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诗歌范文

2023-09-23

老人诗歌范文第1篇

开历史长卷,可以清楚地看出,尊老伦理乃是我中华精神文明的源头,它早在“孝道”之前便已形成。据考证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提出,“今之存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科?”这是说,作子女的能活下来,是因为有父母的养育,就是犬马也是如此。如果只养老人,而不尊敬老人,这与犬马有何区别。孟子则进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不仅要求人们尊敬自己的老人,而且要尊敬自己老人以外的其他老人。从此把尊敬老人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在这些人道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出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楷模和王祥卧冰的佳话。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和耐人寻味的故事,感人肺腑、润人胸襟,引人向往。特别是周代的“乡饮酒礼”,汉代的“举孝廉”,清代的“千叟宴”又都以行政措施促使尊老敬老的实现。可以说,中国历代尊老风俗、礼制,足以写出一部专史。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老年人的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怪异现象。对于这些,我们当中有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还歧视老人。其实,这样对老年人是很不公平的。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大脑功能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老化,直至死亡的过程,人格发展也有一个从私我到自我、超我的过程。例如:3-4岁的孩子,想要的东西,不管是自己的、别人的、能要的、不能要的,他们都要。因为这时,他们还没有什么道德观念的逻辑思维,人格处于“私我”阶段;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分得清自己的和别人的,懂得了只拿自己的东西,进入“自我”阶段;最后才形成明确的道德观念,知道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进入“超我”阶段,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老化后,人格又会向“自我”和“私我”逆向退化,人也就会出现一些幼稚的、类似孩子的行为。因此,从生理上讲“年幼无知”与“老糊涂”都是大脑功能不健全引起的。某些老人变得令人生厌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而完全是“身不由己”造成的。

因此,我们应该像理解、迁就孩子们的失误和自私行为一样去对待老人,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和照顾。

老人,是我们的长者,是我们的前辈。他们为国家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贡献和努力;他们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奉献了自己的精力和体力。老人们的奋斗,为后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他们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每个人都会有肌体衰老、生命渐逝的一个过程。老人最希望有一双温暖有力的手帮助扶持;老人最希望有一双温暖的眼睛抚慰。关怀和尊敬老人,就是关怀和尊敬生命的圆满;关怀和尊敬老人,也是关注自己的明天。用心去体味老人们的甘苦,用情去化解老人们的烦闷,你传递的那份情,会永远停留在老人们的心里。现在,很多老人还在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是我们民族奋斗不息精神的体现。“人生易老天难老。”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们民族的生命将无限延续,我们的事业也将无限延续,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让我们为自己的下一代做个楷模。

老人诗歌范文第2篇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海明威的老朋友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真实故事改编的,这是一篇让看过它的人都感动其中、感悟其中的故事: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后钓到了一条奇大无比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大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

读完这本书,我又查询了网上的资料,大部分都是赞扬弱小的人类勇于与强大的自然奋勇抗争的精神:“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弱小的人类与强大的自然在奋勇抗争,如同面对命运莫测的人生,可以消灭的是肉体,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清晨归来,老人并非一无所有,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而获得的生命自由就是他胜利的象征。”

但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海明威整本书的背景都是在海边的渔村和大海上,并且从老渔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可以感受到他对广阔无边、赖以生存的大海的敬畏和感激。我认为这提醒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依旧渺小,同时则宣扬了人类为了生存而奋斗时的毅力与决心是多么的强大!生命之间本是平等,来源相同,但由于自然规则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就有了战争,而若不是当年先人悍不畏死、勇敢顽强地与其他生命抗争,在生命之战中脱颖而出,又怎么会有现代人类的辉煌?如果老渔夫有一把枪,整件事一定会变得简单许多,可事实是他没有,正如我们的先辈一样。他也正如我们的先辈一样没有放弃奋斗,无论结果如何,都为了生存冲锋陷阵。当然,奋斗可能没有结果,可能一切都会是一场空空的“骨架”,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奋斗的过程是何其令人赞赏?正像某书评作家解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读者最喜欢的还是西行中的孙行者,而不是已经修成正果的斗战胜佛。

文章中的老渔夫通过与马林鱼的生死搏斗,教导了我们: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诗歌范文第3篇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69亿,其中40%是空巢老人,个别老城区“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80%以上。“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命题。为了进一步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弘扬无私奉献、敬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地域特点和以往服务队开展敬老助老活动的实际,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队特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社区志愿服务――“阳光计划”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定期的探访和一对一的服务,让老人们多一个陪伴的对象,多一个谈心的对象,多一个倾诉的对象。作为年逾古稀的老人最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心。我们的志愿者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带给老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感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活乐趣,让他们感受到国家与社会对他们的重视与温暖。同时让我们的志愿者通过与老人的沟通深切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哲理,培养青年志愿者的敬老美德。

二、 服务群体

1、 敬老院中的孤寡老人。(150余人)

2、 城区范围内居家的空巢老人。(50余户)

三、 服务计划

1、志愿者召募。9月末前,要以原有敬老志愿服务小组的志愿者为主体,再面向社会召募敬老志愿者共100名,划分为10个小队,参加此项活动。

2、志愿者培训。10月中旬前,要聘请礼仪、心理、医护、家政等方面专家,为志愿者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以便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3、服务对象(空巢老人)筛选。10月中旬前,由服务队管理人员协同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城区选取居家空巢老人服务人选,共50户,经网上公示后予以确定。

4、活动开展。采取志愿者与老人一对一的形式,陪老人聊天、剪指甲、下棋、读报,为老人打饭、陪老人散步、打扫房间、清洗衣物、理发、体检、文艺演出。节日、生日为老人送礼物。与社区共同举办老年书画比赛、象棋比赛、演讲比赛、歌舞比赛、秧歌比赛等老年友谊竞赛活动,开设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为空巢老人提供应急救助服务。

5、志愿者考核。由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队组成专门小组,对百名敬老志愿者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走访、入户回访、跟踪问访,形成每人一册的志愿服务纪实档案。

6、志愿者奖励。按照考核、走访情况,随时调整服务人

员和服务项目,对不适合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坚决清退,对表现突出的,要予以队内通报表扬。2012年9月末,召开表彰奖励大会,对优秀志愿者进行一定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四、 具体服务内容

(一)敬老院中的孤寡老人

1、每月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中集中探望一次。实行一对一服务,陪老人聊天、剪指甲、下棋、读报,为老人打饭、陪老人散步、打扫房间、清洗衣物。

2、每月组织志愿者为老人理发一次。

3、每月组织医护志愿者为老人做一次身体健康检查。

4、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期间分别为老人送去精彩的文艺演出。

5、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以及老人生日当天为老人送去祝福和小礼物。如:被子、抹子、手套、暖水袋、食品、水果、保健品等。

(二)居家的空巢老人

1、及时了解和解决空巢老人的紧急需求,由志愿者与老人一对一结对,不定期陪同老人谈心、下棋,提供精神慰籍和心理抚慰。

2、与社区共同举办老年书画比赛、象棋比赛、演讲比赛、歌舞比赛、秧歌比赛等老年友谊竞赛活动,协助和鼓励老人参加,让老人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享受老年生活。

3、请专家为每一位空巢老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食谱,科学合理地控制食用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预防三高疾病。

4、定期开展医药卫生和健康常识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医疗咨询活动,为老人传授健康长寿科普教育,开展健康每一天、长寿接力赛活动。

5、为空巢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陪同老人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

6、陪同空巢老人到公园、野外,赏花观景、娱乐健身。

7、为有需要的老人买菜做饭、代购生活用品、打扫卫生、清洗衣物、理发。

8、有针对性地对老人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9、开设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为空巢老人提供应急救助服务。

10、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以及老人生日等重要节假日,陪老人过节、为老人送去节日礼物和亲人的祝福。

五、 经费预算

1、志愿服务笔记本、纪实档案:5元*100人=500元

2、志愿者证、徽章、帽子:25元*100人=2,500元。

3、“阳光计划”活动宣传旗、图板: 400元。

4、举办敬老文艺演出、组织社区老年活动,租用、运输音响设备、服装道具费用:500元*10次=5,000元。

5、志愿者培训费用(含场地租用费用、培训资料费用、

培训教师费用):2,000元。

6、志愿者考核证书、奖品(一年后进行优秀志愿者评选):20人*50元=1,000元。10人*100元=1,000元

7、活动过程中的图片、视频资料采集、报道等项费用:500元。

8、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老人生日时送给老人的礼品(含生活用品、食品、照片等):200人*150元=15,000元。

9、带领老人到公园、郊外等地游玩的路费、餐费等:50人*30元=1,500元。

10、设立一部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电话(含手机、手机卡、话费):1,000元。

合计:30,400元(叁万零肆佰元整)

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队

老人诗歌范文第4篇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老人诗歌范文第5篇

根据县政协常委会2011年工作安排,5月24日至27日,县政协社会发展委牵头,组织相关界别委员一行6人就我县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田蓬镇、归朝镇、那能乡等三个乡(镇),听取工作情况介绍。实地走访部分村委会、村小组和农户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在县民政局、教育局分别听取关于我县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留守老人基本情况

我县共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社区)委会,2615个村小组,截止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40.17万人,其中60岁以上有4.5万人,占总人口的11.25%。据统计,属于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共计18538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41.2%。其中留守老人最多的是木央镇,该镇总人口51103人,其中60岁以上有5698人,占11.2%,留守老人有2878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50.5%;其次是洞波乡、谷拉乡和那能乡,留守老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9%、48.2%和48%。

(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全县2010学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64202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5347人,初中在校生1885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1%,适龄少年毛入学率102.53%。截止2010年秋季学期,全县7-15周岁适龄儿童58782人,属于留守儿童24063人。其中小学18126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9.97%;初中5937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1.49%。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数较大的是板仑乡和田蓬镇,分别达到60.35%和52.74%。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留守老人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经济收入低,生活条件差。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开展,子女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医疗方面的不足,但是只靠外出打工子女的支持还不能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撑。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提供。据调查,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植、养殖,但因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劳动强度大。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压力增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因此,老年人生活相当困难。

2.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心理负担重。从目前看,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都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父母看护小孩,带子女上学。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从对小孩教育方面而言是心理负担重,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

3.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的养老方式。由于子女都外出务工,家庭出现“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安慰和生活照料,在这方面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农村留守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大多数过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在家庭之外也很难找到精神寄托。

4.生活缺乏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尤其是老人生病,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感到很失落。山区农户居住分散,老人在遇到意外时,更是束手无策。

5.看病问题较突出,健康难保障。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甚至多病缠身,虽然子女外出务工带来的收入有所提高,加之新农合的实施,留守老人就医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二)留守儿童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家庭教育存在欠缺。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在隔代监护的问题上,大多数家庭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缺少心理、学业、思想道德上的管束与教育。

2.情感需求难以满足。有部分父母半年以上才与孩子联系一次,相当一部分父母一年才回家探亲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感情淡漠。

3.心理问题逐步显现。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得不到健康成长,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他们通常表现出焦虑、紧张、软弱等性格特征。当遇到问题时多数会自己解决,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孩子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会引起留守儿童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

4.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同属留守的祖辈需承担繁重的家务和农活,无法对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性内容增加,需要家长适当辅导,爷爷奶奶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然不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5.思想道德出现滑坡。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高,极易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乱花钱等不良习气。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偷盗等行为,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6.安全隐患较多。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留守儿童伤害他人或被人伤害等安全隐患较多。

四、建议与对策

(一)对留守老人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为留守老人筑“新巢”。引导有条件的村委会提供场所,政府适当扶持,成立老年人互助会等组织,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组织留守老人互相帮助,克服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2.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为留守老人搭起亲情沟通“桥梁”。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有效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尊老爱老方面做得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大力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批评。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3.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争取政策扩大农村低保范围,让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4.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

5.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留守老人大多体弱多病,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我县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得到较多的费用报销,而村级的门诊费报销比例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提高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村级门诊费的报销比例,切实解决他们看病贵的问题。

(二)对留守儿童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目前,我县经济总量偏小,缺乏新兴产业,缺少大型企业,工业支撑作用不强,产业优势尚未真正形成,无法给富余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岗位。因此,加快发展

二、三产业,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让农民就近务工,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是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建议出台各项优惠措施,动员条件成熟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大力开展家庭创业工程、信贷助推妇女创业行动、青年创业小老板行动等,同时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就近就业。

2.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农民外出打工将是今后较长时期的必然趋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政策,给进城务工人员同等享受市民待遇,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使尽可能多的留守儿童能够随父母进城就学。

3.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留守儿童工作情况作为学校教育考核内容之一,各农村学校幼儿园要成立留守儿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档案,分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留守儿童管教。一是教师要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将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与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材料结合起来管理;三是为方便留守群体与亲人沟通联系,在各村委会建立“打工家庭亲情联络站”;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疏导体系。

4.净化优化社会环境。文化、工商等部门要经常性开展清理音像、图书市场及游戏室、网吧和校园周边经营食品小店等场所,对出售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图书、游戏、食品等行为要予以坚决打击。 5.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要加大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力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

老人诗歌范文第6篇

一、活动主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关注社会养老事业、改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为目的,构筑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的为老志愿服务体系,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推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盼、老有所乐,让志愿者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志愿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志愿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二、活动原则

1.以人为本,尊重自愿。以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空巢老人”为重点,解决他们最关心、最需要的现实问题。对已雇用人员照料而不愿意结对帮扶的空巢老人,或者要求挑选志愿者结对的空巢老人,尽可能尊重他们的意愿。

2.就近结对,帮扶有力。尽量选择离“空巢老人”就近就熟和以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其他专业志愿者为辅的社区志愿者进行结对,开展志愿关爱帮扶活动。

3.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志愿帮扶活动,真正实现了解心声、排解忧虑、解决困难的帮扶目标,为不同需求的空巢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

4.突出重点,优先服务。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服务形式,优先为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关爱志愿服务。

三、活动形式和内容

1.服务范围

社区高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指子女在外地、丧偶又体弱多病的老人)和“三无”老人(“三无”指无劳动能力、 无法定赡养、无经济来源的老人),均属于服务对象。

2.服务模式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模式,即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志愿者与老人结对,签订帮扶协议,为老人提供包户、定期、接力式亲情服务。

3.服务机制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实行“四个一”的运行机制:

(1)一个主体: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组织、监督对所在社区的老人开展服务活动。

(2)一个服务圈:由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社会青年志愿者、社区居委会构成志愿服务圈。

(3)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每位老人安排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其结对,提供医疗服务。

(4)一本服务卡:为每位接受服务的老人发放一本《居家养老服务卡》,记载老人的基本情况,记录志愿服务情况。

4.服务内容

(1)生活服务:每日到老人家敲门问候,了解老人需求,帮老人买菜、做饭、做家务、陪老人洗澡等,为老人捐赠生活用品和资金,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

(2)精神服务:定期陪老人聊天交流,给老人讲故事、读书读报,陪老人散步、游览,参与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探亲服务:春节、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老人生日等节日,到老人家探望,陪老人过节,让老人享受儿女般的亲情。

(4)健康服务: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体检,老人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医疗和照顾。

(5)法律服务:听取老人有关问题的反映,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使涉老纠纷得到依法调处和解决。

(6)应急服务:宣传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为老人提供抢险救援、设施抢修等应急救助服务。

5.服务要求

(1)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敲门问候每天至少1次,聊天至少每周2次,在老人需要时帮助其购物、做家务、陪老人洗澡、看病等。

(2)社会志愿者(邻里低龄老人志愿者以外的志愿者):至少每月到老人家探望一次;重大节日期间须进行探亲服务;在老人需要时帮助其购物、做家务、陪老人洗澡、看病;根据需要和可能,陪老人散步、游览等。

(3)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志愿者至少每月到老人家探望一次;重大节日期间必须进行探亲服务,为老人捐助必要的生活用品或资金。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每半月一次电话或登门问讯老人的健康情况,每季度至少为老人查体一次,老人生病时随叫随到,为老人提供成本价格的医疗服务。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居委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和谐因素高度,把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摆上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位置,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加强宣传。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努力营造关注、支持、参与志愿帮扶空巢老人的氛围。

3.制定具体制度。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工作职责等,努力形成较完善的、制度化的、规范化的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老年人的要求,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规范档案管理。在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志愿服务“一对一”或“多对一”责任卡,详细记载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明确志愿服务责任人,如实填写服务内容的落实情况。做好志愿服务空巢老人情况及典型经验总结的上报工作,确保志愿帮扶活动顺利开展。

上一篇:腊八作文范文下一篇:军转论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