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范文

2023-09-21

先进制造范文第1篇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直接或间接为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政府管理等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结构中最具活力、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近年来,随着园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逐步进入了工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已具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条件。我室在深入园区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园区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以供领导参考。

一、生产性服务业概述及发展情况分析

1、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生产性服务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1975年)提出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的生产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商品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它们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分类,目前我国生产

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等重要的行业和部门。

2、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5%左右,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75%以上。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过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在世界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主要经济体服务业和金融、保险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1/3。

3、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有制造业企业130多万个,就业人员8300多万人,占工业劳动力的90%;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70%,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由92年的9545.4亿元增长到02年的46084.2亿元,年均增长达17.1%。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4.7%,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48.9%。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差距仍然较大。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70%,而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还不到50%。可见,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还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但我国拥有发达的加工制造业,具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依托现阶段我国向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契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将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

4、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总体上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从96年的130.2亿元上升到05年的367.7亿元,增加了182.5%,年均增长12.23%(见图1)。

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较高,05年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比重达 31.1%,高于全省、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然而近几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总体上却呈下降趋势(除97年略有上浮外),从96年的34.6%下降到05年的31.1%,减少了3.5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赶不上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见图2)。

按照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自08年起,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将实现年均16%以上的增幅,到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42%。由此可见,尽管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仍然偏少,但从近年来成都市产业重心的调整以及成都市服务业远期发展规划(2008-2012年)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成都市下阶段重点推进的先导产业,对推动整个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科技园产业发展现状及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情况

1、科技园产业发展现状

园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具备较为丰富的产业类别和完善的产业基础。截止目前,园区共引进各类项目700余个,行业类别涵盖食品饮料、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印务包装及纸制品、生物医药、建材、纺织服装等。2009年,园区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322亿元,同比增长27.2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1亿元,同比增长28.79 %,经济规模位居全省各类开发区前列。

05—09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由最初的68亿元增长到322亿元,年均增幅达36.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由63亿元增长到271亿元,年均增幅达33.9%;实现利税由4.8亿元增长到24.2亿元,年均增幅达38.2%,园区经济在总量和效益两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经过四年的发展,园区经济规模在05年的基础上增长了近5倍(见图4)。

分行业来看,05—09年园区四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39%。其中,电子机械产业增速最快,年均增幅达100.5%;食品和印务包装产业增速较快,年均增幅分别为30.8%和44.2%;医药产业增速平稳,年均增幅为3.1%(见图5)。

作为我区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科技园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按照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原则,园区先后引进和建成了成都SBI创业街、四川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HK@谷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载体,目前三个园区已累计登记入驻各类生产性服务项目近百个,业务涵盖电子商务、创意设计、软件设计、法律咨询等。同时园区还引入了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银行在园区设立营业网点,引进了以职业培训、技能培训为主业的天荣科技,设立了正信信用担保公司、海科小额贷款公司。总体来说,园区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使生产性服务职能的企业较少,远不能满足园区内众多工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大力发展服务于园区工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势在必行。

2、科技园内企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情况分析

此次我室共针对园区内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制药、印务包装、其他产业等六大类行业的12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98份,其中制造业企业问卷90份,服务业企业问卷8份。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7%的企业

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重要,其中39%的企业认为很重要,只有少数特殊垄断行业企业认为无关紧要。

从上图可以看出,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是当前与企业联系最紧密,同时也是企业最急需的两大基础性服务,其后依次是科技、培训、信息、商务和咨询服务(见图6和图7)。

(1)物流服务。在被调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通过专业的物流企业来完成产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96%的企业物流实行全部外包或部分外包,小部分企业仍自己解决物流问题。超过90%的企业认为今后物流外包比例将会迅速增加或缓慢增加。认为物流费用比例占销售额的10%以下企业数占60%,认为占10-20%的占24%,物流总体费用处在生产耗费的较低水平。82%的企业当前最急需货物运输服务,其后依次是装卸搬运、仓储、运输代理。超过60%的企业认为温江物流企业不能满足自身物流需求。有74%的企业选择成都市区内的物流公司来满足自己的物流需求,有50%的企业选择温江或园区内的物流公司。

(2)金融服务。在被调查企业中,认为融资难和较难的企业占22%,认为一般的占53%。从企业融资渠道看,基本局限于企业自有资金、商业贷款和担保贷款,利用其他渠

道如创业风险投资、政策性贷款、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形式的只有极少数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老问题,企业迫切要求融资手段多元化。57%的企业在温江获得金融服务,53%的企业在成都获得金融服务,只有9%的企业在园区内获得金融服务。39%的企业当前最急需担保服务,其后依次是金融信托与管理、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

(3)科技服务。园区绝大部分企业都很重视科技创新,73%以上的企业拥有自主的研发机构。66%的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开发产品。76%的企业通过自主开发来完成对主导产品的更新。有56%的企业在成都市获得科技服务,只有29%的企业在温江或园区内获得科技服务。74%的企业认为温江或园区内科技服务企业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企业当前最急需的科技服务依次是技术研究与实验开发、技术推广、工业技术检测和科技中介服务。

(4)培训服务。在内部培训、委托培训、网络培训、学历教育和政府组织培训各种形式中, 92%的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50%的企业通过委托方式,参加过政府组织培训的企业占37%。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依次是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从培训服务的统计情况看,企业最急需的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其次是一般技术工人和中高级管理人才,企业最急需的培训服务是职业技能培训,其次是技工学校教育、中等专业教育。67%的企业选择成都的培训机构,只有40%的企业选择温江或园区内培训机构。67%的企业认为温江或园区培训服务不能满足

要求。

(5)信息服务。园区企业都非常注重通过网络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87%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专业网站,通过专业网站进行信息发布、产品展示和广告,有13%的企业存在网上交易,但网站的主要功能还是停留在商品展示和信息发布,真正利用网络进行网络促销和网上交易的企业数量很少。制约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原因还是消费者对网络交易存在一定的顾虑。企业最急需的信息服务依次是电子商务、信息咨询、计算机及网络维护、网站设计和软件服务。有64%的企业在成都市获得信息服务,有22%的企业在温江获得信息服务,只有18%的企业在科技园内获得信息服务。其中有67%的企业认为温江或科技园的信息服务企业不能满足需求。

(6)商务服务。调查中企业对园区商务服务的满意度偏低,50%的企业认为温江或园区内商务服务不能满足要求,有70%的企业从成都获得商务服务,41%的企业在温江获得商务服务,只有13%的企业在园区获得商务服务。在企业最急需的商务服务中,64%的企业选择了人力资源信息,其后依次是会计税务、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广告策划和工业物业管理。

三、科技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服务行业单一,规模和总量偏小。目前,园区内为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企业主要基本集中在物流、金融和食品研发领域,其他领域的生产性服务还比较欠缺,现有的生

产性服务企业规模整体偏小,数量较少。单一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和较低的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仅不能满足园区众多工业企业需求,同时也不利于园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市场化程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园区内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科研技术等行业,大多是以国有垄断经营为主,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壁垒多,门槛高,市场竞争机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资金投入方面,目前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改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基础设施类项目和工业项目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少,资金投入的相对不足,使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

3、高层次人才缺乏,集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生产性服务业一般都是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其产品价值体现在服务的输送和知识产权上。生产性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园区人才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在园区4.7万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0.1%,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较缺乏,大多数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才、技术的依赖程度不高,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4、产业互动较少,产业关联度不高。目前园区存在企业扎堆,但是产业分离的发展局面,尽管园区大量企业集聚发展,但是企业间的联系不大,彼此间优势资源的相互利用很少,这直接影响了园区产业关联度的提升。园区在制造业产业内部,以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互动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科技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

1、依托园区现有的食品医药优势产业资源,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食品、医药产业作为园区传统优势产业,是园区内最成熟,产业链最完善的产业,统

一、康师傅、哇哈哈、青岛啤酒、维奥、志远广和、明欣药业等在行业内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实力,园区应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不断完善食品医药产业生态链,大力引进工业检测、技术研发、中介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推动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形成内生的新型产业生成模式。

2、进一步延伸信息产业链,推动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依托园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园区内已建成的成都SBI创业街、四川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HK@谷以及已规划的柳河信息产业园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载体,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软件服务、通信服务、网络服务、电视广播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3、加大装备制造业的整合力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前园区已拥有南骏汽车、新大地汽车、安吉精密管业、森田消防、煌盛管业等一批优秀装备制造企业,是成都市规划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点之一,园区应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加大整合力度,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与专业的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加快推动专门面向园区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入园发展。

五、加快科技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大力推进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

(1)物流服务方面应加快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同时要加大对大型、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提升园区物流服务水平和服务力度,引导企业更多地选择园区内的物流公司,推进园区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2)金融服务方面应加快对金融扶持政策的完善力度,在现有正信担保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面向园区中小企业的、实力更强的担保企业,同时要加大对金融租赁、财务公司、会计等金融服务机构的引进力度,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3)科技服务方面应进一步利用园区现有的大学资源,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开发力度,同时依托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省精细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已有研发机构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引进与园区制造企业直接相关的工业产品研发、工业技术检测等科技服务机构,不断提升园区的科技服务水平。

(4)培训服务方面应加大对专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扶持和引进力度,可采取校企合作、政企合作和企业间相互合作的多种方式设立培训机构,以进一步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

(5)信息服务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引进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等专业性服务机构,同时积极引入网络安全、网站设计等专门机构,大力提升企业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和快捷性,为企业发展网上交易解除后顾之忧。

(6)商务服务方面一是应继续深化现有就业服务中心

的人才中介功能,建立和完善园区人才供需信息库,二是要尽快完善园区商业网点布局,引进一批专业的商务服务型企业,进一步提升园区商务服务配套功能。

2、加快打造服务于大成都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以建设中的中心商务区和柳河信息产业园为中心,建立专门为制造业服务的城市商务服务功能区,引入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为园区制造业服务的研发、法律、工程、融资、信息、咨询、物流和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降低制造业集群的交易成本,优化投资环境,以增加园区知识含量和产业竞争力,打造立足园区,辐射整个成都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3、推动与周边区域的生产性服务错位发展。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臵于整个成都范围内将为园区开拓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园区应与成都市区及周边区县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分工互动、错位发展,致力于打造大成都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供应区域。重点应发展以下三个方面产业,一是发展制造型企业的区域性总部,依托园区内发达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将企业的区域性总部或职能性总部吸引过来,形成总部集聚中心。二是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引进金融服务和金融后台服务型企业,打造金融服务聚集区。三是发展信息服务业,依托现有载体引进植根性强、增长速度快的电子商务产业。通过与成都市区及周边区县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错位发展,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打造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和产业群。

4、提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在拉动作用。根据

成都市对温江的功能定位,以及园区土地资源紧缺的实际情况,园区不可能大规模发展制造业,因此园区要利用现有制造业,创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引进新制造业项目上应选择技术含量高、产业增长性强的行业领军性企业,最好能够引入研发设计等产前业务,这样不仅能为园区提供新的制造业资源,而且还可以帮助园区培育新的生产性服务增长点。

5、加快人才培养,建设服务业人才高地。加快人才培养,为园区企业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辐射、高就业的服务产业,它的发展需要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园区应加快培养区内生产制造企业急需的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行业的人才,重点引进一批起到领军作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与园区内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建立生产性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高行业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为园区打造面向大成都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6、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外包。按照《关于促进成都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目标要求,到2010年,成都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额将达到800亿元人民币,吸引500家海内外公司在成都建立服务外包企业,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面对成都市快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业务带来的机遇,园区应顺势而为,紧跟当前服务外包产

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园区重点应发展以下两类服务外包产业:一是IT服务外包。温江紧靠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高新西区,同时近年园区自身电子信息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发展IT服务外包具有地域上和自身产业上的双重优势。二是生产服务外包。重点发展物流服务、商贸服务等生产服务外包领域,充分利用园区现有的制造业产业优势,加快发展园区生产性服务业。

先进制造范文第2篇

作者:王玉石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工业工程1311班 学号2013123106

摘要:介绍了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人工智能与IMT、IM的关系,IMS和CIMS,智能制造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础,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及框架结构,并简要介绍了智能加工中心IMC,智能制造技木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智能制造,IMS,IMC,IMT。 1.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智能制造在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定义。目前比较通行的一种定义是, 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活动。因此,智能制造的研究开发对象是整个机械制造企业, 其主要研究开发目标有二: ①整个制造工作的全面智能化,它在实际制造系统中首次提出了以机器智能取代人的部脑力劳动作为主要目标,,强调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大范围的自组织能力;②信息和制造智能的集成与共享, 强调智能型的集成自动化。目前,IMT和IMS的研究方向已从最初的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AiM)发展到今天IMS,研究课题涉及的范围由最初仅一个企业内的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加工、过程控制、信息管理、设备维护等技术型环节的自动化,发展到今天的面向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包括制造智能处理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多级竞争式控制网络、全球通讯与操作网等。 2.人工智能与IMT, IMS 人工智能的研究一开始就未能摆脱制造机器生物的思想,即“机器智能化”。这种以“自主”系统为目标的研究路线,严重地阻碍了人工智能研究的进展。许多学者已意识到这一点, Feigenbaum、Newell、钱学森从计算机角度出发,提出了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智能系统概念。目前国外对多媒体及虚拟技术研究进行大量投资,以及日本第五代智能计算机研制计划的搁浅等事例, 就是智能系统研究目标有所改变的明证。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涉及市场分析、 产品设计、生产规划、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材料处理、设备维护等诸方面。结果是开发出了种类繁多的面向特定领域的独立的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系统或智能辅助系统,形成一系列的“智能化孤岛”。随着研究与应用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 未来的制造自动化应是高度集成化与智能化的人—机系统的有机融合, 制造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要依赖于整个制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如何提高这些“孤岛”的应用范围和在实际制造环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在80 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种通过集成制造自动化、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机等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工程—— IMT和新——代制造系统—— IMS 便脱颖而出。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与 IMT 和IMS 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 IMS 和 IMT 首次以部分取代制造中人的脑力劳动为研究目标, 而不再仅起“辅助和支持”作用,在一定范围还需要能独立地适应周围环境, 开展工作。四IMS和CIMS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天,CIMS的发展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可能是刚开始时就对CIMS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也可能是CIMS本身就存在某种与生俱来的缺陷,今天的CIMS在国际上已不像几年前那样受到极大的关注与广泛地研究。从CIMS的发展来看,众多研究者把重点放在计算机集成上,从科学技术的现状看,要完成这样一个集成系统是很困难的。CIMS作为一种连接生产线中的单个自动化子系统的策略,是一种提高制造效率的技术。它的技术基础具有集中式结构的递阶信息网络。尽管在这个递阶体系中有多个执行层次,但主要控制设施仍然是中心计算机。CIMS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用于异种环境必须互连时的复杂性。在CIMS概念下,手工操作要与高度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操作集成起来是非常困难和昂贵的。在CIMS深入发展和推广应用的今天,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要想让CIMS真正发挥效益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①人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②在不作很大投资对现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的情况下亦能应用CIMS。现有的CIMS概念是解决不了这两个难题的。今天,人力和自动化是一对技术矛盾,不能集成在一起,所能做的选择,或是昂贵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或是手工操作,而缺乏的是人力和制造设备之间的相容性,人机工程只是一个方面的考虑,更重要的相容性考虑要体现在竞争、技能和决策能力上。人在制造中的作用需要被重新定义和加以重视。

3.智能制造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础

3.1.智能制造系统的物质基础主要有:

(1)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美国于1952年研制成功第一台数控铣床,使机械制造业发生一次技术革命。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是柔性制造的核心单元技术。 (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改变了传统用手工绘图、依靠图纸组织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木管理模式。

(3)工业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工业的结合———机器人开创了工业生产的新局面,使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使制造过程更富于柔性扩展了人类工作范围。

(4)制造系统为智能化开发了面向制造过程

中特定环节、特定问题的“智能化孤岛”,如专家系统、基干知识的系统和智能辅助系统等。

(5)智能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用计算机一体化控制生产系统,使生产从概念、设计到制造联成一体,做到直接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可以从事大小规模并举的多样化的生产;近年来,制造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数控机床、自动物料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 =机器人等在工业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工厂自动化(FA)”、“多目标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M1CAD)”、“模块化制造与工厂(MXMF)、并行工程(CE)”、“智能控制系统(ICS)”以及“智能制造(IM)”、“智能制造技术(IMT)”和“智能制造系统(IMS)”等等新术语。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制造技术向产品、工艺和系统的设计师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不能再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提出的问题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现代的工具和方法,例如人工智能(AI)就为解决复杂的工业问题提出了一套最适宜的工具。 3.2.智能制造技术的理论基础

智能制造技术是采用一种全新的制造概念和实现模式。其核心特征强调整个制造系统的整体“智能化”或“自组织能力”与个体的“自主性”。“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研究计划JIRPIMS”明确提出:“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穿智能活动,并将这种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融合,将整个制造过程从订货、产品设计、生产到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以柔性方式集成起来的能发挥最大生产力的先进生产系统“。基于这个观点,在智能制造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及其环境的一种实现模式,这种模式给制造过程及系统的描述、建模和仿真研究赋予了全新的思想和内容,涉及制造过程和系统的计划、管理、组织及运行各个环节,体现在制造系统中制造智能知识的获取和运用,系统的智能调度等,亦即对制造系统内的物质流、信息流、功能决策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智能制造技术基础,各种人工智能工具,及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成果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而智能制造系统中,智能调度、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机器的有机融合而构成的复杂智能系统,主要体现在以智能加工中心为核心的智能加工系统的智能单元上。作为智能单元的神经中枢——智能数控系统,不仅需要对系统内部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如噪声测量、传动间隙、摩擦、外界干扰、系统内各种模型的非线性及非预见性事件实施智能控制,而且要对制造系统的各种命令请求做出智能反应。这种功能已远非传统的数控系统体系结构所能胜任,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对此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其中包括智能制造机理、智能制造信息、制造智能和制造中的计算几何等。总之,制造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由一种技术发展成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核心的、贯穿在整个制造过程各个环节的一门新型的工程学科,即制造科学。制造系统集成与调度的关键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从信息与控制的观点来看,智能制造系统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等部分组成。输入有物质(原料、设备、资金、人员)、能量与信息;输出有产品与服务;处理包括物料的处理与信息处理;反馈有产品品质回馈与顾客反馈。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信息资源的采集、输入、加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而最终形成的产品可视为信息的物质表现形式。 4.结语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基础,被称为“立国之本”。而我国的制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为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依赖进口。对此,我国已引起重视,在“九五”科技规划和15年科技发展规划中,将先进制造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而竞争的核心是先进制造技术。在此环境下,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及人才创新,才能实现我国跻身世界制造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先进制造范文第3篇

摘 要:目前的国际竞争是极其激烈的,机械制造类的企业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尽量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的制造工艺,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正是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我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发展,机械制造业的水平因此而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传统的生产加工工艺逐渐被目前的市场所淘汰,如果制造企业想要让生产工艺更加优质,就必须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分析,并且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从而使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机械制造中先进技术和工艺的特点,其次分析了提升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建议。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工艺;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我国目前引入了很多在世界市场上比较先进的工艺以及技术,但和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的机械制造还存在极大的差距。主要的表现就是,市场发展的先进度不足,管理的水准需要获得提升,技術落后的情况非常严重,生产工艺有待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获得进步,工艺以及技术投资不足等很多方面,所以,必须要重点的对机械制造技术以及工艺进行分析和探索。

一、机械制造中先进技术和工艺的特点

(一)灵活化

传统的制造产业表现出来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生产的类型非常单一,生产线也比较统一,制造工作的量极其庞大。可是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以此为背景,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有所提升,思想观念也逐渐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制造业的发展,也变得更加灵活,而这个行业所使用的工艺还有制造的技术,也更加灵活丰富,可以充分的满足目前市场上的机械制造生产方面的变化需要。

(二)多样化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技术水平也发生了改变,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改变,比较传统的生产模式被颠覆,人们的生活更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也更加复杂,服务更具有人性化特征。以此为基础,更多的消费者在产品当中,想要体现出这样的思想,因此制造业也面对着新的挑战,在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售后的过程当中,需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变得更加明显,机械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更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所以,我国的制造业也将有更多的机会和国际公司相互之间进行合作,成为规模更加惊人的跨国公司。而生产材料是从不同的国家购买的,机械部件也是如此,需要科学的进行非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资源最大化,同时也可以节约成本,和更多的国家相互之间构建一个和谐的合作关系。

二、提升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建议

(一)强化技术合作,提高人才素质

机械制造的企业需要和高校有合作的意识,构建相应的机制,形成一个更加优质的合作关系,并且以此作为基础,招揽更多的人才,给制造水平的提升和制造工艺的优化,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专业人才,还有机械制造技术以及工艺的突破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培养。一方面,制造企业可以和高校以及有关的机构相互之间保持合作,企业需要提供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而科研成果可以促使企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获得显著提升。而另外一个方面,高校以及很多职业院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专业进行定点培养,给机械制造业输送更多的人才,这不但可以促使机械制造水平以及质量或者全面提升,同时也让人才综合素养有所提升。企业不但要能够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付出更多的努力,国家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对于技术人才培养也需要重视起来,让培养落实在工作的过程中,使得教育质量提升。比如高校按照制造业的种类以及发展的情况来设置课程,使得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促使人才的专业性更强。在这几个方面,要能够给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以及机械的制造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制造技术推广,实现稳步发展

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水准以及技术水准在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中,需要被关注的环节就是供应技术的推广,要能够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础原则进行推广工作,同时对每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必须要有所认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滚动研发,并且把技术能够充分的推广出去,对这方面必须要重视起来。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稳扎稳打,以推广作为基础,实现稳步发展。比如在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当中,选择一个典型,使用新的工艺和技术,在这样的尝试过程中得到优化和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使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在之后的市场当中也可以获得广泛的应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终可以在机械制造的市场和行业当中得以使用,给技术提升和工艺优化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

(三)增加开发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想要获得更加先进的技术,就必须要让机械制造的工艺得到创新,要以资金作为基础支撑,只有充分满足资金的要求,才能够展开更多的项目,从而促使项目的推广得到更多帮助。资金投入的力度对机械制造技术还有工艺的创新发展会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政府必须要提升资金以及政策方面的扶持度,对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必须深入的考察,并且以一种长远的目光来看待相关的问题,制定更加有利于制造技术,还有制造工艺创新的发展战略。同时政策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能够对技术人员和行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制造业进行规范,有关部门要尽量鼓励机械制造技术以及制造工艺项目的展开,提升工艺技术水准,促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以目前的机器制造行业发展作为基础,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完善的政策,同时也要详细规范制造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要让工作人员得到更多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使工作人员能够给机械制造行业的稳定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在资金方面也要给予充分支持,在政策方面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要给创新工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打造一个更加优质的环境,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的考虑到新的工艺和技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使其得到优化。

(四)全面构建信息化先进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平台

在进行机械制造生产的过程当中,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所使用的数据信息是非常庞大的,而且也极其复杂。所以制造业在不断地发展,生产产品变得更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如果想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促使制造行业获得水平上的全面提升,就必须以目前已有的水平作为基础,构建信息化的平台,把机械制造技术,还有制造工艺以及信息化相互之间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以及比较先进的技术,给机械制造技术还有公益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和平台,通过相互之间结合起来的方式,能够让机械制造更具有智能化的特征,运用类似的技术,使制造加工精度及效率都获得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制造业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并且获取了极其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必须要从多个方面来着手,如果想要让机械制造技术工艺更加灵活,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就需要让技术合作得以强化,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制造技术推广的力度,实现稳步发展,让资金投入更多,同时也要提升支持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获得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使我国的经济也获得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付天鹏.先进机械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分析[J].农家参谋,2020(5).

[2]丁洪朋、高广慧、崔建军.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J].湖北农机化,2020,No.252(15):128-130.

[3]曾成.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04):174-175.

先进制造范文第4篇

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

河北省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神,出台《河北省“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管理办法(试行)》,经企业申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审核推荐,河北省工信厅评审,确定石家庄凯普特动力传输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30个“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模式应用类项目和河北新宇宙电动车云制造服务平台项目(河北新宇宙电动车有限公司)等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类项目(如表1)。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步伐不

断加快,河北作为制造业大省,已在新模式新业态的培育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达的省份之间相比,依旧大而不强。尤其是在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体系不健全

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融合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和前提。现有信息网络在运行稳定水平、安全保障能力、信息处理速度、物理识别定位能力、服务资费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安全性低、延时较高、成本高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需要,是实现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一大难题。

(二)平台支撑不足

当前,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基础薄弱,云计算平台、高端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产业基础还不健全。此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只是应用在虚拟经济、人与人通信需求等方面,应用领域相对单一、与实际业务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另外,在安全方面也又一定的问题。河北省省工业互联网安全存在着安全保障核心技术支撑不足、企业网络安全管理防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互联网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深度融合。

二、国外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

目前,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再先进制造业发展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以开放式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加强信息和技术的分享、联合使用和创造,构建了“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生态体系。

(一)美国硅谷先进制造业发展模式

美国硅谷采用知识生态圈+创新战略联盟的模式,以IT产业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以计算机及通讯业、半导体及半导体设备业、软件、生物科学、国防及空间科学等产业为主的IT产业链。该区域发展是由斯坦福为硅谷提供了一个知识生态圈,之后市场自发形成的高科技园集群。围绕硅谷产业链上下游和跨产业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同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及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能够相互促进创业创新的协同机制。

(二)德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模式

德国采用尖端集群项目,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生物技术、微电子和纳米技术、新材料、信息与通信技术等,使产业的协调合作更加便利,产品研发、生产计划实施、售后维护等实现信息共享,最终形成了产品工程的数字化集群。

(三)日本筑波先进制造业发展模式

日本筑波采用政府主导的研究园区的模式,以基础知识和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为主导产业。日本首先制定“科学技术基本法”,1996年确定了“科学技术基本规划”,明确了筑波科学城定位于信息、研究、交流的核心位置。1998年4月,按照筑波科学城建设法,对“研究学园地区建设计划”及“周边开发地区整备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将21世纪的筑波科学城的功能定位为:科学技术中枢城市、更广域范围都市圈内的核心城市、生态、生活、模范城市。

(四)印度班加罗尔先进制造业发展模式

印度班加罗尔采用政府推动+软件技术园区的模式,以电子软件业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通信软件、系统和应用软件等行业的产业集群。印度20世纪80年代的软件业一片空白,之后印度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尤其是软件业。1991年印度政府发起了“软件技术园区计划”,并在班加罗尔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软件技术园区,利用产业集群方式发展软件业。

三、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互联网日益成为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河北省是制造业大省,正处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关口,通过工业互联网重构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由制造业大省迈向制造业强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要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构建基于区块链、人工只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互联网+”发展水平。

二要找准突破点和切入口。在信息化基础较好、转型升级需求迫切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关键环节聚焦发力、率先突破。一方面以先进制造业大中型领军企业、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的互联网化为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优化升级,构建植入了“互联网+”基因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另一方面,在产业技术聚集区率先实现突破。比如雄安新区、石家庄、唐山等,选择的地区需要有技术保障和产业支撑,推进国内外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布局,打造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样板区。

三是强化人才技术支撑。实现“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需要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人才保障。为着重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就要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打造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加大对京津等地人才的引进力度,推进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加强本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四是调整产业管理方式。通过建立能够协调统筹跨界的高规格领导机构,实现加速产业跨界融合发展;通过放宽准入制度,激发创新动力;通过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为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扫清障碍,调整传统行业产业管理方式,引起制造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等领域的深刻变革。

总之,通过以上路径,制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和突出特色的示范集群,总结经验进行大力推广,助推我省成为制造业强省。

摘要:在河北省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关口,研究如何大力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调研河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了解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研究如何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助力河北省发展成为制造业强省。

关键词:“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陆媛媛,闫英杰.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科技视界,2014(08):161.

[2] 曹秀丽,申兵,孔伟.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8(11):58-60.

[3] 郑祖婷,郎鹏,孟琦.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8(12):63-64.

[4] 杜亚莉.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效率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6.

先进制造范文第5篇

据中国政府网5月19日消息,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被视作建设制造业强国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二.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制造2025”。 (1)是对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落后就要挨打,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2)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3)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三.当前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环境和形势。 (1)全球制造业格局正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 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2) 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制造强国的进程。

(3)所以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四.做好“中国制造2025”应坚持的战略方针和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先进制造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对我国的生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机械制造工艺是制造业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机械制造工艺进一步的发展,机械制造工业对制造业的作用越来越大。机械制造工艺引进先进的技术,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率,还很大程度上创新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对于制造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会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分析制造业与机械制造工艺的关系,并阐述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制造业;关系;可靠性

1.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随着机械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的制造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被淘汰。很多的制造业为了继续在市场上存活下来只有找寻其他的生存方式,在网络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市场上出现企业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有包含合作关系,在这个大环境下,机械制造业也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技术准备了条件,自动化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制造的效率,还节约了成本,解放了员工。自动化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工艺的一个重大发展和创新。现代的机械制造业是先进技术和制造创新的结合,它代表了国家的制造水平和实力,在制造业中加大机械制造工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机械制造工艺与制造业的关系以及实际应用

2.1.机械制造工艺与制造业的关系

制造业包含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是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制造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机械、电子、食品、化工等等,这些制造都属于制造行业。机械制造工艺不仅只是制造业的一个部分,它是促进制造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制造业的技术的先进与否都与机械制造工艺有着密切的关联,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水平,直接代表着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机械制造工艺在制造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只是用在机械制造中,其他的制造业也充分的利用机械制造工业的优势,促进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促进了整个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

2.2.机械制造工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制造业中包含很多的行业,是多种技术的集合。在现代的机械制造工艺中,在制造产品时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已经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了传统的制造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来生产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现在的制造业已经不再只是对产品进行简单的设计和生产,在生产产品之后,还要对产品进行加工、设计以及使用后的回收利用。机械制造工艺的生产模式也影响到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中越来越重视技术,将机械制造工艺的先进技术和进步的生产理念已经应用到制造业中,促进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势

3.1.机械制造工艺每个环节的紧密联系性

机械制造工艺的先进技术不仅应用在实际的生产中,还将技术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包装、销售等方面,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机械制造工艺的每个环节紧密联系,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是为了下个环节的更好运行,工作各个步骤的紧密联系可以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对产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规范制造业的发展。所以为了保证机械制造工艺工作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行,要求工作人员严格地控制每个环节的联系,保证产品的质量。

3.2.机械制造工艺的全球化发展

在全球化的经济的大环境下,机械制造工艺也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机械制造工艺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制造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地更新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为制造业今后的制造工作奠定基础。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的制造业可以向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学习经验,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很多,一个细小的差错都会影响到整个的制造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全球都在实行绿色制造,在制造的过程中减少环境的污染,以及保证产品的质量。绿色生产在食品制造中运用得更加广泛。

4.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4.1.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含义

机械制造工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可靠性的判定十分重要,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制造业的成功。通过严格的控制机械制造的工作流程来确保工艺的可靠性,在工艺原本的技术上进行改造和创新,增加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为了真正实现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很多制造商对工艺工作的各个方面实行严格的测试和评估。

4.2.机械制造工艺对可靠性因素的控制

孔位特征的加工是影响工艺的关键,所以在机械制造工艺工作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制造标准来加工孔位特征。在孔位加工之前,要对孔位的具体情况有详细的了解,采用科学多样的方法对这些孔位分析和观察,最后制定相应的计划来控制孔位。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经常会发生意外状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制造的成本。为了节省制造的成本和产品的质量,针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意外状况的发生。机械制造业工艺的健康发展也为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3.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评估

评估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产品的质量来判断工艺的可靠性,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很好的确定工艺的可靠性。为了得到科学的评估结果,大部分会分析产品的关键孔位的数据和具体的情况,通过对比之后,对机械制造工艺实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5.总结

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大众对于各种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价格优惠、保证质量,更重要的是有档次有技术含量。面对这种情况,机械制造工艺面临更多的挑战,要不断的更新技术,设计出的产品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制造业要想发展,要适应整个经济的发展环境,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势,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平.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5)

[2]佟济.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分析[J].机电信息,2011,(15)

[3]袁烨.机械制造工艺对制造业的重要性探究[J].硅谷,2013,(11)

上一篇:企业经济环境分析范文下一篇:技能大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