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2023-04-02

第一篇: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2018年长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2018年长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实践和认识的

辨证关系

马哲中第四节认识论我们学习了实践和认识的定义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那接下来我们要重点把握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其实说到辩证关系无非就是一个决定另一个,另一个对这个具有反作用。实践和认识也是如此。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与实践。这里我们重点要分清实践决定认识的具体四点内容: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如毛泽东所言“要想知道梨子甜不甜亲口尝一尝就知道了”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自己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的经验,而另外一部分较难的不好自己亲身实践的知识我们也可以通过书本,老师传授等各种途径。但是无论是书本也好还是老师的讲授也好,这些都能够追本溯源找到亲身实践的这个人。所以我们发现无论是直接经验也好还是间接经验也好其实都是从实践中获得,所以我们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例如“近山知鸟音,靠水识鱼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判断是不是来源的关键就是看是不是认识从实践中得来,也就是“有无”的问题。原先是没有认识的在实践中才获得了认识,这是体现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会催生出新的需要,会改进观测的设备,会提高人的智力水平等,能够推动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让认识更加深入更加高级更加全面。正如恩格斯的名言“人的智力水平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而发展的”认识由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也就是实践作为源源不断的动力源能够把一直向前推进,推动认识发展。所以这里解决的是“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认识原先有只不过较为低级不深入不全面,因为实践产生了新的研究设备所以让人们认识事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从而推动了认识的进步。例如,“中国天眼”的研制成功,让人们可以更细致的探测研究宇宙,更好的观测脉冲星。这就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的认识要以回归到实践中为目的去认识,而不是为了认识而认识,也就是要学会能够把理论转换成生产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例如我们研究了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定律,但是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我们在这一规律的指导下,发明了发电机,电动机,有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并且对我们的社会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的生产力大力发展,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就是典型的理论指导实践。所以关键看有没有“回归”。体现了回归,那么就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第四,时间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否正确不是以是否符合多数人的利益为准,也不是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关键是看能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正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广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革命,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不是真理一定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这是由于实践的特征决定的。所以关键在“检验”体现了实践作为了检验标准在进行检验,那么必然选这一条原理。

以上,便是实践决定认识的具体四条原理,在考试的过程中很容易弄混淆,所以一定要牢牢把握他们的含义,从内涵着手进行辨析。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题目来练练手:

例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下例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粹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D。①近水才获得了鱼性的认识,近山才获得了年音的认识,体现了认识从实践中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②选项只是强调对理想执着追求,不停奋斗的精神,没有实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践,更没有通过实践获得认识,与题意不符。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典型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④⑤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故这题选择D。

第二篇: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辨证关系

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地震同时引起核电站事故,发生了威胁全球的核泄漏。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全球人关注的焦点。同时在中国,两会期间,以“低碳经济”等新兴环保概念为代表唤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议题的极大关注。 “环境污染”首次作为备选热词,并首度入选十大热点话题。 为什么环境污染能够引起人们如此的关心,特别是21世纪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对环境优化的投入,掀起了一轮环境保护热。那是因为历史和现实太多证据表明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娱乐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相关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污染能够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环境致病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各种细菌、病菌);物理因素(噪声、震动、辐射);化学因素(有毒气体、农药、重金属)。下面从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上三个方面来谈谈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危害人体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1997年6月北京某写字楼暴发军团病,一时间内大楼内有108位人员患病,患病率34.62%,患者出现浑身疼痛,部分人扁桃体发炎、腹泻、高烧。军团病是嗜肺军团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菌主要来自土壤和污水,由空气传播,自呼吸道侵入。是一种典型大气的生物污染。研究表明,军团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约1年,在河水中存活约3个月。军团病的潜伏期2~20天不等。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伴有寒颤、肌疼、头疼、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病死率高达15%~20%,与一般肺炎不易鉴别。对人体健康威胁极大。

生物污染种类繁多大体可分大气的生物污染、水体生物污染、土壤生物污染、食品生物污染、室内生物污染。它们时刻危害着人体健康。 巴西杀人蜂:据统计因巴西杀人蜂害死亡的人数已达200多人. 艾滋病: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病人约10.5万人。 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6万人。 霍乱:1991年美洲爆发的霍乱,很可能是外来船只将受污染的压舱水排放到秘鲁海港引起的。这次霍乱使100多万人受到感染,造成了1万人死亡。截至2011年1月7日,海地因霍乱死亡3759人。海地全国已有18.1万人感染过霍乱病毒,其中10.1万人在医院接受过治疗。

而今流感、肝炎、霍乱和英国的疯牛病等依然在许多地方扩散和流行。 这一组组数字,这一件件案例无不表明,生物污染极大的威胁人体健康, 物理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物理污染包括光线、噪音、电磁波、核辐射等等方面。可分为视觉污染、听觉污染、触觉污染等。物理污染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视觉污染,环境颜色太多,太杂乱、太艳、太眩可能造成视觉污染,造成视觉疲劳等问题,影响人体健康。听觉污染也称噪音污染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多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触觉污染,触觉污染带来的可能会是直接的人身伤害,能太翘、太锋利,择线条过于硬朗的家具,墙面太粗糙,都会使人接触时感到不舒服甚至于造成人体的一些伤害。

还有近期全球关注核污染问题。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核污染分为两种途径,一种是产生放射性气溶胶等放射性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及人体体表产生危害;另一种是随风向扩散产生的污染。

一次次和事故告诉我们核辐射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无疑是巨大的。 1986年4月26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当场造成31人死亡,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俄罗斯大约4300个城镇和村庄坐落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遭受放射污染的区域。成为引起世界震动的一次核电站事故。截止2006年,还有 超过150万俄罗斯人住在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污染的土地上,其中有人还在吃受放射性污染的食物。联合国卫生机构评论说,大约9300人可能死于由放射性污染引起的癌症。

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于化学物质(化学品)进入环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即因化学污染物引起的环境污染。这些化学物质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大多是由人类活动或人工制造的产品,也有二次污染物。在现今的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无一不被化学物所包围: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吃着合法或不合法色素染过的食品;有些动物性食品中可能含有药物和农药,还可能食入有害动、植物毒素等;走在街上,不可避免地吸入由于天然气燃烧或从家具、装修材料中溢出的化学物;吸烟过程可使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吸入多达几百种化学物混合的烟雾,其中包括致癌物;化妆品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这里以甲醛和重金属为例说明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刺激作用。甲醛对人体的眼睛、嗅觉、呼吸道的刺激影响较为严重,吸收过量甲醛容易造成嗅功能减退、嗅敏感降低。

2、毒性作用。长期慢性吸入甲醛浓度0.45 mg/m³,可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增加。中毒症状包括头疼、衰弱、焦虑、眩晕,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吸入高浓度(>60~120 mg/m³)甲醛可导致肺炎,喉和肺水肿,支气管痉挛,喘息,泡沫痰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致死。

3、致癌作用。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接触甲醛的癌症发病率(97.13/10万)显著高于没有接触甲醛的癌症发病率(33.46/10万),P<0.01,相对危险度为2.90。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如日本的水俣病,铅污染、镉污染、汞污染、砷污染、铬污染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污染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推动社会进步,首先需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今天,身体健康被所有的人提上了关注的日程,不管是家庭还是个体,都非常爱护自己的身体。 这二十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们的体魄却越来越虚弱,时刻受到卫生环境的威胁,动不动就是癌症、SARS、禽流感,搞得心神不定,时刻防备危险物质、关注饮食的安全性。

生活在城市,每天都要与这么多的有毒物质亲密接触,被污染在所难免,致癌的几率可想而知。人,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要想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卫生环境,因此人体健康和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环境得不到保障,人的健康也无从谈起。

当今,环境问题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到了不可不治,不可不议的地步。环境污染时刻威胁着人类健康,让我们饱尝愚蠢破坏自然,破坏环境的代价。在中国这个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大时代背景下,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俨然更是成为了重中之重。环境保护事关人类健康,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加强环境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推广使用环保产品,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将保护环境的热情转化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为环境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对自己对他人的健康多一份尊重,多一份责任。

第三篇: 论述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且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思想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是实践的生产力观,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人的正确思想、科学认识都是由于实践的需要,并且在实践中产生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成为认识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直接动力,人的认识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不断发展的。实践还不断地给人们提出新的课题;实践创造出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其他物质条件,使认识的发展成为可能,使人们能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认识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实践也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自觉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又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表现在:

认识对实践有导向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着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为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的实践才能充分发挥人对世界的能动的改造作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认识对实践的导向、预测、促进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认识有相对独立性认识是主体以观念的形式把握客体的活动。认识遵循着自己特有的逻辑和规律。由于认识的相对独立性,认识可以与实践同步进行,也可以不同步进行,这是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的体现。

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知与行、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只有正确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知与行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从事实践活动。

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性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论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4.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使认识物化、对象化,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从认识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过程,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般性的东西,实践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个别的、具体的事情。一般与个别、理论与实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从实际出发,把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要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同主体需要相结合,形成合理的实践观念。理论向实践转化,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事物,以满足人的需要。

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有机结合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

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付诸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要使理论为群众所认同,必须采取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6.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坚持理论创新。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创新思想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科学实践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创新”的内涵:客观世界是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社会实践也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此,人的认识也应该是发展的。认识的辩证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和认识反复性及无限性的统一的原理是创新思想的哲学基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人类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观要求我们,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要坚持从实践中来与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群众,一切要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才能高效健康的进行下去。

王本海 2010041316

2011年10月24日

第四篇: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对我们学习的启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阐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

(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变化发展的实践出发。

(二)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正确认识即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克服错误认识,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上课、听讲座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里,我们也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果说通过上课,我们可以直接得到对事物的认识,那么亲身的体验就可以说是一种实践,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我们所学习的学科知识,是有前人在实践中得到了启示并且从实践出发进行了漫长的学术的研究才得以慢慢积累的。我们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去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这也是我们获得认识的捷径。我们通过学习获得的这种知识是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来得到的结晶,而在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在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下,我们可能就有能力自己进行后续的实践了。通过这种实践,我们可以自己去验证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否科学,并且为我们专攻的学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为,只有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认识的发展,使学科的知识继续更新和完善。

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作为学生的我们,为了更好地学习,更高效地组织所学习的知识,应该努力将认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先努力学习学科的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让这种认识指导我们进行实践活动,之后再通过实践活动去努力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因此,我想不论我们在学习什么专业的知识,在广泛阅览各类著作的同时,我们都应该去参加实践的活动。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到相关的实务工作岗位上去感受、去观察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怎样在实际的问题中得到应用的。此外,即使不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我们广泛涉猎不同的知识领域的同时,也应该多多迈向社会,在实际的体验中得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第五篇:2016考研政治 马原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需要掌握几大重要的原理及其相关方法论,这是考研答题的理论依据。7.8月份暑期复习,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把握,加强政治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和记忆。下面中公考研政治老师分享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

实践与认识(理论)的关系(易考分析题)

原理: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活动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活动最终的目的

(二)认识对实践的能动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活动起反作用,尤其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能够对实践活动起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

(1)正确的理性认识,能够正确的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实践活动目标的实现。

(2)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活动,妨碍实践目标的实现。

方法论: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第二,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第三,只有充分尊重实践,才能有力的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句下一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