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亲美德少年范文

2024-04-05

敬老爱亲美德少年范文第1篇

——记石象中心小学教师李会霞

走在石象街头,提到小学教师李会霞,老老少少无不伸出大拇指交口称赞。因为她心地善良、工作勤奋,是孩子们的好老师,村子里的好媳妇,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用心工作 用爱育人

会霞同志自95年8月参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校“春蕾”少先大队的辅导员工作。她工作勤恳、踏实,堪称教师们的表率。她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做人容易,做神难。”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成为神,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几年来,她以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她注重因材施教,细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性格有缺陷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她给孩子们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孩子们自主自理,成为集体的主人;她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用关爱和赞赏,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让每一个孩子生活在“被欣赏”中,不断体验成功,快乐成长;她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以从容的态度面对班级中的突发事件,并灵活机智的处理它;她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她通过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培养学生的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她的带领下,她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她本人也多次被乡里、市里评为“优秀班主任”。

2007年至今,会霞同志还担任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及乡教研组组长,是课改的排头兵。她积极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并努力的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课堂,积极带领教师搞课改。多年来,她所在的学校和班级在乡里举行的各项质量评估中总是名列前茅,会霞同志也因此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孝敬老人 兄妹和睦

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深似海,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会霞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把孝顺父母,孝敬公婆作为一件心头大事,记在心里,并付诸于行动。在父母眼里她是孝顺的女儿,在公婆心中她是信赖的儿媳,在邻里口中更是贤孝的榜样。

会霞同志自小就生活在一个以“孝”闻名的家庭里,父母的善良、孝顺给了她很大的影响。结婚十三年来,她更是把“孝”的美德发扬光大。会霞刚结婚的前几年,婆婆家庭条件不太好,因经营面粉厂不善留下不少外债,因此,五十多岁的公公婆婆便外出做小生意,家里留下会霞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和嗷嗷待哺的女儿。不少人劝说会霞的公婆不能离开家,说会霞工作忙,留下老的老、小的小,让孩子怎么办?旁人的劝阻让会霞婆婆很为难,可是,会霞却通情达理地说:“妈,您和我爸就放心出去吧,爷爷奶奶我来照顾,您不用担心。照理说,您和爸也不能太劳累了,可谁让咱条件不好呢!您二老外出我也不放心,你们可一定要多保重,干不了就回来,别硬撑着!”听了会霞的话,二老红着眼睛离开了家乡。

公婆不在家的日子里,会霞夫妻就担起了家里的重任。每天除了认真的工作,还要侍奉年迈的爷爷奶奶。会霞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会霞每次都坚持悉心的侍奉奶奶,直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喘一口气。奶奶病中,会霞总是变着法地给老人改善生活,为老人做清淡可口的饭菜。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七年里,她坚持给老人洗衣服、洗脚、洗头、剪指甲,推老人外出晒太阳……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安度晚年,直到去年,九十高龄的爷爷奶奶才相继安详地离开人世。会霞的孝心感动了乡邻,大家你聚在一起道家长理短,总会夸夸“自强家的媳妇”……

会霞兄弟三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她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会霞公婆外出做生意五年,直到前年才回家。五年间,弟兄三个生了四个孩子,都是自己带大的。街坊上有好事的人,就给会霞妯娌几个说闲话:“你家老头老太太多得劲,孙子孙女长大了,他们回来了,多清闲,早几年干啥去了?老了也别对他们亲!”听了邻里的话,嫂子和弟妹也心有不甘,会霞就劝她们说:“爸妈养大咱弟兄三个也不容易,那么大年纪还要背井离乡。但凡有一点办法,他们也不会撇下咱们不管啊!咱们帮不上其他的忙,也不能扯他们的后腿啊!苦日子我们都挺过来了,这几年日子好过了,咱再给二老添气?劳累了一辈子,该让他们享享福了!凡事不要太计较,旁人是看咱家里和睦,眼气咱,才乱说话,咱可不能让人看笑话!”听了会霞的劝告,妯娌们都很不好意思。此后,她们兄弟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争着比着孝敬父母。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这些年来,她门大仁大义的作法,使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敬老爱亲美德少年范文第2篇

——XX县城中心敬老院XXX同志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甘肃 袁明章)

XXX,男,195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XX县中心敬老院副院长。自2000年从事敬老院管理工作十多年来,该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为XX县敬老爱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二十年村支书、十年企业管理、十年敬老事业的漫漫征途上以磨不碎的决心、摧不垮的信念,诠释着自己大写的人生,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市、县民政部门及乡政府的多次嘉奖。

一、重操旧业挑重担

2011年冬天,县民政局研究决定,由十多年担任过干城敬老院院长职务的XXX配合年轻的院长XXX做好县城中心敬老院的管理工作。他只得重操旧业,默默地挑起了为老人服务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

为确保县城中心敬老院顺利完工、及时投用,与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一道顶寒风、冒暴雪,吃住在工地,不分白天黑夜,做计划,拿方案,催进度,督促收尾工程顺利进行。在筹建的3个月中,可以说三五天不回家是常事,一星期不回家不少见。身体健壮的他感到身心疲惫,整整瘦了十来斤。7月28日,随着县城中心敬老院正式揭牌投用,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他的精神压力稍有缓解。

- 1 -

二、因势利导抓管理

为加强敬老院的管理,使之有序运行,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落实了管理责任制,达到了“三个到位”。一是生活管理到位。征求大多数院民的意见,及时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卫生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值班制度、院规民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组织院民学习讨论,不断完善,不断补充。在老人之间,建立了互帮互助小组,相互之间开展帮护活动,使一些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能够得到及时帮助。二是人员管理到位。为调动院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格落实考核责任制。三是运行管理到位。作为民政福利单位,始终坚持勤俭办院的方针,扎扎实实地狠抓了敬老院的管理。

新入院的老人们,由于长期的孤独生活造就了各类怪癖的生活习惯,不能一下子适应集体生活。老人之间容易产生摩擦、发生纠纷。XXX多次与院长XXX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规”的方式,调解处理矛盾,逐步培养院民的规则意识和团队作风。通过组织老年秧歌队、举办象棋比赛、举行院民互助行动,丰富了老年人文化生活,消除了孤独和忧郁,增强了团队意识。同时,采用会议、座谈、交流、聊天等多种方式的教育,让院民感受到,今天享受的这一切都来自党和政府对鳏寡孤独的关怀,培养院民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感恩心”,激发他们的“爱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今,敬老院的老人们吃得满意、穿得体面、玩得开心、过得幸福,形成了一个老有所乐、

幸福美满的“家庭乐园”。

院民大多都是来自农村的,突然脱离劳动,不同程度的产生体质下降的问题,XXX因势利导,引导大家把院前院后的空闲地全部种上蔬菜,老人们随时侍弄一下蔬菜,一则活动了身体、二则解决了绿色蔬菜的问题,同时增强了院民的“主人翁”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一步,XXX还建议院长探索艰苦创业,发展经营生产,不等不靠、积极创收,以院养院的办院模式。

三、多管齐下强服务

为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欢乐的晚年,在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始终把服务工作放在第一位,主要强化了“二个服务”。一是社会化服务。这些年来,全县上下尊老爱老已蔚然成风,学校组织共青团员定期上门为他们打扫卫生、表演文娱节目。二是亲情化服务。教育工作人员要想千方设百计满足老人们的愿望,从不把老人当外人看待,而是热心、尽心、全心地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使老人们切实感受到“敬老院就是自己的家,院民都是自己的家人”。

每位老人生病,工作人员都能像亲人一样地热心服务,在伙食上安排病号饭,不厌其烦地为他们端汤、送水、喂茶、灌药,守候床前,精心侍候,周到服务。每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危老人都组织工作人员为其端屎端尿,没日没夜地照料。年逾80的老人吴朝食道癌病入膏肓,XXX顾不上家里生病的老伴,依然昼夜守候在老人身边。从渴求的眼神里体会出老人“叶落归根”的怀旧情

结,XXX马上与院长孟辉商议,尽快联系他的本家、亲戚前来探望,从闪烁的泪光里无不折射出老人对敬老院所有员工无微不至关照的感激之情。从老人卧榻病床到病情恶化,XXX始终组织工作人员悉心照料,院民们不断前来探望,陪伴着老人走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

高位截瘫的冯丹霞生活诸多不便,与同院的赵汉产生感情,XXX穿针引线,使她与赵汉喜结连理,院里简单而又隆重的婚礼为他们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与众不同的是院里还接收了8名孤儿的照顾任务,XXX积极出面协调了上学相关事宜,还为他们在早餐中增加了牛奶、鸡蛋等营养成份,时常叮咛他们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感恩社会、报效祖国。

四、真情无价讲奉献

无论是在干城敬老院担任院长职务还是在县城敬老院配合院长工作,工资待遇始终不过千余元,子女的劝阻、亲人的说服都挡不住XXX对敬老事业的赤诚,他认为: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无私的爱心、真诚的奉献,就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年已花甲的XXX就这样用言行感染着老人,在困境中扶助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动、坚韧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细节中倾注了关爱,谱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诗篇,奏响了一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敬老爱亲美德少年范文第3篇

——记石象中心小学教师李会霞

走在石象街头,提到小学教师李会霞,老老少少无不伸出大拇指交口称赞。因为她心地善良、工作勤奋,是孩子们的好老师,村子里的好媳妇,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用心工作 用爱育人

会霞同志自95年8月参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校“春蕾”少先大队的辅导员工作。她工作勤恳、踏实,堪称教师们的表率。她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做人容易,做神难。”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成为神,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几年来,她以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她注重因材施教,细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性格有缺陷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她给孩子们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孩子们自主自理,成为集体的主人;她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用关爱和赞赏,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让每一个孩子生活在“被欣赏”中,不断体验成功,快乐成长;她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以从容的态度面对班级中的突发事件,并灵活机智的处理它;她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她通过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培养学生的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她的带领下,她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她本人也多次被乡里、市里评为“优秀班主任”。

2007年至今,会霞同志还担任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及乡教研组组长,是课改的排头兵。她积极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并努力的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课堂,积极带领教师搞课改。多年来,她所在的学校和班级在乡里举行的各项质量评估中总是名列前茅,会霞同志也因此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孝敬老人 兄妹和睦

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深似海,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会霞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把孝顺父母,孝敬公婆作为一件心头大事,记在心里,并付诸于行动。在父母眼里她是孝顺的女儿,在公婆心中她是信赖的儿媳,在邻里口中更是贤孝的榜样。

会霞同志自小就生活在一个以“孝”闻名的家庭里,父母的善良、孝顺给了她很大的影响。结婚十三年来,她更是把“孝”的美德发扬光大。会霞刚结婚的前几年,婆婆家庭条件不太好,因经营面粉厂不善留下不少外债,因此,五十多岁的公公婆婆便外出做小生意,家里留下会霞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和嗷嗷待哺的女儿。不少人劝说会霞的公婆不能离开家,说会霞工作忙,留下老的老、小的小,让孩子怎么办?旁人的劝阻让会霞婆婆很为难,可是,会霞却通情达理地说:“妈,您和我爸就放心出去吧,爷爷奶奶我来照顾,您不用担心。照理说,您和爸也不能太劳累了,可谁让咱条件不好呢!您二老外出我也不放心,你们可一定要多保重,干不了就回来,别硬撑着!”听了会霞的话,二老红着眼睛离开了家乡。

公婆不在家的日子里,会霞夫妻就担起了家里的重任。每天除了认真的工作,还要侍奉年迈的爷爷奶奶。会霞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会霞每次都坚持悉心的侍奉奶奶,直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喘一口气。奶奶病中,会霞总是变着法地给老人改善生活,为老人做清淡可口的饭菜。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七年里,她坚持给老人洗衣服、洗脚、洗头、剪指甲,推老人外出晒太阳……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安度晚年,直到去年,九十高龄的爷爷奶奶才相继安详地离开人世。会霞的孝心感动了乡邻,大家你聚在一起道家长理短,总会夸夸“自强家的媳妇”……

会霞兄弟三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她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会霞公婆外出做生意五年,直到前年才回家。五年间,弟兄三个生了四个孩子,都是自己带大的。街坊上有好事的人,就给会霞妯娌几个说闲话:“你家老头老太太多得劲,孙子孙女长大了,他们回来了,多清闲,早几年干啥去了?老了也别对他们亲!”听了邻里的话,嫂子和弟妹也心有不甘,会霞就劝她们说:“爸妈养大咱弟兄三个也不容易,那么大年纪还要背井离乡。但凡有一点办法,他们也不会撇下咱们不管啊!咱们帮不上其他的忙,也不能扯他们的后腿啊!苦日子我们都挺过来了,这几年日子好过了,咱再给二老添气?劳累了一辈子,该让他们享享福了!凡事不要太计较,旁人是看咱家里和睦,眼气咱,才乱说话,咱可不能让人看笑话!”听了会霞的劝告,妯娌们都很不好意思。此后,她们兄弟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争着比着孝敬父母。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这些年来,她门大仁大义的作法,使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敬老爱亲美德少年范文第4篇

家庭的和谐与宁静,在2013的夏天突然被打破了,一向忙碌的爸爸帮人家修房子,从房子上摔下来。从此,不能行走,不能翻身,不能自理,经医生诊断爸爸的脊椎出现严重的神经压迫导致行动障碍伴剧烈疼痛,从这一天起,爸爸开始了与疾病做斗争的漫长岁月,恰恰此时,祸不单行,妈妈这个时候无法支撑这个家,气成了疯子跑了,至今不知去向。丢下了三个可怜的女儿,最小的才4岁。这个家瞬间蒙上了巨大阴影,奶奶更忙了,医院、学校,家里几头跑,这一切周子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家庭的遭遇让本就乖巧的她更懂事更自立了,她默默地承受了家中的一切,为让奶奶多休息一会儿。她每天早晨早早起床,为一家人准备好早餐,并在床前服侍父亲洗脸刷牙吃早餐。做好这一切后再收拾好去上学。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问候病床上的父亲,给父亲捶腿,按摩,倒尿,并总能给父亲带来许多有趣的学校里的新鲜事。做晚饭,收拾、洗碗,写作业,复习,照顾幼小的妹妹,最后服伺父亲洗漱休息,几乎成了每晚的必修课。夜里,当父亲疼痛无法入睡时,她也会帮爸爸翻身,按摩麻木的腰腿,闲暇时,她会给爸爸唱歌,给爸爸讲自己收集的笑话;西红柿炒蛋,土豆炒菜等是周子宣的拿手菜,尽管饭菜做得还极其简单,但这一切总能让被病痛折磨的父亲露出难得的微笑,这微笑饱含着父亲的欣慰与不忍,不懂事的两个妹妹吃的开心,也让周子宣深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自己所有的辛苦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长期的劳作和睡眠不足让周子宣本就瘦弱的身体更单薄了,但她却用她的微笑与乐观感染了家的氛围,用她瘦弱的肩膀与奶奶共同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

父亲患病的日子里,周子宣默默地承担着一切,没有声张,没有宣扬,在她的眼中,这一切再平常不过了。她在学校的表现也一如平常,尊敬老师,有礼貌,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期末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如果说一个偶然的家庭事件仅仅是管中窥豹的话,那么孩子平时真真切切的话语和一贯的表现更能彰显一个孩子的品质。“学校给了我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每学期学费、生活费都没有收,老师送给我们新衣服、鞋子等我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关爱和呵护,可我又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我要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我的事操心;在家里,,爸爸说带我们三姐妹去讨饭,我坚决不同意,跪着求爸爸·····我要多做点家务活,让奶奶、爷爷能多休息一会儿;我要用我歌声,让家庭充满欢乐”这是周子宣作文中的一段话,看了的每一个不流泪,可怜那么小的孩子啊、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是的,她在校内外的表现足以让她的父亲感到骄傲。她是在班级担任过班长,她连年荣获校三好学生,她还是学校的美德少年、星级少年,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她的荣誉还有许多,她的成绩于目共睹,她用自己优异的表现为家长、为老师的付出做了最好的报答,什么是孝心,让奶奶省心、放心就是最好的孝心。此外,父亲的身体力行也让她倍感孝心无价,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用无声的语言书写着一个十一岁女孩用一颗感恩之心对家人的孝敬和担当。

敬老爱亲美德少年范文第5篇

早上好!

我是高一(2)班的罗喆涵。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敬老新风》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刚送走了一个让我们感恩的节日——九九重阳节。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历来对这个节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宋诗词中有许多贺重阳、咏菊花的诗句。新时期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古代就有"百里负米""戏彩娱亲""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无数动人的孝的故事。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已经成为做人的准则。有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已经过亿,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占全国人口的1/4.老一辈为了我们国家的强盛,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们艰苦创业、辛勤劳动了几十年,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今他们老了,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照顾。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尊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显得尤为重要!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尊敬老辈,天经地义。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湿润了多少听者的双眼,触动了多少游子的心灵,道出了多少天下父母心。一首歌为何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首歌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回应着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亲爱的同学们,尊老敬老,绝不只是"纸上谈兵",应该付出真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意思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只有发自内心的敬爱,才能做到。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把敬爱自己长辈之心推及所有老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才能够真正做到全社会的尊老敬老。尊老敬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应该经常去看望老人,陪他们聊聊天,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时,我们也要向社会上的老年人伸出关爱、帮扶之手。上下公交车,礼让老人,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等等,虽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最美莫过夕阳红!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年人幸福、安康!

上一篇:井控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