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2022-09-1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18F-FDG PET/CT是一种探测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体内分布定量信息的无创性检查方法。PET/CT将PET灵敏反映组织代谢变化和CT清楚显示病灶内部及周围结构特征相结合实现了功能和解剖的统一, 能够对肺肿瘤性病变进行准确地定位定性诊断。现对临床2009年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 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床2009年1~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 男27例, 女13例, 男女之比约2∶1, 年龄45~70岁, 平均50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 胸痛、发热、咯血。所有病例均先行18F-FDG PEC/CT检查。

1.2 显像方法

检查前禁食4~6h, 避免剧烈活动。测量体重、血糖, 如血糖超过12.1mmol/L, 需按医嘱行降糖处理。取下病人身上所携带的金属物品。注射示踪剂, 做胃肠显像者注射前需口服1%泛影葡胺600m L, 进入机房之前需排尿。扫描过程不可移动身体。单时相法, 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 0.1m Ci/kg, 40~60min后进行图像的采集, 并根据显像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双时相法, 即在FDG PET初次显像1~2h后再次进行图像采集。

1.3 PET/CT表现

小细胞癌主要为中央型肺癌, 少数为周围型。PET上呈明显团块状放射性高浓聚, 内部较少有坏死区, 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常见。大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明显异常放射性摄取外周肿块, 内部常见坏死区,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常见。腺鳞癌多为外周性结节, 约半数肿瘤内或附近见到瘢痕或纤维化。病灶表现为放射性增高, 但内部放射性分布欠均匀。肺瘢痕癌病灶多位于肺周边部, 由于在瘢痕的基础上细胞恶变而来, 因此PET/CT显像有一定的特殊性。

2 结果

重建图像以冠状、矢状、水平断层像和三维容积像电影方式显示, 半定量分析:由同一操作者选择病灶放射性浓聚程度最高的层面, 勾画感兴趣区, 自动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在40例肺癌中, 18F-FDG PET/CT发现原发病灶及其转移病灶180处, 多数患者有1~4处病灶, 最多的患者有17处病灶。

3 讨论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 (PET) 和PET/CT是一种探测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体内分布定量信息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与正常细胞相比, 恶性肿瘤组织代谢及增殖加快, 对葡萄糖摄取增加, 葡萄糖结构的类似物-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 由于肿瘤细胞中缺乏磷酸酶, 18F-FDG难以参与进一步代谢而被滞留在细胞内, 随时间在肿瘤细胞内明显积聚, 病灶部位呈放射性浓聚影像, 且浓聚程度与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水平高低呈正相关。PET/CT, 结合PET与CT的优点, 同时弥补了CT定性困难和PET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困难、图像分辨率差的缺陷, 对病灶进行定性, 同时还给病灶进行定位, 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效能及准确性, 可用于肺癌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但F-FDG代谢并非肿瘤特异性, 因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假阳性一般常见干肺内非特异性炎症、肺脓肿、肺曲霉菌病和肉芽肿性SPN。炎症急性期或肉芽肿性病变因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或类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大量浸润, 这些炎症细胞代谢活跃, 葡萄糖利用率增加, 可导致SUV轻中度增高>2.5。目前PET/CT的空间分辨率在4~7mm, 所以对于1cm以下的结节常由于部分容积效应不能很好显示也可造成假阴性。此外瘢痕癌内如果肿瘤细胞密度较小散在分布, 也可出现假阴性。

原发性肺癌在PET/CT上多表现为病灶部分或全部高放射性浓聚, SUV一般高于2.5, 并可见转移淋巴结呈单发结节状或融合成团块高放射性浓聚。当中心型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或肺炎时可见“彗星征”, 即明显放射性浓聚的肿块伴阻塞性肺炎有放射性摄取但程度远低于肿瘤, 转移淋巴结亦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肺内良性肿瘤表现为病灶部位无放射性浓聚或聚集程度较低, SUV一般<2.5。

4 结语

FDG-PET作为一种非创伤性、功能性的影像诊断技术能有效区别肺内良恶性病灶, 还可以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 指导进一步的治疗。PET-CT一次检查可获得全身的断层图像, 在判断全身图像时不仅对肺癌原发灶、隐蔽灶以及远处器官转移可以从不同断面、角度观察, 从而获得较正确的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 PET/CT必将使更多的肺癌患者从中受益。

摘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肺癌诊断及临床分期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40例肺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 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18F-FDG PET/CT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效能及准确性, 可用于肺癌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结论 18F-FDG PET/CT对肺癌诊断及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18F-FDG,PET/CT,肺癌诊疗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42~148.

[2] 刘庆伟, 刘奇.PET/CT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40~175.

[3] 查人俊.现代肺癌诊断与资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3:9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变化的内生动力探究下一篇: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