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总结范文

2023-09-19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第1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通信原理 董健

1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目录

2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数字基带信号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 、用示波器观察HDB

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实验步骤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实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观察:

(1) 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3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2)用开关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

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码特点。

4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3、 用示波器观察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仍用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

(1) 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HDB3单元的AMI-HDB3,将信源单元的K

1、K

2、K3每一位都置1,观察全1码对应的AMI码(开关K4置于左方AMI端)波形和HDB3码(开关K4置于右方HDB3端)波形。再将K

1、K

2、K3置为全0,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观察时应注意AMI、HDB3码的码元都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矩形脉冲。编码输出AMI-HDB3比信源输入NRZ-OUT延迟了4个码元。

全1码对应的AMI码

全1码对应的HDB3码

5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全0码对应的AMI码

(2)将K

1、K

2、K3置于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态,观察并记录对应的AMI码

6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和HDB3码。

AMI码

HDB3码

7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3)将K

1、K

2、K3置于任意状态,K4先置左方(AMI)端再置右方(HDB3)端,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HDB3单元的DET、BPF、BS-R和NRZ ,观察这些信号波形。

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AMI单元的DET

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HDB3单元的DET HDB3

8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AMI单元的BPF

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HDB3单元的BPF

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AMI单元的BS-R

9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HDB3单元的BS-R

10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AMI单元的NRZ

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HDB3单元的NRZ

11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四、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 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

(1)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

不归零码特点:脉冲宽度τ 等于码元宽度Ts 归零码特点:τ

举例: 信源代码:

100001100001000001 AMI: 10000-110000-1000001 HDB3:10001-11-100-100010-1 2. 总结从HDB3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 HDB3位同步信号

整流窄带带通滤波器整形移相

HDB3中不含有离散谱fS(fS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成分。整流后变为一个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码,其连0个数不超过3,频谱中含有较强的离散谱fS成分,故可 通过窄带带通滤波器得到一个相位抖动较小的正弦信号,再经过整形、移相后即可得到合乎要求的位同步信号。

12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二 数字调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绝对码、相对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

2、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ASK、2FSK、2DPSK信号的方法。

3、 掌握相对码波形与2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绝对码波形与2D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

4、了解2ASK、2FSK、2DPSK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码波形、相对码波形。

2、用示波器观察2ASK、2FSK、2PSK、2DPSK信号波形。

3、用频谱仪观察数字基带信号频谱及2ASK、2FSK、2DPSK信号的频谱。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及数字调制单元。

1、熟悉数字调制单元的工作原理。接通电源,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将数字调制单元单刀双掷开关K7置于左方N(NRZ)端。

2、用数字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AK(即调制器的输入),CH2接数字调制单元的BK,信源单元的K

1、K

2、K3置于任意状态(非全0),观察AK、BK波形,总结绝对码至相对码变换规律以及从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规律 AK波形

13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BK波形

3、示波器CH1接2DPSK,CH2分别接AK及BK,观察并总结2DPSK信号相位变化与绝对码的关系以及2DPSK信号相位变化与相对码的关系(此关系即是2PSK信号相位变化与信源代码的关系)。注意:2DPSK信号的幅度比较小,要调节示波器的幅度旋钮,而且信号本身幅度可能不一致,但这并不影响信息的正确传输。

CH1接2DPSK,CH2接AK

14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CH1接2DPSK,CH2接BK

4、示波器CH1接AK、CH2依次接2FSK和2ASK;观察这两个信号与AK的关系(注意“1”码与“0”码对应的2FSK信号幅度可能不相等,这对传输信息是没有影响的) 示波器CH1接AK、CH2接2FSK

15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示波器CH1接AK、CH2接2ASK

四、实验总结

1、设绝对码为全

1、全0或1001 1010,求相对码。

2、设相对码为全

1、全0或1001 1010,求绝对码。

3、设信息代码为1001 1010,假定载频分别为码元速率的1倍和1.5倍,画出2DPSK及2PSK信号波形。

4、总结绝对码至相对码的变换规律、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规律并设计一个由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电路。

16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三 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模拟锁相环的工作原理,以及环路的锁定状态、失锁状态、同步带、捕捉带等基本概念。

2. 掌握用平方环法从2DPSK信号中提取相干载波的原理及模拟锁相环的设计方法。

3. 了解相干载波相位模糊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模拟锁相环的锁定状态、失锁状态及捕捉过程。 2. 观察环路的捕捉带和同步带。

3. 用平方环法从2DPSK信号中提取载波同步信号,观察相位模糊现象。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数字调制单元和载波同步单元。

1.熟悉载波同步单元的工作原理。接好电源线,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

2.检查要用到的数字信源单元和数字调制单元是否工作正常(用示波器观察信源NRZ-OUT(AK)和调制2DPSK信号有无,两者逻辑关系正确与否)。

3. 用示波器观察载波同步模块锁相环的锁定状态、失锁状态,测量环路的同步带、捕捉带。

(1)观察锁定状态与失锁状态

打开电源后用示波器观察ud,若ud为直流,则调节载波同步模块上的可变电容C34,ud随C34减小而减小,随C34增大而增大(为什么?请思考),这说明环路处于锁定状态。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调制单元的CAR和载波同步单元的CAR-OUT,可以看到两个信号频率相等。若有频率计则可分别测量CAR和CAR-OUT频率。在锁定状态下,向某一方向变化C34,可使ud由直流变为交流,CAR和CAR-OUT频率不再相等,环路由锁定状态变为失锁。

接通电源后ud也可能是差拍信号,表示环路已处于失锁状态。失锁时u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就是锁定状态下ud的变化范围(对应于环路的同步范围)。环路处于失锁状态时,CAR和CAR-OUT频率不相等。调节C34使ud的差拍频率降低,当频率降低到某一程度时ud会突然变成直流,环路由失锁状态变为锁定状态。

4. 观察环路的捕捉过程

先使环路处于失锁定状态,慢慢调节C34,使环路刚刚进入锁定状态后,关闭电源开关,然后再打开电源,用示波器观察ud,可以发现ud由差拍信号变为直流的变化瞬态过程。ud的这种变化表示了环路的捕捉过程。

17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5. 观察相干载波相位模糊现象

使环路锁定,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调制单元的CAR和载波同步单元的CAR-OUT信号,反复断开、接通电源可以发现这两个信号有时同相、有时反相。

18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四、 实验总结

1.总结锁相环锁定状态及失锁状态的特点。

答:模拟锁相环锁定的特点:输入信号频率与反馈信号的频率相等,鉴相器输出电压为直流。模拟锁相环失锁的特点:鉴相器输出电压为不对称的差拍电压 。 2.设K0=18 HZ/V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环路同步带ΔfH及捕捉带ΔfP 。 答:代入指导书“3式”计算得:v112v,则

fH186108Hz;v28v,则fp18472Hz

3.由公式nRCKdKo及6811n计算环路参数ωn和ζ,式中 Kd=6

2(R25R68)C114

-6 V/rad,Ko=2π×18 rad/s.v,R25=2×10,R68=5×10,C11=2.2×10F 。(fn=ωn/2π应远小于码速率,ζ应大于0.5)。

答:nn2186.5fn17.6Hz远小于码速率 ;111rad4362(210510)2.21051032.2106170.5(波特);1110.6

24.总结用平方环提取相干载波的原理及相位模糊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平方运算输出信号中有2fc离散谱,模拟环输出信号频率等于2fc,二分频,滤波后得到干扰波;2电路有两个初始状态,导致提取的相干载波有两种相反的相位状态 5.设VCO固有振荡频率f0 不变,环路输入信号频率可以改变,试拟订测量环路同步带及捕捉带的步骤。

答:环路处于锁定状态后,慢慢增大C34,使ud增大到锁定状态下的最大值ud1(此值不大于+12V);

① ud增大到锁定状态下的最大值ud1值为: 4.8 V

19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继续增大C34,ud变为交流(上宽下窄的周期信号)。 ③ 环路失锁。再反向调节减小C34,ud的频率逐渐变低,不对称程度越来越大。

④ 直至变为直流。记环路刚刚由失锁状态进入锁定状态时鉴相器输出电压为ud2;继续减小C34,使ud减小到锁定状态下的最小值ud3;

环路刚刚由失锁状态进入锁定状态时鉴相器输出电压为ud2为:2.4 V ud减小到锁定状态下的最小值ud3为 :1.6 V ⑤ 再继续减小C34,ud变为交流(下宽上窄的周期信号),环路再次失锁。然后反向增大C34,记环路刚刚由失锁状态进入锁定状态时鉴相器输出电压为ud4。环路刚刚由失锁状态进入锁定状态时鉴相器输出电压为ud4的值为:4.4 V

20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四 数字解调与眼图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2DPSK相干解调原理。

2. 掌握2FSK过零检测解调原理。

二、 实验内容

1. 用示波器观察2DPSK相干解调器各点波形。

2. 用示波器观察2FSK过零检测解调器各点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眼图。

三、 实验步骤

1. 复习前面实验的内容并熟悉2DPSK解调单元及2FSK解调单元的工作原理,接通实验箱电源。将数字调制单元单刀双掷开关K7置于左方NRZ端。

2. 检查要用到的数字信源、数字调制及载波同步单元是否工作正常,保证载波同步单元处于同步态!

3. 2DPSK解调实验

(1)将数字信源单元的BS-OUT用信号连线连接到2DPSK解调单元的BS-IN点,以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外同步信号,将示波器的CH1接数字调制单元的BK,CH2(建议使用示波器探头的x10衰减档)接2DPSK解调单元的MU。MU与BK同相或反相,其波形应接近图4-3所示的理论波形。

(2)示波器的CH2接2DPSK解调单元的LPF,可看到LPF与MU同相。当一帧内BK中“1”码“0”码个数相同时,LPF的正、负极性信号电平与0电平对称,否则不对称

21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3)示波器的CH1接VC,调节电位器R39,保证VC处在0电平(当BK中“1”与“0”等概时LPF的中值即为0电平),此即为抽样判决器的最佳门限。

(4)观察数字调制单元的BK与2DPSK解调单元的MU、LPF、BK之间的关系,再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中AK信号与2DPSK解调单元的MU、LPF、BK、AK-OUT信号之间的关系。 BK与 2DPSK 的MU

BK与 2DPSK 的LPF

22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BK与 2DPSK 的BK

AK与 2DPSK 的MU

23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AK与 2DPSK 的LPF

AK与 2DPSK 的BK

24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AK与 2DPSK 的AK-OUT

(6)将数字调制单元单刀双掷开关K7置于右方(M序列)端,此时数字调制器输入的基带信号是伪随机序列(本系统中是M序列)信号。用示波器观察2DPSK解调单元LPF点,即可看到无噪声状态下的眼图。

25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4. 2FSK解调实验

将数字调制单元单刀双掷开关K7还原置于左方NRZ端。将数字信源单元的BS-OUT用信号连线换接到2FSK解调单元的BS-IN点,示波器探头CH1接数字调制单元中的AK,CH2分别接2FSK解调单元中的FD、LPF、CM及AK-OUT,观察2FSK过零检测解调器的解调过程(注意:低通及整形2都有倒相作用)。LPF的波形应接近图4-4所示的理论波形。

AK与 2FSK的 FD

AK与 2FSK的 LPF

26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AK与 2FSK的 AK-OUT

四、实验总结

1. 设绝对码为1001101,根据实验观察得到的规律,画出如果相干载波频率等于码速率的1.5倍,在CAR-OUT与CAR同相、反相时2DPSK相干解调MU、LPF、BS、BK、AK波形示意图,总结2DPSK克服相位模糊现象的机理。

当相干载波为-cosωt时,MU、LPF及BK与载波为cosωt时的状态反相,但AK仍不变(第一位与BK的起始电平有关)。2DPSK系统之所能克服相位模糊现象,是因为在发端将绝对码变为了相对码,在收端又将相对码变为绝对码,载波相位模糊可 使解调出来的相对码有两种相反的状态,但它们对应的绝对码是相同的。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首先分析了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现状,为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创立了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平台涵盖通信原理课程的全部主要内容,形式新颖,将通信系统如动画般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程难教难学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通信原理;虚拟仪器;教学平台;LabVIEW;教学改革

一 通信原理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特点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信技术与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通信专业人才成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标志性课程,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等课程为先修课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起下的关键作用,占有重要的教学地位。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中必须具备的重要部分,为学生形成通信专业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思想 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专业建设等教学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1]。

课程的教学特点是:(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都很抽象,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相对较多,数学基础要求高,理论性比较强,是信号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延伸和推广,教材偏重数学分析,对通信原理的物理过程讲述不够,学生感觉枯燥难懂,难以引起学习兴趣。(2)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宽。随机信号的分析是全书的基础,模拟调制、数字调制、信源编码和信道编解码、数字基带系统、数字系统的最佳接收等在课程中都非常重要,需要一系列先修课程的支持,学生知识储备不足。(3)教师在讲课中不仅要使同学扎实掌握各个基本知识点,而且要将通信系统的各部分内容有机串联起来,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和整个通信系统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一个难题。总之,本课程教与学的难度都很大[2][3]。

二 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难点及对策

在高等院校中,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广泛的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如省级、国家级精品课、优秀教学成果奖。目前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优秀成果如下:

(1) 采用综合实验箱。将每箱一个实验的传统实验箱改变为可做多个实验的模块化综合实验箱,提高了性价比,增加了实验项目。

(2) 将仿真软件应用于通信原理实验,丰富实验内容。目前通信系统的仿真主要分为软件仿真和硬件仿真。软件仿真是依据通信原理实现通信系统的虚拟仿真; 主要有MATLAB/Simulink、SystemView等;硬件仿真是从系统的硬件实现的角度仿真实际电路,主要有EWB/Multisim、PSpice、Protel、QuartusⅡ、ADS等[4]。

(3) 采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一些仿真软件等搭建网络通信原理教学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理论学习并可进行网上仿真实验等,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便捷的网络沟通手段和互动的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扩大了学生的自学空间,提供了交互式、开放式、自主式的新学习模式[5]。

从当前教学改革成果来说,综合实验箱、软件仿真实验、建立网络教学系统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但也存在下列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

(1) 综合实验箱仍存在一些不足。没能克服硬件验证性实验固有的动手多、动脑少的缺点;实验数目增加了,但由于通信原理课程内容较多以及硬件的制约,综合实验箱不可能全部覆盖理论教学内容,仍然存在盲区。

(2) 基于MATLAB/Simulink、SystemView等平台提供的通信模块都是封装好的,模块的内部结构看不到,通信原理课程讲授的恰恰是内部的具体实现,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因此只能进行系统级仿真,不能进行波形级仿真,没能从根本上脱离验证性实验的模式。

(3) 以MATLAB/Simulink、SystemView等为代表的软件仿真是虚拟的、原理级仿真,没有相应的硬件支持,不能硬件实现。以EWB/Multisim、PSpice、ADS等为代表的硬件仿真,从系统的硬件实现角度仿真实际电路。这两类仿真各自独立进行,两者之间缺乏联系和衔接,使学生感觉理论和实际之间有距离。没有既能实现原理级的仿真,又可作为硬件实现的通信平台将理论和实际衔接起来。

(4) 网络课堂的电子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电子教案中,有些含有Flash制作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原理,但Flash动画也只停留在演示结果的层面上,不是真的通信系统。以 MATLAB/Simulink、SystemView等软件仿真只能进行系统级仿真。

为解决上述教学改革中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摸索积累,结合通信系统构成具有模块化的特点,采用虚拟仪器开发工具LabVIEW开 发了通信原理教学平台。

三 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的组成和特点

LabVIEW是图形化编程环境,它的最大优点是直观易学,编程效率高,在开发各种仪器及虚拟电路方面有其独到之处。LabVIEW不仅仅是一种编程语言,更是一种高度交互式的开发环境,用来快速设计原型和进行应用程序的渐进式开发,从测量、 自动化到实时嵌入式系统,再到通用场合。LabVIEW具有对FPGA编程下载的能力,具有数据采集卡驱动程序,所以LabVIEW也是一个硬件设计工具。其计算、分析、显示功能,丰富的信号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库函数以及软、硬兼备特性非常适合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6]。

但LabVIEW的商用通信软件包提供的通信模块都是封装好的,内部结构看不到,这一点与MATLAB/Simulink、System View等仿真语言的语句类似。通信原理课程要学习的恰恰是内部的具体实现,要使LabVIEW应用于通信原理教学中必需花大力气自主开发通信软件包。为解决此难题,在我校实验技术基金的支持下进行了教改立项,项目组成员分工合作,结合通信原理的教学,针对各种基本通信系统的各种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编写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

平台的硬件系统由计算机、连接外部的端口、数据采集卡、射频卡等构成,在LabVIEW软件控制下可完全模拟和替代传统的仪器。射频前端+A/D+计算机=一台接收机,计算机+ D/ A +射频输出=一台发射机。因此,平台不仅是一个用于教学演示的仿真软件,同时也是硬件实现方式的一种,与传统硬件不同的是采用了 较先进的软件无线电理论,在此平台上,只需改变软件程序,就可以构成不同的通信系统。

平台的软件部分包括: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系统、信道编码器、信源编码器、码分复用系统,涵盖了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每个通信系统的软件部分都由两部分组成:(1)各种调制方式和编解码方式的可供调用的通信模块,给出了模块的内部实现。(2)调用模块构成了基础通信系统和综合通信系统。平台功能完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模块化设计符合通信系统的方框图特点,将通信系统如动画般展示,使通信系统的设计像搭积木一样有趣,枯涩难懂的通信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爱学、易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了理论教学难题。

四 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程序举例

图1为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进入界面。点击“系统概述”和“系统组成” ,可初步了解该系统。点击“系统选择” 进入图1。再点击各个系统,可进入相应系统。点击“STOP”或“返回” 键,返回上一界面。如点击“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进入图2“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进入界面。在图2中点击“PCM脉冲编码调制” 进入图3“PCM脉冲编码调制” 前面板。在图3中点击“波形选择” 的上下键来选择多种输入信号,可以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振幅等,可观察各种输入信号下的抽样值、映射值、每个映射值对应的PCM编码、信道中的PCM波形、译码输出波形等,会看到译码输出波形随着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在LabVIEW环境下,可在前面板的标题栏中选“窗口--显示程序框图” 进入后面板,后面板为LabVIEW的框图化程序,前、后面板中的输入、输出控件是一一对应的,在后面板中可以看到前面板的功能是如何具体编程实现的。

图4为“PCM脉冲编码调制” 后面板,可清楚地展示PCM系统的详细工作过程:发送端抽样、映射、编码后送入信道,接收端反映射、PCM译码、恢复原信号。其中“映射”、“PCM编码” 等是作者编写的模块化子程序,双击程序模块,可进入子程序的前、后面板,如“PCM编码” 模块 ,是一个包含若干子程序的逐次比较(类似砝码称重物)编码程序,如图5“PCM编码子程序” 后面板所示,PCM编码中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的复杂编码过程被清晰地展现。

五 结束语

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涵盖了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提供了可供调用的通信模块,既给出了模块的内部实现,又调用这些模块构成了各种基础通信系统和综合通信系统,该平台具有的特点如下:

(1) 平台形式新颖,模块化设计符合通信系统的方框图特点,非常适合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将通信系统如动画般展示,使通信系统的设计像搭积木一样有趣,枯涩难懂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爱学、易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了理论教学难题。

(2) 平台功能完善,内容丰富,平台涵盖通信原理课程的全部主要内容,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无盲区全方位覆盖,弥补实验箱覆盖面有限的不足。

(3) 平台通过系统运行结果及每一步具体实现过程的详尽解析,使学生真正学懂理论,改变了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动手多,动脑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被动局面,弥补了实验箱等验证性实验的不足。

(4) 平台能实现通信系统的波形级及系统级仿真,而且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嵌入到网络课堂上,网络课堂内容更加完善,使交互、开放、自主的网络学习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

(5) 本通信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用于教学演示的仿真软件,同时也是软件无线电方式的一种硬件实现,在此

平台上,只需改变软件程序,就可以构成不同的通信系统,实现了原理级的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现的衔接,缩小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距离。

(6) 平台中设计了可供调用的模块化通信软件包,为基础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

总之,虚拟仪器通信原理教学平台的创立为高校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为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科研提供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平台的软件部分在辽宁省第九届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本科组的壹百多名获奖者中名列第一。配套著作《通信系统仿真设计及应用》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全部内容,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近期出版发行。平台的演示版可由辽宁教育网优秀教育软件展免费下载,希望能对相关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宋铁成.“通信原理” 课程的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25(5):95-97.

[2] 张士兵,章国安.“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10-13.

[3] 陈文鑫,陈伟东.“通信原理” 课程多方位教学改革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9(4):88-90.

[4] 朱家富.电子信息课程教学中的虚拟技术[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3):88-90.

[5] 张慧,初婧.通信课程教学中的EDA技术[J].山东电大学报,2006,3(2):16-17.

[6] 武一,杨瑞霞.基于LabVIEW实现数字电路的仿真[J].微计算机信息(测控自动化),2007,23(4-1):259-261.

The Design and Exploitation of Teaching Flat for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s Taking Use of Virtual Instruments

LI Huan1REN Bo2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Liaoning,110168,China;2.School of Equipment Engineering,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Liaoning,110168,China)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阐述了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扩频通信的几种常用的工作方式,最后对几种扩频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扩频通信 工作方式 比较

扩展频谱通信简称“扩频通信”,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美军使用的无线保密通信技术。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采用该方式,传输通信信号所需频带与传输其中的有用信息占用频带相比要宽得多,它具有抗干扰性强、抗多径衰落性好等一系列优点。

1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1]

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cation,简称扩频通信),是基于信息论和抗干扰理论的信息传输方式,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扩频通信的可行性,可由信息论中的相关公式中引申而来的。信息论中关于信息容量的香农(Shannon)公式为:

式中,C为信道容量;B为信号频带宽度;S为信号功率;N为白噪声功率。由Shannon公式可以看出: 要增加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则要求增加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C为常数时,带宽B与信噪比S/N可以互换,即可以通过增加带宽B来降低系统对信噪比S/N的要求;也可以通过增加信号功率,降低信号的带宽,这就为那些要求小的信号带宽的系统或对信号功率要求严格的系统找到了一个减小带宽或降低功率的有效途径。当B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信道容量C不可能无限地增加。

2 扩频技术的几种基本工作方式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扩频通信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按照扩展频谱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归结为直接序列扩频(DS)、跳频(FH)、跳时(TH)、脉冲调频(chirp调制)及混合扩频等。

2.1 直接序列扩频

该系统中所用的编码序列通常是伪随机序列或叫伪噪声(PN)码。要传送的信息经数字化后变成二元数字序列,它和伪随机序列模2相加后成复合码去调制载波。在直接序列系统中通常对载波进行相移键控调制。为了节省发射功率和提高发射机工作效率,扩频系统中采用平衡调制器,抑制载波的平衡调制对提高扩频信号的抗侦破能力也有利。[5]扩频信号采用相移键控调制后由天线发射出去。在接收机中也要有一个和发射机中的伪随机码同步的本地码,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解扩后的信号送到解调器取出传送的信息。

2.2 跳频扩频

用信源产生的信息流去调制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载频,得到射频信号。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载频受伪随机码的控制,按一定规律跳变。频率跳变系统的发射机在一个预定的频率集中由码序列控制频率合成器使发射频率随机地由一个跳到另一个。接收机中的频率合成器也按相同的顺序跳变,产生一个和发射频率只差一个中频的本振频率,经混频后得到一个频率固定的中频信号。这一中频信号经放大后送到解调器取出传送的信息。[2]

2.3 跳时扩频

跳时系统是用伪随机码去控制信号发送时刻及发送时间的长短。它和跳频的差别在于一个控制的是频率,而另一个控制的是时间。在时间跳变中,将一个信号分为若干个时隙,由伪随机码控制在哪个时隙发送信码。[3]时隙选择、持续时间的长短也是由伪随机码控制的。

2.4 脉冲调频

脉冲调频又称为Chirp系统,其发射脉冲信号的载频在信息脉冲持续时间T内作线性变化,其瞬时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线性调频信号的频率在信息脉冲持续时间T内随时间线性变化,由此可得其瞬时频率与时间的关系为,式中为载波频率,为一常数。

2.5 混合扩频系统

(1)FH/DS系统

跳频和直扩系统都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是用得最多的两种扩频技术。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这两种方式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也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改善系统性能,提高抗干扰能力。FH/DS和FH、DS一样,是用得最多的扩频方式之一。干扰机要有效地干扰FH/DS混合扩频系统,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a.干扰频率要跟上跳变频率的变化;b.干扰电平必须超过直扩系统的干扰容限。否则,就不能对系统构成威胁。这样,就加大了干扰机的干扰难度,从而达到更有效地抗干扰的目的。[4]

(2)TH/DS系统

这种系统是时分复用加上直接序列扩频,可以增加多址通信的地址数。由于直扩系统中收发两端之间已有准确的时间同步(码元同步),即已经有很好的定时,足以保证时分复用正常工作, 这就为增加跳时技术带来了方便。

(3)TH/FH系统

这种系统是解决“远-近”问题的几种富有生命力的方法之一。对于在同一条射频链路上距离和发射功率有很大变化的双工、无线电话交换网,如果以随机选呼离散地址作为基本的通信方式,则比较适合采用TH/FH系统。

3 各种扩频方式的比较

3.1 特性分析

下面就直扩、跳频和跳时的特性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

3.2 处理增益

各种扩频体制的处理增益均可表示为

表2给出了各种扩频体制的处理增益。其中Ra为信息码元速率,Rc为伪随机码速率,N为跳频的可用频道数,D为占空比,T为信息脉冲持续时间,B为扩频信号带宽。

3.3 综合比较

对直扩、慢跳频、快跳频、脉冲调频进行综合比较。比较的方法采用打分排名次的方法,在某一指标下,对这几种体制进行排队打分,分值越低性能越好,然后将所有指标下的分值相加,排定名次,以总分少者为优,详细比较见表3。

4 结语

几十年来,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已达到了成熟阶段。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扩频技术对敌方实施的电子战,更是发挥了扩频通信电子反对抗、抗强干扰、反窃听的技术威力,成了克敌制胜的最有力的武器。现在扩频通信已成为电子战中通信反对抗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手段。除军事通信外,扩频通信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跟踪、导航、测距、雷达、遥控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民用通信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如应用于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等,并迅速成为引领通信发展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1] 李仲令等.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李树广.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

[3] 吴彦文.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

[4] 查光明等.扩频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5] 张殿富等.移动通信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6] 吴淼,惠晓威,李超群.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通信系统同步性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2.

[7] 周洋.多用户线性调频扩频信号特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77.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原理抽象、理论性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课程的特点及本院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与实验方面探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思路和改革方案。

【关键词】 工程模式 通信原理 教学改革 实验 课程建设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科技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应适应目前这一现状,培养出能从事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许多学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通信原理”既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涵,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1]。由于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其自身内容具有原理抽象、理论性强、数学基础要求高等特点,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00年发起研究和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来,工程教育模式已为教育界、产业界所瞩目,成果非常显著。工程教育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达到预定目标[2]。因此,通过引入工程模式,进行“通信原理”整体课程体系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响应学校对本专业“卓越工程师”项目的支持以及对地方“亲产业”理念的体现。

二、教学改革探索

2.1 教学理念改革

转变教学理念,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本校对培养“卓越工程师”以及“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理念,采用分级教学,区分卓越类和普通类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有针对性地修改培养方案。

通过分级教学,将卓越班和普通班区分开,明确教学目的。卓越班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实践,同时也要掌握重点公式的推导,为今后在该领域深造打好理论基础。而普通班的教学更侧重于培养技能强硬、善于合作、会干实事的应用型人才,从而适应就业需求[3]。

2.2 教学内容改革

进行工程模式下的教学改革,要重组教学内容,统观全局,分清层次,有详有略,确定重点难点。本院“通信原理”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要求同其他重点学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制定一个适合本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培养模式,就要求教学大纲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制定符合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包括通信的基本理论、模拟调制、数字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等几个部分。由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是数字通信,因此,将教学重点放在数字通信部分,着重讲清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并扩展至目前实际使用的数字传输系统,使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与实用性。

2.3 教学方法改革

转变一些习惯性的授课方法,将工程模式灵活地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中对应以及类似的系统进行对照说明,或引入目前通信领域的新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辅以互动教学、启发教学、形像教学、网络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多样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动能力,加深他们对重难点的理解,也让他们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如下:

(1) 多媒体教学: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通信原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利用黑板板书进行分析和推导,以课程目标、课堂目标来安排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适当调整讲课进度与速度。

(2) 互动教学:在讲授重要知识点前,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并采取小组讨论、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等交互式学习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启发教学: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前,先介绍相关的实际应用背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如何应用”,让学生对其应用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4) 形像教学:讲解抽象概念以及原理时,采用动态的信号波形图、频谱图加以验证,既可以利用动画方式直观地呈现信号的特点,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推导的理解,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5) 网络教学:根据本校所建立的网络平台,开设“通信原理”课程网站,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包括课程通知、教学资料、作业系统、试题考核、答疑讨论等,方便学生课后在网上回顾课堂内容,加深理解。通过Email、QQ等方式在网上进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及进度。

(6) 项目驱动教学:将重要知识点应用于实际工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理论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项目包括虚拟实验室仿真平台、课程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科研项目等。

2.4 引入工程教育理念

“通信原理”课程知识比较抽象,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为此,将课程的理论概念联系到现实中具体实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将教学内容或实验进行实际应用,通过老师的指导将学生一些可行性通信设计进行合理规划并组建团队,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建立自身的学习模式[4]。

此外,还可以与企业联合进行培养,通过聘请企业技术工程师,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为学生量身定做实训项目。根据学生意愿,鼓励其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不仅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工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在走上岗位后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适应新环境。

三、实验课程建设

3.1 实验课程的分层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通信原理实验箱”来对基本理论和应用进行再次提炼,以加深学生对原理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进一步掌握,为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课程的实验分为有3个层次: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

① 验证型实验:对单体知识点的巩固和掌握,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记录波形来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

② 综合型实验:对多个单体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数字频带调制实验。

③ 设计型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设置,题目是给定或学生分组自拟,其过程包括方案设计、仿真验证、烧写程序及测试。通过实验箱的二次开发模块,将程序写入FPGA,并用示波器测试设计结果。该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验教学采用以上三种形式,层次由低到高,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逐步深入,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建立软件仿真实验

除了硬件仿真实验,还可以将Matlab/Simulink等系统仿真软件引入实验教学,这些仿真软件提供了一个交互式动态仿真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直观的方框图以及相关的程序代码对通信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从而摆脱烦琐的数学推导,通过方框图以及程序的理解,加深对通信系统的概念和运行过程的理解,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5]。

3.3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结合实验室安排,在空闲时间全面开放实验室,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预约时间进行实验。开放性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学习与实验的空间,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独立实验能力[6]。

3.4 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

与电子通信类公司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学生进行深入实践和工程开发创造条件。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利用实验室内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学生可以进行通信传输方面的实验与工程开发。

四、总结

将工程教育模式引入“通信原理”教学与实验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是对教学的一种可持续研究,对于教学改革以及实验课程建设都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

联系方式:冯陈伟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通信地址:厦门市集美区乐海南里428号1103室

邮编:361024

E-mail:chevyphone@163.com

电话:13696920520

参 考 文 献

[1] 张翠芳.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2): 90-94.

[2] 万金华. 基于 CDIO 模式的综合训练项目的探索[J]. 现代企业教育, 2009 (4): 103-105.

[3] 冯暖. 通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5): 174-174.

[4] 韦江华, 周坚和, 林川. 基于 CDIO 教育理念的高校通信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J]. 中国电力教育: 中, 2012 (7): 104-105.

[5] 邵玉斌. Matlab/Simulink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6] 周德全. “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上, 2012 (8): 56-57.

[7] 肖闽进, 赵泓扬, 姜文斌, 等. “卓越计划” 中 “通信原理” 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4, 2: 019.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第5篇

消息:是物质或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例如语音、文字、音乐、数据、图片或活动图像等。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的物理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信源编码与译码目的: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完成模/数转换

信道编码与译码目的:增强抗干扰能力

加密与解密目的: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数字调制与解调目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同步目的: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

数字通信的特点

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传输差错可控

便于处理、变换、存储

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

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对同步要求高

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通信业务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 … … 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调制传输系统又分为多种调制,详见书中表1-1。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按工作波段分类: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 … …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收发的工作方式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

并行传输:将代表信息的数字信号码元序列以成组的方式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

优点:节省传输时间,速度快:不需要字符同步措施

缺点:需要 n 条通信线路,成本高

串行传输 :将数字信号码元序列以串行方式一个码元接一个码元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优点: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通信原理总结范文第6篇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一学期的通信原理课程结束了,但我对通信原理的学习永远不会结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通信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通信原理。学习是个艰难的过程,厌烦过,沮丧过,但同时也是充满着激情和快乐的。我想不管干什么都要自信,千万不要轻易的放弃,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结果的。

按照我的传统理解,通信就是信息的传输,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和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通信原理,可以预见,未来的通信系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加重大和意义深远的影响。

通信原理是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重点是通信系统的性质、信号的传输、检测、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信号调制,量化,编码,处理和传输的应用。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比较抽象,分析求解所用的数学知识较多。该课程的难点是理论性较强和比较抽象,然而我的数学基础并不够扎实,因此在数学分析与计算方面是一个难点,还有就是缺乏工程背景,而这门课又结合实际比较多,所以学这门课程并不容易,但我们要好好学习通信原理。

对于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觉得很难,而且听学长们说通信原理是很难的课程,平时一定要好好学,不然自己学习习的日子根本就抓不到要点了。事实上好像也是如此,当然对于我这样的人,上课时也不算是比较认真的,但是半学期的学习,我对通信原理确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我知道学好通信原理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我又翻阅了一下高数课本。翻阅高数课本之后,感觉轻松了一些。我认识到要完成通信,首先要对信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认识,为了对这个信号进行传输我们要进行调制,并选择合适的信道,当然还要考虑噪声的干扰;在接收端我们通过解调把原始信号解调出来以完成我们的通信。

虽然该课程在学习上很困难,但我发现该课程在组织上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顺序,由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到实际调制解调框图的设计等具体问题的应用的规律,后来又结合上机实验学习了MATLAB工具软件,通过Simulink或者MATLAB程序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加深了我对通信系统的理解。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对于本门课程本想提出课程建议,但是老师讲的挺好的,基本没有什么建议可提。并且感觉老师讲的越来越好了,颜渊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现在我的感觉就是越来越发觉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讲课很好,对待学生也是循循善诱。在这里感谢老师的栽培,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我知道成功不是那么随随便便,不过,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可靠地传输信息。本课程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首先建立了通信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其次在各章深入介绍各个部分的性能。从整体到局部,思路明确,框架结构清晰。

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侧重研究通信系统中每个模块的实现和性能分析。在这门课程中,主要讲解了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分析,信道研究,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带通传输系统以及信源,信道编码等内容。

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看到好厚的书、一大堆的数学推导公式就慌了。刚开始听课时,涉及到很多信号与线性系统、工程数学里的知识,老师讲课时,我们一脸茫然。后来通过下来复习前期课程,将以前知识重新拾起,而且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断引导我们回顾,慢慢地我们适应了通信原理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建立数学模型的学习方法。将通信系统模块化,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各个部分具体的电路连接和实现,我们将其用一个模型来代替,研究这个模型的性能。例如在调制解调时,我们注重的是调制的几种分类,他们分别在带宽,抗噪声性能,实现难易程度上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来采用不同的调制。

2、总结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死记硬背的记模块的性能,相互对比有助于更好理解。模拟调幅波学习时,我们可以将AM,DSB,SSB几种性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他们优缺点相互对比,既简单又明了还记忆印象深刻。

3、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每种技术的使用都是有原因的。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将各种措施方法将相互联系,将各部分之间联系起来,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在数字基带通信中,很容易产生码间串扰,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我们采取理想低通和余弦滚降特性的设计。根据他们各自优缺点,我们又引进部分响应这一改进技术。这样我们很容易将这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更好地理解。

4、数学工具的应用。本课程数学推导多且繁琐,但是我们要记得,数学推导过程是我们借助的工具,并不是我们的重点。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掌握了推导方法即可,千万不要陷入数学计算的漩涡中。

很幸运李世银教授带领我们学习这门课程。老师讲课很有经验,非常有特点。他系统概念很强,善于总结。每堂课前总会带领我们回顾上节课讲过的重点内容,将每章节之间都联系在一起。老师注重启发式教育,每次讲解新的概念时,他不会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前序章节的学习带我们分析现有系统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引入新的概念。通信原理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李老师经常会举日常生活中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他人和蔼可亲,上课与大家互动特别多,带动上课的积极性,避免一味讲课灌输式学习。课堂上我们的思想是活跃开放的,不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上一篇:海空天空范文下一篇:书记人大履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