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咨询单位面临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23

造价咨询单位面临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1.1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做到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目前事业单位普遍的配备了电子计算机, 使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正处在纸制档案管理与信息化档案管理并重的阶段, 计算机设备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处在辅助地位。事业单位主要按照上级人社部门的要求采用各种上级下发的软件系统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各种信息的报送, 现有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上级掌握基层的人事档案的数据信息, 基层单位还没能利用相关的系统进行必要的人力资源挖掘。虽然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 但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应用价值没能充分的开发, 现有的信息管理软件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1.2 人事档案利用的情况

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固定, 人事档案往入用在调入转出, 职称评定, 职位晋升等方面,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于档案数据信息的维护, 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还没能发挥出其服务事业单位发展的用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使用最多的是上级职能部门, 基层单位使用人事档案的概率较小, 事业单位内部职工通过很少查阅人事档案。在进行人事档案查阅的过程中仍然以查阅原始数据档案信息为主, 现有的信息化方式还没能体现出档案查阅的作用, 因此在档案资料的使用方式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查询的时间过长, 数据内容更新并不全面, 特别是对于退休职工的人事档案信息更新不足, 不少新变动的情况没能充分的体系在档案信息系统当中。

1.3 使用计算机的情况

虽然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 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情况与使用效果仍不容乐观, 还有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在日常档案管理过程中处于闲置的状态, 不少计算机设备没能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实际的辅助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设备不熟悉, 尤其不懂得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没能充分的发挥出计算机软件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实际作用。

2.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挑战

2.1 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信息化时代的大规模人事信息的使用需求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之间的挑战, 这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对人事档案使用的现实需求。例如,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当中, 只要求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信息情况进行统计, 没能充分的关注个人的全面数据信息, 对个人的诚信情况, 学术研究情况, 业务工作信息统计不全面, 大量涉及个人的信息没能记录在个人档案资料当中。

2.2 对管理技术提出的挑战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更注重使用科学的管理技术, 现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满足大数据与云计算时代对档案智能化使用的需求。传统的数据录入方式与纸制档案时代的管理技术已经落后。首先, 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还要针对大数据计算的需求完善档案管理的标准。其次, 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的通用性不强, 现有的数据信息还不能有效的供给信息化运行使用, 因此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数据分析。特别是在随着个性化与智能化档案使用需求的上升, 现有的档案管理方式与软件系统已不满足人事档案使用有用户的需求, 还需要开发智能性的检索系统, 这样才能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效率。

2.3 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挑战

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素质, 才能胜任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但是, 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知识,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又缺乏必要的档案信息的检索技能, 因此培养既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又具备信息化操作能力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成为了当务之急, 是当前事业单位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工作, 也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重要途径。

3.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机遇

3.1 事业单位改革快速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正处在不断快速进行当中, 随着事业单位性质的科学判定, 事业单位的职能被有效的理顺, 同时也决定了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正逐步的走向正轨, 事业单位各种硬件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体系更完善,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可以集中于搜集人事档案信息, 并且通过信息化的设备可以达到有效利用人事档案信息的效果。

3.2 档案业务人员水平不断提高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 事业单位职能与工作岗位的有效确定, 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做好具体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3.3 人事档案价值不断提升

人事档案是人事信息的重要反映, 也是科学配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人事档案的价值被充分的认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已经成为人才流动的基本依据, 为合理的配置人才提供了重要作用。当前基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更注重加强人力资源档案的建设, 目的就是达到对人才的统筹管理的目标, 从而根据事业单位的现实任务需求, 科学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

结论: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重点在于科学的认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找有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全面科学的规划人事档案管理计划与方法, 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再上新台阶。

摘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是事业单位的重要财富, 随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重要性的突显, 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和开发已经成为重要工作。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必须科学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陈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的改革[J].西安学报, 2013 (03)

[2] 李玲, 蒋枝红, 黄虹, 陈海燕.探讨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现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3)

造价咨询单位面临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地勘单位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人员素质不高, 责任心不强

好的成本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面的成本控制, 而地勘单位以野外施工为主, 条件艰苦, 人才瓶颈也是地勘单位发展的阻碍;人才流失严重, 同时, 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的任务, 单位短时间内不可能使职工素质提高到能满足工作需要的高度;有些具有管理经验和野外施工阅历的老员工, 文化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又不高, 达不到进行成本管理的要求, 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专业理论知识, 但缺乏施工经验, 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的瓶颈。另外, 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大, 项目接续性差, 在项目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时工资保障性差, 致使现场施工人员稳定性差、责任心不强。

(二) 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地勘单位在项目施工中, 单位和负责具体项目部没有明确各自的成本责任, 即使单位要求项目部要做到“先算后干”, 实际上项目部是干了后算或干脆不算, 项目部成本核算脱节, 预算、核算不健全, 项目经济分析形同虚设, 甚至干脆没有, 没有具体的节约、超支建议措施, 很多都到了工程结算阶段, 才知道项目盈亏, 但原因也不明晰。

(三) 材料管理不严, 浪费现象严重

地勘单位项目施工存在工期长、投入高的特点;在成本总额中材料成本又占大部分, 所以材料费用的有效控制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盈亏。加之地勘单位一般是野外施工, 在敞开式的空旷环境里, 容易造成“跑、冒、滴、漏”, 偷盗现象也时有发生, 若项目材料管理不严、责任不清、落实不明的话, 材料费用会大大提高, 所有这些都是造成材料浪费的直接原因。

(四) 成本核算流于形式, 指导意义不大

地勘单位在项目施工中, 项目预算人员并没有将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 奖惩机制不健全, 奖罚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成本超支与大多数人的收入不直接挂钩, 因此管理人员只关心工程进度, 对成本控制并不十分关心, 更有甚者根本不了解自己所负责的工程成本情况, 认为只要保证施工进度、质量过关就行了, 殊不知, 成本管理是一项多部门联动的、全员参与的复合型工作, 财务、经管、项目部、审计监督等多部门相互配合, 再加上单位领导的重视, 才能实现成本的最终有效控制。否则, 到结算阶段才知道盈亏就为时已晚了。

二、地勘单位成本管理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

地勘单位成本管理过程中产生以上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成本控制的方式也是多环节、多层次的, 主要概括如下:

(一) 确立目标成本, 进行成本预测, 着重事前控制

(1) 做好成本预算, 确立目标成本。做好成本预算是地勘单位项目成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计划和成本预算就没有施工成本的管理, 因此项目成本的测算程序和方法是做好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环节。地勘单位工程中标后, 应及时组织生产、经管、财务、项目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 根据签订的合同条款、现场施工条件、机物料的市场价格以及施工人员的招聘及管理问题等因素, 测评该项目的经济效益, 确定目标成本, 进行成本预测, 制定内部施工定额;对于需要分包的工程项目, 认真签订分包合同, 慎重选择施工队伍, 严格控制分包费用, 避免效益流失。

(2) 建立目标成本, 加强业绩考核。第一, 目标成本的观念应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可以由项目负责人与经营成本管理部门签订成本管理责任书, 明确各自在施工过程中不同情况下所承担的责任, 然后确定目标责任成本。在目标成本范围内如果出现人为超支, 要视情况按责任比例扣除项目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奖金;如果实际成本低于目标成本, 可按成本降低额的一定比例奖励项目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 真正实现成本管理中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原则。第二, 地勘单位在项目部内部层层分解目标责任成本, 层层签订目标成本责任书, 明确项目部内部成员的目标成本责任, 真正做到责任明确, 落实到人。第三, 制定出具体的成本管理考核措施, 项目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一个目标成本考核小组, 在每个施工项目完成后, 根据项目部内部成员责任成本完成情况, 进行成本考核, 依次作为奖惩依据, 提高成本管理的严肃性。

(二) 成本管理更要注重贯穿项目施工全过程的事中控制

地勘单位从项目开工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是成本控制执行的最重要环节, 如果事前制定目标成本是战略布局的话, 那么施工过程的事中控制就是具体地战略实施;目标成本执行过程中的控制环节是对照成本计划进行的日常控制, 其主要内容包含:直接材料的控制、直接人工的控制、机物料消耗的控制和其他管理费用的控制。

(1) 直接材料控制。地勘单位在施工过程中, 材料消耗占整个工程成本的大部分, 因此加强材料控制成为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应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对工程物资进行性能分析, 尽量保持材料物资的低成本原则;同时, 认真做好计量验收, 坚持余料回收、定额领料等管理制度, 降低消耗;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减少因不可抗力损失, 降低仓库内耗。购入材料时应加强市场调查,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 择优购料。

(2) 人工费用的控制。地勘单位的野外施工经常遇到一些特殊情况, 如在山地施工时需要整修道路, 此时会用到大量的民工, 因此在项目成本控制中, 人工成本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开工前, 应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排出每道工序民工的用工情况及费用预算, 开工后, 要严格控制定员、定额、出勤率等问题, 及时发现和解决因人员安排不合理造成的窝工停工等现象;在正常施工阶段, 应根据需要增减民工,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民工留滞, 降低人工成本。

(3) 机械耗费的控制。地勘单位的施工成本中, 机械费用也是施工总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进度、设备能力等合理配备机械设备, 合理安排设备的进、退场时间, 合理调度, 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三) 突出考核分析、竣工结算的事后控制

事后分析不是马后炮, 而是一个总结的过程, 是下一个循环周期的开始, 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继续。地勘单位在坚持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回头看”的方式, 及时检查、分析、弥补, 最终达到控制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1) 突出成本考核, 分析控制重点。根据项目部指定的考核制度, 对成本管理责任部门、相关部室、相关的责任人员以及施工作业组进行考核, 重点是考核工作量的完成情况以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械费用等指标, 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对相关责任人的奖惩和任免, 使奖优罚劣的成本控制原则深入人心。

(2) 加强竣工项目的总成本结算。地勘单位项目的野外施工结束后, 项目负责人应及时组织施工现场的清查, 将不需要的人员辞退, 积极控制工程竣工后继续发生的各种费用, 同时认真整理各种成本资料, 做好竣工总成本的结算工作, 然后依据成本结算情况对项目的成本管理进行有效评价, 并落实对相关人员的奖罚。

(3) 建立企业文化, 加强成本责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员的成本意识。地勘单位应增强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以及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建立凝心聚力的企业文化。成本管理只有加强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的控制, 才能调动各方面节约成本的积极性, 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 地勘单位成本管理应适应本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是当前项目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地勘单位创造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因此, 地勘单位应及时反馈项目成本动态,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 不断降低施工成本, 增强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摘要:成本管理是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中永恒的话题, 如何管控好成本, 直接影响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 乃至单位的生存发展。地勘单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 关键是如何尽可能地降低各类成本, 把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本文着重给出了地勘单位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最后得出:地勘单位必须重视成本管理,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造价咨询单位面临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2009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

2009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2008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实际利用外资达900.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首位。但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继续减少,全年新设23435家,同比下降了14.83%。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2009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下滑,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下降20.56%和14.98%。第三季度,一方面世界经济出现复苏势头,另一方面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效果明显,宏观经济表现较好,外商直接投资下滑的趋势得到遏止并恢复增长。第四季度,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45.74%,其中12月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3.06%。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的制定实施对促进外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我国外资结构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的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制造业方面,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有所下降,但全年来看降幅持续收窄,其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仍在50%以上,略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

在地域上,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外商投资区域结构的优化面临挑战,东部地区仍然是外商投资聚集地,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相对较少。

二、当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吸引外资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全球流动性和跨国企业经营状况逐渐改善。同时,我国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较为完备、生产要素成本低廉等优势依然存在,我国将继续保持对外资较强的吸引力。但是,另一方面,国际引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萎缩,股权投资的下降尤为突出,跨国公司对长期投资缺乏信心。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9年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09年全球投资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下降到略高于1万亿美元,下降了39%,波及到全球各类经济体,发达国家吸引外资再次大幅下挫了41%,而流入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外资则分别下降了35%和39%;从地缘格局分析,欧盟吸收外资量下降29%,亚洲下降32%,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下降41%,非洲下降36%。为促进经济增长,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引资力度,通过加强国际投资合作、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等方式吸引跨国投资。比如,印度和马来西亚分别放宽了出版业、金融服务业外资股比上限;日本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取消资本利得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大幅提高了外国投资审批限额。

同时,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发达国家舆论认为本国企业海外投资导致了就业流失,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提出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调整政策吸引本国企业海外资金回流。2009年4月,世界第四大对外投资国日本实施了新的税收措施,对日本跨国公司海外收入调回国内免征所得税,以刺激国内投资和就业。5月,世界第一大对外投资国(也是第一大吸引外资国)美国提出税改方案,拟取消本国企业海外投资延迟纳税的优惠政策。

(二)优化外资结构的难度有所加大

各国对自身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的调整,将催生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我国利用外资产生重大影响。在此过程中,我国优化外资结构也遇到一些新问题。

一是部分行业产业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从我国当前产业发展状况看,结构调整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进展不快,各地区、各行业也不平衡。不少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其中包括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以及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这对我国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出了挑战。

二是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的政策作用减弱。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相比,我国对高新技术等鼓励类外资的政策吸引不足。例如,韩国对外商投资467种高新技术行业(包括高新技术制造环节)和111种生产性服务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关税、特别消费税、增值税等优惠。而我国增值税改革后,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从以前的增值税减免变为抵扣,资金成本反而上升,并与允许类、限制类项目基本享受同等待遇,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弱化。同时,现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侧重于研发企业,缺少对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的鼓励,也不利于引导外资投向,增加了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难度。

三是中西部地区承接外资转移面临考验。劳动密集型外资对我国稳定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吸收的外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但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土地资源趋紧,劳动密集型外资发展空间不大,存量外资也面临逐步转移的问题。就我国家利益而言,为保障就业,应培育中西部地区(以及东部欠发达地区)成为劳动密集型外资新的承接地。但是,中西部承接劳动密集型外资转移面临越南、印度等周边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这些国家在经营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我国中西部地区相仿,同時借鉴我国经验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本次金融危机中又进一步优化了投资软环境。而我国近几年大幅减少了外资优惠政策,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外资刚起步就面临政策吸引力不足的困境。

(三)热钱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等问题对我国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经济对国内发展的影响也逐步增强,国内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敏感性也进一步明显,维护经济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一是热钱大规模进出显现。受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走弱、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等因素影响,人民币面临新一轮升值压力,可能引发热钱大规模流入。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新增4531亿美元,其中有1670亿美元不属于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和实际利用外资(900.3亿美元)。部分国际热钱通过外资企业增资或借用境外银行和股东贷款、甚至假贸易合同等方式流入,用于非生产性用途的投机套利,加大了我国际收支失衡压力。

二是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国家采取多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措施,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反对保护主义是2009年G20峰会的一项重要共识,《20国集团贸易和投资政策报告》旨在落实G20峰会做出的避免保护主义,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承诺。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范围内仍出现一些贸易保护主义倾向。2009年,美国对我国产品共发起10次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2起反倾销调查,1起特保调查,欧盟和印度也都针对我国使用了多项贸易救济措施。此外,各国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有很多投资保护主义倾向,其中包括不鼓励本国企业对外投资,限制本国跨国公司将资金用于海外分支机构,或在贷款方面对外资主体有所限制。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不断升级限制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的要求更加突出

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对我国运用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吸引和管理外商直接投资体制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现行管理体制有待改进。现行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主要依据是2004年发布《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有的项目核准权限和部分具体管理条款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简化程序、下放权限、提高效率。同时,新的利用外资方式如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的出现,也给现行的外商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带来了挑战。

二是规范和促进开发区发展的长效机制还需建立。2003年至2007年,国务院部署开展了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有效纠正了开发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初步解决了开发区过多过滥的问题。由此各类开发区的新设和扩建基本暂停,部分开发区发展面临土地制约,一些外商投资项目因开发区土地问题而暂时搁浅。亟需建立起开发区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开发区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开发区在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集聚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2010年需进一步做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工作

从国际环境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经济严重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各国纷纷采取各项政策措施以摆脱危机、恢复增长。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主要经济体经济有所好转,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加快;国际金融市场逐步趋稳;经济活跃度有所加强。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持续,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比较脆弱:一是全球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目前各国经济好转主要依赖政策刺激,市场投资意向不强,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使得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受到影响;二是金融领域深层次风险尚未消除,发达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本损失、流动性紧缺和偿付能力不足问题依然严重,其去杠杆化过程和剥离有毒资产进展缓慢,银行慎贷惜贷状况难以改变,外资企业的资金来源状况不宜乐观;三是各国经济刺激政策面临调整压力,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发达国家逐步对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增加了实体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影响了对华投资的增长。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将不断释放。为应对金融危机相继出台的扩大国内需求、保持金融稳定、推动产业振兴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将为外商投资提供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是也要看到,我国进一步扩大需求存在制约,特别是外需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加大了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产业引导压力。

因此,2010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将会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增长。从走势上看,随着国际国内形势趋好,外商直接投资有望延续2009年下半年增长的势头,总量继续保持攀升。从产业结构上看,制造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有望由下降转为回升;服务业除房地产业外,其他行业受国内消费较快增长支撑,外商投资增长将较为稳定。从区域结构上看,东部沿海地区仍将是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地区,总量也将保持稳定;随着产业、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的深化落实,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10年吸收外商投资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统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同时,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进一步强化对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在税收和土地方面优惠政策的力度,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二)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结合中部地区崛起的方针,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政策开放和技术资金配套支持力度,促进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三)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依法實施反垄断审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善退出机制。积极研究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问题,由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和地区逐步推行开展。

(四)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度,大幅度提高地方政府核准权限,调整审批内容,简化审批程序,增强审批透明度。

(五)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规范和促进开发区发展,发挥开发区在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方面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加强对省级开发区升级以及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的规划引导工作,研究制定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推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共建开发区工作,引导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造价咨询单位面临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 事业单位对于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度不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增多。一方面, 工作的压力增大, 员工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人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也不断在改变, 没有心思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当中, 缺少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 事业单位领导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不够重视, 只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员工的重要性, 认为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需要长时间进行的, 并需要准备各项基础工作才能实施。因此, 长时间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懈怠, 使得领导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带着无所谓态度。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只有形成了好的思想工作作风, 才能更好地帮助单位可持续发展, 更好地服务人民。

(二) 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完善。近几年, 事业单位里的员工大部分是青年人, 思想开阔, 见识广, 对思想工作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是, 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还不完善, 依旧运用传统工作模式, 难以满足青年人与时俱进的思维;在指引与考核过程中出现漏洞, 造成年轻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厌恶。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模式进行创新, 对员工多鼓励, 摆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厌恶感, 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使事业单位思想工作得以完善。

(三) 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缺少人才。目前, 事业单位里普遍是文化程度不高、素质不达要求、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少的员工, 导致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难以进行。因此, 事业单位要给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培养高素质人才。针对目前事业单位管理层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 要多加培训, 增加经验, 提升自我知识储备。

二、解决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 强化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注重员工全面素质, 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 以以人为本原则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改革。要想解决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首先就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 事业单位不仅要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与培养,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还要加强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健全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定期开展培训活动, 增加员工在思想政治工作学习中的信心, 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团队, 为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 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事业单位思想工作建设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 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当中, 把握员工思想方向, 了解员工思想层面,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就是尊重并且信任他人, 使员工理解并信任单位, 各项工作的开展从实际出发, 利用科学方法需要将工作落实到实处,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

(三)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 利用科学理论对本单位思想工作内容进行创新。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 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将综合素质高、知识储备高的人才吸纳到工作队伍当中, 为工作队伍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 有效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力度, 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 利用网络方式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

(四) 摈弃旧观念。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意义, 认真研究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新特点、新观念, 从根本上增强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 把维护员工利益放在首位, 共同实现最大利益, 保持为人民服务的优秀信念。构造内部交流平台, 使员工与领导积极沟通, 相互理解, 对改善思想工作有极大帮助。保持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提供强大的保障。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要把教育和管理有机结合。通过管理, 使思想政治深入人心, 通过教育, 使事业单位员工形成思想政治观念, 并以这种观念来管理自己的行为, 提高思想境界。

三、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是事业单位重点工作项目, 在新形势下, 事业单位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不断创新探求使思想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各部门之间联合协作的能力, 加强各部门、各个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创新工作方法, 改进教育模式, 完善思想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从根本上提高思想工作效率, 发挥思想工作建设的作用, 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取得优秀成绩。

摘要:本文就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对策,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小娇.关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 2012, 24 (02) :136

[2] 王增喜.关于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 2014 (12) :164~165

造价咨询单位面临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屈指算来,我到铂码已近七个月的时间了,在过去的七个月里,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现在已逐步融入了铂码这个大家庭中,在思想觉悟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铂码工作的这七个月我的总结有以下几项:

第一,积极的融入铂码这个大家庭,深入的了解铂码公司文化及其内涵,为自己的工作做好定位。刚进入公司我不断的努力调整心态,已经初步的融入了铂码这个新的环境,越来越享受在铂码工作的良好氛围,改掉了以往工作中的毛躁和粗心,工作上虚心的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学习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像他们一样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

第二,踏实稳重而又细致的完成每一项工作。在工作中我积极的配合项目负责人完成各项工作,即便这些基础的工作很繁琐,但我始终保证充满激情和热情的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完善自我,争取能尽快独立自主的完成项目,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第三,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怕困难,敢于接受挑战,能很好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刚进入公司就协助高工做司法鉴定,虽然以前从未接触过这种项目,但通过向高工以及身边的同事请教开始逐步的上手,真正的做到客观、公正的去做好司法鉴定。随后的工作主要是南坪商圈管委会步行街提档升级工程以及五小区外立面整治全过程造价控制,对于我来说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它并不像在公司做基本建设项目预、决算编制及审核那样单纯,更多的需要我结合现场施工来考量如何客观、公正的做好造价控制,在现场工作中除了积极的自我解决问题外,我还及时的跟项目负责人何工沟通,不懂得地方就虚心请教他,由他牵头我主要负责现场,截止目前我们很好的完成了全过程造价控制中的各项相关工作,争取能更进一步圆满完成任务。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跟同事相处融洽,分工协作,相互帮助解决各个问题,为着我们整个集体的目标不断努力。

第四,百尺竿头,尚需更进一步。在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其一,自身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相关的工作经验还不足,尚不能完全独立的完成单个较复杂的项目,目前主要还是协助项目负责人从事一些基础的工作,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会坚持从基础做起做细,从简单到复杂,不断的提高自己以便能尽快独立完成较复杂的项目,提高自己的产出,不断的成长。其二,因为以前主要从事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对造价相关行业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希望能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和参加相关的培训能尽快的熟悉并掌握造价工作中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定。其三,工作和生活上有时显得比较拘谨,不够自信。相信通过不断的完善自我,增强业务能力和相关知识,自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显得更加自信,更加应付自如。其四,业务能力较单一,土建以及安装这方面知识匮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力向其他部门的老师学习,争取在不断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全面发展自我。

造价咨询单位面临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和劳动争议概述

( 一) 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内部实施的劳动用工管理的各项规则。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一般有: 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职业培训等管理规定。

( 二) 劳资双方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又称劳动纠纷。其中有的属于既定权利的争议, 即因适用劳动 ( 合同) 法或劳动 ( 集体) 合同的既定内容而发生的争议; 有的属于主张新的权利而发生的争议, 是因制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导致的争议。

二、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制度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零散, 不成体系, 而且在高层次的法律中对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都没有具体规定, 而低层次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效力有限, 其使用受到相当的限制。所以, 法律的不完善和执法不严使用人单位在制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时, 常常出现如下问题:

( 一) 内容违法或不合理

用人单位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 在劳动规则的制定中多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义务, 不规定或极少规定其对劳动者的义务, 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中甚至有违法的条款, 如有的规定女工在劳动合同期内不得生育, 不得结婚, 有的对劳动者随意处罚等, 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二) 制定程序不民主, 造成员工不知情或不服

大多数的劳动规则都是由用人单位单方面制定, 劳动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规章制度的管理和约束, 甚至连知情权都难以保证, 更谈不上参与劳动规则的制定。目前, 相当多的劳动争议案件都是由于用人单位依照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对劳动者作出相应的处理时, 劳动者不服而引发的。在此类案件中, 用人单位的内部规则是否有效往往会成为案件审理的焦点。

( 三) 用人单位过度使用用工管理自主权

部分劳动争议是因用人单位过度使用自主权对员工权益、权利而产生的。

三、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制度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建设不但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而且能督促用人单位正确地行使权利, 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提高劳动效率。

( 一) 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内容要合法合理

目前我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则的内容采用概括式的规定, 为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需要, 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劳动规则提供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我国劳动法在赋予用人单位可以且应当制定劳动规则的同时, 规定了职工严重违反劳动规则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即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用人单位可以不经预告直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即用人单位可以透过劳动规则的规定而行使对劳动者的任意解雇权。

所以,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时, 应充分理解当前法律法规, 不能只考虑已方的利益, 滥用解雇权, 作出一些与法律法规相悖的内容, 这不仅给劳动争议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而且一旦劳动争议发生后常被仲裁或司法机构判定为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无效。因而, 用人单位制定内容合法合理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是减少或避免劳动争议发生的前提。

( 二) 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程序要合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 或者告知劳动者。所以, 用人单位要确保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程序合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在制定时应当有劳动者的参与。用人单位在制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时, 应当有职工代表参与, 认真听取职工的建议并把它写入规定中。其次, 内部劳动规章草案制定后, 应广泛征求劳动者的意见, 依据意见进一步完善, 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最后, 在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生效后, 应及时公示, 对未参与到制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过程中的后期新进人员应及时组织学习。按照公平、平等、诚信原则制定出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 当事人被处理时容易接受, 可以减少劳动争议。

( 三) 用人单位不滥用或过度使用自主管理权

制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行使自主管理权进行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 但在实践中一方面应注意不滥用罚款。对违纪员工实施经济处分要慎重, 首先处分的情形应在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明确的规定, 所谓“疑罪从无”, 对没有明确规定情形不可滥用处分; 另一方面不超范围处罚, 不仅包括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的程度范围, 还包括适用范围。对于法律规定只能由行政或司法机关作出罚款决定的, 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规定, 如员工违反交通法、违反计划生育法等。

( 四) 与时俱进, 及时修订内部劳动规章制度

当前的社会, 正处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进程中, 一些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现, 要保持制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就应紧跟社会和单位的发展步伐, 及时检讨、修订。

四、结论

综上所述, 用人单位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情况规范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 从合法且合理原则出发, 坚持劳资双方共同参与、共同约定, 及时解决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建设中的问题, 是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发生的前提条件, 是我国和谐劳资关系建设的基本途径。

摘要:《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发现许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在内容、制定程序、如何适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正日益成为劳资纠纷的导火线和焦点。本文将从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在劳动争议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作简单探讨, 为规范和完善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制度,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陆彪.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制作精解[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245.

[2] 石美遐.对我国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立法的几点初步建议[J].中国劳动, 1999.7.

[3] 董保华, 陈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及立法模式[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158.

上一篇:旅馆热水供应免费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煤矿组织管理建设项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