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2023-09-18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一、 学习目标

1、积累语句,熟读课文。

2、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言。

3、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二、知识方圆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印度是公认的世界传统舞蹈的发祥地。 “婆罗多舞”是最古老的古典舞蹈,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三、基础知识

1、 注音

本色当行(

)

颦(

)蹙(

)

粲(

)然

嗔(

)视

叱(

)咤(

)风云

浑身解(

)数

2、 填词语

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

笑容灿烂的样子。(

)

生气地看。(

)

形容威力极大。(

) 全身的本领。(

)

呼吸相互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

四、问题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思路启发:抓住舞蹈“飞动的美”这一特点,题意是让学生从内容方面了解课文。

2、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对于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语段,有感情的朗读并加以品味。

思路启发:用语言来表现舞蹈艺术是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的。题意在于体会作者的语言技巧——善用修辞、善用修饰性词语、善用动词、善于多角度描写。

3、 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思路启发: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非技巧之舞。通过找出有关卡拉玛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进而理解这句话,理解一个真正的舞蹈家的内心世界。

4、 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可作一些比较研究。

思路启发:可以从这两篇文章写作语言上进行比较,还可以从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比较,等等。

五、当堂训练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阐述___

褶裙___

粲然___

嗔视___

供养___

惆怅___

2、词语填空

变幻多___

本色当___

低回___转

咤风云___

浑身___数

尽态极___

息息相___

___合悲欢

3、仿造文章开头四个假如的句子,续写两句话来表达对卡拉玛姐妹的敬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分析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

),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

);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

);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

);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许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①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原名_____,有诗集_____________。 ②从文中摘出照应“离合悲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主要通过对卡拉玛舞蹈时的___和___描写来展示其绝美的舞蹈。 ④将选段中空白的地方补充完整,并分别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上文中哪一句话能充分表现舞蹈者舞蹈时的最高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上文中引用白居易“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三、基础知识

1、注音:hánɡ、pín cù、càn、chēn、chì zhà、xiâ

2、填词语:本色当行、粲然、嗔视、叱咤风云、浑身解数、息息相通

四、问题探究:

1、作者从身体、神态、服饰、心灵等方面来表 现: ⑴、光艳:秀丽的面庞;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 对长眉,一双眼睛。女性的妩媚不仅表现在美丽的五官,更多地表现在眉目之间。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 ⑵、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 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⑶、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离合悲欢”。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

2、略

3、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4、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其他可比较两篇文章在比喻、排比运用方面的异同。

五、

1、略

2、略

3、假如我是个指挥家,我就要用指挥棒,指挥出她们细响的铃声和轻捷的舞步 ;假如我是个摄影师,我就要用最精堪德技术捕捉窈窕的身姿何飘逸的发丝。

4、①《冰心全集》、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② “我们看到她忽而双眉颦蹙„„铮铮的弦响。”③神态、动作

④哀愁、喜乐、娇羞、盛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后形成受精卵,这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此后经过分化成为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怀孕,在子宫内大约发育280左右成熟,此时的营养或废物由母体通过胎盘和子宫提供。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为睾丸和卵巢,它们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性激素。

步入青春期后,身高突增是显著特点,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月经和遗精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其中少生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晚婚晚育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人体内主要有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供能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调节人体的生理平衡,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含有消化液叫胆汁、不含消化酶,但以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 糖类在口腔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初步消化,脂肪在小肠初步消化。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审批人: 领导: 使用时间:第10周

学习目标:

1.模拟保护色形成的过程,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研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难点: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1.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被称为 ,这样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 敌害或者 猎物都是十分有利的。 2.由于过度繁殖,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 。 3.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 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并将这些变异给下一代,而具有 的个体则容易被 。

4.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

3.动物的保护色一经形成,终生不变。( )

4.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并长有毒毛的毛虫,容易被发现,这种体色不利于毛虫的生存。( ) [合作探究]: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1分)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一般是 ,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随着环境的改变,鹿的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 。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 (3)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 (

)

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 C.共同进化 D.相互选择 (4)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拓展练习]:

1.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 ) A.过度繁殖 B.生存竞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2.生物界存在生存竞争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物的本性 B.生物的强弱 C.生物生存条件有限 D.适者生存

3.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物产生了

( )A.有利变异 B.可遗传的变异

C.不利变异 D.不遗传的变异

4.自然选择能很好的解释 ( ) A.生物的遗传现象 B.生物体的代谢作用 C.多样性和适应性 D.生长和发育

5.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众多金鱼品种的形成是由于 ( ) A.定向变异 B.过渡繁殖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6.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其中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 ( ) A.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物能产生各种变异

B.生物进化的外因是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

C.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各种变异进行选择,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长期的生物进化,使生物出现了适应性和多样性

7.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 A.生存竞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变异

8.长颈鹿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经常吃高处的树叶 B.生物的变异一般是有利生存的 C.为了吃高处的树叶 D.环境对不同个体具有选择作用

9.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

10.生物生存必然要有竞争,其原因是 ( ) A.竞争好斗是生物的习性 B.竞争可使后代更强壮 C.生存所需要的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有限的 D.竞争是自

11.一只雌蛙一次产卵最高可达5000个,受精后只有5%左右能长成为成蛙。达尔文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12.多种海鱼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成为鱼的数目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现象是(

)

A.长期遗传变异的结果 B.一种适应 C.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结果 D.适应的相对性 13.导致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动力原因是( )

A.环境的改变 B.体色的变异 C.体色的遗传

D.适应 14.长期使用某抗菌素会发现抗菌素的效用越来越差。其原因是

A.定向变异的结果 B.抗菌素对病原菌进行逐代选择的结果 C.病原菌对抗菌素进行逐代选择的结果 D.遗传的结果 15.思考与练习

家养的动物与同种的野生动物相比(如家猪和野猪),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异,请解释其原因。

[学习评价]: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4、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5、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6、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共有学生103人,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2、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本教材图文并茂,知识结构系统化。

4、本教材题材多样,体裁丰富,贴近生活,利于他们适应当今世界多元科技,文化社会所需整体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四、应对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附:教学课时安排: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5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1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 1课时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4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4课时)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课时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5课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 2课时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 1课时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1课时 输血与血型 1课时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尿的形成和排除 1课时 人粪尿的处理 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课时)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课时 神经系统的组成 2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课时 激素调节 1课时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课时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课时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课时

2007~2008学第二学期

生 物 教 学 计 划

年级:七年级

教师:魏公望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在学生已掌握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我担任的工作是七年(1——8)班的生物教学。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三、在教学方面

1、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充分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备好每节课.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发生在人身上的生命现象,引起的疾病等。

③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课前准备好演示实验. ⑵课堂上的情况。

本学期的内容与学生身体发育密切相关,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学习有着很高的兴奋性,也充满的好奇心,致使课堂难以把握控制,因此,在进行第一章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我必须谨慎用词,充分调动自己的应变能力来应答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起哄、混乱、吵杂状况。其余内容的教学也同样要做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一定要注意简洁明了,基本克服了以前重复罗嗦的毛病。

课堂提问能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难以答出问题时,能做到耐心引导、适当提示,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推得答案,从而大大鼓励了学生,此外,我注意了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用语言、用模型、用生活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例子,渐渐地喜欢上生物的学生多了,课下向

我问问题的学生多了。

三、成绩与反思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6篇

二、 课时划分与进度安排:共四周十二学时。

三、 措施:

1、按小组逐一过关落实,在小组长处过关并进行如实

记载。

2、先读复习提纲,再读背练习册中“单元知识梳理”。

四、 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基础过关

1、 认识生物:第一课时,LXP5.“知识梳理”;教材P1—9

2、 了解生物:第

二、三课时,LXP13—14“知识梳理”;教材P12—32

3、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

四、五课时,LXP27—28“知识

梳理”;教材P35—55

4、 细胞是怎样构成的:第六课时,LXP37—38“知识梳理”;教材

P56—66

5、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七课时,LXP47“知识梳理”;教材

P72--87

6、 被子植物的一生:第八课时,LXP54—55“知识梳理”;教材

P88—108

7、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九课时,LXP58—59“知识梳理”;

教材P109—115

8、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十课时,LXP61—62“知

识梳理”;教材P116—120

9、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是的碳--氧平衡:第十一课时,LXP67—68“知

识梳理”;教材P121—127

10、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第十二课时,LXP71“知识梳理”;教

材P132—136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

单元综合练习一:P15—18

单元综合练习二:P39—43

上一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安排范文下一篇:校园卫生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