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范文

2023-09-21

生物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实验;现状;改革;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课程开展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急切诉求。学生在生物课上,通过亲身实验,学习到生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几乎每个学校都建有生物实验室,生物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實验室对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大意义。在新时期,如何创新生物实验室管理模式和改善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生物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1.学校领导对生物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的忽视

部分学校领导对生物实验不以为然,认为教师能引领学生去实验室动手实验自然是好,但不去动手实验也无妨。时代快速地发生着变化,但学校领导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以前,只看重升学率,而对生物实验是否进行这些细节不加过问。认为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来检查,被迫修建的。完全不顾生物实验室对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作用。陈旧的观念得不到改变,自然也就影响了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加强以及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

2.实验室建设存在城乡差异,实际应用性差

实验室的建设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表现在农村教学资源紧缺,单从生物这门课上来说,农村生物实验室的器材不完善,器材数量少、器材受损严重、器材陈旧等情况也随处可见,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城市的教学资源呈现出较好的局面,生物实验室里的器材相对完善,器材更新也较为频繁。但像实验室里的标本、模型等也仅限于让学生看看,无法实际操作。乡村与城市的生物实验室都受到实际应用性问题的困扰。

3.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不足

生物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操作失误,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受伤等情况的发生。因此,生物有专业、牢固的知识非常必要。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的生物老师专业水平不高,在农村中学,这个弊端表现得就更为明显,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多为兼职老师,编制也存在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法

1.领导转变固有思维

学校领导要坚持贯彻“十二五”计划的教育理念,转变固有思维。督促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把实验室管理纳入章程,任命相关部门把实验室的管理做到科学化、精细化,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对陈旧的实验器材要及时更换、损坏的器材要及时清点登记。给实验室配备专业的生物教师,并且对生物老师的教学质量制定出硬性的考核标准。

2.改变管理方式

把实验教学纳入教师期末考核的范围,对学校实验器材给予及时补贴,尤其是易碎、易损耗的器材。农村学校要在向国家财政申请补贴的同时,也要自力更生,从其他方面获得资助与补贴,完善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制度,从器材和资金量方面缩小城乡差距和增加器材的实用性。

3.生物教师的专业化

专业的生物教师是提高生物实验质量的保证,是实验室必须配备的人员。学校要提高生物教师的入校执教门槛,要尽最大努力避免不专业生物教师进入教学岗位。加强学校生物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组织学校生物教师定期外出进修、学习,拓宽生物教师对外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刘天学,古红梅,史留功.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5).

编辑 孙玲娟

生物实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

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

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在使用北师大新世纪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第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出运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的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嫩的紫花茉莉等植物的叶取代香蕉也能做好《DNA的粗提取》实验;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 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四、结束语

生物实验范文第3篇

实验教学的各各方面工作都能顺利开展,现就一学期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

一、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方面

严格实验准备制度,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实验计划,演示实验一天前,分组实验两天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本人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实验教师还事先亲自试验,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及时向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实验中对有损坏的仪器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实验完毕时,让授课教师及时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并积极配合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积极参与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本学期还配合教务处顺利完成初二的实验会考工作。

二、实验室的管理方面

对生物实验室药品与仪器的领用、归还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始终很好地实施。对药品的保质、仪器的维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避免了药品的不必要浪费及仪器的损坏。加强日常对药品、仪器的保养、维护工作,延长其寿命,为学校成本开支的节约作出了自己的一分力。如对显微镜、解剖器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对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药品进行独立存放,实行双人双锁,对其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做严格登记,切实保证此类药品的安全使用。

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对玻璃器皿、玻片标本的破损给予相应的赔偿,对生物仪器设备的损坏及时报废,并登记在册,在一学年结束之际,及时向总务处提交报损、报废记录单,同时申请购买缺少的生物仪器和所需的化学药品,以确保下学年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认真做(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好实验室的水电管理工作和防火、防毒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定期对生物实验室进行卫生大扫除,平时做好实验室保洁工作,使其与学校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条件

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

知道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具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如做“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在不同的季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

三、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在引导学生操作方面,采取的措施还是不够科学,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不是很理想。同时,由于课时少,实验室设备简陋,在分组实验中时间不够,影响了实验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实验教学设备,以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

2008~2009学第二学期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

生物实验室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按照开学前提出的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充分挖掘实验内在潜力,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实验教学任务。

1.常规管理:认真安排实验,按要求及时把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开出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全部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100%。"开出全部实验,面向全体学生"。强化"两全",实验教学才能落到实处,而实验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在管理上我做到:确保课堂上不出现疏漏,确保实验过程中遇到仪器出现故障时不慌乱,保证实验正常有序地进行。课前备好实验用品。在实验课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所有仪器材料,并使之处于完好的使用状态。与实验老师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辅导学生实验,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完成。

2.实验设备配置好、使用好、管理好。配置是基础,使用是目的,管理是关键,管理要落到实处,行到点上。按照"仪器管理使用制度",平时我认真执行对仪器的管理。做到帐目、卡片、标鉴、实物四统一。每学期清点一次,使物物有帐、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再如:按照仪器的性能,要求做好防虫、防压、防腐、避光等工作。损坏的仪器要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如对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昆虫标本要放置樟脑丸和氯化钙,以防虫蛀和防霉烂,并定时检查。经常检查显微镜内的干燥剂是否失效,做到及时更换,抓好了实验室内器物的使用、保养、维修、检查等各项管理工作。

3.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卫生方面的管理。实验室坚持实验后扫干净,每周天一大扫,使门、窗、台、凳、玻璃、墙壁、天花板无污迹,无灰尘。安全节约使用水电,实验室门窗关锁及时,采取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2009年6月

2009-2010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

作者:汤晓梅实验室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262更新时间:

2010-6-28

时间过地飞快,忙忙碌碌中又过了一学期,在这一学期里,我一直以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力求在工作、学习上有进步,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实验员。

一、在思想上,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特别是今年党对中国发生的几件大事的处理,令我对党有更新的、更深的认识,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及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学习党的各项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时代感、责任感,适应发展要求,强化“六个意识”:第一,强化自我充电意识;第二,强化科研意识;第三,强化信息网络意识;第四,强化合作意识;第五,强化创新意识;第六,强化服务意识。

二、工作上,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优秀教师,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尽职尽责,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每个细节中;以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为目标,积极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本学期我负责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1)开学时,对实验室进行彻底得大扫除,确保给教师、学生一个整洁的环境。(2)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本学期采购的仪器、药品特别多,按规定做好它们的入库工作,做到按要求摆放,按规定入帐。(3)平时做好各项台帐的登记工作,包括实验计划、实验通知单、实验周日程安排、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仪器借用以及危险品领用登记。年底做好仪器、药品的总帐、分帐,及时将报废的仪器、药品登记报上级部门。

(4)积极参加实验教师教研活动和学科教研活动,参观并学习其它兄弟学校实验室的优良经验,特别是去清潭中学新校区参观,他们的实验室管理工作非常细致、到位,值得我学习,今后要加强对学生实验后的及时管理。(5)熟记本学期实验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做好教师演示实验(19)和学生分组实验(36)的准备工作,由于班级的增多,每个实验都要按排2个教室,遇上认课教师授课进度不同,就需要我及时合理安排。(6)这学期公安局对实验室安全工作非常重视,按照公安局有关放射源的规定,物理实验室的放射源放置在化学仪器室的保险柜里,我和物理实验员实行双人双锁。按照公安局关于化学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存放规定,将有关药品放入铁柜,实行双人双锁。(7)平时主动协助认课教师上好公开课。积极开放实验室,为学校各项活动提供场所。

三、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劳简朴的生活,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存在的不足:一年来,虽然我在思想、工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与优秀党员的标准、与党和人民的要求都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优秀实验室管理工作方面还要对照标准进行反思。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勤奋工作,让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积极向优秀党员的标准靠拢。

生物实验范文第4篇

高一生物必修2 教案

编写:

必修1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第1课时)

[备课时间]:2012年2月27日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演绎法。

[教学关键]

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 [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

[教

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 [课

型]

新课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指导学生能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预习,初步了解预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初步把握材料选择及假说---演绎法的步骤。

二、预习内容

1、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a豌豆 是自花传粉 , 而且是闭花授粉 ,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纯种 。 概念:学生通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掌握下列概念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父本 母本 去雄 b豌豆 相对性状 明显。

性 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 同一种生物 的 同一 性状的 不同 表现类型。

如: 高茎和矮茎 。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高茎×♂ 矮茎 P ♂ 高茎 × ♀矮茎 ↓ ↓

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第 — 1 — 页 共4页

长白山二高中

高一生物必修2 教案

编写:

F1 高茎 F1 高茎

↓自交 ↓自交

高茎 矮茎 高茎 矮茎

F2

( 3 )∶( 1 ) F2 ( 3 ) :( 1 )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a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 隐性遗传因子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成对 存在,有 DD Dd dd 三种情况。 其中,纯合子是: DD dd 杂合子是: Dd c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是随机的

根据假设,你能解释F2中出现3∶1性状分离了吗?

一起来正确书写遗传图解:

(1)纯合亲本的杂交 (2)F1的自交

探究案

一、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 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问题探讨:融合遗传。

是早期的一种遗传理论,与颗粒遗传相对。融合遗传是1868年由达尔文提出的,该理论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以这种方式传递的遗传性状的后代中不分离,这个理论目前认为是错误的。 探究点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问题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

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矮茎性状没有遗传下来,另一种可能是矮茎性状没有表现出来。

问题2: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

说明矮茎性状在F1代中没有消失。 针对训练:

P ♀高茎 ×♂ 矮茎 P ♂ 高茎 × ♀矮茎 ↓ ↓ F1 高茎 F1 高茎

↓自交 ↓自交

高茎 矮茎 高茎 矮茎 F2

( 3 )∶( 1 ) F2 ( 3 ) : ( 1 ) 探究点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问题1:孟德尔是怎样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作出解释的? a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 隐性遗传因子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如何存在?举例说出纯合子和杂合子 c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是随机的

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第 — 2 — 页 共4页

长白山二高中

高一生物必修2 教案

编写:

问题2:根据假设,你能解释F2中出现3∶1性状分离了吗?

针对训练:(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遗传图解 )

(1)纯合亲本的杂交 (2)F1的自交

二、复习巩固练习

1.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 ( D )

A. 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 B. 75%黑色,25%白色 C. 有黑色也有白色 D. 以上可能都有 2. 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 D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3 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D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4.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办法是 ( D )

A.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 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

5. 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所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该男孩及其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 ( C )

A.aa、AA、Aa B.Aa、Aa、aa C.aa、Aa、Aa D.aa、AA、AA

三、课堂小结:1.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1、

2、3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四、课后作业:训练案习题

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第 — 3 — 页 共4页

长白山二高中

高一生物必修2 教案

编写:

五、板书设计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一、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六、课后反思

第1课时导学案练习答案:

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生物实验范文第5篇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新课程标准与原有的高中教学大纲相比有了很大改变。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这四个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些理念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系列环节中的方向标。因此新课程设置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解释生活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体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堂导入联系实际

如讲“光合作用”时,我们可联系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来激发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兴趣。并联系植物如何栽培、来提高产量解决粮食危机,保证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学生讨论可意识到耕地不变,人口增多,只有靠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来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产量正是此时学生迫于想解决的问题。学生有了积极性,自然就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2、 课程教学提出“现实生活问题”利用课堂知识原理解决

如讲解“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内容时,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菜市场的阿姨为何在菜上洒水?为何用糖蜜西红柿?为何嗑瓜子时嘴唇会发白?为何洗衣服手会起皱?列举这些身边的实

例,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做到每个人在讨论中有话可说,有例子可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也体验了快乐学习的乐趣

3、以“我”为例,解决必修II的遗传与进化相关问题

例如,在讲解DNA的分子结构的知识时,可以与实际生活中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梯子有扶手,有踏板,扶手是基本骨架,踏板是连接两个骨架的桥。而DNA的平面结构就非常像梯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梯子的扶手,碱基间构成的氢键就是梯子的踏板?

以下是一位老师在讲解细胞溪水和失水的一个实例,本人觉得很值得借鉴,拿出来和各位同行分享,具体设计如下:

师:无论是从个体层次还是细胞层次,生命系统并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它要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包括从外界摄取物质,同时也包括及时地把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今天,我们开始着重探讨在细胞层次上物质是如何输入和输出的。首先,我们来看这样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当你吃比较咸的食物时,例如腌制的咸菜,连续嗑带盐的瓜子等,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生:吃比较咸的食物,吃咸菜或者嗑瓜子引起口干,主要是细胞外盐分太多了

师: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

生:这些水分应该来自细胞

师: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

生:水分子从细胞内流出细胞外

师: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变化?

生: 青菜叶变得硬挺了。

师: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

生:水分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

师: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水分子可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也能由细胞内流出细胞外。 那么请同学们结合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材料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思考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什么情况下会吸水呢?

生:„„(思考)

师:(继续提示)嗑瓜子引起口干,菜馅渗出水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它们的共同点是细胞外有一定的盐分

师:细胞外有盐分,(板书)细胞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内浓度,细胞失水?还是吸水呢?

生:当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的浓度时,细胞会失水

师:红细胞吸水胀破,蔫了的青菜叶恢复坚挺,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细胞外为清水。

当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时,细胞会吸水

师:由此,你能根据这些现象作出什么假设?

生:可以假设:如果细胞外溶液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会吸水

生物实验范文第6篇

1、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2、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3、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4、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5、实验条件:完成该实验必备的仪器、设备、药品条件。

6、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的操作程序。

7、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的记录。

8、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9、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如: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顺序问题。

2、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①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例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要求对低温、适温、高温3组实验是等同、均衡、稳定的;如果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3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在实验结果中产生额外变量,出现干扰,造成误差。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或减少额外变量,以减少误差。

(2)单一变量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当然还有多变量综合研究的原则,这在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中涉及的较少。

3、对照性原则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即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①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②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③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习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虽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即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④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4、可重复性原则

指的是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非处理因素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体现实验的科学性。

5、简约性和可行性原则

是指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化,实验药品便宜,实验操作简便,实验效果明显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到材料用品的选择、实验操作等,都要符合实验者的一般认知水平,满足现有的条件,具有实验和完成实验的可能性。

三、实验设计基本思路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看清题意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2、明确实验原理:要解决题目所给的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

3、确定实验思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

4、精心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以上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操作步骤。并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录下来。

5、准确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

注意:在叙述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时,语言文字要简明。实验步骤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往往要分段叙说;试管、烧杯等要给予编号。

四、实验设计的题型

1、设计实验方案型

给出实验用具、材料、药品、实验目的,或只给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自选,设计实验方案。

2、改错型

分析已有实验设计方案中不科学性,并提出改进。

3、补充完善型:对已有的实验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

4、析因型:对已有的实验设计方案的某些步骤、结果等进行分析。

(二)、生物高考实验试题考查内容

1、考查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试题

实验修订本生物教材列出了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如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可鉴定生物组织蛋白质的存在。这些是书本上已有的知识,要弄清实验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但有些实验必须从主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中获取信息来解题。

2、考查发现问题能力的试题

问题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阀门”,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可能激发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用问题激发探索欲望,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要求善于发现自然现象中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准确把握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意义,经过思考提出假设。

3、考查观察实验、提出假设能力的试题

高考中常有将许多科学家成功的探索自然的实验发现改编成的试题,如通过观察植物向光性的现象,发现植物弯曲生长的问题,经过思考提出生长的原因是植物产生生长素的假设,从而可通过实验证明该假设的正确。又如,弗来明对青霉素的早期研究过程,重点突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之后能否提出合适的假设是至关重要的,合适的假设往往是最终结论的前提。

4、考查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能力的试题

设计实验的能力即为验证提出的假设而设计相应的实验。包括实验方法的选定、原理的设计、实验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实验装置的安排、可变因素和可控因素的预测以及实验结果的预测等。完成实验能力是指在准确把握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合理安排时间和步骤,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记录时间的方法,消除干扰因素,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客观准确。

5、全面考查实验基本知识的试题

此类实验试题同时考查了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实验目的、材料、操作、方法步骤等多方面知识,或者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预测等多方面综合运用。生物实验的考查形式已不再是重复课本的实验步骤,近几年高考几乎找不到课本实验的简单重复。它们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但又属于实验基本知识。能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知识的情况。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二)、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的部位、运输的方向等。这些都可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

上一篇: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文下一篇:医院健康扶贫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