相同,弹性材料给气球内部气体的压强不同,因此,就可分析出哪个气球内的气体压强大。当两个气球连在一起后内部压强为了达到平衡,只能小气球变小了。

这个实验激起了学生莫大的兴趣,他们都觉得这太神奇了,和他们想象当中的并不一样。借此,老师可以告诉学生,物理即万物之理,好好学习物理,就能更好地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变成一个渊博的人。但是生活经验决不是科学分析,想要得到准确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分析才能够下定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坚定了他们要好好学好物理的决心。

放大镜,一直都是孩子们童年时期最爱的玩具。可不可以用最普通的东西自己制作出一个放大镜呢?那真是太有成就感了吧。

(二)水制放大镜

写好一个字,放入玻璃杯底,拿出一块大小合适的保鲜膜,覆盖在玻璃杯口上,用手指压一下,形成一个凹陷区,然后在保鲜膜上倒入清水,清水的高度与玻璃杯口持平,用另外一块保鲜膜盖住清水,然后将四周多出的保鲜膜覆盖到杯壁上,再用橡皮筋捆住,透过水去看那个字。字变大了。若把凹陷区压得更深,字就变得更大了。

解析:放大镜的表面是凸出来的,所以也叫凸透镜。它可以汇聚光线,光线通过放大镜的时候,方向会发生改变,最后集中在一点上,这一点就是放大镜的焦点。焦点与放大镜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焦距之内,这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

当学生还沉浸在成功制成放大镜且粗略的了解了放大镜的一些知识的时候,老师再抛出一个问题“除了放大镜以外,世界上有没有‘缩小镜’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积极地大开脑洞。这个实验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既平凡又神奇,还能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积极性,主动地去思考,去讨论,这就达到了物理这一学科的一大特征,让学生能够动手动脑,积极探究。

(三)魔力静电离子球

闪电一直是一个可怕又神秘的存在,每一个孩子都无法逃脱闪电之谜的诱惑。特别是在参观科技馆时,静电球最为吸引人。既然如此,那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魔力静电离子球。通电后,就可以看见里面有很多的光线,手指放上去,所有光就会集中在你手指那里,闪电飞舞,让人感觉非常震撼。学生都异常的兴奋。

解析:静电球的外观为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静电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

也许学生听得并不太懂其中的原理。但是没关系,只需要让学生知道,想要更多地去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我们离不开物理这一学科,并且要学好它。

通过几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想要积极探索的种子,他们认为物理是“好玩的”。这样,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才能披荆斩棘,取得成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并且我们要把这样好的开始,不断地延续下去,在平时的课堂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都可以注入“有趣”因子,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还收获了快乐。

二、 有趣的科学探究课

在《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这一节中,想要让学生猜想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和什么因素有关,是这一節课的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更理解。

(一)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阻的关系

学生实验。准备一节5号干电池,一张锡箔纸,剪成长条形,中间细,两头宽。用手把锡箔纸的两头与干电池的正负极接触,形成一个串联电路。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感受到手烫,及看到锡箔纸的中间开始冒烟。

解析:锡箔纸中间细,两头宽,相当于中点细的部分横截面积小,电阻大,而两头横截面积大,电阻小,中间冒烟,说明电流流过中间部分产生的热量多。因此可得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这个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胆小,发觉手烫起来了就赶紧把手松开,导致实验终止而失败。此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节干电池的是电压是1.5V,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所以不要害怕,要大胆地去实验。)而且实验的现象非常的明显,通过亲手实验,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有关。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的关系

演示实验。两节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一小段钢丝棉,导线若干。先把电池,小灯泡,钢丝棉连成一个串联电路,可看到小灯泡发光,钢丝棉没有反应。第二次,把小灯泡去掉,直接把电池,钢丝棉连接起来,看到钢丝棉燃烧起来了。

解析:前后两个电路的对比,去掉了小灯泡,电路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钢丝棉燃烧了起来,说明第二次电流通过钢丝棉产生的热量变多了。证明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有关,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学生在看到钢丝棉燃烧了起来的时候是震惊的,发出了“哇”的叫声,相信这个实验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大小能够影响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老师的每一次精心设计,都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探索求知的种子,通过不断的灌溉,施肥,这颗小小的种子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物理成为一门真正的实验科学。

三、 有趣的物理与社会

再如,在《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这一节中,如何让学生对材料的导电性能感兴趣,激起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将为未来物理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实验。利用一顶生日灯光帽,把顶上的5盏灯,换成电阻不同的LED灯并联,然后引出两条导线,当把两条导线接通,闭合开关后,5盏灯亮起。表示电路是通路,有电流。再准备4杯不同的液体,一杯为纯净水,一杯为自来水,一杯为盐水,一杯为食用油。让学生自己尝试,当把两条引出导线不相碰,同时放入不同的液体中时,观察5盏LED灯是否发光,及发光情况是否相同。学生会发现,当放入纯净水中时,只能够亮起一盏灯;放入自来水中时,亮起的是同一盏灯,不过更亮了一些;放入盐水中时,5盏灯都亮了起来;放入食用油中,燈都不亮。

学生立马觉得太神奇了。不断地问,为什么呢?老师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它们的导电性能为什么不同,什么样的材料导电性能更好,什么样的材料导电性能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解析:食用油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所以灯都不亮。盐水是三种水中导电性能最好的,所以5盏灯都亮了起来。而自来水比纯净水中的杂质多,所以更容易导电,灯就更亮一些。

利用了生日灯光帽这个每个孩子都喜欢的物品,来探究神奇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引起他们对现象的思考,激起他们对原因的探索和学习,这就是物理实验的目的,在实验中探索真理,在游戏中获得智慧。

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是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条纽带。通过这条纽带,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更形象地去讲解书本上抽象的概念或是晦涩难懂的结论,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透过现象去看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真理,在游戏中获得智慧,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精境.陪孩子玩转科学小实验[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

[2][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趣味物理学(续编)[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3]龙清明.小故事大物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吴照,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

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观察现象和学生实验,能夠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更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地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来发展他们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掌握常用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

一、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1.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矗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档等。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

(2)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调节零点或修正零误差的习惯。

(3)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天平是根据杆杠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同时必须严格保护刀口,要让学生理解保护刀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使用方法和规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显然,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2.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

大纲要求要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规定了实验能力的要求。提出“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分析测量,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排除实验故障,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到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独立的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对高中使用的基本仪器,提出了两种要求:一种要求能独立正确使用,例如游标卡尺;一种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使用,例如示波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每个实验认真分析后,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在学生做此实验的基础上,应使他们理解控制实验条件,探索物理规律的思想方法,指导学生手脑并用进行实验操作,强化图像处理的技能训练,并学习排除简单的实验故障。在实验教学中,既要考虑给学生以更多的锻炼机会,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电路连接后,必须复查,确认正确后方能通电。这种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

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途径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长年累月的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技能。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物理作为一个抽象性和逻辑性兼备的课程,它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探索,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为了学好物理,首先,学生们一定要拥有一定的物理观念,以及进行创新思考的大脑,和实际探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在科学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物理的学习。在新课改模式的推动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核心素质方面的培育。教师需要在核心素质的要求下,对初中物理教学加以研究。首先,学校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核心素质方面教育的关注,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学校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思想的养成,为学生日后物理学习与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以及接触世界的最好启蒙阶段。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模式。老师通过不断的完善教学理念,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能够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还有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有效的提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使得教师们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于学生学科技能的培养上,这也很好地体现出了核心素养实施的真正意义。但是,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还是受了传统教育观点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育。过度的强调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习者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一、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结构,以及认识水平,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核心素养,重点突出了人对于物理学的真正认识,以及在认知物理学过程中所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为了学好物理,就必须去进一步掌握物理中所蕴含的特性,了解物理课程的基本规律,并通过自身知识的积累,去分析这种特性与基本规律之间的相同因素,并由此来进一步探索属于自身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应用到物理现象的分析当中,从而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物理。

二、运用实践探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物理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物理课本当中许多的结论与概念,都是在物理实验进行的条件下,所得到的。比如,牛顿定律,焦耳定律等,都是通过不断地实验演示,才得到最终的理论。所以,在物理教学当中,实验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教学不但能够良好地去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积极探索的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在训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又能够更良好地提高学生自己的核心素质。此外,老师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引导,会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由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的物理认识的來源,有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更好的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实验探究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融合,不断地去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并提高物理核心素养[1]。

三、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

无论哪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实际生活的参与。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当中的内容过于地抽象,学生很难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体会,来对物理当中的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这时,老师便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的场景当中,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去转化为学生日常当中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更好的去认识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例如,在生活当中,当有人触电时,会感觉人被一种力量给吸引住了,无法抽开。那么,在人触电的过程中,吸住人的力是什么呢?是电流吗?这个观点明显是错的。这其中就隐藏了一个很基础的物理知识。当人的手指接触到电流时,受到了电流的影响,人手会变得麻木。假如是在手心,或是指尖的同侧部位与电流接触,则在刚接触的一霎那,手指就会因条件的反射所影响,变得扭曲,而扭曲的方向又刚好使我们的手指,会不自觉地抓住了电流的引线。这时,就会延长了触电的持续时间,想立刻松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就会产生一种被电流吸住的错觉。这样的物理现象,在生活中较多,教师还能够运用课外的时间,使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去探索日常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并由此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去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当更加的有针对性,去渗透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物理不仅是一门自然学科,同时也是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实践课程。基于此,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去改进教学方法,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去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更好地引导,使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也使初中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霞.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C]// 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 2019.

[2]李坤松.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13):1.

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在物理研究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成为了中学阶段重要的学习知识,由此,物理实验教学就成为了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下面就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 能力培养 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 数据获取 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报告能力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中突出探索性方法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激发。物理实验教学常用的实验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探索训练。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教学中,就可采用这两种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归纳和验证实验电路的内外接法。

(二)充分利用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中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好动、好奇、好胜”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实验课堂上要充分运用仪器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测凸透镜焦距实验中,在基本完成规定的实验要求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透镜被遮挡一部分,其成像有何变化呢?让学生先推测或猜想:不成像、只有一部分、不变化等等,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这时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加以验证,发现成像情况不变,只是像的亮度变暗。教师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推出正确结论的依据。

(三)一个实验,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创新欲。

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在完成本实验后提出问题,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还有那些?让学生思考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起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四)在第二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科教活动中不断向学生介绍最新科技成果,能迅速将各种即时信息传递给学生。例如日本的科技博览会中最现代化的机器人,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成功,使学生大开眼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有意义的科幻片等。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在课外,鼓励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撰写科技小论文。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去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演示不仅仅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直观材料。还应有效地吸引学生感官和思维的参与,组织学生参与其过程之中,应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对演示的结果作预见性的猜想,从而始终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兴奋状态之中。

(二)在学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在认知、操作、情感方面有所收获。应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创新意识、合作交流等人格、意志、个性特长上有所发展。物理实验有定性、定量、验证性、探索性、设计性实验等,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上述品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在课前认真进行实验教学设计。例如在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中,不应让学生只是机械的按步骤重复实验,而应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索、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实验方法去验证人们已有的发现和所得到的结论并有所创新。如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激发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创新。

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

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都有一个对物理现象进行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过程。要注意引导观察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通常采取的方法有:对比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往往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归纳观察法是通过对个别现象进行观察,经过分析、推广,再归纳为一般性的规律。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操作能力

实验过程离不开操作,操作是否正确规范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甚至导致实验的失败。应该引导学生在操作前拟定操作步骤,了解所使用仪器的用途、规格和注意事项,按照实验原理,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合理组装或连接实验装置。另外,在操作过程中故障的排除是许多学生的弱点,往往反映学生对实验原理模糊不清,或者对各部分仪器的工作情况不甚了解,又不肯动脑分析而急于求老师来解决。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故障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已独立解决,养成手脑并用、独立工作的习惯和能力以及进行科学实验的自觉意识。

五、在实验教学中培养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能力

要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养成对于一个量的确认需获得多组数据(多次直接测量)才有可信度的习惯;对于直接读取的数据应该会用有效数字表示:能自己设计表格进行间接测量的计算i能用代数法、图象法几何法来研究实验报告。

六、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能力

要将实验的全过程和成果完整地表达出来,就要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地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要规范化。一般应包括: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装置、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结论、误差分析等。在高中课本中,最初三个实验已做了简要的示范,让学生有一个模仿学习过程,以后的实验就要求学生自己写。特别是写“实验步骤”,学生普遍感到较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操作过程,自己组织语言按“装(即在准备步骤中将仪器装接调整好)、测(测量、读数)、处(数据处理)、结(做出结论、整理器材)”依序写出,不要大最抄录课本中的内容。每次实验报告都进行评分,并给予评价。

二十一世纪,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将越来越突出,物理实验教学的面目也将随之出现新的面貌。让我们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处处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最高目标,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上一篇:公共管理治理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评价体系安全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