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心灵自治,一般是指从人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意识的觉醒,这应该是班主任最高的治班育人智慧。面对学生相对自我、自主管理能力弱、存在着矛盾冲突、不易形成凝聚力、尚未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诸多疑难困惑,班主任该采用何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手段,去建设一个学生能自治自主的班集体,是我始终深入思考的问题。NLP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式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技术,是一套可以快速改变人类行为和心灵的特定模式,为班级管理提供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我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尝试探索将NLP技术应用于班级管理之中,通过目标管理、团队建设、时间管理、教练技术等这些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技术手段,以心灵自治引导学生的行为自治,有效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让我意识到这很有可能会成为现代班级管理的有效方略。

一、“目标管理”凝聚班集体

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团结协作的程度。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是班级战胜一切困难的利器,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带的班级,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个性突出,自我中心,班集体很难形成合力。在这样的班级管理中,我困于缺乏着力点,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引导费时吃力,面对眼前的状况,NLP“目标管理”技术手段,成了我治班育人的一把利器。

以往班级管理的手段多数是通过班会活动,教师告诉学生团队对个人与集体有多重要,但学生并没有亲身体验到团队的组建过程、存在的价值以及个人与集体目标缺失会给团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班级管理效果自然不佳。根据NLP“目标管理”技术的操作程序,我改变了主题班会模式,以NLP各种体验式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参与“齐眉棍”“不倒翁”“两人三足”等通过听、说、看、悟的体验活动,逐步渗透团队合作的“五要素”,即共同的目標、一致的承诺、相互的担当、良好的沟通和互补的技能等。学生在这些有趣的体验活动中深刻感悟到团队的重要性,班级强大的凝聚力逐渐形成,各项工作越来越畅通无阻。

我还发现,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的制定常常存有很大差异,NLP“目标管理”技术手段——SMART原则和具体可操作的“每天六件事”,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目标,进而将个人目标凝聚为班级团队目标,在形成班级向心力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据此,我引导学生制定“具体明确的、能够衡量的、可以达到的、平衡关联的、设定期限的”个人目标,并结合自己的个人目标将每天所需要做的六件重要事情逐一完成,同时形成自我评价表。

运用NLP“目标管理”技术手段——SMART原则和具体可操作的“每天六件事”,学生不仅能知道班级团队的重要性和班级目标的确立方法,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保障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学生个体的积极性,达成师生目标合一,凝心聚力,班级呈现出理想局面。

二、“时间管理”促进自主管理

一般班主任都会追求班级的自主管理,渴望像魏书生老师带班一样,班主任连续多日不在场,班级都保持良好运转状态。自主管理在本质上是对组织基层充分授权,从而激发基层组织和个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准确地说,这是一种管理思想,强调管理全过程充分注重人性要素,注重人潜能的发挥和成员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统一,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对班级建设及学生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自主管理如何落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NLP“时间管理” 技术手段,为班级自主管理的真正实现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可操作的路径。

班级自主管理的最大障碍是学生缺乏时间的自主管理。据我观察,学生由于受到以往的学习习惯和家庭教育方式等多重影响,时间观念特别淡薄,缺少时间管理意识和具体的方法以及坚定的意志,导致自己对时间的管理是低效的、无计划的和缺乏方略的,这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生涯都是非常不利的。

NLP“时间管理”技术手段,提出了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即将事件按照紧急与重要的程度进行划分,利用坐标形式形成“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个象限。针对学生时间自主管理的缺失现状,我依据“四象限法”的基本操作步骤,耐心引导学生列举与整理出每一天的事件,依次按照四象限中的要求进行归类,结合自己成长发展的目标进行微调,从而将每一天的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逐步形成自主管理的行为模式。

日后,我将“列举与整理出每一天的事件,依次按照四象限中的要求进行归类,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微调,从而将每一天的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这件事固定在每日班级晨会的时间进行,逐渐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日复一日,便成为了学生目标管理的行为习惯。

看到学生行为的诸多变化,让我不断印证了NLP“时间管理”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快速辨别时间管理的核心——事件管理提供前提,让学生能够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做出适时调整,提升时间使用率,充分调动学生心灵深处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识的提升,最终实现时间管理上的行为自治。

三、“教练技术”解决矛盾冲突

我刚接手的班级,学生在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有很大差距,情绪上也多有躁动,动不动就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冲突,让我焦虑不安,束手无策。我仔细剖析这些矛盾冲突,发现学生往往只是因为一句话就情绪失控了,有时一个眼神也会使其恶语相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引来大打出手,有时是一个玩笑开过了头,追逐打闹误伤了人而激愤起来……虽然孩子间并不怎么记仇,冲突一般都是一时的,可是此起彼伏地发生,就会显得班里很乱。谁当班主任也都会不甘心自己带出一个乱班来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成为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突破的一个难题。

观察分析表明,学生面对矛盾冲突时,往往采取的手段不科学、不理智,冲突发生后主动承担后果的意识不强,对于发生的事实真相察觉不清,日后在处理同样问题时依旧会不知所措,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而我又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导致效果总是不理想。这让我意识到,要去追溯学生矛盾冲突的本源,并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矛盾冲突的方法才行。在NLP“教练技术”中,我找到一些答案,如“肯定一个人的行为或表现所产生的良性改变,要比批判、否定、矫正一个人的行为或表现要好得多”,这为我有效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指明了方向,我从中领悟到,要通过改善矛盾冲突双方的心智模式,来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和提升管理效率。该技术能有效地引领人的行为呈现出三方面的良好效果:一是觉察事实;二是承担责任;三是优化行为。

青春的躁动需要用爱引导、用爱抚平,但也需要辅之以科学的技术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青春的记忆美好而鲜活。我开始尝试利用NLP“教练技术”,引导学生阐述事实,询问感受,找出事实发生的真相,如何在冲突中减少影响或危害,日后面对同样的事情时如何选择。通过一步步地询问,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内省力,使他们认识矛盾冲突的本质和掌握相应的应对措施,有用、有效地解决矛盾冲突。当学生再次与他人产生矛盾时,能快速察觉事实,承担责任,优化行为。

两年来,我运用NLP“教练技术”解决了许多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缔造了温馨、和谐、有爱的班级氛围。通过“教练技术”,我发现学生比较有效地明白了矛盾冲突的本质和正确的应对措施,班级内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自然地缓解了,人际氛围也渐渐和谐起来。

四、“理解层次”引领积极人生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具有明显的学科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则更侧重于对人思想的改造、人格的塑造。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来看,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大多沉湎于理论灌输,收效始终不是很理想。而NLP“理解层次”技术手段,则在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新的可操作方略。

NLP“理解层次” 技术手段,将大脑处理事情分为六个层次,由高到低分别为:灵性(精神层面)、自我认同(自我意识)、信念(价值观)、能力、行为(情绪)和环境。其中,环境、行为和能力为理解的下三层,由意识主导,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而信念、自我认同和灵性是理解的上三层,由潜意识主导,我们很少刻意去思考。学生在看待人和事件的过程中,往往受能力、行为(情绪)和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忽略了信念、自我认同和灵性对人和事件的重要作用。

在面对学生专业学习困难时,我从环境、行为和能力三个层次,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班级他人对自己学习的影响、学生自己的学习态度、准备的充分度和专业学习的能力水平以及悟性,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在学生面对家庭关系不和谐而困扰时,从环境和行为两个层次,引导学生分析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和自己能为父母所做的事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有效解决了学生家庭成员之间和亲子之间的冲突。当学生干部出现领导力缺失、执行力不强等问题时,我从信念、自我認同两个层次入手,帮助学生干部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中来,班级管理水平与日俱增。这些从不同理解层次出发的教育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和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资深“课改校长”任永生在解读陈宝生部长在今年教师节前提出的关于“掀起‘课堂革命’”这句话时指出:“课改不论你说多少话,你思考多少问题,如果我们抓住以上的四个关键,即心灵革命、观念革命、技术革命、行为革命,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会大踏步的前进。”我觉得这也适于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班级管理,更需要进行“心灵革命、观念革命、技术革命、行为革命”,我的进一步解读即是:“治班育人要从观念革命开始,进而辅之以新的技术手段,用心灵自治引行为自治。”实践表明,NLP技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认识与个性发展,也加强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两年NLP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运用,班级呈现出明显变化:团队凝聚力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学生看待问题更加阳光、积极,同学之间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实现了从心灵自治到行为自治的升华。

我终于发现,很多的外部机制并不具有左右学生行为的力量,而NLP技术的运用,可以让班主任在面对班级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时, 有了更多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而由其引发的心灵自治,能激发出学生的行为潜能,是治班育人可以尝试的有效方法。

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企业所面临的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精通市场竞争游戏规则的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这也给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作为职业经理人如何利用如此良好的机遇与企业及股东合作来拓展自己的执业空间,得到企业、社会、公众、与员工的认可?本文试图从职业经理人之诚信价值取向来分析探讨职业经理人在与企业的合作时应该把握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职业经理人 诚信 价值取向

职业经理人(Professional Executive)是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人,他们掌握着或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对所有者负责。相对于企业的股东或所有者而言,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或拥有专业技能、精通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是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长期生存与发展,谋求相对竞争优势而聘用的管理专家。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出现,是企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企业管理高度专业化的结果,是企业管理成熟的标志。

职业经理人诞生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职业经理人是伴随着企业制度的变迁而产生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职业经理人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它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引发的所有权与企业控制权(资产控制权)分离的必然结果。

由于职业经理人是管理分工的结果,企业的所有者将资本交给职业经理人去运作,而运作结果的好坏既不能完全预知,又不能完全控制。由于经营本身既存在着各种客观风险如政治、经济、市场、技术风险等;同时还有各种主观风险如职业经理人的能力、道德风险等,所以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矛盾和冲突,即委托与代理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能力冲突、利益冲突、道德冲突和信念冲突。这些冲突既可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职业经理人具备系统的管理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职业经理人不但要立足全局,承担风险;而且还要聚才如技术专家、营销里手、管理精英等各种人才,与他们共同的努力,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自我生存和发展。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成熟的、专业的职业经理人逐渐为企业所青睐,且资源奇缺。他们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然面,近年来在中国频频出现职业经理人与原企业的纠纷,造成企业经营大起大落,突显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躁动与诚信的价值取向。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方职业经理人自由流动中的涛声不惊、平稳交接。

职业经理人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他们是经济人不是神仙,他们在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有所回报,也会追求本身价值的最大化。但他们更是社会人,在追求经济的物资享受的同时应关注其社会价值,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和环境的责任,亦即职业经理人的诚信价值取向。

一、恪尽职守,忠诚企业

恪尽职守就是要求职业经理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尽职尽责。在职业经理人与企业(企业所有者)的职业性管理关系(或称委托——代理关系)确立之后,职业经理人就应以企业主人翁的形象出现,在企业授权的权力范围内自主独立地、不受干扰地行使经理人的职权。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是具有一定弹性,其职责边际也无法精确地定义,其业绩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需要时间来评价,企业所有者只能关注到结果,而很难把握过程,因此敬业精神就成了职业经理人的首要素质或行为准则。

职业经理人从执掌企业开始,其决策和管理行为左右着企业的命运,是企业的灵魂和领军人物。因而职业经理人应对企业负责,应该诚信于他所服务的企业,充分体现应有的敬业精神,尽自己的全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维护企业利益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既要考量公司的短期成果,也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利益。

企业所有者聘用职业经理人的目的是利用职业经理人拥有的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职业化的管理行为,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的赢利能力。因此职业经理人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要为股东创造价值。但职业经理人在努力维护股东正常权益与利益的时,应该掌握道德责任、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的界限和尺度。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或股东的信任去反对股东,也不得直接利用去职前在职业经理人位置上获得的各种便利如公司的秘密文件和技术资料去培养、扶植或另立山头与原企业相抗衡或损害公司声誉。

二、信于员工,信于社会

诚信是基于人类理性所产生的一种普遍性行为规范,它是个人的内在品质的体现,市场经济越成熟对人的诚信要求越高。职业经理人作为社会一员应当诚信于与之交往的自然人,包括企业的员工;诚信于商业人(即客户)与社会。只有取信于人,取信于社会,才能同他人正常的交往,得到他人与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企业的正常运营需要所有员工的配合与支持。职业经理人应与员工坦诚沟通,向员工公开企业的运营情况,取得员工的信任与支持,维护员工的合理权益,企业员工才能心情舒畅的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智慧与创造力,激发他们的高度负责和自我控制的责任心理,产生蓬勃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有利于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发挥与施政方针的贯彻执行。与此相对应的是不论社会还是企业都需要榜样的力量,在企业中经理和主管决定着企业政策方向,并被员工视作行为的榜样,职业经理人的诚信价值直接影响着员工的道德水平。

诚信是人类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商品经济更是建立在诚实和信用基础上的商品交换经济,所有经济活动从诚信开始。由于市场经济的内在特殊的潜规则,每一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独立、自主的权利主体,有着对等的权利义务,人们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公平交易,有约必践。这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伦理价值,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价值要求。职业经理人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市场行为个体,承担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秩序,更应该遵循诚信价值规范,包括维护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国家利益,自然环境保护等。

三、德高于利,行之由衷

诚信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企业法人群体的领路人承担着一些特殊的道德义务,不仅仅是承担个体的道德责任。一方面,职业经理人作为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在所承接的企业,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承担实现企业目标的责任,忠诚于职业角色,捍卫企业所定的道德规范,以诚信为原则,维护企业及相关者的利益,抵制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要为自己所有的决策所造就的结果负责,这也是职业道德规范诚信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还要作为行业的一员承担整个行业的道德责任,这个行业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并维护社会包括公众以及其专业领域中的客户——雇用企业的权益。基于不同的职业的经理人有着不同的特殊义务。亦即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会有某些特殊的道德义务要去遵循。职业经理人的诚信价值要求也是基于其所从事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义务。

职业经理人在其所执掌的企业中,一个小的决策失误或一个自利性的举动,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如果职业经理人违背职业道德,而做出的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则有可能会使企业所有者丧失企业的全部资产。这种行为也会极大的毁损其个人信誉、地位以及个人财产损失。这两者相比职业经理人的损失应该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职业经理人作为道德主体在遵循一般的伦理道德即一般义务的同时,对其所从事的具体职业应该要遵循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并且应该是自身自主自觉的行为。选择从事专业化职业,实际上等于选择承担更多的职责。

四、融合利益,诚信执业

现代企业一拟形成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职业经理人是拥有专门的企业管理知识与管理经验的职业化的企业管理执业者,他们与企业或企业拥有者的目标与利益祈求是不一样的,尽管许多雇用者会将企业利益与被雇用者利益挂钩,这也是职业经理人所追求的利益之一。但他们之间仍然还是存在矛盾和不一致的方面。

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主要是以投资收益形式对企业利润的最终占有,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资本收益最大化;而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的代理人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追求的目标是个人效用的最大化。由于存在不同的目标与利益,在现代公司制的运营中潜藏着职业经理人背弃或侵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可能性。同时,职业经理人的个人信念与企业所有者的价值观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有时会发生信念冲突。冲突是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不同的价值观与所处地位的不同所造成的。这种冲突往往是深层次的,会反映在双方所追求的目标差异中,与利益冲突交织在一起。

当职业经理人与企业所有者之间发生冲突时,诚实守信,对自己的职业负责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对其的重要要求。职业经理人要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相融合,既关注企业短期利益,也关注企业长远发展,不能将企业的目标和利益与自身目标和利益割裂开来。只有企业得到发展,职业经理人自身的追求才能得到实现,才能有良好的口碑在业界传颂。在出现冲突和差异时应适时找到弥合和缓解的方式方法。极端性行为不仅有损企业利益,对职业经理人的执业生涯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在陆强华案中,陆强华率创维部分员工转投另一家电企业的行为。他背弃了作为代理人经营管理企业、为企业谋利,即使离开也不应投奔竞争对手损害原企业利益的职业角色定位,其职业道德操守令人质疑。

因此,职业经理人必须要把握自己的诚信价值取向,对自己的职位负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企业忠诚。

五、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现代社会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社会、公众、环境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应在在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公平、正当、理性的手段,以自己创造性思维、独树一帜的经营来追求企业与经营者个人在经济上的利益最大化,社会与公众效益的广泛性,环境上的可持续性,以创造企业、个人、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应该以自己的才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支付,在社会认可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前提下,赢取企业、社会、公众、员工的信赖,并使自己及委托自己的企业或企业所有者获得回报,由此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总之,在中国特殊社会与经济环境下,中国职业经理人这一行业还不成熟,缺乏健全的基本行业保障与管理制度的制约,职业经理人为共同净化职业经理人环境、培育行业自律精神,应该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进取意识、风险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等素质。自觉地以现行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以诚信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做一个恪尽职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职业道德,值得社会、公众、企业(或企业所有者)、员工信赖的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参考文献:

[1]李新平:论经理的职业道德及其信誉基础[J].北方经贸,2002(9):17-18

[2]张维迎:质疑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J].中外管理导报,2001(1):4-6

[3]赵波:中国职业经理人生态报告[N].中华工商时报,2003-10-9(2)

[4]徐嘉:诚信建设与道德导向[J].道德与文明.2003(6):26-29

[5]霍爱玲:我国职业经理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4):91-93

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通过解读西方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自我管理”理论,探讨了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 青年教师 自我管理

随着地方新建高校持续增长,为了弥补师资匮乏问题,各高校在短时期内引进大量年轻教师,统计数据证明在我国二百多所高校中,青年教师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青年教师的管理问题,但是学校方面的管理属于“他律”,治标不治本,并且主要是针对工作业绩考核等硬性指标管理,最终起决定影响的是青年教师的“自律”,即自我管理,也就是将理念内在化、行动化,准确定位工作职责,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真正做到“传到授业解惑”。在此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自我管理”思想可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 彼得·德鲁克“自我管理”思想解读

在很多西方管理学家仍将管理焦点聚焦在管理别人的时候,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在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却提出了“管理自我”,认为管理不只是管理别人,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对于组织的管理者,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属于知识型员工,可以说是典型的“自我管理”代表。如果青年教师都可以从中吸取精华,转化为实际行动,必将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从而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同时学校可以节约管理资源,学生更是从老师的言谈举止和教学中受益匪浅,用战略眼光来说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才会越来越醇厚,精神文明才能更上一层楼。

2 德鲁克“自我管理”和青年教师的有机融合

2.1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通过自我管理增强职业认同感

德鲁克提出的自我管理必须先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是谁?”在德鲁克看来,看清自己是成功迈出“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只有看清自己,知识工作者才能适才其所,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更好地自我发展。求职者之所以选择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是出于对这个职业的热爱,但不可否认有很多人是迫于就业压力而进入,加上制度政策原因,出口不畅,所以职业认同感不强,价值观很迷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认可度不高。这是一种普遍而严峻的问题,而德鲁克的自我管理对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青年教师首先就是要认清“我是谁?”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既然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就要深刻领会其职业道德规范,发觉自身优势和潜能,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言谈举止都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谓。也就是当你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你就比其它的职业更多一份责任和尊敬。如果青年教师都有这样的职业认同感,都这样进行自我管理,工作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成绩也会随之显现。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发现自身长处的自我管理途径就是“反馈分析法”,即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进行比较。青年教师完全可以按照学校教学安排把一学期或者一学年当作一个计划周期,记录下自己要在教学效果、科研目标等方面的预期,最后盘点总结,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优势所在。如果继续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学习或更新知识等手段提升教学技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对于自己的短处,尽可能少浪费精力去改善。通过这样几年的自我管理模式训练,必能增强教学效果和职业认同感。

2.2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通过自我管理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

德鲁克提出的自我管理的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是“我属于哪里?”和“我能做出什么贡献?”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很有天赋的人,至少要过了二十五六岁才知道他们将身属何处。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准备把握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青年教师一般也是从一个高校毕业进入另一个高校,社会经验积累较少,面对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大量正面和负面信息报道,在个人归属感和责任感认定方面普遍存在或长或短的迷茫彷徨时期,也就是对所属高校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较低,经过自我思考和工作体验,如果能够很清晰的认定:我属于高校教师,我只有通过组织这个平台孜孜不倦的努力来展现自己的才华,让我所教授过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依然感恩于高校老师的教诲,才是我最大的价值体现。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的自我管理方式可以用暗示激励和榜样激励法。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人潜意识的心理能量是极大的。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和信心久而久之就会真实地影响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使我们的人生轨迹朝着自我所期许的方向发展。正确的心理暗示是建立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基础之上的,它能產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它可以使人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目标而不是放在挫折上,放在成功的希望而不是失败的恐惧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榜样的确定,青年教师可以从朋友、同事中找到值得学习的榜样,也可以从历史故事、名人自传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比如老一辈教育家那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念。青年教师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一旦认同和增强了自己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就会热爱和忠诚于自己的教育事业,从而也达到自己事业的高峰。

2.3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通过自我管理学会沟通和共赢

德鲁克提出的第四个问题是“我如何对维系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在现代社会不管是组织成员还是个体职业者,大多数人都要与别人进行合作,并且是有效的合作,很少有人是靠自己单枪匹马而取得成果的。要实现自我管理,你需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起责任。这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是要接受别人是和你一样的个体这个事实。也就是说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做事方式和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须知道共事者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这个道理听起来很容易明白,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会去注意。其次是沟通责任。组织大部分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他们又是采取怎样的工作方式,专注于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而这些人不了解情况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去问,结果也就不得而知。现在大多数人都与承担着不同任务和责任的人一到工作,为了取得积极成效,迫使人们要积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全方位沟通。组织已不再建立在强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彼此喜欢对方,而是意味着彼此了解。因此,人们绝对有必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

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要面临学校、院级、教研室、同事、所教学生等多层人际关系的沟通交流,如果按管理学的简单分类即分为对上级、平级和对下级的沟通。在这个自我管理过程中青年教师对上级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去沟通,让领导明白你的优势特长,从而知人善任。因为领导面对众多下属,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明察秋毫,从而有可能导致人岗不匹配等人才浪费问题,对平级的同事来说应该是尊重和互动式的切磋交流,从而汲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对下级也就是学生更应改采取多种方式的双向及时沟通,把问题尽量消灭在萌芽阶段,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认识到高校这种组织的人际关系相对还是简单的,所以只要有意识的积极沟通,一般都会取得共赢的结果。

德鲁克在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出的“自我管理”思想可以说掀起了一场管理革命,作为自我管理典型代表的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应该抓住机遇,深刻领会其要领,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认同感、价值观、归属感、责任感、沟通和共赢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合理定位,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著,许是祥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9-01.

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肩负着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责任。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中学班主任,我强烈地感受到自我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变化。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呢?

一、构建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管理模式

1.建立干部轮换制,让学生共同参与管理

班委候选人由每个小组推荐产生,全体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班委,班委确定后共同推举组成一个适合本班情况的最优化的班委。同时为锻炼每位班委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班级采取全体班委轮流“值周”制。一个班委干部除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另兼任一周的班长工作,十个班委半期刚好轮流一次。半期后,同学们再重新推荐新的班委候选人参加选举。这样一来,班集体的所有学生均置于主人翁的地位,所有成员无一例外地积极参与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创造既有民主又有纪律的集体生活中体现出责任感。通过轮流制,班委工作主动性加强了,独立解决班级发生的问题也更迅速和有效了。我还定期对新班委进行培训,第一次班委成立后由班主任亲自培训,后面轮换后新的班委干部由原班委进行培训,形成良性循环的轮换和培养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2.建立岗位责任制,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

我班设立了由值周班长负责的班级管理制度,各个班委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公示于班级中,遇到不能独立处理的班级事务向值周班长汇报。这样设岗,有利于突出班委会的服务意识,奠定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基础,通过集体讨论找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的办法。全班细化设置岗位,让学生承包班级中的每一件事务。比如有专门处理讲桌卫生的、关门窗的、倒垃圾的、抬饮用水的……只要是事就有人去管理承担,大家定的岗,落实也很容易,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争先恐后地上岗,还给自己起了很好的头衔,班委负责监督。作为班主任我还及时鼓励他们,班委可以与时俱进提出新设岗位,比如针对校园安全问题,就可设安全自救逃生宣传岗,再比如近段时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流行,可设防范病毒宣传岗等。

3.建立班级奖励制,让学生乐于参与管理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走近学生,和学生谈心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爱。“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满爱的教育,因为离开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就谈不上任何教育。”特别是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我通过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我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特别注意肯定学生的进步,总是及时给予表扬。而学生获得的精神奖励就是他再次积极上进的动力。可以说,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对班级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对涌现出的优秀学生,每学期班级都会面向全班学生评选“进步之星”“劳动之星”和“文明之星”,评选优秀班干部和最佳班长等,通过先进带动后进,最终实现班级的和谐发展。

学生都有崇拜伟大人物的心理倾向,他们会将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所以,我常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崇拜的名人,与全体同学分享他们的成功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全体学生的榜样。

二、构建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的活动模式

1.文体活动让学生大胆承办

为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班级的活动始终坚持学生办的原则。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大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同学们的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社团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我校设立了很多社团,鼓励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时间,根据各自不同的爱好和个性,让学生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社团,并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参与社团活动的乐趣,体会在社团活动中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方法,理解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三、构建以学生自我认识为主的评价模式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和改正自身的缺点不足,更好地规范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舆论和监督作用,形成了三级评价模式。

1.学生自我评价

在班级开展学生自我评价,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建立成长档案,将自我的评价记录于档案中,每月拿出来对照,自己变化了多少,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变。

2.小组互评

利用班会课时间,小组内同学相互评价,对组内同学的表现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了解自己在小组内同学心目中的印象,达到学生影响学生的目的。

3.班内互评

我们班级每个学生每周都要写“成长记录”交到班主任处。班级的同学对任意一个同学都可以进行评价,将自己对同学的看法写入成长记录册中,班主任将这些看法委婉地传递给学生,达到学生自我再认识的目的。

四、构建以学生自我反思为主的悟理模式

人的反思是来自于思想甚至灵魂深处的东西,反思得越深刻越能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繁忙而紧张的学习中,让学生抽出时间进行自省自悟比老师的空洞说教效果更好。

1.个人反思

学生的相互评价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大的影响,但不一定能内化为道德品质。所以我经常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自我反思活动,如在每周的成长记录册中说出上周自己最满意的地方,最不满意的地方,再说出本周自己最需要努力的地方,构思一下接下来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反思总结自己一周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改进和完善自我。

2.小组反思

每周的班会课值周班长会组织召开小组会议,由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讨论上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注意,谁有进步,谁还有问题,有什么问题,然后组长再在全体同学面前说本组上周存在的问题以及本周的计划。

3.集体反思

当班级取得重大成绩或出现比较大的问题时,我都会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反思。例如我经常引导学生开展这样的讨论:和我们年级最优秀的班级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借以引导大家学习先进,总结经验教训。每次学校举行大的活动后,我更是不放过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反思的大好时机:开展“我们为什么能拿第一”“我们为什么失利”等讨论,为学生搭建反思的平台。引导大家在胜利中找差距,在失败时找不足,在集体的讨论中让他们进行思想的交锋与碰撞,相互启发,在对自我的审视反思中不断升华自己,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总之,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班级管理应该追求的教育理想。但是,自我教育不是放任教育,也不是松绑教育,它的实施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引领,要实现学生更好的自我教育,对教师的管理艺术和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中学

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初中阶段,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不成熟的状态,因此很多学生在初中时期都会表现出叛逆的心理,进而致使在学习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出现阻碍。同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给班主任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班主任在对班级展开管理时,很难将管理的实质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现象,班主任就应当主动地对班级的管理方式进行提升,不断地融入自我管理的理念,以此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目标,让他们更好地在学习中达到自律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中班主任培養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进行探究,通过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借此能够给初中班主任在管理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88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与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在传统的初中教育管理方式上,都在逐渐发生着转变,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从目前的教育模式来看,已经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慢慢地转向了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方式,而这也对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严重的缺乏,导致在实际的学习中无法正常的进行自我管理,所以就需要初中班主任不断地提高管理方式与能力。

一、初中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简析

1.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权威性过高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严重不足,因此就需要班主任对他们进行引导;而在一定程度上,班主任也可以看作是初中班级中的一个“主心骨”,所以很多时候班主任都是在班级中有着很高的话语权,不能将学生对于管理的需求进行了解,盲目地对管理下达自己的观点;使得在班级的管理中,过度的将班级管理的权利收到自己的手中,以此实现对整个班级的管理和监督。所以在很多初中班级中,班主任就成为管理的主要责任体现,而这种权威性就很容易被学生所反感。如在班主任对班级展开管理时,学生表现出不遵从、不服从、不配合的逆反心理。而在新时期下,要想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需要将这种权威性进行释放,由学生自己对班级展开管理,班主任在中间进行宏观的调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在现实中却恰恰相反,班主任的绝对权威性影响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进而致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培养。

2.管理内容不全面

针对现阶段的学生教育情况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应当达到“智育”的目的,而自我管理的培养就能够很好地促进“智育”的达成。而要想达到“智育”的目标,就需要初中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管理方式,将管理体现在不同的角度,而不是仅仅限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管理,生活中、社会中都应当有管理的渗透。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在管理内容上都表现出不全面的情况,认为对班级进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成绩,进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管理。

3.班级管理理念落后

在初中班级的管理中,很多班主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传统班级管理与教育理念的影响,于是在班级的管理中经常以严格、严厉、严肃的方式展开管理,单一地认为在“严师出高徒”理念下,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学习效果的提升。长时间以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会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管理,是因为自身的害怕而不是主动执行的;这种班级管理理念的落后,不仅不能起到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还会使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进而产生很多的抵抗心理,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1.将班主任权力下放,充分利用班干部对班级展开管理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管理有着非常强的决定权力,很多时候对于班级的实际管理,都是有班主任自己一人进行独立的掌控。这种班级的管理方法,很难使学生接受,并且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表现的过于严格,很多学生就会出现畏惧心理,见到班主任就“敬而远之”,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不利于班主任对班级展开有效的管理。反而会使得学生在被管理的同时,极易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应当将管理的权力进行释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同时打造出一直高效的班级干部团队,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目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上减少班主任在管理时所面临的强大压力;对于班级中的情况也能及时的获得信息,一举两得。从另一个层面对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进行分析,除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压力之外,还能实现学生对学生的管理,让他们接受这种管理的模式,不会出现逆反心理,并且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班级实际的管理效果。同时为了避免在学生对班级进行管理时有的学生会出现“嫉妒”的心理,在班干部的选择上,实行“轮岗”的形式,以此来提高班级中的和谐氛围,使得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顺利开展。

2.增强德育的渗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班级的管理中,形成一个和谐的班风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而这就需要增强德育的渗透,使得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的状态,并且也能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管理。如可以在班级中定期地举行班会,采用班会的形式对班级中所需要制定的班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让班规能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要切实保障班级管理的效果,班主任要积极进行思想层面的教育渗透,通过班会活动等契机,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需求,并据此组织班级活动。而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整合,要求班主任关注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情感需求,掌握学生对社会道德的认知情况。立足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较于传统的“班会”管理模式,以明确的主题为核心,积极开展多形式班级活动,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与学生个体的管理。例如,根据班级管理的设计需要,明确班级活动的主题,在班级内组织小品表演、歌曲演唱等活动;了解班内学生对常见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程度,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实际效果而言,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此种情境下开展心理教育,告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以及妥善的处理方法,有利于学生培养出正确的处理方式;从思想层面给予正确的指引,开展德育,则可切实提高学生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判断能力。并且也能够通过班会,增强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认知程度,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特别是在班级纪律的管控上,促使他们实现自我的调整,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成效 。

3.制定柔性的班规,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学生的自我管理不仅仅是依靠班主任进行引导,最主要是要实现学生对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进而更好地促使他们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也能方便班主任对自我管理的培养。而在初中阶段的班规中,班主任在制定时,就应当充分地了解当前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不足之处,学生认为应当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自我管理等,集思广益,以此来制定出柔性的班规。在班规中因为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实行过程中他们也能自觉的遵守,进而达到激发他们自我管理意识的目的,使得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够得到更好地培养。同时在柔性班规的制定中,也要提前对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解;而班规的制定虽然在总体上是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但是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也不能让他们对班规的制定掌握完全的自主权。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培养中,应当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同时在班主任角度,也应当将自己的管理权力进行下放,合理地使用班干部对班级展开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初中生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英福《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我管理之浅见》,《知识窗(教师版)》2021年第2期。

[2] 李文运《自我管理是学生成长不可绕过的教育》,《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0年第Z2期。

[3] 孙新《班主任如何培养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文教资料》2020年第21期。

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提高家长教育素质, 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近年来, 经过各类家长学校的普及和各种媒体的广泛参与, 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己经有了历史性的进步, 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家长的教育能力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想从根本上提高家长素质, 笔者认为应当着力在明确教育重点、实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1.1 明确重点

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的,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 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 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 这样做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 对家长的指导还应当把重点放在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上。

1.1.1 帮助家长进行角色定位, 提高认识自身角色的能力

一些家长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辅导、陪伴或保障孩子的学习上。而对于教给孩子的基本生活常识、自理自律能力、日常行为习惯、为人处世的本领等等则弃之不顾, 使得教孩子做人这个家长角色的重要功能萎缩了。因此, 家庭教育指导的首要任务是让家长明确自身的角色规范, 帮助家长把劲使在教育孩子的刀刃上, 而减少那些本应当孩子自己做而无端地耗费家长精力的事情。

1.1.2 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掌握教育规律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孩子作为家庭教育的对象, 是独立的个体, 也是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社会成员。这是家长所应有的基本认识, 也是观念转变的前提。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 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人, 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社会的需要施以教育。

1.2 规范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

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 (

家庭教育是分散在每一个家庭进行的, 不像学校教育有统一的教育内容、规范的管理目标, 而且依家长的认识水平、教育能力的不同, 在实施教育中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强调对家长的指导, 不可能把所有的家长统一在一个模式上, 但就指导工作本身来说, 则存在着如何规范化的问题。而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是使对家庭教育和家长的指导成为政府行为, 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实施方可落到实处。

1.2.1 指导网络的规范化

家长是一个松散的群体, 但每一个家庭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 每一个孩子都在特定的学校上学, 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各种传媒的影响。通过社区、学校、传媒, 自下而上的组织和几种教育力量的横向联合, 形成纵横交错的家长指导网络, 所有的家长都能包容其中, 受到直接的教育。

1.2.2 指导队伍规范化

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 家庭教育指导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的队伍, 首先是理论研究队伍。搞好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指导, 是家庭教育工作上水平的必要前提。

1.2.3 指导内容规范化

即把对家长的教育纳入公民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组织有关专家对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研究, 不断更新、完善家长教育教材, 设置家长学校和家长自学的必修课, 保证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方面, 再辅以其他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

2 强化教师人格魅力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人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此加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它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潜入性的特点, 是一种深刻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者除了运用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外, 更应当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

2.1 示范作用

西汉杨雄说:“教者, 人之模范一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 教书育人, 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 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 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 不断地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

2.2 激励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 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 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 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少一点求全责备, 多一些欣赏赞美。

3 加强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1 为学生参与管理创造机会和条件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去培养与训练, 学校的大量管理活动是与学生直接有关的, 本身就要求学生参与管理。凡是学生能做到的事, 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而学生做不到的事, 教师应积极指导他们学着去做。

3.2 教师要当好学生自我管理的导师和参谋

教师要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并要为学生参与管理创造条件, 教师要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朋友, 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学生不会做的事, 老师要热情指导, 当好参谋, 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自我总结, 自我提高, 特别要充分发挥团、队、班委等学生组织的作用, 让学生在自己的集体组织中开展各种活动, 既能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主人翁精神。

3.3 培养集体观念

鼓励学生在集体主义的目标下, 自我管理和成长, 通过集体思想、集体感情、集体意志的熏陶感染, 通过个人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 找到自己的定位, 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 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地以集体规范作为参照, 自觉地按照“集体主义”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这不断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过程, 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3.4 发挥身边的模范榜样作用

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 身边的榜样更是如此。因为学生觉得身边的榜样特别可感、可亲、可敬、可学, 因而也更具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 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

摘要:教育是根本,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源泉, 重视人才的教育, 尤其是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是新时代教育的研究方向。重视学生完整的人格培养、个性的充分发展, 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上一篇:生态学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德育方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