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随笔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静待花开随笔范文

关于静待花开的教学随笔

导语: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静待花开的教学随笔,以供参考。

有幸得到一株兰花,与别的兰花不同,一束束长长的墨绿色的叶子直垂下来,格外茂盛,像染了色的瀑布。灯光一照,闪着亮光,显得生机勃勃,特别引人喜爱。

心想:等花儿开放,一定会更美,更香!于是精心培养,时不时地给其浇水施肥。一天天地期待,一天天地等待,看着其它的兰花相继开放,发出一阵阵的清香,而它却仍然无动于衷。中看不中用,也就渐渐地失去了以往的热情,不再过问。某天突然间发现,它开花了,而且一个花柱上就开了好几个头,甚是好看。虽然开得迟了些,但却仍然飘香,甚至是更香更美。想想,教育有时不是也这样?

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水平也有所区别,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与同学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差异。可是谁能说他们会一直比不上人家?等等,再等等,用你的耐心你的爱,也许他们会跟别的同学一样,开出一朵朵艳丽的花。

关爱+等待,花儿欲放

以前,班上有位学生,五年级了,还不会写几个字,内向,一天说不了几句字,而且脸上手上脖子总是黑乎乎的,冬天尤甚。每个星期,我都跟他说:回到家里,你应该好好地洗洗脸,洗洗手。

你现在已经很可爱了,洗干净了之后,就更帅了!可是,下个星期来,照样如此。跟这讲事跟其他老师一说,才明白原来,从小他妈妈就离开了他,而爸爸又常常生病,没有照顾,家境困难。那个星期,我带他来到寝室,为他打了热水,拿了香皂,为他洗脸洗手洗脖子,告诉他:虽然妈妈不在,但是老师同学疼你,你以后要更加爱惜自己。回到教室,我问其他学生:他帅吗?他可爱吗?帅!可爱!他笑了,跟花一样美。我期待着,用这爱,静待这朵花儿的绽放。

鼓励+等待,花儿绽放

一年级新生来报到,我让学生一个个上来自我介绍。学生们一个个地介绍着,都能用普通话流利而顺畅地讲着,情不自禁地露出满意地笑容。轮到陆军时,他低下着,手不停地绞动着衣角,不说一句话。感到很奇怪,但还是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告诉老师好吗?”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而后又低下了头。周围的学生已经坐不住了,有的说:“陆军,告诉老师啊!”也有的在嘲笑:陆军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说,哈哈哈!我示意让大家静下来,走到他面前,微笑着跟他说:“原来你叫陆军啊,你的名字真威武,是解放军的一种呢!你肯定能够像解放军一样勇敢,对吗?”陆军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我又继续说:“你能不能像解放军一样,大声地喊自己的名字呢?”他抬起了头,我向他重重地点点头。“我叫陆军!”他说话了,还说得如此有力。我给他掌声,其他学生也跟着给他掌声。现在的他看上去好像充满了活力与自信,甚至有时也能主动地来找我说话。而且不管是朗读还是说话,都显得很有劲头。

都说教师的精神生活是富有的,这样富有的精神生活其实就在平时教育、引导学生的细节之中。有时,遇到了学习或者其他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爱护,多一份耐心,教育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等待,因为对于学生而言,灿烂的智慧火花定是绽放在教师的等待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用鼓励的目光等待,用四两拨千斤的点拨等待,用平静的心态等待,更用实实在在的时间等待,那么,我们的学生,定会静下心来,沉进去,想开去,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在课堂外,教师更应该耐心等待。对于后进的学生,花精力去等待;对于犯错的学生,用未来去等待;对于调皮学生的诺言,拭目以待;对于优秀的学生,允许学生快乐的等待。在学生在这耐心地等待里成长,让心灵之花在这耐心地等待里开放!

给每一粒花苞绽放的权利,并耐心地等待他们的美丽。是啊,来年值得期待,美好的将来更值得翘首,让我们用尊重赏识、用爱、用耐心去等待着花苞的绽放!

第二篇:静待花开

【题记】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等待过程,让我们给学生一方晴空,他们定会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惊喜。让我们静待花开,让美丽在无声的等待中悄悄绽放。

李希贵老师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教育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任何一个孩子,他们都有成功的愿望,只要我们潜心发掘他们的成功潜能,采取恰当的方法,每个孩子都能逐步走向成功!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并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无私的爱。学会等待,让美丽在无声的等待中悄悄绽放。从小伟的身上,我学会了等待,体会到了等待的幸福。

【案例】

学完了《孔子游春》,我决定兑现我的诺言:课文背诵一一过关。“背过的同学就到讲台前面来。”话一说完,同学们一下子就拥了上来,争着上前。我一看这架势,心里乐了,尽管还有几个没上来的,这已超出了我的预料。心想:看来这次不会让我失望了!”果然,检查了前面的几个同学,他们都是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一般。我也不忘及时表扬鼓励,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欢呼雀跃着回到座位的表情,谁能不说学习是快乐着的呢?

检查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虽然有些同学已不再像前几个那样文从字顺,但我依然会送上我鼓励的话语。临到小伟的时候,我有些愕然,这个孩子基础较差,平日里背课文都是最后才背过,即使过了,也是丢词落句。因此,他能主动走上讲台,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首先对他表扬了一番,说他勇气可嘉,一定会过关的。开始还算流利,但可能因为不熟练再加上紧张,到中间部分就卡住了,急得他满脸通红。我知道再检查下去只会让他更难堪,便告诉他:“你已经很出色了,我想你如果先让自己紧张的心情放松一下会更好的。我会一直等着你的,不管多久!” 听了我的话,他回到座位上,深吸了一口气又继续背了起来。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陷入沉思:为何以前从未发现他的努力?其实,每个孩子都在努力着,只是他们成功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罢了。我之所以没有发现他们的付出,是因为我的目光没在他们身上驻足过,没有给他们足够证明自己的时间,缺乏一颗等待的心。几分钟以后,孩子又上来了,这次他脸上多了几分自信,为了让他有足够的自信,消除他紧张的情绪,我又鼓励了他一番。果然,他不负所望,完整流利地将课文背了下来。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都被他深深地震撼了,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掌来。掌声经久不息,我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与震撼,我告诉他:“小伟,老师今天看到了一个最优秀的你,我希望以后天天看到这样的你,相信自己,你是最优秀的!”从此,他重拾了信心,更加努力,在接下来的诵读积累中总能轻松过关,让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试想,如果我当初没有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等待,就会让一个孩子与成功擦肩而过,我也会失去一次反思的机会,当然也尝不到教育带给我的激动与喜悦了。

【案例反思】

其实,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等待。教育是一个过程,成长需要等待。正如法国作家卢梭所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认识时间和空间,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满怀希望地等待,充满信任的等待,因为迟开的花儿更加绚丽多彩!

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报道:在南美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名叫普雅花。它的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美丽、壮观,巨大的花穗高达10米,像一座高塔般矗立着。然而,谁能想到,为了这两个月的花期,普雅花竟然要等100年。它静静伫立在高原上,用叶子积蓄着自己的花香,在默默坚持中用一生换取一季的开放,摇曳着百年一次的美丽。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生命不正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吗?他们的生命都还深深地蕴藏在花苞里,蕴藏越多,蕴藏越深的,就开得越迟。无论古今中外都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耐心等待;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那些所谓的“差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

正如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的《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书中所写的那样,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只是缺少发现他们的美丽心灵。只有那些用一颗美丽的心去等待的人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花开的美丽,体会花开的幸福!等待是美丽的,等待是幸福的,让我们怀一颗美丽的心静待花开!

第三篇:《静待花开》

静待花开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花开需要等待。我曾养过好几种花,而且养的都是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花,可每当我兴冲冲地把它们捧回家,当作珍宝,日日勤浇水,细照看时。不几天,花儿竟然枯萎了,先是花苞儿未开先谢,后是叶片儿一点一点发黄、卷起,直至整株花都腐烂了。伤心不已中,我不明白,我这么爱它,它怎么还会枯萎了呢?还是朋友一语道破天机:“你浇水浇得太勤了,花被你淹死了。”自此,我知道一个无法把握爱的尺度的人,爱有几分,哀愁就会有几分了。

上班路上,看着孩子们手里都拿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花,煞是好看。咦!怎么回事?哦!原来明天就是教师节了,居然忘了自己的节日。

平时偶尔也会收到孩子们送我的礼物,有时是一个棒棒糖;有时是一块她自己认为很好吃的旺旺雪饼;有时是一个梨子;有时是一颗枣,有时是一块口香糖。面对这样的礼物,我都会感到快乐,然后郑重地接过来,说声谢谢!

“老师”一个稚嫩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回头一看,这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姑娘, “你怎么啦?”我以为她找我有事。她微笑着从背后拿出一朵花对我说“老师,这是送给你的教师节礼物,祝你教师节快乐!”我愣了一下,因为,我也仅仅只是在一年级给她们上过音乐课。我真的没有想到,她还会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送我一朵花,我仔细看着那朵花,那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朵粉色塑料花,但孩子的眼里却透着真诚。看着那朵塑料花,我的心里却有着春暖花开的感觉,简直太美了!我想,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就如同这朵娇嫩美丽的塑料花,需要我们精心爱护她。

走进校园,一个维吾尔族小姑娘就一直跟着我,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我向她走去,她就向后走,总是和我保持着距离。我很奇怪,这小姑娘咋啦?为了弄明白咋回事,我拔腿向教学楼楼梯跑去,跑到拐弯处就躲起来,想看看她会不会追上来。在噼里啪啦的脚步声和沉重的喘气声中,她出现了,看见我,她往后退了一步。“你想对我说什么呢?”我友好的看着她。“老师,我„我„我可以抱抱你吗?”说完这句话,她把头埋得很低很低,双手使劲的扯着衣角。我走到她面前,蹲下来,拉起她的小手“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她慢慢地抬起头,因为紧张而满脸涨得通红,她咬了咬嘴唇说“老师,你还记得吗?你把音乐室里开放的唯一一朵茉莉花作为六一礼物送给我,那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我也想送老师一样礼物,所以„”,她欲言又止。“所以,你想送老师一个拥抱,是吗?”她的小脸一下乐开了花,使劲的点头。我把她紧紧的搂在怀里“谢谢你,这是老师收到的最好的礼物”。那一刻,我被那小小的怀抱、大大的爱包围着,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最具有爱意的小小拥抱,简直太感动了!我想,这个美丽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就如同那朵芬芳扑鼻的茉莉花,需要我们用心守护她。

迈进办公室,映入我眼帘的首先是桌上那一张手工制作的节日卡片,我轻轻地拿起来,一股淡淡的香水味迎面扑来,只见粉色的卡片上画着一朵大大的郁金香,上面写着:老师,节日快乐!翻开卡片,是一段写给我的话:亲爱的老师,你辛苦了,请接受我最真挚的祝福,祝你节日快乐!微笑永远属于你!虽然我不是最好的学生,也许你也叫不上我的名字,但是我特别喜欢你的微笑,因为,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个又胖又不好看还笨拙的女孩,没有几个人会正眼瞧我,所以,我从小就自卑,觉得自己可怜极了。但是你的出现,让我看到了雨后的彩虹,冬日的阳炎,你的一举一动,你的一说一笑,给了我无穷的力量,特别是你每次都面带微笑的和我说话,还告诉同学们,我有多优秀,让我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奋进的勇气。老师,谢谢你,我们永远爱你!多么可爱的孩子啊!老师一个淡淡的微笑居然能抚平一颗受伤的心灵,简直太开心了!我想,这个自卑的孩子就如同那朵淡雅的郁金香,需要我们小心呵护她。

步入教室,跨上讲台,只见黑板上写着:老师,节日快乐!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班长一声“起立”全班齐刷刷站好,一起拍手高唱:祝老师节日快乐!是用生日快乐歌曲改编的。紧接着全班洪亮的声音再次袭来:“老师,你辛苦了,谢谢你,祝你节日快乐,永远笑口常开!”说完这句话后,是一个九十度的深深鞠躬。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感动了,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是激动地泪花,是开心的泪花,简直太幸福了!我只是一个老师,一个小小的老师,却赢得了这么多孩子满满的爱。我想,这群孩子就如同窗台上这盆晚开的米兰花,需要我们耐心等待她。

我被这纯朴的、真诚的、美好的、善良的童心感动着、激励着。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盛开的季节都不同;有的开得早、有的开的晚。我们就是那辛勤的园丁,需要精心爱护、用心守护、小心呵护、耐心等候,我们就一定会听到那美丽的花儿开放的声音,那声音里充满着温润、明亮、自信,还有勇气和力量。我期待自己能一直这么自信而淡定地走下去,欣赏并享受彼此生长的愉悦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第四篇:教育,静待花开

流水年华,转眼即逝。仿佛还在昨天,可发现自己在讲台上站了二十多年,人也早过不惑之年,总感觉自己有点落伍于时代了。社会在变革,教育也一直在创新:应试教育、义务教育、电化教育、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等,新的教育理念紧紧追随着走上讲台的步伐,警示着落后就要挨打。故此,每年都要参加几场有关教育改革发展之类的学习、研修会,吸取别人的长处,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感悟自己的教学经验,鞭策自己、育化他人。

一、让师德变成学生品质和习惯

“学高为师,德先为范”,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道德价值取向、做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各有千秋:爱动的,活力四射;爱唱的,魅力十足;爱写的,温文尔雅;开朗的,热心助人;自律的,一丝不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举一动,分分秒秒在示范着学生,改变着学生。因此,教师应有意识的将自己的德行传给学生,变成他们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受益一生。

1、生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全力实施“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稍微不足的是这种活动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耽搁,再者,没有硬性的运动指标,学生随意性强,效果不明显。我校是一所乡村学校,风景优美,环境雅净,场地宽阔,是理想的习文练身之所。学校有寄宿生,我喜欢运动,又是班主任。我首先从我们班寄宿生开始,带他们晨跑。我开始带的是小学四年级,有七名寄宿生。身体、个子都小,我每天带他们沿石棚跑6圈(约1200米),

然后做一些专门性的舒展练习。我要求他们速度不要太快,主要是持之以恒。下雨天就在走廊上练习。第一个学期结束后,许多家长知道了,就要求他们的子女寄宿,让我带他们锻炼。在我的带领与坚持下,晨练变成了我班学生的习惯。三年来,每天早晨,只要起床铃一响,学生们就会准时出现在石棚小道上,那活泼的身影、欢快的笑声成了校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但我们班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改善,也带动了学校部分班级的老师与学生,甚至连学校附近的居民也自觉加入到晨练的队伍,跑步的、跳舞的、打太极的、踢球的„„学校简直成了人间天堂。

我们班有一个叫周雨的小女生,四年级转来时,小小的、毫不起眼。她们同村有一个叫周凌的,长得很结实,比周雨大一岁,也高一个头。等四年级结束时,周雨与她一样高了。五年级结束时竟比周凌高半个头了。现在,周凌妈妈一遇见我就问,为什么不带周凌。

2、热心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本

从“80”后起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在宠爱中长大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办事不择手段,只要结果”,许多传统的品质正在他们心灵中消失。做为老师,必须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助人、诚信等种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我没学会斤斤计较,看见别人有困难,总想帮一下。我告诉我的学生:什么你都可以舍不得,但可以舍得你的力气,别人有困难去帮一下,“井水挑不尽,力气用不完”你的举手之劳,给别人带去的也许是终生的方便。

这个学期,我班发生的一件事,令我感动。

那是四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寄宿生已经到校,在操场上玩耍,五年级二班有一个叫唐俊杰的同学,玩滑板车摔倒了,手受了伤,痛得在那里大哭。他

们班同学像没看见一样,玩得非常开心。我们班同学发现后,自发的分成三组,一组护送好去校医务室,一组跑来告诉我,还有一组去找唐俊杰同学的班主任。后来得知唐俊杰的手骨折了,必须去医院处置时,他们围在我周围恳求我送他去医院。那语气、那眼神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那一刻,我明白了,老师的示范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3、习惯改变的命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低龄化。这些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听到最多指令是“不要乱跑”“吃饱点”“多穿点”等。农村的老人认为只要小孩不饿倒,不冷倒,不跌倒就行了,其他的就不管了。这样带出来的学生普遍的特点就是:个子小、胆子小、体质差,不与人交流、缺乏少年儿童应有的朝气。

我们班有一个叫周秦有的,这个学期转入我班,他父母在浙江,是外婆带大的。他外婆在校外租了一间小屋,带了三四个小孩,照顾他们读书。周秦有同学的脚特臭,就是穿着鞋子,整个教室也是臭的。我问他外婆,那外婆说从小就这样。后来,他爸爸把他放在我那里。很简单,我让他每天用热水把脚洗干净,每天换一双袜子。不出两周,他的脚就不臭了。回去连他外婆都惊奇呢! 绝大多数家长关心的只是子女的分数,而不看学生的习惯。殊不知习惯比成绩要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心理习惯比什么都重要。而这一切需要老师的教导。 二,让幸福感走进学生的心里

有人说,小孩子不懂事,更不懂什么感情,只要管理严点就行了。诚然,严格的管理可以约束住学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那仅仅是表面的、暂时的,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厌倦、麻木、不作为,更不会积极主动学习,人,不论年

龄大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他们的情感取舍。老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背上书包有一种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心理活动,我认为包括几个方面:

1、轻松感。班级是个大家庭,老师学生都是一家人,走进教室就像走进家门一样,甚至感觉到比回家还好,那还有谁不愿意呢?反之,如果背上书包就紧张,看到教室就害怕,见了老师就像见阎王,那能学会吗?现在很多学生,宁愿在外搞卫生,特别是下雨天,因为下雨天的卫生更难搞,可以搞更长的时间,借此而不回教室。老师也一样,进教室之前要清空自己的情绪,激情饱满的去上那节课,那么那节课就上得好,很轻松。如果老师走进教室感觉很压抑,能上好那节课吗? 我让学生学会每天给自己的行为打“∨”来确认,总结一天的收获。上课你听明白了吗?(∨)你跑步了吗?(∨)你写字了吗(∨)你还有哪些问题准备好了吗?()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只有学好了才能轻松,轻松了才更愿意学,愿意学了才会学得更好,更好了才能更轻松。

2、荣誉感。

集体是大家集合在一起的整体。老师、学生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班兴我荣,班衰我耻。每个人都要为这班的荣誉而努力,为自己的而努力。现在部分学生的荣誉感正逐渐“麻木”,好坏无所谓,批评、表扬无所谓,一切似乎与自己无关。记得有一年,我去监考初三体育测试,一位男生在参加100米测试时,穿着一双大头皮鞋,途中系了两次鞋带,结果100米用时27秒。可他也无所谓,不笑嘻嘻的与同学开玩笑。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激化、去点燃学生的“荣誉”之情,为成功而兴奋、为失败而伤感。哭过了、痛过了再努力,那么,那个学生、那个班级肯定不会差。高兴是幸福,伤心也是一种幸福。

3、公平感。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班级集体里面也一样:老师与学生平等,学生与学生平等。我要学生记住两个字:学生。不论你成绩好或坏,不论你个子高与矮,不论你家富或贫,你只是班级的一份子,一切按班级管理制度办事。有令必行,有禁必正。该奖的奖,该罚的罚,谁也没有特权。这会使表现好的学生有了一种激励:我可以做得更好!给成绩差的学生一种希望:我与别人一样,只要努力,我一定能赶上。平时,我会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一起搞卫生,做游戏,打球,写字,谈心,把自己看成学生。这样与学生没有距离感,学生就亲近你,喜欢你,相信你。

三、教育,聆听花开的声音

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不是职业培训,三五天就可完成。它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历程,是心灵的一段磨炼,是师德的自我提升。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静心和爱心。

1、蹲下来,蹲成与学生一样的高度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就得有讲台,老师站得高高的,学生在那里看老师,感觉到老师很高;学生有什么难题来问老师时,老师是坐着的,学生是站着的,学生须弯下腰来听,他感觉到虽然站着,还是要矮一些。这种“高、矮”的区别就朦生了“师道尊严”的思想。我们老师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讲了一节课,做作业了,才发现很多同学不知道。原来他们根本就没有去听你的“演讲”,更不可能听懂了。因此,我们老师有必要“蹲”下来,蹲成与学生一样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才能了解学生站在哪里,我们能把他们带往何方!我们学校正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找寻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效果

很好。我在课堂上说得最多的是“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妙招?”“你有什么收获?”“你准备了哪些问题?”说出来,你的方法好,同学们更容易懂,就照你的办,不一定非要按老师说的办。例如:在复习写数时,有一个眭阳阳的同学说,先把个位写出来,再往左数就行了。他的方法同学们认为对,我就按他的方法办,没想到的是全班都掌握了。学生教学生比老师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你教一万遍他也不一定学会,而学生教一遍也许他就学会了。我们老师之间相互交流时,我经常会问:我这样讲学生能听懂么?

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找寻解答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慢下来,关注每下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遗传基因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差异。他们接受事物、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深度和速度也就有区别。经常听一些专家的课,给我感觉最深的是他们的眼神,温和的、肯定的,慢慢地扫过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努力去学习。而我们大多缺乏的就是这种“慢”。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眼睛只在几个成绩好的学生之间转动,他们回答对了,就以为这节课的效果很好,目的达到了。到改作业或测试时才发现学生根本就没有听明白,这时才生气地对别的老师说:“你看,这些学生好差!”学生差么?不!只有差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学生差那是差老师教差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总认为自己手中的是万能钥匙,能开所有的锁。试想一下,有几个学生的心灵之锁被打开了?教育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巡视,而是以步一蔸式的插田,每一蔸都要脚踏实地,急不得,哪一蔸插空了,就会浮上来。只有把每一个学生的锁打开,把他们插实了,他们才会茁壮成长。

3、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教好的。它是心灵的修习、是人格的积累。现在社会变化太快,许多人急功近利,摒弃了做人的良心和准则。做为教师,我们应该要清空自己的心灵,静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观察学生的每一点变化,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展,分享他们成长的快乐。而当你做完这一切时,你就会发现,鲜花正在你四周悄然绽放,那花开的声音,不是世上最美妙的音乐?不是人生最高的奖赏么?

黄田铺学校

刘朝晖

13787637061

第五篇:教养笔记:静待花开

照片中红衣服的小男孩是我们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我叫不上他的名字,但小男孩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男孩入园时,有着严重的分离焦虑。开学初在一片哭闹声中他并不显眼,一个月下来,大部分孩子都已适应,他们能够快乐地跟父母挥手再见,唯独他还是哭个不停。每当走到楼梯口总是能听见他扯着嗓子哭的声音。与他的第一次接触是在一个午休时段,我在小班值班,孩子们都已陆续上床了,一会儿就安静下来了。走进教室,我发现他仍然坐在小椅子上,也许是一个上午的哭泣,让他觉得有点累了,他的眼睛微闭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要奶奶,我要奶奶„„”我走进了他,他用大声哭抗拒我的关心,无论怎么分散他的注意力都无济于事。一个中午就是这样哭哭停停,当陌生人靠近他时,他就用“哭”这个专利来表示抗拒。

第二次接触是在某一天的放学后,孩子们都回家了,我远远地看见小土丘上还有个小朋友在快乐地玩耍,走进一看,原来是他。在奶奶的陪伴下,他的脸上少去了不悦,小眼睛炯炯有神,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笑眯眯的他。奶奶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与奶奶交谈了一会儿,大体了解到:孩子自小跟她一起,离开他的时间都不超过一小时,在家也喜欢跟同龄的孩子玩耍。我想孩子之所以有着严重的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丧失安全感„„玩累了他乖乖地走到奶奶身边,我弯下腰问他:“幼儿园好玩吗?”,他并没有理我。只是一个劲儿地抓着奶奶的手要回家。我紧接着跟他说:“幼儿园多好啊,小朋友玩玩具,做游戏,老师带着小朋友唱歌跳舞,明天还要来哦!”小男孩还是笑笑。

照片上的他是近日在户外游戏时我拍的,那天下午我带着大班的孩子们到操场上去玩,小班的孩子们在大型玩具上玩得不亦乐乎。在人群中伙惊讶地发现了他。他也在人群中蹿动着,一会儿随人流走到小滑梯,一会儿又跑到小土丘„„和同伴一起他开心的笑着,拉扯着,欢呼着!我想:快乐已经走进了他,他也走进了这个集体。幼儿园是个百花园,他这朵花,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静静地开了„„

幼教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的微笑就能感染你,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对待他们,放下急躁,放宽心境,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降低银行信访范文下一篇:基督徒的人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