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工作职责范文

2023-09-27

幼儿教师的工作职责范文第1篇

[摘要]当下的幼儿园教师是教师队伍里的弱势群体,他们扮演着模糊不清的社会角色,或被期待为养育者、启蒙者、专业人,或实际承担着服务员、保姆、打工者、教师等角色;他们处于边缘人、附属者的社会地位,他们的生存境遇构成了“幼儿园教师现象”。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现象;社会学;边缘人;附属者

教师既是一种社会职业,也是一种社会身份。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幼儿园教师是教师群体里的另类。他们虽拥有教师的称谓,但大多数不能享受教师的名分、权利。与他们的教育对象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不同,幼儿园教师似乎较多地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既被寄予较高的社会期待,又常常被社会体制、社会制度遗忘。他们的生存境遇构成了“幼儿园教师现象”,也似乎隐喻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

一、模糊化的社会角色

1.纵向: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变迁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以特定的角色生存于世的,角色就是人的面具和文化外衣。因此,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社会我”,而不是一个“自然我”。个体扮演何种角色,通常有着特定的时代精神。每个个体都以自己奔腾的生命来顺应时代的诉求。当下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变化既来源于幼儿园教师的主动担当,也来源于社会期待的被动赋予。

(1)权力意义上的角色变迁:“立法者”身份的失去

在幼儿园诞生之初,人们对幼儿园教什么、怎么教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与特殊的期待,因为当初教育权和学习权还只是一部分人的专利,人们获得有关教育信息的渠道也较为单一,在那时的家长和社会公众眼里,幼儿园教师是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具有较大的权威性,俨然是“立法者”。

幼儿园教师“立法者”身份的获得除了受家长的主动认同和真心服从因素影响外,也受幼儿园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背景和社会制度因素的影响,这两个因素会相互强化,最终使幼儿园教师具有“立法者”形象。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教育的权威。

然而,时代的变迁、制度的变革逐渐打破了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之间的社会生态。特别是当今幼儿园教师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当今社会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育儿知识,幼儿发展也更具个性,家长和幼儿从不同的方向挑战幼儿园教师的权威地位。最重要的是,体制改革打破了幼儿园教师的铁饭碗身份,很多幼儿园教师不再是“公家人”,其权威性地位也随之受到空前挑战。

(2)社会期待视野中的角色变迁:从“养护者”“启蒙者”到“专业人”

从历史角度来看,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身份大致经历了“养护者”“启蒙者”“专业人”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作为“养护者”。中国历史上制度化的幼儿园教师始于1903年的《癸卯学制》。《奏定蒙养园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规定蒙养园附设在敬节堂和育婴堂内,由乳媪和节妇来担当幼儿园教师之职。社会对蒙养院师资的角色还未达到教与养双重期待,“养护者”是当时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一种角色期待,幼儿园教师也就在这样一种“常态性角色”下生存。

其次是作为“启蒙者”。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外国教会在中国创办的各式幼儿园的出现以及中国幼儿园制度的日趋成熟,人们对作为儿童公育机构的幼儿园的社会期待也越来越高,“养护者”的单一角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启蒙者”的身份渐渐浮出水面。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担当“养护”职责,而且要承担“教育”重任。

最后是作为“专业人”。“专业人”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大约起始于上个世纪末的“教师专业化运动”。这场运动对教师的文化生存冲击力最大,它要求幼儿园教师重塑教师文化,重认教师身份,重述教师内涵。“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专业性教师”成了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期待。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场景中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权威”“纪律的维持者”,同时还被要求作为一个研究儿童、反思自身的“专业人”。

2.横向:幼儿园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1)作为教师的幼儿园教师

在当下社会中,真正具有教师身份和内涵的幼儿园教师已经越来越少,除了公办幼儿园中的在编教师外,大部分非在编幼儿园教师都未真正享有《教师法》所规定的各种权利。即便是公办园的在编教师,其教师身份也有些尴尬,因为我国的人事编制中并没有独立的幼儿园教师编制,幼教界一直使用的是小学编制。随着大量幼儿园的转制,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生存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

(2)作为保姆的幼儿园教师

“保姆”是中国语境中对幼儿园教师的最早称谓,源自日本,最初并不包含任何感情色彩。在我国幼儿园创办之初,幼儿园教师事实上也被期待作为一个“养护者”,主要工作职责便是养护儿童。孟庆树曾指出:“儿童保育工作的好坏,保姆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要加强政治上的教育,从政治上来提高保姆的积极性、责任心。”

在当下很多幼儿园,幼儿园教师越来越被期待为保姆的角色,在家长的眼里更是如此。家长不仅期待幼儿园教师有“八心”,㈨而且以此作为评判幼儿园教师工作是否合格的标准。

(3)作为“打工者”的幼儿园教师

与作为“公家人”的教师不同,绝大多数的幼儿园教师没有身份保障,他们大多在体制外生存,是一群特殊的“打工者”。在一些转制幼儿园,幼儿园教师的打工者身份更为明显。笔者在调研中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对作为“打工者”的幼儿园教师的描述: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休息对你们来说/无异就是过年/你们的嗓子总是那么沙哑/因为你们每天十二小时都要陪孩子说话/你们从来都喜欢安静/因为你们每天都为孩子叽叽喳喳/你们不知道/什么是三金和福利/没有人知道你们的生活。

冬去春来/你们送走了一个班又一个班/孩子把带有童真的“老师”送给你们/你们把亲切的“宝贝”送给孩子/你们没有任何福利/任何福利也绝不会想到你们/因为/你们只是教育体制外的打工者。

缺乏制度保障的幼儿园教师无法获得“本体性安全感”,他们在制度外流浪、徘徊,体验着一种“无根”“无家”的感觉,“无助”“无奈”“无力”成为他们叙述自己生存状态的高频词汇。

(4)作为服务员的幼儿园教师

在一篇题为“教育大革命宣言”的博客文章中,有人提议应该进行“教师称谓的革命”,将教师改称为“学生服务员”,让教师从社会赋予的过高的“神坛”和“圣人”的位置上走下来。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简直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因为它只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不是一种权利赋予。当幼儿园与家长不再是教育关系而是一种消费关系时,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就转变为一种供应与需求的关系了。

在当下无论是公办园、集体园还是民办园都强调一个核心思想,即服务家长、服务儿童。然而,有的幼儿园曲解了“服务”的内涵,把家长、幼儿当成上帝,以不恰当的方式让家长凌驾于教师之上。导致家长与教师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使教师完全成为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不少幼儿园甚至以家长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指标,使幼儿园教师承受莫大的压力。

虽说无论在何种体制、何种条件下,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待都可能是多元的,但是不管时空如何变换,幼儿园教师都应该有其“本原性角色”,如“教育者”角色,在此基础上才会衍生出一些“扩展性角色”,如情感安慰者角色、服务员角色等。

二、边缘化的生存困境

1.噪音化生存

与中小学教师45分钟一节课的分隔式时间占有与分配不同,幼儿园教师整天生活在闹哄哄的环境中,他们没有所谓的上课与下课的区别,没有可以暂时逃避喧闹的办公室,他们被时刻要求与孩子待在一起以保证孩子的安全。

一位幼儿园教师在描述其生存状态时写道:

我工作10年了,感到一年比一年累,耐心一年比一年差,对班里的孩子比较烦,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有时候感到很愧疚,孩子是无辜的,可是自己的情绪常常不稳定。对老公也是这样。我想我不会一辈子待在幼儿园里的,因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情绪会越来越不稳定,我可不想变成神经质女人。在幼儿园待久了,社会上的一些新事物接受得也少了,能换什么工作呢?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到图书馆工作,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有安静的环境。安静是我最大的愿望。

2.焦虑化生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改制性焦虑和生存性焦虑日益加重。有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的焦虑水平存在着“高——低——高”现象,即19~23岁、23~30岁、30岁以上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园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乡镇幼儿园教师的焦虑程度高于城市教师,公办园教师的焦虑程度相对低于其他性质园所的教师。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师的焦虑主要来源于改制、安全事故、养老保险、上级检查、同事竞争等。

3.倦怠化生存

倦怠是个体的一种情绪感受,指个体在压力过大、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工作环境中所体验到的无奈与无助,主要表现为“疲劳感较深”“成就感较弱”“内疚感较强”“同事关系满意度较低”和“身份认同混乱”等。幼儿园教师的倦怠既受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家长、家庭、同事关系、幼儿等因素的影响。笔者曾经在给幼教专业函授生上课时请他们写一些有关自己生存状态的描述性关键词,结果发现,“忙”“烦”“累”“无奈”“困惑”是其中的高频词。在谈及“幼儿园教师的苦与乐”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太累太苦,而且还不被承认”。在问及“您认为幼儿园中哪些活动功效不大,且负效应很大”时,有92%以上的教师选择了“为各种节日准备的节目排练和演出”,66%选择了“被要求经常性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65%选择了“频繁的环境布置”,63%选择了“被要求人人有课题,个个写论文”,40%选择了“各种园内评比活动”,87%选择了“为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或评估而加班加点”。

4.“陌生化”生存

陌生化生存是幼儿园教师生存境遇的根本写照,它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是当下社会变迁的结果。在当下既面临种种生存困扰,又不断地被社会期待为“专业人”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不断地演化成一个文化学意义上的“陌生人”。“陌生人”这一概念源出齐美尔的空间社会学,它原指地域上的陌生感,笔者在此借这个概念描述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也即教师在自身文化身份的不断赋义过程中的角色生疏和角色困惑。从“养护者”“启蒙者”到“专业人”,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身份不断地被社会重新赋义。在这个赋义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身份和身份内涵一直在“做加法”,这种“加法思维”虽也有幼儿园教师的自我角色赋加,但更多的是社会期待导致的被动赋加。

韦伯曾经说过,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在这张意义之网中,幼儿园教师因为以往文化的“惯习”而很难在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时进行成功的转向,从而在和儿童文化、专家文化、制度文化遭遇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为一个陌生者。他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惑:“我是谁?”“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有何意义?”

三、附属者的社会地位

幼儿园教师在从历史到当下、从西方到东方的教育制度和社会体系中基本处于附属者的社会地位。这种附属性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如“某某小学(中学、大学)附属幼儿园”“某某企业(集团、机关)附属幼儿园”,也表现在内涵上,即由于长期的附属而导致的幼儿园教师对所在机构的依赖与依附。幼儿园对幼儿园教师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晋级、劳保、福利无一不依赖于幼儿园的运行状况。在当下,幼儿园教师附属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财富

财富包括工资和各种可得性收入。就幼儿园教师的总体水平而言,其薪资水平处于一种缺乏竞争力的状态。与其他各类教育不同,我国现有的115.8万名幼儿园教职工中,有70%左右是长期聘用的非公办教师(包括长期代课、临时代课教师)。幼儿园教师的收入水平低是就非公办教师而言的。公办教师与非公办教师之间不仅工资收入较悬殊,而且在福利待遇、养老保险上也有实质性的差别。公办教师享受事业单位退休福利,非公办教师只能享受企业退休福利或社会保障,广大的农村幼儿园教师甚至连社会保障也没有。

有研究者调查发现,2001年山东省全省有6.8万农村户口的幼儿园教师,工资300元以上的占27.57%;200~300元的占20.22%;100~200元的占35.47%,此外还有大量月收入不足100元的幼儿园教师。

2.权力

教师的权力主要是指教育权,即教师是否拥有教育儿童的权利,在家长眼中是否被看成是专业工作者,是否感受得到最起码的职业自尊等。在“启蒙者”时代,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权利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在成为“专业人”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却受到了家长、儿童、社会的多方质疑与挑战。幼儿园教师越来越被广大家长期待作为服务员、保姆、打工者,而不是教师。很多幼儿园教师也以为自己有赖于家长和幼儿,视家长、幼儿为自己的衣食父母。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被片面强调的是要恪尽职守、履行义务,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往往被忽视。

3.声望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幼儿教育处于不均衡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具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是一个较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而在今天,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存在误解,认为幼儿园教师是人人可担当的职业,把幼儿园教师看成是母亲、祖母或保姆带孩子职能的一种替代或延伸。显而易见,一种职业被认定为简单劳动,那这种劳动的价值肯定会大打折扣。在我国目前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中,资格准入制度还很不健全,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可以培养幼儿园教师,造成了大量不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出炉,这种状况使原本职业声望就已经下降的幼儿园教师职业更是雪上加霜。

四、是谁制造了“幼儿园教师现象”

毫无疑问,当下的幼儿园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附属性社会地位既是历史的某种沿革和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幼儿园教师自身队伍良莠不齐、制度设计有意忽视等产生的后果。幼儿园教师在教师群体和社会群体中的双重边缘化现象并不是对幼儿园教师的一种政策保护,而是一种制度伤害。

在学前教育领域,当幼儿园教师被双重边缘化时,儿童和家长的地位就逐渐提升了,尤其是幼儿家长,其选择权、话语权越来越突出。有些幼儿园甚至唯家长意志是从。

很显然,当下幼儿园教师群体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是一种结构性困境,是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幼儿园教师成为弱势群体这一现象绝非一个孤立的事件,也并非“进步性趋势之外的某些枝节”,它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出现断裂的一种表现。要想解决或改变幼儿园教师的生存困境,查漏补缺是无济于事的,它需要作出结构性调整,虽然这是难以一蹴而就的,然而美好生活靠等是等不来的,它需要去创造,甚至去抗争。对于当下的幼儿园教师而言,如何从“失根”到“归根”也许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无论如何,社会生活中并不会必然存在着拯救幼儿园教师的天然力量,幼儿园教师自身命运的改变需要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团结与共同努力。

幼儿教师的工作职责范文第2篇

1、爱和学生相处

大概在小学时开始想象自己的未来,当时有两个形象对我充满诱惑。一个是播音员,也就是今天的新闻主播;一个是老师。后来,发现,当主持人还有个形象问题,我就明白此路不通,就一门心思想着当老师了。再后来,我高中的班主任彻底破坏了我对教师的认同, 所以大学志愿就没选师范类专业,但老师情结又让我报考了师范类大学。大学四年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明白了不能因为碰到一个不像老师的老师就否定了这个职业。所以读完研后就义无反顾的奔向中学教师行业。为什么想当老师呢?无知的时候,觉得老师很神气。后来,是因为想给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想和学生们分享对语文的爱,期待更多的孩子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自由。

2、爱自己的学科

我的母亲是支持我当老师的,但直到现在,她偶尔还是会埋怨,你怎么不去当英语老师呢?在她看来,教英语比教语文有更多的机会赚更多的钱。我每次只有一个回答就把她噎回去了。我说:我高兴。这是实话。

不提广泛阅读的快乐,即使是选入课本的一些初读无味的文章,只要认真投入阅读,都会体悟到其中的美,或是思想的、或是文化的、或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我常常发出的感叹是——我觉得这篇文章真好,每次教完一篇文章就会爱上一篇文章。这也是实话。

从文章解读到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一个发现自我、解构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或者说,教语文,就是一种自我救赎”。我热爱语文学科,因为在文字文学中,我可以找到自己,找到自由。

3、爱工作的氛围

我所在的语文组常常让我感受到“组织”温暖。让我能以更轻松、踏实的心来更努力勤奋的工作。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帮助,有经验的教师的有效引领,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形成风格的氛围……这些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对这样的氛围,我心怀感恩。

二、老师也是学生

当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涌现。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教师作为知识重要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1、 多读书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喝水吃饭一样。无论怎么强调阅读对于语文老师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有丰厚阅读积淀的教学,才是有源头的活水,才是有根的参天高木。

2、 多听课

关于听课,我一开始很积极,其实是想投机取巧,寄希望于听课的时候把好东西借鉴到自己的课堂,同时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误人子弟。可后来有一次向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时,他告诫我,一定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一定要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立思考,独立解读,找到自己的特长。他说,我刚毕业的时候不怎么听课的,但是我要求自己一定要上出自己的东西。所以后来中间一段,我不怎么听课,直面文本。大概进行了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学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多少进入了模式化的陷阱。我迫切地希望寻找方向,这时候带着自己对教学的领悟,我又走进了课堂当起学生。我跟着李老师开始了二轮学习,因为听李老师的课,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的散漫、教学语言的重复啰嗦、教学内容的缺乏条理化。只要有机会,我就跟着李老师听课,大概坚持了有一学期多,其实我本来打算要听三年的,但是还是败给了惰性。对我而言,李老师的课既是方向,又是镜子。尽管我非常期望能做到像李老师那样理性而清晰,平和而坚定,但力有未逮,我还是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自己特点基础上继续寻找自己的路。

6、寻找榜样

榜样的力量同样适用于教师的成长,教学上的问题总归还是要落实到教师自身的问题,教学上的提高总归要依靠教师自身的提高。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有时候明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又会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比如我总觉得自己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准确,板书不够工整,想着应该提升改正,但马上又会想——这就是我的风格,改不了了。实际上这是惰性作怪,顺应这种思想那么,教学将永远在原地转圈。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历史课教师纪连海,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也是最早登上《百家讲坛》的中学教师,他的历史讲座创下很高的收视率。近年来,他先后出版了《说康熙》等多部著作,出版了50多盘光盘。然而,他的成功离不开在教学一线长达21年的辛勤付出。

纪连海起点很低,他出身北京昌平农村,父母没有文化,上学时他很刻苦,中学时把学校小图书馆的书都读完了,高考后进入北京师范学院。四年的读书、抄书生活,读书无数。练就了一身博闻强记的功夫。毕业分到“薄弱学校”昌平四中,自以为能把历史课上得很好,但学生对副课历史根本不感兴趣,上课睡觉者有之,发呆者有之,纪连海心里非常难受,但他没有抱怨现实,抱怨学生,他决心攻克一个专业难题:“我的历史课怎么就吸引不了他们呢?”

为了达到吸引学生听课的目的,他对症下药,没有盲目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而是向传统艺术学习,他买了相声大师刘保瑞30集经典单口相声《官场斗》,练就了一套 “历史相声(评书)教学功夫”,从此深得欢迎,声名鹊起。XX年,调入北师大二附中,他又碰到一个难题,因为这里的学生太优秀了。不好“糊弄”。 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论文《论汉代名人之死》,想请老师纪连海指导一下,这篇文章给纪连海震住了,学生是精读《汉书》之后写出这篇文章来的。 纪连海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以前看了许多书,但与那位学生看的《汉书》相比,都不上档次,并不是高级的史料。光靠昌平时期的相声嘴皮子讲课已不行了,面对新的问题,纪连海继续努力,从我做起,解决问题。他决心用知识的“活水”满足学生的渴求。他说,高中历史共5册,5册中所有的人物、地点与事件他都要研究透,直到根本不需要教材,而是以自己的历史研究来教学生。他又开始回到书的世界,以教材的知识点为本,展开求知。几年下来,他成为北京学问最高的历史教师,首开以中学教师身份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先例。

纪连海的教师生涯让我感动更让我明白,人要向前走,无论什么时候。

三、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1、有自己学校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系统的规划和个性的指导。

作为百年名校,西安中学自有其文化底蕴。我一点浅见,这底蕴中还应更强调阅读。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书单引起了广泛讨论,赞美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然而阅读对于中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作用,没有人反对。甚至从最功利的应试角度,阅读也是价值巨大的。我的一个学生,是个女孩子。通常来讲,女孩子在学理科时物理是个难点。但她却很有兴趣,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她喜读《时间简史》,崇拜霍金,所以对物理学习乐意投入。她从来没有在课外请过家教,但她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很多家长和学生担心课外阅读使学生分心,影响学习。即使有家长和学生认同阅读的重要性,也往往不知道读什么书是合适的。

如果有个学校的推荐书目,相必家长的担忧和学生的担心就会减少很多。而阅读这片天地如果学校没有有效占领,让学生自由发展,那么泛滥在学生间的是《最小说》和《怖客》之类,好一点是《读者》,过了甚至在读《洛丽塔》。所以,规范和引导学生展开阶段性的课外阅读很重要。

2、语文是什么

从事语文教学之后,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语文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在工具和人文之间摇摆不定,虽然这两者不能分开,但具体到课堂教学时,侧重点不同则课堂呈现完全不同。

后来我认识到,其实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殊途同归,不管是素质还是应试,不管是工具还是人文,如果能够将一件事研究透彻,做到最好,那么就能有最多的收获。换句话说,我做的太不够了,在哪个方面也没有做到透彻清晰。

幼儿教师的工作职责范文第3篇

工作近两个月,最大的感受,一个字:忙。大事小事杂事,应接不暇。俗语说:万事开头难。这次我也亲身体验到了。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班和二年级各两个班级的体育,并任三年3班的班主任。刚进学校,校领导就让我做班主任,是对我的信任。如果没有抓出成绩,不仅让校领导失望,更对不住学生和家长。所以开学来一直都有压力。但是,我对自己有压力就要变动力。尽我所能,不敢有一丝毫怠懈。任教两个月来,逐渐熟悉工作,从一开始的应接不暇,转变为现在的应接自如。目前,对于我的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我们班全数为外来打工人员,所以孩子个个都充满“野性”,不重视学习,作业应付了事,纪律松散,有甚至有的出现屡教不改。采取了种种措施,如:联系家长,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联系。由于家长为打工人员,大多时间出门在外,无时间顾及孩子,所以此方法效果甚差。经过几番思考与尝试,发现这样的孩子需要关爱,需要引导,需要时刻提醒。经过几星期的努力,孩子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虽不能说做得很好,至少有一定程度上明显的进步。

在教学技巧上,我也遇到了困难。如何把运动技能,运动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容易理解,但又不能是纯粹的模仿练习,灌输式,要生动有趣,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自己总结知识点和规律,让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这让缺乏工作经验的我颇感头疼,好在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热心提点我,给我排忧解难。

当然,我个人应当多听课,多查资料,自己多积累,多向其他老师取经,徐欣学习,多反思,如此方能有所提高。

最后来谈谈班主任。两个月下来,我体验到了要做好班主任十分不容易。不仅要做好各项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还要做好和学生和家长的交流。特别要了解班上学生的想法。去发现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班主任在教好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努力让班上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师的工作职责范文第4篇

> 英语教师自我介绍 推荐度: 工作调动新教师自我介绍 推荐度: 新教师自我介绍 推荐度: 英语教师面试自我介绍 推荐度: 工作简历自我介绍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幼儿教师的工作职责范文第5篇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

李燕玲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2.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4.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 轮岗教师----------汇报课教学反思

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涂色,摆学具、活动,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5.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不足之处:

1.教师说的过多,学生自主探究过少。

2.如何应对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我显得有点无所适从,教师个人的课堂机智要提高,如:在学生找出规律后,我要他们总结出规律,学生没答到要点上,而我也没能予以机智地引导,有点着急,直接吧答案告诉学生。

3.难点不突出。本课时的难点是能用合理、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并学会创造规律。在学生表述的时候,声音较小,说话不完整,我只有提示要说完整的话,没有把他落实到实处。创造规律的这一环节,大部分学生能拼出简单的规律,有个别学生拼的图形没有规律我是直接告诉他,如果能引导他和其他同学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判断一组图形有没有规律,至少要重复三次,效果更好。

幼儿教师的工作职责范文第6篇

杨明勇

开县陈家中心小学

一、工作坊目标:

通过导师引领,自身学习,同伴互助,相互联动等途径,培养一批具有发展

潜力大、后劲足,师德高尚,创新能力强,在市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同时,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发挥他们的示范性,以带动本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师队伍。

二、工作坊性质:以研促教,以教带研

三、培训时间:

报道时间:2016年3月23日 向上学习时间:2016年3月15-4月15日

集中学习时间2016年3月23日—2016年4月3日(共10天)

四、工作坊主要任务:

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行动研究、教师研修及教育科研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系统分析思考能力、研修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具体措施:

1. 自主学习与团队培训相结合。 2.集中培训与个人研修相结合。 3.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 实施方案:

(1)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或研究文献,撰写读书心得(不少于1000字); (2)在工作坊和教研组内组织一次教研活动; (3)设计一节活动,并能说明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4)根据培训内容和实际教学观察,结合自己设计的前后两个教案进 行对比反思,撰写分析报告;

(5)以团队为单位完成1-2个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

(6)通过行动—反思—研究—实践等方式,培养系统的分析与反思能力,努力提高捕捉问题、系统分析、自觉反思深入研究能力。

(7)执教一节公开课;

五、研究的课题及基本研究思路

研究的课题: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化的研究 基本研究思路:

准备阶段(2016年3月15-23日) 1.师资培训:

(1)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理论,搜集资料。 (2)定期的教师培训、专家诊断式培训等

(3)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比赛,促进教师自身美术水平的提高。 2.设计课题的方案

(1)进行课题论证(自己论证与专家论证相结合),拿出课题研究草案。 (2)深入论证、修改草案,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拿出完善的方案。 (3)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化的研究”的 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寻找理论支撑,并从中收集研究参考资料。

(4)课题组集中学习,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相关理论书籍。

(5)正式聘请指导老师,成立课题组,初步分工,有针对性地深入准备。 实施阶段(2016年3月23-31日.)

1.根据课题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2.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准备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研究。 3.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收集有关资料,记录研究步骤、心得体 会、典型个案,不断反思研究得失,及时修正研究进程,定期上交相关论文。

4.落实研究方案,并个案进行记录和分析。

5.交流实验经验。展示收集的资料,举办公开教学活动,组织座谈交流会。 6.针对阶段总结反思、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进行研究。 总结阶段(2016年4月1-2日) 1.汇总、整理、分析各类资料。

2.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整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邀请专家进行结果鉴定。

六、工作坊的预期成效:

1. 课题研究资料及研究报告。

2. 专题报告、教学实例的录像资料及文字稿整理。

上一篇:一把手年度总结报告范文下一篇:一级中医院设置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