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

2023-09-19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第1篇

组织文化是指为了控制组织内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关系而设定的规范,它具有多种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它起着分界线的作用。使组织独具特色,使不同的组织相互区别开来。②它表达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一种认同感。③它使组织成员不仅仅注重自我利益,更考虑到组织利益。④它有助于增强社会系统的稳定性。文化是一种社会粘合剂,它通过为组织成员提供言行举止的标难,而把整个组织聚合起来。⑥它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与行为。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比较研究,将组织文化的功能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凝聚功能

组织文化总可以向人们展示某种信仰与态度,它影响着组织成员的处世哲学和世界观,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某一特定的组织内,人们总是为自己所信奉的哲学所驱使,它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良好的组织文化同时意味着良好的组织气氛,它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士气,并且产生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归属感,从而使组织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导向功能

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产生一种定势,这种定势就自然而然地把职工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组织提倡什么、抑制什么、据弃什么,职工的注意力也就转向什么。当组织文化在整个组织内成为一种强文化时,其对员工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其职工的转向也就越自然。比如,日本松下集团,充分注意了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使职工自觉地把组织文化作为组织前进之舵,引寻着组织不断向确定的方向发展。

(三)约束功能

组织文化的约束功能是通过职工自身感受而产生的认同心理过程而实现的。它不同于外部的强制机制,如此处不准吸烟、上班不许脱岗等,这种强制性的机制是组织管理的基本法则。而组织文化则是通过内省过程,产生自律意识,白觉遵守那些成文的规定,如法规、厂纪等。自律意识要比强制机制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强制在心理上与员工产生对抗,这种对抗或多或少的就要使强制措施打折扣。自觉地接受文化的规范和约束,并按价值观的指导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

(四)激励功能

组织文化以理解人、尊重人、合理满足人们各种需要为手段,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所以,组织文化从前提到目的都是为了激励人、鼓舞人。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定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文化的激励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艺术,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眼前的作用,而更着眼于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的因果循环。

(五)辐射功能

组织文化不仅对组织内部产生强烈的影响,通过自己的产品,通过组织职工的传播,也会把自己组织的经营理念、组织精神和组织形象昭示于社会,有的还会对社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如50年代鞍钢的孟泰,60年代大庆的“铁人”,90年代的李素丽等等,都对仕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组织文化的辐射功能。 。作为组织的灵魂和生命力量的组织文化,

践行有效方法加快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法很多,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快组织文化建设的保证。以下几种方法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单独或综合选用,合理展开,以达到预期目标。

3.1 示范法

通过总结宣传能代表组织文化精神的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树立与组织文化价值取向一致的榜样,进行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法。使用该方法须注意榜样的树立应具有代表性,在组织中要有一定的威信,同时要注意对榜样行为的强化。

3.2 激励法

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组织文化内涵相关的活动,对活动的参与者进行精神和物质鼓励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要使职工切实感到自己与组织的一致性关系,把组织文化的价值体系与工作目标相联系,从而达到共同价值观的认同。

3.3 感染法

通过对组织文化氛围的营造,培养职工组织文化价值观念。使用时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强调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帮助职工打破对领导权威的畏惧心理,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对职工的指导到位而不越位,让职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

3.4 灌输法

通过宣讲、研讨会、各种媒体等宣传手段对组织人员进行组织文化传播。这种方法要目的明确,观念到位,思想端正,评价有方,环节合理,方式得当。

3.5 疏导法

只对组织文化价值体系的目标行为进行恰当的反映,有目的地举行各种活动,引导职工树立组织文化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把握职工的主流思想,充分发挥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等。

3.6 价值澄清法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第2篇

一、 引言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与感召下,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被重视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尤其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下,学校体育在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以及目标上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对于完善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及应用价值。

二、 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征

1.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的概念是由美国教育理论学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源自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意指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环境影响而学习到的计划外的知识,包括价值观念、规范意识以及学习态度等。我国在1998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隐性课程的概念解释为: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2.隐性课程的基本特征

(1)从存在形式来讲,隐性课程集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于一体;

(2)从影响角度来讲,隐性课程具有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两重性;

(3)从内容构成来讲,隐性课程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有机融合;

(4)从作用机理来讲,隐性课程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5)从行为目标来讲,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3.隐性课程开发的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得以日益凸显,而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开始全面推广与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所彰显的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目标,仅靠单一的显性课程是无法完成的,由此引发了对隐性课程开发与运用的思考与研究。隐性课程包含着构成非教学主体内容的各种相关要素,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动机以及态度等心理活动的规范与导向,是人的文化底蕴、道德修养、精神境界、意识品质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隐性课程的开发,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与引导下,以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标为依据而开展的,是实现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发隐性课程的必要性

1.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与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是对社会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提取、整合与优化,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化功能的社会文化活动,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功能与文化精髓伴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进程,而得到有机的传承。学校体育的文化功能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重要内驱,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必需的原动力。而隐性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的实质决定了对于学生体育文化修养、学校体育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基于内在的影响与熏陶基础上的“唤醒效应”与教育功能,能够有效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2.为实现学生健康自主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于隐性课程不具备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其作用的发挥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显现出的自我意识由自觉接受与自主抵触两方面构成。自主抵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极态度的具体体现,是制约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建立的主要诱因。而隐性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意识与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培养与促进的功能,是有效消除学生自主抵触意识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功能的完善,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3.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显性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而隐性课程则注重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自主意识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与引导。只有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通过隐性课程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是终身体育思想形成与确立的重要基础。

4.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隐性课程通过自身所蕴含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以及体育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以及体育理念的培养,使之形成与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体育学习的价值取向,并在其促进与引导下,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5.有效地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与缺陷

由于显性课程过于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在思想、意志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效能则存有一定的偏失。而隐性课程能够从各种角度、不同途径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引导,使得在显性课程中无法实施的内容,得到有机的补充,进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功能趋于完整性、一统性和实效性。

四、 隐性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途径

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构建积极健康的体育环境

体育隐性课程重视体育环境潜在作用,强调对学生生理潜力与心理潜力的开发,进而在体育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实现自我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其认知水平,而且,还能够为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地资源。

2.加强学校体育教学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作为内容主体的显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决定着对隐性课程的开发,这是因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两者间所具有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就存在形式而言,隐性课程依附于显性课程,并通过显性课程的开展来发挥其影响与熏陶的作用。因而,实现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势必会对隐性课程的进一步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由于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所显现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征,也决定了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对于隐性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顺延,是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巩固性练习,还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这对于维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参与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形成情感与兴趣的互动。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这对于学生实现自我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运动所具有的重要内涵,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应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与管理,使之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机的呼应,进而构建起具有同步发展功能、相互促进作用的课堂与课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强化体育教师队伍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具有优秀品德与高度责任感的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品德以及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缺乏必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行为,势必会对学生学习动机、价值取向以及学习热情形成严重的误导与制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道德规范体系,才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与引导。同时,由于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隐性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素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感召下,本着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目的,加强对体育师资的建设,是实现隐性课程有效开发,育人效应切实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姚蕾.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毛振明,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 姚蕾,等.我国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体育科学,2001(4).

[5] 苏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课程·教材·教法,2003(7).

(责任编辑 任洪钺)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第3篇

【摘要】音乐教学和体育教学都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之美和体育之美。如果将音乐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得阳光体育、健康锻炼的目标真正实现。基于此,本文将对音乐与体育融合激发运动兴趣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音乐教学;体育教学;运动兴趣

引言

在心理发展学看来,兴趣是意识层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是催生动机产生的关键原因。常言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有最原始的动力之源,才会投入更多精力到学习过程中。由此可见,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功与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音乐能够满足学生运动兴趣激发的一切条件,体育教师将音乐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在体育上的潜在热爱彻底激发出来,使得体育和音乐二者相互融合,难以分开。

一、体育教学中融入音乐的作用分析

(一)融入音乐对学生积极性的促进和提高

进行体育教学时,选择合适的音乐,其节奏可以使学生的运动神经得以调动,使得人的大脑逐渐在这过程中兴奋起来,并与音乐合二为一。学生在音乐环境下轻松愉快地去享受学习,接受体育知识的洗礼,接受新的动作。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这样的心情,势必使形成新动作条件反射的时间大大缩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体育教学中融入音乐能够起到减轻运动负荷的效果

一般而言,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学生都会产生疲劳感,尤其在面对长跑项目训练的时候更加难以坚持。如果在体育训练中引入音乐,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愉悦感,通过神经系统传达到生理肌肉上,很好地降低了学生的疲劳感,使得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体育训练中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间接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率。

(三)体育教学中融入音乐能够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好

相关运动生理学研究显示,进行体育运动时,运动员主要是利用其听觉和视觉神经感觉进行联合作用,从而达到控制运动节奏的目的。对掌握动作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音乐对人还有刺激效果,音乐的类型不同,产生的刺激就不同。因此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音乐,从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四)融入音乐能够使得学生的运动成绩得以提高

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完成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并且每一个动作节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反映整个动作进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时间特征[2]。运动时,节奏对运动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跳远、跳高等,训练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融入一定背景音乐有助于学生找到节奏感,从而提升运动成绩。

二、音乐与体育教学如何更好相融

(一)科学合理地挑选音乐,坚持音乐、体育合二为一的原则

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会从一定的角度对音乐加以欣赏,并且在整个欣赏过程中会有情感体验和感知,音乐所拥有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情感艺术化和对象化,实际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3]。比如,在进行武术或者体操锻炼的时候,配合音乐《男儿当自强》或者《双节棍》这类激情澎湃的歌曲,学生在听到后往往会感到热血沸腾,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真正做到了音乐、体育合二为一。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可选择合适的音乐应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体育教学和爱国主义教学同步进行的目的。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有关奥运会的歌曲,比如《北京欢迎您》,学生在听到《北京欢迎您》这首歌的时候将会联想到很多事物:北京奥运会、我国的影响力、我国的综合国力等等。同时,还可以播放一些有加油性、有鼓励性的歌曲,比如《相信自己》等,这些都可以当作合适的音乐背景,融入到体育锻炼中,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学习到体育知识,还可以通过这些音乐的播放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体育品德,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按照体育锻炼的时机选择音乐类型

进行体育锻炼前,音乐类型应该选择以快速调动运动氛围为主的快节奏音乐,使得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4]。这个时候,音乐的选择就需要慎重,尽量选择节奏感鲜明的音乐,比较合适的有摇滚乐,最典型的就是《健康歌》。如果处于高潮阶段,教师则适宜播放一些能够振奋人心的音乐。但是不同的体育运动高潮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通常而言,体育运动进入到高潮阶段的时候学生将会处于一种激情高昂的状态,此时如果学生听到火爆的歌曲能够更加卖力地完成高潮部分。体育锻炼行将结束的时候,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疲劳感,这个时候体育教师就需要播放一些比较柔和、优美旋律的歌曲,让学生紧张疲劳的心暂时静下来,优美柔和的旋律能够在这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当然,体育老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层的学生选择与其相符合的音樂类型。尽量选择该年龄段比较熟悉的歌曲或曲目,可以有效处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其和音乐产生共鸣。当然,也有很多体育项目可以不用配备音乐,如趣味性较大的体育活动就不适合配乐。所以,体育教师在选择音乐的时候应当按照具体情况来决定,尽量选择艺术性、时代性、教育性同时具备的歌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多积累、多收集,熟悉各种音乐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只有体育教师自己掌握了各种类型的音乐才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得音乐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用音乐激发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学生是否对体育教学感兴趣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巧,音乐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人的潜力[5]。在体育运动中引入音乐,通过音乐不断变化的节奏实现对学生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的调节,有利于学生的感知觉和时空感的提高,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从而消除人们的疲劳,达到休息的目的。此外,学生还可以可以利用身体去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体育教学带来的乐趣,使得学生在玩乐中学到体育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信大家都听过《超越梦想》这首歌,同时也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旋律响起时,绝大部分人都会感到热血沸腾,深刻体会到体育运动的美妙。当前的体育运动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而是与音乐相结合的动感技能表现。另外,相关研究也表明,音乐能够使人产生兴奋、愉悦、镇静的效果。不同的季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的音乐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比如冬季更加适合激情澎湃的歌曲,夏季更加适合舒缓柔和的歌曲,不同季节配合不同的音乐进行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了阳光体育,学生也会逐渐爱上体育运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性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效率的高低。将音乐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合适的阶段播放合适的音乐,不但能够让学生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发现音乐之美,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体会运动之美。因此,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合适的音乐引入到体育运动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俞红云.音乐与体育相融合激发运动兴趣[J].未来英才,2015,45(13):142.

[2]张奇.如何利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J].考试周刊,2014,37(19):128-129.

[3]吴加兵.音乐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17(04):274-275.

[4]范晓燕,龚斌,李明.音乐与体育运动结合之心理因素分析[J].军事体育学报,2014, 20(01):49-50.

[5]张薇薇.浅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月刊,2014,21(10):82-84.

作者简介:崔雅(1978—),女,籍贯:陕西汉中人,单位: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第4篇

中国的学生, 在工作日, 除去吃饭睡眠等时间, 几乎有7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由此可见, 学校对祖国花朵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可从近年国内外数据对比分析看出, 中国的青少年身体素质在急剧下降。为此, 国家出台并实施了“阳光体育计划”, 希望学生能“每天活动一小时”。可见, 国家对校园体育是十分重视的。通过平时的了解发现, 家长也慢慢重视起来了, 很多学生从以前的钢琴班、美术班解脱出来了, 现在家长们比较热衷报一些舞蹈班、篮球班、跆拳道班什么的。可以看出, 家长的观念已经有所转变, 但是家长们对学生的校园体育又有什么样的认知呢?是否能对学校的体育开展做出贡献?我们希望能通过认知指标体系的构建让家长们能更了解校园体育的开展, 提出意见, 以便学校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春市北海小学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 发放了300份专家问卷, 回收的问卷为263份, 问卷回收率为87.7%。在回收的问卷中, 有效的问卷为240份, 问卷有效率为91.3%。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在写作之前, 查阅了中国知网的一些相应的测评指标, 层次分析类的文章, 也学习一些关于量表的制作与检验方面的资料, 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依据。

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 走访了通化市通化师范学院的教授, 通化市佟江小学的讲师以及长春市北海小学的体育教师, 记录分析获取部分初选指标, 建立初步的初选指标框架, 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3. 德尔菲法

通过多次问卷匿名发放的形式, 经过专家们的数论评估, 让专家们的评估标准趋于一致, 最终使本问卷具有专家效度。

4. 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以问卷的发放到家长手中, 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 (5非常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1非常不重要) 的形式来表达。

5. 传统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 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 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 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方法给指标分配权重。

6.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德尔菲问卷专家重要程度进行效度检验, 和因子分析KMO值等统计分析。运用YAAHP软件进行层次分析, 分配权重。再运用统计软件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指标系统的构建

1. 构建一个二级指标结构图

指标体系是指教育活动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具体评价内容的集合, 它主要是根据教育目标、评价对象和条件以及人们的愿望、需要和意图、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科学理论等进行考虑的评价内容的集合。

所谓指标:评价内容集合中的元素, 一条指标反应评价对象单方面的数量质量单方面的要求, 指标与指标之间相互联系构成统一整体指标体系, 它具有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的特性。将其按照指标的特性建立了树状式二级指标系统结构图。

2. 确定询问专家组

杜博思和斯佩斯指出, 专家组的遴选应选择那些被称为领先用户的人。他们是那些研究所关注的使用者, 他们应用产品或服务来满足自身需求。

对于专家组最佳人数并没有定论, 但一般认为在10-30人之间为宜。确定专家组是非常重的一步, 专家组在指标构建中具有重要地位。我的专家组里教授2人, 副教授3人, 讲师5人。

3. 以及指标初选

通过资料查询, 参考别人的评价指标, 也通过走访从事实习工作的专家老师结合学校教育实习现状, 初步拟定4项一级指标:知识层面上, 技能层面上, 兴趣培养层面上, 社交层面上。二级指标9项, 问卷的选择答案分为五个等级, 即: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并且按照重要的程度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

4. 第一轮专家问卷的结果

专家对一级指标的认同比较高, 都保留并且通过了。

5. 第二轮专家问卷的结果

专家认为二级指标的总体设计是合理的, 都选择了保留并通过。

并且从知识、技能、兴趣、社交4个1级指标, 基础健康知识、体育运动知识、基础运动技能、较高运动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提高交往能力、加强竞争合作意识、提高孩子自信力10个2级指标构建出的完整指标体系。

6. 指标体系的效度检验

因子分析结果的共同度是指各评价项目解释方差的比例, 反映了指标体系的效度, 取值0—1, 0为评价项目不解释任何方差, 1为所有反差均被评价项目解释, 当共同性系数大于0.5时, 指标体系具有高效度。

当KMO趋近于1时, 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 越适合于做因子分析;当KMO小于0.5, 不适合做因子分析, 计算得出KMO=0.875, 指标体系适合做因子分析。

考虑到因子分析的可靠性, 变量的数量不应太多, 对第2轮6个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 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得到3个公因子, 累计贡献率为83.658%。总方差可由3个公因子解释。提取方法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 同时通过总方差也可以看出, 3个因子都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 指标体系的权重确立

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学者萨蒂首先引入评价领域以解决权重的确定问题。权重依附于指标内容而存在, 是某个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整体中相对重要程度的客观反映和定量分配, 也是构成对校园体育功能认知指标体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AHP的权重赋值方法, 层次结构模型绘制以及下面对指标权重的赋值, 按照AHP方法的步骤, 由相关专家按1-9标度对各个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 运用AHP软件进行计算。最终通过软件计算结果得出各层次各指标所占权重值, 根据该权重值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在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 建立指标阶梯层次结构图, 其模型如下, 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

2. 指标体系权重分布

数据得出, 中间层评价指标权重排序依次递减是:社交层面权重为0.4294, 兴趣培养层面权重为0.3461, 知识层面权重为0.1723, 技能层面权重为0.0521。可以看出体育在人成长过程中对人的交流起着很大作用。

从次级权重可以看出体育对于青少年自信力的培养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其排序权重为:提高孩子的自信力权重0.2837, 培养运动兴趣权重0.1731, 培养锻炼习惯权重0.1731, 基础健康知识权重0.1292, 提高交往能力权重0.0894, 培养竞争合作权重0.0563, 体育运动知识权重0.0431, 基础运动技能权重0.0417, 较高运动能力权重0.0104。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通过专家访谈初步确定一级指标, 运用德尔菲法, 让专家们多次进行匿名评估, 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 9个二级指标, 并且具有足够的信效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校园体育认知功能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并做了权重排序, 发现体育对社交生活的权重更大, 更注重于对孩子自信力的提升。

(二) 建议

在家长对学生的体育情况更加重视的大环境下, 学校应该更加开放, 组织能进行学生和家长互动的实践活动, 让校园体育能真的起到作用, 让孩子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摘要:校园体育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校园体育的发展关系着广大学生的素质与健康, 而学生家长的认知对于校园体育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通过正确定的方向上去看待评价, 才能让学生家长们更好的了解校园体育。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 传统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一个家长对学生校园体育认知指标体系, 并确立权重。在确立指标的过程中, 建立了4个一级指标, 9个二级指标, 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进行了效度检验。并进行了层次分析。

关键词:学生家长,校园体育,功能认知,指标构建

参考文献

[1] 威廉·维尔斯马, 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2] 陈世彩.地方高校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 孙国良.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09.

[4] 翟华楠.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管理探索[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6.

[5] 郭金玉, 张忠彬, 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运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05) :148-153.

[6] 霍海峰, 温鲜.层次分析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 2012 (28) :48-49.

[7] 刘志波.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3.

[8] 黄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2.

[9] 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第5篇

一 莎士比亚喜剧刻画女性予以相似的形象

(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相信爱情是生活的支柱

莎士比亚的喜剧当中大部分以爱情贯穿剧中为主要内容,爱情至上、爱情是生活的唯一,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性格也是受爱情的影响和发展的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充满着道德美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都拥有一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具有较高的人格情操,她们信奉爱情,不能朝三暮四,更不能交换买卖,恪守承诺,忠于爱情。

(三)、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突出强调具有主体地位的女性角色。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超越了她们的男性同胞,并在剧中最终占据了主体地位,这恰好证明了中世纪时期女性的传统角色及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时代女性角色的转换。

二 莎士比亚喜剧塑造女性时也突出鲜明的形象

(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有些女性拥有着胆识过人、敢作敢为的形象。

这些女性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篱,有自己的主见,不畏父权和政权的威逼、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和爱情婚姻自主。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有些女性具有才思敏捷的形象。

莎士比亚的喜剧抒写总免不了跌宕起伏的场景,也总少不了坎坷起伏的画面,其中人物的描写中,女性的才智写照发挥的淋漓尽致。她们面对坎坷不屈服,镇定自若。

(三)、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新思想的开放的形象。

(四)、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贤妻良母的形象。

简述体育的功能范文第6篇

企业文化理论是8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在受到日本经济增长经验的启发,总结、比较日、美企业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0年,比尔.安伯纳西在《哈佛商务评论》上发表了《在经济衰退中进行管理》一文,初步奠定了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随后,《Z理论》、《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公司文化》、《成功之路》等一批重要著作相继问世,掀起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管理领域的一场企业文化革命,至今,在西方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盛行不衰。

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我国,迅速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推崇。在企业界:不少有识之士捷足先登,积极探索,取得新鲜经验,迅速引起“文化热”。最先尝试的是民营高科技企业、三资企业和管理意识较超前的国有大企业。目前在中国至少有1/3的大中型企业在倡导或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从美、日经济发展差异的内在影响因素和我国部分企业成败的实践对 比可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通过从“管理职能”和“文化创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价值观念体系的建立与 发展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强力型企业文化虽然对不少企业的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企业进一步的适应性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阻碍作用;建立具有 较强适应能力的企业文化势在必行。我国企业必须尽快扭转缺乏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增强企业员工与群体的创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创业到发展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其就是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精神以及管理理论、各种的制度同员工的行为规范于一体的企业个性,其是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里面,需要长期的处于不败之地,这个里面技术创新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不过支持技术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创新的正真源泉。在一个企业进入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时候,企业文化就成为与多种文化进行沟通的介质,成为融合多种文化与进行文化整合的媒介,也是一个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必要手段。

3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3.1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经济全球化是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面,通过跨国经营与国际贸易增加快速增加所形成的国际分工与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世界经济发展总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融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含有的理性选择。作为一个经济主体的企业,也是经济全球化推动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自身也是含有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压力,这些压力有来自市场方面的,也有来自技术方面的,同时也是具有不同文化方面的竞争。

这样就是使得企业在全球化市场激烈的竞争里面,更加的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素质,这些素质除了含有企业自身的技术因素以外,还是应该含有有关的文化理念以及企业整体适应能力与综合能力。如果没有这些素质,技术再强的企业也是很难再全球市场竞争里面获得成功,其自身的业绩也是很难获得长久的发展与增加。

3.2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企业竞争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管理的模式都是不同于自身国内市场那些低层次的竞争,所以,塑造企业文化依据的框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文化内涵与机制的创新也是一个企业必然的选择。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首先为文化理念的创新与发展,这意味着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更加重要的形式为一种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和有利于推动企业不断创新的文化。企业文化理仿的创新含有三种形式,其一就是从道德的角度,强调的为企业存在的社会责任;其二为基地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其三为一种基于对于人性的认识旨在建立一种关心人、激励人以及尊重人的文化。企业文化理念的提出实际是建立在企业经营者对于人性基本假设与对于企业与社会关系认识,对于知识价值认识的基础上面提出的。

3.3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的三大趋势

3.3.1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企业文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一定要仅仅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使得企业文化的变革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同时也是需要使得企业文化理念体现出社会发展的理想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既是需要体现与管理实践结合的科学理性,也是需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其次需要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兼顾多远并重的多源文化

所以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多种文化冲突的过程,不过更多的为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也是各种文化相互渗透与互相影响的过程,其不仅仅是单一文化的单向影响,也是体现出人类文明的又一次革新。如果企业文化只是强调本土文化含有的个性特点,不考虑多源文化具有的普遍性特点,那么就有必要降低企业文化本身含有的文化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

再次需要使得企业文化理念成为企业不断革新的动力与源泉,树立一种开放的观念,不断的退出新思维、新观念与营造出一种宽松的环境,使得企业含有的员工具有的个性得到发展,为员工的创造性发挥提供基础,借助于这些来提高整个企业具有的创新能力。在实际上面,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就是在于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也就是在于企业经营思想与观念的创新。

3.3.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不同于以往通过生产过程与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其独特的强调了生产过程与管理过程里面的人为因素。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含有的作用机制是向员工灌输企业的核心价值,最后形成一种文化的扭曲,塑造出一个形象的标志。在价值方面、制度层面以及行为规范层面对于全体员工含有的价值观、心理以及行为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其与单纯的条条框框制度具有很大的不同,也是不同于单纯的例疑似激励制度。

所以其可以通过一些生动与形象的方式,例如企业领导的创业传说,企业领导的工作风范,企业的文化扭转来一种文化的传统,在这个过程里面使得员工直接的感受与理解这些文化传统的意义,最后在不知不觉的过程里面将企业的文化核心思想转变为自己的价值观里面去,依据企业倡导的行为形成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里面,作为企业的员工,始终都是一个主体的人,主动的人,受到尊重的人,这就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也是企业文化可以对于企业长期绩效与长期发展具有深层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文化管理模式就可以达到制度化管理没有办法覆盖的层面与很难达到的高度。

3.3.3企业文化个性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创新,更为重要的为对其内涵的创新与过程的创新。由于企业文化的形式基本上面都是标准的,各个企业的文化在形式上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真正不同的就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与表现的方式不同。一个企业应该依据自己的核心价值与发展的历程选择含有不同理念的文化,不同管理的文化以及品牌文化、行为规范,同时依据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借助于这些来构造成企业文化含有的个性特征。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里面所走的最大误区就是趋同化与形式化,同时缺乏个性。这是因为很多的企业将企业文化等同于CIS设计,缺少对于本企业文化的发展,

对于逻辑内涵的认真梳理,没有办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企业文化内涵的东西。因此很多的企业文化在塑造的过程里面没有在企业文化设定的时候表现出正真的个性。优秀的企业文化一般是含有鲜明的个性,由于其已经植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过程,根植于企业文化的内在逻辑,表现在每一个企业员工含有的工作方式与行为方式里面,体现出企业含有的整体形象里面,同时可以引领潮流。

参考文献

[1] 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陈春花.企业文化管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 王超逸.最经典的企业文化故事[M].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下一篇:幼儿园给食堂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