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论文范文

2023-09-16

外商直接投资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基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假设,首先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渠道,然后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基于1987年~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且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尤为明显。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要因素之一。应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政策,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

一、 引言

产业转型最经典的理论分别是以Clark(1940)为代表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和Kuznets(1941)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前者基于三次产业的划分,从经济发展阶段学说的角度论述了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后者在此基础上,以三次产业占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角度论证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陈其林(2000)、张晖明和丁娟(2004)、黄茂兴和李军军(2009)林毅夫(2011)等从社会需求、科技进步、资源禀赋、制度安排和国际贸易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实际上就是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依赖于市场和政策环境。

作为最主要的禀赋要素资金在不同产业的配置将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型。相关国外研究如Markusen和Venables(1999)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使东道国有机会以低廉的价格获得高技术、高质量的中间品,能为技术升级创造条件。Camilla(2002)发现外商在荷兰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并促进了该类产品的出口,而Hunya(2002)则发现外商在罗马尼亚的直接投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行业,使得该行业快速发展。Eva(2005)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捷克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政府的鼓励性政策,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发展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必需的资本,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关系,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赵晋平(2001)认为外商投资促进了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江小涓(2002)调研发现,大部分外资投资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多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姚君(2005)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传统产业转移、新兴产业成长及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等作用。李文臣和刘超阳(2010)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李晓钟(2014)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王静(2014)的实证检验表明,外资进入程度对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市场化门限效应,市场化程度越高,外资进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越具有促进作用。蔡昉和王德文(2004)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显著效应。上述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升级,还对增加就业、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以及更好地利用外资具有现实和政策意义。

本文先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再实证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存在区域和政策差异,本文将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 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渠道

外商直接投资一般通过资本形成效应、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以及竞争和示范效应等传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 资本形成效应。外资的引入可以帮助东道国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提高其投资水平,促进存量资本的优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资本形成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通过直接投资建厂,直接的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存量;另一方面通过并购频临倒闭的企业,提高被并购企业的生产能力,间接地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存量。

2. 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中的核心要素是技术,东道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利用随外资而来的先进技术提升其产业技术水平。大多外商投资企业不仅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也提供了先进管理经验、高素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外商直接投资不仅能通过技术转移直接提高东道国的产业技术,还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效应间接地提高产业技术,技术溢出效应的方式主要是人力资本流动、教育培训等。

3. 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是指某一产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产业关联主要包括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后向关联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向上游供应商购买生产要素而产生的经济关联,前向关联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向下游客户出售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关联。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大都是通过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关联关系实现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后向关联效应具体表现在:第一、为提高中间产品的质量而推动产品的创新,一般外资企业会向当地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例如提供技术培训、协助其管理等;第二,由于跨国公司进入后,会打破原有供求网络关系,使中间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外商直接投资的前向关联是本土企业购买外资企业较先进的技术产品,从而提高了自身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 竞争和示范效应。外资企业的进入对东道国原有的均衡市场冲击的首要特征就是加剧市场竞争,迫使本土企业寻求新的、更有效的技术,以维持或扩大其市场份额,冲击的最终结果是产业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促进了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另外,本土企业通过效仿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得自身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得以提高。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外商直接投资集中于某个行业,就产生甚至加剧了产业结构的偏斜。此外,外商投资可能导致东道国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这种依赖会抑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 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1. 计量模型和变量。鉴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Yit=c+?茁1·FDIit+■?茁j·X+?滋it

其中,i和t分别代表了省份和年份。因变量Yit是产业结构转型指标。FDIit表示地方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用各省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总额与地方生产总值之比来度量外商直接投资水平,X为控制变量。?茁代表各变量的系数,?滋it是随机误差项。本文的变量选取具体如下:

(1)因变量。从结构上来看,产业结构包括三次产业,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转型则是从由农业为主向工业,再向服务业发展。本文所选取的产业转型指标也是从产业比重来度量,即用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表示

(2)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规模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指标,而应采用相对规模的办法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国内多数文献中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比较客观的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因此,本文选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总额与地方生产总值之比来度量外商直接投资水平。

(3)控制变量。本文将进一步考虑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制度因素、资本因素、对外开放、人口转型,其中资本形成因素包括地方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水平,人口转型因素包括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比重下降,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本文选用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例来衡量国有化程度。(2)在我国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本文使用各省的进出口人民币总额与地方生产总值之比来度量贸易开放水平。(3)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政府投资推动特征,地方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重工业和建筑业的增长,本文用地方财政支出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地方财政支出规模。(4)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银行信贷是我国金融市场最主要的资金配置方式,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本文用各地区每年人民币贷款总额与地方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各地区银行信贷水平。(5)城镇化推动了劳动力从农业劳动中释放出来,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本文使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各省的城镇化水平。(6)当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高时,就会促进劳动力从低端行业进入高端行业,本文使用各省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当地的居民受教育水平。

2. 样本与数据。由于本文重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因此时间跨度是从1987年~2013年。样本包括了我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西藏)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城市经济蓝皮书》等。

3. 回归结果。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建立截距维的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然后进行冗余性检验(似然比检验,LM)。由于Hausman检验均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本文使用第三产业比重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

由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都是正的,而且在统计上是非常显著的。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比较外商直接投资的两个系数可以看到,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大于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进一步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国有化程度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却是显著为负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大型的工业部门,而民营企业主要是集中于服务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国有化程度的下降,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的结果,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外贸易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显著为正,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显著为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出口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而我国的商品进口又以能源、原料、半成品为主。

财政支出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却是显著为负的。原因是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具有明显偏向性,地方财政支出主要流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企业等,科教文卫支出和农业支出比重较小,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银行信贷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 第二产业的影响却是显著为负的。我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银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使得银行间竞争加剧,贷款效率提高。在这种竞争中,那些具有盈利潜力的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也成为银行信贷的目标市场。由此可见,银行信贷资源的流向将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变。

城镇化水平对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 第三产业的影响却是显著为负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另外,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也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和制造业。

人均受教育程度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却是不显著。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促进劳动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加明显。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要因素之一。应该积极引导外资为我国产业的结构转型和升级做出更大贡献。本文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1. 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切入点,构建有利于外商投资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外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更好的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 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应引导外商对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资,特别是一些薄弱行业。加强对国外技术、人才、品牌等创新要素的吸引和使用。地方政府应放弃重量不求质的理念,在提高外资引进的质量同时,还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进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3. 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自主创新的软环境,以自主创新改变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的局面。加大引进国外创新型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力度,使得人才留得住,技术消化的好。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提高我国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以产业政策为导向支持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1] 陈其林.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因素[J].中国经济问题,2000,(4):1-11.

[2] 张晖明,丁娟.论技术进步、技术跨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81-86.

[3]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1,(1):1-32.

[4] 郭庆旺,赵旭杰.地方政府投资竞争与经济周期波动[J].世界经济,2012,(5):3-21.

[5] 蔡昉,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2004,(1):12-23.

[6] 赵晋平.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6):4-14.

[8] 姚君.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5,(11):41-43.

[9] 李文臣,刘超阳.FDI产业结构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2):116-118,169.

[10] 李晓钟.FDI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4,(9):7-12.

[11] 裴长洪.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06,(1):33-39.

基金项目:教育重大重大课题公关项目“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金融风险研究”(项目号:13JZD006);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旨于提升国民幸福的公共支出优化研究”(项目号:68150003)。

作者简介:单俊辉(1983-),男,汉族,河南省许昌市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资产定价、投资学;张玉凯(1985-),男,汉族,河南省许昌市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货币银行学。

收稿日期:2016-01-18。

外商直接投资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的20多年中,中国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政策的实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本文选取1985—2009年间我国FDI、GDP的时间序列资料,描绘了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并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

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观念里,FDI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外来资本流动方式,通常认为通过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FDI会给东道国经济带来正的外部性,比如高额的研发支出、规模经济、更好的公司治理、增强竞争、基于知识的资产转移以及促进国内储蓄等(英国经济学家梅尔,1995)。 世界银行(1998)认为FDI可以通过技术转移、挤入国内投资等方式来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增长,并且如果伴随着以良好的国内政策和更大的对外开放度的话,这些诱导经济增长的因素给东道国所带来的好处会更多。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也有利于吸引FDI,美国经济学家德斯卡特和瑞特(2000)认为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市场以及寻求比在工业化国家投资更高的长期收益率,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对流入该国的FDI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英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兹(1991)的研究也表明国内经济基本面与FDI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同样资本外逃也与国内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1988)。

二、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198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数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版)。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实际利用外资额为准,并以当年的汇率(汇率选取当年汇率的加权平均数)折算成人民币计算。

2、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检验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的长期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和劳动增长,这两个因素都被认为是外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产出增长仅仅具有短期效果。随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诞生,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传导机制。英国经济学家邓宁通过对国际投资分布的研究指出:一个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量的大小与他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关键在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等因素,其中东道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决定性因素。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的产出外溢,将导致东道国产出收益的增加,有利于东道国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

上述理论分析表明,理论学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有着共识,而对于经济增长能否引起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却说法不一。下面从实证角度来分析FDI与GDP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本文选取1985—2009年的FDI和GDP的数据,运用Eviews进行了相关系数分析。从表1中可以得到变量GDP和变量FDI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45>0.8,故变量GDP与FDI之间高度正相关相关。

3、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

相关系数说明FDI与GDP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不能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两者到底是谁引起谁增长,或者两者互相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本文采用Granger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采用1985—2009年数据对GDP与FDI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并使用Evie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因果关系模型中的滞后期数取2、3、4。表2给出了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

从表2我们可以观察到:滞后期数取2时,P=0.17958>0.05,滞后期数取3时,P=0.10329>0.05,接受原假设,因此FDI与GDP不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而当滞后期数取4时,P=0.03382<0.05,拒绝原假设,FDI是GDP的Granger原因,也就是说FDI流入量的增加能引起GDP的增长。但滞后期取2、3、4时,其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也就是说GDP不是FDI的Granger原因,GDP的增长不能吸引更多的FDI流入,所以我们可以在相当大的概率程度上认为FDI流入量的增加引起GDP的增长的因果性较强。

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分析,从1982年开始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一段迅猛发展的时期,1992年GDP增长率甚至达到了141.2%,可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大多是规模很大的跨国公司,他们在中国进行投资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既带动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出口。综上可以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当然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的因素除了经济增长外,政策性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

4、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上面已经详细地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有着相互推动的作用,它们之间不但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而且还存在着因果关系。对1985—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数据运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假设FDI为X(自变量);GDP为Y(因变量)。表3就是分析计算结果。

结果说明:其一,显示决定系数R2=0.8733,调整决定系数=0.8666。决定系数代表了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模型的决定系数很高,拟合了86.66%的原始数据,说明这个模型具有比较好的现实使用效果。其二,检验统计量F=130.9011,检验P=0.0000<0.05,则拒绝零假设:X与Y之间无线性回归关系,接受备择假设:变量X和Y之间具有线性回归关系。这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的经济增长确实存在着一元线性回归关系。其三,显示了回归分析中的系数,常数项=5501.315,X的系数即回归系数=26.1437,X的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11.4412,P=0.0000<0.05,即认为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意义。

可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5501.315+26.1437X,方程的意义:没有外商直接投资时,GDP有5501.315亿元,这说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是唯一,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共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亿元,我国的GDP就增加26.1437亿元,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巨大,这也是我国政府长期来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甚至给予很大的政策和税收优惠的原因。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上面的实证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两者存在高度相关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也验证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正向的因果关系,即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也相应增长。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更好地说明了这一点。FDI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地促进了中国经济诸多方面的发展。从现有情况看,FDI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环境的改善,外商直接投资必然还会在今后较长时间里对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发挥强大的促进作用。针对此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把握机遇,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跨国并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和跨国公司发展壮大、实施全球扩张的重要途径。统计数据显示,自1995年至今,跨国并购的比重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2000年全球直接投资10000亿美元,其中以并购方式进行的有8000亿美元,占总额的80%。然而1999年我国吸引外资总额中跨国并购只有22亿美元,仅占5%。因此我国应积极改进引资方式,以适应跨国公司的全球并购浪潮。我国应充分利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机遇,认真学习新加坡的发展经验,提升我国在亚洲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转移效应,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究中心向中国转移,使北京或上海等有条件的城市成为世界级跨国公司在亚洲的管理与研发中心。

2、转换政府职能,建立与世界接轨的规范市场及法律体系

首先,要加快政府机构的改革,尽快转换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清理具有计划经济特征的行政审批制度,清除妨碍市场效率的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扫清体制性障碍。其次,在未来各国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应建立和完善与市场开放及贸易投资活动市场化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加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整治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努力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及监督机制的透明化、制度化。形成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管理体系,以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外商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将大幅下降,我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就会增强。

3、培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配套产业群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完善的相关和支持产业。同样地,一国要取得FDI的区位优势,也要有配套的相关和支持产业为FDI提供上、下游服务。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要求其在世界范围内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生产地点,这就需要东道国有配套产业满足其质量、时间需求。同时我国建立自己的FDI配套产业,可以使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链,从而更好地融入世界市场,提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李婷: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7(7).

[2] 张鹰: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2).

[3] 范旻星:论我国吸收FDI的反思和对策[J].今日科技,2005(6).

[4] 康承东:FDI、FPI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7).

[5] 杨中侠:FDI增长下降原因分析[J].中国外资,2005(8).

[6] 邱禹嘉、徐亮、倪克勤:对继续引进FDI的思考――中国的FDI是否过剩[J].理论探讨,2005(6).

[7] 杨海生、贾佳、周永章、王树功: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

[8] 孙雅娜: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中国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管理,2005(3).

[9] 牟宝玲:浅析外商直接投资及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J].浙江统计,2005(7).

[10] 刘学之、徐流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学术论坛,2005(7).

外商直接投资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经济正在加速发展,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外国资金流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先论述了外商对华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三个阶段,然后对影响外商对华投资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并由此提出几点更为有效提高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对策。

[关键词] 投资 回归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投人中国,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不可否认,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即(1)促进我国现有固定资本存量的增长,使经济建设当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得到缓和。(2)使我国国内产业的技术含量得到提高,促进了当地产业的科技水平的提高并促使东道国的产业升级。(3)外国直接投资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4)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5)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二、影响外商对华投资的经济因素分析

外商选择投资国时,主要会考虑如下因素: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投资环境。首先是成本因素。古典区位理论认为成本最小化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标准。包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工资成本。劳动力工资成本与外商投资成负相关的关系。我国具有突出的劳动力工资成本比较优势,吸引了众多的外国投资者。其次是市场因素。Woodwardard(1992)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市场规模以及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位置,与该地区的外商投资成正相关。一些相关的研究也表明,市场容量及人民消费水平是决定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大经济因素。第三是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要素,它包括投资具有影响的某一特定区域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基本物质条件等各方面的内容。对投资环境的选择,首要条件是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结构,其中包括发达的交通网络,通讯网络以及水电煤等的供应状况。

针对上述经济因素,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统计量,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对外商投资中国所起的影响作用。所选择的自变量如下:我国职工年平均工资(元)来衡量成本因素;城镇居民年消费总额百万(元)来代表市场因素;人均GDP和进口商品总额(百万元)来衡量投资环境。因变量:外商直接投资(百万元)。

三、实证分析

在本文中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来对影响外商投资的经济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考虑回归模型:Y=Xβ+ε,其中β为p×1的回归系数向量,X=[x1,…xp]nxp为样本观测矩阵,ε为n×1的随机误差向量, Y为n×1的因变量向量。回归系数β即是回归模型β1,β2等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如果公式采用矩阵表示法,则有:

Y=β0+β1X1+β2X2+……+βkXk+εi

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求解,则:

如果因变量Y与自变量X关系密切,那和n个观测点(Xn,Yn)确定后,总平方和SST则为定值。这时,回归平方和SSR在总平方和SST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回归模型解释误差的能力就越强。这种能力则称为判定系数,用R2表示。因此,判定系数的公式为:

R2=SSR/SST=(SST-SSE)/SST=1-(SSE/SST)

(SSE为误差平方和)因为0<=SSE<=SST,所以0<=R2<=1。

判定系数R2有直观的解释意义。例如,当R2=0.8时,表示当知道Y与X有线性关系时,可以改善预测程度的80%,换言之,可用X解释Y的80%误差。若R2越接近1,Y与X的关系程度就越高。

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职工年平均工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口商品总额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因为从SAS的显示结果中可以看到 R-Square = 0.7376 ,比较接近于1,说明该模型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自变量与因变变量的关系。而X2并没有在模型中出现则是因为X2(城镇居民消费)该变量与外商直接投资没有明显的关联,所以在SAS的运算中被剔除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外商直接投资=23.6544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0.99943进口商品总额-39.20372平均工资。

从该项方程中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是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进口商品总额成正比关系的,而与平均工资成反比关系。并且比它们的系数中可以看出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一个单位时,外商直接投资将变化23.65448个单位,进口商品总额变化一个单位时,外商直接投资将变化0.99943个单位,平均工资变化一个单位时,外商直接投资将变化39.20372个单位。

四、结论与建议

1.改善外资利用现状

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分工地位决定了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反响一直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但是中国要谋求发展,谋求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和服务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降低对国外企业的技术依赖性。因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政策,引导外商投资趋于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具体的,政府需要进一步细化产业指导目录,将优惠政策放在我国急需发展的农业、能源、环保、高科技及中间服务业等行业上来,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进行差别化的激励,促使外商投资主动转向这些行业,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

当前得到外商投资较多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一方面固然是由我国劳动力充足的现状所决定的,而另一方面,政府招商引资工作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经济增长却忽视长远发展的做法也是导致外资投向出现倾斜的重要因素。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可以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共同发展,提高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政府应当加强将外资导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作力度,出台合理有效的引导机制,推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力度,做好对外资利用的导向工作。当前我国比较重视对跨国公司进入条件、投资方向、控股程度进行限定,但是经过程序复杂的前期审批工作之后最为关键的后期监督工作却往往被忽视,这一方面造成外商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是造成外资企业污染破坏环境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多为短期获利行为,而且对企业造成的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并不加以控制,一旦出现问题或经营环境的变化立刻抽出资金。中国的《外资企业法》、《劳动合同法》里早已对企业清算、撤离的方式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了一些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和引渡条约等合作条约,在此基础上,我国应当加大对外资利用的监督导向,提高外资引入与利用的质量2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商向中西部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区域不平衡格局的形成,中国的政策因素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中国在较长时间内实行由东向西、由沿海到内地的梯度开放战略和优惠政策的倾斜,导致东部地区在经济基础、科技水平、投资环境等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外商更倾向于投资东部地区。而西部大开发进行的时间尚短,不足以扭转已经形成的区域差异,且不符合外商投资的长期利益,自然也就无法改变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性。

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改善其投资环境,促使外资自然流向这些地区。本文认为,应当从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双管齐下。硬件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为外资企业的进入、开办、运营和发展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应当加快建设当地的通讯运输网络,保障物资与信息的正常流通。软环境方面,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完善相关政策,维护产业安全

首先,应当从提高本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性入手,出台鼓励高新技术发展的产业政策,为有能力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科技附加值的产业部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转变招商引资的传统思路,面对国外资本进入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果断摒弃已经对外资质量和规模产生限制作用的原有外资引入方式,加强对外资引入模式和内容的创新,不仅要引进生产设备等硬件设施,还要加强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等软知识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产业安全的现状。第三,建立以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为指导的贸易政策创新总思路,实行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战略,做到低保护与温和的出口鼓励政策相结合,强调政府对结构转变的积极干预,强调进出口政策作用力的适度和彼此均衡,使总体的贸易制度中性化。

参考文献:

[1]杨大楷:中级投资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张 平 韩复龄:中国投资前景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陈继勇等: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UNCTAD.世界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外商直接投资论文范文第4篇

一、广东省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一) 广东省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广东作为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且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最多的地区之一首当其冲, 在经济贸易中受到打击。在此后的几年中, 广东省第三产业FDI一直处于平缓滞留的状态。在金融危机以后, 广东省政府这只有力的手伸入市场后便取得比较积极有效的影响。因此, 广东第三产业的得到更好地发展, 政府软环境吸引了更多FDI, 广东省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08年为71.29亿美元, 到2013年首次超过100万美元, 达到112.56亿美元。所以如图1所示2013年后广东第三产业FDI持续增长, 第三产业FDI的比重明显提高, 并在2015年超过了50%, “三、二、一”的投资格局呈现绝对的局势。

摆脱了多年来广东省第二产业独大的局面, 第三产业开始显现它巨大的投资潜力。广东省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日渐增加。

(二) 广东省第三产业内各产业 (2) 利用的FDI不平衡

近年来广东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改善, 2016年广东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9.55%, 比重较2012年提高了3.85%。如表2所示, 作为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兴行业, 广东省的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有明显地上升趋势。而一些传统的第三产业, 住宿和餐饮业实际利用外资逐步减少。一些高新技术发展的行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且10年来基本没有大幅度的改变。由此得出, 目

前广东省第三产业FDI的利用大体上是符合广东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势的, 但是对于一些高新技术研发行业来说, 目前的FDI流向比例还是不平衡的。

房地产业作为一直是外商选择投资的重点对象, 实际利用的FDI比高新技术发展行业超出过多, 长远来说这样会不利于高新产业的发展, 不平衡的FDI利用会导致外资的浪费, 使得外资没有得到最优的利用。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统计信息网、商务部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2007~2016年)

(三) 广东省政府消费对第三产业FDI有滞后影响

吕新军, 胡晓绵 (2010) 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把影响的制度因素分为六个方面:一是政府干预情况;二是东道国的法律制度;三是东道国的商业环境;四是东道国的贸易自由化水平;五是资本控制情况;六是政府的效率。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 到2012年为止广东的第三产业实际利用FDI都处在一个平缓停滞的状态, 为了广东第三产业的得到更好地发展, 广东政府加大了政府干预。随着广东省日益上涨的政府消费, 政府消费对广东第三产业FDI的影响也日渐显现出来。以下将从政府干预情况的角度, 分析广东省第三产业与政府消费的关系。

为了研究广东省第三产业FDI和政府消费的关系, 选取1998~2016年广东省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Y (亿美元) 和广东省政府消费X (亿元) 作为样本。用EViews中的OLS法估计参数, 从回归结果来看, R2=0.949438, t统计值显著, 表明广东省政府消费的变化对第三产业FDI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有一定影响, 但没有显现出这种影响的滞后性。为了分析政府消费量对第三产业FDI的滞后性, 用EViews作滞后5年的分布滞后模型估计。从回归结果来看, X的各滞后期的系数有增加, 表明当期政府消费的变化对第三产业FDI的影响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是t统计量值不显著, 故再用EViews作滞后8年的分布滞后模型估计。根据表4回归结果来看, X (-4) 的回归系数t统计量值为2.322236, t统计值显著。再从回归系数来看, 从滞后4年开始, 政府消费对第三产业FDI的影响明显增加, 在滞后6年时达到最大。通过上述一系列分析, 所以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在广东省, 政府消费对第三产业FD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滞后期大约为4年。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1998~2016年) 、《中国统计年鉴》 (1998~2016年)

用EViews中的“PDL”估计分布滞后模型, 从而得分布滞后模型的最终估计式为:

从上述回归结果来看, 广东省第三产业FDI与政府消费成负相关, 且为滞后影响。

二、广东省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广东省与外商的目标不同问题

外商作为商人, 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他希望利用广东原本的经济基础和优惠的外商引入机制, 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益。所以外商会选择利润比较大的市场, 如房地产行业、租赁和商业服务市场。而广东省是希望通过引入外资, 改善第三产业里结构, 发展一些投入大收益时间长的行业, 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

(二) 主观的政府消费干预市场秩序

政府消费在主观上会选择本土的产品和服务,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外资企业的发展, 打击外商的信心。主观的政府消费是不利于市场的公平发展的, 而且政府选择性的消费对广东第三产业FDI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滞后性, 会持续影响往后4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虽然目前来说政府消费对于广东第三产业的FDI影响还不算特别大, 但是随着经济地发展, 政府消费会相应地有所提升, 以致对于广东省第三产业FDI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

(三) 管理体系不完善

外资引入后, 管理是很重要的环节。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量很大, 可是得到的成效却很微弱。这是因为, 政府只看重引入的量大, 疏忽了引入后的管理。只有有效的引入才能创造有效的利益。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市场份额大, 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明确, 容易造成市场混乱, 所以需要政府这一只有力的手去理顺, 让各行业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才能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广东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一) 以经济区域划分发展, 改善产业升级转移

把广东分为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四个经济区域, 根据各经济区域的特点优势发展相关产业。珠江三角洲作为吸收外资最多的经济区域, 应该主动将一些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其他三个吸收外资比较弱的经济区域, 把相关FDI往引导到这些区域去, 从而拉动它们的经济发展。每个经济区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找到自己的定位, 发展为特色经济区域, 每个经济区域内形成产业内联通, 提升效率和水平, 从而提高自身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这样能更合理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也可以避免珠三角地区因区域优势而一览独大, 资源溢出, 而其他偏远区域却得不到良好的外商资源发展的问题, 让各区域均衡发展。

(二) 引导外资流向高新技术产业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广东最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 而现在广东省的人口红利优势正逐步衰弱了, 迫使广东省必须做出改变。所以我们要逐步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流向高新技术产业。这样既能保持广东省的外商直接投资持续流入, 又顺应了我们的发展需要。作为需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先进技术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些外派来到广东的高新技术人才, 政府应给予相对便利并优质的生活水平和待遇, 以吸引甚至留住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政府可以建立科学园区, 把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发展, 给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 也要注重发展本土的高新技术人才, 只有自身有足够的能力, 才能更好地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 才能真正地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

(三) 减少政府干预

政府要保持稳定的政府消费, 政府消费要具有必要性, 避免由于过多不必要的政府消费导致对外资企业的不公平。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 我们要把第三产业的发展放到市场中去发展, 对于一些本土的幼稚行业 (如高新技术行业) 可以由政府适当地干预进行保护扶持, 而其他的行业应下放到市场中去, 与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从而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

(四) 改善管理体系, 完善法律环境

不能玩“小圈子“游戏, 要以国际市场的标准要求来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 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口碑。广东省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一直重引入而轻管理, 对于双方在引入时的所承诺的内容, 没有做进一步地追踪, 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去管理监督, 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是否有落实, 外资企业承诺的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是否有切实做到。要做到广东与外商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有秩序的管理, 良好的法律环境能给增加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外资吸引力。

摘要:广东省作为中国利用FDI的典型地区, 随着产业升级转移, 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日渐增长, 但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却没有得到较优质的FDI。通过滞后模型计算出广东省政府消费对于第三产业FDI (1) 有滞后约为4年的负面影响。广东省要以经济区域划分发展, 改善产业升级转移, 引导外资流向高新技术产业, 减少政府干预和改善管理体系, 完善法律环境, 从而提高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FDI,广东省,第三产业,政府消费

参考文献

外商直接投资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国际经济环境日益开放包容的当下,外商投资是我国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有利条件。本文基于新时代形势下,分析我国外商投资环境近年来的变化概况和面对的挑战,并探讨如何结合国家新的发展格局进行投资,营造更为健全的外商投资环境。

◆关键词:外商投资环境;变化与挑战;产业转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鼓励积极吸收外商投资以推动国内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在过去的四十余年中,中国实现了GDP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也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国家新的发展格局进行投资,对外商投资来说,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投资环境的变迁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外商投资引进政策

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指导下,我国的外资引进工作开始了初步的政策确立与实践。1979年,全国人大五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同时建立了深圳蛇口工业区;1980年至1981年,又先后建立珠海、厦门和汕头经济特区,开始大胆地进行政策的实践,引进和利用外资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二)工业化和转型升级加速期的外商投资政策转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外资引进政策的推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之而来的是工业化社会体系和面临转型升级的经济结构。

(三)结合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外商投资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的外资引进政策也迈入了新阶段,其政策重心应当从单一的外商优惠转移到国内外企业的互利双赢,要从单纯的“引进来”逐步转变到“走出去”,实现国内国外经济良性双循环。

二、新时代外商投资的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通常以减税等政策吸引中高端制造業投资回流,扶持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多利用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新时代下,面对发展势头刚猛、格局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要靠什么继续吸引外资?

(一)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向上发展阶段,经济总量再创新高,经济增速仍保持在预期目标区间,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环比上年实际增长5.8%,与GDP增长基本同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愈发明显。

(二)优秀的劳动力资源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1178万人,其中,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2],说明我国青壮年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与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地区劳动力素质相比,我国劳动力人口素质有着数量与质量上的双重优势。

(三)各地的自然资源优势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结合当地特有的资源优势调整外商引进政策。例如,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水资源较紧张,与以色列的国情条件类似,可尝试引进其农业滴灌技术,在最大化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三、新时代环境下强化外商投资环境的策略

(一)规范外资引入制度,建立高效能的管理系统

目前,鼓励引入外商投资仍然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因此,在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有关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之外,应规范外商投资引入、协调等相关制度,建立高效能的协调管理系统,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统一管理,提高市政府等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3]。

(二)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对口吸引外商投资

作为现代经济布局的重要形式之一,产业集群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将某一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及相关服务配套聚集在一起的产业发展形态。这种形式具备高度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不仅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才、技术、设备资源,更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是一个区域经济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手段之一。

(三)多措并举,为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保驾护航

对任何性质的企业来说,盈利是决定其能否长久运转下去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外商投资经济来说,同样如此。

在优化我国的外商投资环境时,首先应摒弃狭隘的民族保护主义,防止利益分歧分化过程中出现各类社会矛盾,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并对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利益受损者给予一定的帮扶或补贴,从而助力形成多边双赢的和谐局面。

其次,要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制造业相关的能源供应、原材料供应等。在强化外商投资环境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资源优势,保证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正常供应和运输,而对于外资企业所需的配套资源,同样应予以重视。

再者,当成本低廉这一传统引资优势在全球化经济态势中不断被削弱时,我们不仅要依据国内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积极寻找新的引资优势,同时也要改善外资来源结构,做到引资优势多元化、外商投资来源多样化、外商投资环境健康化。

四、结束语

合理利用外商投资是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鉴于外商投资拥有自主选择性,为了持续引进高质量外商投资经济类型,我国应始终重视对外商投资环境的打造,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方针,从制度完善、流程优化、细节助力等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深入发挥外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足性影响。

参考文献

[1]宁吉喆.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十大亮点[J].求是,2020(3).

[2]桑百川.新时代外商投资环境变迁与未来选择[J].中国外资,2019(3).

外商直接投资论文范文第6篇

为何要实施“一口办理”改革?这项改革举措有何意义?具体做法有哪些?5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势在必行

当前,世界经济延续复苏势头,国际市场需求恢复增长,跨国投资有回暖迹象,但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去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16%,预计今年将出现反弹,但地缘政治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此产生重大影响。美欧等发达国家通过减税等政策吸引中高端制造业投资回流,发展中国家则利用自身优势承接产业转移、鼓励外资流入,国际吸引外资竞争日趋激烈。

“就我国而言,去年我国吸收外资规模以美元计同比增长4%,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7.9%。今年1—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36亿美元,同比增长2%,以人民币计同比只增长了0.1%。目前我国在吸收外资稳定增长方面面临较大压力,亟须出台一些有力措施来吸引外资。”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指出。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吸引外资更多的是靠优惠政策,靠内外资的差别待遇,甚至是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王受文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就必须更加重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加重视投资环境的优化。在他看来,实行“一口办理”,是在引进外资的关键环节发力,是深化外商投资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

“一口办理”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记者了解到,“一口办理”可以归纳为“一个打通、两个单一”。所谓“一个打通”,就是把地方商务部门、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系统“打通”,实现两部门数据共享;“两个单一”,是指外资企业或外国投资者通过登录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网站的“单一窗口”在线填写“单一表格”,从而实现同时办理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手续。“去年,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超过3万家。这么多家外资企业在设立时既要到商务部门进行外资备案,又要到工商部门进行企业注册,要跑很多路、交很多表、花很多时间。因此,今年外资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在外资企业设立这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延伸改革链条。”王受文介绍,通过实施“一口办理”,外资企业在设立时可实现整个过程“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不需要再跑两个部门,也不需要重复填写信息,大大节约了外资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事实上,“一口办理”改革的成效早在一些地方先行先试的实践中就已显现。去年4月,北京市把工商服务平台企业登录入口改造成能同时办理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的“单一窗口”,整合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的信息项,形成“单一表格”供外资企业填报。王受文透露,北京市运行这项改革以来,部门间推送信息达1.1万多条,为600多家外资企业办理了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从效果上看,一是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一口办理”与传统的办理方式相比可节约企业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一半以上。二是优化了政府服务,商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外资企业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三是大幅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效能,部门间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有利于提升跨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水平。

多措并举确保改革目标如期完成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今年6月30日起,要在全国实施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套表格、一口办理”。如何保证这项改革在全国如期实施?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唐文弘介绍,早在今年2月,商务部就和原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了《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一口办理”的进度安排,包括制定工作方案、技术标准,整合优化办事流程,推进系统互联互通,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等。“商务部还向各级地方政府开放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和网络端口,指导各地抓紧建设完善信息系统,为实现‘一口办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目前,各地筹备工作进展有序。”唐文弘说。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企业注册局主要负责人熊茂平表示,为确保今年6月底完成改革目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配套制定了相关业务流程、信息化数据规范和技术标准并部署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对接商务部门,建立了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明确了任务分工和推进时间表。

上一篇:体验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担保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