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无信不立的文章

2022-07-24

第一篇:民无信不立的文章

民无信不立总结论文

民无信不立

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孔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孔子所讲的“民无信不立”指的是百信对国家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得建立在国家为百姓多办实事的基础上,否则像嬴政这样,必然会引起人民的暴动。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子贡向孔子问之国之道时强调民众的信任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那么,在于今天“信任”对于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民族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信任是立足之道,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座无形的桥梁,它所强调的是相互的彼此的。那么,在今天很多人都在强调人与人的信任,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但是细想一下真正的做到彼此的毫无保留地信任对方的没有几个。这又是为什么?说到底是原因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因为信任强调的是彼此的相互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做到让自己被人们相信。如何被人们相信是我们值得去深入地思考的问题,我想应该从我们自身的诚信说起。

从小到大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这些现象,比如在我们的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多个监考老师或者是在教室里安装监控器和屏蔽仪等。当然,这并不是说学校或者老师不应该这样做,而是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对于那些在平时学习不用功而希望在考试的最后关头投机取巧的同学来说某种程度上的监督是有必要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不是一致的,人们对于诚信价值观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其次,对于那些平时非常努力学习在考试的时候又遵守考场纪律的同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公平的,因为这表现出来的是老师对于学习用功同学的不信任。虽然,这主要是针对考试中不遵守考试纪律的同学,但是从这两方面来看这种做法是单方面的。

我们学校的有这么一个现象就可以折射出我们对于信任的迫切需要:学校图书馆二楼的杂志阅览室,背着书包是不可以进入的。 在图书馆门口有一小排储物柜可以把书包存在哪里再进去看书,但在人流高峰期,储物柜往往早已被占满,很少有同学愿意把书包放在门口的地上。因此,很多人选择不进去,不看书。学校是陶冶学生情操,给予学生知识的地方,我们相信学校但学校却似乎不相信我们,这种单方面的信任可以维持多久呢?

其实,只要互相信任,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个人,都是有益无害的。在校园里学子与学校的信赖就正如人民对国家的信赖之情,民心所向的的方式也是相同的,学校得其同学之心即民心,使得该学校在全国众多学校中渐渐发展,强大,名声鹊起得到学生们的支持与追求,各方面都得到促进与发展,教育、设施等都优于其他学校。 若要取得民心学校就必须对学生做出有意义的事,让学生们在该校体会到学校对自己的关心、关怀。有家个感觉,对自己的成长生活与未来负责,这样才可获得学生们对学校的信赖。在我们校园生活中,我们和导师或者学校之间都需要这种信任,学院给我们配了导师,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我们的人上路上提供一些指导;学校为帮助贫困生改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奖、勤、补、免、助、贷等方式给贫困生提供帮助,正如孔子所讲的人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学校为学生办实事,解决学生切身利益问题,学校才能越办越好。

人们常说,学校是一个小社会,通过学校可以反应出现在社会中信任的重要性。比如,在某些超市里购物的时候,市场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自己在精心挑选商品的时候,时常会有售货人员跟在离自己两三米远处或者说是更近一些。不用说这样的情形我们或多或少的遇到过,往往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顾客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但是内心是非常厌恶的。当顾客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相当大的反感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无妨换一个角度,超市售货员为何会有这种做法,其实这并不是某一个售货员的个人行为,而是其领导要求这样做的,而且这种现象似乎较为普遍。做为一家以营利为目的单位,当然是希望营利越多越好,但是往往在经营的过程中会出现商品被盗的现象造成公司财产的无形的流失,这也就是超市采取这种做法的原因了。究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消费者这一方,在消费者这一庞大的群体中并不是所有的都讲诚信,从而导致对方对我们失去了信任。

最后,让我们回归“民无信不立”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孔子身处的春秋战国时代,硝烟四起战火蔓延于各大小国家之间,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生死存亡而出谋划策,不断的扩充人力物力,想使自己的国力强于其他的国家。在古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口数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人口数量的大小在古代是很重要的,而要想自己人口数量的增加,国家就要

善待自己的老百姓,带给他们关怀和爱护。当国家获得民心后人民才会依附自己的国家,人民对国家对政府才有安全敢,渐渐对国家有一种感情,他们的爱国情义使得国家力量更加强大和团结,外来的人会增多,他们也会感觉到这个国家的良好政策与爱民之心,,则会信赖这个政府而留下来,人多数量越来越多,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人民对国家的信赖就越来越深刻。就现在的国家情况看也是这样的,要使国家强盛必须要取得民心,人民的信赖是关键。我们国家有一大特色,那就是两会,国的许多政策的就是通过两会提出的。国家之所以举办两会,

尤其重视民生问题,因为我国政府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民无信不立,必须解决民生问题,取得人民的信任,我国才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中华民族才会实现复兴,强大起来。今年的两会提案中,有三分之一都关乎民生问题,比如: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财富中占比;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尽快实现城市居民养老金全覆盖; 完善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等。 从以上的提案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取得民众信任,才能使国家根基牢固,使中华民族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现在的社会信用危机日益严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因缺少信任而发生的事故也屡屡出现,然而建立信任也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你信任我,我信任你,大家互相信任。小到学校,可以与同学们以诚相见;大到国家,可以繁荣昌盛。 我们往往希望别人相信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却丢掉了值得别人信任的资本,个人的诚信丢失使得我们的社会在诚信社会的建设方面举步维艰。试着想象一下,若是我们的社会完全没有了诚信,整个社会将是怎样的一种秩序,那么有如何谈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国家还会牢固吗?希望孔老夫子这句“民无信不立”可以令我们得到些启示,引起人们的深思。

第二组:组长:邹永胜

组员:李丹

许秋晨

董晨霞

唐颢

第二篇:人无信不立,公司无信则衰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则衰

——浅谈诚信对于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

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既是创业成功的秘诀,又是守业坚实的根本,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黄金准则,从在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企业诚信也具有经济学价值。

1、诚信是推动企业生产力提高的精神动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生产力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因素,再好的管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和运作。因此,企业的诚信建设,在根本上决定于员工个体的诚信、决定于员工的素质,建设一流的队伍是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保证。通过精神层面的感召力,使得企业内部真诚相待,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度认同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方针,使企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和发展。

2、诚信是促进企业内外有效沟通的桥梁

对企业管理来说,管理的主体是人,人的因素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所有的管理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沟通的问题。沟通就是让思想观念不断的获得解放,使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能否进行思想、情感、心灵上的有效沟通,不仅仅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还是能否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广大员工的积

极性,培养和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在诚信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沟通,只能是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会有充满活力的和谐局面。

3、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生命力和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志,而企业诚信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源泉。一方面,企业对内以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家认同和遵从的价值规范,有助于把各级员工对企业的朴素情感升华为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把敬业爱岗的自发意识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每位个体的积极性凝聚为一个整体,从而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另一方面,企业对外诚实守信,就能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不断赢得创业和发展的机遇,其信誉度就会不断提高。

4、诚信是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基础。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而真正持久的经济效益来自于诚信经营。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只有以诚信服务为前提,才能切实保证企业与广大客户进行深入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知,建立符合彼此要求的诚信服务体系,真正赢得客户。与此同时提高销售代表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更快的开拓市场,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在更长远的时间跨度上获得最大利润。

诚信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还是企业树立品牌的过程和企业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必须遵循的准则。(至于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这里不再详谈。)

诚信对个人的重要性:

诚信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1、 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诚信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

2、 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

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很难取得长久而真正的利益。我们主张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

3、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

诚信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

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第三篇:人无信不立

人无信不立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毋忘立信,当必有成是我们立信的校训,孔子曾在《颜回》说过民无信不立,同样的我认为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那么他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诚实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我愿此生做一个诚信的人,手持诚信,开拓未来。

大凡中国人都知道商鞅变法南门立柱的故事。他的变法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变法能够成功的一大因素就是商鞅变法取得了百姓的信任。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之初,为取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发出布告说,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便赏他十金。老百姓都觉得很奇怪,谁也不干。商鞅又宣布:“谁能搬到北门去的,赏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汉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搬了过去,商鞅立即送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他的诚信。接着便颁布了他的变法措施。尽管此次变法开始受到了许多阻碍,但诚信已深入人心,得到老百姓的极大支持,变法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终使秦国走向富强。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诸侯们见到烽火,带领兵将们匆匆赶到,知道这是君王为褒姒一笑的花招后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风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后来,酉夷太戎攻周,幽王再燃烽火但是诸侯却未到。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烽火戏诸侯,此等不诚信的行为只能导致亡国。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子杀猪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了,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想要跟着去,妻子就骗他说:“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是哄他的。”曾子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也会不讲诚信。”他果然把猪杀了。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未来很重要,家长们只能在平时教育孩子时讲诚信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只有讲诚信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孩子。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诚然,人无信不立,我们大学生们只有在平时讲诚信才能在未来更好的融入社会。

第四篇:人无信不立

“人无信不立”,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古信条,而今面临极大挑战。随着公众对社会诚信现状评价的走低,由诚信缺失引发的信任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渴望诚信却又不敢践行诚信的怪圈。

针对这种现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诚信缺失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现象分析 政务诚信缺失、商务诚信缺失、公共服务领域诚信缺失、部分公民诚信缺失、部分干部诚信缺失、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严重信任危机,政府表态,不信;专家解释,不信;媒体报道,还是不信。政府、专家及媒体,这些曾经的权威声音如今让许多民众将信将疑,在一系列热点事件中,老百姓成了“老不信”。现在恐怕很难找到一个行业、职业为全社会所充分信任,商家、医生、教师、慈善组织、行业协会,无不处在信任危机的漩涡之中。信任危机的危害无处不在。

问题原因 诚信缺失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原因十分复杂。政府部门、企业、公共服务领域的诚信缺失,主要是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力造成的;而这些领域的诚信缺失,又造成了全社会对诚信的怀疑。

公众诚信缺失,有一个从失信受害者到加害者的心理过程。一方面,人们呼唤诚信谴责诚信缺失的不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在检验一个人诚信时却不愿站到道德高地。

当前一些人失信的根本原因在于,失信的成本很低。一方面,甄别失信的机制尚未形成,调查失信的难度大、成本高,使得失信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通过失信赢得利益。另一方面,失信被揭穿之后的惩罚成本小。

解决办法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实行以德治国,必须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在诚信缺失成为普遍现象的条件下尤其如此。

诚信属于道德底线,诚信建设的首要问题是道德教育。构建信息和公开系统。政府的公信力是诚信社会的基石。一个良性的社会应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完整的诚信链条。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体系,推进中央和地方的政务公开以及基层的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以及党务公开,做到“公开是一般,不公开是个别(涉密)”,将办事的政策、程序、过程、结果公之于众,让群众明白,受群众监督,逐步增强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

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大量的失信行为,与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针对现有法规不痛不痒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政府、企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失信行为,不少触犯法律法规,在进行道德谴责的同时,要严肃进行法律、行政惩处,从法规上保证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罚。其次要严格执法。一些失信行为,属于有法不依。解决这类有法不依的问题,需要行政、司法部门积极作为。

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监管。一是探索建立公民、法人诚信档案。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构建政府、消费者和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加强诚信行为全程监管。

第五篇:人无信不立 教案

18-19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 语文 教案

课题:人无信不立 主备:莫仁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学会查找搜集相关资料。 2.流畅自然地讲述“诚信”故事,提高对“诚信”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鼓励学生争做诚信小公民。 教学重点:

1.加深对诚信的认识。 2.学写演讲稿。 教学难点: 做诚信小公民。 教学过程

一、激趣亮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诚信如今,诚信如歌,诚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诚信如清晨第一缕阳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诚信、觅诚信、说诚信吧!

二、合作探究

(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1.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部分整理出的有关“诚信”的名言并加以理解、分享。

3.学生讲述有关“诚信”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言故事“曾子烹彘”、“商鞅立木”。

5.小组内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二)环顾身边思诚信

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诚信的内涵与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诚信呢?让我们环顾身边,寻找守信之人,听取长辈观点,反思失信之害。 1.学生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

2.访问自己的父母、老师或长辈,听听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制售假冒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 1 页 共 2 页 18-19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 语文 教案

伪劣商品等,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三)班级演讲说诚信

1.同学们畅所欲言,谈对诚信的认识。 2.课堂写作议诚信。

(1)围绕“诚信”话题,写演讲稿,在小组试讲。组员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精彩演讲稿和出色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提示:教师强调演讲稿的写作格式 1.第一行正中写标题。 2.第二行顶格写称呼。 3.第三行空两格写“大家好!” 4.第四行空两格写演讲稿正文。

5最后简单交代:“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二)写作思路点拨。

1、可以写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2、可以写诚信事例。

3、可以写身边的诚信见闻。

4、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5、演讲稿内容要有号召力和影响力。

6、自觉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优秀中学生。

三、交流展示

四、课堂写作。

要求:1.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2.600字左右。

3.格式正确。

教后反思:

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 2 页 共 2 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魔兽世界稀有宠物下一篇:没有比人更高的山