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论文范文

2023-11-27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当代大学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潮流中产生了与之前大学生不同的思想和性格特征。独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独立学院 班级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人才培养

“90后”大学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潮流中产生了与之前大学生不同的思想和性格特征,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维活跃,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更多,信息量更大,自我意识更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具备以上特征的同时,有一些更为突出的特征和问题。例如政治观念模糊,价值观念偏向自我;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动力不足,方法不当,自觉性差;约束力差,集体观念薄弱;生活自理能力差;团队精神欠缺等等。因此,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切实有效地构建和谐、进取、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促进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一 班级文化建设主题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如何让班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2)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安全稳定;(4)加强对基层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充分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上从基层就做好快速反应,加强信息沟通,能让辅导员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材料。

二 班級文化建设前期出现的问题

刚刚踏入大学的殿堂,大一新生不仅存在上述的各种问题和特征,而且外部环境的变化——自由宽松的大学氛围,致使新生们大多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茫然若失和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明确,模糊的集体观念,甚至是对自己生活的班集体也无动于衷。长此以往,对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对班集体的稳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 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表现在三多:城市家庭多、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优越多。群体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创新能力强,知识更新快。(2)爱好广泛,综合素质较高。(3)生活要求高,学习机会比较多,善于利用社会资源。班级整体特点:(1)凝聚型班级,主要特征是班级学生大多活跃好动,热心参加班级活动;(2)中庸型班级,此特点的班级所占比例最高,班中学生对班级活动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3)落后型班级,存在一两个这样的班级,班级学生整体懒散,不关心任何事情。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了解学生特点,充分发挥、挖掘群体优势,树立典型班级,以优秀带后进。因势利导,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四 采取措施和指导方法

第一,班级整体带动学生个体,鼓励各班集体深入学习,互帮互助,用班集体的温暖感化本班学生,尤其是不关心班级活动和平时缺乏与人交流的学生。第二,典型班级带动一般班级,树立典型的代表班级,引导其他班级进行学习。第三,整理零散,形成独特文化。虽然独立学院的班级中有个别突出的典型班级,但是这些班级还存在班级文化零散、班级文化不规范、班级文化模糊等特点。

五 班级文化建设实例和效果评估

开展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形成鲜明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加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提出“全民动员,积极参与”的宣传口号,学生全员参与,举行班级文化设计展,各班自行设计班级logo、班训、班呼和班歌并进行比赛。以真诚和恰当的激励,有效地调动学生们实践和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共同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与以往学工办主办、学生会承办、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不同,学工办和辅导员老师只是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具体的组织由各个班级的班委协商开展活动,这样活动的开展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班级的整体也能在文化展竞赛中确立自我的组织文化和组织纪律,这种潜移默化的班集体观念对以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班级内部的和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 班级文化建设推进过程的总结与反思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经常的表现是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好的班级越来越好,差的班级通过衡量比较反而更差,觉得参与活动就是凑数,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范围越来越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不能一味地搞活动,应该开动脑筋、开拓思路,对班级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懈,巩固成果,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学会沟通协调,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具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柯小君.关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2009(10):172

〔责任编辑:庞远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品牌及影响力已成为其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以独立学院品牌内涵、构成要素为出发点,进行现状和竞争分析,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进行了品牌建设路径的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品牌;品牌建设

独立学院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它是一种新模式、新机制的本科院校,是人们经常说的“三本”,因原录取批次为“第三批次本科”而得名。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办学条件及硬件设施已经不是它们的竞争优势了,品牌及影响力才是学院发展的关键。独立学院只有把资源优势转换到教育服务和质量优势上来,才能在社会中持续、稳定地发展。独立学院伴随着新机遇在改革转型的进程中不断发展,截至2017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已有260所。因此,在竞争逐渐加剧的教育市场里,如何实施独立学院的品牌战略,使其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立学院品牌院校,这已是独立学院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 独立学院品牌内涵和构成要素

1.1 独立学院品牌的内涵

独立学院是采用非国家财政资金,由实施本科教育以上的普通高等学校与社会组织或个人共同举办的具备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因其具有独立性,即独立办学、独立招生、独立财务核算、独立颁发文凭等,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众化发展进程中的新型教育企业办学形式,势必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检验。独立学院品牌是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逐步积淀下来的凝结在其名称中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社会认可程度。独立学院为了自身的发展,势必要进行特色办学,显示自身的优势而进行品牌建设,维护品牌的形象,以增强竞争能力。在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的大环境下,独立学院品牌的发展正逐步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对于独立学院品牌发展的探索研究,不仅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创新制度、提高高等教育全面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还有利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及自我完善。独立学院品牌的发展将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制度的巨大财富。

1.2 独立学院品牌构成要素

在独立学院的创建、发展过程中,独立学院品牌主要包含师资队伍、专业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办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等相关问题。如果这些方面在社会上认可的程度越高,则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的名声就越好,它的社会地位相对来说也会越高。独立学院举办方高校的品牌知名度和学校目前所在地的社会地位也是一种无形资产。

2 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现状

伴随我国大学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各类型、各层次之间大学均存在着相互竞争。在竞争市场中,独立学院有必要向外界社会展现出自身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把比较优势转换成为竞争特色和整体特色,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掌握发展的话语权。虽说独立学院在创建、发展过程中有我国政策、举办方高校资源、资金投资保障等方面的优势,但与其他大学本科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比如,刚刚获得“2017年度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称号的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等5所独立学院,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和借鉴的典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它们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都已打造出了特色化。2017年度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排名见表1。

此次,我们也注意到在上述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的排行榜数据中,备受关注的院校基本都是重点大学创建的,他们的举办方高校本身就具有较好社会名声。国内大多数的独立学院因其社会的认可度相对偏低,它们基本还是在就如何生存、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不断探索着。所以,独立学院想要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市场中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获取更多对自身发展有利的资源,就必须创建学院自身的品牌,在大学教育市场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3 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路径——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创办于2001年,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经教育部审核、批准而设立的独立学院。目前,广西有9所独立学院,主要是由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不断发展而创建的,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外,还有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区2016—2018年独立學院综合实力排行榜见表2。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2016—2018年广西区独立学院的总体排名都在第90名以后,综合实力在全国260所独立学院中属于中等至中等偏下水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的排名3年保持稳定不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排名有逐年提升的趋势,剩余6所独立学院的排名均较上一年有所下滑。由此可见,独立学院的竞争还是十分激烈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应利用现阶段的上升发展契机,乘胜追击,找准自身的优势特色,加大学院品牌建设、发展的力度,创办高质量、高水平的独立学院品牌。

3.1 夯实专业学科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品牌特色

按照广西区域经济“14+10”千亿元产业链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设置、归并专业,主动融入、适应、支撑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需求。以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整合学院内在联系紧密、发展方向一致的专业形成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三大工科专业群。同时,建设一批符合产业链需求、具有学院特色的服务型文科专业,提高办学效益。

使用已建成的2 800 m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广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并成立中心管理委员会,为学生提供全程创新创业服务。在管理过程中,认真组织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检验实战,并通过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项目完善,推动成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发展与壮大。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深化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完善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和校企联合培养研讨等途径,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行业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教学品牌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对其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建设独立学院品牌可行的、有效的措施。因此,独立学院树立品牌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彰显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

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通识、公共、学科和专业基础”为平台,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模块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基础和工程应用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特色。多途径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将“逆向工程”思维应用到课程体系构建中,结合学院定位、行业(企业)对学生的能力、技能需求倒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更加专注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

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师资品牌

大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就是师资,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之重担,老师的综合素质关系着大学在社会的名声及社会地位的提升,反映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过分地依赖举办方高校,对独立学院形成教学特色、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特色均不利,并且不利于独立学院在未来的独立发展。所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强化自身的办学定位及特色,最终建立一支教学质量保证、发展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学院发展的必经之路。

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大力培养和引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实施“创新团队培养计划”,着力推进队伍创新发展。实施“优秀人才引进享受优惠待遇计划”,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实施“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精心培育第二梯队人才。实施“教师培训计划”,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计划”,培育后备人才。实施“教师国际化计划”,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同时,积极挖掘人才资源潜力,提高人才使用效益。

3.4 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品牌内涵,体现品牌价值

当学院在进行品牌建设时,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院的品牌内涵,还能推动独立学院办学特色不断形成。伴随校园文化的不断积累进而提高学院品牌自身的价值。

构建“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体系,根据学院的校训“博文约礼、敬事益谦”,在知识学习方面进行文化体系建设。深化第一课堂学风建设协同推进工程,强基固本;打造融入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的系列品牌职业人文素质活动,引入校企合作方式,强化企业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以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工程应用思维、社会认知素质为主要内容,逐步建立以课程拉动创新创业知识普及、以竞赛带动创新创业知识应用、以实践推动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培养模式;在行为实践方面推进文化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宿舍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完善学生德育分制度,逐步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整合优化校园文体活动,提升校园文体活动内涵,加强各类学生社团管理,建立学生艺术团、运动队和社团导师制度;以培养学生社会认知素质基础为中心,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强化社会实践人文素质课程群、社会实践团队、校内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培育和建设。

3.5 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服务品牌

针对学生即消费者关心的校园环境、后勤服务方面,学院十分重视校园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建设,促进品牌建设。先后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学生公寓和食堂也获评“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公寓”和“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称号。现阶段,按在校生12 000人规模建设二期工程,满足学院发展需要,本着“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完备适用,功能分区相对集中、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原则,将自然环境融入校园景观中,保质保量加快二期用地工程项目建设,更好地满足老师工作和學生学习、生活需要。实现校园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和谐、设施条件良好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后勤服务改革,优化后勤服务成本,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学院和师生创造更便利和优质的服务。

综上所述,高校的品牌建设是一个持续性、长期性的过程。独立学院在品牌建设中更要注重自己的特色、教学质量是否能够满足学生乃至教育市场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形成。用专业特色、创新人才模式树立品牌,用优秀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来维护品牌,用校园文化丰富品牌内涵,完善的校园基础建设和服务提升品牌,最终达到品牌增值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张宗伟.地方高校品牌的创建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8).

[2]王永周,邓燕,李颖.独立学院品牌建设探析——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5):1-3.

[3]田雨,林洁.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策[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57-60.

[4]覃柳云.独立学院的品牌塑造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学院概况[EB/OL].http://i.guet.edu.cn,2018-04-02.

[6]陈丽君.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2):188-190.

[责任编辑:高海明]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独立学院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已成为其面临的一项难题。毕业生就业状况不仅反映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效果及社会效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可以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其就业的各种因素,细化主体指标,有针对性地强化其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文献标志码:A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具有的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发挥自身才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就业竞争力实际上是毕业生把握比较优势、获取就业机会、赢得用人单位欣赏的一种能力,是比竞争对手更具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反映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及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上的价值观。如今用人单位看重短期内人才培养和使用之间的效益差异,甚至强调毕业生的生源、性别、社会关系等外部因素,这不仅加剧了目前的就业压力,而且影响了毕业生的长期发展。因此,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认清努力的方向,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其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但总体上独立学院仍处于弱势地位,其社会地位与人才培养水平难以与公办高校相提并论。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相比,无论在办学条件、软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培养体系、教学质量等方面,还是在社会认可度或用人单位接受度等方面均处于劣势,而办学时间短、学科建设缓慢、校园文化基础薄弱,又使得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显著改变。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1 独立学院毕业生处于不利的就业环境。使得高等教育的普及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面对大量涌入的毕业生,一些用人单位提高准入门槛,在招聘中设置诸多应聘条件,如高学历、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学生干部、实践经历等,提高了就业条件。国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各研招单位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在这里公办高校毕业生较之独立学院毕业生有更多的比较优势,独立学院毕业生很难进入这些主要劳动力市场,甚至被一些招聘单位拒绝。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长期存在的“公办”和“私立”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无形中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处于不利的竞争环境。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对独立学院缺乏认同感,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认识。

2 独立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小。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名牌院校。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社会影响力不足,致使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认可度偏低。很多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持观望态度,甚至零准入。这种消极态度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无形中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独立学院独立办学,自负盈亏,其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持和发展全部依靠学生学费,这决定了生源对独立学院的重要性,生源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保证生源,独立学院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员工均非常重视招生工作,甚至出现抢生源的现象。生源良莠不齐,有损独立学院的形象。

3 独立学院毕业生文化素质偏低。首先,绝大部分独立学院在高考录取时处于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分数线较普通一本、二本高校低很多。高考成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考生的文化基础。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偏低,与一二本高校学生相比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其次,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刚入学时学习态度不端正。对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学生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态度”指标方面,公办高校高出独立学院14个百分点。由于中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保持中学时的状态,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从而为其就业带来障碍。

4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名义上高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互相选择,但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毕业生处于被动地位。这就要求毕业生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准备充分、准确定位、主动出击。很多独立学院学生忽视生涯发展规划,不能正确地自我评估,部分学生职业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在求职过程中无的放矢。有学者认为,没有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是就业困难的根本所在。在双向选择的环境下,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不利于学生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匹配,进而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一个完整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即毕业生主体方面和非毕业生主体方面,各分指标的选取以各高校之间的可比较的相对指标为主。由于这些指标均属于影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结果性指标,因此,评价指标体系既简化,又不失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下设两大一级指标,即毕业生主体指标和非毕业生主体指标。一级指标下又划分多个二级指标,其中毕业生主体指标包括智商(学业成绩、资格证书)、情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个人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求职能力)等三个二级指标;非毕业生主体指标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社会需求、机会竞争公平性、用人单位倾向)、学校因素(学校品牌、学科设置、师资力量、校企合作、生源质量、就业指导)和家庭因素(家庭经济能力、家庭社会关系)等三个二级指标。

1 毕业生主体指标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智商、情商、个人能力等三项分指标。智商指标,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业成绩和资格证书两方面。学业成绩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技能和课程成绩,是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的重要指标;资格证书(外语、计算机、专业资格证等)是也毕业进入某个企业和某个行业的通行证。情商指标,是指毕业生在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质,包括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两方面。人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优劣,它更多与后天的培养相关,是一种能证明和让对方发现毕业生具有社会工作能力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反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个人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就业成败。第一,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的重要标准之一,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还非常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增加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砝码。第二,科研能力是毕业生的在校期间锻炼自我的反映,通过这些锻炼能够丰富毕业生的创新能力。第三,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人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是可以反映毕业生个人素质的指标。第四,实践能力是可以反映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指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五,求职能力指标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谋得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的能力,此指标综合反映了毕业生的硬件条件和个人能力。

2 非毕业生主体指标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等三大指标。社会因素指标是指大的社会环境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背景,社会需求是前提,机会竞争公平是平台,用人单位倾向是条件。学校因素指标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独立学院这一层次的学校,此指标更为重要。第一,学校品牌是毕业生打开就业之门的敲门砖,用人单位通常会更中意于一二本高校的毕业生。第二,学科设置指标直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升独立学院的名气、发挥其学科优势并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第三,师资力量指标。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较一二本高校有较大的差距,这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第四,校企合作指标。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独立学院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提升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第五,生源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是否具备就业竞争力的优势。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总体水平偏低,是不利于其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第六,就业指导指标。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也是独立学院极其重视的一项日常工作。第七,家庭因素指标。家庭因素在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家庭的经济能力以及家庭所能动用的社会资源均能影响毕业生就业。一些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经济能力较强,社会关系广泛,有助于其就业。

三、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首先,提供就业激励,消除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障碍。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性质,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水平偏低。在就业市场上,一些用人单位往往另眼看待独立院校毕业生,甚至一些研招单位拒绝独立学院毕业生报考或参加调剂。这种消极的就业环境极大地降低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有损于这些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因此,社会应从政策层面为独立学院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其次,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毕业生就业。目前,民营企业和外企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为保证就业市场的稳定性,应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行政干预,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和外企接收高校毕业生,运用政策手段促进就业。最后,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建设。目前,网络已成为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平台。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均已建成成熟的专业化就业信息平台。在全国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初步建成当地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接下来需要完善信息网络的模块化功能,实现各地、各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毕业生合理、有序、有效地流动。

2 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首先,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因地制宜安排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课应紧跟市场,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邀请就业相关行政部门人员和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走进课堂,详细讲解就业政策和企业的用人标准等。通过模拟面试、制作简历比赛等形式,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实践锻炼弥补独立学院毕业生理论功底不足的弱点,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其次,有效组织校园招聘会,与相关企业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载体。目前,独立学院举办的招聘会与公办一二本院校相比在用人单位数量和层次上尚有一定差距,这需要独立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相关用人单位参加毕业生遴选,并与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毕业生可以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或顶岗实习,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可以走进学校参与教学组织,校企双方还可以共同组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或定向委托培养。

3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第一,准确定位突出其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在专业发展上,独立学院应明确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专业建设基础,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设置,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发展品牌专业,作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在灵活的办学机制下,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并充分利用独立学院所处的地域优势优先发展社会急需、缺口较大的新兴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融合。第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毕业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差。教育的载体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独立学院应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专业培养计划。第三,积极引导,严格要求,加强学生个人能力与道德修养的培养。个性散漫、自制能力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是独立学院学生留给社会的普遍印象。应在日常教育中加大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人文素质教育,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品德修养、礼仪礼节修养、责任心等。第四,加强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增强毕业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提高使毕业生与职业的匹配度。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每个毕业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生涯规划,形成从大一到大四的一体化的就业指导方案,促进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王瑞萍,楼旭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及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师,2007,(S1):160

[2]阎程,提升民办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3]张建军,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市场透析大学生就业市场[J],思想理论教育,2007,(5):72-74

[4]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9-105

[5]张新冀,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47-148

[6]王福恒,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98-100

[7]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60-63

[8]冯菊香,高延春,基于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时空:研究版,2010,(5):46-47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独立学院自1999年发展以来, 经过短短5年的发展, 目前已经成为整合社会资源的有效方式, 独立学院将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独立学院师资建设问题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办学领域内的一个新生事物, 在我国高等教育前所未有变革中必然会遭遇到各样的“成长的烦恼”, 其发展会有一个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办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亟待深入认识和解决。我们说, 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和科技的竞争, 教育竞争的关键是师资的竞争, 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高校办学定位的重点, 是高校人力资源中的核心力量, 对独立高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说, 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是独立学院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 在本来不成熟的管理模式下, 更加面临任重道远的压力。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面临严重职业矛盾冲突。独立学院发展刚刚起步, 在资金、办学资源、办学水平等方面与公办学校都有差距。 (2) 师资数量短缺, 组成结构不合理。师资乃办学之本, 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是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之根本。 (3) 师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制度是第一生产力, 目前高校人事管理过于集中, 治事与用人脱节, 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管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协调型较差, 并缺乏科学的用人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 (4) 独立学院忽视校园文化以及师德建设。 (5) 针对独立学院法规制度不健全。

2 独立学院师资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独立高校师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经济体制、现有人力资源结构、国家和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休戚相关。笔者在从事独立学院人事工作实践体会到, 解决师资建设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具体办法。

(1) 宏观上讲, 民办学院遵循的市场运行机制与计划管理体制相冲突。政府对公办学校可以行使教育主权、管理权、行政干预权;而独立学院的投资主要依靠社会力量通过市场而筹集的民间资本, 而民间资本的投入往往又具有投资回报的性质, 独立学院在产权范围内的办学行为是依靠市场来调控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又主要依靠国家颁布的针对公办学校的《教师法》执行, 这种市场运行机制与计划体制所造成的矛盾, 无疑造成了独立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 微观上说, 独立学院主要靠民间资本运作, 资金来源渠道较少。这就导致了办学经费不足, 这对民办高校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导致教师福利待遇不高, 科研经费缺乏, 教师培训经费无法保证, 导致许多应该做的事做不到、做不好;而民间资本讲求回报的营利性特征使得实践中的办学往往重视短期利益, 重视低成本运作, 忽视了教师中长期的培训, 忽视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和素质修养的进一步提升。

3 独立学院师资建设问题对策探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建立起高校的用人机制是人事改革的关键所在。根据教育部用人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结合实践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拟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两个层面分析, 进而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3.1 国家外部环境

(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措施的配套建设。针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只是针对民办教育的发展相关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各地政府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 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来完善相关制度, 才能真正解决民办高校教师在工龄计算、职称评定、进修奖励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 使民办高校教师真正获得与公办教师平等待遇, 使民办高校更好的吸引人才, 稳定人才。

(2) 拓宽民办教育资金来源渠道, 创新投资机制。针对目前民办学校筹资难, 管理瓶颈等问题, 建议创新民办高校的投资体制, 采用“民办高等教育的股份制”, 股份制具有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风险锁定机制、经营决策机制、产权运作机制, (广东民办高校人力资源问题与政府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可以借鉴。

3.2 学校内部建设

(1)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在当前教师来源渠道不足的情况下, 民办高校应积极开拓新来源, 从多方面引进学历和职称较高的人才来学校任教;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采取措施,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企事业单位归国留学生和优秀人员到民办高校工作, 此外, 还可以建立教师人才库, 对愿意到民办高校任教, 具备一定资历并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科研人员进行登记, 便于随时聘用;民办高校很多情况下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所以学校因该加大对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招聘, 改善教师培养体制和渠道, 切实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在专业岗位接受实践锻炼, 提高实践水平和专业技能。

(2) 改善教师人力资源结构。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就学历结构上来看, 硕士以上的教师应该作为授课的主力军;就年龄结构而言, 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年轻教师可塑性强, 是学校的未来, 逐步降低年老教师的比例。

(3) 健全师资管理机制。面对独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我们应改革现有管理模式, 实行创新的、开放的管理模式, 遵循“高水准、优劳报酬”用人原则, 坚持以事业留人, 以待遇留人的原则, 做到“招得进, 留得住、用的好”的管理机制特色, 培养出一支素质优良, 职业抱负高, 具有献身精神, 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 实现独立高校像纵深发展。

(4) 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水平。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学校应该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 拨出专项经费, 以保障教师的培训、进修工作的开展;同时, 学校要积极向各界筹措资金和鼓励教师自主争取科研经费, 为教师科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观考察创造条件;在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期间, 学校应该做出规定, 保证教师奖金福利待遇不变, 为专心学习做好保障。

(5)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 对组织成员具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独立学院的创办是高校办学机制创新与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而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生存的根本。笔者在分析我国独立学院师资建设存在现状以及问题成因的基础上, 结合人事工作中实操经验, 提出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案, 从而有效的解决师资建设中出现的人才匮乏、结构矛盾、工作效率低、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稳定的师资队伍, 才能提高整体办学质量, 真是实现独立学院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办教育,独立学院,师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全印.民办高校师资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以金融学专业为例,依托传统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了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区别;并以此为基础归纳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最后指出目前中国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一、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区别

(一)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区别

以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金融学专业与独立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分析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区别。通过对两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可以看出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上的诸多区别。

1.专业设置的方向不同。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但商务学院在此基础上重点突出的是金融理财师方向。设置金融理财师方向不仅避免了独立院校专业与传统院校强势专业竞争(金融学专业是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传统且具有很强实力的特色专业),而且更好地满足了中国金融市场中金融理财新兴行业对人才的渴求。

2.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不同。通过教学计划内容可以看出,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通识课程组群”、“学科共同课程组群”、“科研训练与素质拓展组群”、“专业综合训练组群”分别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意义对应一致。为了便于比较,本文以后者名称为准。

由于两所院校计算学分的方法一致,简单起见,本文以各课程类别学分多少及占总学分比重进行对比,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分别在两校金融专业中占20、6个学分,在總学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1.6%、3.3%,前者高出8.3个百分点;而第二课堂学分分别为20、8,所占比重分别为11.6%与4.5%,前者高出7.1个百分点。

(二)独立学院与职业技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区别

以山西某职业学校金融学专业为例比较独立学院与职业学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通过两校人才培养方案可看出区别如下:

1.人才培养定位不同。 职业技术学院着力于培养“技师”型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就是以某一职业岗位要求为培养出发点,要求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重点是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能够胜任社会经济建设各类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与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的教育,金融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能胜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金融理财业务工作,又能具备个人自主从事金融理财服务职业的基础与技能,实现就业与创业多元化。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二次研发,因此属于相对高端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不同。职业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很强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情商等可以看出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重点,培养过程注重学生的业务技巧及熟练能力。而独立学院培养的金融人才要求不仅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理论和技能,还要熟悉中国进行金融理财服务的相关市场运行规则,了解国内外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动态既掌握金融理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证券、期货、外汇、房地产、黄金、保险等市场的交易流程和分析方法,又具备熟练运用多种投资理财工具进行金融投资、理财实务操作的分析、决策的能力。总之,职业院校与独立学院在培养中都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在培养层次上独立学院高出一筹。

3.课程设置不同。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教育,而职业院校属于专科层次教育,二者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诸多不同。第一,所开设课程数量不同。职业院校开设课程共34门,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开设48门课程,除过职业院校开设的金融类、经济类理论课程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课程之外,独立学院开设了培养学生管理、决策、分析、创新能力的专业课程,如投资规划、税收筹划、计量经济学、金融监管等课程。为培养一流的业务人员,职业院校金融专业也开设了凸显自身培养目标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如点钞技术、汉字录入及翻打传票技术等操作业务类课程。第二,课程类别及各类别比例不同。职业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类别有:公共课、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能力拓展三个类别;独立学院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等6种。其各类别在总课时所占比例也不同,见表2、表3。

另外,从课程设置表中可以看出,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中的“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能力拓展”模块中都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职业能力学习领域”模块中除包含基础理论课程外,还包括点钞、汉字录入及翻打传票技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商业银行柜员综合业务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职业能力拓展”模块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每一门课都属于实训类课程。从课程学时分配上来看,实践实训学时占全部课程学时的21.88%。独立学院金融学在课程设置上也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学时学分结构表中(表4)可以看出其实践课时占全部课时的23.87%。

从实践学时所占比例来看,独立学院与职业技术院校几乎相同,但从课时绝对数来看,独立学院实践课时比职业技术院校多204个课时,这些课时被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和实践性更强、更需学生灵活运用的课程所占用,而这些课程又是职业技术院校不能也不会开设的更高一层次的专业课程,如投资规划、期货投资、金融信托与租赁等,这既反映了独立学院归属本科层次的属性,又凸显了独立学院是不同于传统本科层次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4.学生就业方向不同。从表3可以看出,职业技术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金融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岗、客户经理岗、国际业务操作人员、投资咨询员、金融业务营销员等。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目标为:能胜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投资管理、理财实务与研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即证券、期货投资分析师、金融理财分析师及投资经理等高级应用人才。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对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首先应明确独立学院是本科层次的教育,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对本科教育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3。其次,明确独立学院是高等专业、职业院校的升级,这又要求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操作与应用能力,又要比高等专科院校的目标高出一筹。结合《高教法》对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的标准,独立学院应构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表述为:在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构建以“应用”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推广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具体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属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类型,这种模式通过一定的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学习、实践和职业技術能力相结合。

三、目前中国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不相吻合。以金融学专业为例,许多老牌财经类本科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多数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如果独立学院也设置金融学专业就不能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为方向,而应根据市场需要设立新的方向,如证券、期货、营销、信用管理等,这样既能满足市场需要,又能凸显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特色,避免与老牌院校专业的重叠。而现实中,很多独立院校为了省事,仅照搬母体院校的专业设置及相应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很难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2.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现阶段各独立学院的办学情况差异大,教师队伍成分呈现多元化。总的来看,当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构成主要为:外聘母校的教师、一定数量的本学院培养的青年教师。而前者授课教师往往仅仅是通过在独立学院授课以赚取报酬为主,没有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活动中,来去匆匆,没有把独立学院当成自己的工作单位,更是很难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而独立学院招聘的青年教师,其中相当一部分抱着临时心态,能够把独立学院任教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安心从教的并不多,同时缺乏教学经验,更谈不上实践经验,难以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基地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各专业应建立多家实训基地供实践教学需要。但目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呈现数量少、质量差的现象。原因有:一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专业调整的步伐相对较快,导致实习基地的建设步伐跟不上专业的调整速度。如金融理财师专业的学生很难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综合利用理财知识的公司或事务所,只能到相关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实践某一类理财业务,不能实现综合理财实训。二是有些单位并不乐意接受学生去实习,如会计实务所或公司财务部。三是有的专业没有与实习单位进行深入沟通,更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四是许多院系没有真正利用好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没有校内指导教师和辅助人员的配备,任由其单位负责学生的实习内容,结果学生可能成为实习单位的廉价劳动力,如所有学生被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派出去“拉客户”。

参考文献:

[1] 吴金林.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2).

[2] 斯金荣,龚山平.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3] 陶岩平.发达国家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J].世界教育信息,2005,(1).

[4] 王雪莲.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9,(10).

[5] 蒋爱军,韩卫东.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5.

[6] 金立民,李明.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建设思考[J].科技教育,2008,(10).

[7] 刘金林,蔡幸.地方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文化教育广场,2007,(11).

[8] 来茂德.独立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仲琪]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党员教育管理是独立学院党建课题的研究重点。文章以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含义,提出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指出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机制。

【关键词】独立学院;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机制;互联网+
一、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党员既有相似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正确认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特殊性,才能从根本上切实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并不差,甚至更高。高考录取分数的一定差距恰恰体现了这个学生群体所独有的特点,充分认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自身特点,特别是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是有效开展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是高考第二录取批次中分数较低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基本素质相对重点及普通本科录取的学生存在差异,但他们的优点在于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有活力。
二、独立学院转型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独立学院的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领导。强化党对独立学院的领导,能够提高社会各界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并且促进各行各业对独立学院的帮助与支持,使独立学院的发展更为顺利,同时也能够调动独立学院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障广大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进而提升教职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党和国家对独立学院的领导,能够及时快速地将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反馈到上层去,使上层领导部门快速地参与进来,及时地给予帮助,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也是保证独立学院规范运行的需要。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想保证我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不仅要在科学知识上加强教育,更要在思想意识上严格要求。强化独立学院教育管理,加大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全面提高管理者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成果

(一)学生党员的数量有了显著增加

随着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独立学院产生了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组織纪律观念强、有较强党性修养的学生党员,壮大了我党的新生力量,为我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党员队伍的发展速度和数量绝不逊色,说明独立学院对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获得了广大学生的认可,能够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我党中来,成为我党的一分子,并积极投身到我党的建设事业中来。

(二)学生党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大前提是稳定。 通过强有力的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独立学院学生党组织在维护学校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学生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优良校风学风,抵制不良风气,引导正确思想,化解各种矛盾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政治核心作用。尤其是在各种文化思想的不断渗透下,独立学院的学生正处在血气方刚的年纪,易被误导进入歧途。学生党组织更能从群众中了解到真实情况,给予适时引导,对学校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完善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队伍素质需要提升

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人员中,普通本科院校对教职教辅人员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和审核,即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的门槛相对较高。而独立学院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在生源不断壮大扩增的情况下加大了对教职教辅人员的需求,在一些不得已的情况下聘任工作时间不长甚至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担任专职教育人员,或是辅导员队伍中有一部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90后的新一代,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很好地承担起新时期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重任。这也是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在整体上实现跨越的原因之一。

(二)发展学生党员质量把关不够严格

当前在学生党员发展中“入口”存在把关不严。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先天不足,直接导致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给入党后的教育带来了难度。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现象:一是偏向现实,表现为忽视思想动机;二是重专业学习轻思想考察;三是重社会工作轻专业学习;四是人为降低发展标准;五是大学生党员发展任务繁重,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大多是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较少,在发展程序的执行环节上,有些支部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严肃性。

重入党前的考察,轻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入党前由于党组织要求较为严格,并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一般入党积极分子都会朝着党组织提出的目标去奋斗,一般党组织提出的目标都是围绕怎么去服务学校的师生员工,所以在周围人眼里,感觉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一旦学生发展成新党员后,随着独立学院的教育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学生党员也出现迷茫,没有入党前的那股干事的劲头,对自己也放松了要求,甚至有的党员还出现了一些违纪的事情,长期这样,影响了周围群众对党组织的看法,从而影响了党组织的形象。

(三)针对校外实习学生党员管理疏漏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以“3+1”的教学模式为主,即本科四年学习中,前三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后一年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一个学生党员的发展需要两年的时间。因此,高年级在校外实习、实训学生党员中,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占了较大比例,在转正考察期间,由于实习点较分散,实习人员分布广,往往造成培养、考察对象较长时间内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使党组织无法全面掌握他们在外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导致支部后期培养考察时出现对被考察者考察不全面、情况不明等现象。


五、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背景下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

(一)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培养机制

党务工作人员是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独立学院学生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独立学院要想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質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生党务工作队伍。根据独立学院党务工作人员实际,一是要促进学生党务工作人员理论水平的提升,要通过培训、交流、外出考察等方式来促进党务工作人员理论水平的提升,二是要给学生党务工作队伍搭建成长的平台,这样一方面才能稳定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另外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党务管理人员尽快成长。

(二)探索“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1.严把“入口”保障学生党员质量。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就是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去办,把住“入口”关,在发展党员工作上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培养与发展的关系。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只强调质量没有一定的数量不行,而光强调数量没有质量保证也不行。两者相比,质量更为重要一些。党的历史经验表明,无产阶级政党是否坚强有力,主要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党的事业不断发展,需要党组织经常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但这种需要必须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为前提。

2.畅通“出口”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首先是要把好“入口”关,在抓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对于不符合党员标准,有损党的形象的害群之马必须坚决清理出党员队伍。在不合格党员处置方面,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杜绝“好人主义”思想;其次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党章规定,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保证让不起党员作用者、违法乱纪者以及腐化堕落者都能得到相应的处理,站在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高度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三)基于“互联网+”独立学院校外实习实训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应加强互联网思维建设,顺应形势,不断完善和健全机制。

第一,建立“网络党支部——网络党小组——流动党员”三位一体组织模式。网络党支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据党章及《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结合流动党员的数量,由院系党总支决定网络党支部的组成,并通过支部党员大会等额或差额选举产生支部委员,并按就业所在地一致、原籍乡镇相邻原则,划分、建立党小组,明确各自考察人、培养人,借助QQ、微信等网络平台,在做好上传下达联络工作的同时,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网络学习,过好正常的组织生活。

第二,构建流动党员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对内教育服务,对外交流共建功能。利用微信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在遵循《中国共产党章程》、党内相关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平台,为校外实习实训学生党员提供了集学习、教育、培养、考察、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教育管理平台。通过设置“理论经纬”“微党课”“时政动态”等资源共享模块,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开展自我学习提供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设置“党建之窗”“交流园地”“培养考察”“优秀党员风采”等监督交流模块,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进行网上学习交流提供场所;设置“网络会议”“网上党日活动”“网上评议党员”“党员权利”等组织生活模块,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能过好正常的组织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从而实现“教育考察高效化、工作总结全程化”    综上所述, 随着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独立学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每一个在独立学院从事党务工作人员的重要课题。我们充分认识到独立学院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上存在对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校外流动大学生党员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同时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好新形势下的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作为独立学院从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将继续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姿妤.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2]王利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中高校党建的难题与破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7):26-28.

[3]师吉金.关于高校党建学科化的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25-28.

[4]彭宇文.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背景与特点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1):7-9.

[5]蒙象飞,孙宇伟.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科学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08):102-104.

[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胡锦涛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上一篇:煤炭行业节能减排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共财政实质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