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2000字论文题目范文

2024-04-26

军事理论2000字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革命文化与军事理论课思政教育功能的融合

3、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

4、军事理论课的远程网络课件建设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初探

6、医务士官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

7、新形势下高校军事理论课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8、论加强海南省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机制与策略

9、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10、关于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11、网络环境下军事理论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2、关于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

13、步行军用机械:游走在幻想与现实之间

14、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准备要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

15、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研究回顾

16、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课程目标设计

17、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8、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9、基于VR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情境化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综述

21、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2、论新时期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改思路

23、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探究

24、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5、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兴趣的途径

26、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27、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刍议

28、依据新大纲开展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模式探究

29、简述师范类高等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30、浅谈结合形势政策教育讲好军事理论课

31、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2、浅探新时代下独立学院的国防理论教育建设

33、试论民办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

34、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规律性启示

35、军事理论课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36、微课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37、新时代大学生国防素养内涵及教育对策研究

38、新时代国防教育基础理论及创新性研究

39、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探析

40、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 教学途径探索

41、国防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创新研究

42、浅析军事理论教育中的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

43、浅析医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时效性

44、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45、军事理论教学中增强爱国情感的相关分析

46、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讨

47、推进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改革创新探析

48、军事理论教学中如何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49、关于军事课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军事理论2000字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高校军事类社团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浅议

3、浅谈军队技术类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

4、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课程目标设计

5、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6、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五结合”探究式教学法探索

7、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导课方法探析

8、浅议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

9、针对大学生特点改革和优化军事理论课教学

10、论军事理论课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国防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创新研究

12、浅谈“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实施路径

13、拉斯卡理论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4、浅谈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实践

15、依据新大纲开展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模式探究

16、浅谈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优化

17、“慕课”形式下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

18、对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实践活动内容设置的思考

19、“军事理论课”运用研讨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探微

20、军事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1、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内容设置的需求分析

22、浅析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3、基于CDIO理念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设计与实践

24、基于慕课的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建设探究

25、强军思想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金课”建设的思考

26、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①

27、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探析

28、现代军事理论标准问题

29、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30、军事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及优化建议

31、战例教学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

32、基于课程思政的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33、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质量浅析

34、试论民办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

35、问题驱动法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尝试

36、微时代下武警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究

37、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

38、意识形态视阈下军事理论课精准教学研究

39、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德育实践探究

40、探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41、基于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高职军事理论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42、通过军事理论课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思考

43、军事理论课在医学院校国防教育中的意义

44、《军事理论》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45、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46、盐城红色文化资源在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

47、“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48、地方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创新

49、浅论高校军事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军事理论2000字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毛泽东为故乡学校题名记事

3、新疆各民族共同参与创造中华文化史鉴研究的相关问题探讨

4、“无双国士”袁隆平的另一面

5、首届全区中小学民族团结知识网络竞赛题库(中学部分)

6、竺可桢长校浙大时期的教师管理思想与实践探析

7、探究20世纪前期中国平面设计术语新陈代谢中的思想渊源

8、木麻黄病虫害及其防治的最新进展

9、理解诉求 直面问题 有的放矢

10、知识产权学科的性质与地位

11、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中国文化思想基础研究

12、现代精准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研究

13、中国传统科学的核心理念与历史价值

14、才子如斯——文外文中徐志摩

15、科学之光照亮求真创新之路

16、“生活方式设计学科”的构建探讨

17、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扶贫的使命与行动

18、论古籍编撰活动中的编辑思想

19、近代徽商衰落及身份界定问题再审视

20、校园文化建设——大学发展的战略使命

21、试述中国农业发展相关术语演变特点

22、罗家伦的校长生涯(连载)

23、蜗居时代的“乌托邦”

24、沧桑百年,教育为女性插上梦想的翅膀

25、学院旅行 生命科学学院

26、隋唐时期台湾的科技发展状况

27、都匀市园林绿化植物中的有毒植物调查分析

28、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研究

29、民国时期科技类辞书出版研究

30、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1、历史文本的补偿性描述

32、都江堰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调查研究

33、回顾与展望:民国以来《淮南子》研究引论

34、我是怎样参加地下党的(下)

35、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

36、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结与解

37、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首都基础教育巡礼

38、重塑农业文明的现代尊严

39、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40、天地之中建木分布的都广之野在广西中部平原(上)

41、透视专业:大众专业探究竟

42、1990年代:中国高校的大江大河

43、从工程教育认证视角重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体系

44、艺术-文艺-美学的并置、迭交、缠绕

45、熊式辉与中正大学的创办

46、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

47、制度侨易的“变”与“常”

48、王世懋及其《学圃杂疏》研究文献综述

49、3R原则与共生理论视角下台湾生态农业发展分析及其启示

军事理论2000字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微时代 高校 大学生 军事理论课 教学改革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蓬勃发展,“微”成为了新时期的一个代名词,同时也成为了新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凭借其方便、快捷、及时等特点,成为了当代人日常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微时代是新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它对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挑战和机遇,在微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索将成为推进高校军事理论教育的关注焦点。

1“微时代”的内涵

“微时代”是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网站,微APP为传播途径的一种营销方式。[1]微时代主要通过上述几种途径作为传播媒介,以简短而又精炼为表现特点来实现文化的传播,同样也是由于其内容具有简短精炼的特点,使得它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加具有影响力,形式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

对于“微时代”的含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解释。从产生的基础角度,微博的出现是微时代到来的基础和标志。微博,也就是我们说的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据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世界第一大国。[2]随着微博在网民中的日益火热,很多在微博上流行的词汇、概念等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所谓的微博效应。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而言,“微时代”指的是以信息的数字化为基础,运用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通过终端设备,进行以高效、实时、互动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3]从包含的内容而言,“微时代”主要包括微信、微博等相关平台,从内容的表现形式来看,又包含微小说、微电影、微课等。从受众方面来说,当代社会的人可以说都是“微时代”的受众,从前文我们提到的相关数据来看,“微”在当今社会的占有率,或者说使用率正在逐渐提升,而且提升的速度很快,由此可见它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是比较高的,人们要不就是“微”的直接使用者,要不就是正在受着“微时代”的影响,我们用“微民”来表示这些受众,每一个微民都可以通过微时代的平台来发表自己的微看法,做一些微小的事情。

“微时代”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微动力,而微动力也造就了这个时代。

2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学生参与度不高

当代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双向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则是单向的,即教师的单向输出,学生的接收,少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课堂的活跃度与教学效果将大幅降低。在当代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所教授的内容不是像语数外之类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也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特别关注的内容,故而大部分学生对军事理论课表现出的热情度不高,大多将该门课程当做是入学教育之类的必修课,只要考试通过就可以,而不求是否真的吸收了这门课程的真正内涵。只有少部分对国防、军事、时政感兴趣的同学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并积极思考问题,但是这样的同学确实少之又少。

2.2 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

对于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研究者指出应包含:军事思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以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三方面的内容。[4]而王春雪在《大学生德育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探析》一文中提到,[5]应将德育融入到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例如愛国教育、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陆海燕在《战例教学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中提到: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运用战例教学,符合军事课自身特点和当代大学生实际。其实施过程包括甄选战例、课堂讨论和总结评价三个步骤,[6]并且认为将战例放入到军事理论课程中,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上述情况来看,理论研究认为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包含思想教育、军事理论和实战案例的,但是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际军事理论课程开展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在教学内容上仍局限于《军事课教程》这本教材,由上课教师根据教材教授相关的知识,包括: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非传统领域安全威胁、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军事技能理论知识等。除了少部分老师会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国内外政治形势、实战案例等以外,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书本内容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当前大学军事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面来说,过于局限于书本、教材,而少了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没有与当前微时代的大背景相联系。

2.3 教学模式传统

传统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场地上,局限于课堂教学,在授课方式上,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从当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来说,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提前备课,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性太大,将很多新时代的新教学元素挡在了教室门外,例如微时代背景下流行的网络微课平台,这个平台只需要学生用手机下载相关的APP,就可以实现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随时、随地、随需的进行学习,学生也不需要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授课,在时间安排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更加灵活自由,少了传统模式的局限。

3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

3.1 革新对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的传统认识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价值观的导向直接影响了军事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中的认识和地位。因此,首先高校应该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认识。[7]军事理论课不是一门仅仅是为了考试、考查而开设的功课,而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保护自己的国家,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虽然在初高中阶段也有开设军训课程,但是初高中阶段的军训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身体素质、意志、团队意识的磨砺,还没有上升到军事理论的层面。而大学的军事理论课相对而言是非常正式的,具有真正国防教育意义的。因此,必须革新大学生对大学军事理论课的认识,意识到其真正内涵和意义。为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应改变对军事理论课的传统认识,改变拘泞于书本的教学内容,改变老师全堂讲授学生只做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归类式、模块式教学,学会运用微时代提供的各类便利方式,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和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作为教学的案例材料,注重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最新的军事发展和军事是想的把握,结合搜集到的案例,用现实的案例对枯燥的理论和思想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讨论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8]同时,要注重学生课后的反馈,传统的军事理论课大多课后不给学生留作业,或者仅留应付式作业,在微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朋友圈等方式,给学生留下讨论类作业或者各类需要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才能完成的作业,并改变传统的上交书面报告的形式,改为学生通过上述“微”途径进行交流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教师在更大程度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并进行思想引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2 构建“微”教学平台

当前,在各大高校已经开展了各类学科的微课大赛,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在高校的学科教学中,微课已经成为了一中创新的、受欢迎的形式,就目前而言,探索和构建“微课堂”数字化教学平台已经成为了当下的热点,军事理论课作为各高校的必修课,以可以对“微”教学平台进行探索。从思路上来说,“微课堂”讲究的是实现随时随地随需学习,将学习从教室移至“掌上”,形成掌上学习,同时实现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该教学平台可以将教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作业、考试、互动等融合到一起,同时支持学生在线问答和交流,学生只需要在手机中下载该学习平台,就可以实现学习。军事理论课“微”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营造非常浓厚的网络学习氛围,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富的网络军事理论课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就目前已有的资源来说,建立军事理论课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普及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时政新闻等是可以实现的,事理论课微信朋友圈,通过朋友圈实现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军训教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微平台进行军事理论课、实训课网络直播也是可以实现的,由此看,我们具备一定的现实条件,但是需要对这些条件和资源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3.3 创建学生军事理论教育“微”社团

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兴趣培养、能力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军事理论课教育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进一步提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社团的主体是大学生,通过让学生自己组建社团,不但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亲自的参与,可以让学生对军事理论教育、国家安全等有更加亲密的接触,从而让他们真正深入到军事理论和国防教育之中,有助于他们从思想上改变对军事理论教育的传统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作为国家公民的责任感。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是以学生为主体,安排一名专业教师作为指导,以微信平台、微博、公众号、为依托,成立“微”社团,社团的具体活动的开展可以是通过上述“微平台”,例如开展军事理论知识普及宣传、开展时政探讨、网络连线当地国防军事教育基地等,同时也可以开展实地活动,例如邀请部队相关军事理论专家开展讲座、带领社团成员参观军事教育基地、体验相关军事器材的使用、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等。由于社团的成员规模相对而言较小,在开展实训课等方面相对于全校而言更加容易组织和开展,这样一来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弥补之前提到的理论课时和实践操练课时比例不均衡的现象,通过在校园中对一部分人开展专业的实训教育来带动其他学生,最终实现高校中大部分人都能掌握或者了解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评审委项目“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絡社群中的舆论领袖研究”(项目编号XSP19YBC130);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资助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及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8B14)

参考文献

[1] 徐曼.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54.

[2] 微博是什么,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a501d80cd6a5e0ec630f5eb6.html.

[3] 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

[4] 刘婷婷,陈新新.浅谈高校军事理论课应有的三项内容[J].人力资源管理,2014(6).

[5] 王春雪.大学生德育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6] 陆海燕.战例教学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8).

[7] 何珺.关于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2017(1).

[8] 付强.强化军事理论课育人功能 实现立德树人使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

军事理论2000字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基础理论的薄弱一直是制约军事法学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学者加强了对军事法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径路的重视,一些学者力图从政治学的角度来探讨军事法学基础理论,并尝试解决军事法学研究中的价值冲突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军事法学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文将对这些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定位 研究径路 首要价值

一、问题缘起:军事法的学科定位

军事法学科定位問题上的分歧,主要表现为军事法属于军事学的分支学科,还是法学的分支学科。在军事法研究的早期阶段,军内主流观点认为军事法学属于军事学。1987年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编著的《国家军制学》和1993年中央军委法制局主编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法分册》都将军事法列为军制学(或军事学)的分支学科。

随着军事法学发展不断深入,学术界开始探讨军事法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部门法。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当数量的军事法律、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军事学者开始大力呼吁承认军事法的部门法地位。但2011年颁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中,这些法律大多被列入了行政法的范围内,国防法则属于宪法相关法。可以推测出在官方的法律体系中,军事法尚未成为独立的部门法。在这一问题上学者存在分歧,但这一分歧至少承认了一个基本前提,即已将对存在的诸多军事法规范进行的研究定性为法学学科的任务。周健在《军事法原理》一书中认为,虽然军事法学是军事学科与法学学科派生的交叉学科,但任何交叉学科总属于一定的学科门类,军事法学以军事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最终归属于法学学科。

军事法学的学科定位,直接关系到其研究方法和进路。早期著作中提出的军事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传统法学研究方法的移植和挪用。尽管这些研究方法上的宏观提示对军事法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并未涉及到军事法学科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也有学者尝试提出不同于普通法学的研究方法,如“军事法学的研究要反映中国的国情军情,体现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和需要”、“以多种科学方法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多层次多侧面地呈现军事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等,但可操作性不强,未涉及到具体的研究方法。

二、政治学视野下的追问

曾志平在《论军事权》中提出,当前中国军事法学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一是彻底厘清军事法的核心概念、军事法的调整范围,确定军事法究竟更应该遵循军事活动的规律,还是法的规律;二是揭示对各种军事法问题进行逻辑追问的方向、线索和追问的指导思想。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分别侧重于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军事权问题作为军事现象与法律现象交合的节点,能成为军事法学的逻辑起点。但在他后续的研究中更多采用的是法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对军事学、政治学研究方法涉猎很少。

现有的对军事法研究径路进行追问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这些成果主要从军事法现象的逻辑上游——政治学和法学的角度对军事法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追问和反思。部分学者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质疑军事法学作为法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倡导将政治学和军事学的方法作为军事法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有学者批评了这种观点,形成了一定的争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者大多强调军事法学是军事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但是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进行涉及军事学的研究时,多关注军队国家暴力机器的性质,将军队管理类比于政府管理,进而采用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早在2003年,杨韧就开始尝试用政治学的视角来批判性地分析军事法学的现实研究状况,他先后发表了三篇相关论文,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其观点主要包括:

1.杨韧、李剑将军事法学定义为关于军事的法学,并认为其研究对象是军事法律关系,其间充斥着大量的法学范畴,所以军事法学不仅仅是法学或军事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是介于法学与军事学之间且具有独立地位和特征的交叉学科。

2.杨韧认为军事法研究的前提是重述军事学与法学的关系,法学和军事学在军事法中更多地体现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不是目的与目的的冲突和调和的关系。军事法学是借用法学理论来规范军事行为的社会科学,决定军事法学价值取向的应当是军事需要,法学只充当方法论的角色。法的价值不能过多地深入军事法之中,法的要素在军事法体系中只是次要的、辅助的或者起着技术性的指导和材料上的支持作用。杨韧甚至提出军事法中引入法学的价值取向是被动的、不自愿的,军事法必须与法律保持距离,否则就无法获得正当性。

3.杨韧的论述并非无懈可击。在《军事法的政治哲学论析与反思——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的考量》一文中,他认为我国现有的军事法中缺少契约意义上的军事法,至今尚未有一部法律对军人的基本权利及限制做出详细的规定;而且调整武装力量建设领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核心军事法”都被视作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和实质上的军事纪律。但如果仔细考量何为“契约意义上的军事法”,即可得出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军事法中可以存在诸如自由、平等的法律基本价值,而且只有符合这些基本价值的法律才是作者认同的实质意义上的军事法。这与作者一贯的论述是相违背的,因为作者在相关论文中多次提到军事与法治是相冲突的。

王伟贤、刘柬良在《政治现实主义视野中的军事法》一文中,提出政治现实主义路径是军事法研究的特殊层面。他们从政治与军事的关系,以及法律在现实政治背景下的任务出发,通过分析军事社会结构与市民社会结构的本质区别,即军事社会是一种指令性模式的社会结构,而市民社会则是一种竞争性模式的社会结构,进而提出军事法的研究应当以政治现实主义为根本的视野,在研究径路上应当采取“战争——军队——军事制度——军事法律”的模式,为军事法寻找坚实的根基。

三、军事法价值层面的辩护

军事法研究径路的分歧也导致了军事法学主导价值的不一致。赞同从政治学和军事学的角度来研究军事法学的学者,多将维护军事利益作为军事法的首要价值追求。杨韧、李剑就认为法治的基本理论是民主、平等、公开,这与军事法“高度集中统一原则”相悖,军事组织的内部法制必须体现自上而下的层次属性,法学的公平、正义、平等及其他价值追求都不能充分引入。他们不认为军事法学的研究中存在价值取向的选择问题,因为军事利益必须置于压倒一切的地位。

王伟贤、刘柬良对军事法的基本价值进行了比较,并认为在政治现实主义的视野中,个人与集体的互构被打破,国防和军事利益拥有不容置疑的地位。他们的结论是:相对于人权维护,军事利益保护优先;相对于自由,军事秩序优先;相对于公正,效益优先。

周健《军事法理学》一书中认为,军事法的价值体现或外化为一般法的价值:自由、平等、安全、秩序、正义、效益,而且其中对安全、秩序和正义的追求居于首要地位。

在诸多军事法学者看来,上述观点中法律工具论色彩过于浓厚,但这种看法似乎与军事法学在军队建设中的尴尬作用相吻合。依法治军提出已有二十多年,但是在很多文件和报告中,依法治军一般只是作为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部分被提及。尽管军事法律、军事法规数量逐年增多,但军队建设只能说初步实现“法制化”,而不是“法治化”。

总体来讲,政治学视野下的军事法研究更强调军事法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军事法为打赢战争服务的,军事利益的维护应该是军事法学的核心价值。他们并非完全排斥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但这些理念被当作下位的价值。上述几篇论文进行的学术探讨为军事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中研究方法的创新向广大军事法研究者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1]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国家军制学[M].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2]中央军委法制局.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法分册[M].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3]周健.军事法原理[M].海潮出版社,2008.

[4]俞正山.创新:21世纪初期的中国军事法学[N].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6).

[5]曾志平.论军事权[D].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6]楊韧,李剑.军事法研究进路的批判性建设[N].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1).

[7]杨韧.军事法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N].武警学院学报,2003(5).

[8]杨韧.军事法的政治哲学论析与反思——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的考量[N].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3).

[9]王伟贤,刘柬良.政治现实主义视野中的军事法[N].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5).

[10]陈伟,崔家生.论军事法研究中社会学方法的引入——也谈军事法学研究方法的重构[N].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4).

军事理论2000字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3、智能手机的军事应用初探

4、我国人工智能如何实现战略突破

5、《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总目录

6、美国国会发布《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2019》报告

7、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

8、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9、航空装备智能保障系统研究

10、浅谈嵌入式控制芯片在机械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1、智能科技造就平行军事

12、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风险及监管路径研究

13、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战略布局图景

14、智能驱动协同 创新加快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15、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发展扫描

16、体系对抗中的智能策略生成

17、大数据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18、智能化战争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19、前沿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演进规律探析

20、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航空发动机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21、探析智能计算在数学建模中的价值

22、从美军杀伤链流程看人工智能的应用

23、关于智能化战争的基本认知

24、《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总目录(上旬刊)

25、军事大数据现状与展望

26、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

27、基于云模型的智能教学系统中学习质量的评价

28、世界军事强国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发展战略规划

29、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人工智能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30、智慧系统研发方法探索

31、智能化应用对作战指挥领域的变革

32、智能材料在计算机和微电子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33、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分析

34、人工智能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35、引领技术革新,注入创新活力

36、人工智能在医疗器械中的发展探究

37、应对人工智能的资本逻辑:理论基础、现实困境与中国方案

38、智能化军事物流建设研究

39、图书馆未来的技术应用与发展

40、关于人工智能治理问题的若干思考

41、AGV关键技术在航空制造车间的应用展望

42、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探索

43、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44、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政务研究

45、达芬奇架构在智能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46、军事运筹学教学与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47、以无人系统为主要作战单元的智能化作战

48、基于智能仿真推演的导弹防御指挥控制系统研究

49、基于特征选择集成学习的军事体育训练成绩分析

上一篇:英语专业2021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铁路工务铁路探伤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