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电子科技论文范文

2023-11-27

职业学院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是安徽省最大的企业——马钢投资兴办的一所具有二十多年办学历史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坐落于马鞍山市中心,马鞍山地处长江下游南岸,距省会合肥市180公里,是安徽省东大门,距南京市45公里,距上海300公里,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是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东向发展和长三角城市向内地延伸的重要门户,也是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六城市之一,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人杰地灵,有李白的诗意灵气,更有徽文化的厚重底蕴,这里是一方冶炼钢铁的热土。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马钢职工大学。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同时撤消职工大学建制。同年7月,学院开始独立招生。2009年8月,马钢公司为有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将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安徽马钢技师学院整合,成立马钢教育培训中心。目前,整合后的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优化了教育资源,增强了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学院目前组织机构健全,有办公室、政治处、人力资源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实习实训处、职业技能鉴定处、管理研究与科研开发处、成人教育处、后勤处、培训处等15个管理处室,设有冶金系、自动控制系、机械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基础学科部等教

1 学机构8个。现有教职工412人,其中专任教师21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6人,占专任教师的16.6%,全院高级职称119人,中级职称130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52.7%,其中高级工程师40人,工程师22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28人,学院还聘有兼职教师53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任教,2010年在校生达3799人。

学院占地面积395亩,建有6幢教学楼,1幢实训楼,11个计算机机房、4个多媒体语音室以及炼钢、轧钢、数控、汽车、电气等51个实验室和2个实习工厂。在省内外、马钢及马鞍山市建有68个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基地。还建有经省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厅批准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以组织冶金、机械、电气、计算机等近100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图书馆装有比较先进的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建有电子阅览室,藏书25.6万册。建成了千兆宽带校园网和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设有全国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考点;是中国商业技师协会高级营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酒店管理师、高级物流管理员认证考试授权考点。《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具有CN和ISSN刊号的正式刊物,《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报》是学生自编的、具有省内准印证号的出版物。

学院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在省内外建有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作为全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马钢,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冷热

2 轧薄板、彩涂板、大H型钢生产线和亚洲最大的车轮轮箍专业生产厂,是我国精品建材基地,也是我国最早的国际上市公司之一。马钢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不仅可为学院提供优秀的教师和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而且可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马钢历来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公司提出了“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财富,职工教育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大计,职工培训是生产经营的第一道工序”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新征建设用地187亩,经过几年努力,到2007年底,征地拆迁任务完成,公司投入6000万元。2008年,学院启动新校区建设工程,当年投入1000万元,新建一幢学生餐饮中心;2009年,学院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新建一幢教学楼、一幢图书楼、一个标准田径运动场,地下管网工程全面完成,总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设投资4100万元,设备投资900万元,2010年又投入1000万元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合计投资1.3亿元。

二、 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

(一)办学思路清晰,人才培养工作理念凸现。

兴办高职学院后,在马钢公司的高度重视下,首先调整、充实了学院领导班子。现任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均为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

3 有多年从事教育和管理的工作经历,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预见能力和决策能力,他们在研究国内外职教理论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开展调研,以开阔的视野和战略的眼光,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构想,理清办学思路,找准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工作理念。 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就业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立足马鞍山,辐射长三角,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思想品德好、实践能力强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院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创新的理念,确定了学院办学定位:依托马钢,面向市场,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完善应用型专业群,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途径,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目标定位:创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

(2)类型定位:以冶金、机电类、经贸类专业为主的综合性高等职业教育。

4 (3)层次定位: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4)形式定位: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积极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开展国际合作教育,形成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格局。

(5)服务面向定位:依托马钢,立足马鞍山,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6)专业定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设臵专业,重点发展冶金类、机电类、经贸类专业。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不断优化结构,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专业群。

(二)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是马钢投资兴办的、以冶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所依托钢铁企业,江、浙、沪、皖唯一一所冶金类高职学院,我们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建设安徽高教强省战略,服务长三角经济发展作为我们努力的目标。由于马鞍山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马鞍山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六城市之一,无疑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举全市之力积极进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当前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速发展的地方经济同样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赢得了难得的机遇,经济上的开放呼应,发展上的借力接轨,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急需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正是在这样的大

5 背景下,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推进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马钢公司和学院下大力气加快基本建设并加大教学设备投入,为迎接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先后投资1.3亿元,用于征地和新校区教学楼、图书楼、餐饮中心、运动场等建设,新建了轧钢仿真实训室、转炉炼钢仿真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几年的资金投入,基础建设,给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为学院赢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先机。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们努力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区域经济和学院自身发展实际,依托马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强化教改、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坚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紧密结合市场和社会需求,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科学合理设臵专业,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高职可招生的专业达到29个。目前有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1个,即冶金技术专业,校级重点专业5个,即电气自动化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旅游管理、数控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二是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学院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带动各专

6 业课程改革与建设,我们制订了《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下拨专项经费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从2007年起学院先后确立《炼钢工艺学》《微型计算机原理与结构》、《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轧钢设备》、《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等12门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三是深化教学改革。几年来学院加强课程教学大纲建设,在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基础上,先后多次制订(修订)高职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规范性、统一性,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特点。在此基础上强化教学计划制定(修订),各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遵循循序渐进、相对完整、衔接连贯的原则,充分考虑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承受能力,并根据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完善。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注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马钢,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在马钢各厂矿,每年马钢下发实习计划,厂矿按要求接受学生实习,在校外我们还建有一批顶岗实习基地,如浙江龙盛薄板有限公司、江苏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山鹰纸业有限公司、安徽泰尔重工,北京亚洲大酒店、苏州茉莉花大酒店、宁波达蓬山大酒店、太白山庄等,让学生真正在一线顶岗实习。在校内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技能训练。自动控制系在研制的全数字交直流调速系统实验装臵中,老师、学生齐动手,从设计、安装到调试,都安排学生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今年,学院和大连海事学院联合开发了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仿真软件,学院同时还建成轧钢、转炉炼钢等一大批仿真实训室,帮助学生在仿真状态下进行操作,

7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强监督与管理,学院把教学检查贯穿每学期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做好平时检查、期中检查和期末检查,平时检查主要针对教案、教学效果情况,采用同行评议、学生评议和网上评教等形式;期中检查主要针对课堂教学、教学进度、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采用院系两级检查,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掌握教学动态;期末检查主要针对教学执行情况、考核情况等,重点检查实验实习课程完成情况、试卷命题情况、课程小结等。近年来,学院还狠抓了学生的考风考纪,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实行诚信考试,使学院始终保持良好的校风、学风、考风。

四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学院坚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引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广泛采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把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列入课程的考核指标,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目前,高职有近80%的课程实行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2009年,学院对2#教学楼42间教室实施了实时监控,教学监督手段得到改善,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保障。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近三年,学院在省各项技能大赛中频频获奖,工具钳工、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维修电工、发动机拆装与调试、会计电算化等专业中张道连、刘建奎、吴伟、刘露等21名同学曾获

二、三等奖、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周云舟、张伟同学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8 五是加强教材建设。学院鼓励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出台了各种奖励办法,学院制定了《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教材选用和征订管理办法》、《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关于论著教材编写奖励规定》等制度,目前教师编写各类教材80多册,其中主编出版教材6册,我院计算机系张庆平老师主编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结构》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系郭向阳老师主编的《液压与气压传动》列入安徽省“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教师自编补充教材10余册,各类实验指导书20余册。

(四)突出主体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学院自建校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注重培养教学名师,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学院努力创造条件,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学院制定了《“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

1.优化结构,建立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院坚持“满足数量、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的基本原则,制定各项措施建立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一是制定了《公开招聘教师实施办法》,严把入口关,对新招聘教师的年龄、专业、学历都有较高要求,近三年共招聘青年教师13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使教师队伍的梯次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加强教师

9 进修培训,学院本着提升学历层次、提高实践技能的原则,按照学院、系部两级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进修培训工作。教师参与面达80℅以上,几年来,冶金、机电、英语、计算机等专业共有126人次教师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等高校学习进修,学院安排了王若贤、黄小可、杨成、汪为春、窦海巍、唐玢6名老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端强老师目前在北科大在读博士。三是落实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学院依托马钢公司的强大优势,每年安排各专业教师深入厂矿一线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0

7、0

8、09年共有108人次教师在宝钢、马钢等企业学习锻炼。

2.培养骨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各专业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制定了《学院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办法》,每两年评选一次骨干教师,当选的骨干教师实行津贴制,每月骨干教师享受津贴300元,优秀骨干教师600元,目前学院有骨干教师36人,优秀骨干教师6人。他们在人才培养、教研教改、学术研究、精品课程建设、示范专业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院重视培养教学名师,副院长梁赤民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安徽省模范教师,2009年,白建忠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龚义书、李平被评为中国冶金职教教学名师,黄聪玲、金秋乐、郭正莲等10人评为中国冶金职教杰出教育工作者,陶蓉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白建忠老师担任大学物理教学工作。作为教师,他有着精湛的教

10 学技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在科研方面他主持的《钢水中间包连续测温系统》科研项目,2008年初,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该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此项目已经在马钢多个单位推广,实现了项目研发成果向应用化的转移。白建忠同志曾多次作为优秀教师,受到省、市、公司的表彰。2001年,他就被学院评为骨干教师,并在当年荣获安徽省模范教师称号。2002年,他又被评为院优秀骨干教师。此后他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2006年,白建忠同志被马钢公司评为享受二等津贴的优秀科技人员。2008年,白建忠同志被马钢公司评为享受一等津贴的优秀科技人员。2009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3.专兼结合,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几年来,学院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总要求,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坚持强化“双师”素质,通过暑期培训,挂职锻炼,参加职工技能培训、鉴定,参加全国、省各类技能竞赛等手段使教师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学院专任教师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达52℅。

坚持专兼结合,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在马钢公司的支持下,学院聘请有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技术专家等53人担任兼职教师。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内培外引、自我加压,学院已形成了一支基本满足教学要求、结构相对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五)拓展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竞争力。

几年来,学院注重就业市场的开拓,以质量求生存,提高了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竞争力。近三年,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企业总体满意率为90%以上,不少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优秀管理人才。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1.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教育。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意见,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列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分管就业工作的副院长任教研室主任。就业指导教研室编制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选聘了24位就业指导课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按模块组织教学,收到良好成效。学院的这一做法在安徽省教育厅就业工作会议上得到了肯定和好评。在2009年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还获得了“三铜一银”的好成绩。

2.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学院各系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冶金系根据市场调研的情况,修改了教学计划,增加了有色金属概论、特种钢冶炼等课程,以适应有色和特钢企业的需要;外国语系针对学生历年来的就业状况,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旅游英语、宾馆酒店管理、公共关系学等课程,为学生毕业后的求职扩展了通道;机械系在重建实

12 习实训中心后,对机械类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进度安排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汽车等专业的机械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考证和就业;自控系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积极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利用课外时间分班开足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系还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其他职业能力证书的考核认证工作,积极做好就业服务,近90%的毕业生持有“双证”就业,这样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几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整体提高,表现在“三高一强”,即毕业生签约率高、本专业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3.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念的教育,多数毕业生做到了面向基层就业,几年来几百名毕业生在支援西部、农村基层组织和中小型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锻炼成长。2009年在毕业生支援西部建设、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冶金系、机械系和自控系的同学报名踊跃,有近50名同学被甘肃金川集团公司录用,服务西部企业。学院毕业生已从安徽省延伸到浙江、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地带,并逐步发展至福建三明、山东日照等省市。

4.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取得成效。

学院就业管理部门和各系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走出去、请进来”,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学生的就业成本。我们还加强

13 了就业信息化建设,加入了安徽就业网络联盟,及时更新内容,有效地发挥学院就业信息网站的作用。各系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双困”毕业生就业帮扶,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愿望。对于一些弱势学生,学院给予了更为细致的帮扶,2008届计算机系残疾女生于蓓蓓完成学业后,就业遇到了很大困难,系主任和她结成帮扶对子,经过学院系部共同努力,终于使于蓓蓓顺利就业。此事被马钢公司评为2008年的“十佳好事”之一。冶金系、自控系、机械系的女生就业难度大,从系主任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想方设法,广泛联络用人单位,推荐她们就业,在大家的努力下冶金系和自控系的女生全部落实了工作岗位,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受到了省教育厅的多次表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六)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鲜明。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学院坚持依托马钢,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及地方企业的合作,坚持工学结合,重视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高。

1.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几年来,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深度融合、重在质量”的原则努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在合作机制上,我们与省内外102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规定了合作的基本形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学院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专家按照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确定知识要求、能力素质、技能水平,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

14 方案;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我们在合作的企业中,选择了具有先进工艺、先进设备、规范管理的企业做为实习实训基地。几年来,通过我们不断努力,正式签约的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达68个。

2.规范顶岗实习,体现工学结合。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把顶岗实习做为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抓实抓好。学院对所有专业提出了不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要求,并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考核办法,建立校企双方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配备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顶岗实习计划由企业和院系共同制定,学院还将顶岗实习和推荐就业结合起来,采取集中安排和分散解决的办法,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的实习岗位,各系根据专业特点把毕业阶段的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实现了“工学交融”的改革设想。

3.加强科研开发,服务企业、地方经济。

学院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的发展战略,引导科研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学院制订了《科研管理办法》,近年来加大了科研开发的力度,仅2009年,学院就组织了39名教师参加了23个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研究、科技工程、人文社科、管理信息工程、决策咨询、教研教改等众多方面。其中,“钢水中间包连续测温系统”已在企业多家单位推广应用,“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和管理协同信息系统”在马钢25个二级部门推广应用, “管道输运段铁矿浆多参数在线连续测量系统”项目通过了阶段性鉴定,现已进入工业化生产研制阶段。

15 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工作,一是每年做好马钢内部员工培训,学院按照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技术业务层、操作维护层等不同对象及不同专业类别,分类分层进行培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同时,做好培训项目、培训课题、培训教材的配套研发工作,打造企业培训精品课程和品牌项目。建立一支专兼职培训师资队伍,2009年举办了各类管理干部及技术岗位培训共28大类62个培训班,培训学员4075人;举办了职工操作维护岗位培训共104个培训班,培训学员3958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次。

在立足马钢的同时,我们还主动服务社会。为市社科联开展了皖江城市带的经济社会调研,为安徽长江钢铁有限公司培训生产一线骨干,为江苏沙钢集团培训了部分员工,为太原钢铁公司建立了员工英语等级考试试题库,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赞誉。

(七)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

面对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走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路。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达到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

学院在2001年建成千兆校园局域网,建成邮件系统,校园信息网络平台初见雏形,但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建设信息化校园和电子校务

16 的要求,我们感到还有很大差距。根据现有条件,学院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2006年按照省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的要求,学院以申报《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为契机,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了统一的规划,随后此项目被列入2006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项目。由此,学院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快车道。2006年学院开始运行 “教育行政办公系统”,学院网站更新了主页,办公基本实现自动化;2007年购入了“正方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正方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C/S或B/S应用模式,快捷高效的进行信息管理、查询和应用,实现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信息化;2008年随着新校区建设的开始,校园网更新扩建、“校园一卡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入了统一规划设计阶段。学院通过多方考察和调研,对校园网的架构进行了改进,通过了采用以宽带接入服务器为核心的方案,取代了一般三层路由交换机为核心的方案,这个方案大大提升了路由交换能力,同时以宽带接入服务器为核心可以更加精细地管理到每个用户,在汇聚层中使用二次封装虚拟局域网标签技术,真正的做到每个用户的隔离,预防了校园网里其他用户的病毒危害,最大限度的使用了有限的带宽,保障了校园高速的网络环境。2009年8月校园网更新扩建完成,一年来网络运行稳定,随着“校园一卡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成,以及教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数字化技术的综合运用,校园数字化建设初见成效。作为一所企业兴办的高职学院,我们还注意加强与企业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2010

17 年,在马钢自动化工程公司的支持下,通过VPN技术,实现了我院与公司MIS系统的点对点互连。

目前,学院将着手进行IPv6技术的应用和实现校园统一身份认证。随着对数字化校园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加深,学院在新形势下将对数字化校园模式、内容和建设作深入探讨,真正使校园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八)建设校园文化,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培育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构建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这是我们几年来的一贯做法。

首先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学院加强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建设,在校园的选址、校园的建筑与布局、校舍内部的陈设布臵上,增加投入,几年来学院新建、扩建了教学楼、实训楼、图书楼、学生公寓、餐饮中心等,突出了校园建筑的外在美,优美的物质文化让人耳目一新、舒适愉悦。同时在学院的道路两旁、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以及学生公寓区等场所营造文化氛围,文明用语形象化,共用设施人文化,校园内绿树绿草如茵,四季鲜花常开,优美的环境,良好的人文,提升了学院的文化品位。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上,学院经过长期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了一种理念和追求。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托马钢为企业服务,面向市场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方针;树立了“创品牌院校,育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全体学生”

18 的办学宗旨; 明确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的发展战略,实施 “以德为魂,以能为本,以勤为径,以创为先”的育人方略;倡导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的校园风尚;努力形成“团结、进取、严谨、求实”的校园精神。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院还坚持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科技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每年举办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田径运动会,大学生健美操比赛,迎新联欢会等。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并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内容众多,涉及到现代科技、人生哲学、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学院还制定了相关规定,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到选修课的教学计划中,加强了人文精神和综合素养的培育。在校企合作办学实践中,我们还将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之对接和交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好学校,激发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职代会等形式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在师生参与的过程中,升华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面对经

19 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更高要求,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专业教师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带头人人数偏少,“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不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一是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进特色专业的高学历教师、引进企业高职称的能工巧匠,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强化在校教师的培养,加大教师进修、企业锻炼的力度,完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激励机制。

2.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实习实训条件等教学基础设施也制约了学院的发展,整合后的学院校园分散,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由于路途的原因,南北校区的教学资源还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改进措施一是积极争取马钢公司的支持,保证每年有一定的专项经费投入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二是学院根据自身特点,按照校园功能分类,认真做好学院“十二五”规划,统筹规划,逐年投入,分步实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进一步深化。

近两年,我们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还需增强,工学结合的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我们一是要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通过实践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

20 法。二是要突出冶金特色,依靠马钢优势,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大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训比例。

职业学院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1956年铁道部创办的株洲铁路运输机械学校;1958年,更名为株洲铁道学院;1962年,更名为株洲铁路机械学校;2005年,更名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据2021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62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开设有5个二级学院,25个专业;有在校生12000余人。

学院简介

学院性质:国有公办职业教育全日制普通高校。

学院地处江南重镇、铁路枢纽株洲市云龙新区职教城,环境优美。兼容“火车头”精神的铁路文化和“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承了半军事化管理的制度文化,形成了“铁的纪律、团结协作、敢于负责、甘于奉献,奋勇争先”的精神内核。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达100余项次。

学院“因铁路而生,伴铁路而长,依铁路而兴”,具有鲜明的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积聚了较强的.轨道交通特色办学动能。

办学实力

学院是铁道部确认的全国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铁路员工培训基地,是南方轨道交通运输集团董事长单位,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国家首批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单位业校企联盟牵头学校。湖南省首批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高校、湖南省首批大学生就业一把手工程优秀示范学校、湖南省首批大学生示范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和株洲市产教联盟发起学校,是株洲市人民政府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共建学校。

院系设置

学院现设铁道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铁道机车车辆与机械学院、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铁道工程与信息学院、继续教育与国际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体育课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铁道部优秀专业;铁道机车车辆与机械学院建有的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铁道工程与信息学院(原信息技术系)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曾发起成立了全国职教计算机协会,并连任三届理事长单位,同时也连任历届湖南省职教计算机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单位,是湖南省职教计算机师资培训基地,该二级学院与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创智软件园有限公司合作,根据NIIT教学体系培养软件人才,参加该项目学习的学生毕业时除发大专学历证书外,还可获得NIIT国际通用软件工程师证书,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学院现开设20多个专业,拥有一批省部级骨干示范专业,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铁道部特有工种鉴定站,实行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学院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前身是1999年原山东工业大学报经山东省教委批准成立的山东工大科技专修学院。2000年7月,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后,学院报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2003年10月山东大学科技集团与三庆置业集团签署了《合作共建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协议书》,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学院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定名为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是山东大学科技集团与三庆置业集团强强联合结出的教育硕果。学院新校区座落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济南市东部高教园区。校区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占地604亩。

二、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团委简介

共青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在学院党委和共青团济南市委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学校工作中心,踏实、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以 “ 务实——创新——发展 ” 为工作原则,以 “ 首育德能,拓展素质,积极参与,服务社会 ” 为工作指导方针,积极努力,扎实工作。活动内容集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活动主题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相一致,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做到参与、创新、和提高相协调。努力营造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大学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早日实现我院的总体建设目标做着扎实稳健的工作和付出积极的努力。

三、“2010迎新文艺晚会”举办的宗旨

本次晚会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发扬十六大“创新精神”的大环境下举办的,也是在鼓励各种人才不断涌现的愿望下促成的文艺盛会。通过这次晚会,我们可以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执行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将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这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锻炼了一种热情、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这次晚会是学生的盛会,更是我们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的盛会。我们本着弘扬新世纪大学生们的精神风貌,丰富学校的人文气息,加强同学之间和校际之间文化交流的宗旨,在广大师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同学各种才能的挖掘,以文艺活动的形式展示年轻一代对美的追求,对文艺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大家体验到明天的辉煌需要今天的踏实奋斗。

四、“2010迎新文艺晚会”举办目的及意义

金秋九月,我们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迎来了新的学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今年在我校各级领导们的辛勤工作下及广大师生的配合下我们学院的招生工作圆满完成。这无疑是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的综合实力以及在大学生教育方面无论从规模、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飞跃,已经成为各地学子们关注的焦点、奋斗的目标。

借着这样一个大好时机,为了迎接刚刚步入大学生生活的新生们,为了给我们凯文学院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实力的舞台,也为了其它各大高校及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我校,我们的迎新晚会就此诞生。

五、“2010迎新文艺晚会”节目整体思路及定位

整台晚会主要从表现我们学院的综合情况为出发点,通过院领导致词、诗词朗诵、歌曲、舞蹈、等多种方式来体现我们凯文学院的师生情谊,各级的和谐关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整个学院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

六、“2010迎新文艺晚会”节目流程与形式

正在制作中

七、“2010迎新文艺晚会”工作日程安排

时间:2010年9月20日晚7:00——9:00(暂定)

地点: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广场

参加人员:学生5000人(左右),教职工100人 具体安排正在制作中

八、“2010迎新文艺晚会”活动预算

本着合理、节约的原则,特制预算表如下,

待定

十、“2010迎新文艺晚会”预期效果及展望

我们凯文学院团委希望能沟通过这次晚会的举办,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树立我院学生们踏实奋进的研究精神,展现我院学生的风采,促进校际交流与相互了解,巩固我院的优势地位,从而树立我们学院的品牌,为今后的吸引人才和输送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一: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2010迎新文艺晚会”赞助及回报方案

1、享有本次晚会独家冠名权(单位名称写入晚会现场大横幅);

2、在所有宣传本次晚会的活动中均打出 “本次晚会由**单位独家赞助”的字样;

3、晚会现场,主持人将在开幕和结束时将分别说明“该晚会是由**单位独家赞助”;

4、单位名称将在晚会现场播出的视频文件PPT中列为独家赞助单位;

5、商家要求的其它合作方式,可酌情商量而定。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迎新文艺晚会”将长期举办下去,而学院团委还将不定期在学校内举办其它各种活动,真诚期待与您进行长期、互利双赢的合作。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院学院团委学生会

职业学院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1、志愿优先原则。优先录取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未完成计划再依次录取

二、三志愿及调剂志愿考生。

2、分数优先原则。按照各省招生办制定的投档比例接受投档。

3、对进档考生,尽量满

足考生填报的第一专业,接收非一志愿考生、不设置分数级差。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全景地图: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分数线: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报考指南: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职业学院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一)学习:

在集体中,我们班热衷于各类学术活动和专业竞赛,形成了严谨好学的风气。我班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认真完成各项课程要求,很少有缺课缺席的现象出现。课堂上同学们都会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收到老师的好评。作业基本能依时完成。课余时间,大部分同学都会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课外学习资料进行自修。学习气氛蛮好的。宿舍里,自习室里,图书馆里,甚至于一块草地上,都可以看到我们班同学辛勤学习的影子。在学院里的各类竞赛中,本班的同学都积极参加,例如本班的李光耀、李敏两位同学,在首届中国大学生“明日网商”挑战赛中略展姿风,值得可喜可贺。另外,目前刘振杰等同学也在为学院的“网页设计大赛”紧张地准备着。相信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会取得更可人的佳绩,再次为班争光。

(二)生活:

在日常活动中,班上同学积极参与,彼此间增进了友谊和感情,有助于团结和沟通。不久前,我们班就搞了一次别具一格的野炊,活动中大家嘻谈笑语,甚是有趣。在学院的一些活动中,我们班同学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例如,在学院的班际篮球赛中,本班女生取得了第五名的可喜佳绩,另外,唐杰作同学在“三笔字”竞赛中,也取得了二等奖的成绩。对于班上的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我们都给予极大的援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都锻炼了个人技能,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感情。生活上,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和支持,集体的生活美满而幸福。

(三)思想:

本班现有团员56名,其中3名党员,还有二名入党积极分子。本班同学思想纯正,集体荣誉感强。不久我们班搞了主题为“畅想青春、喜迎奥运”的团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尽显青春本色,火热的激情一如炎炎夏日,大家为奥运畅想寄语„„

在各位同学的团结互助和辛勤努力下,我们班评上了团活动的“最佳创意奖”、“优秀团支部”。值得一提的是,温秀丹等同学被评上了“优秀团员”,周小雅等同学被评上了“优秀团干”。另外,曾惠芳等同学在学院“献爱心”的志愿者活动中,积极做好工作,收到好评。这都充分说明我们班同学本着一颗真诚的自信心和坚强的责任心,做好本分工作,都为我们这个可爱的班集体贡献着力量。

【存在问题】: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在征程。56名同学踌躇满志,蓄势待发,正在用理想、热心,团结拼搏,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当然,征程途中,难免一些客观问题。我们还是要正视这些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上,个别的同学存在散漫无心向学的现象。不仅经常缺课,缺交作业,抄作业,而且还影响到了其他的一些同学,集体良好的学习风气受到冲击。另外,学习遇到问题,大部分同学未能够主动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指点。某些课程缺课、厌学的现象日益严重。

2、生活上,一些同学有离群的倾向,个人主义太强。同学们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

3、个别同学的生活作风不好,作息时间不合理。

4、某些同学不热衷于集体的班活动,集体荣誉感不强。

职业学院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第6篇

价值观, 是指人们对各种事物产生具体认识, 并在其基础上, 从而对事物的全面看法并产生根本观点。价值观体现了人们在现实生活的总体需求和人民对各种理想信念的不同追求, 代表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发展倾向。就业价值观, 属于价值观范畴, 它主要反映人们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以及对职业发展的目标。人们在追求与选择职业的过程中, 将人生态度、人生目标与职业选择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表现出对职业的认识, 以及对职业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同时集中反映出人们对职业的看法, 包括对就业选择的心态与一系列职业活动的价值取向, 由此带来的影响将会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就业价值取向, 是指在就业过程中, 就业主体对职业价值的定位与追求、评价及选择的一种倾向性的态度。其中, 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是其在就业过程中人生价值观的现实体现, 对其择业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 高职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变化。身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学生, 其个人就业价值观的变化, 体现在宏观方面, 则凸显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体现在微观方面, 则具体反映了其个人追求观念和就业心态的变化。

把握当前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趋势, 深入分析引发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主要原因, 积极探讨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对策, 有效引导其设定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更好的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就业环境

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无锡经济发展和高端制造的产业集聚高地——新吴区, 定位为“高新区办学、办在高新区”的一所高职院校, 学校依托无锡高新区雄厚的产业, 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办学, 就业区位优势明显, 就业机会较多, 具有优良的就业资源及工作岗位。

(二)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17届就业质量分析

1. 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总体就业率情况。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87%, 就业率达到较高水平, 充分就业的目标基本得以实现。其中, 协议就业比率占到84.53%为主要毕业去向, 其次是升学就业率占到13.72%。 (见表1)

2. 就业流向

就业地区分布其情况。学院2017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中, 其中92.41%的学生选择在省内工作, 符合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省内毕业时就业主要流向无锡市 (71.90%) , 其次是南京市 (5.74%) 、苏州市 (5.32%) 。

3. 行业流向

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行业已多元化的形式分布, 制造业所占比率最高为25.93%, 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所占比率为18.34%, 批发和零售业占到9.44%, 其他分布在房地产、餐饮等。

4. 职业流向

毕业生从事职业呈多元化分布,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率为26.95%为最多, 其次是行政办公人员 (19.14%) 、购销人员 (10.16%) 。

5. 单位流向

按照毕业生所在单位规模不同划分, 单位人数主要集中在100人以下, 所占比率达到46.40%。其次为101-300人规模的单位, 所占比率23.38%。301-2000人规模的单位, 所占比率12.23%。总体体现出2017届毕业生主要流向中小型规模的单位。

(三) 升学

1. 升学原因

增加择业的学历资本, 能够站在更高的求职起点上择业, 这促使更多的毕业生愿意选择升学深造的首要原因。这部分学生群体通过专升 (转) 本和各类自学考试等形式继续深造, 提高其个人学历的同时也增强了其未来就业的竞争力。据相关统计, 这一部分学生所占比率达到66.68%, 约占学生群体的三分之二;其次, 则是主要为了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所占比率为33.33%。

2. 升学满意度

据统计, 2017届选择继续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对升学结果的满意度所占比率为97.44%。 (图1)

三、学院学生就业价值观取向

以上分析显示, 高职学生不同的就业选择, 反映出其不同的就业价值取向, 这主要受到工作地域、专业交织取向、地区经济状况以及所处社会的文化、经济等变量因素的影响。

(一) 工作地域价值取向

71.9%的毕业生选择在无锡、无锡周边以及江苏省内其他地方工作, 这一数据反映出毕业生更加重视地域文化背景、地域文化的差异对其及其对未来个人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传统思想束缚也影响到部分毕业生群体, 毕业生更愿意在出生地或周边熟悉地域工作就业, 不愿走出去, 地域文化的认可以及家乡情结成为主导个人职业的评价标准。

(二) 专业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以电子类、软件类为主, 更偏向于理工科, 因此, 高职院校专业学生更加关注专业的成就感及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则依托专业, 而此类职业价值取向是最为理性的, 也是更加地符合我国高职教育, 近些年来不断培养和教授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

不管是为了追求单纯的人生目标, 还是未来对社会承担的贡献与责任, 以上职业价值观取向都是最大程度适应社会需求, 以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三) 学历提升价值取向

部分学生选择继续进修, 对个人学历进行提升, 加深专业知识学习, 以提高其择业资本, 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同时, 也避免了就业压力, 这也受到家庭要求及社会需求的影响。

(四) 工作环境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 学生群体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相比较弱, 他们更加关注在良好工作环境, 特别是工作其中的融洽氛围和愉悦心情, 看重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关系之间的和谐关系;还有一部分高职大学生仍旧抱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择业观念, 不重视基层一线的技术工作, 内心渴望能够获得国家机关、央企国企以及事业单位的岗位录用机会, 将心理因素作为相对重要的个人职业评价标准。

(五) 薪酬价值取向

日趋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成分与组织形态, 对于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有着最为直接和根本的影响, 学生群体的经济利益取向变得更加强烈和明显, 薪酬因素已经成为学生当前甚至未来很长一段阶段时间择业择岗选择的重要考量, 就业更多是学生将来谋生的手段, 薪酬则是个人职业的评价标准的主导之一。

(六) 发展空间价值取向

学生群体的事业进取心较强, 期望更加远大的个人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特别是一线和二线城市成为意向择业的优选和首选, 期待能够在其中获得更多的工作学习机会与个人发展平台, 工作的成就感作为主导个人职业的评价标准之一。

四、完善素质教育体系,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

(一) 强化就业指导

学院开设了大学生就业辅导课程, 以及相关思政教育课程, 通过课程的专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认知和自我认知能力,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增强心理承受力。在开展职业意识的启蒙、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加快树立职业理想教育的同时,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特点, 重点强化和培养学生群体职业生涯设计的相关能力素质。

(二) 强化专业技能

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 强化人才培养结构, 突出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与职业对接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 切实提高其专业能力及业务能力, 打下扎实基础。强硬的专业基本功, 熟练的专业技能, 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适应社会的本领。

(三) 加强心理辅导

学院设立了就业合作处以及心理辅导站, 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就业选择及就业问题以及产生的就业压力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匹配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与心理职业倾向, 有针对性地树立和引导高职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更好地激发广大学生的个人潜力和学习动力, 促进并达成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四) 提供就业平台

学院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每年举办毕业时双选洽谈会, 以及利用广大师生的人脉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五) 加强政策指导

通过更多贴近实践的校企合作, 并且在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条件下, 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努力做到将学术专业能力的培养和高职素质教育的目标相互融合、无缝对接, 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充分学会如何做职业人和职业事, 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五、结语

就业价值观对高职学生择业取向和职业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渗透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在新时期和新常态下, 如何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着重把握群体呈现出的新特点, 对于有效解决现阶段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就业指导相关工作, 更加有利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这都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本文, 对学院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学院可以通过强化就业指导、强化专业技能、加强心理辅导、提供就业平台、加强政策指导等方面,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有机地将高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相融合、对接, 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如何做职业人、职业事, 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17届毕业生, 调查该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从毕业生的就业流向、行业流向、职业流向、区域流向等多个角度, 重点分析了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取向,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引导。

关键词:就业价值观取向,分析,引导

参考文献

[1] 向凌云.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6) :107-108.

[2] 方留, 孙祥, 李宏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趋势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2) :78.

[3] 沈东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研究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2) :123-125.

[4] 李欣.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探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 :54-56.

[5] 张晶.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取向及对策思考[J].林区教学, 2015 (5) :72-73.

上一篇:两层三体式社会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报纸专栏品牌经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