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影视赏析范文

2023-09-23

天堂电影院影视赏析范文第1篇

《天堂电影院》是意大利写实主义导演托纳托雷导演的“时空三部曲”中最易让人产生共鸣、最意蕴悠长的一部影片。《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惊人天赋以及其中震撼人心的美妙音乐,更像一个遥远的梦,可望不可即。《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则是青春期的躁动,热烈却注定无法永恒,像沙滩上不可思议的沙雕,只消一次涨潮,便了无痕迹了。而《天堂电影院》几乎是每个人的剪影,谁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映射。

在这部影片中,回忆是构架,以时空交错叠加的方式填充细节,切入点是那个时代游走的变量——多多。功成名就的多多陷入回忆,把我们拉回到三十年前,在那个贫瘠的西西里岛上,一个古灵精怪的小男孩多多因对电影的爱与电影放映员艾弗多结缘,在一来一往中必然地成就了一段往年交。

《天堂电影院》是一段成长的历程,是一幅幅关于故乡的浓郁风情画,是一份灿烂如花却注定无法结果的初恋,是一次关于梦想与选择的追忆,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电影、生活

“生活和电影不同,生活••苦多了。”这句在生活中经常被我们念叨的话,被抽离出来放在电影的对白中,心中一道熟稔的伤痕被唤醒,名字叫做感同身受。感动是一把利器,刺透了人所有的伪装,使人落泪。在这个偏僻的小镇,电影是人们唯一的娱乐活动,而天堂电影院是人们唯一的娱乐场所。在这里,牧师、商人、妓女、平民、乞丐汇聚一室,其喧嚣程度甚至盖过了荧幕上电影的声音。这里虽然存在着富者对贫者的欺压,但是从来没有上升到阶级矛盾的斗争,电影作为一项大众艺术,消解了矛盾对立。电影院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我们看见帷幕背后年华爆裂的影子,看见星辰下齐齐发亮的目光,而那些神秘的往事亦被岁月的烟尘一格格冲淡了。直至今日,对于我来说,“去电影院看电影”,其实我更在乎的是“去电影院”这件事。一个封闭的空间,昏暗的光线,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大家一起经历着相同的情感起伏,甚至不约而同发出一样的感慨。

多多热爱电影,把买牛奶的钱献给了电影院,换来母亲的一阵打骂也在所不惜。父亲的阵亡,母亲的隐忍持家,生活的捉襟见肘,这是多多生活中的现实,但小多多把这一切都电影化了。所以当母亲填了烈士抚恤金的表格啜泣着拉他的手回家,在被战争破坏的小镇废墟看到墙上贴着《乱世佳人》的电影海报,小多多还笑着偷偷地开心。电影是他童年生活中的主旋律,所以深陷其中的他无忧无虑,小镇的破败,战争的残忍,都没法玷污他纯真的眼睛。一场本该皆大欢喜的广场放映是个转折,意外发生了火灾,烧了影院,艾弗多失明了,多多的生活改变了。电影与生活发生了错位,电影院重建,多多成了放映员。电影是个单纯而美好的物质,而生活则复杂得多,不单有美好,还有痛楚夹杂其中,电影与生活是不能统一在一起的。生活的艰辛,情感的困惑,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不会比“欢乐电影时光”少。后来,艾费多为了让多多了解更多的生活真谛,毅然地要求他远离小镇,去罗马闯荡,而且途中不能返家。多多不敢回家,却一刻都不曾放下过对与故乡有关的一切的眷恋,一去三十年,直至最后功成名就。这些镜头告诉我们,要把握住生活,首先要培养自己坚强意志,做出选择,有舍弃才有收获。

有时候,我们是多么想活在电影中。一个镜头的切换,打上字幕,多少漫长的孤寂光阴一带而过,进入了“多年后”。那些不想提起的岁月,说过去了就过去了。省去了煎熬,只留美好。而现实是,我们只能一天又一天,处理各种琐事,经历各种酸甜苦辣,一步一步朝那扇叫“多年后”的门靠近,这就是生活。

当爱已成往事

三十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三十年后,多多成为了著名的导演,功成名就。对那人、那事、那故乡,认知一直保留在三十年前的记忆层面上。因为艾弗多的一句“不要回来”,三十年来一直深埋心底,从未割舍过。

青年的多多爱上了一个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她那一双纯蓝的明眸,如同碧透的汪洋、海涵了多多的一腔倾慕与爱恋。多多效仿艾弗多告诉他的没有结局的故事中的士兵,用了100天的夜晚,守候在艾琳娜的窗外,终得美人心,使得艾莲娜改变了初衷和他在一起。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结束的爱恋,他们的命运线相交后,越往前延伸距离就越远。艾莲娜去上了大学,多多听了艾弗多的建议选择去罗马闯荡。

多多回来参加艾弗多的葬礼时对母亲说的“我仿佛觉得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原来我一直

属于这里。”母亲的理解令他动容,“我从不要求什么,你也不需要向我解释„„我给你打电话时,总有不同的女人回答,从她们的回答里,我从来都听不出她们真的爱你,有时候我真想看到你稳定下来,爱一个人。”母亲,早已不是曾经为生计而奔波操劳的中年妇女。布满沧桑的脸庞已经无法寻觅当年的坚韧,却写上了年华积淀的慈祥印记。对童年时的多多近乎苛刻的严厉,曾还心存埋怨与不解,而现在,看到的都是爱。

此时的多多,也许对士兵与公主的故事也有了自己的结局。三十年后,他在成功中漂泊,她也为人妻为人母,也有着悲喜,只是不再与他有关。曾经毅然决然的选择,带来了牵绊了半生的感情,以牵挂的形式留存在心底,相对比放弃追求,打着理所当然的旗帜,结婚生子,平凡终老,在柴米油盐中消耗激情,谁能说得清孰是孰非。可以明确的是,那一份爱恋在心中维持着最美好的姿态。

当烂旧的天堂电影院在一声爆破中轰然倒下的时候,多多,神父,电影院老板,所有曾经在这里留下嬉笑怒骂的记忆的人哭了,这一声爆炸,炸到了他们心灵的最深处,炸到了回忆。记忆里小多多眼中的那暗黄的街道,破败的角落,欢乐喧闹的电影院,广场上的人群„„如今,一切都以物是人非。曾经压在多多心底的陈年景象变得模糊又沉重,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东西就这样时光淘汰。但我们也都明白,即使是时光流逝、即使是人去楼空,那诚挚不渝的爱,却随着时光的积淀而永存。对故乡,对母亲,对艾弗多,对艾莲娜,都是。

多多坐在他的现代电影放映室里看着艾弗多留给他的礼物,银幕上上演着一场盛大的蒙太奇吻戏,那些曾被禁播的画面一幕幕掠过眼前。那不仅仅是被剪掉的胶片,那是他的整个关于西西里的回忆,年少的他全部的爱。回忆瞬时翻江倒海般而来淹没了黑暗放映室中的多多,他泪流满面。庸庸年华相对于这些精彩的回忆是多么缥缈甚微,那一盒胶片将无法复回的瞬间剪辑成了永恒的光景。

如今,当爱已成往事,一切说起来都变得那么容易。

天堂电影院影视赏析范文第2篇

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时候的一个意大利小镇的故事。这个小镇有一家天堂电影院,一个可爱顽皮的叫多多的小孩成天在电影院看电影,甚至完全忘记了母亲叫自己去做的事情,甚至把母亲给的钱丢在了电影院,他疯狂地迷上了电影,成天缠着电影放映员艾蒙多,要他教自己放电影,艾蒙多不愿意教他,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一生就在这样偏僻的地方,这样单调重复又低贱的工作中浪费了,他喜欢小多多。在他身上寄托了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所以他不愿意多多重复自己的人生道路,但多多自己却在旁观中基本上学会了放电影,有一天,电影胶片着火,只有小多多费力地把他从火堆中拖出来,但他的双眼已经瞎了。不到十岁的小多多接替了他的电影放映员的位置。小镇的人们没有别的娱乐,天堂电影院是他们唯一的寄托,不多的几部电影他们不知已经看了多少遍了,他们甚至能够一边跟着电影背台词一边流泪,这些平凡然而淳朴善良的人们!由于当时宗教道德的束缚,放映的电影中的接吻镜头甚至都要被剪掉。 青年:纯真的初恋

多多的爱情故事。那种不知所云的表白,那种风雨中固执的守侯,那种被接受后的惊喜,那种离别的伤痛,那样美丽的青春,那种暴风雨中疯狂的热吻!不过,艾莲娜是银行家的女儿,她要到外地去读大学,之后多多也服兵役去了。在服兵役的时候,他跟艾莲娜中断了联系,多多痛不欲生,艾蒙多告诉他:你的世界不在这儿,忘掉艾莲娜,走出去,永远别回来。此后,多多再也没有得到艾莲娜的消息,猝然的相遇,短暂的迷醉,擦肩而过之后永不相逢,留下的是深深的遗憾和创痛。多多的母亲对他说:“每次我给你打电话,接电话的都是不同的人,这些女人都不爱你,你也不爱他们。”功成名就之后的他女人无数,但他爱的人已经永远的消失在茫茫人海,永远找不回了,无论是初恋的感觉还是初恋的人。 中年的返乡:事如春梦了无痕

三十年过去了,艾蒙多老了,死了。多多接到母亲的电话之后第一次返乡,经历了无数人生的风雨漂泊的艰辛的他脸上已经写满了风霜之色,他乡归来的游子,眼前的一切熟悉而又陌生。影片没有交代他三十年的奋斗历程,但我们从他的脸上就可以看到。他回家了,失火之后重修过的天堂影院经历三十年的风雨剥蚀之后重新变得破败,甚至因为没有人看电影,电影院也即将被拆除。多多再次放映观看他自己拍下的艾莲娜的录象,多少回忆和往事在他心中,内心的感受想必也是百感交集而只有沉默吧!他去送别艾蒙多的灵柩的时候,发现过去熟悉的人要么已经死了,活着的也已经老了,自己的母亲,电影院的老板,还有广场看守人。岁月改变了一切啊!艾蒙多留给他的礼物竟然是剪辑下来的电影中的接吻镜头的合集。

一首舒缓忧伤的散文诗

整部电影都弥漫着一种怀旧的气氛一种时光感和沧桑感,也许一起都变化太快吧!就象海子感慨的:“有些美好的东西要永远消失了!”电影叙事的节奏是舒缓的,基调是忧伤的。整部电影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无情带来的变化。电影院烧了,新修了,拆了,没有观众了;熟悉的人老了,死了;爱的人不见了;自己也从一个懵懂小孩变成了一个深沉的中年人;甚至他当兵回来的时候,那辆破烂的老式汽车已经变成了母鸡做窝生蛋的地方。

电影本身,最打动人心的镜头就是电影院的轰然倒塌,和片尾的吻戏聚集。一是揭示一个时代的终结,相信所有看到电影的人,会有这样的直觉反映。一个是告诉我们,那些年逝去的,那些我们曾经热切期盼无数次并失望过的,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变成触手可及的东西。你的梦想的缺憾,会有人关注,那个爱你的人。

而我觉得伤感和茫然的地方在于,那个故事,等了99天然后还是离开。虽然多多等到他喜欢的人了,但对于他的漫长人生而言,这是假象。如果他们终成眷属,一定是老死小镇。还有谁像艾费多一样看得清楚多多的才华?据说导演剪辑版里,最后多多知道,把他的爱情葬送的是艾费多的有心。所以几十年不让他回到家乡看到真相。看到这里,我没理由不脑袋充血。我的人生,我要自己掌控,就算是下地狱,我也要自己选择,你帮我选择的天堂,是你的天堂,不是我的向往。如果我是多多,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我会不会向年迈的艾费多挥舞拳头?但是,也许我的拳头到了半空,会停下来,也许我会坐在地上,因为我知道,也许艾费多是对的。当我们艰难地走过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其实都在心里暗暗希望,有一位智者能指给我们一条明路,让我知道,哪里比较适合我的疯狂,哪里有真正的人生。事实证明艾费多是对的。如果不看导演剪辑版,会发现艾费多更加是对的。他的人生没有能够离开小镇,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期望和灵魂,都给了多多。但是可惜功成名就,也没有爱情。人生盛放,又有多少满足?

可惜爱情在此片里已经让路,我们深深徜徉于电影的经典回顾,温馨的忘年交。那个可爱调皮的少年,那个善良的老人,构成了影坛不可多得的经典。那个时代,人们在电影院里打发时光,战后的小镇,时间过得特别慢特别与世无争。

每天都有一些时代结束,一些人分开,一些人相遇,不是每个人都有多多这样的痛苦和幸运。当他看着乱世佳人的海报微笑,我忽然对电影充满好感。明天就是新的一天。我们的时代,永远不会结束,会在其他的人身上延续。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多多那样的幸运,那个智者,不一定你能遇到。而错认,更让人心碎。

《天堂电影院》这部影片,是一部缅怀电影历史以及个人的情感历程的怀旧之作。影片采用倒叙结构,以萨尔瓦多的视角展开回忆,因此一开篇就给人带来一种绵长、悠远的怀旧气息。这种倒叙的结构也确立了影片的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现实中的萨尔瓦多的生活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短短的几天;另一条是回忆中的历史变迁、人物成长的时间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十几年。这两条线索交错进行,而又以后者为主。

影片以(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寓所——>(回忆)童年托托看电影、放电影、影院着火——>(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回忆)青年托托恋爱——>(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回忆)青年托托参军、离开故乡——>(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故乡的方式展开全片。

第一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对第二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互相照应,使得第二条时间线索的长度由可见的十几年(童年—青年),潜在地延长为几十年(童年—中年)。

几十年的时光,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三年过去了„„暑假过去了„„冬去春来„„20年的光转瞬即逝„„”这些字眼。但是在电影中,时间的脚步必须化为观众看得见的画面,也就是,最好用镜头来说话。《天堂电影院》一片的时间发展体现在银幕上,主要是以下一些人物和时间的发展:

萨尔瓦多的成长

因为影片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是在历史的个人化书写中再现一种文化的兴衰起落,所以主人公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是影片的故事主线,也是影片时间线索发展的主要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叙的故事,而是以中年的萨尔瓦多回忆的叙事形式,在倒叙中完成。回忆这种叙事形式带来的好处是:节约影片篇幅、可以自由地对故事详略进行取舍。我们根据自己的心理常识就知道,回忆是种跳跃性的思维,它会徘徊在那些给我们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上,而略过那些当时对自己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事情。

在《天堂电影院》中,电影院的兴衰变化,同样支撑了影片时间线索的发展,形象地展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

第一次变成废墟,是因为看电影的人太多(阿尔夫莱多为了给进不了电影院的人在广场上放电影,不留神让放映机故障起火);影院第二次变为废墟,却是因为没有人要看电影了。天堂电影院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衰落,折射出一种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倏忽之间,一个时代已成为记忆。

“戏中戏”的发展脉络

在《天堂电影院》中,影院里上映的影片,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也是一个重要的叙事、表情的元素。导演通过一系列经典影片的片段表现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这里出现了《底层》、《大地在波动》、《狂怒》、《关山飞渡》,还出现了卓别林、基顿、劳莱尔、哈代等等曾经令无数影迷倾倒的影星们。他们顺序地出现在电影银幕上,好似历史极富人情味地在从头搬演

如果把这些影片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它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有趣的变化:技术上由易燃胶片到不燃胶片到被电视、录像带取代;内容上从接吻镜头被删剪到出现接吻镜头到出现色情镜头,最后到接吻镜头被连接成片。从电影的命运变化上,观众也在回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演变,时间的车轮不断前行

二、空间环境

《天堂电影院》的导演兼编剧渚塞佩?托尔纳托雷曾经说过,“天堂电影院并不仅仅是间放映厅。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与社会启蒙的地方,一代意大利人曾在这里受到熏陶。我倾向于认为,电影院对于一个人来讲或许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目的,在影片和他本身和他的愿望、期待之间,也许就存在着一种联系。”托尔纳托雷对电影的这种态度,表现在影片中便是:人们的生活中同时并存着电影与现实这样两个时空,片中出现的“电影院”与“广场”这两个空间环境就分别代表着人们的这两种生活场景。

电影院

电影中恶魔要杀人了,观众吓得纷纷闭上眼睛,这时偏有一个小伙子含笑回身而望。镜头从他身上摇至二楼的观众席,原来有个姑娘正与他相视而笑„„到了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两个人已携手共坐在二楼的观众席上„„到了再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两个人已经是抱着孩子在看电影了。

有个男人一直把影院当作他最好的睡觉场所,不管别人多热闹,他的鼾声一如既往,结果屡遭孩子们的捉弄。

有个老人在看惊险片时捂着心脏倒下,在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他坐过的椅子上放了一束鲜花。

影院正在放映一部已公映过的悲情影片,一个男子泪流满面地在片中演员开口以前就背出了全部台词,甚至包括最后的字幕“End”(结束)。

从片中可以看出,电影院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们娱乐的场所,人们在其中体验种种生命情感,还在影院中撒播爱情的种子,哺育小生命的成长,甚至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影院曾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环境,电影也似乎超越了现实生活,成为人们的生命主题。

在《天堂电影院》中,广场这一空间环境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在《天堂电影院》中,阿尔夫莱多这个人物承担着双重角色:其职业角色是乡村影院的放映员;其生活角色是影片主人公萨尔瓦多的好友和导师。

作为萨尔瓦多的好友和导师,他指引、督促着萨尔瓦多的前进、变化。他自己却又是一个不变的、缺少行为主动性的形象。他一生都没有离开那个狭小的放映间,离开那个封闭的乡村小镇。但,他能清醒地看到这种命运的悲剧性,并且指导年轻一代的萨尔瓦多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当童年的小托托当上放映员,想要放弃上学时,阿尔夫莱多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不,别这样,不上学你将来会后悔的。这并不是你真正的工作,现在天堂需要你,你也需要天堂,但这只是暂时的。有一天,你会去做其他事情,更重要的事情。相信我,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这更重要的,重要得多的大事。”当青年萨尔瓦多从部队回到故乡,感到一阵茫然与失落时,阿尔夫莱多又指点他:“生活和电影中不同,现实要艰难得多。离开这儿吧,回罗马去,你还年轻,世界是属于你的。”阿尔夫莱多把他用一生换来的经验教给了萨尔瓦多,年轻而不知世事的萨尔瓦多于是超越了阿尔夫莱多,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可以说,没有这个守候在故乡的阿尔夫莱多,就没有日后著名的导演萨尔瓦多。是老一代人“不变”的主题,催生了新一代人“变”的主题。

萨尔瓦多

影片主角萨尔瓦多是一个属于新时代的人物,但他永远也不会割断和过去的联系。老友、母亲、旧日的电影、失落的爱情,成为他生命中剪不断的红线。这根线在他离开故乡20多年后又把他牵回故乡,让他在成为导演以后又让他坐回到观众席上。不过,萨尔瓦多的“返回”并非是飞了一圈后又回到原地,而是完成了一次螺旋形的上升。

与阿尔夫莱多的“固守”不同,萨尔瓦多的行动总是具有改变命运的主动性。当他只是一个小观众时,他就试图走进放映间,尽管一次次遭到老放映员的拒绝,他最后还是达到了目的。当他爱上了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银行经理的女儿时,老放映员带着宿命式的悲观给他讲了一个“军人爱上公主”的悲剧故事,但萨尔瓦多仍然勇敢地去等待,而且最终成功地赢得了伊莲娜的爱情;当阿尔夫莱多守在故乡终老时,萨尔瓦多踏上了通向罗马的旅程,在一片更宽广的天地中奋斗成为电影导演。萨尔瓦多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变化的富于生命力的形象。他是渚塞佩?托尔纳托雷自己的写照,也是意大利人年轻一代的形象。

阿代尔费奥神父

阿代尔费奥神父在影片中也具有双重角色象征。

一方面,他是与人的欲望相对立的宗教力量的象征。在老天堂电影院中,他掌握着公映影片的审查权。导演在表现他的审片过程时,采用了仰拍的摄影角度,神父黑黑的身影出现在影院银幕的正中间,盖住了银幕的画面,体现了一种控制一切的威力。而一旦黑影片中出现接吻的镜头,神父便可以摇铃让放映员将其删剪掉,体现出对人的情爱欲望的毫不迟疑的打击。但是,等新的天堂电影院建好以后,宗教的力量就没有这么强大了,神父失去了审片权,人们终于看到了影片中的接吻镜头。

另一方面,阿代尔费奥神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自己身上也体现出了人性对神性的胜利。在老影院里审片时,每当银幕上的人翩翩起舞,神父自己也会跟着哼起音乐。在新影院落成那天,神父捧着圣水罐为影院洒水祈福,结果他在看歌舞片时,竟手捧水罐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摆起来,圣水罐好似变成了他手中的一件乐器。当新影院的银幕上第一次公映出接吻镜头时,人们欢呼起来,神父无力回天,只得愤愤地说:“我可不看这种电影。”说话的同时,他的眼睛却紧盯着银幕。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产物,真正的、健全的人怎会没有情感和情欲,真正的电影艺术又怎会规避表现人的情感和情欲。在《天堂电影院》一片中,宗教对人的欲望的任意压制,以及人类情感对宗教力量的最后胜利,就巧妙地体现在阿代尔费奥神父这个形象身上。当年轻的萨尔瓦多离开故乡远赴罗马之时,送行的人有母亲、妹妹和阿尔夫莱多,神父却迟到了。当神父远远地赶来时,萨尔瓦多的火车已离开了站台。这个场景别有意味地暗示观众:在萨尔瓦多的行囊中,没有神父那一套压抑人性的东西,有的是种种美好的情感和寄托着厚望的叮嘱。相信在他日后导演的影片里,人性决不会遭到压抑或扭曲,这也许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伊莲娜

伊莲娜是萨尔瓦多惟一爱过的女人,她与萨尔瓦多的爱情颇有几分好莱坞电影的风格,一个穷小子爱上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小姐,两个人的爱情遭到姑娘家人的反对,爱情以失落告终。有人评论说,这是导演托尔纳托雷正视和尊重好莱坞曾有过的辉煌,而有意采用的一种好莱坞技法。

和萨尔瓦多生命中的其他故事相似,伊莲娜的爱情也是与电影密切相关的。萨尔瓦多第一次见到伊莲娜是在他拍纪录片的时候。伊莲娜走进了他的取景框。萨尔瓦多经过苦苦的等待赢得了伊莲娜的爱情,两个人第一次相拥而吻是在电影院的放映间。当伊莲娜从萨尔瓦多的现实生活中永远地消失了,伊莲娜的录影带却成了萨尔瓦多永远的记忆。甚至,电影可能还在萨尔瓦多的爱情经验中承担了启蒙的任务。在表现萨尔瓦多热恋中那段最欢乐的日子时(两个年轻人在田野里吃仙人掌、过生日、吹蜡烛、开着破车兜风),影片使用了一段欢快、清新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而这段音乐也是与小托托第一次跟着阿尔夫莱多学放电影时使用的音乐一模一样的。一旦爱情也与电影紧密相联,萨尔瓦多的生命就再也无法与电影分开了。

富有意味的是,萨尔瓦多与伊莲娜的爱情与电影上曾出现的“爱情之吻”的镜头一样,被人横加“删剪”。从此,萨尔瓦多再也没有过真正的恋爱,直到他重返故乡,母亲说:“希望能看到你安顿下来,去爱一个人。”而那组“爱情之吻”的镜头,也已被阿尔夫莱多重新接在一起了„„萨尔瓦多的爱情故事大概也将重新开始了。

疯子

疯子,是一个站在人民对立面的狂妄的邪恶的独裁者,但他的“独裁”是没有力量的,最终将被人民扫进历史的垃圾箱。

疯子首次出场,是猛地出现在镜头前,他成为画面的前景,而广场上其他人成了后景,两相对比,疯子的形象是有力量的。但是,他的地位很快就急转直下,在画面上,疯子转过身向后景跑去,他在画面上占的面积迅速地由大变小。他所代表的那种力量,看来也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另一次出场是在人们聚集在广场上看电影时,笑声惊醒了睡在一个平台上的疯子。他爬起来大喊:“广场是我的。”这时的画面构图是:疯子在画面上方,而人群在画面下方,疯子似乎是高高在上的。可是,紧接着下一个画面是:疯子在后景,人群在前景,疯子陷入人群的缝隙里,疯子的地位再次一跌而下。在衰败的“新天堂电影院”被炸毁的一场戏中,疯子又出现了(在人类历史上,邪恶的力量大概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不过这次他的力量就显得更衰落了:他拖着垃圾袋从人群中穿过,嘴里嘟囔着:“广场是我的,广场是我的。”没有一个人搭理他。当他向前走时,街道上挤满了汽车,他不得不从汽车中间绕行了。

天堂电影院影视赏析范文第3篇

托纳多雷以多多童年的生活为切口进入这个小社会,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看那个特殊的时代。多多的母亲在年轻时始终活在战争的创伤之下,丈夫奔赴战场从此杳无音讯,留下她一个女人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天真的孩子并不知道战争到底有多残酷,也不知道死亡到底有多可怕,多多对于战争与死亡的理解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字面含义上,而他在电影中看到的相关场景又反过来将这种理解虚幻化了。对他来说,虚幻的电影是填补他童年诸多空白的绝妙良药,在影院中他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安逸与欢乐。调皮的多多整日纠缠着镇上唯一的放映员艾弗特,这种酷似父子之情的纠缠也令他们成为了忘年之交。

艾弗特对于多多的影响要远高与多多的母亲。艾弗特不但教会了多多如何放电影,他还教会了多多如何与他人分享快乐。然而那场原本皆大欢喜的广场放映却发生了毁灭性的意外,一场火灾将天堂电影院付之一炬,多多奋不顾身地从火场救出了艾弗特,但艾弗特还是失去了视力。这是全片的第一个高潮,托纳多雷在这里通过一场火灾残酷地摧毁了之前一点一滴建造起来的温馨与欢乐,随后再重新建造这一切,只有失去过的东西人们才更会懂得珍惜。当然,这其中也暗示着由教会掌管电影院的时代彻底终结了。商业性质的私营电影院在原址拔地而起,崭新的天堂电影院象征着一个全新的时代。牧师不再具有干涉影片删减的权利,吻戏得以光明正大地在影院中播放,思想的解放成为了这一时期全新的主题。而多多也渐渐长大,成为了青春期的少年,开始面对成长过程中全新的挑战。

故事最终在对多多青年时期的回忆结束后拉回了现实,30年后多多为出席艾弗特的葬礼而回到了故乡,此时的多多已经在艾弗特的影响下功成名就,成为了杰出的电影导演,伴随着电视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昔日的天堂电影院早已废弃多年,最终在一声爆破声中轰然倒塌,而结尾处多多看着艾弗特给他的遗物——那些被曾经被剪掉的吻戏胶片,不禁潸然泪下,岁月将一个个旧的时代挪至身后,留下的却是一段段美丽的回忆。

如果说剧场版《天堂电影院》的核心只是宣告了传统电影院和普通电影生产工业的终结,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离去;那么加长版的《天堂电影院》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这群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所经历的生存状态,其结构之宏大几乎可以与《美国往事》相提并论。

加长版除了增加了一些过场性质的镜头以使全片的节奏进一步舒缓外,主要还是增加了多多的青年时代与中年时代。诸如与妓女在影院做爱,中年时期返回家中与母亲之间的促膝长谈,而对于昔日多多与艾莲娜的恋情受到艾弗特阻扰的内容也有大量的表现,可以说加长版的后半段有着一种对往事的总结与反思,而这一过程的节奏同样的十分舒缓,始终透露着岁月的积淀所营造的那份厚重。多多青年时期的生活细节增多后反而使他的整个成长过程变得更为完整,青春期的叛逆与迷茫得到了极其完美的诠释,而爱情便是这个过程中困扰多多最为严重的东西。

在加长版中,旧电影时代的终结仅仅成为了整个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而得以存在,它不再是影片的核心。人物刻画的进一步饱满使得影片成为了类似塞尔乔·莱昂内的“往事”电影。如此一来,多多与艾莲娜的爱情戏比重增多也就变得无可非议了。后半段中艾弗特的戏份虽然明显变少,但是其对于多多的影响力却进一步加深。艾弗特在多多陷入爱河不可自拔的时候曾经告诉他现实生活不是电影。为了让多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他甚至用心良苦的将他与艾莲娜拆散,而这也是他一再告诉多多不要回来的原因。

当多多回来后遇到老年艾莲娜和她的女儿时,《天堂电影院》的磅礴大气成为了猛烈的情感炸弹,观众在这里所感受到的是蹉跎岁月酿造的醇厚回忆。昔日的往事如今再谈,其意味也截然不同。托纳多雷在影片中一直在重复着“建造”、“摧毁”、“重建”这样一个过程。电影院被摧毁后得到了重建,多多和艾莲娜在分隔三十年后得到了重逢,在重返故乡后得到了自己人生的新生。而这也恰恰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重复的旅程。“岁月神偷”每一次看似灾难性的“掠夺”,都是为了“重建”一份更为宝贵的“经历”。岁月什么也偷不了。

天堂电影院影视赏析范文第4篇

通过一个盲孩无奈的残疾与苦难的经历,体现出人性中最为自私一面的恶劣与丑陋性,以至于在被无限放大与具体化后,最终形成了一种难以挽回与弥补的悔意与遗憾。其实,我并不觉得片中的父亲就是完全的坏人,这部电影只是显示了人性的挣扎。小孩在这复杂灰暗的人性面前显露出他的纯净与无助。影片的拍摄显露了导演的才华和技能,在拍摄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导演丝毫没有疏忽对影片美感的营造,暖色调和冷色调分别反映了小孩的心境变化,其中也不乏自然美景的烘托,真的是一部非常美的电影,并且这份美丽显得贴切而真实,让我觉得伊朗也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度。它告诉我们再贫瘠的土壤只要有心也会生长出美丽的花朵,伊朗这样政教合一的国家或许情况不比曾经的阿富汗强多少,但是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文化、仍有这样有才的电影人在耕耘,我们的国家是不是要学点什么呢?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穆罕默德虽然看不见,但他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自己在学习上的认真与刻苦,可以让同龄的正常人自愧不如,让老师大加赞赏。除了身体上这一无法改变的残忍事实,可以说他比同龄的人都要更加的优秀与卓越,但这偏偏就是穆罕默德最为致命的缺点。(读后感 )当穆罕默德被父亲送去当学徒后,当着同为盲人木匠的面,穆罕默德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按照老师对于上帝的定义,穆罕默德随时随地不断地用触觉与听觉去感知周围的一切,除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奇妙外,最大的目的就是在苦苦探寻着上帝的踪迹与存在。

天堂电影院影视赏析范文第5篇

一杯茶,一份点心,一部电影,三样东西加起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周末。这个周末,突然想再次重温一下吉赛贝•托纳多雷大导演的“时空三部曲”——《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当然首选的是《天堂电影院》,一部获无数世界大奖的电影,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想不到,再一次重温里面的情节,却再一次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虽然电影没有很宏大的场面,但在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刻画的很深刻,将小人物的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简洁的画面,将这些纯朴的感情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

影片讲述二战的时候,意大利西西里岛一个小镇上的居民和天堂电影院之间的故事。那时,小镇居民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就是到一家叫做“天堂”的老式影院去看电影,以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因此,都爱往天堂影院跑——在那个年代,成为人们唯一的精神流放地。

故事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回溯主人公多多30年前的回忆,细腻动人,看得我唏嘘不已。尤其是导演在片中设置的若干小桥段,常常令我有心头一动的感觉。整部影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故事的结局,在罗马的现代影院里,多多独自一人在放映、观赏那盒阿尔弗雷德留给他的胶片。银幕上出现了当年因神父要求强行删除的一系列接吻镜头,这些被阿尔弗雷德收藏连接在一起的胶片,按时间顺序,依次唤起了多多深埋在内心深处的珍藏——故乡、电影、恩师、初恋„„不知不觉泪水已悄然流下,大导演的内心依然是那个热爱电影与生活的多多„„

花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把整部影片看完,心灵再一次被震撼。阿尔弗雷德对多多的爱,那句站台上告别的说话——“别回来,不要想念我们,不要为乡愁所牵绊。假如你真回来,不要来见我。不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敬业乐业,就像当年还是小鬼头时,一心一意爱护放映室那样”,还有多多那份对阿尔弗雷德这位是老友亦是老师的悼念,对真爱的执著,对故乡的牵挂,对战争的抱怨,对人性的张扬,对电影艺术的敬意,这一切触动着我的心灵。

我们总是会被什么感动,似曾相识的故事和情感在银幕上变成经典,看电影时偷偷拭擦着眼角的泪水,其实是在重温自己温暖的情感理想。就像中年的多多坐在银幕前观看那些曾经被剪掉的接吻镜头而泪流满面时。怀念和感动充盈内心,是阿尔弗雷德帮助他完成了电影生涯中的一次洗礼,和最重要的一次感动。

天堂电影院影视赏析范文第6篇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自意外发生后,米克淹没在巨大的黑暗当中。这一度令米克感到沮丧万分,仿佛活着已没有了动力。然而盲校的唐老师的一番话让米克豁然开朗,问米克:“为什么音乐家在演奏时会闭上眼睛,因为那样音符会蜕变,变的更有力量。”于是,米克选择了用耳朵代替眼睛,用录音机去记录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从小就梦想成一流的电影大师,他用他的努力证明他虽然看不见,但他能用听力来拍电影。

有百年历史的这所意大利盲人学校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就是让盲童学会简单的识字,然后重点学习纺织和接线一类的工作,将来做纺织工人或者接线员,有一个可以糊口的一技之长。因此,在这里只有训诫,并无真正的自由可言。影片中的校长先生,虽然同为盲人,但他却早已经被眼前的黑暗给彻底吞没了,也许他根本没有去努力,去奋争过,早早就向现实妥协,他无法理解孩子们对光明和颜色的渴望,在他的眼中,孩子们就该好好地去做个纺织工或是接线生,走大人们已经规定好了的路,而不是突发奇想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感动我的,不是这群孩子特别是米可的天赋,而是他在黑暗世界中始终存在的对生活,对自由的渴望。在我看来,米可的意义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始终保持着的这种渴望,这种对于世界的敏感,这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不屈的探究精神。而对于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来说,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的生活中消磨掉了生活勇气以及对生活的新鲜感觉,也因之失掉了创造力,离天堂越来越远。 人有无限可能,没有人有权限制了任何人的发展,但有些人往往都被“理所当然”的偏见,而限制了自己及别人。眼盲心不盲,人的世界还是可以很丰富,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像巨龙——校长先生那样心盲的人?

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得好:“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困难和挫折可以把人吓倒,使人唉声叹气,退缩不前;也可使人精神振奋,经受磨练,增长才干,增强意志,就看你如何对待它。只有能面对困难和挫折而毫无惧色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青少年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有这种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的顽强战斗精神。 当然,认定目标坚持下去、百折不回的精神,与灵活应变、及时调整目标、及时改变行为方向的做法并不矛盾。因为人对自己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了解往往有一个过程,当碰到挫折时,经过冷静分析,如果确认原订目标不很符合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也可以将目标作适当的调整。

许多成功人士也不乏这方面的经验。例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曾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立志学医,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汉代杰出的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本来是做官的,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终因替投降匈奴的要陵辩解而得罪了汉武帝,不仅被关入监狱,而且受了宫刑。在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他转而发愤著书,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历史和文学巨著。

在人生道路上,残障青年常会遇到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困难、挫折和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弱者消沉了,只有强者才能挺立。张海迪的事迹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她由于高位截瘫,丧失了腋部以下的全部肢体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说:“人就像一部机器,残疾人就像部分零件损坏一样,不能因此就把整部机器毁掉,那些能用的部分还是大有价值的。”于是她练习写作、唱歌、学外语,很快地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终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高位截瘫坐轮的研究生。她不仅攻下硕士课程,还继续攻读博士课程。她受到世界各国邀请去作报告,赢得无数鲜花与掌声,她成功了。

上一篇:天然气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图书馆防火设计调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