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产品设计应用论文范文

2024-01-25

经济产品设计应用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经济;经济数学;市场经济;经济英语;市场

本文索引:郭鑫.<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4):-07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现象更加复杂、多变,市场经济面临的竞争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对这种发展态势加强控制,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直接影响。此外,经济分析模式也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但是传统的分析模式不能满足目前新市场的要求,因此需要发展非常合理的分析模式代替现有的经济分析模式,从而對金融经济进行合理分析,最终推动其健康、稳定的长远发展。经济数学其非常注重数量的改变,能够有机整合定性与定量仪器,全面分析金融具体问题,因此需要在金融经济领域提高经济数学的使用频率。极限理论、微分方程等都属于经济数学理论范畴,能够将复杂的经济现象变为非常简单的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处理复杂的金融经济问题。

1 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领域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总体来看,其拥有良好的大环境,而且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推动了当代金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现代经济体制可以完善和健全金融经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广泛运用了经济数学理论,使其成为金融经济处理各种实践问题的主要手段,其应用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辅助价值。在金融经济分析过程中建立数学体系需要进一步论证经济问题。通常而言,唯有经得住实践的考验,才可以充分证实理论价值。就正常状况而言,数学具有较强的合理性,根据金融经济的具体状况应用经济数学中的各种理论,可以处理大量具体问题。比如,函数、微积分等是当前广泛应用于金融经济领域的理论知识,然而金融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常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如果对经济数学的价值进行充分发挥,则需要展开相应应用,使人们充分认识各种各样的金融经济问题,这些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量化价值。通过深入实际的金融经济活动,有关人员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处理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使用这种方式还能够使人们得出更多的理论。从客观方面来看,任何知识都不能接近于现实,将经济数学应用于金融经济领域能够证实有关理论,处理部分定量思维的问题,其核心是将经济理论中的因素改变为数学变量。将此作为基本条件,经过全面考量金融经济活动变量,有利于我们熟练掌握金融经济的经济管理。通过利用经济数学理论能够实际测量经济活动,同时搜集相应的数据信息,从而为金融产品定价提供可靠的理论根据。

2 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

2.1 微分方程

微积分和微分学知识统称为微分方程,在处理经济领域的有关问题时,经常会使用微分方程,从现代金融经济体系来看,其中囊括了很多复杂的函数关系和微分方程,函数方程中包含的自变量、微分等元素,现已出现在金融分析领域,因此在分析金融经济领域时,可以利用微分方程构建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实际数据关系。简而言之,在具体生活中的金融经济分析很难快速发现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特别是存在多个自变量的情况下。这就需要进一步对金融经济领域进行分析,对变量做相应的改版,然后使用部分偏导数理论处理实际问题。同时,在金融经济领域,一些数量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因此不会对结果的准确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求近似值,此时使用微分方程处理,同样可以使最终计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得到有效保障。

2.2 函数模型应用

在整个数学体系中,函数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函数的最大特征是可以精准掌握函数存在的内在关系,所以,这就可以结合金融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同时根据函数存在的内在关系展开详细、准确的分析,去处理金融经济领域的部分具体问题。比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分析金融经济活动的可行性会受到供求关系掌握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具体的供求关系着手,对金融经济活动的具体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建立和其符合的函数模型,就能够熟练掌握市场供需问题。另外,对市场供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过程中,通过函数展开深入探究需要挑选复杂、关键的问题,经过建立函数模型充分展现出市场经济形态,同时体现出产品的价格。可以通过以上叙述的经济数学模式,深入分析企业亏损的因素,进而运用合理的手段处理生产和销售之间存在的关系。与此同时,充分考量函数对因变量的挑选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因此需要把供给函数当作因变量,使产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保持正比关系,和需求量保持反比关系。所以,挑选因变量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需求,按照需求函数可以明确产品价格,有利于全面呈现出产品的价值,同时使价格和销量两者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在企业金融经济活动中非常有必要明确经济数学模型,在具体建模过程中需要处理将解决企业经济作为核心,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更好处理。

2.3 导数的应用

导数理论是数学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种理论,同时导数与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导数管理经过边际概念进行构建,能够达到变量替代常量的目的,从而深入探究经济学。导数是经济学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理论,如边际成本函数、边际收益函数、边际需求函数等是经济分析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有关理论。然而自变量的改变可以借助导数加以呈现,同时根据自变量的不断改变分析因变量的变化,进而获得函数的变化率。对成本函数进行深入探究过程中,边际成本能够借助商品的固定产量进行详细计算,这时成本是对相同产品成本的重新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进行对比,进而明确该商品产量的变化。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表明这个商品增加了产量。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表明该商品的产量相对减少。导数运用的另一个优势是弹性研究,弹性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函数的改变,同时还可以对需求量与商品价值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借助弹性可以获得相应的价格值,如果商品提升的价格高于需求量的缩减比,则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如果商品价格大于这个价格,商品提高比相较需求量减少比低,则提高价格时,企业就会减少收益。经济分析过程中的经济最大化是主要研究的内容,最佳收入、最优资源分配、最大利润等问题可以借助导数求极值与最值等知识进行更好的处理。

2.4 极限理论的运用

极限理论在经济数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知道的许多理论,实际上都是基于极限理论提出的。例如,细胞的繁殖实际上使用了极限理论,从经济分析与管理等方面来看,同样适合使用该理论。在现代金融经济领域分析时,极限理论是其应用的最高评价分析方法,极限理论是经济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概念,若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不能科学合理地应用极限理论消长规律,就不能对自身的应用价值进行精准分析。在具体应用时,极限理论需要采取复利、年金等方法展开详细计算和统计,进而充分呈现出其自身的各种改变,特别是复利计算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理解结算与每年结算一次等都拥有专门的计算公式,需要进一步应用与探索。极限理论是数学理论概念的主要基本条件,在运用极限理论时,可以充分体现在金融管理与经济分析管理等方面。消长规律同样可以充分呈现出商品价值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设备的折旧价值、人口增长等方面都能够看出这项规律。因此在经济分析期间,需要借助极限理论计算复利。

2.5 股票风险溢价的应用

当前,股票是我國众多投资者的投资对象,然而我国股票市场大环境依然出现动荡因素,股票风险溢价表示如果一些投资人员冒险投资过程中,期望得到高回报率,为了判断这个回报率的高低,通常把无风险国库券的获得收益作为基本调准。换言之,股票风险溢价是股票市场收益率与无风险固定资产收益率两者之间的差值。股票风险溢价是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主要概念。无论什么投资,或多或少都会面临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等,风险可以直接影响投资人员的投资回报,国家针对上市企业制定了非常苛刻的财务报表制度。由于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依然存在众多问题,财务报表存在部分信息失真的情况。鉴于此,非常有必要用回报与风险的方式构建基本函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衍生出很多专属模型,如经济增加值、CAPM模型、资本价值权重成本等。这些模型都可以详细计算股票风险溢价,严格预测每一种类型股票存在的风险,接着形成良好的投资组合,最终让投资人员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3 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3.1 数据的可靠性较低

金融经济领域应用经济数学旨在熟练掌握精准数据与有关的具体状况,然而由于金融经济活动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数据分析通常受限于某个区域时间的片段式分析,换言之,部分分析出来的数据结果极易因经济活动的千变万化失去自身的价值,这种情况就会对经济数学演算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总体来看,如果经济数据缺乏可靠性与严谨性,则最后计算出的结果就失去应用价值,同时严重影响各种决策。鉴于这种状况,加强数据管理非常重要。当前,人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搜集大量数据信息,这就需要综合考证、分析及归纳数据,使数据信息的精准性和真实性得到有效保证。在实际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量,如市场规模、宏观调控因素等,从而使运算结果的实用性得到有效保证,为企业决策的拟定提供有利的借鉴。

3.2 重视人才建设

将经济数学应用于金融经济领域,需要使用人员根据具体状况改善与健全,从而面对千变万化的金融经济市场。在拟定金融经济活动方案过程中,需要使用人员根据金融经济的具体状况展开数模推演,断定可能出现的变量与行为结果,同时展开远瞻性预测,进而科学合理地调整活动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达到改善金融经济的目标。这个过程对专业人才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所以需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有机整合金融经济实践和经济数学基础能力,保证人才可以使金融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要求得到满足,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人才职业道德层面的培育。

4 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数学金融经济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可以加快金融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具体运用期间,需要加大数据管理人才培养的力度,在金融经济活动领域全面发挥经济数据的价值,从而促使金融经济领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丰文泉.金融经济分析中应用经济数学的思考[J].营销界,2020(3):88-89.

曹柯雯.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4):0002.

崔石买.金融经济分析中应用经济数学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A2):175-176.

韩睿琪.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探析[J].消费导刊,2019(7):173.

贺慧.基于企业金融经济的经济数学模式构建[J].科技经济市场,2019(4):149-150.

吴长中.金融经济分析中的经济数学运用[J].中国市场,2019(24):126-126.

魏育飞.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21):146-147.

曹帅,姜帅.刍议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特区经济,2020(3):147-149.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Mathematics in the Financial Economy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0

GUO Xin

经济产品设计应用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关系

引言

很多学者认为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的关系就是理论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基础,而今应用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具体实践和应用。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现在普遍存在着轻理论以及重实务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受到了较大的局限。必须要认真的梳理清楚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相适应,并且能够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

1.我国轻理论以及重应用的经济学研究现状

1.1出版界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片面倾向

目前出版界普遍的认为,相对于理论经济学而言应用经济学的成果更加受欢迎,因此现在很容易发表和发行关于应用经济学的刊物或者论文。相比之下,大部分的出版社并没有对理论经济学研究成果具有太大的兴趣,而且往往会冷淡理论经济学的投稿作者。甚至还有一些出版社将一些硬性的规则和条例颁布了出来,要求作者如果要出版理论性学术专著必须要对相应的资助金进行提交,而且资助金额均有非常高的额度,这样就导致理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很难发表出来,造成了这一类高水平学术著作的严重流失,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经济学的整体发展。

1.2不受重视的理论学术研究

在应用经济学在我国的经济研究学术界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这样就导致很多学者急功近利,对经济利益和名誉进行片面的追求,特别是在研究和解决各种经济实务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的人才,很多学者不惜运用各种手段从而能够在应用经济学的研究队伍中加入进去。而现在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却变得越来越冷门,由于经济实务问题以及应用经济学方面集中了大量的年轻的学者,因此造成理论经济学研究严重的缺乏人才[1]。

2.导致经济学研究出现片面倾向的主要原因

市场从客观上调控的人们对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追求的行为,现在理论基础研究具有见效慢以及收益少的特点,而应用经济学则恰恰相反,因此不管是学校研究人员还是学生都对应用经济学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方面存在的巨大潜力具有充分的认识,因此使得应用经济学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的研究基金大量的倾斜于应用经济学,而经济刊物编辑社和出版社也对市场效应和经济利益进行片面追求,从而忽视了自身应该在学术研究中需要承担的各种责任。总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应用经济学占有了大量的资源和人才,最终造成理论经济学严重的缺乏发展的动力[2]。

3.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讲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就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告诉我们,实践是理论的来源,而理论又能够对实践进行指导。然而现在在很多人看来理论经济学只是具有学术价值,真正具有实际价值的是应用经济学,只有应用经济学才能够将各种经济问题很好的解决掉,哪怕不需要理论经济学,只需要有应用经济学就能够对企业进行很好的管理,并且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其规律具有不可替代的客观意义,只有具备基础理论上的支持,才能够真正地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理论,才能够将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真正的找出来,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最终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因此,只有大力的发展理论经济学才能够将前进的动力提供给应用经济学,并且能够将各种经济变化和现象的理论依据和价值找出来。

总之,要想真正的对应用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首先必须要将理论经济学作为指导。而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和进步也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因此,从本质上来讲现有的片面化的重实务、轻理论的的思想属于一种本末倒置的落后观念[3]。

3.对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片面发展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对策

3.1促进学术界研究现状和观念的积极转变

现在我国的学术界过于倾向于对应用经济学的研究,要想保证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实践平衡发展,首先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术界在经济学方面研究现状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并且将当前轻理论以及重应用的研究误区扭转过来。积极采用政策上的支持、鼓励以及研究基金的投入措施从而将更多的动力提供给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将更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提供给理论研究者,这样才能够使理论经济学的研究中集中更多的学术工作者,使当前学术研究中存在的片面现象得以根本解决,并且充分的保证两大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

3.2对经济学教育观念进行积极的革新

不管是学校也好还是教师学生也好都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之间具有缺一不可一击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要深刻的了解理论经济学指导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植根于理论经济学的本质特征,并且要积极地鼓励教师和学生展开对基础经济学理论的学习,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理论经济学的学习中自觉地参与进来,并且致力于自身学习和实践基础理论的不断加强,对理论经济学进行积极主动的钻研。

3.3对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进行创新

教师在对理论经济学进行讲授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很容易导致课堂学习变得十分乏味和枯燥,很难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具体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中必须要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思考以及多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拓宽学生视野以及启发学生思路的作用,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积极的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学习应用经济学以及理论经济学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有效的平衡,最终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4]。

3.4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对理论经济学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并不是要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分割开来,如果完全脱离实际的纯理论也并不具备对实践进行指导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密切地结合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才能够保证理论经济学研究的长远进步。在对经济学人才定向培养的时候也要注意到使经济学研究人才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地结合经济学实践以及基础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关的理论,并且能够更加有效的认识经济实践活动,最终能够使经济研究者能够对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运用,从而将经济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解决掉。

4.结语

各种应用经济学的基础就是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由于理论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具备了更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如果只是对应用经济学进行研究,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经济学基础,那么其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应用经济学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学作为基础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余斌.“第二届全国现代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08).

[2]程恩富,王朝科.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领应用经济学创新[J].教学与研究,2012(02).

[3]刘汉林.从经济学的分类看经济学、政治經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4]于立.现行经济学学科设置问题与法律经济学的兴起[J].改革,2011(04).

[5]王玉.断裂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经济产品设计应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动因来自地理学学科发展对基础型人才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型人才的需求,在三者的共同作用和驱动下,当前地理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实践教学改革在目标层次上呈现出从验证到探究、从知识到能力、从课程到综合的价值取向,在实现目标途径上表现出科教结合和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等学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驱动因素;趋向

21世纪人类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全球变暖、土地退化等一系列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现代地理科学研究提出了新命题,也为高校地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实践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也是地理科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分析高校地理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动态,认识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对深化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三大驱动因素

1、地理学学科发展对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驱动

地理学学科发展是推动着地理实践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实践作为地理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始终贯穿着地理学学科发展过程。无论是以描述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为中心内容的古代地理学,还是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条理性归纳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性描述的近代地理学,人们对地理知识和地理资料的获取和积累以及对地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描述,都离不开观测、考察、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即使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并将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其中逐渐形成地理学特色技术和方法体系的现代地理学,其从经验走向实验、从现象走向理论、从定性描述走向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从宏观走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从部门走向多学科交叉和更高层次综合的发展趋势同样离不开地理实践科学的支持。今天的地理学已经是以实验为主要手段、机理探讨为主要目的、数学模型为主要特色的现代科学,实验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成为现代地理学发展的明显趋势。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然而,当前高校地理教育的定位与地理学科发展的要求并不相协调,突出表现为地理学基础课程、野外调查、实验室训练等方面的显著削弱和现代地理学思维和方法训练的严重不足。因此,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积极响应现代地理学学科发展趋势,重新审视地理实践教学的功能价值,主动应用地理实践科学的发展成果,不断拓展形式、丰富内涵、提升层次、创新体系。

2、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驱动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研究对象特定的系统综合层次、区域(空间)层次和时间层次,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在解决复杂人地关系方面具有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方法优势,使地理学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可以在社会经济建设的众多领域和层次发挥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全球变暖、土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以及地理学本身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可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意义更加重大。事实上,今天的地理学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正因为如此,应用型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高校地理院系发挥学科优势、实现办学功能、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和选择。

然而,由于历史上受前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地理系绝大部分设在高师院校,新拓展的应用型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大多脱胎于地理教育专业,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等必然带有浓厚的传统师范教育色彩,地理学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优势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能力是应用型地理人才的重要标志和考量标准,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调整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形式,构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将地理学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优势与地理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结合起来,加强应用型地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3、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对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驱动

随着地理学学科学性、技术性和系统性的加强,地理学在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理学正逐步成为社会的地理学、生活的地理学和素质教育的地理学,地理学的知识与技能已逐步成为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蔡运龙认为,地理学至少培养了学生的资源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空间感与地方感,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鉴赏能力。缺乏这些素养的人可称为“地理盲”,在全球化的时代,“地理盲”不可避免要落伍。《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也明确提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因此,地理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有用性”强调知识的应用与结合,即实践性。与此相适应,地理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模式已将实践教学列入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地理基础教育改革趋向要求高校在地理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响应,培养具有较高实践教学能力的中学地理教师。然而,当前高师地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地理教育脱节,其突出表现之一在于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对滞后。因此,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另一紧迫任务就是应对地理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培养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地理师范型人才。

二、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趋向

实践教学作为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外延的发展始终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息息相关。在以上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与驱动下,当前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大体呈现出以下趋向。

1、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长期以来,地理实践教学一直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教学体系中处于辅助地位,实验技术人员也被称之为教学辅助人员。随着地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地理实践人才的大量需求,许多高校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无奈地发现,这一传统观念导致的严重后果已然成为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顽疾。因此,实施地理实践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教育部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及“质量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已经将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列为重要评价指标和建设目标。高校地理院系应对学科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地理基础教育改革需求,也纷纷开始重新审视地理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功能和定位,通过延长

实践教学课时、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增加实践平台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地理实践教学改革。

2、在目标层次上表现出从验证到探究、从知识到能力、从课程到综合的价值取向

传统实践教学,无论是野外实习还是室内实验,往往围绕课程与课堂教学进行,具有演示性、认知性和验证性特点,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学习基本实践技能和方法。实践表明,其在地理学系统性和综合性思维方法训练、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即使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常常停留在记忆的表层。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国伟指出:适应国家和人类社会需求,地学教学方法改革要重点突出地学思维与技术、实践与能力和如何发挥人的最大聪明才智的教育和改革。对应三大驱动因素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地理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当前地理实践教学改革在目标层次上普遍表现出从验证到探究、从知识到能力、从课程到综合的价值提升。如: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对项目实习的实践,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和鲁东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分别对研究性实习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对人文地理学野外调查方法的探究,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对地理野外实习思考,等等,均体现了这一价值取向。

3、在目标实现途径上表现出科教结合的发展趋向

尽管科学研究和教学在大学内的结合由来已久,地理学研究也具有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建设和生产实践的优势和传统,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一直围绕着课程进行,未能跳出教学体系的视野,科学研究对实践教学改革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知识的更新和教师力量的加强,即便这样,也未能尽其所长。随着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科研的优势和力量越来越多地向实践教学改革渗入,科教结合成为当前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向,具体表现在:第一,科研条件平台(如野外定位观测站,科研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平台(如学生实习基地、基础教学实验室)的资源共享与相互促进。第二,科研组织形式、科研活动与社会服务过程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结合,如导师制、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立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社会服务与专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等。第三,学科优势和特色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体现和应用。第四,教师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第五,学术骨干教师承担本科实验、实习教学等。

4、在目标实现形式上表现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由于观念的更新、目标层次的提升、目标实现途径的拓展、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地理实践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地理实践教学形式必然要突破传统的以野外实习为主的格局,走向多元化。首先,由于地理实践科学的迅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以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为特征的实验教学形式迅速发展,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由于与社会经济建设关系密切的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发展,以岗位实践为主要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成为实践教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由于科教结合的发展趋势,各种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成为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

三、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综上所述,地理学学科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对地理专业人才结构的内在需求与现实差距构成了推动当前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强劲动力。这一动力的客观性与内在性决定了改革的重要性、必然性与持久性,并对改革方向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同时,由于地理学学科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地理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在校际之间存在共同性,当前各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在观念、价值取向、实现途径与形式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这些特征和发展趋势,对进一步引导深化地理实践教学改革具有普遍的意义。但由于在历史积淀、学科基础、办学条件、区域环境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各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方向、内容、措施不尽相同,这既是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校际差异性和多样性存在的重要基础,也是满足多类型多层次地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

因此,高校深化地理实践教学改革,要在准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地理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客观评估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差距,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促进地理学科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和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实践教学的价值层次。同时,要积极借助学科尤其是地理实践科学发展的成果,发挥地理学科学研究在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的优势,在充分尊重高校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科教结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和平台建设,促进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形式以及管理体制的创新。

[责任编辑:余大品]

经济产品设计应用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医院作为社会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对于社会大众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效果。对医院进行完善的建设工作,能够大大提高社会大众的幸福程度,促进社会大众的幸福感提高,实现文明社会的稳步建设。而在对医院进行建设工作时,经济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完善的经济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立医院的发展情况,利于其充分发挥社会价值,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成本效益分析法作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管理方法,能够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程度,利于我国社会工程项目的稳步建设。而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变化快,社会产生巨大的实际变化,这对于医院自身的发展和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效果,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引起重视。对此,本文首先叙述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重要意义,随后详细阐释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应用。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建设工作愈来愈完善,国家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的政策,以此来帮助社会基础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其中,医院工程建设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对于我国社会大众的生活和幸福感有着巨大的影响效果。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之下,我国的公立医院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医疗水平得到巨大的提高。也基于此,我国未来对于社会医疗的发展要求也愈来愈高,对于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需求也愈来愈高。对此,相关公立医院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引起重视和注意,积极对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不断对公立医院进行经济管理措施落实,充分发挥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方法优势和特点,大大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效果。

一、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资源分配效果

公立医院是我国社会主要的工程项目,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影响效果。这样的社会工程项目对于我国社会来说,是有一定的公益效果,能够大大帮助社会的和谐发展。基于这样的发展模式,公立医院自身主要是将面向社会大众作为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扩大对于社会大众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是公立医院发展的关键趋势。对此,公立医院积极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经济管理,能够大大提高经济的管理效果,扩大公立医院自身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利于提高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和医疗病床的利用率,在整体上帮助公立医院社会影响力的提高。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公立医院的现代化发展,利于我国的整体社会建设。

(二)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的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出现较大程度的转变。部分公立医院也出现追求经济利益的情况,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经济盈利能力,从而更好的打造和完善公立医院的发展。这样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医院发展的必然,公立医院自身虽然具备一定的社会福利价值,但是实际上自身也需要资金进行运营和发展。加之,我国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要求社会大量建设和发展公立医院以及平价医院,这无疑对于医院的运行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对此,相关医院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该引起重视,积极落实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经济管理,从而更好的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发展情况。保证医院医疗质量提高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经济运行效果,保证公立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应用

(一)公立医院应积极遵循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应用原则

公立医院在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充分遵循经济管理的各项原则,从而更好的发挥出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方法优势,提高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果。首先,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时,要积极采用科学的成本计算模式进行医疗资源投入的数据采集。保证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质量,保证经济管理的客观性。随后,还要充分遵循实用性原则。公立医院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落实应用时,应该实地进行收集医院各个科室的医疗资源数据工作,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公立医院应该积极建设成本效益分析的应用指标

要想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效果,就需要积极对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指标确认,从而才能够依据指标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在进行指标确定时,首先需要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为核心,从而充分意识到公立医院自身经济管理的不足之处。随后,还要积极将公立医院的发展情况进行分类,方便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公立医院自身经营状况的不同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调整。通过这些指标,落实我国公立醫院建设标准,提高我国的医疗现代化建设,保证经济运行的同时提高医疗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愈来愈重视社会基础工程建设的落实情况。而医院作为我国社会的基础工程建设项目,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群众的幸福感,利于社会文明的建设。为更好的促进公立医院的建设,医院自身应该积极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经济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效果,利于公立医院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小芳.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8(01):140-143.

[2]明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7(10):110-111.

[3]胡宏波.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8,000(023):98-98.

[4]张健.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7,000(005):107.

经济产品设计应用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应用数学专业是高校重要的基础理论专业之一。该专业具有基础理论性强的特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从而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应用数学专业教师应该从应用数学专业的现状入手,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应用数学专业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本文根据需要采取主要措施,提出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以期对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应用数学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给传统的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带来了冲击。一方面,学校强调对教学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进行改善的同时,却忽略了教学质量的保证;另一方面,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使得应试教育危机重重。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成了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应用数学专业的现状剖析

高校应用数学专业于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应用数学专业所行使的职能主要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应用数学专业在以教学促进科研开展、以科研带动教学进步的行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应用数学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辅助的关系。

在高校教育中,应用数学专业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具有创新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我国高校应用数学专业教学的主要侧重点还普遍集中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离理想教学目标尚有一段距离。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长期以来主要以培养师范类学生为主,因为在输出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是到中小学校去担任教学工作。随着师范类学生需求的饱和,加之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应用数学专业的压力随之提升。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普遍有着比较充足的专业知识,但在综合人文方面的知识面不够宽,这也导致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劣势。因此,进行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成为应用数学专业焕发生机的出路。寻求适合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应用数学专业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来说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根据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5年所发表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精神,在今后五年及五年之后,我国所需的数学人才学历层次大多达到硕士及以上。此外,报告还指出,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社会实际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将占到社会总需求的一半。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和学校自身情况,摸索出符合信息化时代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注重体验式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向实际教学的渗入和扩张。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精髓,调动起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三、应用数学专业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结合高校教学实际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适合实际需求的应用数学专业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制订与时俱进的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应用型学生的培养工作

首先,高校要制订与时俱进的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应用数学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牢固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应用数学知识、使用相关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专门人才。然而,过去的传统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了。高校要根据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制订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强调让学生掌握应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在制订培养目标时,要注意落到实处,例如在培养方案中详细将教学、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各个实践环节安排周密、落实妥当。

(二)增强应用数学专业的实践环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

加强应用数学专业的实践环节教育,要以集中教育实习为主,以分散实习相结合,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

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观念,要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这是学校办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途径。学校要从多视角、宽视角把握实践的内涵,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对于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学校要确立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其次,高校要改革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高校要选择适合应用数学课程内容和数学软件的数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此外,还要给予试验教学足够的支持,为师生提供开放的实验室。一方面,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在计算机机房对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和验证。

再次,高校要加强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教育,开拓实践能力的培养空间。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数学普及协会的合作来开展。通过面向全校的数学建模系列讲座,向学生普及数学建模的知识。学校还可以组织数学建模竞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近年来,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有所发展,为学生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最后,高校要加强毕业论文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设立毕业论文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进行基本的科研训练,初步了解科研的过程,继而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应用型人才。在毕业论文立题时,加强论文题目的应用特质。高校在把控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时,应该要求至少有50%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实践相结合。在立题后,学校要组织每位学生进行开题答辩。在论文设计环节,学校鼓励学生将毕业论文与实习等实践环节相结合。

(三)加强数学建模能力塑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能力是学习数学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的途径,高校加强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对学生应用型技能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建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学习书本上的现成结论、理论转为亲身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创新实践的过程。加强数学建模能力塑造,能在激发学生探索欲和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随着数学建模教育的快速发展,数学建模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论说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欲加强数学建模课程,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应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要贯穿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方法,为学生接受数学建模奠定基础。其次,在应用数学专业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和《运筹学》等系列专业课程。再次,利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推进学校数学建模课程。通过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对繁杂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对复杂方程的数值求解能力。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应用数学专业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媒介,对此具有重要的作用与责任。应用数学专业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创新的教育观念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建设具有优良素质、合理结构、双师兼备、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应用数学专业下应用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要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要注重选拔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利用优待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给人才创造条件、提供机遇,使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其次,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选拔的形式,让那些有责任心、上进心,以及教学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有更多的进步机会。可以通过进修、交流学习的形式进行,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高校要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增加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使教师身临其境地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传授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再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建设,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考核的同时,加强对见习教师的岗前培训,切实实行岗位竞争的聘用机制,促进教师的竞争意识、上进意识,从而推进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核心是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兼顾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将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能力。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中,这就呼唤着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更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向社会输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而不断改革课程,逐渐形成符合实际需求的应用数学专业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一)——导论[J].辽宁教育研究,2004(5).

[2]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3]王晖,林平健.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3(1):49-51.

[4]刘延喜,王世祥.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0(6).

[5]蔡文荣.数学建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闽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3-115.

[6]张丹,周雪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21-23.

[7]柳长青,庞家主,胡优玄. 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数学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33):111-112.

[8]杜彦良等.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4(7).

[9]库在强,刘焕彬.以数学建模活动为载体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3).

[责任编辑:覃侣冰]

经济产品设计应用论文范文第6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进行转变。应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读当代经济发展模式,探索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于经济发展和应用经济学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征入手,分析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的传统模式,并结合当前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分析探究。

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征

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主要网络渠道,信息获取方式多、数量大,意味着人们当前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主动权和市场。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社会各界和各个行业领域都开始了量化过程,无论是学术界、商业界还是政府机构,都在以数据为导向。大数据模式的普及颠覆了传统运作模式和传统理念,对人民习以为常的做法和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其中,高等教育领域也应该积极应对,以适应大数据模式的发展。

应用经济学是指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国民经济各领域中的经濟现象和经济关系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整理,应用经济学的相对应学科是理论经济学,因此应用经济学的最主要特点是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推进,高校中应用经济学的教学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为了保持高校教育的实时性和应用性,高校应该及时对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究和分析,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保证。同时积极探索应用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模式也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时代契合性和学术认知力,综合提高应用经济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应用经济学教学模式在实际高校教学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各大高校和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问题,结合大数据时代和新兴技术的应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更好的促进应用经济学教学质量和效果。

1教学方式单一,重视理论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应用经济学的教学时仍然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观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会结合相应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理解。因此理论知识的讲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也耗费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精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发言机会较少,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久而久之,学生的经济思维难以培养,对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现象难以做出及时、准确的分析和评价。

2.案例数量有限,缺乏强针对性应用。对实际经济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是在应用经济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经济现象案例往往数量有限,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够及时更新,缺乏与时代的契合性和紧密性。如果所分析的案例不能够体现当代经济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就失去了分析案例的意义,起不到加深学生理解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作用,无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3.学生思想受限,个性发展欠缺。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课堂往往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对于学生和知识掌握着过多的控制权和话语权,学生无法与经济现象进行深刻的自我探索,学生与教师之间也缺少有效结合现实的互动。学生在与实际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对按时,往往会有所偏差,无法准确地认识经济现象,理清经济规律。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的冲击与挑战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及时进行应用经济学教学改革能够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综合素养的能力,提高整体学习的效率,为学生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1.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发生巨大变化。由于经济形势和变化,大数据时代的深化,经济环境和形态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媒体传播更新迅速、新兴理念层出不穷、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同以往,原有的经济规律和分析研究方法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2.应用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亟待变革。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快捷,学生可以自主搜索和学习相关经济知识和案例,能够实现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化。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弊端,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网络,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辨别问题能力。因此,应用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亟待变革

4.应用经济学的教学平台更加多元化。大数据和互联网为教育教学搭建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教学平台。很多国外高校利用互联网将教学课堂搬到网上,制作成公开课,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接收到课程知识。这些公开课为高校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进程,在应用经济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可以重利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增强知识的传播能力和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时代契合性和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应用经济学与当今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探索符合现代经济社会的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利用多元化的数据和工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最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对于学生自身,也需要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积极回答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大数据的时代下,教学资源丰富,获取条件便利,学生更应该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培养自身辨别和理解能力,变被动的聆听者为主动的思考者和探索者。

上一篇:电气班组安全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