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后轻型颅脑损伤327例临床特点分析

2022-09-11

我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酒桌文化源远流长, 工作应酬、亲朋聚会都免不了喝上两杯, 高兴之余, 有些人难免喝高了。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05%时为轻度醉酒, 主要表现是兴奋, 如颜面潮红或苍白, 思维快、话多。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1%~0.4%时为中度醉酒, 主要表现是动作笨拙, 步态不稳, 情绪易激惹。在这2种状态下, 易因为车祸、跌倒、斗殴等引起轻型颅脑损伤。而醉酒后轻型颅脑损伤又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现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327例醉酒后轻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 希望能给临床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一般资料为:男302例, 女25例, 年龄15~62岁平均年龄42岁, 均有饮酒史, 酒后至就诊时间平均2h, 所有病人就诊时呼气中均有明显的酒精味。GCS (Glasgow coma scale) 评分13~14分的病人扣分的表现多为呼唤睁眼或对答定向有误。损伤原因:车祸伤116例, 跌碰伤142例, 打击伤69例。

1.2 放射学检查结果

所有病人都行头颅CT检查, 最短的酒后15min检查, 最长的酒后7d检查。295例在初诊时检查头颅CT, 32例在复诊时检查。首次检查结果无异常的203例, 异常124例:颅内血肿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脑挫裂伤17例、单纯颅骨骨折73例、合并颅骨骨折16例。首次检查结果无异常而再次复诊时头颅CT异常的5例:颅内血肿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挫裂伤2例。

2 治疗结果及预后

本组有129例患者出现放射学异常, 其中22例需神经外科手术干预:5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7例行凹陷性颅骨修补术。所有病人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分级评分, 恢复良好323例 (37.8%) , 中残3例 (29.1%) , 重残1例 (13.6%) 。

3 讨论

3.1 醉酒后轻型颅脑损伤的病因及放射学特点

近年来因醉酒后颅脑损伤而到我院就诊的病人不断增加。因为当酒精进入人体后, 少部分在胃内吸收, 约80%由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 空腹饮酒约2.5h后全部吸收, 故到我院就诊的病人中以酒后2h来就诊最多, 占84% (275/327) 。酒精中的乙醇是脂溶性物质, 能通过血脑屏障, 它可改变神经细胞的通透性而抑制其功能, 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醉酒时大脑皮质神经功能抑制, 皮质下功能活跃, 通过丘脑下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病人容易情绪激动, 行为不受约束, 容易造成酒后驾车及挑衅斗殴。中度醉酒时可出现严重视力减弱, 反应时间延长, 并且因肌肉活动不协调, 容易出现动作笨拙、步态不稳、构音困难等共济失调症状。同时因受伤时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姿势反射受限, 定向力及判断力降低, 缺乏自我保护, 所以容易导致跌碰伤而致伤头部。在本组病历中, 跌碰伤比车祸伤稍多, 与洪国新等[1]报告的醉酒后颅脑损伤以车祸伤为主有明显不同, 究其原因是因为近几年我市对酒后驾车抓得严、处罚重, 醉驾现象较以前明显减少所致。醉酒后因病人动作迟钝、反应慢, 在受到伤害时缺乏自我保护, 所以在平时看来较轻微的致伤原因都可以引起病人出现放射学异常。在本组327例病人中, 129例患者出现放射学异常 (39.4%) , 22例需神经外科手术干预 (6.7%) 。而同期因非醉酒原因致轻型颅脑损伤而到我科急诊的病人有2239例, 其中有103例放射学异常 (4.6%) , 12例需神经外科手术干预 (0.5%) 。醉酒与非醉酒原因致轻型颅脑损伤在放射学异常比较 (χ2=421.3637, P<0.01) 及需神经外科干预比较 (χ2=78.9994, P<0.01) 中, 两者均有显著差异。与刘正义等[2]报告的1116例轻型颅脑损伤中有202例放射学异常比较 (χ2=65.2091, P<0.01) , 两者也有显著差异。所以醉酒后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比非醉酒原因致轻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更易引起颅骨或颅内的损伤, 更应该及时行头颅CT检查, 以便及早诊断处理。

3.2 醉酒后轻型颅脑损伤的急诊处理

入院后常规行头颅CT检查, 如果病人或家属不同意检查的, 嘱患者酒醒后到医院复诊或留院观察。GCS评分13~14分的病人如果头颅CT检查结果无异常的, 仍常规留院治疗观察6~8h至病人酒醒, 复诊无异常再出院。由于酒精可使脑血管扩张, 静脉淤血,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 引起组织缺氧、缺血及能量代谢障碍, 同时酒精对血小板聚集和促凝功能都有抑制作用, 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使醉酒后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醉酒状态[3]。在本组327例病人中, 首次检查结果无异常而再次复诊时头颅CT异常的有5例, 其中1例需神经外科手术干预。刘科等报告醉酒后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约6h, 认为醉酒后脑外伤病人入院后6、12h和24h应分别做仔细的意识评定, 尤其是6h的评定对病情的判断是有意义的[4]。所以我们要求所有病人经处理后24h回院复诊。

由于急性酒精中毒的神经系统症状是由于中毒后体内大量β-内啡肽 (β-Ep) 释放, 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的μ、k、δ3种吗啡受体结合后产生, 而纳络酮 (NX) 能有效地拮抗β-Ep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使中枢神经系统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5]。因而对于醉酒后轻型颅脑损伤的病人, 除按一般颅脑损伤常规治疗, 使用制酸剂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外, 应使用脱水、利尿剂及VitB6加速酒精在体内的代谢, 同时使用纳洛酮消除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对于GCS评分13~14分的病人, 能配合检查的尽量不用镇静剂, 以免影响对病情的观察。烦躁不配合诊治的给予安定肌注或静注, 并尽快行CT检查。由于醉酒后易引起呕吐, 故应特别注意避免给予镇静剂后的病人因呕吐误吸引发肺部感染, 或者因为舌根后坠出现呼吸道的阻塞, 可让病人保持头部侧位, 出现鼾音的可给予口咽管放置。因为醉酒后皮肤末梢血管呈扩张状态, 血流加快, 体表散热快, 体温可骤然下降, 机体对外界的适应及防御能力下降, 所以应注意给病人保暖。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病人争取时间尽早手术。

综上所述, 醉酒后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比非醉酒原因致轻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更易引起颅骨或颅内的损伤, 更应该及时行头颅CT检查, 以便及早诊断处理。对于醉酒后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应尽早使用解酒药, 注意观察病情, 定期复诊,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降低误诊率。

摘要:目的 分析醉酒后轻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327例醉酒后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 所有病人都行头颅CT检查, 129例患者出现放射学异常, 22例需神经外科手术干预, 与非醉酒后致轻型颅脑损伤比较都有显著差别。结论 醉酒后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比非醉酒原因致轻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更易引起颅骨或颅内的损伤, 更应该及时行头颅CT检查, 以便及早诊断处理。尽早应用解酒药, 定期复诊, 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醉酒,轻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

参考文献

[1] 洪国新, 季学成.醉酒后合并颅脑损伤563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08, 30 (5) :10~12.

[2] 刘正义, 高玉松, 罗新名.1116例轻型颅脑损伤回顾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02, 19 (2) :89~91.

[3] 王德峰, 陶如, 周亚东.醉酒后颅内出血的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8 (9) :49~50.

[4] 刘科, 李照明.醉酒后颅脑损伤49例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 1991, 7 (1) :18~20.

[5] 赵龙现, 陈萍.纳络酮鉴别诊断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价值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 2002, 22 (4) :2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下一篇:职业卫生检测领域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