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临床医学论文

2022-04-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临床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目的:探索基于CBL教学的超声诊断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医学院中2016级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完成见习之后,观察对比两组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并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结果分析。

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临床医学论文 篇1: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超声实验教学的改进和思考

摘  要 通过对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班超声诊断实验教学的相关独立问卷调查,探讨超声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就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超声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实验室;分流班;PBL教学;标准化视频;模拟人;调查问卷

1 引言

超声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具有发展快、普及广和临床实践性强等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超声从一维、二维灰阶成像发展到今天的三维、四维成像,从单一的解剖形态学成像到功能成像,从单独诊断到可以同时诊断和治疗,大幅度拓展了超声技术的应用范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超声诊断学作为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班学生的一门主干学科,面临的任务也逐步增加。

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形式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有效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临床素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重要途径,也为其今后开展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2]。自2012年以来,笔者所在教研室一直承担超声实验教学工作,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在实验授课过程中陆续暴露了一些问题,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也限制了教学和临床的紧密结合。为了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进方向,提出全面具体的优化课程设置方案,提高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笔者所在教研室对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班学生在结业后进行了一次关于超声实验课程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考核、实验室开放和分流班等,调查结果为了解教学现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的设计  根据在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建议,围绕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开放、超声分流班等方面共设计16道选择题、两道简答题,通过对在校班和毕业实习班分开调查的调查方式,所调查的问题略有不同,调查内容涉及是否对超声学科感兴趣;最佳授课方式,包括分组人数、实验项目顺序、学习时长和考核方式;是否需要标准化视频指导实践;是否需要开设超声分流班;等等。

调查对象和方法  以吉林医药学院2014、2015级医学影像专业五年制本科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共173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129人。2019年6月對两个班级分别进行现场调查,发放问卷173份,采用封闭、独立作答形式,回收有效答卷164份,问卷调查有效率为94.8%。

统计方法  将所有有效问卷输入计算机,用SPSS 13.0作统计学处理,用频数分布描述和分析数据。

3 调查结果

超声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92.7%的学生认为特别有必要开设超声实验课,53.6%的学生表明在毕业后会从事超声工作,61.6%的学生建议开设超声分流班,另外有26.8%的学生还表明非常需要开设分流班进行深入学习。结果显示,学生已经认识到超声实验的重要性和开设超声实验课的必要性,学习目的清晰,主动性增强。实习返校的学生明显表现出在校期间理论课和现有的超声实验课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知识和未来操作技能的需求。

超声实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对于实验课程设置,目前是理论课80学时,实验课10学时,实验课全部设置在理论课之后。51.2%的学生认为设计合理,48.8%的学生认为实验课课时过少,说明近50%的学生认为在实验课上没有将实验项目理解透彻,还无法做到独立操作和诊断。70.7%的学生认为每个超声检查部位至少应该安排两学时以上,而不是一系统两个学时。82.9%的学生赞同将实验课排在每个系统结束之后,并且授课顺序要和理论课保持同步,认为全部理论课结束之后再上实验课,会遗忘较多理论内容,不利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前,每次超声实验课分为四个小组,每组10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人数较多,无法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实践操作的机会。95%的学生认为实验分组在4~5人比较合适,能更细致地观摩和实践。6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实践技能的考核,比例应该占到40%。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超声实验课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调整课时、增加实验分组和增加实践考核等方式提高超声实践技能水平。

超声实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性  60%的学生认为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标准化视频的指导,目的是可以有一个标准作为参照。72%的学生希望能借用已有的PACS系统进行超声的学习。55%的学生希望可以开设超声分流班进行深入的学习,为自己今后步入临床打下坚实基础。有些学生表示,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PBL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临床结合情况  针对如何加强超声实践操作,有43人提到应该结合临床病例,这表明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清楚学习的目标是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55.8%的学生认为在教学中有必要引进超声模拟人,更多地接触标准化病例。目前的超声实验方法都是学生之间互相检查,基本都是正常图像,与临床脱节。

4 讨论

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1)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超声检查需要通过实时、连续、多角度动态的切面变化获得最佳显示的疾病图像,通过对客观图像的分析识别各种病变,理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疾病本质[3]。超声诊断学重在实践,需通过反复不断的实践操作来保证和巩固学习效果[4]。现有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比重较小,且以检查手法练习为主,导致学生实际检查病人、诊断疾病能力不足,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实验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超声检查设备数量少、性能过低和教学配套设备欠缺,如缺乏超声手法训练模拟人和超声仿真模拟教学系统。一些隐私部位不适合学生之间通过互为模特的方式进行练习,而且学生之间互为模特仅能练习手法,不能练习病例诊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并且与临床需要明显脱节。

3)师生比例不均衡。实验课本身是教师指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超声医生要具备医技一身的特点,既要操作熟练,又要诊断准确,因此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能够准确迅速地获取标准的超声声像图是诊断的基础,而教师需要采用“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准确操作,因此,师生比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名任课教师同时担任多个实验室上机操作的指导工作,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实验课教师数量,调整师生比。

现有问题的改进方法  随着超声检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超声实验教学已然成为超声诊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摒除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提高对超声实验教学的重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验课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教师应当重视实践课的教学,规范实验大纲、印制实验教材和建立考试题库,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超声实验教学系统化、规范化。

2)增加硬件设施的配备。增加超声诊断仪的数量,保证分组人数保持在4~5人一组,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引进超声手法训练模拟人和超声仿真模拟教学与科研系统,让学生充分接触到各个系统标准切面和典型病例,将知识系统化。模拟人的应用为医学生提供了临床实践的机会,可以激发初级医师的学习热情和潜力,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把基础知识、临床诊断、诊疗与操作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临床教学的目的[5]。

3)调整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让理论课和实验课相辅相成,理论课结束后即开设实验课,随时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实践考核,计入期末成绩。

4)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摒弃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道具、现场演示、模拟诊断等环节与学生紧密互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采用PBL教学,根据实践改进教学内容,提高PBL教学质量;开放实验室,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和鼓励更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超声技能的训练,并将其作为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充分补充,将实验室资源最大化,提高学生的临床独立操作能力;针对性地制作标准化视频指导学生操作,针对PACS系统制作相应病例视频,给学生创造接触实际病例的机会;分流班教学,对于将来有意愿从事临床超声工作的学生进行小班制教学,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技术已成为临床应用中不可缺少且广泛使用的影像诊断手段,影像医生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直接取决于操作技能水平和临床诊断经验,这都需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打下良好的基础。尽早了解实验教学现状,结合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方能培养出具有临床思维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莫丹绯.PBL教学法在超声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0):113,123.

[2]高静,李玉宏.当前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29-30.

[3]孙丹丹,李玲玲,刘建,等.超声诊断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5):518-519.

[4]钟华,华兴,丁俊,等.超声诊断学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现状与探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20(9):638-639.

[5]谭石,等.模拟人在超声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73-74.

项目来源: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大数据背景下超声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GH180510)。

作者:孙丹丹,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超声诊断学的临床与教学;姜紫薇、李亚梦、李玲玲,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部;李改,通讯作者,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超声诊断学的临床与教学(132013)。

作者:孙丹丹 姜紫薇 李亚梦 李玲玲 李改

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临床医学论文 篇2:

超声诊断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索基于CBL教学的超声诊断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医学院中2016级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完成见习之后,观察对比两组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并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结果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础成绩,在见习之前进行了成绩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对两组均进行见习教学后,根据成绩结果得出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CBL超声诊断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有助于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是全面提升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超声诊断; 课堂教学; 临床实践; CBL

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培养具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当前的教学任务。医学影像学专业领域属于高科技领域,对于超声医学这样一个以临床实践为主的学科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对超声医学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培养超声医师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影像学理论知识和培养基本的影像临床思维技能[1-2]。病例教学法(CBL)主要以讨论典型案例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对象,培养学生以各种方式参考文献的自学能力,将见习中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并在临床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根基学生的见习过程研究,探讨了CBL教学的超声诊断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了本医学院中2016级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的120名学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将120名学生随机分成各60名学生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超声诊断的实习教学。两组学生的带队教师的均为同一资质的影像医师;同时两组之间的教学内容与学习重点均一致。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阶段由授课教师准备一本典型病例的教案,先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知识讲解,其余的教学时间由带队医师带领学生在医院进行集体见习,由带队医师向学生展示整个临床过程以及技巧。

实验组实施的教学方法:对实验组将采用基于CBL教学的超声诊断进行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1)以心脏瓣膜疾病诊断学为例,将实验组60名学生分为6组,每组10人。教师在课前一周公布课程表,鼓励学生自学。(2)带队的医师帮助学生搜索典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超声静态图像及动态视频、手术资料和病理结果等,学生将收集来的资料按疾病类别整理成培训数据库。6个研究小组对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建立初步诊断和相关诊断数据库。完成任务之后,由带队教师给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和报告,分析超声诊断要点,并结合其他影像报告做出完整的评价,向全班同学答疑解惑,提出反思性问题;(3)学生利用学习网络积极寻找病例,如探索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并与教师进行谈话交流;(4)每组学生模拟超声诊断的工作流程,在见习结束后,各组学生对训练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和典型错误进行总结,并向老师汇报。

在两组同学完成见习任务之后,将会按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考核,比较两组学生之间的考核成绩,分析结果,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

1.3评价方法

(1)教学质量评价: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首先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見习之前的基础成绩进行摸底考察,然后在完成见习之后,在对两组的考核成绩进行研究,将考核的总分设置为满分100分;完成考核之后对两组之间的成绩进行方差分析。(2)学习满意度评价:临床实践结束后,对被调查的实验组60名学生进行匿名调查。问卷主要询问:①是否提高了学习兴趣;②是否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③是否提高了临床及超声诊断思维能力;④是否提高了对疾病超声表现的掌握。

1.4统计学分析

对此次研究两组间的成绩将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的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两组之间的样本数据采用t值检验,成绩差异p<0.05认为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之间的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进行见习之间的基础情况,经过对结果的分析及统计之后可以得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成绩等方面之间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并没有实际的统计学意义;对两组学生在开始见习之前以本次的教学内容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摸底考核,考核成绩表明两组之间的120名学生之间的差异p>0.05,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在经过见习之后,将见习开始之前定下的教学目标作为考试内容,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比较两组学生之间的考核成绩,两组学生成绩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证明两组成绩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根据结果来看,实验组的考核成绩明显地要好于对照组的成绩。

2.2对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差分析

在结束见习之后对实验组的60名学生进行匿名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80%以上的实验组学生认为基于CBL教学的超声诊断进行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基友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医学影像学的兴趣,并且在临床的思维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上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具体的问卷结果见下表1。

3.讨论

3.1传统教学对超声诊断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的超声诊断教育中,教师直接在课堂上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学生的主动认知和研究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3]。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与学科发展相联系,知识结构不够一致,教学不适应医院的需要。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它既包括临床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包括医学实践活动。临床教育特别是实训是理论实施的重要过程,也是医学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独立方面[4]。

3.2CBL教学对超声诊断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病例教学法(CBL)是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其理论教学目标来源于真实的、经典的临床病例。CBL教学方法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和员工培养模式,因此CBL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医学教育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并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5-6]。

超声诊断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超声医学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和诊断方法,掌握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并注重对学生的基本技能、临床思维、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7]。CBL教学方法在超声诊断课程中的应用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临床实践技能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实验结果表明,CBL教学法是创新超声诊断课堂学习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超声诊断学在课堂上的革命,提高学生的整体医学影像质量。

研究证实,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CBL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决临床问题的机会,CBL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临床思维,通过对临床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过程被重新审视,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准确有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知识的内化[8],值得在临床培训中鼓励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烨,马瑛,马媛,刘晓志,胡利华,张夏静,周进祝.浅谈基于PACS系统的CBL教学结合翻转课堂在超声见习中的应用价值[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6):115-116

[2]王坤,王明輝,李保卫,李高峰,崔广和.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3):93-94

[3]陈雨娜,张体华.基于网络资源“探究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超声诊断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8):104-105

[4]王朝歆,王超,李文华,杨玲,赵晖,刘艳,薛晓轩,苑舒淇.PACS系统在超声诊断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9):171-172

[5]孙立涛,吴言,李晓莹,张爽.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3):69-70

[6]张顺花,张艳,孙医学,都晓英,李阳,王兵,徐园园,潘如凤,李林.“卓越医生”视域下医学人文素养培育融入超声诊断学CBL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39(06):641-645+648

[7]陈菲,张文静,祝志敏,邱少东,曾碧丹.基于C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13-14

[8]马燕,张尧,任卫东.微课嵌入翻转课堂教学在超声诊断学中的尝试[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0):792-794

作者:李静 陈成彩 罗雪清 蓝家富

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临床医学论文 篇3:

《超声诊断学》多媒体教学浅见

[摘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主要特点是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超声诊断学》的授课正好可以较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这个优点,在活跃课堂气氛的情况下,能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形象化,在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识别能力培养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本文是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和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 《超声诊断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模式改革

多媒体系统的用途十分广泛,而其中一个用途就是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学校的课程教学之中。

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静态的材料动态化,这样不仅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问题的激情。

一、对象与方法

为本校影像技术专业专科03级~06级学生,共402人,48学时,理论课堂学习均采用PowerPoint软件和Flash软件,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二、结论

1.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研究用临床医学辅助检查手段——超声诊断仪进行疾病诊断的学科。

临床检查中,超声诊断是应用较高频率(-40MHz,常用为2.2-10MHz间)的超声作为信息载体,从人体内部获得某几种声学参数的信息后,形成图形(声像图,血流流道图)、曲线(A形振幅曲线,M形心动曲线,流速频谱曲线)或其他数据,并用以分析临床疾病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治疗方案。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用“一支粉笔一张嘴”来授课,根本无法让学生明白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所教授的内容。通常是我们在讲台上说得是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是云里雾里。

因此,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平时临床检查中所积累的医学影像图片放入到课件当中。例如,在讲授“肝囊肿”一节的课程时,笔者利用超声形成的声像图的图片来讲解肝囊肿(图1),让学生们根据书上对肝囊肿的文字描述,自己找出囊肿的位置。

这种做法使学生既乐意接受知识,又避免了教师大量冗长的语言描述。

2.突出重点、解析难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越性还表现在能进行动画演示,使一些难以想象描述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在设计“胆囊结石在胆囊内因重力随体位改变而发生位置移动”一节的教学时,笔者采用了多媒体动画,让学生们能一目了然的看到结石回声团依重力方向移动,使学生在好奇、惊讶之余,印象深刻,取得了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下,现今制作图形动画的方式比较多,但比较简单也比较常用的有如下两种方式:一是制作GIF格式的动态图片,但是由于其只支持256色图像,尤其是描述有色彩细节的图像时便显得不足,所以在医学影像学授课方面应用较少;二是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Flash将超声诊断仪采集的声像图截图来合成动态动画的方式,这种方式十分适合于授课,并且声、图、文并茂,因此被广泛采用。

3.以丰富的信息资料,提高课堂效率

课件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增大了信息量,节约了用于板书、选择挂图及擦黑板的时间,在讲解“产科”一节中,涉及到无脑儿的内容时,笔者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相关资料,如患者的病历,超声检查的声像图图片,以及引产后胎儿的照片,当学生们看到无脑儿的照片(图2)时,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记住了。这些资料为课本作了大量补充,还使教学内容真实、形象而富有情趣。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制作比较成功的课件,必须在平时工作中多积累典型病例,使医学基础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操作,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同时,还必须学习许多与制作多媒体课件有关的计算机技术。例如,有关材料的综合排版,甚至动画效果的制作,录像的剪辑以及音乐的选择等等,都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知识结构及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一个能搬上课堂的课件,往往要花上教师数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但教师通过自制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5.有利于教学与临床密切结合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加入了医院超声科的工作照片,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并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病人交流,不要使用医学术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平台。让学生们知道,医生不但治病救人,而且要关怀病人的心灵。

将超声报告和超声检查申请单扫描下来放到多媒体课件中,并在课堂上认真讲解如何正确填写,与临床实际接轨,学生在进入医院实习的时候,就不会有陌生感。

三、讨论

1.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媒体教学在丰富信息资料,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存在速度快等缺点。因此,在课堂上要多注意学生的反映,及时放慢切换速度,控制好讲课节奏。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由于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多媒体教学课件还存在许多问题,通过与学生交流,笔者一边教学,一边修改课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数字影像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 莉 沈 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多元文化论文下一篇:安全环境因素下的产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