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而言范文

2023-11-27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而言范文第1篇

一、高校工会管理的困境性现状及特征

90年代前后, 高校工会活动多依托高校行政管理的力量,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因而迅速而高效, 对于维护数量众多的教职工参与者利益, 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劣势在于重视统一, 忽略差异、重视共性, 忽视个性、重视群体, 忽略个体。不能根本上解决教职工多需求, 多领域的利益需求, 难以从深层次中激发广大教职工参与工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 旧的工会体制无论从经济基础上, 还是从时代趋势上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革新迫在眉睫。

(一) 实际需求和实际运作之间的矛盾

从全国高校工会管理的现状来看, 突出矛盾体现在工会运作的现实需求和工会职能有效发挥之间的矛盾;简单概括为工会运转供需矛盾突出。虽然国家对工会工作有明确指导和规划, 局部缓解了供需矛盾, 但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在全国高校范围内, 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会管理体系性系统依然缺位;从根本上制约了工会的高效运作, 间接造成了工会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和突出。

(二) 工会维权机制的不健全

机制是组织运行的依据, 也是之所以成为组织的前提。工会制度作为科学管理和有效行使权利的载体, 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过分行政化, 附庸化的问题;行政化的突出表现为单一、服从, 缺乏灵活性和可实践性, 以致在运转过程中无法实现工会职责的本质定位, 以致职能得不到充分施展, 教职工权益无法得到合理维护。

再者, 工会工作目标不明确, 工作范围狭窄。根据数据调查得知, 目前大部分高校工会工作事务繁杂, 工作方向错位以致缺失, 大量人财力投入而无法达成实效, 给工会工作本身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三) 高校对工会工作的重视程度性缺失

从高校整体构架上看, 工会作为一个客观存在, 是不可忽视的, 更是高校能够高效运转的重要实现方式。但因为被忽视, 在工会基本运作的人员配备上长期缺位, 这也是工会管理失序的又一主因。在没有合理高效的工会管理制度的规制下, 假设高校对工会的管理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 高校如何在杂乱声音的簇拥下实现良性发展, 成为疑问。截至当前, 在高校云集的地域, 由于其环境特殊资源条件, 对于工会的管理程度明显优于国内其他落后地区;其管理的经验亦值得借鉴。如:通过丰富教职工的各种业余生活等, 客观上实现了教职工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但从本质上看, 这些权利的有力行使, 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触及事关自身核心权益的事项, 属于“隔靴搔痒、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 无论是工会工作发展好的地域, 亦或是工会工作落后的地域, 都深受工会工作不受重视的现实困境, 即使有部分改观, 也没能触及核心问题, 现状实在堪忧。

二、高校工会工作开展的新视角

高校工会当前普遍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是不容忽视的, 因而对于高校工会这些问题成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才能提出合理正确的解决对策。

(一) 推陈出新高校全国性工会制度规范

与时俱进的制度定制是有效开展高校工会工作的重要砝码。全国工会领导组织有针对高校实情加紧制定符合当下高校实情的制度, 并在全国的公办高校范围内实行, 继而推广到各层次高校运行具有现实意义。我国九二年颁布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工会组织条例》, 由于年久失修, 且不符合当下实情, 更是高校工会工作的唯一可行指导范本, 显然其对高校的工会管理的指导性明显效弱。基于此, 现实需求我们通过科学调查, 并对比国内外高校工会管理的现状, 再结合我国高校工会管理的实情, 制定一套与时俱进, 行之高效的新时代高校工会工作制度规范,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定制高校工会发展的长期规划

规划定制是发展的前提, 亦是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在制定全国性高校工会运作制度规范前提下, 通过强化高校行政管理层对工会规划的重视, 通过高校工会研究专家对工会发展和运作的建言, 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中宏观计划, 在全校范围内集思广益, 细化为符合各高校内部发展的管理体系, 是目前较为前沿的工会发展方式。合理利用工会研究专家对工会的管理建言, 是工会管理走向科学化的一个基础;规划的定制, 是系统化论证的过程、是体系化构建的科学过程;在建立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规划过程中, 由于其科学性、专业性, 决定了其中专家的建言和教职工自身的呼声和实情, 是必须依赖的两个重要数据支撑, 这也从根本上杜绝了规划定制可能出现的失范, 为高校工会管理走向合理性、规范性夯实基础。

(三) 注重高校工会维权意识的不断强化

工会的本质在于对权利的追求、对利益的维护, 更是学校良性发展的博弈论学问, 更是双赢命题。高校的高层次发展, 需求工会在维护高校教职工全方位利益上做好全面文章。终极目标即树立维权意识, 强化维权职能, 正确处理好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之间的关系。工会维权意识的过程应坚持维护高校整体利益与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机统一, 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 通过创新教职工的民主参与, 从意识上引导和强化教职工在自身权益维护过程中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的有机统一;从而调动教职工教学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强化教职工对《工会法》的学习, 既要学会用权利, 更要学会履义务。在权力和利益的动态平衡中, 实现自身权益的最大化。高校工会还应积极主动为教职工创设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 为教职工民主参与和管理维权工作奠定基础。通过专业培训和法律专题活动的开展, 增强教职工的法律维权意识, 提高教职工的法律素质和参与能力, 为教职工参与教代会和基层工会创造条件, 从而创新参与程序和方式, 切实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积极参与到高校发展规划、管理、决策、改革及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讨论和决议中。

(四) 审慎关注高校工会组织协调性机制的构建

注重权益的争和取, 尔后更要注重对利益分配的协调, 从协调中获取的权益才会更持久。因此, 建立和完善维权协调机制, 有助于在制度上为维护教职工全方位权益提供又一保障。工会民主参与程度反映出高校民主管理制的透明度。对于工会工作的有效开展也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在维权和协调二者的相互融通和配合中, 工会的工作机制、工作手段、工作效果才会得以全方位展现。反之, 一旦二者出现不协调和对立, 则势必会阻碍工会工作的进程。因此, 高校工会应在合理框架范围内, 既要注重对维权机制的构架, 也要完善对协调机制的配套性构祖筑, 充分实现民主权益的表达, 和对权利实效的追求效率二者之间的平衡, 最终实现教职工权益的最大化。再者, 在协调性搭建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运作的制度性和规范性二者的关系, 为全力推动高校工会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序发展提供支撑。最后, 为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 工会必须始终走在革新的征途上, 不拘现状、不安现状, 要勇于参加高校的民主化治理, 以改革来促进教职工的权益全面落实, 能动的协调教职工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隔阂, 在不断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下, 化解矛盾, 以此彰显工会工作的实效性。

摘要:工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 其天然性是为成员维护权益而生。高校工会是以知识分子为组成体的特殊自治组织, 其有着鲜明的群体性特征。高校工会在制度和规范的框架下, 开展工会工作, 对增强学校教职工的凝聚力, 维护团结稳定的高校大环境具有积极意义。高校工会的健康发展, 是高校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展现。因此, 研究高校工会的现状以及展望高校工会发展的未来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工会,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阎武.从《工会法》看高校工会职能及法律角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111-112.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而言范文第2篇

1产生火灾风险

石油的原油和其副产品都具有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等特点, 当空气中的油气浓度超过一定含量, 并且出现火源或者电火花等条件时, 就会引起火灾甚至爆炸。当油气管道的设计不够合理, 施工不够规范等, 都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一旦事故产生, 那么会对我们的经济和人身安全带来非常大的威胁, 其后果不堪设想, 下面就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1管道腐蚀风险

在进行石油运输的过程中, 管道最为运输的工具,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管道的质量决定着石油运输的安全与否。 但是, 在管道使用的过程中, 管道会因为很多的原因遭到破坏, 其中管道遭到腐蚀而破坏的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管道所埋土壤的含水量, 酸碱度, 土壤成分, 植物的腐烂物等, 都会对管道的使用寿命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果管道表面的承受应力过大, 达到一定程度, 那么就会导致管道出现裂缝, 造成管道泄漏。

1.2静电危害风险

静电危害是管道运输中存在的另外一大隐患, 管道中的石油都是以液态形式进行流动, 但是石油产品的密度大, 因此在流动的过程中, 就会产生强大的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会影响运输的安全。石油和天然气的电阻率一般在十左右, 如果因为施工不规范或者操作不得当, 导致了静电的产生, 静电积聚的越多, 那么就会越危险, 一旦静电发生电火花, 就会引起燃烧和爆炸, 对人民的安全和经济都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1.3操作人员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

除了因为设备和施工的原因导致管道出现意外事故的情况, 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得当也是发生事故的原因之一。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 操作工作的人员由于疏忽大意, 关错了阀门或者忘记关掉阀门, 那么对管道运输产生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因此工厂应该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确保不出现纰漏。

2安全环保

2.1环节设计的环保节能

为了保证油气储运的安全进行, 就要着重进行油气储运的环保建设工作, 在管道和其他设施项目建设之前, 就要对建设地带的环境进行考察, 重点考察建设地段的水源和保护区地带, 尽量避免在这些地方进行建设, 同时对周围可能存在危险的地点也要进行考察。在进行建设的规划过程中, 一定要将土木工程, 环境保护这两方面和管道运输综合到一起, 严格保证管道的建设不会对周围的生态和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在施工进行中, 对环境的影响要实时的进行监控, 保证生态化建设。

2.2油气施工环节中的节能环保

在进行油气储运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要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施工,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保计划和监督审查制度。对施工人也要进行严格监管, 在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依据国家的环保理念和政策进行, 一定要确保施工进行的科学化, 环保化, 合理化, 保护好沿途的动植物不受到大的破坏, 对耕地的占用也要合理化。在施工完成之后, 要恢复地表的植被状态。

2.3改进当下工程设计

作为一个石油大国, 我国油气储运的发展十分迅速, 但是在进行油气储运的过程中, 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进行改进, 和其他国家进行学习。首先, 油气储运的防火装备是重中之重, 设计是一定要选取耐高温, 耐高压, 耐腐蚀的材料。 对于各个防火设备和防火装备要进行不定时的维修和检查。 在进行建设过程中, 就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集中考虑进去, 加大各个环节的施工把关, 控制管道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 减少事故的发生和环境的污染。

2.4输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对油气储运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查也是关建的一项工作。很多事故都是因为管道的老化或者其他设备的失灵产生的, 所以即使检查各项设备的安全, 加强运输的安全系数, 才能推动油气储运健康的发展, 因此企业要建立监管制度, 并严格按照国家的安全规章进行日常工作。对企业的管道和其他设备进行定期的全方面的检查梳理, 并且每天派专人进行巡查, 确保不出现问题, 同时也要加强人员的管理规范, 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3结语

石油天然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们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油气储运行业的发展也需要突飞猛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由此可见, 油气储运行业已经成为我们的关键性行业, 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油气储运的各方面工作,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和我国石油产业的高速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 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经济的两大命脉, 由于石油产业的发展较早, 因此成为了我们国家的重中之重的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油气储运作为当初一个比较危险和污染性较大的过程已经逐渐像环保和安全靠近。虽然, 技术在不断革新, 但是不代表不会出现问题, 做好石油产业的相关工作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就是针对在油气储运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 希望能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油气储运,风险和安全,环保

参考文献

[1] 韩高田.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 2011 (12) :152~153.

[2] 翟甲子, 王晶磊, 董玮.关于油气储运方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8) :145~146.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而言范文第3篇

在烟草企业中,有少数干部职工政策意识不强、大局观念淡薄、执行力较弱,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有时甚至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影响行业改革发展进程。因此,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是烟草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决策的执行是管理者与执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实现良性的双向互动,才能有效贯彻决策者意图,顺利达成目标。执行力不强,有执行者素质不高、执行不力的原因,也有管理者宣传不够、监督不力的因素存在。提升企业执行力,不能只要求执行者应该怎样去做,更要综合考虑,从决策的制订、宣传、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寻求突破。

提升执行力,科学决策是前提。只有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才能谈提升执行力的问题。对于一项正确的决策来说,执行力越强效果越好,能够更加有力地促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不切合实际甚至错误的决策,则会“南辕北辙”,执行力越强负面效应越大,给行业带来的损害也就越严重。提升企业执行力,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立足实际、放眼长远,经过全面慎重的考虑和认真仔细的调研,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坚决杜绝“闭门造车”,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

提升执行力,提高执行者对决策的认知程度是关键。既然决策的执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那么,要确保决策的深入贯彻,就不能搞“单边主义”,仅靠管理者“一头热”。只有管理者和执行者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执行才会有力度。这不仅要求管理者对将要施行的决策搞好宣传,更重要的是平时要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在国家、行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执行者的理论水平和对决策的认知程度,促进决策的有效落实。

提升执行力,明确执行主体的主次关系是基本条件。任何一项决策的执行都会有重点执行主体和辅助执行主体之分,两者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的责任。如果执行主体主次不分,则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不利于决策执行。因此,在执行决策前,管理者要明确下属的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根据决策的具体内容,把重点执行责任落实到单位、部门和个人。同时,要积极培养团队意识,强化沟通协作,落实辅助执行责任,确保“一个声音喊到底”,切实增强决策的贯彻执行力度。

提高执行力,强化执行过程监督是保障。监督是约束,也是促进,实施有效的指导监督,对于提高企业执行力来说同样有效。一项决策出台后,管理者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倾向,严肃处理顶风而上、执行不力的人员,促进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而言范文第4篇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基地班黄二艳0941061031

前不久在广东佛山发生了一起“小悦悦事件”,两岁的小悦悦被车两次碾压受伤,18人步行或骑车路过,均未停下进行及时施救或叫救护车,不久医院宣布对小悦悦抢救无效。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社会的反思。对此,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专门组织了3场座谈会,探讨如何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甚至有人建议见死不救立法。

事件发生后,18路人受到社会谴责,通过互联网上各网友的积极参与,新闻还被外国媒体报道,指责中国国民的冷漠,而“国民冷漠说”的始祖鲁迅也被大家记起并极力效仿。争相发表对冷漠国民的看法(其实不外乎就是谴责)。在此我们对此事中相关的路人来进行一场心理分析。

遭到众所矢的的路人,为什么会对一个受伤的小孩见死不救,视而不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分析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大致不会脱离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 二是小孩不是我撞的,我不负有必须救她的法律责任,在可救可不救的情况下,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权衡之下选择不救。 三是从这走过的人可能会救的,我装着没看见也没人知道。 四是可能存在对生命漠视的情况(较少甚至可能不存在,在此只是为使分析尽量全面而作的假设)。 五是这应该是他父母和肇事者的事,跟我无关。

现在我们对上述心里依次做简要分析:

存在第一种想法的人一般做事较为谨慎,考虑周详,同时也有点胆小和自私,不想惹事,怕节外生枝,自我保护心强。

第二种人重视法律规范,但较为忽视道德规范,比较注重荣誉与名分,利益心重。 第三种人在生活中责任心一般不强,道德责任感也不强,做事可能总是存在侥幸心里,不能脚踏实地。

第四种,则可能是在生活中长期受到某些暴力对待,或曾受到过重大的心理或生理创伤,对自己及他人的生命采取漠视的态度,生活态度消极,不过问也不关心周围事物(或者是没有能力去阻止而选择不理睬和忽视),活在自己的空间里,生人勿近。

第五种,与第二种和第三种人有相似的特点,即忽视道德规范,责任心也不强,但是非观念分的很清楚,认为一件事情的发生,该是谁的责任就该谁担负起来,旁人没必要参合进去,这种人在生活中比较冷漠。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而言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高校基本建设事业的发展, 基建领域的腐败现象也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 从体制上讲在于我国高校基建的管理模式为自主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高校的基本建设从项目成立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都由学校自行决策、管理和验收。当前高校对基建的主要管理方式是对工程建设的环节采取分别订立合同的方式, 由于高校掌握着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决策、执行、评估以及使用等权利, 因此相对于其他项目建设而言, 效率要高出很多。但是, 也滋生了一系列的高校职务犯罪现象。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一) 高校对基建的管理权高度集中

当前高校内部的管理机制, 包括监督、党委的民主集中制、教职工代表大会、纪检以及督察等部门都基本由高校自己把控, 上级主管部门除了对高校的领导人事任免、财务拨款以及招生计划等项目进行管理之外, 基本不干涉高校的内部管理。由此, 高校的基建管理权也全权掌握在高校领导手中。而高校领导班子往往由党政人员或者学者组成, 缺乏对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高达上千万甚至数亿元的基建项目时, 也是与以往一样在高校内部选取自己信任的人员全权负责对基建项目的管理工作, 从而产生了基建管理权的高度集中现象。高估集中的管理权对管理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利益诱惑, 产生腐败行为也就不足见怪了。

( 二) 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高校基建管理权的高度集中直接带来的是监督机制的缺失。由于高校内部的管理几乎由高校自己掌控, 由此一些肩负监督职责的部门 ( 诸如教职工代表大会、纪检以及督察等部门) 就形同虚设, 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无法形成制衡关系, 行政甚至主管监督, 因此监督部门就无法对基建的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对犯罪的最有效制约, 没有监督, 职务犯罪才得以猖狂滋生。

( 三) 专业能力的缺失

在高效管理权由高校自己掌控的情况下, 高校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 在这个小社会里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产业方式, 很少与外界包括市场形成紧密的联系, 故而高校基建的管理人员在接到基建管理任务以后, 并不能对基建项目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有着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尤其是基建项目的专业性, 包括材料的采选、一线工程建设的监督、工程进度确定等等都缺乏经验支持, 因此, 基建的管理人员对项目的管理也就非常吃力, 更无法对项目建设中的腐败等职务犯罪行为形成有效的管理。

二、创新高校基建管理体制的构想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高校基建领域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 原因主要在于基建管理体制的不足。这种管理机会给高校基建带来高效率的同时, 也导致了高校基建管理权的高度集中, 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专业性的相对不足。从预防职务犯罪的角度出发, 高校基建的管理体制和模式都应进行变革和创新, 主要建议如下:

( 一) 上级主管部门强化对基建项目的领导

传统高校基建管理模式中, 上级主管部门只对高校的基建要求进行拨款支持, 而很少对财务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核查, 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账务虚报和假账情况的出现。因此,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基建项目的领导, 尤其是财务使用情况的核查和监督。在必要情况下, 应针对高校基建项目成立专门的核查小组, 就高校基建财务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和巡视。核查的内容应以高校基建管理的管理部门、监督部门、执行部门的专业性以及财务部门进行重点审查, 以防止高校基建各个部门之间权利的不均衡和腐败行为的出现, 保证财政拨款切实运用到高校基本建设领域, 没有不必要的浪费和腐败现象出现。

( 二) 高校基建监督机制的构建

对高校基建管理和执行部门的监督是保证工程能够如期进行和竣工, 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除了从以上两个方面形成监督和制衡之外, 还应在工程验收环节进行最后把控。应由上级主管部门联合高校审计部门一同对高校基建工程的验收执行最后把关, 在必要情况下可委托专门的公司进行独立评估, 对项目立项、设计规划、使用部门、教职工、专业咨询公司的意见; 施工过程与监理公司的关系是否得当; 工程款拨付是否正常; 施工验收中消防、安保等是否通过等内容进行评估, 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三、推行“代建制”是高校基建管理的治本之策

与其他基本设施工程建设相比较而言, 高校基建无论是从技术难度还是工程施工, 以及建设规模、管理难度来讲, 都不算复杂, 甚至可谓简单。但就高校而言, 当前的基建管理模式确实不适宜。笔者认为当前情况下可推行代建制, 在高校上级管理部门的参与下, 以招标形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 负责项目建设组织实施等工作, 减轻高校管理压力, 才是预防高校基建职务犯罪, 提高基建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的治本之策。

摘要: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扩建和发展, 基建领域的职务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成为影响高校形象和发展的一大毒瘤。本文针对高校基建领域的职务犯罪问题, 分析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预防对策。

关键词:高校基建,职务犯罪,预防

参考文献

[1] 刘鼎, 鄂检方.职务犯罪:工程建设领域的“毒瘤”[N].湖北日报, 2014-12-16 (3) .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而言范文第6篇

一、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基本能力。即基本的思维、倾听、表达等能力。第二,专业能力。即能熟练掌握某职业的专业能力、知识。第三,社会能力。如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等。第四,方法能力。即从事某个职业活动应当具有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应当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方法等内容。但是这正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所忽略的,也就是说,从职业能力培养角度谈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就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途径

(一)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模式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是无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师必须要改革教学模式,才能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而随着教育行业的改革,新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提供思路。所以,教师要灵活应用授课模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

首先,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并要求学生针对案例开展研究、学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增强案例教学的应用成效。另外,教师也可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将案例共享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进行自主分析。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案例。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案例。其次,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即创建真实场景,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个人物、事物进行场景演绎,从而使学生在扮演中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其次,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来看,很多知识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如员工招聘、培训等。但是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应提前设计好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并尽量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升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趣味性、生动性。再者,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如问题情境、游戏情境、实物情境等。情境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应当依据学生兴趣爱好、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情境教学模式。最后,实践教学模式。从职业能力培养角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重点就是加大学生实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实践教学模式正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模式,并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教师还应当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际出发,创建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结合市场需求,创建针对性的实践活动。

(二)改革教学方式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案,而是形成了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一体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对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工具,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实践性、有效性。

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可以融入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可以利用图文、视频等方式,引入人力资源教学管理故事、案例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另外,还可将教学内容以视频、文档的方式存储起来,方便学生复习。其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改革教学形式。比如利用网络共享给学生学习资料,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或者利用网络创建一对一地交流、沟通方式,增强课下教学成效。另外,也可以利用网络创建师生、生生交流空间,摆脱传统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最后,除了利用多媒体、网络外,教师还可以搭建开放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效内化、理解知识。

(三)创建实践基地

为了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实践教学这效果,院校还应当积极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院校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可积极与企业合作,打造校外实践基地。如让学生参与招聘宣传、资料汇总、员工管理等管理活动,并从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实践、内化。最重要的是能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培养。第二,教师可创建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际,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同时,为了提高实践基地的应用频率,学校还可以与其他院校合作,创建联合实践基地。总之,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完善的实践基地,并设置专业实践课程。

综上所述,职业能力培养更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但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无法践行职业能力培养理念。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当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并重点建设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摘要:从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文章就此展开了讨论,先是简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然后详细阐述了如何改革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凤荣.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15):144.

[2] 袁翠珊.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7):91+93.

[3] 张凤山.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J].经贸实践,2018(13):335+337.

上一篇:财务人员财务知识培训范文下一篇:创新继承传统文化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