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2023-09-16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开放条件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外商在服务业中的投资已经在宁波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宁波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当前形势探讨宁波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并为进一步推进引资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外资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第2篇

〔内容提要〕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百姓的生活现状得到极大的变革。结合互联网的百姓出行交通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汽车销售平台,各种新车及其二手车交易网站的成功发展,促进了汽车销售行业的发展。解决了各种问题,方便了人们的选择和购买。汽车行业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选择和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此同时也为环境的治理作出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分析汽车销售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汽车销售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汽车销售 网络平台 发展现状 管理

当前,人们对纯电动、混合动力这一系列的词语不再陌生。各大汽车生产制造厂商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和更新原有的生产技术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一些无形的压力对汽车销售行业也造成极大的冲击,因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基本趋于饱和,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增长阶段,汽车的购买也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逐步的带动世界汽车行业的发展。这其中难免有大量的进口车辆和合资车辆经销商与原有的经销商进行市场的竞争,其中包括生产基地的迁移和国内代理公司的建设。

一、目前汽车以及其营销行业遇到的问题

(一)我国在汽车销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消费者买车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汽车的售后及其维修保养大多还是都在相对应的4S店进行。4S店不仅是对车辆的检查及其维护,也是体现服务质量与品质的机会。将顾客的需求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是以营销为目的还是以服务为目的,这些都将会成为顾客对车辆评价的标准,同时也会影响在4S店购车的客户数量。

除了4S店的影响,网络营销也是当前汽车销售的主要手段,并获得了广大消费者和顾客的认可。因为只有不断更新营销方式,才能在市场上拥有立足点。但是,目前汽车网络营销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对于怎样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平台,还没有较为合理的方式进行营销。这种营销方式是汽车销售行业发展所必须的手段,挖掘汽车网络营销的潜力势在必行。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困境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我国政府也连续出台一些新政策鼓励其发展,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一是核心技术的缺失。主要原因是关键技术的掌握不充分、市场推销难度大、科研与人力的投入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其售价与普通动力车辆相比稍高,虽然有各种政府的补贴和优享政策,但是消费者仍然很难接受。二是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无法得到有效的均摊导致售价高。三是新能源车辆初步投入市场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桩位、维修单位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这是生产者最初难以大规模生产的原因,同时也是导致消费者很难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目前汽车以及其营销行业的发展状况

(一)目前汽车营销行业的发展状况及需求分析

除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其造成的影响,使得在其后两年有所下降外,我国汽车营销行业的发展趋势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部分汽车购置税减免的情况下,对汽车的销售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伴随着新能源和混合动力的汽车的发展,财政部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调整了优化补贴力度,提高了补贴门槛,并设置了不同的补贴方式,使得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欲望进一步增强,并结合道路交通限行的一些规定,新能源汽车在这其中享受着很多的“优待”,使得普通燃油燃气汽车的销售难度进一步增大,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却逐年增长。

目前,中国汽车数量在世界水平中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数据显示,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821,日本609,而中国仅仅只有140。这相当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韩国80年代的水平。巨大的汽车缺口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很难达到饱和,但是汽车的总量很快将会与美国相当。尽管如此,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汽车的拥有量差异极大。伴随着三、四线城市的发展,这将是带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兴的生长点。东部沿海地区保有量高于中西部地区。目前,中西部内陆城市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强劲的汽车需求将是我国汽车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根据预计,这些地区的汽车需求量在之后10-15年内很难达到饱和状态。因此,不同的区域对汽车的需求不同,如上述提到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的发展,需要购买较为低价实用性的新型代步工具以满足快速的生活模式,而对于中高端车型的需求并不是很高。而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到相对高的水平,虽然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趋于饱和,而由于汽车的使用年限及其更新换代的影响,可能对于中高端车型的需求更高。

(二)汽车生产商及营销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方向

汽车销售行业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检验产品质量及其品质的直接手段是市场,目前汽车的销售方式呈现多样化,不仅是4S店的销售,还有各大互联网平台的介入,这无形的增加了行业内的竞争。不同的地区应该设置不同的销售方式和不同的主推车型。在一线城市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由于对车辆配置等一些新的需求而进行的更新换代以及到达使用年限的换新。这些主要以中高档车辆作为主推车型进行销售。而在西北地区相对较为落后但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地区,应该以中低端车型为主进行推广销售。同时,无论在什么地区销售,都应该首先注重新能源车辆的销售。

首先,由于在一线城市车辆基数较大,再加上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城市压力无形的增加,交通状况日趋降低,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很多城市选择了限号通行,而在此政策中新能源车辆受到的限制相对而言较少,在市区道路行驶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新能源在一线城市推广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次,在三、四线城市发展新能源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车辆的需求没有太高的要求,相对而言性价比更受关注。而新能源车辆在刚开始推广和销售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给与了丰厚的鼓励政策。

综上所述,汽车销售商在销售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车型与区域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政府的调控政策。

三、解决目前汽车及其营销行业的措施

车辆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直接决定着后续的销量,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更多的技术难题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首先,就是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量,掌握核心的技术,建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推广,扩大规模生产推进产业化。在巩固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新技术的研发,达到成功迅速地完成中国汽车转型发展的终极目标。其次,尽快的统一行业标准,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不可小觑的问题。不同的生产企业有着不同的技术指导,最终导致产品的参数不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其在市场上的占有量相对较少,但是各大厂家的生产规格又不一样,这直接制约着其规模化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阶段,以谁的技术为核心谁就拥有了此行业的制高点。在此过程中要坚决制止不合格的产品或者技术进入推廣阶段,而又急需统一这些技术以节约国家的能源,科研经费的投入,与国外相比,又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技术要领。

总之,解决目前存在的基本的问题是促进现代社会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也为其健康稳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必定将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作者单位: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永辉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已然成为与传统的新闻媒介相抗争的“第四媒体”。在我国互联网不断普及和飞速发展的大势所趋之下,国内多种多样的SNS网站就此应运而生。经历了几年来的起伏与兴衰,当前国内的SNS网站正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同类型、不同特色,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被人们接受与喜爱,而对于媒介传播而言,它们则同样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总结网站在传播学角度的重大作用,有效地分析出国内SNS网站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看到了网络媒体光明而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SNS网站;传播学;发展趋势

一、国内SNS网站发展现状

(一)国内SNS发展历程

SNS网站其全称为“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从互联网领域来看SNS,包含了Social Network Service、Social Network Software、Social Network Site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于SNS的理解一般被解释为社交网络的统称。

与国外SNS网站发展相比较而言,国内SNS发展的较晚。国内最早出现的社交网站源于2003年的Uuzone,在创立初其发展较好,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2009年停止了所有服务。2005年,51.com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51.com在发展过程之中,主要从为用户提供较为稳定与安全的数据存储、构建较为和谐与便捷的交流平台为出发点,进而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2005年xiaonei.com(校内网)的诞生与发展,标志着中国高校校园SNS社区建成,现已经改名为“人人网”。目前,我国SNS网站发展虽然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SNS网站的传播特征

国内的SNS网站在发展过程之中,逐渐与传统的门户网站时代以内容呈现为主的传播模式背道而驰。SNS网站在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用户的体验给予了较高的关注,从而呈现出互动性、多元化与民主化等传播特征。

1.互动性

与传统的门户网站相比较而言,互动性较强是SNS网站的重要传播特征之一。SNS网站的传播与传统的门户网站不同。传统门户网站是主体向客体的单一传播过程,而SNS网站则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互式传播,从SNS网站的传播双方来看,两者均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SNS网站之中,任何一个网络节点都有可能成为发布信息与传播信息的主体节点,通过发布与传播信息,借助于网络成为传播主体。这使得传统门户网站之中的单一传播中心与主流、权威传播中心逐渐消融,进而进化成为具有很强互动性的多中心、无中心网络传播模式。由此可见,由于SNS网站的多节点传播的特征,直接促成了其具有着互动性极强的特点。

2.民主化

在SNS网站的传播中,信息是始于个体而又终于个体的。这种个体对个体的传播模式,显示出了鲜明的非群体化特征。这就意味着,传播在SNS网站中体现出了民主化的色彩。这种民主化的传播集中体现为传播活动的去中心、自组织和个性化。在SNS网站中,用户不必在传统群体化的论坛中讨论固有的缺乏选择余地的话题,事实上他们不仅可以参与丰富多样的话题的讨论,还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拥有自己或由与自己兴趣点相似的人组成的集群和圈层。

3.多元化

SNS网站在传播中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媒介方式的多元化、传播功能的多元化、语言表达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文化观念的多元化。SNS网站融合了多种媒介,与传统媒体不同,将文本、音频、视频等集于一身,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为网络人际传播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手段。在当今时代,传统媒介和早期网络的社会性软件所能提供的服务,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最基本的交流和沟通,已经无法成为吸引用户的手段。在SNS网站中,多元化的文化观念被通过更多的渠道展示给人们,个人的观点和意愿得到了更多表达的机会,也将得到更多的认同和尊重。

二、国内SNS网站的媒介传播意义与价值

随着国内SNS网站的快速发展,其优秀的特性很快为人们所认可与接受,人们对于媒介的接受习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模式、商业运营模式等等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一)SNS网站媒介传播改变了人们的媒体接受习惯

人们对于媒介的接受习惯都有一个从新鲜,到逐渐适应,到最终确立的过程。当SNS网站媒体逐渐发展后,尤其是其民主化特征以及互动性特征对于人们积极参与其中具有着极大的“诱惑”之后,人们对SNS网站媒介传播给予了极高的期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SNS网站的出现毫无疑问使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地位产生了动摇。SNS网站目前正以高歌猛进的势头,得到广大网络用户的关注与支持,而这些支持与关注,恰恰是媒体所赖以生存的。现代网络用户不再像以前那种或通过写日记、或通过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将自己的愿望表现出来,伴随SNS网站传媒的发展,SNS用户可以自由的将自己的意愿,即便是“空想”表达出来,并通过SNS网站的交互性与民主性得以迅速实现。同时,SNS网站媒介用户在获取来自他人的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迅速传达出去并被广泛地扩散和无限量地传播,人们融入社会的热情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契合度都得到了提高。

(二)SNS网站媒介传播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模式

数学领域的著名猜想“六度空间理论”指出,我们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我们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种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证实的说法,在SNS网站中变成了现实。在真实基础上,SNS网站多元化的交流方式,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改变。原本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在网络中不仅同样能够实现,而且更加快捷,更加高效,更加广泛。而与传统网络传播相比较,SNS网站真正解决了真实性的问题。通过实名制等手段,绝大多数虚假信息被有效过滤,交友的风险也就随之降低,从而有效提高了网络人际交往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SNS网站媒介传播改变了商业营销方略

SNS网站传播特征的互动化及超强的影响力,将会带动商业营销方略的侧重与倾斜。对于SNS网站来说,交际并不仅仅意味着交朋友,同时也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新的朋友可以带来新的渠道,而原有的朋友也因为网站的存在而变得联系更加紧密。通常来说,利益来源于信任,而信任则是SNS网站能够提供的最大卖点。个体出于相似的兴趣自发地聚集于同一圈层,圈层中的个体自然就具有相似的价值导向。SNS网站不仅为其提供了相互认识的渠道,还提供了便于彼此沟通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很容易形成一定的商业影响力,而网站传播的互动性又有利于该影响力的进一步地扩大和加深。

三、国内SNS网站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往只有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才能了解的重大的新闻事件,目前在网络上相反传播的更加广泛和迅速,网络已经俨然成为了最有效率的媒体。在多种多样、层出不穷的网站中,SNS网站的出现及其在国内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未来网络发展的走向。任何一个在传统媒体上得到充分传播的新闻,都会在网络上引起同样大的反响,即使在传统媒体中出于多种原因无法有效传播的新闻,在网络中也会被大肆地宣扬直到天下皆知。

然而即使如网络这样兼收并蓄、来者不拒的信息聚集地,在事件的传播上也有所取舍,有所侧重。网民对SNS网站上事件的传播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网站本身在对重大事件宣传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倾向性和选择性,将极大地影响未来国内SNS网站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国内SNS网站传播内容的发展规律

信息在SNS网站上的传播往往不是随机的,特定的时间流行特定的内容,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这些年SNS网站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从最开始的一枝独秀到现如今的百家争鸣,各大当今主流的SNS网站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兴衰和变迁。

1.人人网的没落

人人网最早名叫校内网,于2006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于2008年逐渐趋于流行,其用户主要是大学在校生。人人网的灵感来自于西方非常流行的社交网站facebook,其实名制社交网站的概念开创了国内的先河。在当时,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人人网的账户,原因就是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络中交友是此前从未有过的,在充满了面具的网络世界中,了解到真实的他人是十分具有新鲜感和诱惑力的,这也是人人网的网络环境要优于大部分社交网站的原因。然而人人网主要面向学生的定位使它并没有被所有年龄段的网友所接受,即使其出于扩大用户人群的目的更改了站名也无济于事。因此从2010年开始,人人网逐渐失去了它一路高歌的影响力。

2.微博的崛起与流行

乘着人人网的没落、各大SNS网站相继出现的东风,微博应运而生了。微博最开始进入人们的实现其实正是人人网如日中天的时候,在当时并没有太多人关注;直到人人网逐渐没落,微博方便快捷随性的优点才逐渐被人们发现并接受。用寥寥数字的简单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实名与匿名并存的运营方式获得了所有人的欢迎。新浪微博是国内第一家微博类SNS网站,也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一家。随着影响力不断地扩大,加上出色的公关活动,新浪微博吸引了大量的名人入驻,这使得每一名用户都有近距离接触名人的机会,名人效应使微博的影响力几近爆棚,时至今日依然是国内最受用户欢迎的SNS网站。

3.从花样繁多到简约而不简单

随着SNS网站在国内的兴起,人们的态度由最初的尝新鲜逐渐转变为了对实用性的要求。每天坐在电脑前经营自己的主页的行为已经不被人们所认同,随时随地随手发一条状态,上传一张照片,评论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才是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适合大部分用户群的理念。实用而不失随意,这种简洁明了的方式着实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二)国内SNS网站未来发展方向及其策略

通过分析网络事件在SNS网站上的传播,以及上文对于国内SNS网站发展现状的研究,结合笔者对于SNS网站传播的学习,国内SNS网站的未来发展将表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1.国内SNS网站将会向“SNS+电子商务”模式发展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目前国内SNS网站的发展现状来看,诸多SNS为了维持其运营成本以及获取利润,利用极其广大的客户群对企业进行吸引。同时,现代社会之中,人们尤其是新生一代对于网上交易已经不再陌生,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时髦”。SNS网站传媒具有着天然优势,尤其像人人网、开心网等等以青年人为主的社交平台,拥有庞大的社交网络和人气,将更有利于开展电子商务。这使得“SNS+电子商务”模式逐渐趋于成熟。目前诸多SNS已经开始尝试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电子商务运营。[1]同时,SNS网站对于企业产品的宣传将会更为强烈。

2.国内SNS网站将会迎来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

SNS网站在提供人们沟通与交流的平台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记录着人们的行为。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深度的分析,就能够精确推测出人们的习惯与爱好,从而预测出人们的下一步行为,为社会管理或商业决策提供战略支撑。如今,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概念,在未来,它们则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这一切,都是以SNS网站为载体实现的。

结论

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不断普及与飞速发展,我国SNS网站的发展遇到了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SNS网站用户的行列中,一方面为网站带来了巨大利益,促进了SNS网站的不断出现,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网站间的竞争,使得认清当前国内SNS网站发展现状、了解SNS网站对于传播学的意义、分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非常值得调查与分析的问题。本文通过陈述当前国内SNS网站的类型,分析SNS网站的传播特征,研究得出了SNS网站在传播学角度上的意义与价值。针对所得出的SNS网站的相关概念和意义,本文对SNS网站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限于学识和水平,其中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不足之处还恳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瑞.“校园SNS”火爆的学理思考[J].传媒观察,2007(2).

[2]古玉立,李大鎏.从Facebook到校内网:我国校园SNS网站发展分析[J].南方论刊,2008(7).

[3]赵月.实名制网络的特点、不足及改进措施——以人人网为例[J].新闻世界,2010(6).

[4]梁世敏,孙理,张丽伟.基于校园SNS网络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初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盛斌,崔娜.SNS网站传播特征及价值[J].消费导刊,2009(18).

[6]薛梅,胡志娟.人人网运营模式探析及启示[J].经济论坛,2010(9).

[7]蔡沂,郑郁林.SNS网络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刍论[J].科教文汇,2009(8).

[8]古玉立.我国校园SNS受众媒介使用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8.

[9]沈一超.我国SNS网站的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9.

[10]周曦.SNS网站对于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关系的影响[D].厦

门:厦门大学,2009.

[11]吴晓明.社会性网络服务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

学,2009.

[12]都薇.中国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2009.

[13]罗奂劼.SNS的经营模式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作者系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灞桥公司总经理)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介绍我国玉米收获机械行业的市场现状和产品、技术现状,分析现有产品在结构、技术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收获机械;玉米;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机使用第一大国和农机装备制造第二大国。2004年11月,国家开始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和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再加上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巨大的刚性需求,促使农业机械产业在近10 a来取得了飞速发展。2014年全国有近10 000家农机制造企业,其中2 200多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近4 000亿元,同比增长8.55%。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农机化水平达到61.00%以上。这10 a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累计投入超过1 200亿元,补贴农机具超过3 500万台(套),中国农机工业的平均增速超过20.00%。但是2014年开始,这个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大部分是中低端产品,而一些使用新技术、性能先进的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不降反增,传统的大众农机产品如中小拖拉机等产能严重过剩,市场刚性需求走弱,商业利润严重缩水,一批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企业开始逐渐退市或倒闭。

1 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1.1 市场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经历了从几乎为零到如今基本自给自足的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农机工业整体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我国玉米收获机械行业有了飞跃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有150多家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当年新增玉米收割机将近7.00万台,总保有量达到35.00万台,增幅近24.00%。全国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2 000万hm2,比2013年增加300万hm2。2005—2014年我国玉米机收率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玉米机收率在2005年的时候不到3.00%,而2014年达到了56.00%。2014年我国有近6.00万台玉米收获机在玉米主产区参加跨区机收作业,累计完成跨区作业面积333.3万hm2,约占机收总面积的16.00%,平均每台玉米收获机作业面积约60.0 hm2,基本上与2013年相同;机收收费平均价格为1 200元/hm2,比2013年稍低;平均每台机器净收益4万多元。2014年中央财政拿出30.5亿元用于补贴购置玉米收获机,比2013年多投入7.0亿元,增幅近30.00%。地方财政也投入7 300多万元用于补贴购置玉米收获机。2014年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继续突飞猛进,机器作业质量日渐提高,机器保有量继续增加,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机收市场需求日趋旺盛。

1.2 产品和技术现状

我国玉米收获机按照整机的结构形式分为牵引式、背负式、自走式,按照收割行数分为2行、3行、4行、5行及以上机型,按照收获工艺分为非剥皮型、剥皮型、秸秆粉碎还田(回收)型、穗茎兼收型、直收籽粒型、青贮收获型,现在的主流机型是自走式具有剥皮和秸秆粉碎还田功能的机型。

2014年,玉米收割机新增机具中近80.00%是自走式3行及以上机型,传统2行和背负式机型销量大幅度下降,玉米籽粒直收机型、玉米青贮饲料收获机在部分玉米主产区产销两旺。3行机累计销售近4.00万台,同比增长约73.00%,占比高达48.00%;4行机累计销售2.00万余台,同比增长约25.00%,占比近25.00%;5行以上机型累计销售近2 700台,同比增长约43.00%,占比约3.00%;2行机销售1.77万台,同比下降约14.00%,占比约22.00%。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的可靠性不高

在世界发达国家,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为70~100 h,在我国只有30~40 h。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把主要精力用于抓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生产出的产品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不高,售后服务又跟不上,致使玉米收获机质量投诉和纠纷不断增加。

2.2 安全隐患突出

玉米收获机械产品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培训不足和用户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安全事故频发。

2.3 核心技术没有完全掌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几十年来,中国农机工业基本上走的是技术引进、跟踪模仿的路子,缺少原创和核心技术,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几乎全部依靠引进。目前主流收割机的功能还是比较单一,没有真正实现一机多用。

2.4 关键零部件水平不高

对市场缺少科学的调研和预测,产品跟不上市场变化,更新较慢。尤其是发动机在节能环保方面和驱动桥在电液控制变速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5 管理落后,制造水平低,行业结构不合理

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容易跟风效仿生产中低端大众产品,导致行业产能过剩,时常发生恶性竞争。

2.6 产业链不够协调完善

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很快,特别是籽粒收获开始日渐升温,但与之相配套的粮食干燥设备、储存粮仓等后处理装备还无法满足需求,需要着力培育其市场,大力提升其技术和产能。

3 发展趋势

56.00%的机收率明显还未满足市场需求,玉米收获机械还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黄淮海等区域的3行机,东北、内蒙古等区域的4行以上大型机将成为竞争的有力机型。随着产业链的完善,育种技术的突破,玉米籽粒收获技术将会快速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玉米联合收获。静液压驱动技术将逐步取代复杂的机械传动技术,动力换挡技术将逐渐应用到收获机驱动桥变速箱上。要尽快突破几种关键共性技术,例如微地貌自控仿形宽幅割台技术、低损伤梯度脱粒分离技术、高通量物料高效筛分与低损失籽粒洁净气流清选技术、智能化监测与整机关键性能检测技术、田间作业在线监测技术、远程协同故障自动诊断技术等。将来的产品将不断融合液压、自动控制、微电子、信息与生物等新技术,向大型化、通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栾玉英.玉米收获机械推广现状与前景研究[J].北京农业,2014(27):231.

[2] 张华光.2013玉米机市场综述与前瞻[J].农机市场,2014(2):28-30.

[3] 胡少永.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化农业,2013(4):59-61.

[4] 宁学贵.玉米收获机械:市场兴旺,仍将保持增长[J].农业机械,2012(10):54-56.

Status of Maize Harvesting Machiner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LIN Juntang, CHANG Jianguo, LIU Xingbo, YE To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Harbin 150081, China)

Key words: harvesting machinery; maize;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手机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该文通过分析中国手机市场的现状及竞争局面,并在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类重要的手机消费群体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特别是对从事手机营销和服务行业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移动通信;手机;市场;销售;品牌

1.引言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世人瞩目,中国的移动电话发展史是超常规、成倍数、跳跃式的发展史。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伴随着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再增加了3000万个手机用户,截止到3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达8.89亿。根据该增长率推算,我国的手机用户总数在今年5月将突破9亿大关。我国即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拥有9亿手机用户的国家。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市场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手机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对这些手机制造商而言,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获取可持续性竞争优势。

2.中国手机市场分析

2.1中国手机市场品牌研究

1987年,广东正式开通了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移动通信时代,也标志着一个庞大的移动电话市场的开放。“城头变幻大王旗”,随着手机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日趋增加,中国手机市场的品牌格局发展至今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从其发展情况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1.1第一阶段:摩托罗拉一支独秀

1994、1995年之前,摩托罗拉借助在中国寻呼机市场的影响力,率先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在当时,中国引进的移动通讯设备几乎都是摩托罗拉的设备,这一时期,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独领风骚,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

2.1.2第二阶段:摩托罗拉、爱立信和诺基亚三国演义

1996-2000年之间,手机市场一直是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个品牌在竞争。爱立信和诺基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由于当时摩托罗拉占据市场主导,这两个品牌在品牌推广上另辟蹊径,避开了技术方面的竞争。爱立信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品牌知名度,甚至在1996-1997年间有一段时间内超过摩托罗拉成为第一品牌。而诺基亚在进入市场之初,品牌影响力不够,产品线不如摩托罗拉丰富,于是在推广中一直都注重塑造时尚有个性的品牌形象,推出的每款机型都为精品,在市场上几乎都可以成为主流机型。如诺基亚5110,在当时就以高档的手机产品、中档的手机价格,创造了一个手机神话,市场份额急剧上升,最终在1998-2000年之间后来居上,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大哥大。

2.1.3第三阶段:国外/国产手机群雄并起

从2001年以后,国产手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开始发起冲击。面对洋手机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培育起来的种种壁垒,国产手机采取的策略,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以整体国产手机形象出发,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提升知名度,然后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突破。如厦新的精品手机策略,TCL的宝石手机策略,波导的自建通路策略,等等。据市场销售监测,截至到2003年5月底,国产手机的市场销量已经占据50%。而西门子、阿尔卡特、飞利浦、三星、HTC、IPHONE等国际知名品牌也看中中国手机市场的潜力,逐渐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

2.2中国手机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手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企业的利润增长点问题,以及供求矛盾问题成为制约中国手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2.1散件进口激增,上游攻略急待开展

应该说,机型设计、渠道终端和成本低廉是国产手机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产手机大量依赖进口成套散件组装。在机型设计方面,绝大多数国产手机机型来源于模仿,甚至是直接由日本、韩国等设计公司完成。在散件上依赖进口,在设计上没有开发优势,必然影响到国内手机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国内企业的品牌信誉,必然影响到国产手机产品的质量,最终影响到中国手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地化配套率提高以及国内企业上游攻略的开展,成为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2.2售后服务压力过大

CCID调查显示,用户对于手机的维修效果、维修费用和维修方便性的重要度评分分别为94.2分、92.6分和88.8分,而对于这几项指标的满意度评分仅为68.6分、64.7分和64.9分,这意味着用户的需求和手机服务的现状之间存在着蛮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手机市场急剧膨胀而售后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手机企业尤其是以缺乏核心技术,以散件组装为主的企业为代表,为了提高市场份额,抢夺利润,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开拓多种分销渠道,而减少甚至忽略了售后服务的投入。

2.3国产手机现状及分析

国产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虽然达到过51.3%,然而,国内手机厂商面临的形势却很严峻。产品质量、产业规模和生产技术实力已经很现实地成为摆在国产手机面前最大的难题。而一些专为国际手机品牌大规模代工生产的企业的加入,更使国产手机市场进入一个新的格局。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压缩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空间,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另外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仍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供应链不完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出口方面还面临国际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诉讼等不确定因素。

3.大学生手机市场调查及分析   3.1调查背景   学校是巨大的移动通信消费市场,特别是拥有很大消费自主权的大学生,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一向以时尚,充满活力的移动通信手机更是如此,移动网络供应商都在抢夺这块未来市场的大蛋糕。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的移动通信消费市场巨大。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购买手机的越来越多,更换手机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因为大学生是对新生事物和新潮流反应最快的一个群体,因此,了解他们对手机的消费倾向及不同的需求和偏好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这次调查主要针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群体,通过面谈调研、滞留问卷调研、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手机的普及情况、用户消费特征、潜在消费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市场信息资料。

3.2调查内容与结果

本次调查按照简单随机抽样原则,实际发放问卷500余份,采访近百人,调查对象涉及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大学生,主要针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渠道、选择的因素、信息的来源、以及功能需求、价格承受能力等方面。

每月生活费:300元以下占8%,300-500元占42%,500-800元占44%,1000元以上占6%。

现拥有手机的占99%,无的占1%。

未来一年是否更换手机的各占50%。

购买渠道为:网上的为4%,品牌专卖店的为60%,卖场的为36%,超市的为1%。

购买手机所考虑的因素为:品牌为20%,质量为28%,价格为42%,功能为44%,款式为24%,服务为8%,流行因素为10%。

购买手机信息的来源:广告的占24%,亲友介绍的为64%,个人经验的为26%,社会公众传播的为34%,上网查询的为34%。

手机促销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情况为:购机赠话费的为28%,现场打折的为24%,赠送相关配件的为34%,抽奖活动的占2%。

消费者所希望的售后服务:半年包换的占24%,全年维修的占42%,旧机换新机的占42%,其他的占14%。

消费者所能接受的价格:1000以下的占24%,1000到1500占46%,1500到2000的占22%,2000以上的占8%。

在手机质量方面,持久耐用的为34%,信号灵敏的为42%,实用省电的为22%,辐射较低的占24%。

除了手机的基本功能外,消费者还希望的手机功能:摄像头的占48%,mp3的占66%,游戏的占44%,上网的占32%,彩信的占34%,即时翻译的占26%,录音的占24%,其他的占12%。

3.3重点分析

3.3.1情感因素对手机营销的影响

当年轻人们谈及手机的选择和使用时,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学设计专业的同学跟我们说“我的手机当时觉得挺好看的,现在觉得不好看了”。对于她来说,六个月使她从对手机的钟爱变成已经准备更换。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都渴望新款。一个年青人说他的手机该换了,因为太旧了,而不是因为不能使用了。此外,部分同学谈到选择手机时,主要考虑形状、大小、颜色和外观而不是功能,在这里个性最重要。

所以对手机设备及相关服务的设计者的启示是,应当更关注这一新兴技术的人文因素、年青人的新的身份认同,以及追求娱乐、造型和追求时尚的心理,打造外型设计独特、符合大学生审美情感的手机产品。

3.3.2智能化对手机营销的影响

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或许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2008年,当手机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时,无论是拍照还是多媒体等种类的手机,都销量不振,只有智能手机在逆势增长,而且售价始终保持最高。市场研究机构GaRner的报告曾显示,2008年全球手机销量下滑4%,然而智能手机的销量却增长了20%以上。可以推断,智能手机的风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高端消费的升温,更是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体现。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趋势,注定了移动搜索将成为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大学生在习惯了传统PC网络的之后,移动网络无疑将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以及更多的时尚元素和便捷。“无时无刻不网络”这就是网络达人的口号。可以遇见,智能手机将成为更多的大学生的不二选择。

4.策略与建议

避免与知名大品牌同质化竞争,建议目前市场上的二三流品牌可以通过细分群体,把自身品牌建立成为某个细分市场的购买标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某细分市场的代名词。如“技术型的”、“价廉物美型的”、“功能实用型的”,甚至如“电池耐用型的”、“接收信号强的”等等。

根据不同的消费者例如大学生的消费特征筛选出适合的机型,加强移动网络的相关技术和配套服务,以绿色环保、无时无刻不网络等特点为卖点,加大促销的力度,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进手机的销量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通信服务,根据消费者的需要集成更多的相关功能模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多功能的优质服务。

加强手机销售渠道的建设,开通配套的通信服务,保障销售的顺利进行。

完善手机的售后服务,以更完善的服务吸引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消费信赖。

综上所述,中国手机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在这个手机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企业不仅要专心做好产品、精心策划产品推广活动,同时全面、周到、个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各厂商争取消费者信赖,在竞争中制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生产和销售企业都必须随时了解市场动态,随时获取不同方位的市场信息,以随时应变市场的变化,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第6篇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108

摘要:数控技术是一门涉及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该项技术也会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本文在分析数控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性能、功能以及体系结构三个主要方向探究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控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

1 数控技术发展现状

数控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计算机进行编程,对机器进行控制,保证后期加工零件时可以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进行的一种技术,借助数控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在生产零件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此时可以为工业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目前,数控技术在我国工业行业应用前景良好。

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工业领域已经将数控技术作为一项关键技术,通过使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控技术,促使零件加工可以在高效率的状态下具有更高的精度,同时数控技术也使得我国制造行业朝向集成化、柔性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目前应用的数控系统已经实现了超小型化、超薄型化,此时可以减小数控技术所占空间;在智能基础上,数控技术可以在线自动诊断故障,在自动调节、调整零件加工各项参数后,零件加工质量与精准程度得到提升;在网络化基础上,数控系统与CAD/CAM集成为一体,机床在联网状态下,不仅能够及时获取零件加工信息、状态,同时也能够实现中央集中控制,数控技术发展效果越来越理想。

2 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1)性能發展趋势。

a.高效率、高速度以及高精度。

在使用CPU控制系统、高速运转芯片、RISC芯片以及带有高分辨率的绝对式检测元件的数字伺服系统时,能够更有效的提升机械制造效率、精度以及速度,在保证零件加工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促使相关零件制造企业能够实现良好发展。

b.柔性化方向。

该方向主要包含群控系统的柔性以及数控系统的柔性,其中群控系统的柔性是指根据不同生产流程,保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信息流以及物料流可以自动进行实时调整;数控系统柔性则主要是指通过使用模块化设计,保证其所能够覆盖更大的功能区域范围,在提高可裁剪性的基础上,更全面的满足不同用户使用需求。可见在柔性化发展方向上,在数控技术支持下产生的零件可以有效满足用户需求。

c.多轴化与工艺复合性。

工艺复合性主要是指在数控技术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其不仅可以生产加工简单的零件设备,同时也能够在自动更换旋转主轴头、加工刀以及措施等设备后,完成复杂工序的加工。在朝向多轴化与工艺复合性方向发展时,数控技术能够起到节约加工时间,提高加工速度的优势。四是实时智能化方向,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领域,当数控技术中人工智能能够与实时系统有效结合起来后,数控技术则可以提高自适应能力、专家控制能力,此时可以提高生产灵活性,使数控系统控制效果更为理想。

(2)功能发展趋势。

a.用户界面图形化。

随着数控系统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日后应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借助对话接口直接观察到零件加工情况,此时为非专业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但是在朝向功能方向发展时,也对界面图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用户界面可以呈现出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同时也使得用户可以借助数控系统所呈现出的界面进行零件加工跟踪。

b.科学计算可视化。

在解释与处理数据时,通过实现可视化处理,保证用户与零件生产人员之间可以不再单纯使用语言与文字表达方式,而是通过更直观的动画、图形以及图像等信息让用户了解到产品实际情况,在该种状态下可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支出。

c.内装高性能PLC。

未来在智能化数控系统支持下的数控技术中会装置高性能PLC模块,当编程人员直接利用该模块时,其可以在使用高级语言编程以及梯形图形编程过程中,让数控技术拥有在线帮助与在线调试的功能,此时用户可以在原有PLC模块上进行编程与修改,进而建造出专业的应用程序。

d.多媒体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智能化数控系统中,可以使得数控技术应用效果更为理想,一方面,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声像技术融合为一体,让计算机在生产过程中拥有更强的视频信息、图像以及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该系统在做好信息处理智能化与综合化的基础上,更好的监测生产过程参数、生产现场设备故障以及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3)体系结构发展趋势。

a.集成化。

在使用RISC、CPU芯片时,由于上述两种芯片集成化本身较高,因此可以使得数控系统集成化更理想,此时智能化数控系统运行速度更快,数控技术应用精准度更高。

b.模块化。

当零件生产过程中实现硬件模块化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数控系统标准化程度与集成化效果。基于智能化数控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现阶段大致将基本模块分为PLC、CPU、位置伺服、通讯、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模块,在合理组合不同模块时,可以使得数控系统形成不同的档次,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

c.网络化。

在体系结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对智能化程度的重视,网络化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与远程控制,此时通过实现机床联网,保证可以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实现对其他机床的控制,通过在每一台机床上都可以显示出其他机床情况,则可以做好机床运行调整工作。

d.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

由于目前在使用封闭式体系结构过程中,零件加工效果并不理想,其加工灵活性与智能化程度相对较弱,为此,在发展过程中,则必须实现通用的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借助该模式形成不同集成程度、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控系统,以便所形成的数控系统可以有效应用于多变量加工过程中,在复杂加工环境下,保证数控技术支持下的加工可以实现目标优化,在打造严谨的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后,真正实现数控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与集成化。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新一代智能化数控系统已经成为可能,在将网络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伺服控制技术、动态数据管理技术等众多高新技术融于一体后,能够形成有效的闭环控制体系,让数控技术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侯宏志.智能化数控技术发展前景展望[J].黑龙江冶金,2009(04).

[2]唐义祥.数控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数控系统[J].硅谷,2008(05).

[3]邹哲维.当前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应对策略[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上一篇:材料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公路施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